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100 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3~51 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及读数和写数、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综合应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 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 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9 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 3课时

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3、综合应用..................................... 1课时

4、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1课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内容:

教材P33~35 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以内的物体个数。

100

2 .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数100 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 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回答问题:

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 )

20 是( ) 个十组成的

5 个一和1 个十组成( )

( ) 个十和( ) 个一组成17

2 .投影出示第3

3 页图。

提出问题:

(1) 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2 个)

(2) 他们在干什么?( 数一共有几只羊)

(3)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

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 .教学例1 。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 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

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 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 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 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 根)满10 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 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 块)拿3 排木块是多少块?(30 块)再加2 块呢?(32 块)接着再加3 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 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 根小棒是几捆?(3 捆)如果加入7 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 捆)?10 捆是几根小棒呢?(100 根)10 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 个1 个地数,还可以10 个l0 个地数,10 个十是多少?(10 个十是100)

2 .教学例2 。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教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捆,每捆十根(就是四十根),再摆六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七十里面有7 个十,四十六里面有4 个十和6 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指导。

三、巩固练习。

1 .做课本第35 页例

2 下面的“做一做” 。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教师出示3 捆又5 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 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 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 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 个十和5 个一组成多少呢?(3 个十和5 个一组成35)

2 .再投影出示第3

3 页图。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 、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 号。十五是由1 个十和5 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20 号.二十是由2 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12 号.十二是由1 个十和2 十一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 页。

五、作业设计。

2、练习八第4 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70 由7 个十组成

46 由4 个十和6 个一组成

35 由3 个十和5 个一组成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教学中做到了三个注意:

1. 以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活动组织教学,人人参与,经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2. 让学生从实物数数到逐步摆脱实物,进行抽象数数。

3. 让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这一抽象概念。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有多种方法,但十个十个数的人并不是很多,要让学生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需要学会十个十个地数。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教材P36~37 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 以

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 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 个小棒100 根铅笔24 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 、数数。

(1) 一个一个地数,从27 数到50 ,从85 数到l00 。

(2) 十个十个地数,从30 数到60 ,从20 数到100。

2 .看题口答。

(1) ( )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 个一。

(2) (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 个十。

(3) 6 个十和2 十一组成( ) 。

(4) 2 个十和5 个一组成( ) 。

(5) 75 里面有( ) 个十和( ) 个一。

3 .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 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 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 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 有24 枝) ,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 个十枝和4 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 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 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数一数,摆一摆。

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4个十是40,2 个十和7 个一合起来是27,3 个十和3 个一合起来是33) 教师:4 捆( 4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7 根呢?为什么在计数器上这样摆呢?

(1) 表示四十:

4 捆也就是40 根小棒,这里的“ 4”表示4 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 颗算珠. 写作:40.

读作:四十。

学生边拨边叙述:4 个十在十位上拨4 颗算珠。在相应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教师:“ 4”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2) 表示二十七:

2 捆也就是20 根小棒,这里的“ 2”表示2 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2 颗算珠,在相应位置上写出27 ,并读出来。

教师:“ 2”在哪个位置上?“ 7”在哪个位置上?分别表示什么?

(3) 表示三十三:

3 捆也就是30 根小棒,这里的“ 3 ”表示3 个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3 颗算珠,3 根小棒,这里的“ 3”表示3 个一,在个位上拨3 颗算珠。

写作:33.

读作:三十三。

两个“ 3”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边拨边叙述。

教师:树上有42 只鸟,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请你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并写一写,读一读。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边拨边说)。4 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算珠,2个一在个位上拨2 颗算珠。

2.比较“ 24”与“ 42”:

谁能说一说“ 24”与“ 4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数字2 和4.

不同点:数字2 和4 所在的数位不同,这两个数的读法和写法不同。

3. 出示1 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 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 ”,十位与个位上都写“ 0 ”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 .小结。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

占位。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第1 题、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 .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内容?谁来讲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第3、4、5 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读作:写作: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学反思:

1. 在例3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一个“学”字。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

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 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课堂上,通过个位和十位上的珠子换位置,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24”与“42”中的“4”和“2”的意义,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 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39~40 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 以内的各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 .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 数到60,从20 数到100 。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 个十。

(3)6个十和2 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 个一组成( )。

(5)7 5里面有( ) 个十和()个一。

、练习。

(1)第39页第6题。可以同桌互相合作。

(2) 第39 页第7 题。可以同桌互相合作。

(3) 第39 页第8 题。

(4) 第40 页第9 题。你是怎样数的?要注意什么?

(5) 第40 页第10 题。怎样数比较快呢?

(6) 第40 页第11 题。独立完成。

(7) 第40 页第12 题。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10 个十是100

10 个一是10

2 个十是20

教学反思:

1. 在本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合作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

2.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 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41~42 页。

教学目标:

1 、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100 以内数目表一张、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 .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 .口答。

(1) 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 ,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

(2) 一个数,百位上是l ,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

二、新授。

1 .教学例4 。

(1) 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 以内数目

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 让学生回答例4 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 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 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

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 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 行第8 个数是多少?第5 行第8 个数是多少?55 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做课本第41 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再填空。

2 .教学例5 。

(1) 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 和37 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 >”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 出示计数器图。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 .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O里填上“ <”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 .做课本第42 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

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 、比大小,在O填上“ >”、或口填适当的数。

47 O 37 88 O90 □<95 □>66

35 O 36 61 O 59 □ <75 □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谁来讲一下。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九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00 以内的数按顺序,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相邻的两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反之小1 。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十位上的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表示几个一。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1.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 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主要通过安排三处寻找规律来完成教学:第一次是为了填百数图,第二次作为一个方法的指导,第三次探究百数图有趣的排列律。把握好三次探究的尺度,分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产生自信和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参与度。

2.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也实践了“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数学理念。

3. 教学中,学生有各自比较的方法,还能说出设计的构思、意图和用哪些比较策略说出来,这样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丰富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我们老师正确评价学生的成果提供了依据。但是,本节课的比较活动多,延误了一些时间,今后,要教育学生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同时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课时多些,少些教学内容:教材P43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 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教具准备:

例6 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 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按顺序写数.

2 、62 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 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 、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 个)蓝球有几个? (15 个)黄球有几个?(10 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 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 、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学生分小组讨

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 、小娟有37 张邮票.(投影片出示)本题可先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 页“做一做”

4 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

集体订正.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谁比谁少得多?

15 17 45 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选择。(a.多一些b.少一些c.多得多d.少得多)

(1)76 比8 (),比81()。

(2 )97 比93(),比3 ()。

2、练习九的第4 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O43多一些多得多

78O76少一些少得多

45O40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 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 、“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首先以“猜”开始,然后设置多种情境,活用知识,接着学科交融,关注情感,最后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2. 课堂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100 以内的数的大小的同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生活中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因为有情景的支持,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的。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46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

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教具学具:

/、J /、?

课件(或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 有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 里面有5 个十和8 个一。

3、验证:

(1)1串是10个,5串就是50 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 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 页的“做一做” 。

2、完成第47 页第1~4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做《同步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 里面有5 个十和8 个一。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能灵活运用100 以内的数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理解10 个一是十,并学会了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3、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七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P48 页。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J /、?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教学准备:

例8 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 5 个十和7 个一是()。

3.65 是由(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2 个十和5 个一合起来是() 。

、新授。

1 .教学例8.

课件动态出示例8.售货员将写字本分两次给了老师,先给3 包(3 个10 本),再给2 本(老师接过拿在手里)。

根据此活动,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老师接过2 本,桌子上一共有多少本?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买了多少本”

和“老师接过 2 本,桌子上有多少本”的

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甲:“一共买了多少本?”列算式可以是30+2,也可以是2+30.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计算30+2或2+30时,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和是32. 乙:“桌子上有多少本?”列算式是32-2. 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计算32-2 时,根据百以内数的组成,从3 个十和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1)提问:30+2 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 个十和2 十一合起来是32。

从32本中拿走2 本(课件演示)。

(2)提问: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 个一加3 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 32

2 .练习:第48 页“做一做” 。

第1 题: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 题: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 .做练习十一的第1 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作业设计:

1. 口算。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 3+20 = 90+9=

2. 做《同步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30+2=32 32-2=30

2+30=32 32-30=2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投入到积极地思考中,同时激活了学生上学期已有的“看图列式”的知识和经验。

2.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的口算方法。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各抒己见,算法多样化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体现。

3. 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作业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在少讲多练上还要加以改善;小组交流时学生能畅所欲言,但举手发言的仅占一半,着一现象值得思考。

第八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9~50 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4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6 个十和8 个一是( ) 。

3.95 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4.7 个十和9 个合起来是() 。

二、练习。

1 .第49 页第1 、4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 页第2 题。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

3.第49 页第3、5 题。

4.第50 页第6、7 题。

5.第50 页第8 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同步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25+20=45 99-90=9

50=51-1 60=62-2

33=30+3 78=70+8

教学反思:

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和思维能力。

2. 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

第九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教材P51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 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 个小圆片,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 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若数字卡片“ 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 .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

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 .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 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 .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

么?

4 .若4 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 .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 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 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 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 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I =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 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 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O里填上” >”、“ <”或“=”。

35 O53 78 O69 13 O31

70+9 O79 63-3 O70 1+80 O81

65 O65+5 37 O37-1 100 O90+9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 个和10 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板书设计:

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教学反思:

1.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我设

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 :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 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我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 ,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 10 个圆片可以摆11 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

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应用的意识。

(1)“以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

(2)动静结合,有效探究。

(3)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资源,优化课堂。

2. 不足及改进措施。

(1)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具(计数器)太小,不易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动手

实践造成一定的不便。今后在组织准备前应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地方,如教具、学

具及交流材料,等等。

(2)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活动环节的设计,不求多,但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必要性。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实物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二、初次感知,认识图形 这些立体图形上面有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上,你在哪个立体图形的表面上找到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呢?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多种方法。 师:你能把你找到的图形移下来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几种方法: (1)描形的方法。 (2)用印泥印的方法。 (3)用剪的方法。 (4)在纸上折出印痕的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物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在纸上得到物体的表面图形。 师:我请同学们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要思考,你画的图形和谁是好朋友? 三、初步认识图形特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进度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左右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 5课时左右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左右 五认识人民币 8课时左右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7课时左右 八总复习 12课时左右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册数学全册教案

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数来认识数。3.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学生互相说)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生:能。(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 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 学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班级:一年级二班教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全班学生都是6岁以上学生。本班学生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活拨可爱,大多数孩子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能够按时的完成作业,维护班级纪律,大胆参与学校班级的事情,从中锻炼和提升自己,可塑性极强。可是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入学前的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意识不足,半个学期还可能进入不了入学状态,还需要花大力气在这部分孩子身上,虽然有难度和挑战,但我相信在大多数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老师的悉心教育下,他们本学期会有所转变。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表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计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和计算的开始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难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适量地布置作业,定时地进行检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平时我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解决学困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讲解练习,面批面改。 4、知识点当日清,当堂清,使学生成绩逐步上升。 5、对于优秀生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 6、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7、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