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 杨宗凯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 四川大学校长卢铁城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推动着一次新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革命。教育如何迎接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正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试验的事情。 1.教学形式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数学,向着现代厕络化、多媒体数学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投影仪、幻灯机进课堂,到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再到电影、录相机和广播电视教育,现在发展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保留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全部优点,如请最有经验的教师授课,不受校园、空间、地域的限制;受教育的人数原则上不受限制;采用影视和多媒体技术,讲授形象生动,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也能见到宇宙、大洋、原子弹爆炸等宏观过程,能在较短时间内,传授更大的信息量等等,而且还能增添新的特色,如实现教学双向互动,学生网上提问、做作业,教师网上答疑、布置作业、改题、命题、考试等;学习时间、地点任意选择,只要学生方便,可随时上网学习;学习内容、进度任意选择,难点可以反复学,已掌握的部分可以跳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利?quot;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参与过程控制,犹如身临其境等。 2.教育模式正从封用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这就为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国家加速高等教育人众化进程创造了空前机遇。 长时期以来,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教师们凭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在由围墙封闭起来的校园内进行教育。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首先需要增加教师、教室和宿舍,也就是需要增加教育投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财力不足,使高教发展迟缓。而科技和人才的落后,又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随着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的兴起,学主不仅能在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能在宿舍、家里或办公室,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按自己需要开展学习,这就完全突破了封闭的校园教育概念,使学校教育能面向全社会的不同群体,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实施

华中师范大学情报学真题笔记(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全版)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信息的概念 (1)从信息的作用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负熵”等。(没有揭示信息的本质) (2)从信息的范围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消息、知识、情报、数据等。(只指出了信息概念的外延,及信息的范围,定义应该表达概念的内涵) (3)从信息的内容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交换的内容”。(已经注意到了信息的质的方面,但是a信息的范围没有划定,b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 (4)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来定义信息,认为信息是物质的属性、规律、运动状态、存在标志等。 a、从本体论层次上来考察,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亦即“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 b、从认识论层次上看,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但不够通俗,并且从两方面定义,不便于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此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上面第三、四类观点,因此该定义基本上属于第三类定义,但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事物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1)普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信息,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交换。 (2)多样性。 (3)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 (4)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充和浓缩,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将进行加工处理。 (5)与载体的不可分析。信息需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6)与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 (7)可传递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 (8)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很多人共同享用、同时享用。 (9)非消耗性。可以多次开发,反复利用。 (10)强时效性。信息老化和更替。 3、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信息与知识、情报 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信息,是人们对这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知识具有社会性(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语言性、积累性等基本属性。 情报是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情报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和有用性等基本属性。 从三者的范围大小来看,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属于一种包含关系 (2)信息与数据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 大学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企业管理: 管理学 , 蒂芬·P·罗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时用 薪酬管理 ,舒晓兵 张清华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管理思想史 ,刘筱红主编,湖 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社会医学与卫生 业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卫生经济学 , 美 舍曼?富 德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版) 卫生 业管理 ,李鲁,郭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编教育管理学 第2版 ,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保障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保险 第 版 ,邓大松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6 出版 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 的视角 ,米什拉著 郑秉文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 出版 土地资源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土地资源管理学 ,王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需以上科目的书,请咨询学长1165088890!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2015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签约暂行规定

华中师范大学2015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签约暂行规定 为了规范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管理,明确《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订流程及效力,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教师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定。 一、免费师范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在生源省内基础教育行业落实单位的,可直接签订《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协议》(以下简称“就业协议”),就业协议经学生本人签字确认,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即生效,由学生将签订完成的就业协议交所在学院和学生就业工作处(以下简称“就业处”)备案。 二、在2015年5月31日前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就业处根据生源省的要求,将毕业生直接派遣到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 三、免费师范毕业生拟到生源省外基础教育行业就业的,不能直接签订就业协议,必须先办理申请跨省就业的审批手续。跨省就业获批后,方可签订就业协议。免费师范毕业生需凭生源省及接收省同意出省就业和同意接收的证明材料,以及已签订的就业协议到学院和就业处备案。跨省就业未被批准,免费师范毕业生回生源省就业,按上述第一条或第二条规定执行。若要坚持出省,须与生源省解除免费师范生教育协议后,方可签订就业协议,凭生源省的解约证明材料到学院和就业处备案。

四、免费师范毕业生拟到非基础教育行业就业,属违约,违约将在毕业生离校后受理。此类毕业生需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和就业处同意后,报生源省教育行政部门。获批后方可签订就业协议。 五、其它问题说明: 1、“基础教育行业”的范围包括公立以及私立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中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中专部等。 2、免费师范生申请跨省就业流程为:免费师范毕业生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所在学院及就业处审核批准后,报生源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接收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双方审批同意后则完成跨省就业审批流程。 3、根据规定,可申请跨省任教的条件为:(1)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2)在学期间父母户口迁移至省(区、市)外的;(3)已婚需要迁移到配偶所在地中小学任教。 六、本规定最终解释权属于就业处。

国家开放大学2019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单元自测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自测题 1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它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也使得师生交互更加方便灵活。 选择一项: 对 错 2完成3次大作业和全部自测题,就完成了课程的全部形成性考核任务。 选择一项: 对 错 3在“用计算机教孩子真正的数学”的讲座中,演讲者认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孩子如何运算,而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教孩子如何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证——这计算机能够帮助数学教育解决以上问题。选择一项: 对 错 4以下关于信息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安装杀毒软件后,计算机不会受到病毒感染

B. 防火墙不能完全阻止计算机遭到远程攻击 C. 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属于技术人员的问题,和运营方无关 D. 网络服务的运营方有权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5以下属于做法中符合正确的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要求的是: A. 为计算机房的电脑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B. 定期备份电脑中的资料 C. 将班级合照发到朋友圈上,并注明学校和班级 D. 定期检查学生手机中的聊天记录 6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数据、信息、物质和能量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要素。 选择一项: 对 错 7在“用视频重塑教学”的讲座中,以下表述和演讲者观点吻合的是: A. 教学视频可以取代教师 B. 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C.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视频和练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D. 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更高效,而且更人性化 8以下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畴的是: A. 共享单车 B. 网络课程 C. 工业机器人 D. 自动翻译 第二单元自测题 1小朋友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2教学设计的这种可扩展、可变通的基础模式被称为教学设计的()。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与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与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一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在中国几亿农民、两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一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在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都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docx

摘要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首先教学观念的变革非常明显,例如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观念的创新;其次体现在教学环境的变革,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时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创新信息技术带给高等教育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其渗透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之中。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教育改革的论述中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出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从宏观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与教学环境的变革,微观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变革。 1教学观念的更新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代发展、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联系,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但本质特征是用科学的教学观念取代陈旧的教学观念,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进而提升大学教学质量。 1.1国家政策导向与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制度创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机制,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制度创新带来了新的需求。 在信息社会中,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10多年来,国家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连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此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国家新近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2016年开始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1.2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大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地延伸,引导着高等教育功能观念的不断更新。 传统观念中,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授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大学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的学术组织系统。 社会的发展也赋予了高等教育新的功能大学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在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也逐渐凸显出来。 互联网+时代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各行各业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介绍 办学特色之一 践行博雅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历经百年和谐传承,凝炼博雅教育理念 我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融汇了学校前身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和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多元文化传统,积累了建国后举办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经验,凝聚和践行一系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博雅”,其本质在于肯定人文价值,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培育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提升人格境界,激发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成才与成人结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我校底蕴深厚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传统,而且要求师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的知识,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志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雅的气质风貌。 在博雅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坚持并践行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其内涵包括:素质教育质量观,力求从整体上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师范大学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色教育质量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其个性的发展,并以个性的发展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科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我校在融汇通识教育、学科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使学生具备“博雅”教育的文化底蕴及不断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发扬人文学科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的博雅教育依托人文学科优势,并重人文、科学教育而展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师资、学科建设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 1.名师辈出文理并重,弘扬博雅教育传统 在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教师和校友,其中不乏学贯中西的大师级学者。如国学大师黄侃、熊十力,哲学大师冯友

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 您的得分为98分

第 1 题 域名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国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真正水平。 第 2 题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带宽出口显著提高。 第 3 题 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活跃。 第 4 题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 5 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 第 6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 第 7 题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第 8 题 北美洲域名占全球总域名的68.5%。 第 9 题 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度。

第 10 题 过去二十年,国家互联网的接入骨干直联点一直是、、三个点。 第 11 题 截至2013 年 12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年增长率为79.3%。 第 12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快,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第 13 题 目前,我国IPV6的地址数持续提高。 第 14 题 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亿。 第 15 题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战略选择。 第 16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中央电教馆承担。 第 17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物理设施的接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来具体负责。 第 18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电子政务和交易信息数据的搜集和管理,由教育部 信息中心负责。 第 19 题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第 20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 化目标任务。 第 21 题 目前我国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100%的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 第 22 题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主干网2004年建成开通。 第 23 题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4 题 我国将构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网络域名服务体系。 第 25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将积极运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及各 省厅布署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及应用。 第 26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会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基础应用纳入其中。 第 27 题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 第 28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 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 第 29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将达到教职工总数的 4%以上。 第 30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60%高校将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 第 31 题 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 32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展混 合式教学。 第 33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建于()。 第 34 题 ()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成功发出。 第 35 题 2000年,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 36 题 2014年,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 37 题 截止到2013年12月,全球网民数约(),普及率为38.8%。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招聘228人公告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招聘228人公告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为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我校2017年将招聘相关岗位人才共计228人,其中教师152人,辅导员10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3人,流动岗专职科研人员5人,项目博士后28人。为做好人才招聘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突出引才重点,创新引才形式 2017年招聘计划以引进教师为主,适度补充辅导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结合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重点引进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专家项目人选及“四青”人才。 学校负责组织校级层面的人才招聘宣传活动,为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招聘搭建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在“澳大利亚周”、“美国周”实施基础上,坚持“走出去”,深入推进和支持各教学科研单位依托学校人才招聘活动、国内外学术论坛(会议)等学术活动积极赴海(境)外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同时,坚持“请进来”,重点推进实施“桂子学者青年项目”及“桂子学者青年论坛”项目,将学术交流和人才招聘的形式结合起来,择优资助一批达到或接近“四青”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面试。 各教学科研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做好本单位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教师岗位的招聘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招聘实施方案,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全员参与,把人才招聘作为各类学术交流、合作交流的重要任务来抓。 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牵头部门作为本系列队伍建设的责任单位,应根据各系列队伍建设需求和实际,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加大招聘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引揽优秀人才。 二、严格招聘条件,确保引才质量 各单位要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的学历、学缘、专业、年龄和性别结构,尽量吸收校外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来校工作。新聘人员要符合《华中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各单位要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尤其要注重个人品格、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考察。 1.教师岗位招聘、引进人才的学历条件、科研业绩、年龄要求、外语水平、聘用形式和聘期等见附件1,所需专业及要求见附件3。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分析 摘要以云计算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彻底革新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地主动变革来利用这些机遇和应对挑战,是现阶段一项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的系统工程。本文将重点考察云计算技术等主要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新变革,并相应提出针对性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1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入课堂,包括多媒体、手机、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以及以其为载体的各类视频、在线、音频、动画等软件技术,这极大地改善了高等院校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李涛,2012),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并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更加生动、立体、多元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加突出,学生们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冯玲玉,2011;孙少平,2017)。其中,最突出的特征为教学活动的信息化,例如云计算技术、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将彻底革新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意义重大且急迫的系统工程。 2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新变革 2.1 云计算技术 除了对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以外,云计算技术同样会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云计算技术的精神内核是协作、共享、创新、开放,这与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相吻合的,两者可以加速和深度融合;其次,云计算技术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新的运行模式。在云计算技术下,高等院校在信息化过程中只需要花费较少的经费即可获得先进、完善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这改变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的构建模式;最后,云计算支撑高校教学的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在云计算下,高校学生可以获得云计算提供的全面自主学习的支持,例如慕课、MINLECTUIE、探索教育等,可以形成“智能汇聚、分布式认知、人机一体”的新型学习思维体系。 2.2 移动终端技术 从视觉来看,移动终端技术由于集中了PC终端、智能手机与PAD电脑的功能于一体,能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绚丽丰富的视觉效果与服务;从交互性来看,其更加便捷,人机交互的功能更强大;从个性来看,移动终端具有更强大的上网功能,并能与海量的应用程度、大数据以及衍生的大数据服务相结合,创造更具个性化与异质性的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库01 一、填空题 1. 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两个方面。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系统则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2.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和等三个层次。 3. 数据通常按四个层次进行组织。这四个层次是:数据项、、文件和 。 4. 所谓数据的组织,指的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数据组织功能。而数据的组织,指的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 5.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和等几种。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 A、内模式 B、(概念)模式 C、外模式 D、前三个选项都对 3.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4.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5.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 是将() 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7.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决策上的可行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D、经济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 资格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工作单位 (盖公章) 现从事的 学科专业 申请课程 类别及名称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制 年月

MPA 课程任课教师岗位资格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条件 1.基本要求 所有申请 MPA 课程任课教师资格者,都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 2.具体条件 (1)申请 MPA 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正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②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个人学术专著 1 部,或发表一 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3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6 篇,或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3 位、二等奖前 2 位、三等奖第 1 位);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三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三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2)申请 MPA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②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2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2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4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4 位、二等奖前 3 位、三等奖前 2 位);③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两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两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3)申请 MPA 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1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2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5 位、二等奖前 4 位、三等奖前 3 位);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一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一次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选聘办法(试行)》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0年)》)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功能,探讨了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观念,教学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模式的改变和影响,总结了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Chen-Xiaole School of Beli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Lanzhou City University,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 Modern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reas of life, higher educ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In this pap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methods,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influence change in the mode,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higher education law.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引言: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 1 现代信息技术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 1.1 教学观念的变革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的意义通常是狭隘的,指的是校内教育,而且是阶段性的,而教育对象也往往仅限于青少年。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走信息化学习之路的论文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走信息化学习之路的论文人类正阔步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也正掀起信息化革命的浪潮。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已是历史的必然。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本着早起步、早受益、高标准、高效益的指导思想,自1997年开始,就努力探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我们的实施策略是以构建信息化校园为理念,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载体,以现代管理方略为动力,力求高效率、低能耗的使用,让教师和学生在信息化的校园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智慧,形成人格。 建创造信息化校园的物质平台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点投入。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场学习上的革命。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学方式,显然已与当今现代化教育大相径庭。只有在装备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创构新的教育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才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使学校立于一流学校之林。为此,我们这几年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建设一流学校的突破口,确立了发展目标,多方筹措经费,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使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在学校还有很多教师没有住房、食无定所的情况下,我们从学校大局考虑,尽量保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具体经历了三步走的过程: 1、准备阶段(19971999年)。在这三年中,我们边规划边建设,首先购买了相应设备,这时主要以PⅡ为主要使用机型,重点为电教教师、学校骨干教师、行政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为大规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奠定基础。 2、硬件设备添置阶段(19992001年)。这一阶段主要以购置设备为主。同时分步建立学校校园网,通过在全校各教室安装多媒体电脑,使电脑从学校管理和少数人使用向课堂教学和大多数使用延伸,迄今为止,全校43个班级和15个年级处室都配备了由清华同方电脑公司提供了相应品牌电脑。学校同时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文昌电视台,使之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建起两个宽敞的电脑网络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按当时较先进标准规格装备了机房。目前,学校共配备计算机188台,购买了电视机62台,投影器5台,摄像机2台,多功能视频展示仪9台,教学演示、控制系统各一套,全数码采编设备一套。使学生有了学习电脑、摄入信息的场所,也使教师和学生能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和教学。 3、软件提高阶段(20012003年)。学校聘请华中科大附属专业公司为学校建立千兆以太网,将各教室、各办公室和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多媒体网络,为教师提供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服务器的集中、存储、检查、编辑和演示,形成教师课件、存储资料教学演示的支持系统,辅助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联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华中师范大学04教育管理学438

华中师范大学 二○○四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管理学438考试时间:元月11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l.教育行政信息 2.教育行政公共关系 3.教育政策 4.民办学校 5.教师管理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要解释。每小题10分,共50分) l.学校管理的特点 2.学校目标管理的过程 3.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 4.现代教育的学生观的基本观点 5.教师(岗位)聘任制的基本原则 三、辨析题(指出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24分) l.教育行政即教育行政学 2.学校管理原则具有主观性特点 3.校长对学校的影响大小,首先取决于学校领导体制 4.学校管理过程具有动态性意味着学校管理过程是不可控的 四、论述题(要求层次清楚,理由充分。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校风?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优良的校风 2、学校管理为什么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要求观点明确,分析中肯。21分) 在中小学管理者培训班上,主讲教师提出的一个讨论问题引起张、李两位学员激烈的争论。主讲教师的问题是:过去有学者提出党支部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后来中央文件的提法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那么什么是政治核心作用?强调政治核心作用还要不要发挥保证监督作用?怎样理解两者的关系?正当前形势下,中小学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学员张的观点是,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有行政决策权。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变为政治核心作用,意味着不需要党组织发挥什么保证监督了。所谓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要求支部书记超脱行政事务,当“开明书记”。当开明节记就是支部书记对学校行政的最大支持。 学员李的观点是,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是校是负责制,校长只是“负责”,而不是“领导”。学校“领导”非支部节记莫属。中央文件规定学校党组织发挥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对学校的领导作用。支部书记应控制学校的办学方向,对校长所有的决策有权进行审批把关。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依然存在,就是防止校长走向独裁专断,所以不应强调书记开明、超脱。 你怎样看张、李的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回答主讲教师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