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

物种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
物种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

《§2.6物种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科学教学力求体现科学本质,教师通过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定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时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辅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习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真正体现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由自然界中生物数量的列举,让学生感性地建立了生物的物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通过对衣藻和草履虫结构和功能地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单细胞生物的特点;通过列举我国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和分析它们生存环境,加深学生对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情感体验的结构展示了本节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动植物的分类和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更对以后学习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动植物的分类和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等内容,对生命科学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课堂中对科学现象的思考非常活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分析,对周围的生物有感性的认识,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性高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这点老师一定要加强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单细胞生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的生命特征,

2 掌握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定义。

2.能够列表比较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差异、衣藻和草履虫食物来源的不同点。

3.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特征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的特征、代表生物的功能和结构

难点:学生真正建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和比较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视频

八、教学过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生物必修2人教新课标7.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到此我们把必修二的内容学完了,下一节我们重点学习必修三稳态和环境,同学们预习人体内环境的导学案,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更在于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产生危机意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学生在搜集、讨论、交流过程中,面对触目惊心的画面、数据和素材,一定能产生情感的震撼与升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生命、自觉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多样性 第一课、《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领会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能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三、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学生:1、搜集生物类群方面的材料。 2、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明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物种类多样性 1、我国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质疑,通过计算表中所列我国生物类群占世界的总百分比,认同我国生物资源丰富。 观看生物多样性的录像片,完成讨论题3并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情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交流、评价。 播放录像片并介绍世界生物资源情况。 鼓励学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种类的发现中。 二、基因的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2、基因多样性减少造成的危害。 3、每种生物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4.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 1.通过不同种类的常见动植物的观察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物种的知识。 2.懂得不同自然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和不同地理位置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3.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球绚丽多彩,生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要求自觉地树立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种含义确定生物物种的三个条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怎样确定生物物种: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相似性、能否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后代要有生育能力 2)物种多样性:物种是多的、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于地理隔离产生了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明显变化,不能再相互交配,因此形成不同的物种。教学过程: 自然界多姿多态的生物体难以记数。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与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个综合体,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共同任务。而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500万种,包括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物种是多样的。那么,什么是物种?如何来确定生物的种? 板书:一、生物的种 观察图7.1.1毛色不同的猫和狗,对这些动物的归类不能根据它们的毛色归类,而是分成猫和狗两个种。说明,不能根据动物的毛色来确定种,而要根据生物间是否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来确定种。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能交配,产生灰色幼猫,因为它们是同种生物。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狗不能交配,因为它们不是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是很相象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观察图7.1.2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因此,骡不是一个种;马和驴也不是同一个种,而是两个种。 说明不仅要能相互交配,还要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来确定种。 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就无法挽回。 板书:物种是指相互间很相象,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物种多样性 板书: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自然界的物种是很多的。目前已认识的有200多万种,加上未认识的估计有500多万种以上。从种类上来说是多样性的。 那么,物种的多样性是怎么造成的?跟哪些因素有关?

八年级上册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信息量能力。 2.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胆魄、开发思维、认识到只有深入实际生活,处理调整好各种关系,才是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发展了决策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使同学们建立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增强保护动植物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 2.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和宣传有关保护措施的意识。 3.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学生接近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学习,增强和完善学生法制观念,弘扬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卡、学习指导卡、学习反馈卡、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聆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入课题:这个小女孩用实际行动,甚至用生命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2、请看摘自《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的内容:“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教案1.doc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春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从科学家探究的故事过渡到H常生活中的探究1、出ZK CAI课件:金鱼在金鱼缸内上下游动让 学生观察金鱼游动并描述现象,然后提问。 2、确定探究问题: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上浮或 下沉? 3、建立假设 4、演示实验「① 把软木塞浸没在水中后放手, J观察现象 [②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观 '察结果 联想解释金鱼为什么能自由上、下运动? 观察金鱼游动情况,提问: "①鱼怎么生活在水中闷不 死? 〈②鱼怎么繁殖? %1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l 上下游 %1…… 学生讨周围论后,做出多种 猜想并全班交流。 看见软木塞上浮 看见小石块下沉 自由发言:G>F浮一下沉 G VF浮一上浮

各种 科学探究A 自然现象 科 [板书设计] §1.1科学在我们身边 伊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J 科学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保护 I 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浮习科学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资料] 1、 不明飞行物(UFO ):是宇宙中的一种神秘现象,是出现在天空或地面附近会移动的光 或物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2细胞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细胞其实只是细胞壁。 在胡克发现细胞后的两百年间,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物。

生物多样性教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14/11/23 【字体:小大】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5.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教学过程 一、生物多样性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 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学生:分析图表。 [概述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独特性] 教师: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公开课教案: 《第2章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执教者:刘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都知道生物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不同表现。 2、学生复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3、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 能力目标: 1、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学生会观察实验并进行记录。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具有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培养一盆直立生长的豆苗和向光弯曲生长的豆苗 2、4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一盒干沙子或一盒湿泥土,三支温度计,红外线灯,秒表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并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1、出示两盆豆苗(一盆直立生长,一盆弯曲生长) 2、说明弯曲生长的豆苗1、观察、比较两盆豆苗的 生长状况 2、猜测弯曲生长豆苗的培 从问题的情景始课,问题是培养学 生创新意识的切入口,从问题情景 开始,互动过程容易建立。在教学 互动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提问, 敢于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 题提出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对问 1

的培育过程,出示培育的 装置。 3、植物为什么要向光生长育过程 3、分析培育装置的特点 4、思考后得出结论:植物 对环境的适应。 题进行猜测性的解答,充分调动课 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 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一个个提出和分析,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1、放映江南蝎子的 生活片段及沙漠中蝎子的 生活片段 1、引导学生:探究沙漠 中 温度的变化情况 2、对学生设计的实验 进 行简要的评价,必要时进 行一定的指导。1、比较他们的生活方式的 不同 2、提出疑问:为什么会不 同? 3、学生进行假设 4、设计实验:探究沙漠中 温度的变化情况 (1)、4人小组讨论 a、实验所需的器材。 b、实验可测哪些温度、为 什么测、怎么测? c、用什么方式记录实验数 据? (2)、小组代表发言。 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选 出最佳方案。 5、4人小组分工合作进行 实验。 6、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 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7、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进入要当科学家的心理状 态,从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实验设 计能力,以及互相帮助、协同配合 和团队精神。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会倾听,培 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正 确的、科学的评价态度。 互相帮助、协同配合和团队精神 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培养分析 数据能力 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肋及其原因。 2.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方面 运用类比迁移等方法,认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2.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直接经验,因此,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价值,并从具体行动上体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本章教学时,通过呈现大量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事实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归纳和概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得㈩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人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江豚的图片、视频和相关新闻;收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各种案例;收集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益广告视频。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提问] (1)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 致了悲剧的发生? (2)如果这样的事件持续下去, 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 其实,不仅是扛豚,从教材中 所提供的很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许多生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可能,这 使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 肋,。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物多样性 受到威胁的案例? 补充案例:近年来火绝的动物 及灭绝时间。 [提问] 你们觉得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 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小结]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 速度,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 威胁。 [回答] (1)这些江豚可能是因为 饥饿、中毒、受伤、生病等 原因而死亡。 (2)江豚可能会像白鳍豚 那样走向灭绝。 阅读教材110—111页内 容。 学生交流。 [小结]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 威胁,如果不加以保护,很 多物种会从地球上永久性地 消失。而且近年来,物种消 失的速度在加快。 [词论、交流并回答] 人类的捕杀;过度利用 和开发;栖息地的破坏;环 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以教师提 供的江豚的案 例为点,以教 材提供的和学 生所了解的丰 富素材为面, 强化学生对于 的生物多样性 面临严重的威 胁的认识。 引导学生 分析生物多样 性面临威胁的 原因,为保护 生物多样性做 好铺垫,

八年级生物上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人教版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分析:本章是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内容,就本册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为本章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学生能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打下基础。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难点是濒危物种出现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2、分析: (1)通过看图及资料分析,知道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能关注它们的生产现状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3)能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能参与白头叶猴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三、教学问题分析: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让角色扮演者写好

发言提纲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环节,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对所扮演角色进行充分理解,课上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联系实际,在辩论和协商过程中,形成保护白头叶猴的方案,并形成书面协议,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基本流程 问题导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建立自然保护区→目标检测→小结 (二)教学情境 1、创设情境实例引入----问题导入 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目前,由于人类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加之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 问题:那么,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威胁,而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呢?进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任务(10分钟完成)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活动1:快速书本内容,思考问题1、2、3,10分钟后回答。 问题1: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举例说明。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问题2:你知道的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师生活动:学生自学了解我国部分特有的珍惜动植物,教师再给以讲解补充下面知识:已知脊椎动物就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复习教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

八年级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案2 [教材分析]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节重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本节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增强保护生物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空心莲子草(实物)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料图片,形式不限。 2、全体学生分为三组,收集《角色扮演》中各自的资料,整理观点。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物种的灭绝 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角色扮演 教师活动 计算机投影图片:华南虎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这是华南虎。它是我国特有的品种。大家已经知道,华南虎早已所剩无几。由于毁林,滥杀和捕获的华南虎从1949年的4000余只锐减到现在的野生华南虎公存20只至30只。而各地圈养的虎也只有将近60只。这60只虎都来自1955年从野外捕获的18只华南虎。这18只虎中,有繁殖记录的有6只虎的后代。所以出现了上一章练习题中近亲的华南虎生下了两只瞎眼的小老虎的情况。华南虎数量稀少,所以在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华南虎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一。 事实上,很多动物甚至已经灭绝。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93图VI-2 现在我们只有在石碑上能够找到它们冷冰之的名字,而在大自然中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在众多生物类群中,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比例最高。 观察图VI-3 问:说出17世纪,18世纪,19世纪,20世纪1900-1959年间哺乳动物灭绝的数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目录及教案全集

目录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课题 1.2 水的组成 课题 1.3 水的密度 课题 1.4 水的压强 课题 1.5 水的浮力 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 1.1水在哪里 课题 1.1 水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 一、引入: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 海洋水 96.53% 冰川冰 68.69% 陆地淡水 2.53% 地下淡水 30.06%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 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三、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 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 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 【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题 1.2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课题: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4.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1.含义 2.特点 二、多细胞生物 1.含义: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2.特点: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其分化的细胞各有 不同的、专门的功能。大多数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三、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意义!)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做些什么。(见课件) 附资料: (1)有位同学问老师,我国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来拯救大熊猫呢?还有位同学问老师:动物园中的一只华南虎一天就吃掉15-25千克牛肉,更不用说其他的花销了,不饲养它,岂不是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吗?2、从墨西哥引入澳大利亚得仙人掌,来到澳大利亚后,如鱼得水,不到一个世纪,在2400万公顷的土地上称王称霸。还有,从泰国、缅甸带入我国云南的紫茎泽兰,正以每年30千米的速度向我国北方蔓延。所到之处,别的生物都失去了立足之地。 (2)教师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一些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图表和图片见课件) (3)学生观看影片讨论我国野生动植物减少的原因。 (A、人类对动植物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B、外来物种地入侵,使生物种类减少。)(4)承接上一个问题,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野生生物资源。 (A、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和引进,提倡有计划、合理地利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小结: 在这堂课里,你知道了什么。 (A、自然界的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自己的环境B、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从我做起。)

《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设计依据与构想】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本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节在介绍这三个层次时,主要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三个层次的含义,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案例的出发点是:(1)淡化专业用语的局限,尽量不介绍概念,如把“物种多样性”解释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把“遗传多样性”解释为“基因多样性”,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2)让事实说话,充分利用事例和数据说明问题,以降低难度,激发兴趣。(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收集和调查生物多样性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4)增加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关注我国生物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尤其是对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信息,丰富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学生准备:参照教材指导,提前1~2周,调查我省(市)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几组鸟类的图片,学生会兴奋地跟着图片说出鸟的名称,对于说不出的,老师也表示理解。教师趁机简要总结:在自然界中,鸟的种类有9000多种,它们分布广泛,生活习性也不相同,形态多种多样。就一种物种而言如此繁多,同学们想想,地球上所有生物物种的体系是多么的庞大!你们心中常常被“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纠结。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本节课我们从种类、基因、生态三方面初步去了解生物多样性。 人类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绝灭,对此我们不能漠然处之,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设计思想:这节课比较宏观,内容宽泛,我从学生可以较为接受的角度去切入本节课的教学,降低认知的难度,逐步渗透研究这个领域的价值,构建教学结构是上好课的关键。 二、新课教学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大致含义。 2.学生活动一:资料分析——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3.教师引导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裸子植物的种类在世界排名第几?占世界的几分之几? (2)丰富的特有动植物对我国乃至全球而言是一笔怎样的财富? (3)我国在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如何?这些新品种的出现实质上改变了野生生物的什么特性? (4)你能说出我国有哪些生态系统类型吗? (5)从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的几大特点来看,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 4.师生归纳: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 (1)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例:森林中有丰富多彩的各种动、植物等。 (2)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例:苹果有红富士、香蕉、花牛等很多品种。(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等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案 浙教版

§1—1 科学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 (2)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3)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教学重点] 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课前准备] 淘米汤、碘酒、白纸、气球、小石块、沙、大烧杯、玻璃棒、筷子、CAI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主导)学生活动(主体)

引入1、小调查:有经历过外出旅游的同学的人数。请 其中几位同学讲述看到的难忘的景象。 2、过度:我们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其 中有无数奇妙的景象。(出示CAI课件:奇妙 的自然现象) 3、问: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是什么吗? 4、过度: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中 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 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 探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课程—— 科学。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且有用的学科。 感受丰富多彩大自然,激发对 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举手讲述、补充,教师给 予恰当评判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出示CAI课件: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种子长成了幼苗 鸡蛋会孵出小鸡 大雁迁徙 实验:直筷子插入水中 要想知道筷子为什么“断了”你必须要学懂有关 科学知识(造成悬念) 感受可变的大自然,知道各种 事物都在变化(即在运动) 雨后出现了彩虹 晴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 2、过度并提出讨论的问题:大自然除了这些还 有许多自然现象,谁能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 象是什么? 讨论: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昆虫蜕皮 青蛀冬眠 自由发言火山地震 刮风下雨 日出日落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出声源的概念;2.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快慢不同,并能进行判断与比较;5.知道回音的产生原理,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l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小物体发声活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2.通过实验现象,推测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3.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生动形象地认识声音是以疏密相间的波传播;4.通过自学的方式,读图了解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 5.通过习题的练习,独立思考,提炼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的方法;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树立辩证的观念和批判的精神;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利用声音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难点: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教学准备:PPT、水缸、2个铁块、电铃装置、土电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各种声音[引入]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原因[活动]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使它们发出声音吗?T:你发现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按住后出现什么现象?S: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按住后声音就没了。T:这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体验]声带的振动发声[观察]《音叉振动》,我们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