专题十 博弈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专题十 博弈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专题十 博弈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专题十博弈论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难点要正确理解博弈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掌握以下几个概念:囚徒困境,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以及他们的结论结合实例分析;记住重复博弈的结论,了解简单的序列博弈;阻止市场进入的策略的几种方法结合市场营销的知识。

1.博弈、博弈论的含义

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通俗地讲,博弈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博奕论就是系统地研究各种各样的博奕问题,寻求各博奕方合理选择策略的情况下博奕的解,并对这些解进行讨论分析的理论。

2.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博弈的参加者。即在博弈中究竟有哪几个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

(2)各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即规定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量值等。在不同的博弈中可供博弈方选择的策略或行为的数量很不相同,在同一博弈中,不同博弈方的可选策略或行为也常不同,有时只有有限的几种,甚至只有一种,而有时又可能有许多种,甚至无限多种可选策略或行为。

(3)进行博弈的次序。在现实的各种决策活动中,当存在多个独立决策方进行决策时,有时候这些博弈方必须同时作出选择,因为这样能保证公平合理,而很多时候各博弈方的决策又必须有先后之分,并且,在一些博弈中每个博弈方还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这就免不了有一个次序问题。因此,规定一个博弈就必须规定其中的次序,不同的次序必然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其他方面都相同。

(4)博弈方的得益。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的决策选择,博弈都有一个结果表示各博弈方在该策略组合下的所得和所失,由于我们对博弈结果的评判分析只能通过对数量大小的比较来进行,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博弈的结果必须本身是至少可以量化为数量,结果无法量化为数量的决策问题不能放在博弈论中研究。我们把博弈中各种可能的结果的量化数值称为博弈中各博弈方在相应情况下的得益。规定一个博弈必须对得益作出规定。得益即收入、利润、损失、量化的效用、社会效用和经济福利等,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3.什么是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及相互关系

所谓占优战略是指这样一种策略,即不管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在博弈论中,把对弈结局称为一种均衡状态,当这种结局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对局者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当对局者在所有策略中存在一个占优战略的时候,这个占优战略就是他们最优的策略。当对局者选择的都是占优战略的时候,这种均衡又叫作占优战略均衡。

纳什均衡是这样一种状态,在对手的策略选定的条件下,各个对局者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好的。

占优战略均衡: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我所选择的是最好的;

不管我选择什么策略,你所选择的是最好的。

纳什均衡:给定你的策略,我所选择的是最好的;

给定我的策略,你所选择的是最好的。

还须指出重要的一点,占优战略均衡是纳什均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占优战略均衡。

4.什么是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所有博弈方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同时或可看作同时作出策略选择的博弈。。动态博弈指各博弈方不是同时,而是先后、依次进行选择、行动,而且后选择、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一般能看到此前其他博弈方的选择、行动的博弈。但在现实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都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是一种动态博弈。

5.什么是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

重复博弈是指同一个博弈在相同的环境、规则下反复多次的执行的博弈问题。

序列博弈是指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序列博弈也是一种动态博弈。在序列博弈中,先行者可能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我们把它叫作先行者优势。在某些市场中,特别在涉及市场进入的竞争时,先行者优势对于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6.重复博弈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重复博弈最好的策略十分简单,只要将一个原则贯穿始终,即“针锋相对”。这一策略的获胜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即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也就是说,对局者都预期这一博弈将永远持续下去而不会停止。如果对局的次数是有限的话,上述结论将不再有效。

7.阻止市场进入的几种策略有哪些?

垄断者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有:

(1)扩大生产能力策略。垄断者为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垄断者可能对潜在进入者进行威胁。但垄断者的这种威胁是否能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取决于其承诺。所谓承诺,是指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成为一种令人可信的威胁。那么,一种威胁在什么条件下会变得令人可信呢?一般是,只有当对局者在不实行这种威胁会遭受更大损失的时候。与承诺行动相比,空头威胁无法有效阻止市场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发表声明是容易的,仅仅宣称将要作什么或者标榜自己是说一不二的人也都缺乏实质性的涵义。因此,只有当对局者采取了某种行动,而且这种行动需要较高的成本,才会使威胁变得可信。

(2)“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的策略。所谓“保证最低价格”条款策略是指某商店规定,顾客在本商店购买这种商品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如果其他任何商店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本店将退还差价,并补偿差额的一定百分比(如10%)。例如,如果你在该商店花5000元购买了一架尼康相机,一周后你在另一家商店发现那里只卖4500元,那么你就可以向该商店交涉,并获得550元的退款。

对消费者来说,保证最低价格条款使你至少在一个月内不会因为商品降价而后悔你的购买,但这种条款无疑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一种手段。

证最低价格条款是一种承诺,由于法律的限制,商店在向消费者公布了这一条款之后是不能不实行的,因此它是绝对可信的。这一承诺隐含着商店A向商店B发出的不要降价竞争的威胁,并使这种威胁产生其预期的效果。

(3)限制进入定价策略。限制进入定价是指现有企业通过收取低于进入发生的价格的策略来防范进入。潜在进入者看到这一低价后,推测出进入后价格也会那么低甚至更低,因而进入该市场终将无利可图。

(4)掠夺性定价策略。掠夺性定价是指将价格设定为低于成本,而期望由此发生的损失在新进入企业或者竞争对手被逐出市场后,掠夺企业能够行使市场权力时可能得到补偿。这也是一种价格报复策略。掠夺性定价与限制定价之间的差异在于,限制定价是针对那些尚未进入市场的企业,是想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价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而掠夺性定价则将矛头指向已经进入的企业或即将来临之际。

本章是重难点,要正确理解博弈论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掌握以下几个概念,囚徒困境,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以及他们的结论结合实例分析;记住重复博弈的结论,了解简单的序列博弈;

阻止市场进入的策略的几种方法结合市场营销的知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30章博弈论的应用 1.在一个双人博弈纳什均衡中,每一个参与人都在针对什么作出最优的反应?在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中,每一个参与人又都在针对什么作出最优的反应? 答:(1)在纳什均衡中,每个参与人都对其他选手的最优反应作出了自己的最优反应。 (2)在一个占优策略均衡中,每个参与人的选择都是对其他选手所有选择的最优反应。特别地,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却未必是占优均衡。 2.在有关混合策略的章节中,考虑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的最优反应。它们会产生最优反应函数吗? 答: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没有最优反应函数。如图30-1所示,这两条曲线分别体现了行参与人和列参与人对应于对方选择时的最优反应。曲线的交点就是纳什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博弈存在三个均衡,其中,两个是纯策略均衡,一个是混合策略均衡。当行参与人选择r=2/3时,列参与人存在无穷多个最优反应,而不是像函数的数学定义所要求的那样,只有一个最优反应。

图30-1 最优反应曲线 3.在一个合作博弈中,如果博弈双方作出相同的选择,那么,结果对于他们两个对这都令人满意。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答:这个说法不正确。 这是因为合作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博弈的收益,而非两个人是否选择相同的策略。比如在汽车博弈中,如果双方都选择直线驾驶,他们将陷入最糟糕的境况。 4.本章正文指出,在均衡状态,行参与人在62%的时间内会得分。这个数值是如何得到的? 答:博弈的均衡策略为“行参与人按0.7的概率踢向左方,而列参与人以0.6的概率扑向左方”,由于射门方向和扑救方向共有四种组合,从而得到每种组合的概率分布如表30-1所示。 表30-1不同组合的概率分布

博弈论在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这些事情困惑过:为什么员工技能竞赛,技能比拼很难开展,即便开展了,为什么工作效率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提高?为什么企业中总有些人拖大家的后退而不努力工作?为什么有的领导手段强硬,有的领导风格怀柔?你是否为“办公室政治”烦恼不已?你有没与遇到过和你看法不一致,总是与你针锋相对的下属?遇到强硬的下属你该怎么办?为什么酒店联盟或者企业间的联盟总是很难做?你是否在做决策之时衡量反复却不知道选择何种策略?。。。。。。。。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困惑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理?你如何提出科学而又合理解决方法? 以上种种问题,你都能从博弈理论中得到合理而科学的解释。而大家是否了解博弈论呢。我们这次分享就是和大家一起了解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并以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博弈为例子,给大家提供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思路。 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呢?所谓博弈论,就是一套研究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它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方式,既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博弈论通俗的理解就是,关于人与人的斗争中“老谋深算”的学问。 假如你正跟恋人用手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是会立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电话过来?很显然,你是否拨电话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果你们其中一方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最好拨过去。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消逝。 这,就是博弈。

博弈论及其应用(期末学习报告)

博弈论及其应用长虹与同行家电业的价格战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博弈论及其应用 长虹与同行家电业们的价格战 一、事件背景 由军工厂转型的长虹是国内最早从日本松下引进彩电生产线的企业。1985年,军人气质十足的倪润峰执掌长虹。1994年,长虹在上海证交所上市;1995宣布自己成为“中国最大彩电基地”。 1996年,长虹的指挥官倪润峰决定拿出更大的动作。提出一个令人意外的“产业报国”计划。1996年,本土彩电企业陷入最艰难的苦战时刻,一个潜在的危机正在步步逼近。4月1日开始,彩电的进口关税将大幅下降。3月26日,长虹宣布,所有品种彩电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降价幅度从8%到18%。随后,猝不及防的其他中国厂家纷纷选择跟进。彩电业的价格大战,就在这样一种“产业报国”的氛围之中,拉开大幕。 价格战刚刚开打一个月,长虹的市场占有率就上升到19%,比降价前增加了7.9%。到年底,长虹坐稳了“彩电大王”的宝座。中国每卖出三台彩电,有一台出自长虹,有一台是外资品牌,还有一台才是其他国内品牌。倪润峰逐渐把国内同行们逼到了死角。在此战之前,国内各省市其实还有60多个地方性的彩电品牌,它们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割据一方,小富即安。然而在长虹的降价冲击下,大多数企业迅速凋零,成为行业重组中一颗颗散落的棋子,只能到长虹、康佳、TCL那里请求收购。彩电业从此步入由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场的时代。这一年,预算内国有企业的净销售利润率降低到历史最低点,亏损总数是1985年的28.6倍。相比之下,全国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22%,中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增长40%。 1997年,用价格战给中国企业家们好好上了一课的倪润峰被推上了事业的巅峰,1998年,在价格战中得到洗礼的国内同行开始显山露水。1999年,长虹的净利润下降74%;2000年5月,倪润峰卸下总经理职务,退隐江湖。2000年6月9日,康佳和TCL在内的九大国内彩电巨头联手组成价格联盟,准备正面迎击长虹的价格战。2005年4月16日,在这个特意挑选的休市日,长虹公布了2004年年报,抛出中国股市有史以来上市公司亏损之最:36.81亿元。价格战的发明者和坚决的拥护者,为最后的豪赌交出了最昂贵的学费。 二、各方的观点

博弈论泽尔腾简介

莱茵哈德?泽尔腾简介 一、人物生平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德国人,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布莱斯劳。由于犹太人的身份,泽尔腾自小对政治、经济学感兴趣,对数学的爱好伴随其一生。 1951~1957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数学,1957年获硕士学位。 1961年,泽尔腾获得马恩法兰克福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 1967~1968年,泽尔腾去伯克利加州大学商学院当客座教授。 1969年接受柏林大学聘请,担任经济学教授至1972年。 1984年,他到波恩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1991年,泽尔腾和夫人伊丽莎白都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伊丽莎白因此下肢瘫痪,并且视力也接近失明。但泽尔腾夫妇对生活仍充满了自信。泽尔腾多次来中国访问,并到过多所大学进行学术演讲。泽尔腾在学术报告中展示出的大师的学术精神与态度、深刻的思想见解以及伟大的学术抱负令聆听其报告的每一个人所敬佩。 1994年泽尔腾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开创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泽尔腾现还任计量经济学社团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名誉院士、青岛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顾问、南京审计学院名誉教授。

二、主要著作和学术贡献 1、主要著作 泽尔腾的主要学术论著有:《一项寡头垄断实验》、《关于扩展性博弈中均衡完善概念的再检验》、《连锁商店之谜》、《博弈中均衡选择通论》、《价格制定者厂商的一般均衡》(1974年)、《博弈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1988年,与哈萨尼合作)、《战略理性模型与决策理论丛书:《系列C:博弈论、数学规划及运筹学研究》(1988年)。1994年,由于“莱茵哈德?泽尔腾教授的均衡分析中的完善性的观念大大扩展了非合作博弈论的应用”,他与约翰?纳什、约翰?哈萨尼共同荣获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学术贡献 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及其应用、实验经济学等。博弈论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但是它在军事、政治、经济许多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运用,其中以在经济学内的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博弈论整个改写了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对人类的更大贡献是,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此外,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更高层次的发展。 泽尔腾针对纳什均衡中的静态分析的不足,在1965年将扩展型博弈推广为动态博弈,并提出了子博弈的概念和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发展了倒推归纳法。1975年发表“关于扩展型博弈中完美均衡概念的再检验”一文,提出了被称之为“颤抖手完美纳什均衡”的概念,

博弈论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博弈论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姓名:毕哲 学号:2013121098 班级:2013级MBA3班 课程名称:策略思维与决策 任课教师:宗计川

博弈论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指在存在利益竞争的活动中,一个人采取行动的结果。有仅与自己有关,而且与整个活动中其他人的行为有关,即一门研究博奔中局中人各自所选策略的科学。近半个世纪来,人类思想正经历着一场博弈论革命。不论是在经济学上,或是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博弈论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已遍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是分析人们在博弈中的理性行为的理论,是讨论人们在博弈的交互作用中如何决策的理论,是一种“游戏理论”。对其具体来说是: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它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随着博弈理论的发展和博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要用博弈论解决现实经济中的决策问题,对现实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就必须解决博弈模型的理论抽象和假设与经济问题实际情况的差距问题,具体包括博弈规则、信息结构等的来源和变化问题,相关各方利益关系的设定问题,博弈方的行为模式,能力和理性水平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分析引出了博弈基础理论研究的许多有价值的课题,其中包括理性种类和理性层次、博弈结构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领域。这充分保证了博弈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潜力。 二、博弈论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基准,博弈论的分类不同。 关于博弈论最基本的分类有两个:一是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同时决策或者同时行动的博弈属于静态博弈,先后或序贯决策或者行动的博弈属于动态博弈。另一分类,是按照大家是否都清楚各种对局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得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最后,博弈还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如果一个博弈允许参与人之中出现有行动约束力的联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刘肃素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011211086) 摘要:博弈论是研究策略博弈的数学理论,亦称对策论。它的作用在于发现普遍有效的博弈原则。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充满了博弈,这就需要了解博弈的思想,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行为。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已经和正在引起现代经济学一系列的发展和突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发现,博弈论方法越来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流方法。随着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和研究的深化以及经济复杂性现象的不断涌现,博弈论的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合作化、对称化和连续化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学对策论应用 Abstract:game theory is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search strategy game, which is also called game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effective principles of game. In the modern economic society is full of game, this game, you need to understand in a scientific theory to guide behavior. Game theory is applied to economics, has been and is causing a series of modern economics development and breakthrough.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found that the game theory method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n the economics research method. With

博弈论的相关知识

零和博弈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的选择或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晶,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者,而他的选择称为行动。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益可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人所失。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不过,更常见的情况是,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从而可能出现导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禹的策略组合。但是,我们通常还是会把这个博弈当中的其他参与者称为一方的对手。一个博弈的行动可能是相继进行,也可能是同时进行。在相继行动的博弈里,存在一条线性思维链:假如我这么做,我的对手可以那么做,反过来我应该这么应对。。。。。。这种博弈通过描绘博弈树进行研究。其中要遵循法1则: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就能找出最佳的行动方式。 策略组合 而在同时行动的博弈中,存在一个逻辑循环的推理过程:我认为他认为我认为。。。。这个循环必须解开,一方必须看穿对手的行动,哪怕他在行动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要想解开这么一种博弈,可以建立一张图,这张图能显示所有可能想得到的策略组合将会相应产生什么结果。然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分析:首先看参与各方有没有优势策略,优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胜过其他的任何组合策略。这就引出法则2: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假如你没有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尽管认定他一定会照办吧,然后相应选择你自己的策略。 优势策略 接着,假如没有一方拥有优势策略,那就看看有没有人拥有一个劣势策略,劣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逊于其他作任何策略。如果有,请遵循法则3:剔除劣势策略,不予考虑。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假如在这么做的过程中,在简化之后的博弈里出现了一个优势策略,应该应用这个优势策略。假如这个过程以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告终,那就意味着你找到了参与者的行动法则以及这个博弈的结果。即便这个过程可能有会导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这么做也可以缩小整个博弈的规模,使其变得更加容易控制。最后,假如既没有优势策略也没有劣势策略,又或者这个博弈已经经过第二步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简化,那么请遵循法则4: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即一对策略,按照这对策略做,各个参与者的行动都是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假如存在一个这样的独一无二的均衡,我们就有很好的证据证明为什么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选择这个均衡。假如存在许多这样的均衡,你就需要用一个普遍认帐的法则或者说惯例做出取舍。假如并不存在这样的均衡,这通常意味着一切有规则可循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对方加以利用,这时候你需要将你的策略混合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博弈可能包含一些相继行动过程,也可能包含一些同时行动过程,因此须将上述技巧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思考和决定自己的最佳行动应该是什么。[2] 《博弈思维》- 零和博弈 简介 零和(zero sum). 赌博中,双方相同的获胜概率。这个词也经常用在政治中,两个国家的势均力敌的实力可以被称作“零和”。“零和”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双方博弈,一方得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吃亏,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亏多少,双方得失相抵,总数为零,所以称为“零和”。“囚徒困境”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应了这种“零和”思维——每个人都在你输我赢的博弈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似乎无不验证了世界正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游戏中不是“你赢我输”,就是“你输我赢”。任何一方的收获,即是对方的损失。 零和理论

初探博弈论及其应用【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 初探博弈论及其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博弈思想的故事,如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能碰到类似的情形和现象,如下棋、打扑克、猜拳等想用自己的战术去取胜,这就是所谓的博弈现象。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个体在相互依存时如何做出决策的一门理论知识,主要是强调决策主体的行为而引起的直接相互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博弈论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在经济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归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在经济上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军事、信息、政治等方面也能看见它的影子。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是三位博弈论的专家。以后又有三次奖授给了与博弈论有关的专家。在我国,经济学界对经济博弈论的关注和兴趣也在迅速增强。由于博弈论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越来越来多的人开始学习和研究博弈论。可以说,博弈论正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论文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研究理性的个体在相互依存时如何作出决策。因此博弈论在研究时需要作出一定的假设,当然也包括一些基本定义。所以本文从介绍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概念开始,在对基本概念了解的基础上学习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从中学习博弈过程中的双方博弈思维,然后再选取一些实际中的例子,运用所学的博弈论思维,从博弈双方的角度考虑得出该做出何种决策。 三、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研究步骤 1. 1.10——1.20 明确毕业论文的设计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 2.10——2.25 撰写文献综述,翻译外文资料。 3. 2.26——3.05 列出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提纲。 4. 3.06——4.01 撰写论文初稿。 5. 4.02——4.20 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进一步修改。 6. 4.21——4.27 论文定稿,装订成册,按时完成其它各项任务,准备答辩。 研究方法

第17章 决策与博弈论

第17章决策与博弈论 17.1 复习笔记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博弈及其三个要素 博弈论是在一个简化的体系里描述复杂的决策问题,这些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多个行为者,他们之间的决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博弈包含三个要素:①参与者;②决策;③报酬。 (2)合作与非合作博弈 如果在博弈参与者之间可形成共同计划的决策这类具有约束性的合同,那么这类博弈被称为合作性的博弈。 如果在参与者之间不能达成或实施有约束性的合同,这类博弈则被称作非合作性的博弈。 (3)主导策略(占优策略均衡) 主导策略是指对某参与者而言,不管其竞争对手的反应如何,这一决策总是最优的策略。 2. 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在给定对方行动的前提下可以给每个参与者都带来最佳结果的某种决策(或行动)。达到纳什均衡时,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占优策略均衡即是一种纳什均衡。占优策略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2)最大极小决策(囚徒困境) 最大极小决策反映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这一决策可以发生在不少的博弈场合,也可以解释卡特尔联盟的不稳定性。 (3)混合策略 在有些博弈中,仅采取一种决策或一种行动的“纯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即可能不存在纳什均衡。而以某特定的概率P选择一种行为,以1-P的概率选择另一种行为,则有可能是纳什均衡的解。这时的选择被称为混合策略。但反过来需要注意,存在混合策略均衡的博弈也有可能存在非混合策略的均衡。 3. 重复博弈 重复博弈即同一个博弈被重复多次的动态博弈,它是反复不断进行的。 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但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在博弈一开始的第1期,每个参与者就会采取欺骗或违约的不合作策略。所以,在有限期重复博弈中,囚犯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的不合作。 4. 顺序博弈 顺序博弈是参与者轮换行动的博弈。分析顺序博弈要比参与者同时决策的博弈简单得多,其关键在于考虑每个参与者可能的行动及其理性的对策。 5. 威胁与承诺 行业的主导企业或者在位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或阻止新企业进入,往往会采用威胁或承诺的手段。 威胁通常是不付诸实际行动的,即不会改变报酬矩阵,最终往往使得发出威胁一方无法

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48 [收稿日期]2002-02-25 [作者简介] 胡希宁(1952-),男,安徽芜湖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贾小立(1970-),男,山西洪洞人,中共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 胡希宁 1 贾小立 2 (1.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 2.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摘要]经济博弈论以贴近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它的发展过程是 纳什均衡从提出到改进的过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博弈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博弈论;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2)02-0048-06 第6卷第2期 2002年5月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 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Vol.6,No.2Ma y .,2002 博弈论(Game Theor y )研究的是,各个理性决策个体在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 )与摩根斯坦恩(Oskar Mor g enstern )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中。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非合作博弈也开始产生。纳什 (Nash ,J.F.)的《N 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 合作博弈》(1951)明确提出了“纳什均衡”(Nash E q uilibrium ),图克(Tucker )则定义了“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 ,1950)。两人的著作奠定了 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泽尔滕(R.Seleten , 1965)首次将动态分析引入博弈论,提出了纳什均 衡的第一个重要改进概念———“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 g ame Perfect Nash E q uilibrium )和相应 的求解方法———“逆向归纳法”(Bakeward Induction )。豪尔绍尼(J. C.Harsan y i ,1967)首次 把信息不完全性引入博弈分析,定义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Static Games of Incom p lete information )的基本均衡概念———“贝叶斯-纳什 均衡” (Ba y esian -Nash E q uilibrium ),构建了不 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理论。之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d y namic g ames of incom p lete information ) 得到迅速发展,弗得伯格和泰勒尔(Furdenber g and Tirole ,1991)定义了它的基本均衡概念———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 Ba y esian -Nash E p uilibrium )。70年代以后,博弈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大体从80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纳什、豪尔绍尼和泽尔滕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的发展及应用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一经济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博弈结构、纳什均衡及其改进 这里,我们以完全信息静态、完全信息动态、不完全信息静态、不完全信息动态四种博弈结构为主线,对纳什均衡及其改进进行概括,以阐明经济博弈论的主要思想内涵。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概念。完全信息静态博弈(Static Games of Com p lete Information )是指,博弈的每个局中人(参与竞争的具有不同利益的行为主体或决策者)对所有其他局中人的特征(策略空间、支付函数等,前者指可供局中人选择的策略组合,后者指决定局中人损益得失的函数)有完全的了解;所有局中人同时选择行

(作业)博弈论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 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指在存在利益竞争的活动中,一个人采取行动的结果。有仅与自己有关,而且与整个活动中其他人的行为有关,即一门研究博奔中局中人各自所选策略的科学。近十年来博弈论在西方已成为最热门的学科,用博弈论去研究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现代经济学最前沿的课题。 研究对象:冲突、竞争现象的定量分析理论。参加竞争的各方为了获胜而需研究出一组对付对方的策略。 博弈论研究的意义 对于博弈论发展的贡献也许更大的是,博弈论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受到经济学真正广泛的重视,并被看作重要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开始贯穿几乎整个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在环境、劳动、福利、国际经济学科中也开始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有“吞噬”整个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气势。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博弈论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学专业和许多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读课,有志于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者,更是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博弈论的思想、词汇也开始在经济学专业杂志上大量出现,不懂博弈论的学者开始在阅读经济学文献方面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和限制,几乎到了不懂博弈论就意味着不懂现代经济学的地步。 上述趋势由于90年代中期的两次诺贝尔奖而进一步得到加强。首先是1994年三位致力于博弈论的基础理论研究,对非合作博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学者,纳什、海萨尼(J.Harsanyi)、塞尔顿(R.Selten),共同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使得博弈论作为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最具权威性的肯定:此后是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由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家莫里斯(James A. Mirrless)和维克瑞(William Vickrey),因为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激励机制问题(这种激励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博弈问题)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而获得,更进一步强化了博弈论的发展趋势。 将80、90年代看作博弈论的成熟期,并不意味着此后博弈论将进入衰退阶段。事实上,至少到目前为止,博弈论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顶峰。首先,由于博弈理论本身优美深刻的本质魅力,新的博弈分析工具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现,以及博弈分析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认识,不断吸引新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学习、应用博弈论,吸引大量学者加入研究队伍。这是博弈论继续向前发展的根本基础和保证。 其次,随着博弈理论的发展和博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这种理论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它的理论基础方面还存在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要用博弈论解决现实经济中的决策问题,对现实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就必须解决博弈模型的理论抽象和假设与经济问题实际情况的差距问题,具体包括博弈规则、信息结构等的来源和变化问题,相关各方利益关系的设定问题,博弈方的行为模式,能力和理性水平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分析引出了博弈基础理论研究的许多有价值的课题,其中包括理性种类和理性层次、博弈结构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的领域。这充分保证了博弈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潜力。 第三,金融、贸易、法律、政治等众多领域,不断提出新的博弈论应用课题,也不断有新的应用博弈模型产生,这些应用问题和成果与博弈理论的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杯。这也是今后博弈论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四,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大类博弈中,目前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成熟程度大大高于合作博弈理论,非合作博弈是博弈论的主流。但事实上合作博弈理论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博

(定价策略)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博弈论 班级:10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1班) 学号:1040407122 姓名:曾维乐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价格战中的博弈论浅析 摘要:博弈论研究互动决策行为,大多数时候是研究对抗性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对抗行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众多。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纳什均衡。通过案例,充分运用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反向归纳法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经济决策中行为人如何决定最优决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针对商家的价格战问题。 关键词:囚徒困境懦夫博弈安全博弈纳什均衡 一、理论介绍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一些个人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博弈方的得益(得益矩阵)、结果、均衡等。 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 2、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 3、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知道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

博弈论基础及应用

博弈论(对策论、游戏论) 博弈论又名对策论、游戏论,是一门研究互动关系“游戏”的参与者各自选择策略的科学,博弈论把这些复杂关系理论化,以便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规律,并对实际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游戏三要素(博弈的规则、结构): 1、博弈、游戏参加者。 博弈论分析,假定参与者都是机智而理性的。 2、行为和策略空间。 博弈参与者必须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伙伴的策略选择范围,并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有可评价优劣高下的决策行为结果。 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并称之为支付。 支付矩阵 可以用支付矩阵(得益矩阵、收益矩阵、赢得矩阵)来描述一个博弈结构。 厂商B 厂商A 支配策略: 由于游戏参与者试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具有理性的决策能力,加上信息方面的假定,所以上述支付矩阵表示的博弈具有一个简单而确定的结果。从厂商A角度来说,它采取策略“下”而得到的支付总是好于“上”(2,1分别对1,0)。同样,对于厂商B来说,选择策略“左”得到的利益总是优于“右”(1,2分别对0,1)。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预期均衡选择策略是A选择“下”而B选择“左”的策略。 囚徒困境: 下面支付矩阵表示著名的“囚徒困境”游戏,从博弈论角度看,这是一个存在支配均衡的博弈;因为对囚犯A、B来说,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是各自的最优选择。 虽然从两名囚犯共同利益看,最好的选择是合作,即同时选择保持沉默,然而,由于猜忌,试图获得更大好处(3个月刑期)等竞争性动机阻碍了他们达到更好的互利选择,他们面临“囚徒困境”。我们将看到,寡头垄断厂商经常面临类似的困境。 囚犯B 囚犯A 纳什均衡: 支配均衡是一个特例,并非每个博弈都存在支配均衡。下面修改的支配均衡表示博弈中,厂商A、B在选择做广告问题上存在的策略关系。其中厂商A没有支配策略,因为A的最佳决策取决于B的选择。例如,当B选择做广告时,A应当选择做广告,由此得到10而不是6的支付得益,然而,当B选择不做广告时,A应当选择不做广告,从而得到20而不是15的支付得益。假定两个厂商需要同时决策,A应当如何决策?

第五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第五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 在现实经济社会,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十分少见。厂商在市场中既有一定的垄断势力,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厂商之间具有相关性和依存性。因此,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解释和说明厂商的竞争行为和策略。博弈论是70年代中期以来微观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博弈论专家:纳什(Nash)、泽尔腾(Selten)和海萨尼(Harsanyi),他们都对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70年代以来,博弈论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重要基础之一,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结构,这主要有两 个方面的原因: 1.传统经济学着重研究市场机制和价格制度,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最优决策,不考虑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但是,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决策具有相互影响。 2.完全竞争市场是以完全信息为条件的,这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也难以保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考虑行为主体相互影响的非价格制度可以用博弈论分析。 当然,应用博弈论解决竞争策略问题也是有条件的。除了掌握博弈论方法外,关键是正确估计各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和收益函数。 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一.博弈论及其特点 1.博弈和博弈论 博弈是指具有不同利益和目标的多个行为主体共同参加并相互影响的事态发展过程中的策略决策。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一种分析博弈过程和结果的数学方法,研究具有理性的多个行为主体的决策和行动直接相互作用和影响时,事态发展过程的决策和均衡问题。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 2.特点: (1)参与者具有各自的目标: (2)参与者都是理性行为者; (3)参与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4)事态发展的结果取决于全部参与者的共同行为; (5)参与者要根据对其他参与者的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因而是对策。 可见,博弈论是与优化论不同的决策理论。优化论是一种单人决策理论;博弈论所揭示的规律是一种多人决策理论。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在博弈论中,博弈的基本要素被概括为以下概念: 1)参与者Players (玩家):即参加博弈过程的行为和决策主体,也是利益主体。在一个博弈中,最少要有两个参与者。 2)策略Strategies (战略或策略行为):即参与者在某个博弈时点,根据其掌握的有关博弈信息而选择的决策变量和行动计划,一个参与者的全部可行策略称为他的策略空间。 接上页 3)收益Payoff(支付、得益)和收益函数:收益是指在既定策略组合条件下参与者的得失情况。每个参与者的收益取决于全部参与者所采取的策略,称为收益函数。 4)结局 outcome(结果):指博弈的结果,指既定策略组合条件下全部参与者所得收益的集合。 5)均衡 Equilibrium (均势):指达到稳定的策略组合或结局。 6)博弈规则:指参与者、策略、结局之间的联系。它是由博弈的环境和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的。 例: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参与者)的价格决策: 双方都可以保持价格不变或者提高价格(策略) 博弈的目标和得失情况体现为利润的多少(收益) 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双方的策略组合(收益函数) 博弈有四种策略组合,其结局是: (1)如果双方都不涨价,各得利润10单位; (2)如果可口可乐不涨价,百事可乐涨价,可口可乐利润100,百事可乐利润-30; (3)如果可口可乐涨价,百事可乐不涨价,可口可乐利润-20,百事可乐利润30;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案例名称:联通新时空CDMA:新机免费送,话费超值打 案例适用:企业的价格行为 案例来源:浙江联通宣传资料 案例内容: 2004年8月,联通浙江分公司推出“联通新时空CDMA:新机免费送,话费超值打活动。这是这两年来浙江联通和浙江移动在市场上竞争的产物。 1.零首付方式 原手机用户,凭最近三个月得通话帐单,选择相应套餐,即可享受零首付租机,免费领取新款CDMA手机。办理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外地户口需由本地户口人担保),活动地区限杭州市区(含滨江、下沙)、萧山、余杭 2. 保证金方式 用户凭身份证办理,交纳约等于手机价款得钱作为保证金,即可参加新时空租机,保证金作为话费冻结在用户帐户上,入网第十一个月后作为话费,一次性返充到用户帐户。 3. 存单质押方式 用户在以下指定合作银行存入一笔质押金额并冻结两年,即可根据所选套餐获得时尚CDMA手机一部。冻结金额在约定话费【(包月费+租机费)×24个月】消费完毕后可提前解冻。 4. 一次性预存话费方式

用户凭身份证办理,预存一定金额话费【(包月费+租机费)×24个月】,即可参加新时空租机,之后用户产生的话费在此预存话费中扣除 案例评析 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联通的价格战略1.价格歧视。由于行业内只有两家厂商,具有一定的支配力,采取一定程度的价格歧视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2.捆绑销售。这里所谓的免费送手机还是要交月租费的,每月50元,只是不需要。另外再交,而是从每月的规定的消费额度中扣除的。实际是将手机费用与消费捆绑起来。 3.跨时期选择。以新时空畅听133为例,每月存入133元,要支付24个月,每月可以消费238元(188元是话费,50元是月租费),赠送市场价值约为1500元(当前网上报价)的手机,但是联通报价是1700元。 4.竞争性定价。联通在应对移动可能先进入3G时代的一个应对策略,通过采取优惠政策,抢占市场份额。 案例讨论: 1、联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发展历程,讨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为来发展的格局。 2、参考本案例的分析框架,分析联通和移动有关校园网的价格战

西方经济学(博弈论及其应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西方经济学(博弈论及其应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考虑两寡头厂商A和B的如下支付矩阵,二者的(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为( )。(电子科技大学2010研 (分数:2.00) A.(U,L) B.(D,R) √ C.(U,R) D.(D,L) 解析:解析: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即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也是最优的。对于本题,当B选择U时,A会选择R,因为5>3;当B选择D时,A会选择R,因为2>0。当A 选择L时,B会选择U,因为4>3;当A选择R时,B会选择D,因为1>0。因此,依据纳什均衡定义,可知(D,R)是纳什均衡。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中山大学2009研) (分数:2.00) A.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B.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C.占优策略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在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某个特定策略而做出最优反应√ D.纳什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在针对其他参与者的最优反应策略而做出最优反应 解析:解析:占优策略均衡中,不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何种策略,每个参与者都会选择其自身的最优策略。 3.甲乙两人各在纸片上写上“上”或“下”,然后双方同时翻开纸片,如果两人的字相同,那么甲赢2块钱,乙输两块钱;如果写的字不同,那么乙赢1块钱,甲输1块钱。下列关于该博弈纳什均衡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分数:2.00) A.甲以1/2概率选择“上”;乙以1/2概率选择“上”√ B.甲以1/3概率选择“上”;乙以1/3概率选择“上” C.甲以1/3概率选择“上”;乙以1/2概率选择“上” D.甲以1/2概率选择“上”;乙以1/3概率选择“上” 解析: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出甲乙两人的收益矩阵,如表5—1 “上”时,乙必然会选择写“下”。同理,当甲选择写“下”时,乙必然会选择写“上”。因此,两个人选择写“上”的概率都为1/2时才能达到均衡。 4.在一条狭窄巷子里,两个年青人骑着自行车相向而行。每人都有两个策略,即或者选择“冲过去"或者选择“避让”。如果选择“避让”,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他得到的收益都是0。如果其中一个人采取“冲过去”的策略,如果对方采取“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9;如果对方不避让,那么他得到的收益是一36。这个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和(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分数:2.00) A.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人都以80%概率选择“避让”,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 B.两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每个青年人轮流采取避让或者冲过去 C.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一人以80%的概率选择“避让”,另一人以2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 D.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两人都以40%的概率选择“避让”,以60%的概率选择“冲过去” 解析:解析:根据题中条件可写出两人的收益矩阵,如表5—2 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9,0),(0,9)。设甲选择“冲过去”的概率为r,乙选择“冲过去”的概率为c。

_博弈论在爱情中的应用

_博弈论在爱情中的应用 人文论坛 INTELLIGENCE 博弈论在爱情中的应用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马菁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黄中 摘要:博弈论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对爱情进行分析,运用 博弈论的观点探析了如何选择爱情以及恋人之间如何相处的等相关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 建议。 关键词:博弈爱情 博弈论(Game Theory)从英文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游戏理论,汉语的翻译很到位,“博”是决策的意思,“弈”是下棋之类的对决游戏,而博弈论中所说的博弈远不只是下棋,但凡有竞争对决行为的局面都是博弈,大到国家制定一项经济措施,小到我们老百姓 平日生活中买衣服杀价,都存在博弈论的思想。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今社会人们除了追寻事业上的成功之外,婚姻家庭的幸福 也是我们人生必须要交上的一份答卷,尤其在时下“剩女”、“闪婚闪离”现象频发的情 况下,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时候了。博弈论在爱情中的应用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的。 通常一个完整的博弈至少要有以下几个构成要素: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博弈信息、博弈策略、博弈方的收益。在爱情博弈中参与者是男女双方,爱人之间会发生冲突, 但也包含着合作,你的恋人既是你的合作伙伴,也是你的竞争对手。两者博弈的信息,也 就是双方需要彼此了解的问题,主要包括:外貌、喜好、性格、学历、家庭背景、脾气、 习惯、优缺点等。策略就是就是男女双方能够选择的手段和方法,但不论双方如何选择策略,两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爱情的幸福。在爱情这场“游戏”中,双方感性的爱情 迸发固然重要,但理性的相处更为重要,熟悉爱情博弈的规则,更会让你成为爱情的赢家。 我们先说“麦穗理论”,假设有一片麦地,我们走入麦地后就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走 出去时只能选择一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麦穗,而且选择了一个以后就不能扔了再选择第 二个(这是假设现实社会不存在离婚的情况)。有的人刚一走入麦地就看见了一株大大的 麦穗,于是就摘下,但越往下走就越发现还有更大更好的麦穗,于是就只能遗憾的走完全程;而有的人看到大的麦穗也不摘,总认为越往下面还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不知不觉走 出麦地时却还是两手空空;还有的人在刚进入麦地的时候他只是认真观察,做到心中有数,走了差不多一段路了,他才按照他心中分好 的样子选择了大的麦穗而走完全程。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 大的一穗。有的人一早选择,日后遇到更好的却要后悔当初的选择而发生感情危机或者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