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材内容共15讲含练习讲解可自看理解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页

江苏苏州市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材内容共15讲含练习讲解可自看理解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页
江苏苏州市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衔接教材内容共15讲含练习讲解可自看理解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页

第1讲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 ,“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原子排列在钢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 2、O 3、H 2O 、CO 2、H 2SO 4等。

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氯化钠就是由Na +

和Cl -

构成的。

1.原子结构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形成中性原子,俗称“枣糕式”模型,糕体相当于原子核,分散在其中的枣子相当于电子。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2.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所带电荷各不相同。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所含质子数,也就是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科学家发现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各不相同,而且目前发现的所有原子中,其质子数按1、2、3、4、5……依次递增,刚好和自然整数序列一致,习惯上,人们就把原子中所含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核电荷数。中学阶段一般要求了解原子序数在18以内的原子所带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在化学家们想像的模型中,每一个原子中的核外电子都绕核作高速运动,永不停止,也不劳累。在多电子原子中,则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不同区域内绕核运动,又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由里到外、由近到远地分布着不同的电子层,供不同的电子绕核运动,尤如大都市中心城区外围所修的绕城公路,供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机动车运行,从而保证交通有序运行。

人们常把原子中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用下图表示,中心圆圈表示原子核,围绕其外围的圆表示各个电子层,每个弧线

上的小圆圈代表在其上运动着的电子。

通常由里到外依次称为第一层(又称K层,层序数n=1)、第二层(又称L层,层序数n=2)、第三层(又称M层,层序数n=3)…………反过来,排在最外面的层也称为最外层,然后依次为倒数第二层(习惯上称为次外层)、倒数第三层……去掉最外层,其他的层统称为内层。

这种表示方法虽然形象但过于繁琐,通常将以上图示简化为右图,其中“小圆圈”代表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8”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也就是核所带电荷数,右边弧线从左至右表示电子层,其上数字表示

在该层运动的电子数。如图表示核内有8个质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这种图示被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用于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根据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通过制订一定的交通规则,让不同动力、不同用途的机动车在不同的绕城公路上行驶,有效地降低了车辆的拥堵现象,改善了城市交通秩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一样,对于多电子原子,不同能量的电子也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能让它们“和谐”相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增加条例,这和城市交通规则的不断改进道理一样):

(1)电子分层排布时,要先排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只有当其排满时才能再往外排,这样会使得体系的能量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保持相对稳定,该原则称为“能量最低”原则。

(2)每一层最多排2n2个电子,即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果只有一层,则最多排2个电子。

[试一试] 1.请你画出核电荷数为6、9、13、16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分析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须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如19号元素,按此部分原则,可能会排出2、8、9三层形式,第三层上有9个电子,虽未突破“每层最多有2n2个电子”原则,但却不符合最外层不超过8的规定,这种排列不符合“交通规则”。正确方法是按2、8、8、1四层形式排布,这样就能

同时满足三个规则。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发现,“每层最多有2n2个电子”并不一定要求每一层都达到2n2个,这是在实际排布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被称为惰性气体。观察部分稀有气体、活泼金属钠和活泼非金属氯形成的稳定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性质稳定的微粒结构上有许多共性。

从原子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仅He有2个电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最外层有了8个电子后也不再活泼,而其他活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未达到8个,在一定条件下,均有达到8个电子(或2个电子)的倾向。这正是稀有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也是“结构决定性质”的完美诠释。如镁原子最

外层只有2个电子,它只要失去2个电子,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也就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构型;如果用得到电子的方式,它需要6个电子才能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不如第一种方式容易。而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它得到2个电子就能满足8电子稳定构型;如果以失去电子的方式,它需要失去6个电子才能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也不如第一种方式容易。通常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原子(一般小于4个),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失电子是它的本能,这种元素就具有金属性,如钠、镁、铝等;而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原子(一般大于4个),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得电子是它的本能,这种元素就具有非金属性,如氯、硫、氧、氮等。当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电子时,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原子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所以较难形成离子。

5.电子式

原子核外电子在分层排布时,一般内层往往是排满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除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未排满,未达到8个电子(或2个电子)。在原子相互化合过程中,内层电子基本上不发生改变,只是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人们常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就是这个道理。如: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而氯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与活泼金属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变化来表示两者的形成过程。

失去一个电子

――→

得到一个电子

――→

资料卡片显然氯化钠中不再有钠原子和氯原子,氯和钠分别以阴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像氯化钠这样,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

既然,原子在相互化合时,一般不涉及内层电子的变化,只有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还可进一步简化。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分布情况,这种式子被称为电子式。下表列出几种常见原子及其离子的电子式。

[试一试] 2.请你写出H、N、O、Al3+、S2-的电子式。

6.微粒质子数和电子数的计算

在电中性的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也就等于质子总数;其他任何不显电性的微粒,电子总数也都等于质子数,如羧基(—COOH由一个C原子和2个O原子和1个H原子组成)不带电荷,其电子数等于6+8×2+1=23。而离子是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是由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失去一个电子,就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失去两个电子,就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因此阳离子的电子数就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减去所失去的电子(也就是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阳离子的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

阴离子是由原子得电子形成的,其电子总数就等于质子总数加上所得电子数(也就是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阴离子的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

每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质子总数为6+8×2,也就是22,因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1个CO2的电子总数也就是22。每个CO2-3由1

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质子总数为6+8×3,所以1个CO2-3的电子总数等于其质子总数再加2,即等于6+8×3+2=32。

[试一试] 3.求算以下分子的电子数:N

、HCl、NH3、H2O2、C2H6。

2

[试一试] 4.求算以下离子的电子数:Al3+、F-、NH+

、OH-、H3O+、CH-3、CH+3。

4

(满分50分限时30 min)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位提出了“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汤姆生

C.卢瑟福D.玻尔

2.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氖B.碳

C.镁D.硫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

C.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4.下列各组微粒中,质子总数不相等的是()

A.Na+和Na B.CO和N2

C.Na+和NH+4D.NO和CO

5.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可说明()

A.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一定不是同一种元素D.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6.爆炸性的高能N+5阳离子由美国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室高能材料化学家Karl O.Christe与同事Wilson合成。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微粒中的质子数为34

B.该微粒的电子数是34

C.该微粒由5个氮分子构成

D.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7.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Na+和Li+B.CO和CO2

C.H2O和H3O+D.NO和CO

8.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等的微粒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N2O4和NO2 B.CH4和NH+4

C.Al3+和OH-D.NO 和CO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8分)

9.(9分)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性质最稳定的原子是(填写编号,下同)______,最容易失去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是________。

(4)写出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E的电子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同)

(5)在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内,列举两个与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写出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10.(9分)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B元素原子的L层比K层电子数多5个;C元素的+3价阳离子和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D________。

(2)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C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4)A和B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选填“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物质。

(5)由C和D可组成CD-2离子,一个CD-2离子所带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精析

试一试 1.

试一试 2.H · ·N

·

· ·O

· Al 3+

[··S

··]2- 试一试 3.

试一试 4.

限时作业

1.A [道尔顿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2.D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氧和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化学性质相似。]

3.B [A 中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的带正电荷的质子与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数相等,中子不显电性;B 中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元素相同,质子数相同;C 中离子是由原子得或失电子形成,核外电子数发生变化,与核内质子数不相等;D 中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

4.D [质子数等于微粒中各个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与粒子是否带电荷无关。]

5.A [参照上题,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是同种元素的离子或原子,也可能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分子或离子。] 6.B [N +

5的质子数为7×5=35,它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失去一个电子,所以电子数为34,它是阳离子而不是单质分子。]

7.C [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总数等于质子总数;阳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阴离子电子总数=质子总数+电荷数。] 8.B

9.(1)BE (2)DE (3)C D A (4)[··O

··]2-

Mg 2+

(5)N 3-

F -

(或Mg 2+

、Na +

、Al 3+

)

10.(1)Mg O

(2) (3)·Al ·

· (4)MgF 2 离子 (5)30

第2讲 元素分类及其性质的表示(化合价)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管是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元素是同一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到目前为止,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都收录在我们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人都应该认识的符号,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外,也可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Cl 除表示氯元素,还表示一个氯原子。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后就成为离子符号。例如“Na +

”就表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Mg 2+

”表示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成为带两个单位的镁离子,“O 2-

”表示氧原子获得两个

电子后成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1869年以前,科学家已经陆续发现了63种元素,这些元素之间似乎没有任何联系,好像互不相干。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y Ivanovich Mendeleev,1834~1907)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元素及其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据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规律进行排列,制成的表格成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

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 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 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数(即质子数)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随着人们对元素地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得到了完善,现在元素周期表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化学、研究物质的一个必

备的工具。

在化学学科领域中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更突出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信息。

元素周期表中现收录112种元素。元素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组成单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钠、镁、铝等是金属元素,一般用“钅”作偏旁;而碳、氧、溴等为非金属元素,一般以“石”、“气”、“氵”作偏旁。从元素的偏旁不但可以看出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还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一般以“石”为偏旁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以“气”为偏旁的单质为气体,而以“氵”为偏旁的单质为液体,从这些意义上看,元素的中文名称比元素符号多出更多的涵义,这全要归功于科学家徐寿。

资料卡片徐寿(1818.2.26~1884.9.24)字雪邨,号生元,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19世纪60年代,在我国系统介绍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徐寿生活的年代,我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要把西方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极大不同,几乎全部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可能是徐寿在译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此徐寿花费了不少心血。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今译氧气)、轻气(今译氢气)、绿气(今译氯气)、淡气(今译氮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对于其他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通常我们还可以根据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据元素的,可以分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和人工合成的元素;根据元素原子是否具有放射性,分为放射性元素和非放射性元素等等。

一种元素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质中,如水、二氧化碳、生石灰、石灰石中都存在氧元素,而氧气、臭氧也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在前一类物质中氧都和其他元素共存,也就是存在于化合物中;后一类物质中只存在氧一种元素,也就是存在于单质中。通常,我们把化合物中元素的状态称为化合态,把单质中的元素状态称为游离态,绝大部分元素在自然

界中都有两种存在形态,有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只存在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如钠元素主要以Na2CO3、NaCl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钠。食盐中的氯元素,也是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因为氯气性质过于活泼,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和其他物质和谐相处。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具有非金属性,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往往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所谓元素金属性,通俗的讲,就是其单质一般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通性;而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具有失去电子的倾向。

[想一想] 1.画出钠、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人认为镁原子能失去2个电子,而钠原子只能失去1个电子,所以镁的金属性比钠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事实上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较少(≤3),为了达到类似稀有气体的相对稳定结构,它们往往都会选择失去最外层电子,元素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金属性。不同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不同,越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的金属,其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也就越活泼。如金属活动顺序表中K排在Na的前面,就意味着K比Na活泼,K比Na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钾元素的金属性就比钠元素的金属性强。

[想一想] 2.画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结构上说明氧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原因。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较多(≥4),为了达到类似稀有气体的相对稳定结构,它们往往都会选择得到电子,元素的这种性质就是所谓的非金属性。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不同,越容易得到电子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单质也就越活泼。如F的非金属性比Cl强,F原子比Cl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氟气比氯气更活泼,一般条件下,我们很难制备并保存氟气。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也可以以化合价体现。当元素处于游离态时其化合价为零,当元素处于化合态时其化合价就有正、负之分。化合物中标定元素的化合价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这是确定化合价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化合物MnO2中,O元素呈现-2价,根据守恒原则可确定多价态金属Mn呈现+4价。

(2)金属无负价(在化合物中都呈现正价),钠、镁、铝等常见金属的价态是唯一的。在化合物AlN中,我们知道Al只有+3价,则很容易推出N呈现-3价;在化合物NaH中,Na呈现+1价,则H为-1价;在化合物Na2O2中,Na呈现+1价,则O为-1价。

(3)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非金属性强的显示负价。虽然我们现在还不会去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但在所有非金属氢化物中H都呈现+1价,而氧化物中O都呈现负价,知道这些有利于标定各种化合物中元素价态,例如:化合物NH3中,H呈现+1价,则N呈现-3价;化合物SiO2中,O呈现-2价,则Si为+4价。

(4)常见元素的最高价不高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低价不低于最外层电子数-8。

掌握这个原则,就不会出现乱标价态的现象。如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S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在化合物Cu2S中,若Cu为+2价,则S体现-4价,就与事实不符,所以Cu就只能为+1价,而S体现-2价。

[试一试]请标出下列物质中加着重号的元素的化合价。

NH3、H2SO3、K2CrO4、KMnO4、FeS、Cu2O、

KClO3、NH4NO3、Na3N、HClO、H2O2、P4、

MgSO4、NaAlO2、CaH2。

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基本思想,一般先标定只有单一化合价的元素,化合价种类越多的元素越在后标定。在复杂化合物中标定化合价的基本顺序为单一价态金属(K、Ca、Na、Mg、Al、Zn等)→H→O→其他非金属或多价态金属。对于不含单一价态金属,也不含H和O的化合物,一般都要依据规则(4)解决问题。化合物FeS2中,若Fe呈+3价,则S 为-1.5价,一般元素价态无小数,不成立;若Fe呈+2价,

则S显-1价。化合物Na2FeO4中,先Na后O再Fe,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求得Fe为+6价。

(满分50分限时30 min)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化合价的叙述:

①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因此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应称为原子的化合价

②化合价有正价、负价和0价,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正值

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④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为负值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④

2.下列是X、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能形成Y2X的是()

A.12、17 B.8、2 C.8、11 D.9、13

3.具有+5价元素的化合物是()

A.P2O5B.H2SO4C.KMnO4D.K2CO3

4.具有+1价原子团的化合物是()

A.Mg(OH)2B.FeSO4

C.KCl D.(NH4)2CO3

5.下列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S B.SO2C.H2SO4D.H2S

6.某金属元素R没有可变化合价,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则其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R2Cl B.RCl C.RCl2D.RCl3

7.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A.氯化钾(KClO3)

B.高锰酸钾(K2MnO4)

C.氢氧化亚铁[Fe(OH)2]

D .硫化钠(NaS)

8.若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 2)误作食盐,会使人中毒死亡。亚硝酸钠中氮元素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9.A 和B 两种原子的电子层数都是3层,已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A 和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AB B .A 2B C .AB 2 D .A 2B 3

10.在化合物KMnO 4和K 2MnO 4中不同的是( ) A .钾元素的化合价 B .氧元素的化合价 C .所含元素的种类

D .锰元素的化合价

11.下列含碳的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 A .CO 2和Na 2CO 3 B .CO 和CO 2 C .CO 和H 2CO 3 D .CH 4和CO 2

12.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 2RO n ,已知该化合物中R 的化合价为+6价,则n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13.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氧元素只显-2价 B .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1分)

14.(1分)在KMnO 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在Na 2ZnO 2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5.(4分)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1

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下列含氯的化合物:①HClO ②Cl 2 ③NaCl ④KClO 3 ⑤HClO 4,按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分)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H 2RO 4)2,则元素R 的化合价是________,写出该元素以相同化合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X 、Y 、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Y 为+2价,X 为+5价,Z 为-2价。X 、Z 两元素在化合物里组成的原子团为-3价,且有5个原子。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想一想 1.

不同意。镁的金属性不如钠强,因为元素金属性强弱只和失电子能力有关,并非由失电子数目决定。

想一想 2.

氧和硫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硫原子比氧原子多一个电子层,导致硫原子得电子能力不及氧,所以氧元素非金属性强。

试一试 N -3

H 3、H 2SO +4

3、K 2Cr +6

O 4、KM +7

nO 4、Fe S -2

、Cu +1

2O 、KCl +5

O 3、N -3

H 4N +5

O 3、Na 3N -3

、HCl +1

O 、H 2O -1

2、P 04、Mg S +6O 4、NaAl

+3

O 2、CaH -1

2。 限时作业

1.A [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物,如Fe 有+2、+3;所以③不对;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呈现正价,如CO 2中C 元素为+4价,所以④不对。] 2.C 3.A

4.D [NH +

4因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是+1价的原子团。] 5.D 6.C

7.C [A 中KClO 3为氯酸钾,B 中高锰酸钾应为KMnO 4,D 中硫化钠应为Na 2S 。] 8.B

9.B [根据信息A 为Na ,B 为S ,所以组成的化合物为Na 2S 。] 10.D 11.A 12.D

13.D [A 中如H 2O 2中O 为-1价;B 中如CO 2中C 呈现+4价;C 中H 2中H 为0价。] 14.+7 +2

15.一个H 2分子由2个H 原子构成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2个铜原子 NaCl 中Na 元素的化合价为+1 16.⑤④①②③ 17.+5 R 2O 5 18.Y 3(XZ 4) 2

第3讲 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物质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汽车常用的电瓶(蓄电池)中有硫酸溶液,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硫酸和硝酸。盐酸、硫酸、硝酸、醋酸和碳酸是最常见的几种酸。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我们知道酸一般具有以下通性: ①与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H 之前的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②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与碳酸钙、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新盐; ④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试一试] 1.以稀硫酸为例,各举一例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其一般性质。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或熟石灰,NH 3·H

2O 是NH 3的水溶液,即氨水,它们都是常见的碱。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我们知道碱一般具有以下通性: ①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与CO 2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与CuCl 2等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④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试一试] 2.以氢氧化钙为例,各举一例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其一般性质。

盐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调味品,生活中的盐是指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化学学科中的盐是指由碱的阳离子和酸的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盐,如食盐、碳酸钙(大理石)、硫酸铝、碳酸氢钠(小苏打)、硫酸铵、碳酸氢铵等等。一般来说,盐可以和酸、碱、其他盐发生化学反应,不同组成的盐性质各不相同。 二氧化碳、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不同的氧化物性质各不相同,如CuO 能和酸反应,CO 2既能和碱反应又能和水反应。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大型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这是因为人们在将这些书籍或商品陈列到书架或货架之前,已经事先对它们进行了分类

处理。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过收集例证和思索,我们可以发现分类法应用的普遍性。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生物学中把动植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的方法是最有代表性的实例之一,对生物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等。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例如,对于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而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

有时,物质或反应进行一次分类所产生的结果,相似性还不够明显,这时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每一类物质或反应进行再分类,形成更科学的认识。化学上,通常可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质等对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从学习物质化学性质的需要出发,我们更喜欢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组成物质所含分子种类,可以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再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又可将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还可将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根据是否含有碳元素又可将化合物分成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理论上,我们可以不断地对所得分类结果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关系一般可用树状图进行表示,所以这种分类方法又称为“树状分类法”(下图为化学上对物质的常见树状分类)。

[试一试] 3.用树状图表示下列物质的分类:镁(Mg)、氯气(Cl

)、氯化铁(FeCl3)溶液、硫酸(H2SO4)、硝酸钡[Ba(NO3)2]、

2

三氧化二铁(Fe2O3)、氢氧化钠(NaOH)、葡萄糖(C6H12O6)、乙醇(C2H5OH)、碘酒、二氧化碳。

资料卡片在无机酸分子中,一般分子中有几个氢就是几元酸,但我们不能简单根据有机酸分子中H个数确定它是几元酸,如醋酸(CH3COOH)有4个H,但它是一元酸。

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称之为酸。盐酸、硫酸、硝酸、碳酸和醋酸是几种最常见的酸。人们还可以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上的差异,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如根据组成中是否含氧元素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硫酸、硝酸、碳酸和醋酸就是常见的含氧酸,而盐酸则是无氧酸;根据酸产生氢离子的程度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如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而碳酸、醋酸是弱酸;根据每个酸分子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如盐酸、硝酸是一元酸,硫酸、碳酸是二元酸,磷酸(H3PO4)是三元酸;根据酸是否具有挥发性,可以分成难挥发性酸和挥发性酸,硫酸和磷酸是难挥发性酸,盐酸、硝酸、醋酸都是挥发性酸;还可以根据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中的归属,将酸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醋酸是最常见的有机酸,其他一般都是无机酸。

资料卡片严格意义上说,盐酸、氨水是混合物,不能称之为酸、碱,而应该称HCl、NH3·H2O为酸、碱,只是人们一直沿用习惯了,学习中要注意这一习惯。

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之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是几种重要的碱。对碱进行再分类,将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碱的化学性质。一般可根据碱产生氢氧根离子的难易程度分为强碱和弱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Ba(OH)2]是常见的强碱,而氢氧化铁、氢氧化铜、NH3·H2O是常见的弱碱;根据溶解性差异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NH3·H2O是可溶性碱,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难溶性碱。可溶性或微溶性碱一般是强碱,可以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化合而成,在加热条件下不易分解;而难溶性碱一般是弱碱,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成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水,但不能由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水化合而成。

[想一想]能否通过一步反应完成下列转变:Fe

O3→Fe(OH)3和K2O→KOH。

2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之为盐。碳酸钙、氯化钠、硫酸铜都是重要的盐。对盐的进一步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盐的化学性质。盐可以依据组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等,也可以分为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盐、微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依据所含的金属阳离子的密度大小,又可以分为轻金属盐和重金属盐,BaCl2、CuSO4、FeCl3属于重金属盐;还可以根据盐能否产生H+或OH-,把盐分为酸式盐和碱式盐,NaHCO3、NaHSO4是常见的酸式盐,Cu2(OH)2CO3是常见的碱式盐,对于NaCl、CuSO4等既没有H+也没有OH-,它们被称为正盐,初中化学学习的盐大部分都是这种正盐。

[试一试] 4.Mg(OH)Cl属于盐还是碱?如果是盐它又能归属于哪些类型。

资料卡片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是指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冶矿、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含有铬、镉、铜、汞、镍等重金属离子),是对水体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各种常用水处理方法不能分解破坏的,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臵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化学状态。因此,重金属废水应当在产生地点就地处理,不与其他废水混合。如果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泥和废水作为肥料和灌溉农田,会使土壤受到污染,造成农作物及水生生物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通过食物链最终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镉污染:自1995年起,居住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下游地区的一些农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得病初期,患者只感到腰、背和手足等多处关节疼痛,后来发展为神经痛。患者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晚上睡在床上经常痛得直喊“痛……”因此这种病被称为“痛痛病”,又称为“骨痛病”。得了这种病,人的身高缩短,骨骼变形、易折,轻微活

动,甚至咳嗽一声,都可能导致骨折,一些人痛不欲生,自杀身亡。经过调查,造成这种”骨痛病“的原因是神通川上游的炼锌厂长年累月排放含镉的废水,当地农民长期饮用受到镉污染的河水,并且食用此河水灌溉生长的稻米,于是镉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逐渐积聚,引起镉中毒,造成“骨痛病”。

汞污染:五十年代初期,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由于人食用受甲基汞毒害的鱼类而导致甲基汞中毒,283人中毒,其中60人死亡。症状:口齿不清、步履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身体弯曲至死亡。产生原因是由于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氯化汞和硫酸作催化剂,最后把含有机汞的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使鱼、贝壳类受到污染,这起事件被史学家称为“水俣事件”。

锰污染:四十多年前,日本有个村庄发生了一起可怕的集体“发疯”事件,有16个村民突然一起“发疯”了。这些“疯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发作时两手乱摇,颤抖不止,且下肢发硬僵直,如此反复发作,直至“疯死”。调查发现这些人喝的是同一口水井中的水,考察水井,又在旁边挖出了大量废旧、破烂的干电池。原来这是水井受干电池中某些有害成分污染而造成的。据环境科学家研究表明,废旧干电池中的锌、二氧化锰等成分长期埋在地下,会与土壤中化学物质发生作用,生成锌锰酸式盐,它渗入地下,极易污染饮用水,而这一群村民正是长期饮用这种水,造成蓄积性锰中毒,才有上述“发疯”症状。

干电池在制造过程中还使用一定量的汞,含汞最多的是锌汞电池,高达20% ~30%,碱性干电池约为13%,普通锌锰电池含汞较少。因此干电池不仅是锰污染源,同时还是汞污染源,在享受干电池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关注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回收方法,以减轻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干电池50亿只,其中锌汞电池和碱性电池1亿只,每年电池用汞100吨,人们习惯用完电池后随意乱丢,日晒雨淋或埋入地下往往污染环境,废旧电池回收是目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四氧化三铁等都是常见的氧化物,不同氧化物性质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氧化物进一步分类,有助于找出各类物质的基本通性。一般氧化物可以按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iO2就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CuO、Fe2O3就是金属氧化物。另一种常用方法是根据氧化物能否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将其分成不成盐氧化物和成盐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而CO2、SiO2、CuO、Fe2O3为成盐氧化物。根据成盐氧化物和酸、碱反应的可能性又可分成不同类型,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iO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如CaO、Na2O。

CO2+Ca(OH)2===CaCO3↓+H2O

Mn2O7+2KOH===2KMnO4+H2O

CaO+2HCl===CaCl2+H2O

CuO+H2SO4===CuSO4+H2O

[试一试] 5.不同分类结果之间的归属关系,是氧化物概念的考查重点,那么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

事实上,有些氧化物不但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氧化物就被称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NaAlO2称为偏铝酸钠)

(满分50分限时30 min)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行了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

C.盐类D.非金属单质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

B.硫酸、烧碱、绿矾

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3.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采用不同分类法对纯碱的分类,其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酸式盐

B.Na2CO3是正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4.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P2O5、SO2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也可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A.CaO B.CO C.SiO2D.H2O

5.门捷列夫在前人已经发现的几十种元素的基础上,先按照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成一行,后又把性质相似的元素排成一列,最后得到了一个表,这就是元素周期表。在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门捷列夫成功预测了几种元素的存在,并很快被证实。试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采用了分类的方法

B.预测是一种研究方法

C.比较也是一种科学方法

D.实验是化学唯一的研究方法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碱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C.碱性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C.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CH3COOH中有4个氢原子,所以是四元酸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爆鸣气

C.天然气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10.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据此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物质是()

A.浓硫酸B.氯化钠溶液

C.碱石灰D.生石灰

11.据报道,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A.一种纯净物

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全部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2.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二氯甲烷(CH2Cl2)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关于二氯甲烷的几种说法: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Cl2)和甲烷组成的化合物;

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B.②④

C.②③④D.①③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3.(7分)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空气②液态氧③硝酸钾溶液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⑤二氧化碳⑥氧化铜⑦金刚石⑧纯碱⑨甲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真题考试化学(含参考答案)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Mg-24S-32Cl-35.5K-39Ca-40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列装。优质钢材是建造航空母舰的基础材料,钢材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铁B.碳C.硅D.锰 2.为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废弃的塑料袋、纸张、橡胶制品均属于 A.单质B.有机物C.盐D.氧化物 3.许多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有俗名。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双氧水—Na2O2B.小苏打—NaOH C.胆矾—Cu(OH)2D.干冰—CO2 4.下图仪器中名称为圆底烧瓶的是 A.B.C.D. 5.标准状况下,1mol O2的体积约为 A.5.6L B.11.2L C.22.4L D.33.6L 6.实验室有少量汞不慎撒落,处理方法是将硫黄粉撒在汞的表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HgS,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无机盐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腐蚀B.碘的升华C.氨气液化D.矿石粉碎 9.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CO2B.N2C.KCl D.H2O 10.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每千克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金属离子是 A.K+ B.Ca2+ C.Mg2+

江苏省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江苏省2014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3.(2分)(2014?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B.铁C.硅D.氧 选:D. 15.(2分)(2014?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C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D错误. 故选:C. 35.(7分)(2014?苏州)溶液的微粒构成决定其性质,溶液的宏观组成是其成分计算的依据. (1)氯化钠晶体是由Na+、Cl﹣(填微粒符号)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的缘故. (2)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200g. (3)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1)氯化钠晶体是由Na+、Cl﹣构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蔗糖溶于水,溶液很难导电,是因为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200g; (3)由题意可得,=26%; 解得:S=35.1g 答案:(1)Na+、Cl﹣;较多的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不存在自由移动带电的离子; (2)200; (3)35.1g. 4.(2分)(2014?连云港)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2017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CaCl2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SO2 D.尾气处理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2017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真题卷(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毎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蛋白质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面包 B.米饭 C.牛肉 D.蔬菜 2、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该火箭主发动机中所用的液氧(O2)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 3、11 7 N是常用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7”是指该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原子个数 4、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雪融山顶响流泉 C.吹尽狂沙始到金 D.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物质含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MgO C.H2O D.Na2O 6、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 A.Na2CO3 B.NaHCO3 C.Na2SO4 D.NaCl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2-+H+ 8、下列气体可用右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A.NO2 B.O2 C.SO2 D.NH3 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水 B.增加锌粒的量 C.用锌粉代替锌粒 D.升高反应温度 10、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 B. CO32- C.Ag+ D.Mg2+ 排水集气法 水

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20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1-35.5 K-3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汽油挥发 C. 铁钉生锈 D. 玻璃破碎 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熄灭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给液体加热 3.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2个氢原子:2H B+2价钙元素:+2Ca

C. 3个氮分子:3N 2 D. 1个镁离子:Mg +2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预防缺铁,推荐食用加铁酱油 B 均衡营养,少吃蔬菜多吃肉类 C. 避免浪费,霉变大米淘洗煮食 D. 防止龋齿,大量使用加碘食盐 5.端午佳节,阖家团聚,品尝美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铁锅煮粽子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B. 使用肥皂水可以检测煮粽水是否为硬水 C. 煮熟的粽子阵阵飘香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D. 使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6.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人们使用的一种免洗洗手消毒液里含有三氯羟基二苯醚(简称三氯生,化学式为C 12H 7O 2Cl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元素组成 B. 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 三氯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9.5g D. 三氯生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2 7.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关于身边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用作灭火 B.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 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D. 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推进燃料 .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

2016年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4至8页,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除作图可用2B铅笔外,其他都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全卷共30个小题,请考生检查题数。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Cl-35.5 Fe-56 H-1 C-1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 选,漏选均不能得分) 1.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矿矿井里的煤层气发生爆炸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盐酸除去铁制用品表面的锈 2.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的是 A.白色污染B.酸雨C.臭氧层被破坏D.温室效应 3.锌铬黄(化学式为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6 D.+7 4.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H+ B.Zn C.Cl2 D.H 5.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净化水时,常会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用它作杀菌、消毒 B.过滤是通常净化水必须采纳的基础工序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6.下列各图所示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019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19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秸秆露天焚烧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D.禁放烟花爆竹 【解答】解:A、农作物的秸杆就地焚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故选项正确; 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 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氮气C.石油D.牛奶 【解答】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牛奶中有多种营养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氦气B.水C.氯化钠D.金刚石 【解答】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选项正确。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Ba 13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 分,共69分)。 1. 水(NO)是生命之源。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可用HbO”表示的是() A. 水晶 B.可燃冰 C. 干冰 D.冰 2. 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碘的升华 B.粮食酿酒 C.氧气液化 D.积雪融化 3. 27CO在农业上常用于辐射育种。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A. 27 B. 33 C. 60 D. 87 一高温一 4. 炼铁过程中存在反应:CaO^ SiO2====€aSiQ。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苯的结构简式:C6H6 B. NaCl 的电子式:Na[ :Cl , :「 C. Mg2+的结构示意图: D. 氯化钙的电离方程式:CaCl2===C

A. HCl B. K 2O C. CO D. N 2 4NO^ 6HO是硝酸工业中的一个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8. 4NH 3+ 5O () A.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减慢反应速率 B.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D. NH 3与Q能100%专化为产物 9.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 食盐——NaCI B. 铁红——FesQ C. 明矶——Al 2(SO4)3 D. 烧碱一一Ca(OH)2 10. 在含有大量OH、Ba2S 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2- A. H B. Ag C. NO 3 D. SO 4 11. K 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它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单质 12.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挥发 B. 无吸水性 C.密度比水的小 D. 常温下能使铝片钝化 13. 下列装置可用于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是()

初中化学上册综合测试题(一)1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免费版含答案】 一、化学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产和生活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过程中的各种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而来的是()A.氢能源汽车行驶B.天然气灶具做饭 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火力发电厂供电 2.“环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下列标志中,与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A.B.C.D.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B. C.D. 4.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连二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O4),又名保险粉,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会危害人体健康.连二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2 C.+3 D.+6 6.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2016年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

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其直径比分子小 B.空气质量级别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7.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预测可能不正确的是() A.铁钉表面将产生气泡B.铁钉表面将很快出现铁锈 C.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D.溶液质量将增加 8.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②D.①②③ 9.“我爱生活,我爱化学”学习小组发现: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6:1 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分子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NaNO3、BaCl2、KOH D.CaCl2、K2CO3、NaNO3 11.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在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S B.H2SO3 C.H2SO4 D.SO2 12.下列对课本中的原理、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B.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以帮助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D.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1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 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 水要在通电的条件才能分解,而双氧水只要加入二氧化锰就迅 速分解 催化剂

江苏省中考化学考纲

中考化学考试大纲 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常见的化学基本用语,学会认识身边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理解一些重要的化学定律和原理,一半过程和方法,体验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和练习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基本的化学计算技能,以形成积极,勤奋,乐观向上的科学人生观,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打好基础。 考试内容分六大块: 一、熟悉化学基本用语 1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B 2元素符号的意义,钙铁锌等元素与人体健康A 3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A 4根据常见化合价正确书写常见物质化学式C 5化学式的意义B 6书写配平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 7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化学计量数的意义)B 8常见离子符号及其意义B 9电离,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A 二、认识身边化学物质 1空气的主要成分A 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A 3氧气主要用途A 4氧气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 5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6纯碱,小苏打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A 7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和性质,生石灰和熟石灰的生成,性质及其用途C 8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A 9水的组成,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 10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B 11溶解现象,酒精,汽油等常见的溶剂B 12溶液的主要性质B 1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A 14常见的乳化现象A 15结晶现象A 16常见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B 17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B 18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

19常见的金属和氧气的反应C 20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B 21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A 22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C 23改良金属性的重要性,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A 24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A 25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C 26酸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27食盐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A 28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A 29生活中的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甲醛A 30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A 三、揭示微观粒子奥秘 1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 2原子时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A 3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A 4同一元素的原子核离子可以相互转化B 5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 6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A 7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 8钠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 9物质的多样性A 10简单辨析物质类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常见的酸碱盐和氧化物A 11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A 1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B 13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点C 14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B 15形成物质是微粒构成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观点B 16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C 17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B 18催化剂的作用A 19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C 20用基本反应类型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B 21用金属活动性徐鼠标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B 22定性讨论简单过量问题C 23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生活质量A 四、学会简单计算 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C 2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物质元素组成的简单计算C 3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A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理)

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2019·全国Ⅰ卷)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 (2分)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 ,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 . HXO B . H2XO3 C . HXO3 D . H2XO4 3. (2分)有关共价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都是极性分子 B . 都是共价化合物 C . 共价分子间的作用力都比化学键弱 D . 溶于水的共价分子都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4. (2分) (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H2O

B . Na+的.结构示意图: C .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I D . CO2的电子式为: 5. (2分) (2016高二下·上饶月考) 与丁烯中所含C,H元素的百分含量相等,但与丁烯既不是同分异构体,又不是同系物的是() A . 丁烷 B . 环丙烷 C . 乙烯 D . 2﹣甲基丙烯 6. (2分)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 A . 密度:苯<水<溴苯 B . 沸点:戊烷>2﹣甲基丁烷>丙烷 C . 酸性:HCO3﹣<<H2CO3 D . 与Na反应的速率:水>苯酚>乙醇 7. (2分) (2017高二下·商丘期末)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Y的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 B . Z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一种强酸

2018年高考江苏化学(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总分120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沉积 2.用化学用语表示NH 3+ 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O B.HCl 的电子式: A.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8 7 C.NH3的结构式:D.Cl?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 1 mol·L?1KI 溶液:Na+、K+、ClO?、OH? B.0. 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C.0. 1 mol·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D.0. 1 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 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7.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CO32?+CaSO4CaCO3+SO42? B.酸化NaIO 3和NaI的混合溶液:I? +IO3?+6H+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2Fe(OH)3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通电 Cl2↑+ H2↑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 >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 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2.过氧化钙晶体(CaO2?xH2O)是优良的供氧剂,受热会逐渐失水,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350℃时CaO2迅速分解为CaO和O2。 (一)(性质探究)取少量CaO2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取上层清液,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产生大量气泡,再出现白色沉淀。 ⑴CaO2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⑵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含___。 (二)(制备流程)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制备CaO2?8H2O流程如下:

江苏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全

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知识点汇编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2018江苏南京历年中考化学试题(最新整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1 至15 题为选择题,共30 分。16 至21 题为非选择题,共50 分。全卷满分80 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 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C- 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30 分)1.在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氢B.氧C.钙D.铁 2.今年5 月31 日是第31 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3.下列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B.棉花C.涤纶D.不锈钢 4.通常状况下,颜色呈紫红色的金属是 A.铁B.银C.铜D.铝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生活中节约用水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6.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 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8.碳酸钠的俗称是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小苏打 9.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10.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11.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凶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B.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 C.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D.用汽油可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3.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初三化学综合复习选择题专题

初三化学选择题专项练习 1.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 D.用双氧水杀菌消毒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要加热就能够在表面生成MgO B.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固体 C.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3.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金刚石和石墨的质地较软,常用来做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都是C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4.重铬酸钾(化学式为K2Cr2O7)是一种红色固体,用于制铬矾、火柴、铬颜料、并供鞣革、电镀、有机合成等用,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C ) A.+4 B.+5 C.+6 D.+7 5、实验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酸的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取用碳酸钾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C )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2 ① 2H ② 2NH3③ SO2④ CuO ⑤ Mg2+⑥ 2OH-⑦ H2O A.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7.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 ) A. Fe + MnSO4 = FeSO4 + Mn B. Mg + MnSO4 = MgSO4 + Mn C. Mn + H2SO4 = MnSO4 + H2↑ D. Mn + CuSO4 = MnSO4 + Cu 8.下列对一些现象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 )序号现象或事实解释 A 铁锅不宜长时间储存酸性食品铁易与酸性溶液反应 B 蜡烛一吹即灭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 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用洗洁精清洗盘子上的油污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A. A B. B C. C D. 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A.倾倒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称量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0.初中化学的学习来自于生活、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夜里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开灯查看 B.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C.右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中,a和b两试管中气体的质量比为2:1 D.炼铁高炉里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11. 右图是元素M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蛋白质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面包B.米饭C.牛肉D.蔬菜 2.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成功发射。该火箭主发动机中所用的液氧(O2)属于 ()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有机物 3.713N是常用于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7”是指该原子的()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量数D.原子个数 4.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雪融山顶响流泉 C.吹尽狂沙始到金D.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物质含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MgO C.H2O D.Na2O 6.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 A.Na2CO3B.NaHCO3C.Na2SO4D.NaCl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镁原子结构示意图:D.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2-+H+ 8.下列气体可用右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A.NO2B.O2 C.SO2D.NH3 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水B.增加锌粒的量C.用锌粉代替锌粒D.升高反应温度 10.在含有大量H+、Ca2+、Cl—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B.CO32—C.Ag+D.Mg2+ 1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 + CuSO4 = FeSO4 + Cu B.2KClO32KCl + 3O2↑ C.S + O2 SO2D.NaOH +HCl = NaCl + H2O 12.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 A.冰的融化B.水的分解C.硝酸铵溶于水D.浓硫酸稀释 13.实验室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14.下列有关苯、乙酸、乙醇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易溶于水B.苯易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