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20首

刘禹锡的诗20首
刘禹锡的诗20首

刘禹锡的诗20首

这位极具才华的诗刘禹锡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关于刘禹锡的诗20首,欢迎大家欣赏。1、《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2、《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3、《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4、《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6、《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7、《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8、《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17、《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18、《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19、《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20、《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

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刘禹锡写的古诗集锦

刘禹锡写的古诗集锦 《咏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这首诗赞扬了西汉汉武帝时任安坚守节操,不肯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借以表达了诗人心如砥柱,不肯屈事权贵的高贵品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写的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咏史二首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昼居池上亭独吟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潇湘神·湘水流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叹水别白二十二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杂曲歌辞·宜城歌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 花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忆春草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 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 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下面是刘禹锡浪淘沙赏析请参考!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 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 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 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 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 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
1/5

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 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 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 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 “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 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 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 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 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 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 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 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 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 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 ,历尽千辛万苦终 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 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 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2/5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赏析,我们来看看。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浪淘沙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1/6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 s 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 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 洛水、 汴水、 清淮、 鹦鹉洲、 濯锦江等, 或为辗转于夔州、 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后编为一组。 与 《竹 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 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 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2/6

关于刘禹锡的诗

关于刘禹锡的诗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诗,欢迎大家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应届毕业生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刘禹锡的诗卷354_1 「团扇歌」刘禹锡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卷354_2 「宜城歌」刘禹锡 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荒台侧生树,石碣阳镌额。 靡靡度行人,温风吹宿麦。 卷354_3 「顺阳歌」刘禹锡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 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卷354_4 「莫瑶歌」刘禹锡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谿,含沙不能射。 卷354_5 「度桂岭歌」刘禹锡

桂阳岭,下下复高高。人稀鸟兽骇,地远草木豪。 寄言迁金子,知余歌者劳。 卷354_6 「插田歌」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卷354_7 「葡萄歌(一作蒲桃)」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卷354_8 「蛮子歌」刘禹锡 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忽逢乘马客,恍若惊麏顾。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卷354_9 「马嵬行」刘禹锡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刘禹锡《说骥》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说骥》原文及翻译 原文: 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櫪也,上庳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窶,求沽于肆。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评其价六十缗。将剂矣,有裴氏子赢其二以求这之,谓善价也,卒与裴氏。裴氏所善李生,雅挟相术,于马也尤工。覩之周体,眙然视,听然笑,既而抃\随之。且曰:“久矣吾之不觏于是也,是何柔心劲骨,奇精妍态,宛如锵如,晔如翔如之备邪!今夫马之德全然矣,顾其维驹藏锐于内,且秣之乖方,时用不说于常目。须其齿备而气振,则众美灼见,上可以献帝闲,次可以鬻千金。”裴也闻言竦焉。遂儆其仆,蠲其皁筐其恶,蜃其溲,催以美荐,秣以芗粒,起之居之,澡之挋之,无分阴之怠。斯以马养,养马之至分也。居无何,果以骥德闻。客有唁予以丧宝,且讥其贸也微,予洒然曰:“始予有是马也,予常马畜之。今予易是马也,彼宝马畜之。宝与常在所遇耳。且夫昔之翘陆也,谓将蹄将齧,抵以挝策,不知其籋云耳。昔之嘘吸也,谓为疵为疠,投以药石,不知其喷玉耳。夫如是,则虽旷日历月,将至顿踣,曾何宝之有焉?由是而言,方之于士,则八十其缗也,不犹踰于五羖皮乎?”客谡而竦。予遂言曰马之德也存乎形者也可以目取然犹为之若此矧德蕴乎心者乎斯从古之叹予不敢叹。 译文: (一位)在北方边陲军队当参谋姓伯的(朋友),得到一匹良种马送给了我。我不知道它的好处,喂它吃的是裨草和秕谷,给它喝的是污水池的水。马厩和马槽那,是上面闷(不通风)下面热气蒸腾;马笼头和缰绳,都是绳子和牛皮连缀起来的。对待那马简单到如此(的地步)。我当时生病而且很穷,(牵它)到市场去卖。市场上的马贩子也不知道它的优良所在,估的价是六十串铜钱。将要卖了,有个姓裴的先生用超过他的价钱的两倍要求购买,(我)认为这是个好价钱,最终还是卖给了姓裴的了。姓裴的交好的姓李的先生,一直具有看相之术,对于相马也很精通。察看马的周身形体,瞪着眼睛看,满脸笑容,最后鼓起掌来。并且说道:“我很久没有看见这样的马了,这是多么柔顺的身体强劲的骨骼,奇妙的精气美好的姿态,婉转铿锵的嘶鸣,光华灿烂疾如飞翔它全都具备啊!当今马的优点它全都具备啊,看这马真是将精锐蕴藏在内,但是用错误的方法喂养,经常用它去做它所不喜欢的普通的事。必须等到它牙齿长全精气得到提振,那就所有的优点耀眼地显现出来,上可以献进皇帝的马厩,再次也可以卖千金之价。”裴先生听了肃然起敬。于是督告他的仆人,不让它干活,用筐清理它的马厩的污物,用绘有蛤蜊图案的尊装它的粪便,喂最好的草料,吃(加工了的)芗草,起居(要照顾好),洗完澡要擦拭干(身体),不分什么时刻没有怠慢的。这样养马,是养马之最啊。过了不久,果然是以好马著称。有的客人安慰我丧失了宝贝,还讥诮卖得那么便宜,我坦然说道:“当初我拥有这匹马,我当普通马养它。如今卖了这马,他当宝马养它。宝和普通就在于其是否被认识(知遇)啊。原来它要跳跃,以为是要踢要咬(人),(它)得到的是鞭打,不知道它能跑如驾云。原来它的嘶鸣,认为是瑕疵是犯病,给它吃药扎针,不知道那嘶鸣是美好的声音。这样的情况,那么经过长年累月,必将使它疲顿趴倒,那又那来的什么宝啊?这么来说,卖给一般的人,就算八十串铜钱,不就是超过五只黑公羊的皮吗?”客人(马上)起立肃然起敬。我于是说:“马的优点,存在于它的形体之中,可以凭眼睛看见,但是还会是这个样子。何况德行蕴藏在心中的人呢?这是自古以来令人感叹的啊,我不敢说什么的啊。”

刘禹锡诗歌研究

刘禹锡诗歌研究综述 摘要:中唐诗人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从诗歌继承和创新研究,诗歌艺术研究,诗歌内容研究,诗歌影响和流变研究四个方面,对近十年来刘禹锡诗歌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梳理,指出刘禹锡诗歌研究的得失利弊。 关键词:刘禹锡诗歌创新艺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刘禹锡的研究有以前的偏重哲学和思想转变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诗歌研究也不断细致和深入,领域不断拓宽。纵观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一、诗歌继承和创新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主要研究了刘禹锡对前代作家的继承和超越,有对屈原的接受,目前学界研究较多,如韦燕宁《论屈原骚怨情感对刘禹锡的影响》认为屈原的骚怨情感,对刘禹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禹锡把这种精神融进了对自身遭遇的忧怨感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也融进了他对巴楚风物的现实观察和表现,对巴山楚水自然风物的自觉关注,在意象的描写中寄托和表现自己的骚怨愁情,还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原的骚怨表达,使之更具有现实性。王建梅《刘禹锡贬谪诗对屈骚的继承和超越》认为刘禹锡在贬谪时期继承了屈骚精神,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屈骚的忧怨主题,形成了自己放旷与自适的风格。刘梦初认为刘禹锡接受屈原的契机是贬谪朗州,相同的环境和相似的禀赋才能是刘禹锡接受屈骚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

有对李白的接受,如闫伟哲《“诗仙”“诗豪”之诗的豪情——论刘禹锡对李白诗歌精神的承袭与发展》一文认为刘禹锡在追求建功立业和独立的人格、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恢宏壮大的景物描写等方面都承袭了李白的诗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认为刘禹锡继承了“视风骚,宗盛唐”的传统,在豪情中融入了理性精神和沧桑之感,把李白青年式行侠的豪情转化为中年式成熟的豪情,为北宋苏轼、辛弃疾气象雄壮的诗篇开辟了新路。对皎然的接受,金燕《论刘禹锡诗歌对皎然自然美学观点的实践》认为刘禹锡的语言艺术继承了皎然以情兴为出发点,经过人工雕琢的,与艺术规律相结合的美学原则,同时也在接受客观生活感召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剥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艺术,词总华实,语语可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张振萍《论刘禹锡诗歌中的创新意义》认为刘禹锡的创新在于使诗歌题材领域得到拓展和发掘:把劳动场面写入诗,以开朗豁达的心胸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诗中体现出豪放不羁、倔强不屈的品格。他创作的民歌体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使诗歌体式更加完善。冯权书认为刘禹锡创新诗歌创新的成就表现三方面: 对题材领域 的拓展与发掘;对传统主题的深化与反拨;对诗歌体式的变革与发展。 二、诗歌艺术研究 (一)艺术特色研究。如肖瑞峰《论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用“豪

刘禹锡《秋词》赏析

刘禹锡《秋词》赏析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译文: 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 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 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 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 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
1/5

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 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时 间让世事变得复杂, 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 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 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 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 侣之家做客。
2/5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刘禹锡的诗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朝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刘禹锡的诗全集: 《竹枝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翻译】 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传来岸上情郎那熟悉的唱歌声。就像东边天空中有太阳,西边却细雨蒙蒙,说是无晴(情)吧,其实却有晴(情)。 《乌衣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上没有一点风,就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一个小青螺。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秋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原文】: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③淮水:指秦淮河。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翻译】: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赏析】: 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这句写山。“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

政体。这里指都城。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其中的“国”即为此意。“周遭”即环绕的意思。“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这里的“空”就有王维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的意思。“潮打空城”是因为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寂寞”往往用来形容冷清孤单的人生活处境。这里用来描写水,显然是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空城失去昔日繁华景象而萧条状况。“回”江水来回(拍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里,诗人通过对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前面两句写江山如旧,而今城已荒废。视角是横向的,由周围的山到周围的水。接着写月照空城,也就是月光下的石头城。诗人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即六朝时期的月。“淮水”即横贯石头城的秦淮河。杜牧在《秦淮河》中写道:“烟笼寒月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就描写出了当时王公贵族们还在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情景。诗人说“旧时月”即见证过“繁华景象”的月亮,而今依旧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真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的审美效果。是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都城却不是原来繁华的都城。月亮用见证了沧桑历史,诗人借此寄托了心思。然而,历史终将过去,昔日的辉煌而今已经是萧条,诗人的伤感之绪油然而生。 最后诗人承上写道:“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这里代之城墙。意思说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月光还是照过空城的城墙,照在这昔日繁华的石头城。也就是说,不因为现在已经成了空城而月光照就不照在城墙上,就不照在这石头城上。月光依旧,城空萧条,到处一片寂静。其中,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导语】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中晚期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一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1)至:到。 (2)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3)雁群:大雁的群体。 (4)孤客:孤独的异乡人。 (5)闻:听到。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 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 诗人刘禹锡的诗词篇二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赏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刘禹锡(洗心亭记)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刘禹锡《洗心亭记》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 原文: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 ① 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槃(pán):回旋,弯曲。 ④坌(bèn):并,一起。⑤榱(cuī):椽子。⑥墀(chí):台阶。⑦虡(jù): 柱子。⑧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 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原文和注释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 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

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解读: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 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此诗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把悲凉的秋天看得比春天还美,另辟蹊径,一反常调,诗的立意不仅新颖,而且深刻,表现了诗人独有的精神和独到的见地。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排:推开白云。 ⑷碧霄:青天。 译文 【其一】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所写的古诗有哪些呢?刘禹锡是众所周知的唐代著名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所写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阿娇怨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 少年曾忝汉庭臣,晚岁空馀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 寻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喜奉清光笑语频。 犹有登朝旧冠冕,待公三入拂埃尘。 酬冯十七舍人宿卫赠别五韵 少年为别日,隋宫杨柳阴。白首相逢处,巴江烟浪深。 使星上三蜀,春雨沾衣襟。王程促速意,夜语殷勤心。 却归天上去,遗我云间音。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

诗情到碧霄。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浪淘沙古诗刘禹锡全文

浪淘沙古诗刘禹锡全文 刘禹锡一阕 《浪淘沙》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古诗 刘禹锡全文,欢迎来参考!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然后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 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然后 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 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然后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 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 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 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然后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然后一往无前的 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 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 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时 间让世事变得复杂, 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 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 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作者: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源头和天上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厌恶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憧憬。这种浪漫理想,以豪迈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作者歌咏九曲黄河中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

前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作者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作者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30刘禹锡的诗歌特色

30.刘禹锡的诗歌特色 刘禹锡是唐代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诗人,在中唐诗坛上,他的诗既不像韩愈的奇崛,也不像白居易的平易,而能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寓意深刻,辛辣犀利。怀古诗,均用律绝形式,吊古伤今,沉郁苍凉,感慨无限。至于他学习民歌所作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等,则活波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习气。 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柳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以及塑造形象,多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世人评“柳禹锡诗以意为主”。 他的很多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统一的愿望;或者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阿的精神面貌;立意深刻。加之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段,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故又显得精炼含蓄。如名篇《乌衣巷》。像柳禹锡的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却小中见大,含意丰富,具有一种蕴藉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除了辛辣犀利外,也上述兼有这些特点,如脍炙人口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象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折写来,更觉诗意隽永。宋代苏辙曾说柳禹锡的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也说刘诗“深于影刺”,都是指的这些特点。而柳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如《白鹰》、《聚蚊谣》、《百舌吟》等诗,锋芒锐利,有着很强的斗争性,不过由于采用寓托的手法,又显得含意深远。 刘禹锡还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在许多生动的诗歌形象中,经常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闪烁着哲学家的思想火花。刘诗中多见饱含哲理的诗句,虽非有意的论述哲学思想,但见解精辟,给人以启迪。例《金陵怀古》、《浪淘沙词九首》中的第九首等作品中的诗句,借助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把深微的哲理以诗化;这些名言佳句,点缀在诗中,使他的诗既有审美价值,又富有哲学思想。 明朝人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刘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又说:“运用似无过人之处,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这些个特点,在柳禹锡的民歌体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这些诗保存了清新开朗的民间情调,采撷朴素生动的民间口语,运用俚歌俗调的形式,绘真景、抒真情,具有浓厚的天然风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之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