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时期文学的特点与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 2009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袁建锋学号:2009010500)

摘要:先秦是中国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时期的第一段,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了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在文化政策上做了较大的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措施,从而使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不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先秦文学特点精神

一、先秦文学特点

所谓“先秦”,指的是中国秦王朝(前221-前206)以前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是:由于当时先民的“文学”观念模糊,还与历史、哲学、政治等学术文化含混在一起,笼统地称为“文”,因此论述文学、批评文学的著作也较为模糊和宽泛。即使是专门论述“诗”的资料,也和后世特别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诗论不尽相同,那时的人们对于“诗”,更多地还是从大文化特别是政治伦理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的。因此可以说,所谓先秦文论,往往都是广义的文论。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此就忽视和否定先秦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后世两千多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源头。我们都知道,不论研究什么事物,历时性的溯源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即常说的必须弄清楚该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连续性的封建社会历史很长,而它的思想文化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大体上奠定了,其中主要是儒家的思想文化,还有与之相反相成的道家思想文化,以及其他诸子文化。具体到文学理论批评上来也是如此,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艺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1.上古神话的产生

中国古代神话分为: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由此人们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它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也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散见于经、史、子、集中。《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含有大量取材于神话的诗篇,《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楚辞》中保留的神话较多,尤其在《天问》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此外《左

传》、《国语》、《逸周书》、《穆天子传》、《庄子》、《韩非子》等都有大量的神话存在。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寓言指的就是神话,一些则是对神话的改造,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等。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之中,以《山海经》最具神话价值,其保留的神话相当古老。《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或为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具人和动物的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些都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最浓的,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山海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的神话传播和研究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时代的镜子——《诗经》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成为后代作家的学习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的发展,现成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此外,《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的简、铭、颂、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1)《诗经》是反映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歌总集,其中一部分是司乐大师所保存的祭歌和乐歌,另一部分是经过采集并书写成文的民歌。《诗经》三百零五篇,其中民歌(国风)就有一百六十篇,几乎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这些诗歌真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愿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反射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一面镜子,也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幽风》中的《七月》,是一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奴隶之歌”,逼真地描述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艰苦劳动和牛马不如的生活,充分表达了奴隶们悲惨和愤怒的思想情感,有力地控诉了奴隶主压迫与剥削奴隶的罪恶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奴隶制社会的反动本质。它为我们研究西周初期的阶级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硕鼠》和《伐檀》则把现实的真实和奴隶们斗争的思想真实作了统一的反映。尽管这些思想是当时奴隶自发反抗斗争的萌芽,但随着阶级觉悟的提高, 会导向英勇的斗争,这是奴隶们的良好愿望的集中表现。

《国风》中的诗篇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歌颂劳动,表现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的,有描写纯洁的爱情生活的,有表达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有表现劳动人民遭受痛苦与折磨的摇役、兵役的,有揭露和讽刺奴隶主的残暴与荒淫无耻生活的。民歌(国风),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实, 而且描绘了一幅珍贵的民俗画卷。

3.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

国诗歌史的源头。在诗歌史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汉书?艺文志》中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一般认为,《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在《离骚》前一部分中,有不少“系心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等。这些诗句可以解释为屈原的忠君。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和宗族感情连在一起的。如他对祖先的深情追认,就是一种宗族感情的流露。

屈原的爱国感情更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之上,从希望楚国富强出发,屈原反复劝戒楚王向先代的圣贤学习,吸取历代君王荒淫误国的教训,不要只图眼前的享乐,而不顾严重的后果。如“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以及引后数句,列举了夏启、羿等由于“康娱自忘”而遭到“颠陨”的命运,向楚王提出了警告。君昏臣佞使得楚国处境岌岌可危。对宗国命运的担忧,发而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这是《离骚》中非常值得珍视的地方。

鲁迅先生评价诗人屈原的《离骚》时指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意甚幻,甚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屈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其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后世文人如贾谊、司马迁等均受其影响。此外,稍后于屈原的宋玉,是屈原的直接继承者,在先秦文学史上是仅次与屈原的著名辞赋家。其代表作《九辩》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的现实政治。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对秋景的描写,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屈原对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来说,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复,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一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副副雄伟壮丽的图景。再次,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4.先秦散文以及《庄子》中的寓言成就

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的哲理散文,是列国纷争,奴隶制崩溃与封建制兴起,奴隶主与新兴地主阶级残酷搏斗的纪实。历史散文的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政治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复杂的矛盾斗争。历史家总结了历史上政治的、军事的斗争经验, 为统

治阶级巩固政权,提供了借鉴。哲理散文的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大变革,围绕着旧制度的崩溃后, 如何建立新制度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如何结束列国纷争,谋求中国的统一;如何促使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使技术经验进一步提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发展服务等问题进行思索,

提出解决这些间题的意见和主张,设计了一些理想社会的蓝图。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具有它的历史作用。

重要的寓言作家为战国中期的庄周( 约前369 -约前286)。《庄子》中寓言不仅数量多, 而且形式多样,想象奇特,充满浪漫色彩,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的寓言故事很多。当然,《庄子》一书非尽庄周所作,一般认为《外篇》、《杂篇》为门生后学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寓言,反映出庄周对其学生、后学的影响,有的可能就是流传下来的庄周的讲述。《庄子》中的寓言在《墨子》之后又形成一个特色显著的流派,《列子》中的寓言明显受其影响。

《庄子》一书在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命名与功用界定方面也做出了有意义的新的探索。《庄子﹒寓言》中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郭象注: “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唐成玄英于篇首“寓言十九”郭象注下疏云:“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王先谦《集解》云:“意在此, 而寄于彼。”所谓“藉外论之”, 即借别的事来说明道理。这实际上便是对寓言的一种界定。又《天下》篇云: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角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厄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这里又对寓言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这些虽非庄周的论述, 但也反映出了他的思想, 及对后学的影响。(2)

二、先秦文学的精神

1.上古神话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分为:创世神话、世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这些神话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的意识,也体现了先民们的创造精神、探求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反抗精神。

《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该书中对那些能带来异灾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对老百姓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产环境的同时,还塑造了像女娲、后羿等保护神。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民”、“不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这个神话对人类生命的珍视。由于生活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的奋斗精神,中国古代神话就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精卫填海”的故事,《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刑天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2.先秦文学中叛逆精神

先秦文学的叛逆精神对叛逆文学传统的形成以至于中国文学的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古神话中那些具有叛逆意识的作品,是文学叛逆精神的源头;《诗经·魏风·硕鼠》是叛逆文学传统的开端;庄子对社会统治秩序和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否定,将文学的叛逆精神

推向了时代的高峰。(3)

叛逆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考察其源头,在上古神话中就已有所体现。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后羿射日》等所表现的对自然与社会的势不两立的反抗与斗争态度,应是文学的叛逆精神最早的体现。这是文学叛逆精神发端时的状态,它仅仅是初级的,是作为一个社会和文化赋予的人类个体自我意识在与自然和社会矛盾中的表现,或者说它只能算作叛逆意识。

《诗经·魏风·硕鼠》一诗,可以说是春秋时期叛逆文学的典型之作。这首诗表现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它以被剥削、被压迫者的口吻,对当时社会残酷的剥削现象发出了愤怒的抗议。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不同于一般地对剥削压迫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的揭露与抨击,它每章的后半部分,以“逝将去女, 适彼乐土”、“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逝将去女,适彼乐郊”的呼号,表达出对这种剥削压迫制度的否定,并且描绘出了与现实社会环境相对立的理想王国:“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国乐国,爰得我直”、“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战国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是封建领主制度灭亡和封建社会制度建立的重大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旧的社会制度尽管在消亡,而新的社会机制却还没有完善;旧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统治机制崩溃而新的社会制度及其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机制尚未建立与完善。同时兼并战争日趋激烈,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不同的思想家、文学家在干预生活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孟子以入世的态度大声疾呼,对统治者造成的社会灾难进行揭露、抨击,而庄子则对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所有社会因素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走上了愤世嫉俗的叛逆道路。文学的叛逆精神在庄子这里发展成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天地》说: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庄子在否定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构建出了他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被他称之为“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6-67

2.赵逵夫,论先秦寓言的成就,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35卷第4期:24-31

3. 王洪臣,论先秦文学的叛逆精神,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9卷第12期:68-71

先秦两汉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就是秦先,即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305篇,《诗经》存目311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在齐担任祭酒。后适楚,春申君让他作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罢免。最后死于兰陵。 韩非(约前280~前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是韩之诸公子。曾师事儒学大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之文章编成。今传《韩非子》20卷,55篇。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梁启雄《韩非子浅解》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韩非子校注》是比较好的本子。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汉赋的发展、分类和特点。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后,蔡邕、赵壹等人也大力创作抒情小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约五十二万字,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史记》的创作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乐府,秦汉时期指音乐机关。汉代把在乐府合乐演唱的歌辞称为歌诗。后来汉朝人把合过乐的歌辞也称为歌诗。到了六朝,人们对此机构采集的合乐而歌的诗也称为乐府。 早期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张衡的《四愁诗》、秦嘉的诗《赠妇行》。 简答 1、先秦文学的总体特征: 一、诗乐舞结合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吕氏春秋古乐描绘了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人们载歌载舞的场面。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二、文史哲不分就散文而言,先秦时期,没有纯粹的散文著作。散文与史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没有明确界限,有些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也富有文学意味。 2、《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诗经》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这种创作态度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二、《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是基础。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中,往往交往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三、《诗经》的句式和章法《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至八言的不等。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诗经》常常采用重章叠字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徐州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期末考试试题 (医护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A 劳动产品 B 产品 C 食品 D 现象 2.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 反比 B 正比 C 平比 D 比例 3. 商品的两个因素是----------和--------------。 A 价格价值 B 价值价值量 C 使用价值价值 D 价格价值量 4.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的人类劳动。 A 有差别 B 无差别 C 有分别 D 无分别 5.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的大小。 A 价值 B 商品价值 C 价值量 D 价格 6. 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依次顺序是----------------。 A 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B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C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 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7. 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是指--------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A 少数人的 B 大多数人的 C 同样人数 D 一部分人 8. 最早的货币是----------。 A 纸币 B 铜钱 C 金银 D 布币 9. 货币最初的两个基本职能------------。 A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 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10.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 引起物价上涨。 A 贬值 B 涨幅 C 涨值 D 流通 11. --------是人们对自己可支配收入消费方式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 追求的取向。 A 价值观 B 消费观 C 人生观 D 理性消费 12. 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依次是------------。 A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B 感性消费理性消费感觉消费 C 感觉消费理性消费感性消费 D 理性消费感觉消费感性消费 13. 树立正确消费观应做到------------------。 A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奢靡浪费 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C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D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总序) 一.先秦社会形态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 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 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文学形态或特点 1.文史哲统一 2.诗、乐、舞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特点:现诗(文学性)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 补充:唐诗—燕乐(刺激) 词牌定曲:工尺谱

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 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 2.史官 3.贵族 4.士阶层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 2.礼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 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 4.楚地文化—楚辞 第一章《诗经》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 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 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Day2先秦时期 1.“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 燧[suì]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2.“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 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另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其中《乐经》损毁于秦末战火之中 5.“春秋三传”是:《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6.“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 ①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 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 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 师、万世师表。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李斯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倡 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 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②道家 ?老子,名李耳,字聃(dā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庄子,名周,著《庄子》,“望洋兴叹”、“庖丁解牛”、“井底之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成语故事均出自其中。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11级《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与参考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总分 (考试形式:闭卷时间:90 分钟) 一、默写《弟子规》的相关语句。(共10分,每题2分) 1、长者立,______,长者坐,______。 2、______,如事父,______,如事兄。 3、兄道友,______,兄弟睦,______。 4、斗闹场,______,邪僻事,______。 5、______,及时还,______,借不难。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文字。(每小题2分共2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B、公() 5、言语忍,fan自泯A、愤B、忿() 6、冬则温,勿则qìng A、清B、庆() 7、háo泣随,挞无怨A、号B、嚎() 8、骑下马,乘下jūA、驹B、车() 9、路遇长,疾趋yīA、揖B、衣() 10、xi?僻事,绝勿问A、邪B、斜() 三、请给下列各句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人物,须明求。() A、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讲清楚。B、用别人的东西,要去求别人。C、用别人的东西,自己明白就好。 2、朝起早,夜眠迟。() A、早上早起,晚上一两点才睡。B、早上早起,晚上早睡。C、早上早起,晚上安顿好父母再睡。 3、路遇长,疾趋揖。() A、路上遇到长辈,慢吞吞的过去打招呼。B、路上遇到长辈,快速向前问好。C、路上遇到长辈,快点跑开。 4、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置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5、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忿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6、陆绩怀橘对应的时弟子规中哪句话。() A、物虽小,勿私藏。B、事虽小,勿擅为。C、亲所好,力为具。 7、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酒吧时,你应该()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8、海神妈祖的故事体现了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A、称尊长,勿呼名。B、事诸父,如事父。C、尊长前,声要低。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四、将下列《弟子规》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文。(共25分,每题5分) 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先秦两汉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先秦两汉文学史编号:学时:5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编者姓名:孙立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二年级 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样式,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并为此后其他阶段文学史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编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百科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 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 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A 班别 1111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诚信 2、依法治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职业发展的趋势有、、、。 2、、、的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大目标。 3、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和 。 4、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 5、所谓自制力,是指个体能够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的品质。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操作技能 B、知识 C、创造发明 D、理论创新 2、学会主动适应不包括()。 A、认清环境的变化 B、一切由父母安排 C、既来之,则安之 D、增强自理能力3、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体现在()。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 B、不弄虚作假 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能满足 D、不说大话 4、对“小偷小摸”这种行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所谓,又不是什么犯罪行为 B、是一种严重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C、如果成为习惯,就会构成人格上的缺陷 D、极易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5、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法律的权威。 A、遵守 B、维护 C、敬畏 D、服从 6、下列不利于展现自身魅力的心理品质是()。 A、真诚守信 B、稳重宽厚 C、唯我独尊 D、机智幽默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做事情首先要有()。 A、预测 B、计划 C、目的 D、创造 8、每个公民都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④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这句话的寓意是()。 A、经得起考验的人能从中得到锻炼 B、每个人都要经历挫折 C、挫折越多越好 D、挫折使人们事业成功 10、()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20日 B、9月25日 C、8月20日 D、8月25日

中国古代文学史整理(先秦两汉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二、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论述题(2选1,共25分) 一、神话篇 (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A.自然神话原始先民敬畏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以山川、风雷、草木为描述对象eg精卫填海 B.创世神话原始先民对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eg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C英雄神话原始先民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朦胧地意识到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eg 大禹治水 D.传奇神话对异域奇国,怪人奇物的记载eg吐丝女、羽民国。 二、诗经篇 (1)诗经的思想内容: 1.颂赞诗周民族的史诗eg“大雅”中的《生民》、《公刘》A.歌颂周族的祖先神后稷的,反映了祖先崇拜意识和对农业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B.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周族从有迁于泾水中游的豳地的事迹C.《》颂美的是后稷十二代孙古公父为了摆脱犬戎的侵扰,率领周族从豳地到周南的事迹D.《皇矣》太王开辟岐山 F.《大明》赞美文王、武王,着重赞美武王伐殷。 2.婚恋诗 3.思妇诗 4.征诗役 5.农事诗 (2)诗经的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兴的方法有三种起联想、象征、比喻的作用,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起协调韵律的作用)c.诗经的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叙事言情)d.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e.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3)作品。(共11首) 三、楚辞篇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2021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睢》《蒹葭》均选自《诗经》。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译注》。 3.《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于此,《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4.《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5.《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6.《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选自其中。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试题 23、七体: 七体形成于枚乘的骚体赋《七发》。七发就是说七事以启发太子,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本体。这种结构引起了后代的诸多模仿,《文选》遂将这些著作单列,命名为“七体”。 24、枚马: 西汉时期大赋代表作家枚乘与司马相如的合称。枚乘的赋富于铺陈,描写生动,多用夸张比兴手法,代表作为《七发》。司马相如的赋体制宏伟,辞采华艳,奠定了汉大赋的写作模式,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25.散体赋: 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26.汉赋四大家: 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27.“劝百讽一”: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28.《太史公书》: 《史记》的原名。因作者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其文章中又屡屡自称“太史公”,故汉人多以此相称,也有称《太史公记》、《太史公百三十篇》的。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29.互见法: 《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0、《史记》三家注: 《史记》唐代及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晋(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31.班马: 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32.《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33.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34.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35.《乐府诗集》: 宋人郭茂倩所编,是现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辑录了陶唐至五代的乐府诗一百卷,主要从音乐角度分12类。汉代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郊庙歌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鼓吹曲

职业高中德育期末试卷及答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计分表: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请在各题后空白处直接作答。 第Ι卷(选择判断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 括号中,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30 分) 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 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低于价值 C.价格高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

A.生产力水平发展高 B.生产力水平发展高,并且发展不平衡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发展比较平衡 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走向共产主义 C、消除阶级统治 D、社会成员达到绝对平等 5、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我居民委员会属于() A、基层政协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民间组织 6、市场竞争必然存在竞争,但它要求市场主体() A、公平竞争、合法竞争 B、不择手段竞争 C、误导用途竞争 D、夸大性能竞争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8、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的自由 C、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监督权 9、2010年5月5日,商务部巡视员郭京毅被北京市检察院批准逮捕,其被指控涉嫌受贿罪。上述材料体现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0、《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在价格听证会参加人员中,消费者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会参加人总数的五分之二,听证代表还要邀请其他利害关系人。这有助于消费者行使( ) A.民主选举权 B.民主管理权 C.民主决策权 D.民主监督权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doc

习题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 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 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 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 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 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6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 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德育二试卷习题.docx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15 测量班 《德育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评卷人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得分 1.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和。 2.的波动主要由市场上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起。 3.价格就是用表现的商品价值。 4.按目的划分,消费可以分为消费、和享受消费。 5.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 6.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寒暑表”。 7.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评卷人二、单选题( 20 分每题 2 分) 得分 1 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北宋四川境内流通的()。 A. 刀币 B.交子 C.宝钞 D.交钞 2. 塑料货币是指()。 A. 债券 B.支付宝 C.银行卡 D.本票 3.某同学为购买一双自己心仪已久的时尚运动鞋,整整一个学期每天少吃一顿饭,硬是从非常拮据的生活费中省出了500 多元。对该同学的这项消费行为()。 A. 生存消费 B.发展消费 C.享受消费 D.冲动消费 4. 下列属于间接投资的一项是()。 A. 购卖商铺 B.入股企业 C.买卖债券 D.独立创办公司 5. 在我国,下列不能由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是()。 A. 水泥 B.食用油 C.钢材 D.武器 7.为了遏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我国中央政府和相关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以限购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这种干预行为,属于()。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D.市场手段 8. 下列关于税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税收是国家财务收入最普通形式 B.是财政收入最要的源泉 C.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 D.税收的种类可以随时调整 9.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 上海 B.海南 C.深圳 D.重庆 10.三狮集团所属 30 多子公司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间资本,还有外国资本。由此可以断定,该企业集团属于()。 A. 国有经济组织 B.集体经济组织 C.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 D.非公所有制经济组织 评卷人三、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得分 1. 属于政府定价的项目有()。 A. 教育收费 B.汽油价格 C.汽车价格 D.天然气价格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德育期末测试试卷(哲学与人生-职业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原理内容】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4、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2010—2011学年度德育测试题(哲学与人生)一,选择题(20x2=40分)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1、“实事求是”这句话中的“是”是指()。4、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