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

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

征与传统和田玉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供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一时对软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最初一些商家对经营青海软玉有不少顾虑,有不少信誉好的珠宝商行将青海白玉制品送到宝玉石检测中心做鉴定。据说有些商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对外宣称不经销青海玉,以向消费者表明其经销的和田玉品质纯正。也有行业内人士担心青海白玉会毁了和田玉市场;玉石收藏者和消费者也对青海软玉产品心存疑虑。在近年的珠宝市场上,一些青海白玉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常因为担心市场接受程度而不愿言明原料产地,但在这些雕件上看到的“烟灰色的云雾”(烟青玉)和“翠绿色点缀”(翠青玉),正是青海软玉无法掩饰又不忍丢弃的“胎痣”。

据分析,造成青海软玉在市场上不易被接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产出地带行政区划属青海省,在新疆销售是冠以“和田玉”名似乎名不正,称“青海玉”消费者又难以接受。因为名称问题有过许多争论,鉴定机构为此也颇费心思;二是产量大,1994-1995年以及2003年以来是青海软玉生产的高峰期,其中又以白玉为主,产量达到每年数百吨,近年上千吨;三是品质不佳,多数青海白玉颜色呈灰白-腊白色,质嫩色新,被称为新坑料,不太符合和田玉评价的传统眼光,一时难以被同行接受;四是矿山开采成本低,管理无序。青

海软玉产出地属于高原丘陵地区,相对高差小,又靠近青藏出路,交通较为便利,因此开采成本大大低于和田玉;五是对青海玉科学研究不足,缺乏正确的宣传,没有及时地研究和推广。

近十年来和田地区大面积的在玉龙喀什河等地进行开采挖掘,现在和田已很难采到小似枣儿的白玉籽料,像鸽子蛋般大小的白玉籽料就是稀世珍品,要采到已近绝世的羊脂白玉那就更加难以想像了。

而随着消费者对白玉需求的旺盛,应该说,不管市场意愿如何,如今青海玉已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据了解,从1999年以来,青海软玉白玉、青白玉的优质老坑料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因其质地细润、水头好、有灵气、杂质少,价格并不比新疆产的青白玉、青玉低,特别是优质青海白玉原料价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飞扬到目前每公斤数千元甚至数万元。据说许多人为没有及早地认识青海软玉在其价位低廉之时错失商机而抱憾。

以扬州玉石加工为例,由于和田玉石的价格成倍疯涨,多数玉器厂家纷纷采用青海白玉来代替和田玉,也带动了青海白玉的价格出现普涨。据报道,扬州玉雕企业以前一般使用和田玉石雕琢小型的玉器产品,自从和田玉石涨价以来,扬州玉雕企业开始采用青海产白玉作为大件玉器的雕琢原材料,青海玉已成为和田玉石的首

选替代品。

据商家反映,近年来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海白玉填补了目前市场上中档白玉的空缺,因其销售价格与目前玉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相适宜而受众广泛,青海玉的身价也在不断看涨,尤其是白玉价格近两年在全国珠宝市场中一路走强,每年增值幅度在30%以上。

在国家2004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简称新国标)里,“和田玉”统冠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颜色洁白的玉料,包括新疆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新疆宝玉石协会秘书长易爽庭说:“这三种玉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含铁和氟的钙美硅酸盐,且都是产自昆仑山一线。”但在现实操作中,是否有在河床上经过河水千年冲刷后的细腻润泽,往往才是藏家心中一块玉石是否值得收藏的点睛之笔。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玉,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

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玉。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

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玉与俄罗斯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

实际上,俄罗斯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玉达不到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

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玉与和田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玉的“白”。

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杂质)、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玉山料的脏(杂质)、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僵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色度,一定也要润度。俄罗斯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玉与和田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再有就是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

天然特征。

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

俄罗斯玉也有籽料,是湖区籽料,带有一种黑皮或黑红皮,皮子较厚。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杂质,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黑红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俄罗斯玉往往带“糖”,和田玉山料也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

场,俄罗斯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

不过,也许还会有藏友问,通过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区别开来了吗?

首先,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

和田玉与俄料的区别

“如何辨别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初接触和田玉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要辨别这三种容易混淆的玉石,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何谓青海料?何谓俄料?何谓和田料?

青海料: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它与传统的和田玉有某些不同特点,且供货量大,价格低廉,一时对和田玉市

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在命名的销售上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当地海拔高度虽高但相对高度差不大,交通较为便利。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其中最常用于假冒和田玉的是白玉,青海白玉是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

羊脂白玉”品质。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

白、米汤白等品种。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

—黄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

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

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

俄料及和田料虽然同属喀喇昆仑山系矿脉,但由于环境的不同,致使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如分子结构的交织纤维状,从而引起后天变化的不同,导致价格上的差别……

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显(肉眼可看),而和田料一般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清楚。(和田玉质地有絮和玉花等除外)。

另外,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俄料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这也是鉴别的直接方法。

有糖色的俄料--俄料的糖色很特殊,是酱色的,

易趣有很多用它来冒充和田玉,甚至利用它的糖色与白肉的结合处,让白玉表面带点糖当皮来骗人。

白皮俄料也能做色,做的好的,很难分辨,高档的俄料由于它的白度要比绝大多数的高档和田白玉高,更容易给人感官上带来更大的刺激,这也是近年玩家对和田羊脂白玉的白度要求提高的原因,Maggie认为一味追求和田白玉的白度,以俄料的白度标准衡量和田白玉有失偏颇,其实真正的羊脂白应该是细糯阴白(微微泛青)的。

俄料也有带皮子的,但俄料的皮艳(更象沁色)并伴生石皮厚,因此在分辨带皮籽料时请注意,和田籽料的皮色薄且无石皮,这跟两种籽料的成因有关,原矿都存在与石皮结合的可能,但石皮强度始终是不如玉石的,和田籽料经玉龙河水的反复、持续的冲击,环境不同造成分离度的不同,疏松的被淘汰,剩下的总是坚实的,因此可归纳出和田籽料皮子的上述特性。俄料因为没有这种环境条件,因此石皮保留着原结合状态不变。

和田料: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和田玉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且滋润感较强,好的料无瓷性,和田玉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手感较沉

光滑,硬度一般在6度至7度(新矿以及质地较差也有5.7度左右)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通常的说法是:和田上五公里出大料,中间出把件,下五公里出小子料且带皮的概率大

品质最好的当属20克左右。

俄料子料受环境的锤炼是与和田子料不同的。

和田子料承受的磨难更艰苦、更复杂,上至万古冰川沁淬、剥蚀,因地壳变动随冰川运动剥落出来,逐步形成山水流,风餐露宿,饱受温差折磨,遇到山洪又投入到急流怀抱,有的被带到了戈壁,有的埋没在水沙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万年亿年的磨炼方成就今生。

因此即使同是子料,俄籽料也脱不了闷。冰对玉的萃取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和田子料原生矿在海拔5000以上,覆几十米甚至百米厚万古冰川。不同环境下,出生的玉秉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和田玉要更加温润、晶莹,且越盘越油。而俄料变化过程相反,越玩越透(浑白变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上却显干透)。

昆仑玉,青海玉,俄玉不属于和田玉,有根本的区别!

昆仑玉,青海玉,俄玉不属于和田玉,有根本的区别! 转自:五千年艺术品鉴定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8673783.html,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成为热门藏品,特别是2007年和 田市政府颁布“禁采令”后更是成为稀有品种,上品千金难求。但让普通消费者困惑的是,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和田玉。 这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故意将俄玉冒充和田玉,有的则将俄玉与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说什么出产俄玉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与出产新疆和田玉的昆仑山脉是“同一山脉”,还有人更是说什么“新疆和田玉与俄玉是出产在昆仑山脉的 南北两坡”,以此夸大俄玉的品质和价值,欺骗消费者。事实上,昆仑山脉基本上是我国的内陆山脉,与贝加尔湖直线相距数千公里,其间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相隔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的杭爱山脉、俄罗斯的唐努山脉等,根本不是什么南北坡。与昆仑山脉南北相连的是喀拉昆仑山,而喀拉昆仑山北端的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那里所产的白玉一般称之为阿富汗玉,这种白玉的品质还不如俄玉。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 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

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 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

昆仑玉,青海玉,俄玉和田玉鉴别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成为热门藏品,特别是2007年和田市政府颁布“禁采令”后更是成为稀有品种,上品千金难求。但让普通消费者困惑的是,市场上似乎到处都是和田玉。 这是一些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故意将俄玉冒充和田玉,有的则将俄玉与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说什么出产俄玉的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与出产新疆和田玉的昆仑山脉是“同一山脉”,还有人更是说什么“新疆和田玉与俄玉是出产在昆仑山脉的南北两坡”,以此夸大俄玉的品质和价值,欺骗消费者。 事实上,昆仑山脉基本上是我国的内陆山脉,与贝加尔湖直线相距数千公里,其间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相隔有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蒙古的杭爱山脉、俄罗斯的唐努山脉等,根本不是什么南北坡。与昆仑山脉南北相连的是喀拉昆仑山,而喀拉昆仑山北端的帕米尔高原与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接壤的地方,那里所产的白玉一般称之为阿富汗玉,这种白玉的品质还不如俄玉。 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和田玉和昆仑玉的区别

“和田”、“昆仑”美玉质纯而温润,更因二者密切的渊源关系,博得世人“姊妹玉”的雅称。中国素以出产“软玉”著称于世。中国软玉即我们俗称的“和田玉”,是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等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呈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致密。由于是由细小的纤维交织而成,因此韧性极好,不易破碎,光津滋润,常呈油脂感的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给人以温润之感。 和田玉一般微透明,硬度为6.5左右,折射率为1.61-1.62,密度为3.0g/cm3左右,颜色有白色、灰白色、黄色、绿色、黄绿色、灰绿色、深绿色、墨绿色、黑色等。和田玉按品种可以分为羊脂白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专指绿色的软玉)、墨玉、黄玉、糖玉、花玉、金山玉等。羊脂白玉质地细腻,光泽强,洁白如羊脂,堪称为“软玉之王”。 昆仑玉也叫昆仑彩石、丹麻彩石,为热液交代型矿石,产于白云石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与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上。有的与和田玉矿共生,如阿勒玛斯的昆仑玉,矿脉出现在和田玉矿脉的边缘,真所谓一奶同胞的孪生姐妹。据专家介绍,昆仑玉与和田玉在物质组合、产状、结构构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只是在产出特征、结构、物性的某些方面与和田玉略有区别。 昆仑玉石呈结晶纹状和辫纹状,纹理细腻独特,色泽美丽丰富,图案多样,材质柔而易攻。昆仑玉的种类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带绿、糖包白等等,玉质以晶莹圆润、纯洁无暇、无裂纹、无杂质的为上品。“白带绿”是在一种纯白的玉质上带有一部分碧绿的颜色,其讲究要白得纯白,绿得翠绿,加上匠人的精心设计和雕琢,让碧绿的部分呈现在整件雕刻图案恰当的位置,比如头顶或脚底,看了让人觉得美不胜收。“糖包白”是在纯白玉质上带有一块类似于红糖的深棕色,在雕刻的器物上,“糖色”和纯白的玉石相协调,看上去也非常奇特美观。 昆仑玉属于中档玉石,一般用量较大,为玉石品种中不可缺少的原料。昆仑玉经过多种技法雕琢后,做成的作品如笔筒、花插、镇纸、印泥盆及彩石镶嵌座屏等造型优美,典雅大方,令观赏者和购买者爱不释手。昆仑玉中的白玉在近几年珠宝市场低迷的逆境中价格一路上涨,4年来涨幅达到300%至500%,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目前新疆和田玉的老矿脉基本上挖空了,因为昆仑玉与和田玉很相似,很多人就开始打昆仑玉的主意了。可是昆仑玉的老矿也不多,新矿的玉质又明显赶不上老矿,不少生意人就开始干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勾当了。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昆仑玉时,一定要注意玉色、玉质和玉性。昆仑玉的玉色一定是鲜明的,不灰不邪无杂色;玉质玉性细而匀润,纯而无杂,无论什么颜色,质地越细润越好,越细也就越显滋润。昆仑玉作为饰品,适合于各种性格、年龄的人佩戴。选购时要注意质地、颜色、光泽、块度等方面。 青海软玉遇到价值成长性压力 奥岩指出,其实青海软玉的玉质也很不错,与和田玉相比其优势恰恰在价格较低,但如今借着奥运的东风,炒作出“昆仑玉”的概念,使得其价格一路狂飙,如今原料价格已经达到2-3万元/公斤,但却有价无市,而且这样的高价位是存在严重的价值成长阻力的。即使原料能卖到高价,但成品市场却未必能被广泛接受。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主任李彦君极力强调了收藏青海软玉的高风险。他举例指出:“目前青海软玉

和田玉与相似玉石的鉴别

和田玉与相似玉石的鉴别 白玉石是广大玉石爱好者喜欢的玉种,但市面上有不少与白玉相混淆的玉石,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与和田玉相似的玉石有以下常见的几种------白色大理岩玉(阿富汗玉)、白色岫玉、乳白色玻璃、白色细粒石英岩。 1.白玉(和田玉):矿物组成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纤维交织结构,密度 2.95,硬度6-6.5。晶体呈细小纤维状,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玉石内部矿物呈毛发状。这是和田玉 的典型结构特征。玉石整体呈现油脂光泽,给人的感觉是温润。 2.细粒白色大理岩俗称阿富汗玉:矿物组成为极细粒的方解石,

比重2.7,硬度3左右,钢针可划动,粒状结构,质地比和田玉松散,有时可以见到明显的层理构造,于是抛光面为玻璃光泽,颜色一般都是纯白色的。在市场上,常可见到由阿富汗玉雕刻的白菜、小挂件等。 3.岫玉:矿物组成为细鳞片状的蛇纹石矿物,摩氏硬度在3左右,钢针可划动,密度2.57,当其中不含Fe2+时,玉石的颜色呈现白色,仅通过硬度便可很容易与白玉区分。 4.乳白色玻璃:标准的玻璃光泽,硬度大,钢针划不动,典型特征是表面很光滑,用肉眼可以见到气泡和流纹 5.细粒白色石英岩:矿物组成为石英,饰品抛光面为玻璃光泽,粒状结构,密度2.65,硬度7,钢针划不动。 白玉的种类 新疆和田玉----质地非常细腻,手感也很温润,油脂感很强,颜色白色到淡黄,质地很好的白玉可达到羊脂级。 青海玉----与和田玉质地接近,光泽较亮,没有和田玉的油性。如果其中含有阳起石矿物,则玉石呈绿色。 俄罗斯白玉------与和田玉成因相同,矿物成分形同,结构相似,油脂感也很好。 和田玉除了白玉以外,还可以根据颜色分为:红玉、黄玉、墨玉、碧玉、青白玉、青花玉以及花玉。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征与传统和田玉有明显的不同特点,供货量大,价格相对低廉,一时对软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最初一些商家对经营青海软玉有不少顾虑,有不少信誉好的珠宝商行将青海白玉制品送到宝玉石检

浅谈和田玉、青海玉、俄料(俄罗斯玉)、韩料(韩玉)

韩料: 1、颜色以青色为主,少有白色,也没俄料那么死白。 2、质感粗糙,甚至能用肉眼看到一粒一粒的小结晶,常偏淡青色。 3、最主要没油脂,看上去有点干,要么就是带水头但是没油脂~水头比青 海料小,抛光后玻璃光泽不强,蜡质感强,结构不很细腻。 4、稍微偏轻,密度硬度不如俄料。 5、目前出现的韩料均为山料,还没有籽料。 6、韩料价位低,请不起名匠雕刻,都是徒弟雕,雕工普遍粗糙。 青海料: 1、灰白-蜡白色、黄灰色的白玉,特征的翠青玉、烟青玉品种; 2、青海料:外观上给人一种“贼光”,也就是光泽略带瓷性! 3、①其透明度比较高,其中透明度比和田玉高②青海料还常伴有水线、水 露纹的出现,局部透明度不均匀. 其中“水线”、“水露”是由于呈脉状、 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4、油份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 “凝脂性”不强, ,显得很涩,稍粗,质感不 够细腻,常见“糖晶”、“冰晶”结构。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 5、原料以山料为主,没有子料,有与产地地理环境有关的原料形态和皮色 6、青海料的棉点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颗粒比较大 俄罗斯玉: 1、俄料中白里透着很淡的粉红色,还有,大部分带了淡黄色,是酱色,俄料

整体色调偏冷,偏僵,俄罗斯白玉色“白”“无神” 2、大部分一般的俄料的光泽偏向蜡状光泽同样也略带瓷性! 3、其透明度大多数为不透明,这点与和田玉较接近 4、“凝脂性”不错,在外观上表现为质地细腻程度不够,“油性”差,透光 观察粒状感强(相对和田玉),光泽略带瓷性。 和田玉: 1、和田玉中会泛青,白度很好的和田玉会在白中泛黄,不过这种很淡的黄色 调与俄料的酱色有些区别,和田玉的有点象肥羊的那些脂肪中透出的那 种黄色调. 2、油脂光泽明显, 有由内而外的自然光泽 3、透明度为:不透明度~微透明! 4、“凝脂性”强,,外观上:质地细腻,“油性”强,“饭粒”感弱。 5、和田玉结构为典型的毡状交织结构 6、硬度最高 7和田玉棉点是比较细小的,局部较均匀密集的分布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玉的鉴别 之 和田玉 与 青海玉的区别 (有图)

玉的鉴别之和田玉与青海玉的区别(有图) 玉的鉴别之和田玉与青海玉的区别(有图)青海 玉因其产地而得名故名青海玉。青海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的高原丘陵地区。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 省部分。青海玉、和田玉属于同一脉,矿物结构十分接近,同属透闪石类玉石,并且含量基本相当,所以通常不易分辨。但是,细心观察,比较还是可以看出这两种玉石的区别~青海玉呈半透明状,透明度要高于新疆和田玉,原因在于青海玉的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稍逊新疆和田玉,质地比和田玉稍粗,比重略低于和田玉,质感不及和田玉细腻,缺乏和田玉的油脂光泽,凝重感略有不及,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新疆和田玉通常密度大结晶细密,因此玉质细腻,油脂感强有凝脂光泽,凝重而稳定~因此对玉石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多比较一下新疆和田玉与青海玉,细细品味定会有所收获~下面举几个例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二者的不同之处~1、青海 玉呈半透明状,透明度高于和田玉~下图为青海玉节节高升: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块青海玉透明度高,有水润感,而无新疆和田玉的油润感~ .下图为和田玉雕节节高升玉佩~密度高,玉质温润,油脂感强~2、青海玉的颜色多呈灰白色,或呈蜡烛白。下图为青

海玉雕避邪兽,从图片中看这件青海玉质地细腻,与新疆和田玉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件青海玉白中泛灰。下图为和田玉事事如意,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和田玉中的青白玉,颜色白中泛青,而无灰白的暗色感觉~3、青海玉中有一种烟青玉,是与青海白玉伴随而生,其特点是灰中泛紫。和田玉中有一种青花玉,其黑白分明,黑色部分为墨玉~特点是漆黑油量~下图为青海玉雕岁寒三友玉壶~可见烟青部分黑中泛紫,白色部分润泽有余,油性不足~.和田玉青花渔翁,颜色泾渭分明~白玉部分油润,黑色部分油黑润泽~青海玉与

和田玉鉴定 知识大全(图文并茂)

和田玉的鉴别知识大全 和田玉的产地 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和田玉籽玉的形成: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 玉龙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阗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 黑山地区(籽玉发源地之一)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往。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7562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30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5000米以上,相对高600—1000米。冰川的冰舌前缘部位,因冰川下移至雪线附近逐渐融化常常发现自上源携带的和阗玉砾。冰川的舌部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晴日不断裂解崩落,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声,漂砾与冰块滚泻而下,落入河中,故在冰河之下也可以找到美玉。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这个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玉龙喀什河离和田市中心大约20分钟的车程。在河的上游50公里出白色籽玉,带皮籽玉一般产在河的下游。当地人在山洪过后,冬春闲暇时分,常有到河中捡玉的习惯。他们捡玉 主要是在河的中游,上下游因地势险恶,所以很难到达。

和田玉的分类与鉴别

和田玉的分类与鉴别 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和田玉是以颜色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并不代表品质和级别: 白玉(羊脂白玉):优质白玉俗称“羊脂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接近脂白,质地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可 有少量石花等杂质,是白玉中分出 的优秀品种。 白玉:各种以白色调为主的和田玉,常稍微带有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若 其中糖色较多,占到体积的30-85%时称为糖白玉。 青白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 等浅-中等色调的和田玉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 青玉: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和田玉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 青绿色-翠绿色、烟灰色、灰黑色等,与青白玉主要是颜色深浅的差别。黄玉:黄色调的和田玉品种,经常为浅-中等不同的绿黄色、米黄色,常带有灰、绿等色调。 墨玉:灰黑-黑色的和田玉品种,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匀。当玉石中夹有部分墨玉时俗称为“青花玉”。 糖玉: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和田玉,是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受氧化铁、锰质浸染而形成的颜色。 碧玉: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和田玉。常见两种,其一种纯净均匀细腻;另一种杂质多、不均匀,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

深绿色。 和田玉(软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岳蕴辉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岳蕴辉”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 一.前言 本细则是依据G 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 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 IBJO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 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 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 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 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 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

怎样鉴定和田玉

怎样鉴定和田玉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那么,如何鉴别真假美玉呢? 一看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二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的,其比例权衡要适当。 三鉴纹饰。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和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的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的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 四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然集之。

1、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基础知识 一、和田玉的物理、化学性质 1、主要矿物组成:透闪石—阳起石类 2、化学成分:CaMg(SiO2)4,水钙镁硅酸盐,单斜晶系 3、结构: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纤维交织结构、纤维变晶结构、纤维叶片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4、比重:2.90~3.10 5、折射率:1.60—1.62,点测:1.61 6、形成:产于镁质碳酸岩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内,通过物质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 7、颜色 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和田玉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等。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另外,和田玉有多种皮色。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尤其是和田玉子玉皮色很多,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红皮子、黑皮子等等。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从古到今,璞玉十分贵重采玉者得之,称为得宝。 8、硬度 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抗其它物体侵入的一种力学性质。通常表示硬度有两种方法: A、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 B、绝对硬度,亦叫压入硬度。是根据矿物表面上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测定。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约为6.5,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不易受损。 9、韧性 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世界上韧性最大的矿物是黑金刚石,如以黑金刚石为10度,其它宝玉石的韧性相对为:玉为9(软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如以软玉韧性为1000,其它矿物或岩石的韧性相对为:硬玉(翡翠)500;蛇纹石250等。软玉韧性很大,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和田玉韧性大,可以作细工工艺,因此和田玉器在雕工更注重线条的细腻与流畅。琢玉妙手可对和田玉进行精工细琢,而不易损坏。 10、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种。玉石行业中对透明度看的较重要,有专门用语,透明度好的叫“水头足”、“地子

玉器鉴赏

1、红顶子”成为清朝大官的代名词,是因为清朝二品官员的花翎,就是用(C)装饰的。 A、田红 B、鸡血石 C、红珊瑚 D、玛瑙 2、下列矿物中哪些经钴--60一定时间的照射后会产生颜色变化(C)。 A、和田玉 B、玛瑙 C、水晶 D、翡翠 3、古代四大名著中,哪一部小说把古人对玉的神灵效应的迷信发挥得淋漓尽致(A)。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 4、考古人员发现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商代象牙杯上镶嵌着(B)。 A、孔雀石 B、土耳其玉 C、玛瑙 D、汉白玉 5、硬玉和软玉的硬度一般为摩氏(D)以上,这在大自然中实属相当坚硬的矿物。 A、7度 B、5度 C、8度 D、6度 6、古文献中的“玉赤首琼”指的是什么(A) A、红玛瑙 B、昌化鸡血石 C、巴林鸡血石 D、红珊瑚 你的答案: A 7、和田玉中最高等级的品种是籽料的(A) A、羊脂玉 B、碧玉 C、黄玉 D、墨玉 8、翡翠是从何时开始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的(C)。 A、汉朝 B、宋朝 C、清朝 D、唐朝 你的答案: C 9、至迟到何时,古人已将具有“五德”之美的真玉(软玉)从广义的玉中独立出来(C)。 A、战国

C、汉代 D、西周 10、“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一语出自古籍中的(D)。 A、《淮南子》 B、《礼记》 C、《大戴礼》 D、《抱朴子》 你的答案: D 多选题 11、目前市场上常见冒充和田白玉的矿物主要有(ABCDE)。 A、青海玉 B、俄罗斯玉 C、东陵石 D、韩国玉 E、阿富汗玉 12、古人对玉非常崇拜,认为它具有(abde)的奇异功能。 A、昭示祥瑞 B、驱除邪恶 C、招财进宝 D、沟通天地 E、保佑人生 13、古代文献中将红色玛瑙称为(CD)。 A、彩玉 B、花玉 C、赤玉 D、琼玉 E、红玉 你的答案: C,D 14、已知翡翠与和田玉、岫岩玉的比重分别为(BCD) A、3.85 B、3.0 C、2.59 D、3.33 E、3.59 你的答案: B,C,D 15、与和田玉相比较,岫岩玉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abd)。 A、硬度较低 B、分布广 C、硬度较高 D、产量大 E、透光率低 1、《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 )礼天。 A、青圭

和田玉鉴别图解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 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

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 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谈谈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的区别 近两年收藏“和田玉”热持续升温,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几尽枯竭,可供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很少,有真品也早被藏家收起来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和田玉”其实绝大多数是青海玉、俄罗斯玉,许多珠宝商城里少有真正出自和田的白玉,羊脂玉更是难觅芳踪,一些大型珠宝城负责人对这一事实并不否认。 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玉基本上是青海玉或俄罗斯玉这一事实早已为珠宝业内人士所共知,但商家对消费者并不如实相告,说明了市场对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资料记载,青海软玉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100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3处,在产出早期有昆仑白玉、昆仑玉、青海翠玉等不规范的名称。 青海玉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玉石,透闪石含量多数大于99%,杂质矿物较少。具有产地不同而形成的鉴别特征:灰白-腊白色、黄灰色的白玉,有比较特征的石花、脑花、絮状僵花、“水线”、“水露”,翳状斑点;透明度较高的白玉,硬度稍低;以山料为主,少量的山流水料(戈壁料)产出,但未发现有籽料产出;抛光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而不是油性强,透视看得见玉里有水线(玉筋),而和田白玉没有。

青海玉以白玉为主,内多有辫子状的条纹,直观比较容易识别,这是青海玉不会与和田玉相混的重要特征。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5度。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羊脂白玉,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在坊间,还有一招用来区分“青海”与“和田”。和田玉有个很有趣的特征,就是它有类似人类皮肤一样的细小“汗毛孔”,是和田玉本身结构特征给人形成的外在感觉,而青海玉则没有这样明显的“汗毛孔”。据说在和田,当地人向买主推荐的第一个鉴别方法就是这个。这个比喻很形象,又直观,不相信可以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青海玉在地质上可以列入和田玉的范围,商家可以据此对消费者有个交待,但作为新产地玉,青海玉被市场接受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其特

青海料、俄料与和田玉的知识大汇总——47134670

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 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 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其中最常用于假冒和田玉的是白玉,青海白玉是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 大部分青海料是呈现灰白色~蜡白色!白中透灰. 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 羊脂白玉”品质。其中透明度比和田玉高的话,是由于硅灰石造成的,软玉中硅灰石的质量分数越高,透明度就越好。 青海料还常伴有水线、水露纹的出现,局部透明度不均匀. 其中“水线”、“水露”是呈脉状、条带状、团块状分布的,是由于平行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晶体造成 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汤白等品种。 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 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黄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油份比较差,显得比较干、嫩! “凝脂性”不强,用手盘的话,显得很涩,很难盘活! 这可能是由于青海软玉结构、粒度均匀但稍粗,质感不够细腻,常见“糖晶”、“冰晶”结构,所以才略显“嫩”的。 青海软玉多属显微叶片状变晶结构,结晶粒度稍粗,矿物晶体之间抱和不够紧密,因此玉石的韧性也略低 青海料共性特点:青海料在细腻度上很好,透度一般较大,白度上一般,达不到羊脂白度的情况下泛灰严重。青海料水线比例较大,但是也分新坑老坑差异。新坑料目前水线很大。近期出现一种新坑料白度是霜白,但是水线少,可惜的是致密度不好还有内含白色浆点较多。 青海料的主要用途:低端挂件(如平安扣,基本全是青海料)、手镯(因为细腻度透度好,价格不高很受欢迎)、低价位摆件。 青海白玉佩件贴身盘玩后很难达到和田白玉那种滋润的感觉,显得“粗”、“涩”、“粳”。另青海白玉经常光照较易变色。 青海白玉用硬物敲击时声音会比较沉闷。 比较接近和田玉,玉色白中透灰与和田玉中的青白玉、灰白玉有所不同,又比不上和田玉中的白玉。它的密度不如和田玉密实,所以重量稍轻,玉质偏松,压手感不强。水头好,比较透明,但油头不足,偏干。光泽以玻璃光泽、贝壳光泽为多,脂状光泽少,橘皮粗而无饭糁。 大多在料体上有明显的透明状

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

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 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首先要分清和田玉和翡翠,然后才能了解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大家知道要找怎么区分吗?不知道没关系,来吧,一起来认识它们俩。 和田玉是什么? 翡翠和玉哪个养人?首先来看看区别。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蓝田玉、独山玉和岫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传统概念的“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国境内而被称为“于田玉”。直到清光绪九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翡翠是什么?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但是翡翠并不等于硬玉。 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 了解了和田玉和翡翠,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吧。 和田玉和翡翠哪个养人 翡翠在西班牙原文的名字叫“挂在腰上的石头”,能治病。个人观念,看佩戴人的体质而定,凡体质偏弱的人,宜带玉,通过玉的温润,调理人体。内火重,虚火旺的人,宜佩戴翡翠,通过翡翠的凉,调解人体。 在玉养人方面,虽然没有科学研究能够证明,但是人玉之间的物质交换确实存在,所以玉养人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资料说,玉石中含有锌、镁、铜、铬、锰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人们长期佩玉,可以对人身体健康带来多方面有益的影响: 古代医药名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玉石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有106种玉石用于内服外敷的治病方法。 有玉在身,可以镇定身心,宁静神志,特别是夏天,身上挂一件玉器,直接与皮肤接触,冰冰凉,既消暑降温,又可消除疲惫和烦躁。

和田玉与岫玉、俄罗斯玉、青海玉的辨别

和田玉的理化特性: (1)化学成分: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 (2)晶系:其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为单斜晶系。 (3)结晶习性:本身为显微纤维状晶体的交织体。其原生矿床常为块状,又称山料。次生矿为巨砾或卵石。若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称仔玉,若原生矿经剥蚀后,仅经短途搬运而呈巨砾产出者,称山流水。 (4)结构:软玉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 (5)颜色:变化大,有极白、白、青白、青、黄、绿、黑等,并决定其亚种。 (6)透明度:半透明一不透明。 (7)光泽:玻璃一油脂光泽。 (8)硬度:约为6—6.5。 (9)韧性:在玉石中是最强的,达到9以上,因而不易破损。 (10)解理:由于是矿物集合体,因而整体不见解理面。 (11)断口:参差状断口。 (12)折射率:1.606一1.632,由于属矿物集合体物质,因而很少能同时读到两个数值,通常在折射仪的1.6l处可见到一模糊的阴影边界。 (13)比重:2.80—3.10,一般为2.95。 (14)吸收光谱:不明显。一般在蓝绿区500nm处可看到一较明

晰的吸收带。 (15)发光性:软玉在紫外光下为荧光惰性,即一般不发光。 (16)包裹体:软玉常含磁铁矿包裹体。 (17)工艺:是极好的玉雕材料,也可加工成弧面型款式和项链的珠子。 和田玉的价值虽不及硬玉高,但它也有个鉴别真伪的问题,通常用来冒充软玉的有以岫玉为代表的普通玉石,新近出来的俄罗斯玉和青海玉,以玻璃料。下面分而述之。 1、软玉与岫玉的辨别。 和田玉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其质地、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加上岫玉开采量大,物因多而贱,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 岫玉由于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但岫玉性较软,易吃刀,鉴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吃刀者为岫玉,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如果身边没有带刀,只段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而岫玉则有起毛。此外,手感岫玉也较轻,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不像和田玉清脆。 除了岫玉,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其鉴别方法大致同上。 2、和田玉与俄罗斯玉、青海玉的辨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