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

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
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

业财融合发展在中国移动的推行研究

摘要:从外部经营环境看,中国移动客户增长空间的逐步缩小,高盈利的传统业务不断下滑,同行业及跨行业的竞争加剧;从内部管理环境看,中国移动刚性成本增长较快、用工成本紧张、资本开支居高不小。内外部的挑战与压力不断加大,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生产与经营的需要,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行业未来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来实现企业价值是财务管理的目标。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行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从管理目标、组织架构、流程制度、系统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业财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我们认为,实施业务财务一体化战略是中国移动适应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业财融合通信行业精益化管理综合价值

随着中国移动开支压力的加大,精细化管理需求的迫切。各项开支需要从源头开始管控,业财融合工作的开展是未来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国移动业财融合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以期为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及增收创效水平。

一、业财融合的特点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业财融合是财务向业务环节纵深延伸的一种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公司经营的规划设计、采购管理、投资运维、

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及客户服务等方面均需要财务的介入参与,实现最终的市场供给。

从财务角度看,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范畴,实现基于业务活动的成本度量,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各方面资源的计划与配置参考;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则侧重于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对外的信息披露。

从业务角度看,业财融合是将财务管理的理念渗透在业务管理的过程中,业务管理将不再是仅关注业务指标的变化,更应该结合财务指标关注业务的效益问题。

二、业财融合发展在移动通信行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不断地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

中国移动这些年发展迅速与公司不断追求创新的管理

理念是分不开的。在财务管理方面,从业务伙伴目标的提出,到推进财务集中化管理,管理会计的推行实施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创新。业财融合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性的工作,只有在管理方法及手段上不断要求创新的企业,才能集中各方资源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地。

(二)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

业财融合工作分解开其实就是数据处理与流程制度执

行的过程。从基础数据加工成价值分析需要的数据需要业财系统的高度融合。中国移动主要提供网络及信息通讯服务,信息化程度很高,这些年企业在业务、财务系统建设步伐较

快,信息化程度高,为业财融合发展奠定支撑基础。

(三)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

中国移动是在纽约及香港上市的企业,根据萨班斯404条款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控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为各线条业务从启动、执行、结果反馈、后续评估等各个环节均设置内控要求。在此基础上将业财融合的各项需求优化在内控体系中,将有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流程化操作。

(四)财务管理高度集中化

中国移动2006年就开始省公司层面财务集中管理试点工作,并在2008年全国范围推广,经过近6年的推广运用,集团内各省均按总部下发的标准化的核算办法及实务操作

手册,标准化的财务系统功能落实各项核算工作。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在全集团范围内推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影响业财融合发展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全面的顶层设计

业财融合的推进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顶层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施结果,直接决定落地效果。“顶层设计”指“从高处着眼的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顶层设计应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突出特点,强调执行力,在执行中注重细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各环节之间的互

动与衔接,以便确保项目的完成和质量的提升。

(二)一致的管理目标

目标是一个组织所希望实现的结果。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同,确定的具体目标也就不同,如网络部门关注网络质量,忽视运维成本;市场部门关注用户数、终端销售量,忽视营销成本;而财务部门更关注的是整体价值效益。如果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确定一致的管理目标,那业财融合工作将难以持续开展。我们这里指的管理目标的一致,是需要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均需要把本单位的短期目标趋同与公司管理的长期目标,舍小家顾大家,最终实现公司的业财融合的管理目标。

(三)复合型的业财融合人才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业财融合项目也不例外。业财融合工作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与业务工作,实施的前提是需要业务懂财务,财务懂业务,通过有效的闭环管理,实现业财皆可控的局面,因此复合型业财融合人才是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

(四)有效的数据融合系统

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实施的深度及广度。业财融合项目如需要大范围,全流程的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需建立一个有效的数据融合系统,将现有业务与财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从规则定义、指标口径等方面进行梳理。只有融合系

统实现数据准确、可钻探,才能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有效分析。

四、推行业财融合实施的对策

(一)引进经验,持续优化顶层设计

业财融合相关项目的开展在国内很多企业都积累了优秀的实践经验,在顶层设计上,应当结合中国移动自身特点并充分借鉴其他企业成果。从提出目标、提供工具,明确流程,调整组织,确保资源等各项与该项目紧密相关的角度全面进行考虑,并在试点及推进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不断的调整优化。

(二)建立约束机制,引导目标一致

解决业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目标冲突,首先需完善现有业务流程与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在编制层面先实现闭环的效益管理要求;其次充分运用顶层设计中的业务效益评估模型,将业务效益评估标准化、常态化,为考核业务部门效益指标提供基础;最后需要完善内部考核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后评估约束机制,引导业务部门平衡兼顾业务指标与效益指标的达成。(三)建立融合人才的梯队培养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业财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梯队培养机制?首先需要让财务人员走出去,把业务人才引进来,通过建立完善的业财人员交流或派驻机制,让财务人员介入业务

前端,从源头开始监控资源开支的效益,让业务人员将业务管理理念与流程渗入财务管理过程中,并将财务效益原则带回去。其次可建立虚拟的融合机构,通过定期讨论方式开展业财联合分析,通过分析查找业财双方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操作中给予完善。最后希望通过建立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的管理会计人员梯队培养的机制,确保管理会计各个项目的顺利开展。

(四)固化流程,清理存量数据,做好系统融合

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首先要清理存量数据。目前,中国移动有用户数达7.99亿户,基站数量150万个,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如何有效的将经营系统、网络系统、财务系统及其他服务系统有效的衔接,提取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支撑业务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中国移动子公司较多,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要做好系统融合建设,首先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清理,逐步统一子公司系统功能及指标口径的一致,其次应着手筹划业务管理的一级集中,管理的一级集中带动系统的一级管理将从根本上解决各方面的差异问题,最后才能考虑大数据的分析运用问题。

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融合流程的固化,在流程固化方面,需要从设计及执行阶段建立有效手段。项目设计阶段,可将标准的闭环管理流程固化在办公系统中,通过系统设定业财

融合审核流程确保设计环节财务部门介入参与;项目执行过程实现系统监控,定期反馈执行情况,由业务财务人员定期分别评定项目是否继续执行;项目执行完成后,系统根据执行结果与设计阶段指标的匹配度,执行的质量进行评估,自动生成常态化的评估报告。只有梳理现有业务流程并不断的细化、标准化,并将其固化在IT系统中,才能确保流程制定执行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目标是阐明影响中国移动业财融合项目战略

的因素及实施对策。项目的开展仍需要从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底层落地实施的资源保障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确保更有效的推动业财融合项目的推进,使其成果有效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当然在发展实施过程中,仍应该注意应当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并需要不断的创造及优化工具与流程。只有这样不断总结提高,才能实现业财融合项目的落地与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松.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助力公司价值创造. 中国总会计师,2014

[2]刘安天.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再提速[N].中国会

计报,2014

[3]孙林敏.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浅见.经济师,2010

[4]李福东,姜文颖,向磊.业务财务一体化需求分析思路

与方法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

[5]于靖.关于业务与财务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之我见[J].企业研究,2013

中国移动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中移TDD与FDD融合组网优化思路 一、前言 TD-LTE和LTE 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和LTE 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只有TDD/FDD互补才能使LTE更加良性的生长。对于TDD/FDD融合组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重点关注两网定位、互操作等方面问题;其中,组网规划和定位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和频段的优势;而网络优化的目标则是提升用户业务体验,保障用户无感知。 二、网络容量提升 随着LTE移动用户对于网络容量和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载波聚合的方式提升网络容量已成为应对数据业务爆炸式增长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虽然聚合载波可以是同制式的,也可以是不同制式的,但是目前TDD在载波聚合上更有优势,而FDD想要双载波,甚至三载波聚合,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频段不足。 所以对于人口密集的热点区域,利用TDD节省频段的优点,上多载波聚合,可以达到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用户容量,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而FDD的优点是移动性能强,在时速接近400KM/H的高铁上,FDD的表现要好于TDD,在高铁沿线采用FDD覆盖,可以让高铁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基于TDD/FDD融合建网,未来,会更好地实现跨制式载波聚合,降低建网运营成本,有效地实现TDD/FDD负荷分担、话务均衡等优势。 三、网络负荷均衡 1.互操作策略 空闲态策略:UE根据检测的小区信号质量及开机搜网策略,驻留在信号质量好的LTE FDD或TD-LTE网络;建议TDD与FDD设置同优先级,TDD只添加FDD单项的测量频点,充分发挥FDD的性能优势。TDD到FDD起测门限:一直测量; 语音策略:对于不支持VoLTE的终端进行语音业务时,CSFB策略回落GSM,通话结束

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举措及分析

运营商发展融合通信举措及分析 从移动互联网环境分析出发,基于新形势下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运营商面对市场竞争所采取的应对手段、相应举措和构建的产品体系,详细分析了企业融合通信、企业信息服务、企业视频业务、企业云呼叫中心这4个重点产品方向,最后,对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发展做出展望。 融合通信企业信息服务云呼叫中心 Countermeasure and Analysis on United Communications for Operators WANG Hong-tu,SU Chang,GUO Hua Considering both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operators under new circumstances,methods,countermeasure and product system adopted by operators in market competition were discussed. Then,four key product directions,including enterprise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service and video service and cloud call center,were analyzed in depth. Finally,the development of united communication service for operators was looked forward. unified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rvice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_戴静

中国移动个人与家庭市场的全业务运营研究 戴静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工程师 姚柒零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工程师 摘要:从业务融合的角度对全业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到了对移动运营商的启发和建议。然后依据外部竞争环境、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状况,对全业务整体策略进行了总体定位,着重对个人家庭市场的全业务策略进行了差异化定位。最后对中国移动个人家庭市场在不同运营时期均作了详细分析与全业务运营策略的部署。 关键词:全业务运营,固定与移动融合 Abstract:Firstly,thisarticlediscussesthecon-ceptofall-servicebasedontheviewpointofser-viceconvergenceand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mobileoperators.Then,basedonthecompetitionenvironmentandthestatusofChinaMobile,theoverallstrategyofall-serviceareoriented,withdifferentialpersonalandhomemarketsbeingpositioned.Finally,theauthorsanalysesthepersonalandhomemobilemarketindifferentperiodsindetailthenputsforwardthearrangementsforall-serviceoperationdeploy-ment. KeyWords:All-Serviceoperation,FMC 一、全业务运营概述 1.全业务运营概念 全业务可从电信管制、业务属性及市场三个角度进行定义。全业务运营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是从管制视角带来的狭义全业务;一是从多业务领域与电信结合的广义全业务。具体表述可参照图1。 2.固定移动融合概念 在十年之前,固定移动融合(FMC)就被提出来,它被认为是最终的网络融合,提供无差别的移动和固定服务,移动电话提供像固定通信一样的增值服务,固定电话提供全球的移动性,而且可以在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个服务 协议的条件下提供服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第三版) 目录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 (3) 三、总部各部门及处室的中英文名称 (9) 四、研究院、设计院和管理学院内设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13) 五、常用职务的中英文名称............................................................................. (15) 六、常用职称的中英文名称............................................................................. (16) 七、备注............................................................................. .. (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二〇〇九年五月 1 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机构的中英文名称 序号 中文 英文 公司名称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2 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Group Limited 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Limited 4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TieTong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5 辛姆巴科公司 CMPak Limited 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pany Limited 7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Shenzhen) Limited 8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mpany Limited 驻外机构名称 9 驻英国代表处 UK Representative Office 10 驻美国代表处 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其他 11 中国移动通信战略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咨询委员会 China Mobile Advisory Committee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2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各通信服务公司(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 序号 中文

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 解决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产品特点 (1) 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 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 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 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 (5) 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 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二、云存储 、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移动云存储涵盖对象存储、云硬盘、云空间等。 对象存储是移动云提供的具有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低成本等特点的存储产品,用于存储图片、音视频、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 云硬盘是为主机提供的高可靠、高并发、低延时、大容量的块存储产品; 云硬盘备份是为云硬盘提供的备份产品,备份数据存储在对象存储上,可以跨系统容灾,保护核心数据永不丢失。

中国移动市场营销策略

中国移动市场营销策略 伴随着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移动也加快了自 身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业务,创建新品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吸引、留住用户,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因此针对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移动在短短几年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其赢得了客户的心,在产品、服 务、客户关系、营销传播等层面不断创新。 今天的电信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但是许多尝试利用这些机会的公司正 在遇到很大的挑战。 中国移动一直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强调“沟通从心开始,强化自身“移动通信专家的定位。 如分布在各城市的户外广告牌;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的形象传播、促销和产品传播;形象广告与软文相互配合;以大客户经理和终端营业员为代表的个人 营销传播,以直邮与短信为代表的直接营销传播,围绕重大节日或事件的事件营销等等集中 突出在企业形象、服务质量、社会公益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形象,以赢得广大用户和社会公众 的认知与支持。 同时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的特定展开相应的针对性传播,如校园营销计划,主要是通过一 些校园内的相关活动或举办相应的全国大型赛事,如街舞大赛、彩信暗语大赛等等;全球通高端论坛;VIP卡计划,针对商务人士的活动特点,与一些高尔夫俱乐部、机场、高档休闲场 所等联合促销;事件营销,通过赞助2015年奥运会、与世界杯、央视等合作来提升品牌的 影响力、认知度和美誉度等等。 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近几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增长迅速。 截止11月,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98亿户,年增长超过6000万户。 2002年5月,中国移动的GPRS正式商用,并于10月推出彩信服务。 中国的3G频谱划定,国家第三、第四张移动牌照颁发在即,TD-SCDMA产业联盟宣布 成立,移动支付等新增值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移动公司统计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 二,仅次于美国。 1、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已揭开新的一页虽然话音业务仍是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中的主 要业务,但以短消息、WAP业务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则已进入了起步阶段。 据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年底,全国移动数据用户将达到80万户,2004年将达到4300万户左右,其中手机上网用户数将占手机用户数的30%。 2、预付费业务迅速发展随着今年我国移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移动运营商的 竞争也日趋激烈。

移动全业务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突破、实现新增长 一、全业务竞争优劣势分析 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无论是为了降低 个他网运营商传统利润区开展亮剑行动,利用全业务作为武器,阻挡手机用户流失,并发力集团客户市场,深入进行固网业务挖掘,打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

1、中国移动在移动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的领域 2、中国移动个人用户群基础庞大、拥有最丰富的客户资源 3、移动网络及服务质量好,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业务口碑 4、雄厚的资金优势,可以采用资本用作的方式快速拓展全业务 5 6 1 2 3 4、中国移动在以固网为基础的家庭和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与电信、联通存在着巨大差距。 5、中国移动和铁通的整合工作还在继续过程中,获取的固网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二、三个领域重点渗透,开展亮剑行动 重点推广以语音专线、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业务为基础,捆绑综合V网、IMS等多种业务,切入固网的核心利润区,扩大业务影响力。 (一)专线领域 1、 2 3 4 1、通过语音直联方式,在集团客户内积极开展综合V网业务,利用手机、固话短号互拨,提高集团手机用户粘性,为下一步固话策反提前埋下伏笔。 2、利用TD8位信息机与铁通固话相结合,结合移动总机、PBX业务、IMS业务,在高价值、重点集团客户内大力发展语音策反工作,提高语音业务的市场份额。

3、面向服务类集团客户,如电力、金融、保险、交通、公安、公共事业等单位呼叫中心,加大公关力度,积极开展语音分流业务。 4、面向商业类集团客户,利用语音直联+400业务或TD信息机+400业务,进行产品组合营销,满足客户实际需求,拓展在商业类客户中的市场份额。 1、企 2 三、

中国移动业务代码大全教学文案

中国移动业务代码大 全

移动业务代码大全 1.发送CXBX到10086,查询当月套餐剩余短信条数。 2.发送CXGFX到10086,查询当月飞信GPRS套餐剩余流量。 3.发送CXGTC到10086,查询当月GPRS套餐剩余流量。 4.发送CXCCT到10086,查询当月超级畅听套餐剩余流量。 5.发送CXGLL到10086,查询当月已使用的GPRS流量总和。 6.发送CXDX120,查询当月可选计划“短信120”剩余短信条数。 7.发送CXDX500,查询当月可选计划“短信500”剩余短信条数。 8.发送CXCXB,查询当月可选计划“彩信包”剩余彩信条数。 9.发送CXIP1000,查询当月可选计划“IP1000”剩余通话时长。 10.发送CXMDX,查询M计划兑换的“短信包(50条/月)”当月剩余短信条数。 11.发送CXMCX,查询M计划兑换的“彩信包(10条/月)”当月剩余彩信条数。 12.发送CXMG,查询M计划兑换的“10M/月的GPRS流量”剩余流量。

信指令短信发送端口办理业务 YE/CXYE 10086 余额查询 KTFX 10086 开通飞信 QXFX 10086 取消飞信 BLHZ 10086 开通短信回执 QXHZ 10086 取消短信回执 BLYY19 10086 办理19元音乐卡套餐BLYY29 10086 ....办理29元音乐卡套餐BLYY39 10086 办理39元音乐卡套餐BLYY59 10086 办理59元音乐卡套餐GPRS5 . 10086 办理GPRS5元套餐GPRS20 10086 办理GPRS20元套餐GPRS50 10086 办理GPRS50元套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战略规划

机密 中国移动通信2008-2010年战略规划 二〇〇八年二月

目录 前言 (3) 一、2007-2009年战略规划实施回顾 (6) 二、2008—2010年发展环境判断 (10) 三、2008—2010年战略思路和目标 (15) 四、2008—2010年度工作重点 (16) 五、2008—2010年战略措施 (20) (一)打造卓越运营体系 (20) (二)开创移动多媒体事业 (26) (三)形成“创新型”增长模式 (28)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 (31) (五)构建卓越组织 (33) (六)培育卓越人才 (37) (七)做优秀企业公民 (40) 六、战略规划实施要求 (43)

前言 为迎接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跨越”战略,明确了从“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走向“做世界一流企业”,从“移动通信专家”成为“移动信息专家”的战略定位,并确立了中国移动通信“成为卓越品质创造者”的长期战略目标。 2006年以来,随着“新跨越”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移动通信在继续稳步实施“新跨越”战略,大力打造“一个中国移动”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快互联网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创建开放、安全、无处不在、功能丰富的通信信息生态系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无所不能的信息应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等多项重大战略决策并开展了有益的尝试,进一步丰富了“新跨越”战略的内涵与实践。 2007年,通过强化战略-绩效闭环管理体系,公司总体战略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移动通信2007-2009年战略规划》(以下简称07-09年战略规划)中各级指标的07年目标值完成情况良好。通过实施07-09年战略规划,公司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做世界一流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征程中再创佳绩。 随着形势的变化与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滚动制定了《中国移动通信2008-2010年战略规划》(以下简称《08-10年战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作者:马立威厦门希尔咨询顾问师 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 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分析的基本框架 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SWOT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面对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应做好全方位准备 全球通信市场正在驶入“融合”的快车道。固定移动融合,三网融合,甚至监管机构也在走向融合。在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电信运营商均开始了全业务运营。随着3G牌照的发放及监管政策的放松,目前仍然经营单一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必将紧跟融合大势,进入全业务竞争的时代。为此,在3G牌照发放前夕,研究全业务运营的本质特征及其给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意义重大。 何为全业务 全业务的概念随管制、融合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目前管制严格、网络尚未融合的环境中,全业务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租用其他电信运营企业的电信传输等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固定及移动的基础电信业务和相应的增值服务,就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未来管制放松、网络融合的环境下,全业务概念将有所延伸,主要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即运营商如果能够利用自有的电信交换、传输等设备,或者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采用租用、合建信息网络设施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则可以被称为全业务运营商。 全业务运营可能遇到的问题 与现在的非全业务运营相比,全业务运营对公司的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网络资源配置、管理能力、组织架构等方面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现有战略定位受限,需要进行调整。目前中国移动只有移动牌照,战略定位的广度受到限制,业务选择空间有限。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来临之后,中国移动的战略定位需要做出调整。为此,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应适时制定新的战略定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案例

中国移动 1公司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号段)”和“159”。中国移动通信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5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4亿户,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01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中国移动通信已连续5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224位。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列中国企业500强综合榜第四位,列服务企业500强第二位。上市公司成为连续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 中国移动通信既是一个财务稳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赢利性公司,又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具有发展前景的持续成长性公司。面向未来,中国移动通信确立了“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移动通信将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建设卓越的组织,培育卓越的人才,打造“一个中国移动(One CM)”,努力成为移动信息专家和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2发展历程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V3.0 技术白皮书

华为融合通信解决方案V3.0 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04月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6。保留一切权利。

目录 1融合通信发展的业务驱动 (1) 2企业建设融合通信面临的挑战 (1) 2.1融合通信有效的从传统TDM平滑演进到全IP化协作 (1) 2.2如何确保融合通信的信息安全并简化运维工作? (2) 2.3融合通信如何有效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实现CEBP? (2) 2.4在融合通信建设中如何结合运营商网络构筑整体低成本优势? (2) 2.5如何用融合通信满足BYOD/移动办公需求? (2) 3华为融合通信概述 (3) 3.1华为融合通信如何应对挑战 (3) 3.1.1把运营商领域的技术优点和轻量化优势带给企业 (3) 3.1.2为不同容量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方案 (3) 3.1.3保护客户投资,从TDM到全IP均可适应,伴随客户成长 (3) 3.1.4固定和移动的多终端一致用户体验 (4) 3.1.5端到端的安全和质量保障 (4) 3.1.6 SIP为基础的开放架构,实现CEBP (4) 3.2华为融合通信的核心理念 (5) 3.2.1全媒体融合 (5) 3.2.2移动/BYOD能力 (5) 3.2.3开放协作能力 (5) 4华为融合通信架构与主要产品组合 (6) 4.1华为融合通信是电信级政企UC架构 (6) 4.2呼叫管理 (6) 4.3业务应用 (7) 4.3.1 eServer应用服务器 (7)

4.3.2 Meeting MS多媒体会议应用服务器 (7) 4.3.3 MAA移动接入应用服务器 (7) 4.3.4 UMS (8) 4.3.5 Audio Recorder (8) 4.3.6 CDR话单与计费 (8) 4.3.7个人Portal (9) 4.4融合通信业务开放eSDK (9) 4.5融合通信管理应用 (9) 4.5.1 BMU业务管理模块 (9) 4.5.2 eSight统一网管 (10) 4.6 SIP软交换 (10) 4.6.1统一会话服务器USM (10) 4.6.2 U1900系列大中型SIP软交换网关 (11) 1. 统一网关U1981 (11) 2. 统一网关U1980 (12) 4.6.3 U1900系列中小型SIP软交换网关 (13) 1. U1960 (14) 2. U1911 (14) 4.6.4 IAD (14) 4.7终端系列 (15) 4.7.1 Desktop Client (15) 4.7.2 Mobile Client (15) 4.7.3 IP 话机系列 (16) 5华为融合通信典型解决方案 (16) 5.1融合通信解决方案 (17) 5.2融合会议解决方案 (17) 6华为融合通信的关键优势 (18) 6.1电信级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18) 6.2丰富的UC业务特性 (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xx公司各部门职责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部门职责 2006年12月

目录 综合部 (3) 发展战略部 (5) 计划建设部 (9) 财务部 (12) 人力资源部 (18) 市场经营部 (22) 客户服务部 (28) 集团客户部 (35) 网络部 (42) 物资供应部 (49) 审计部 (51) 党群工作部 (54) 纪检监察部 (56) 奥运项目管理部 (59) 客户服务中心 (63) 数据业务中心 (71) 业务运营支撑中心 (81) 网络优化中心 (87) 网络运行支撑中心 (94) 工程建设中心 (100) 传输中心 (107) 培训中心 (115) 行政物流中心 (119) 分公司 (128) 工会 (132)

综合部 综合部是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并支持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中心的工作,负责为公司领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和支持。部门职责如下: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完成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及工作目标; 2、负责公司文秘工作,包括公司重要文件和综合管理制度等的起草、收发文管理、公司会议议定情况的监督执行等; 3、负责公司OA系统的应用管理; 4、负责公司公共关系管理工作,包括政府、媒体、合作伙伴、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等关系的沟通和维护; 5、负责公司企业宣传管理,包括公司企业形象宣传,公司新闻发布,信息披露,公司杂志、报纸、简讯的编制发行,公司网站日常管理,行业媒体宣传等工作; 6、负责公司承办、主办的有限公司会议和内部重要会议的会议管理; 7、负责公司来访和出访活动的管理,含公司人员出国(境)活动管理; 8、负责公司内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查阅等工作; 9、负责公司信访管理工作;

2016年“中国移动‘和教育’杯”论文活动指南

附件: 第七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 指南 ?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组织委员会编 二○一六年四月

目录 一、活动范围 二、时间安排 三、活动要求 四、遴选和报送方式 五、遴选细则和论文发表 六、组织工作 附录:优秀论文评价标准

一、人员范围 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 二、时间安排 论文提交时间:4月25日-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 省级推荐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 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 全国遴选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 现场交流活动:11月上旬 三、活动要求 1.活动主题: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鼓励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常态化、规模化应用,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选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年度重点工作解读;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如精准学习、场馆学习、混合式学习、学习空间、学习科学、个性化学习与自适应学习等;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信息化时代个性化学习、虚实融合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途径、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学习社区、MOOCs、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微信、电子白板、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评价系统研究;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对教育信息化过程、方法、成果评价过程和评价机制的研究;基于平板电脑、1:1数字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等技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设计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1.1、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1.2、产品特点 (1) 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 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 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 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99.95%,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99.9999999% (5) 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 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 1.3、应用案例 出版发行集团:中国移动协助发行集团提供电商服务,建设完成集图书及多种商品销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众多商家共同经营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68988391.html,/)。 二、云存储 2.1、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用户发展达到55万户。 1998年8月一纸“军队不得参与经商”的禁令使“电信长城”运营者的身份变得格外敏感,CDMA在中国的前途因此备受关注。 1999年6月联通在香港举行的全球CDMA大会上宣布其CDMA发展计划,但因知识产权谈判等因素,该计划没有实施。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但是,框架协议签署仅仅两周之后,联通CD MA项目便被政府暂停。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副总裁王建宙宣布将重新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年2月27日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联通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联通CDMA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年3月28日联通CDMA建设一期工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年5月15日中国联通CDMA一期工程系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所属联通新时空签订了总金额RMB121亿元的合同。CDMA网络建设全面启动。 2001年6月联通在2001年3G大会暨第六届CDMA年会上与世界13家著名运营企业签署CDMA网间漫游谅解备忘录,包括美国斯普林特、加拿大BellMobility、日本KDDI、澳

(第十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doc

感谢你的观看 第十九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指南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委员会编 二○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人员范围 二、项目设置 三、“数字创作评比”项目设置、相关要求、评比指标及办法 四、“创客竞赛”项目设置、竞赛方式、评比指标及有关要求 五、“机器人竞赛”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及有关要求 六、奖项设置 七、组织工作 附表1:“数字创作评比”推荐作品名单 附表2:“数字创作评比”推荐作品登记表 附表3:“数字创作评比”作品创作说明 附表4:“创客竞赛”参赛名单 附表5:“创客竞赛”(个人)报名表 附表6:“机器人竞赛”参赛名单 附表7:“机器人竞赛”(组队)报名表 附表8:各省组织单位、联系人信息表 附表9:“数字创作评比”、“创客竞赛”、“机器人竞赛”评委推荐表 附件1: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作品形态界定的补充说明 附件2: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 附件3:机器人足球竞赛规则 附件4:机器人篮球竞赛规则 附件5:人型机器人全能挑战赛竞赛规则 附件6: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信息时代”竞赛规则 附件7:纳茵特智能挑战赛——“九宫智库”竞赛规则 附件8:BotBall——“山谷探险”竞赛规则 附件9:西觅亚FLL工程挑战赛——“饮水思源”竞赛规则 附件10:中鸣超级轨迹赛竞赛规则 附件11:通用附则

一、人员范围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简称“电脑活动”)的人员范围是: 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二、活动内容 本届电脑活动内容分为“数字创作评比”、“创客竞赛”和“机器人竞赛”。 三、“数字创作评比”项目设置、相关要求、评比指标及办法 “数字创作评比”对象是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的数字化创意作品。 (一)项目设置 项目名称小学组初中组普通高中组中职组电脑绘画○○ 电脑绘画(“和教育”专项)○○ 电脑艺术设计○○ 电子板报○ 网页设计○○○ 电脑动画○○ 电脑动画(二维)○○ 电脑动画(三维)○○ 电脑动画(健康教育专项)○○○ 电脑动画(“和教育”手机动漫)○○ 3D创意设计○ 3D创意设计(创新未来设计)○○ 3D创意设计(未来智造设计)○○ 微视频(英语数码故事创作)○○ 微视频(微电影)○ 计算机程序设计○○○○ 注:表格中打“○”代表该组别设置对应项目。 (二)相关要求 1.作品形态界定 (1)电脑绘画 ①电脑绘画 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是主题 性单幅画或表达同一主题的组画、连环画(建议不超过五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