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证券投资基金第十五章练习

10证券投资基金第十五章练习
10证券投资基金第十五章练习

第十五章基金业绩衡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资产配置效果计算公式,当( )时,说明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上具有良好的选择能力。

A.Tp =0

B.Tp≥0

C.Tp <0

D.Tp>0

2.( )是一种较为直观的、通过分析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现金比例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基金经理择时能力的一种方法。

A.现金比例变化法

B.现金变化法

C.银行存款比例变化法

D.比例变化法

3.使用现金比例变化法,首先需要确定基金的( )。

A.现金比例

B.特殊现金比例

C.投资比例

D.正常现金比例

4.基金评价的基础在于假设基金经理比普通投资大众具有( )优势。

A.技术

B.信息

C.资源

D.专业

5.基金评价就是依据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基金绩效的衡量,对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的( )作出评价,目的就是要将优秀的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甄别出来。

A.投资能力

B.管理能力

C.稳健性

D.风险态度

6.以公开形式发布基金评价结果的机构在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 )原则即注重对基金的长期评价,培育和引导投资人的长期投资理念,不得以短期、频繁的基金评价结果误导投资人。

A.一致性

B.全面性

C.公正性

D.长期性

7.以公开形式发布基金评价结果的机构在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 )原则,即基金评价过程和结果客观准确,不得使用虚假信息作为基金评价的依据,不得发布虚假的基金评价结果。

A.一致性

B.客观性

C.公正性

D.长期性

8.以公开形式发布基金评价结果的机构在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 )原则,保持中立地位,公平对待所有评价对象,不得歪曲、诋毁评价对象,防范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

B.全面性

C.公正性

D.长期性

9.以公开形式发布基金评价结果的机构在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 )原则,使用市场公开披露的信息,不得使用公开披露信息以外的数据。

A.一致性

B.全面性

C.公正性

D.公开性

10.( )要求用样本期内所有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同归计算。

A.标准普尔指数

B.特雷诺指数

C.夏普指数

D.詹森指数

11.择时能力是基金经理对( )的预测能力。

A.市场风险

B.市场总体走势

C.市场收益

D.个别证券走势

12.正确的计算择时能力的公式是( )。

A.择时损益=股票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现金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现金收益率

B.择时损益=股票实际配置比例股票指数收益率+(现金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现金收益率

C.择时损益=(股票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股票指数收益率+现金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

D.择时损益=(股票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股票指数收益率+(现金实际配置比例-正常配置比例)×现金收益率

13.成功概率法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而正确改变( )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衡量的方法。

A.组合风险

B.各种证券持有量

C.现金比例的百分比

D.预期收益率

14.具有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能够在( )。

A.市场高涨时提高基金组合的β值,市场低迷时也提高基金组合的β值

B.市场高涨时降低基金组合的β值,市场低迷时降低基金组合的β值

C.市场高涨时提高基金组合的β值,市场低迷时降低基金组合的β值

D.市场高涨时降低基金组合的β值,市场低迷时提高基金组合的β值

15.以下( )不属于狭义的基金评价。

A.业绩衡量

B.业绩评价

C.业绩归因

D.对基金公司的评价

16.对绩效表现好坏的评价涉及( )的选择问题。

A.业绩计算时期

C.风险水平

D.比较基准

17.基金评价的一个隐含假设是( )。

A.基金本身的情况是稳定的

B.基金本身的情况是不稳定的

C.组合风险是可测的

D.组合收益是可测的

18.对基金作出有效的评价,不需要考虑( )。

A.基金的投资目标

B.基金的风险水平

C.比较基准

D.基金经理的能力

19.对于基金净收益率的计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简单(净值)收益率的计算不考虑分红再投资时间价值的影响

B.时间加权收益率的计算考虑了分红再投资时间价值的影响

C.一般算术平均收益率要小于几何平均收益率

D.算术平均收益率一般可以用作对平均收益率的无偏估计

20.关于特雷诺指数,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特雷诺指数用的是系统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

B.能够衡量基金经理的风险分散程度

C.基金分散程度提高时,特雷诺指数可能并不会变大

D.给出了基金份额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

21.基金评价的基础在于假设( )。

A.普通投资者比基金经理具有信息优势

B.基金经理比普通投资大众具有信息优势

C.基金经理比机构投资者具有信息优势

D.机构投资者比基金经理具有信息优势

22.在收益率与系统风险所构成的坐标系中,( )实际上是无风险收益率与基金组合连线的斜率。

A.特雷诺指数

B.夏普指数

C.詹森指数

D.道氏指数

23.( )以标准差作为基金风险的度量,给出了基金份额标准差的超额收益率。

A.特雷诺指数

B.夏普指数

C.詹森指数

D.道氏指数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基金绩效评价的困难性在于( )。

A.投资表现实质上反映了投资技巧与运气的综合影响

B.比较基准的选择

C.基金之间绩效的不可比性

D.基金本身的情况是否稳定

2.经典绩效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有( )。

A.CAPM的有效性问题

B.SML误定可能引致的绩效衡量误差

C.基金组合的风险水平并非一成不变

D.以单一市场组合为基准的衡量指标会使绩效评价有失偏颇

3.影响基金组合稳定性的因素有( )。

A.基金操作策略的改变

B.证券市场状况的变换

C.资产配置比例的重新设置

D.经理的更换

4.基金绩效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A.投资目标

B.风险水平

C.比较基准

D.时期选择

5.一个良好的基准组合应该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可实际投资的

B.可衡量的

C.可预先确定的

D.具有明确的构成

6.关于基金净值收益率的计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净值)收益率的计算不考虑分红再投资时间价值的影响

B.时间加权收益率的计算考虑分红再投资时间价值的影响

C.时间加权收益率的假设前提是红利以除息前一日的单位净值减去每份基金分红后的份额净值立即进行了再投资

D.算术平均收益率要大于几何平均收益率

7.三大经典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方法是( )。

A.标准普尔指数

B.詹森指数

C.特雷诺指数

D.夏普指数

8.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的区别包括( )。

A.夏普指数考虑的是总风险,而特雷诺指数考虑的是市场风险

B.特雷诺指数考虑的是总风险,而夏普指数考虑的是市场风险

C.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结论上有可能不一致

D.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表现是否优于市场指数上的评判也可能不一致

9.分组比较就是根据( )等,将具有可比性的相似基金放在一起进行业绩的相对比较。

A.资产配置的不同

B.风格的不同

C.投资区域的不同

D.投资人的不同

10.关于基金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同,其投资范围、操作策略及其所受的投资约束也就不同

B.债券基金与股票基金在基金绩效衡量上可以进行比较

C.投资收益是由投资风险驱动的,而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深深地影响着组合的投资表现,表现较好的基金可能仅仅是由于其所承担的风险较高所致

D.在基金评价中,计算的开始时间和所选择的计算时期不同,衡量结果也会不同

11.为规范基金评价业务,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11月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要求以公开形式颁布基金评价结果的机构在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 )原则。

A.一致性

B.全面性

C.公正|生

D.公开性

12.基金绩效收益率衡量的主要方法有( )。

A.整体分析法

B.分组比较法

C.个体分析法

D.基准比较法

13.分组比较法存在的问题有( )。

A.在如何分组上,要做到“公平”分组很困难,从而也就使比较的有效性受到置疑

B.很多分组含义模糊,因此有时投资者并不清楚在与什么比较

C.分组比较隐含地假设了同组基金具有相同的风险水平

D.如果一个投资者将自己所投资的基金与同组中中位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由于在比较之前无法确定该基金的业绩,而且中位基金会不断变化,因此也就无法很好比较

14.基准比较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 )。

A.要从市场上已有的指数中选出一个与基金投资风格完全对应的指数非常困难

B.基金经理常有与基准组合比赛的念头

C.基准指数的风格可能由于其中股票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D.公开的市场指数并不包含现金余额

15.关于风险调整衡量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尽管衡量的都是单位风险的收益率,但二者对风险的计量不同

B.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结沦上有可能不一致

C.特雷诺指数与詹森指数只对绩效的深度加以了考虑,而夏普指数则同时考虑了绩效的深度与广度

D.詹森指数要求用样本期内所有变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计算

16.关于风险调整衡量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而言,当基金完全分散投资或高度分散,用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所进行的业绩排序是一致的

B.一个分散程度差的组合的特雷诺指数可能很好,但夏普指数可能很差

C.基金组合的绩效可以从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进行

D.夏普指数可以同时对组合的深度与广度加以考察,那些分散程度不高的组合,其夏普指数会较高

17.关于择时能力衡量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市场繁荣期,成功的择时能力表现为基金的现金比例或持有的债券比例应该较大;在市场萧条期,基金的现金比例或持有的债券比例应较小

B.使用成功概率法对择时能力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需要将市场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不同

的阶段

C.一个成功的市场选择者,能够在市场处于涨势时提高其组合的β值,而在市场处于下跌时降低其组合的β值

D.T—M模型和H—M模型只是对管理组合的SML的非线性处理有所不同

三、判断题

1.基金评价目的在于将具有优秀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基金管理人)鉴别出来。( )

2.狭义的基金评价包括对基金公司的评价。( )

3.信息比率较大的基金其表现要好于信息比率较低的基金。( )

4.特雷诺指数与詹森指数只对绩效的深度加以了考虑,而夏普指数则同时考虑了绩效的深度与广度。( )

5.根据夏普指数对基金绩效进行排序,夏普指数越大,绩效越差。( )

6.表现好的基金表明基金经理在投资上有较高的投资技巧。( )

7.一般算术平均收益率要大于几何平均收益率。( )

8.特雷诺指数越大,基金的绩效表现越好。( )

9.夏普指数与特雷诺指数在对基金绩效的排序结论上有可能不一致。( )

10.具有择时能力的基金经理在牛市时降低现金头寸或提高基金组合的β值。( )

11.现金比例变化法是根据对市场走势的预测而正确改变现金比例的百分比来对基金择时能力进行

衡量的方法。( )

12.当Tp <0时,说明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上具有良好的选择能力。( )

13.特雷诺指数考虑的是总风险而不是市场风险。( )

14.从基金股票投资收益率中减去股票指数收益率,再减去行业或部门选择贡献,就可以得到基金股票选择的贡献。( )

15.择时能力是基金经理对市场整体走势的预测能力。( )

16.资产配置能力实际上反映了基金在宏观上的择时能力。( )

17.时间加权收益率由于没有考虑分红的时间价值,因此只是一种近似计算;简单收益率由于考虑到了分红再投资,更能准确地对基金的真实投资表现作出衡量。( )

18.绩效衡量侧重于回答业绩“好坏”的问题。( )

19.归因分析侧重于探寻业绩“好坏”的原因。( )

20.在市场繁荣期,成功的择时能力表现为基会的现金比例或持有的债券比例应该较小。( )

21.简单(净值)收益率由于没有考虑分红的时间价值,因此只能是一种基金收益率的近似计算。( )

22.公开的市场指数包含交易成本,而基金在投资中也必定会有交易成本,也常常引比较上的不公平。( )

23.基准组合可以是全市场指数、风格指数,也可以是由不同指数复合而成的复合指数。( )

24.根据特雷诺指数对基金的绩效加以排序时,特雷诺指数越大,基金的绩效表现越差。( )

25.特雷诺指数用的是系统风险而不是全部风险,因此当一项资产只是资产组合中的一部分时,特雷诺指数就可以作为衡量绩效表现的恰当指标加以应用。( )

26.特雷诺指数可以衡量基金经理的风险分散程度。( )

27.夏普指数调整的是全部风险,因此,当某基金就是投资者的全部投资时,可以用夏普指数作为绩效衡量的适宜指标。( )

28.詹森认为将管理组合的实际收益率与具有相同风险水平的消极(虚构)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进行比较,二者之差可以作为绩效优劣的一种衡量标准。( )

29.建立在SML之上的詹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都要求一个市场组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或两个准市场组合作为市场组合的替代品。( )

30.信息比率越大,说明基金经理单位跟踪误差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越低。( )

31.M2测度与夏普指数对基金绩效表现的排序是一致的。( )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92。

【答疑编号10087287】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288】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289】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290】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291】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292】

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293】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294】

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295】

1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4。

【答疑编号10087296】

1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297】1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9。

【答疑编号10087298】

1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9。

【答疑编号10087299】

1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90。

【答疑编号10087300】

1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0。

【答疑编号10087301】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02】

1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03】

1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2。

【答疑编号10087304】

1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5。

【答疑编号10087305】

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0。

【答疑编号10087306】

2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07】

2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9。

【答疑编号10087308】

2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1。

【答疑编号10087309】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10】

2.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5。

【答疑编号10087311】

3.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2。

【答疑编号10087312】

4.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13】

5.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8。

【答疑编号10087314】

6.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315】

7.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9。

【答疑编号10087316】

8.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3。

【答疑编号10087317】

9.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7。

【答疑编号10087318】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2。

【答疑编号10087319】

11.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3。

【答疑编号10087320】

12.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7。

【答疑编号10087321】

13.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7。

【答疑编号10087322】

14.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8。

【答疑编号10087323】15.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3。

【答疑编号10087324】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4。

【答疑编号10087325】

17.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9。

【答疑编号10087326】

三、判断题

1.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0。

【答疑编号10087327】

2.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0。

【答疑编号10087328】

3.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6。

【答疑编号10087329】

4.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4。

【答疑编号10087330】

5.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1。

【答疑编号10087331】

6.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1。

【答疑编号10087332】

7.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5。

【答疑编号10087333】

8.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9。

【答疑编号10087334】

9.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4。

【答疑编号10087335】

10.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336】

11.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9。

【答疑编号10087337】

12.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92。

【答疑编号10087338】

13.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3。

【答疑编号10087339】

14.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93。

【答疑编号10087340】

15.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341】

16.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92。

【答疑编号10087342】

17.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4。

【答疑编号10087343】

18.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0。

【答疑编号10087344】

19.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0。

【答疑编号10087345】

20.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8。

【答疑编号10087346】

21.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4。

【答疑编号10087347】

22.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8。

【答疑编号10087348】

23.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8。

【答疑编号10087349】24.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79。

【答疑编号10087350】

25.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0。

【答疑编号10087351】

26.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0。

【答疑编号10087352】

27.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2。

【答疑编号10087353】

28.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2。

【答疑编号10087354】

29.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5。

【答疑编号10087355】

30.

【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6。

【答疑编号10087356】

31.

【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87。

【答疑编号10087357】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存储器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存储器作业 一、选择题 1、与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就是( ) A、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B、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 C、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 D、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2、某EPROM芯片上有19条地址线A0~A18,它的容量为( )。 A.128K B.256K C.512K D.1024K 3、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就是( ) A.RAM B.ROM C.PROM D.CD-ROM 4、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存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与( ) A、存储器存取时间 B、存储周期时间 C、存储器产品质量 D、性能/价格比 5、用一片EPROM芯片构成系统内存,其地址范围为F0000H~F0FFFH,无地址重叠,该内存的存储容量为( ) A.2KB B.4KB C.8KB D.16KB 6、计算机中地址的概念就是内存储器各存储单元的编号,现有一个32KB的存储器,用十六进制对它的地址进行编码,则编号可从0000H到( )H。 A.32767 B.7FFF C.8000 D.8EEE 7、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单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 ) A.1024 B.10 C.32 D.64 8、内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 ) A.可以直接交换信息 B.不可以直接交换信息 C.不可以交换信息 D.可以间接交换信息 9、某存储器容量为32K×16位,则( ) A.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为32根 B.地址线为32根,数据线为16根 C.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 D.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32根 10、下列存储器中哪一种存取速度最快( ) A.SRAM B.DRAM C.EPROM D.磁盘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PMR),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艾德蒙·捷克渤逊(Edmund jacobsen)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后来逐步完善,广为应用,是目前一种良好的放松方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基于以下理论基础,即个体的心情包含着“情绪”和“躯体”两方面。如果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内脏的躯体反应主要受皮层下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而中枢和躯体神经系统则可控制“随意肌”的活动,通过有意识的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间接地松弛情绪,建立和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紧张、恐惧、害怕,而且全身肌肉也会变得沉重僵硬;但当紧张情绪松弛后,沉重僵硬的肌肉也可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松弛下来(如睡眠、按摩等)。基于以上原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就是训练个体能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达到随意控制全身肌肉的紧张程度,保持心情平静,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目的。 它的具体做法,则是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切l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而更好地认识紧张反应,并对此进行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这种放松训练不仅能够影响肌肉骨骼系统,还能使大脑皮层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并且能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起到调整作用。 在这种放松训练的每一个步骤中,最基本的动作是: 1.紧张你的肌肉,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 2.保持这种紧张感3-5秒钟,然后放松10—15秒钟。 3.最后,体验放松时肌肉的感觉。 经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训练之后,一般都会感到头脑清醒、心情平静、全身舒适、精力充沛。个别会出现肌肉局部颤动、皮肤的异常感觉,有时还可出现眩晕、幻觉、失衡感等类似感觉剥夺的表现,因放松的语言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的自我感觉剥夺。有学者认为,这些感觉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整,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积蓄能量释放的表现,正是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产生效果的最好反映。 下面具体介绍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程序。 首先,应给学生讲清该方法原理、目的和意义,以及肌肉放松后的体验。 其次,由于是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训练,因而教师指导语要清晰、低沉、轻柔和愉快,并伴有动作示范。 再次,教室要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尽量使学生感到坐得舒适。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个别谈话 D.抓好典型项目 E.做好总结 三、填空题 1.我国于__________年,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__________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3.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4.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_。 6.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3.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2.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2.B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3.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4.C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定义。 5.D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6.C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 2.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三、填空题 1.19862.个性特长3.兴趣爱好4.群众性活动5.总结6.辅助四、简答题 1.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

存储器章节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了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即(高速缓存)、(主存)、(辅存)。 2、一个存储器的容量假设为M*N位,若使用A*B的芯片,(A

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适应症] 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理论基础] 放松疗法是基于下述理论假设:即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驰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在日

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张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摩、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治疗原则] [操作实务] 放松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做为示范,施治者也应同时做。这样可以减轻求治者的羞涩感,也可以为求治者提供模仿对象。事先得告诉求治者,如果不明白指示语的要求,可以先观察一下施治者的动作,再闭上眼睛继续练。②会谈时进行的放松训练,最好用施治者的口头指示。以便在遇上问题时,能及时停下来。施治者还可以根据情况,主动控制训练的进程,或者有意重复某些放松环节。③在放松过程中,为了帮助求治者体验其身体感

第10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 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背景、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需求、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2.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它的基本理论由哪些内容构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它是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3.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作业?什么是成本动因?试述他们的分类。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作业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4.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公式如下: 因总量 该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额 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某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库中的成本数额某产品在各个作业成本某产品成本 5. 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 体系、有利于公司进行相关决策; 缺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仍然是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并且具有内部导向性,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因此与未来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同时,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也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需要收集与作业量有关的大量数据,并计入成本系统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作业成本法只能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补充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不能代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6. 谈谈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制造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等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ABC 6、ABCD 7、ABCD 8、AC 9、ABD 10、ABCDE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心理咨询途径之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作为焦虑症的颉颃反应应用于治疗的,特别对消除青少年考试焦虑有特殊的作用。它可帮助克服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振奋精神。这与我国的太极拳、站桩功、坐禅等很相似,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造成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而且在方法上简便易行,经过简单学习便可自行操作,是青少年减轻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好方法。松弛反应训练,是一种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紧张和强身祛病目的的行为训练技术。一般的松弛反应训练方法,使用较多的是1938年由德国心理学者雅可布森(Jacobson)所首创的渐进性松弛法。此法可使被试者学会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时能体验到自身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和躯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松静的效果。后经沃尔浦采用,现在放松训练已成为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它既可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它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和日本的坐禅等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一般认为,不论何种松弛反应训练技术,只要产生松弛反应都必须包含四种成份:安静的环境;被动、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精神内守(一般通过重复默念一种声音,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来实现)。 1、一般放松训练 下面介绍临床常用的放松训练。 环境要求:房间要求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没有噪音和干扰。

周围声音要求:治疗者在训练时,说话声音要低沉、轻柔、安详和愉快,吐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 准备工作:让接受放松训练者靠坐在沙发上,尽量坐得舒服,轻轻地闭上眼睛。 然后,告诉接受训练者:“现在,我教你怎样使自己放松。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先让你体验紧张,然后再放松。因为只有知道了紧张的感觉,才能更容易体验放松的感觉,从而学会如何保持这种感觉。” “好,现在先体验一下肌肉紧张的感觉。”(治疗者用手握住对方的手腕)“请你用力弯曲前臂,与我的拉力形成对抗。请用力回收前臂,这样来体验肌肉紧张的感觉。”(约持续10秒)“好,请你放松,不要用力,尽量放松,体验感受上的差别。”(约停顿5秒) “刚才我们做的就是紧张放松的基本练习。下面逐步进行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练习。首先从双手开始,然后是双臂、脚、下肢,最后是头部和躯干。”(稍停一会儿) “现在请你这样做……” 第一步:“深深地吸一口气,保持一会儿,再保持一会儿。”(约10秒)“好,请慢慢地把气呼出来,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停一会儿)“现在我们再做一次。请你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保持一会儿,再保持一会儿。”(约10秒)“好,请慢慢地把气呼出来,慢慢地把气呼出来。”(停一会儿) 第二步:“现在,伸出你的前臂,握紧拳头,用力握紧,注意你手的紧张感觉。”(约10秒)“好,请放松,完全放松你的双手,体验放松后的感觉。你可能感到沉重、轻松和温暖,这些都是放松的标志。请你注意这些感受。(停一会

第十章浮力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 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3 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 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C.①②③④都正确D.只有①③④正确3.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B .物体A 的密度为3.2×103kg/m 3 C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D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5.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A 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 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D .探测器在AB BC CD 、、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AB BC CD G G G << 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00cm 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 lkg 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60cm 2 ,体积为300cm 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0cm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7N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A . 11n ρ+ B . 1 n n ρ+ C .2 1 (1)n ρ+ D . 2 2 (1)n n ρ+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 力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300cm 2的圆柱形容器里装有900g 水。现用细绳将体积为1000cm 3的圆柱体木块浸入 1 5 的体积,此时细绳的拉力为4N 。若将细绳剪断,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木块底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100cm 2 B .120cm 2 C .150cm 2 D .200cm 2 4.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各装有液体,小天同学将完全相同的A 、B 、C 三个正方体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C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D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5.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物块均漂浮在水面上,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

第3章存储器作业(答案)

第3章存储器作业 一、用全译码法设计一个12KB的主存储器系统。其低8KB为EPROM芯片,选用2片4K×8的2732A 芯片。高4KB为SRAM芯片,选用2片2K×8位的6116芯片。主存储器系统的地址范围为0000H~2FFFH。①给出4个芯片各自的地址范围;②画出CPU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主存储器系统低8KB用2片4K×8的2732A芯片 第1片地址范围为:0000H~0FFFH(4KB)。第2片地址范围为:1000H~1FFFH(4KB)。 主存储器系统高4KB用2片2K×8位的6116芯片。 第1片地址范围为:2000H~27FFH(2KB)。第2片地址范围为:2800H~2FFFH(2KB)。二、设在直接映像的Cache中,主存地址的区号5位,块号3位,CPU访存过程中,依次访问主存单元 高8位地址为:00010110,00011010,00010110,00011010,00010000,00000011,00010000,00010010。 要求写出每次访问后Cache中的内容。

三、某计算机中,已知配有一个地址空间为0000H~3FFFH的ROM区域采用16K×8的EPROM。再 用一种SRAM芯片(8K×8)形成32K×16的RAM区域,起始地址为8000H。假设RAM芯片有 片选CS和WE信号控制,CPU的地址总线为A15-A0,数据总线为D15-D0,控制信号为R/W(读/写)等,要求: (1)画出地址译码方案; (2)将ROM与RAM同CPU连接。 解:ROM区地址范围0000—3FFFH 片内地址需要14根地址线. A0~A13 构成ROM需要的EPROM= (16K/16K )×(16/8)=1(组字扩展)×2(片字扩展) 构成RAM需要的SRAM=(32K/8K) ×(16/16)=5(组字扩展) ×1(片位扩展) 片内地址需要A0~A12 13根地址线 将CPU的A0~A12并接到每个芯片的片内地址A0~A12,用CPU的高3位地址A13~A15进行地址译码作为每个存储芯片的片选,由于A13是ROM的地址重复参加译码产生Y0,Y1两个译码输出,故用一与门,这样无论A13=0还是A13=1,都会选中同一片ROM。整个地址分配如下:

放松训练方法及步骤(较实用)

放松训练方法及步骤 一、准备。训练场所应安静、舒适、灯光稍弱。坐在椅子上,或躺在躺椅上、床上、地板上。去掉眼镜、松开领带、腰带、鞋子。闭上或半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每一次吸气后再均匀缓慢的呼出来。 二、按次序放松肌肉练习。注意:每一次对每一组肌肉做到:收紧肌肉——坚持5秒——放松肌肉——放松10秒——体会紧张与松弛的区别,体会放松的轻松温暖的感觉。 放松次序: 1、右手及前臂:握紧右拳头,绷紧前臂肌肉。 2、右臂二头肌:弯曲右手臂,绷紧右上臂肌肉。 3、左手及前臂:握紧左拳头,绷紧前臂肌肉。 4、左臂二头肌:弯曲左手臂,绷紧左上臂肌肉。 5、前额:尽量抬高眉毛,上额紧缩。 6、眼睛鼻子上脸颊:紧闭双眼,使鼻子皱起来。 7、下巴与下脸颊:咬紧牙齿,紧缩嘴角。 8、颈与喉部:将颈部尽量后仰。 9、胸和肩膀:双肩向后紧缩,做深呼吸。 10、腹部:绷紧腹部肌肉,向被强力冲击般的紧缩。 11、右大腿:将右腿伸直,绷紧右大腿肌肉。 12、右小腿:将右脚板往身体下方拉,紧缩右小腿肌肉。 13、右脚:尽量蜷曲右脚趾及脚板。 14、右大腿:将右腿伸直,绷紧右大腿肌肉。 15、右小腿:将右脚板往身体下方拉,紧缩右小腿肌肉。 16、右脚:尽量蜷曲右脚趾及脚板。 四、返回现实: 现在你感觉全身肌肉,从下、到上,使每一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你的双手、双臂、脖子、下巴、眼睛、腹部、大腿、小腿、脚趾都达到放松状态,继续保持原有的做或躺的姿势,并要对自己进行暗示“我现在感觉很舒服、很轻松”。享受松弛舒适的感觉,慢慢的数“5,4,3,2,1”,缓缓的睁开眼睛,回到现实,感到心情十分舒畅,浑身有力。 请依次训练,每天练习1-2次,每次15-25分钟左右,刚开始的时候,放松训练并不能使肌肉很快进入放松,需要坚持下去,逐渐熟练。

初中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小. 2.武汉市某校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评 比.下图是将某年级66篇学生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调查报告有(分别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 A.18篇 B.24篇 C.25篇 D.27篇

3.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右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4.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初三(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三个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如图,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2,0.1,0.12,0.46.下列说法:①学生的成绩≥27分的共有15人;②学生成绩的众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③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22.5~26.5)范围内.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现有A、B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A班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存储器章节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了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即(高速缓存)、(主存)、(辅存)。 2、一个存储器的容量假设为M*N位,若使用A*B的芯片,(A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所述现象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双手摩擦时,手会发热 B.锯木材时锯子发烫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钻木取火 2.如图为某蹦床运动员从床面上A点起跳后腾空瞬间的照片,根据照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运动员脚尖到床面的距离约为1.8m B.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合力为零 C.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越来越小 D.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都能增大 3.小宇寒假去世贸商城游玩,乘坐室外观光电梯,在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A.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B.动能不断增大 C.机械能保持不变 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4.夏季来临,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害虫.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 5.现在买房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附近有小溪或湖泊,其原因之一是那里相对来说“冬暖夏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A.流动性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高的沸点 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中水可以隔绝空气,并给试管中的可燃物加热 B.乙实验试管内的水沸腾后塞子冲出管口,对应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C.丙实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丁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7.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 B.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有关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热量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9.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高压锅炖肉熟的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低 B.炒菜时香气四溢书面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电饭锅的插头插入插座时保险丝突然熔断,一定是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造成的 D.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二、多选题 10.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B.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 C.物体质量越大,动能一定越大 D.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11.关于运动项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足球能划出一道弧线绕过人墙,是因为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B.滑雪时,人从高处自由滑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人登上较高的山顶时,会感觉不适,是因为山顶气压大于山脚下的气压 D.人潜入较深的水中时,必须穿潜水服,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2.生活中一些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例如提水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论在楼梯上还是平地上,手都感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这与重力的方向有关 B.提水桶时,会感到手受到向下拉的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水桶把手越细,手就越感到压的疼,这是拉力的大小对压强的影响 D.匀速竖直向下运动的水桶,动能增加 13.如图所示是物理知识应用的四个实例,其中说法确的是() A.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