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励志宣传标语:疏通人体经络,还你健康生活。

中医养生文化励志宣传标语:疏通人体经络,还你健康生活。
中医养生文化励志宣传标语:疏通人体经络,还你健康生活。

中医养生文化励志宣传标语:疏通人体经络,还你健康生活。

【篇一】

1.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2.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3.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5.养生保健以不伤为本。

6.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7.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8.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9.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10.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11.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12.心情舒畅,菜甜饭香。

1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14.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15.不偏食,不挑食,饮食习惯要培养。

16.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17.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18.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19.冬病夏治,重在预防。

20.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篇二】

1.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

2.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3.健康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5.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6.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8.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

9.食不语,寝不言。

10.发展中医中药,服务百姓健康。

11.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12.发展中医药,健康你我他。

13.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

14.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5.中医药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6.防病健身方法多,中医保健效果好!

17.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发展。

18.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19.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努力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20.中医药惠及百姓,全社会共促和谐。

【篇三】

1.推广中医养生,维护百姓安康。

2.发展中医药,利国又利民。

3.提高法制化水平,深化中医药改革。

4.养生之道,循经固元。

5.超享受归元,超群四十倍。

6.疏通人体经络,还你健康生活。

7.疏经络真精归元,平阴阳气足神健。

8.归本养元,养绅之道。

9.天人合一,久久归真。

10.循经生物疗法,体验全新精彩。

11.“经”常通,经常康!

12.归本元,绅养道。

13.返朴归真,养元之道。

14.养生找归元,固本又培元。

15.生活的革命——归元养生!

16.归元阁,健康品格。

17.疏经通络活气血,中医养生新概念。

18.扶正祛邪新刺激,固本归元超享受。

19.健康联盟,精彩人生!

20.疏筋通经络,颐养精气神。

中医养生的特点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特点是什么 养生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学会了疗养身体,人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然也不会患上一些不该得的疾病,当然在养生之前,我们还应该搞清楚中医养生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也更加方便一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特点是什么呢?希望大家重视。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日渐衰落下去,封建社会逐渐建立、巩固。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九流十家”等学术流派,中国古哲学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影响着自然科学及其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医养生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形成,它深深地打上了古文化的烙印,试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中国古哲学对中医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周易》中的阴阳观,《洪范》中的五行学说,庄子学说中的精气理论,一方面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又直接构成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概念。如肾阴、肾阳、脾气、肝火等。阴阳五行学说的引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养生理论框架,把自然、社会、人的一切统统纳入这个结构之中,充分运用发挥古哲们的思辨能力,在当时实证精神缺乏的背景下,思辨方法就成了医学家们归纳总结零散材料的唯一方法。直观的经验只能代代简单重复相传,而理性的认识可以扩大、提高、不断丰富。中医文化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后,就开始超越经验直观,跨入理性思维的殿堂,不断产生、丰富着中国医学的内涵,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扩张、包容、吸收、发展,也使得中医养生理论具有了哲理化的特征。 2.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道家泛指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哲学流派以及后世的道教而言。代表作是《道德经》,其学术思想基础是属于自然主义的哲学。道家的宗旨之一是追求长生不老,通过养生、避世、清心、寡欲等方式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许多道士同时又是名医药学家、养生家,道家思想对养生文化有重大影响。首先,道家提出的精、气、神等基本概念为中医养生文化所接受。道家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万物的生成与毁

健康教育宣传月宣传标语横幅口号

健康教育宣传月宣传标语横 幅口号 1.搞好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2.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 3.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普 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5.1吸烟有害健康,强化控烟意识 6.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 好环境 7.改变不良陋习,使用卫生厕所 8.2普及科学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9.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文明卫生水平 10.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12.1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1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健康和谐环境 14.2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15.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 16.改变不良陋习, 使用卫生厕所 17.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18.讲究卫生,预防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9.掌握健康知识,树 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 20.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好环境 21.户户建卫生厕所,村 村创优美环境 22.吸烟有害健康,强化控烟意识 23.讲文明,讲 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24.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 离生活 25.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26.开展环境整治,共 建美好家园 27.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28.讲究

卫生,预防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29.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携手共创无烟环境 30.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行为 31.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2.挥手告别陋习,并肩走向文明 33.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携手共创无烟环境34.和谐社会,健康为本 35.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36.开展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 37.普及医学科学卫生保健 知识,提高全社会文明健康意识 38.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 生 39.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健康和谐环境 40.2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41.2和谐社会,健康为本 42.挥手告别陋习,并肩走向文明 43.享受健康,珍惜生命 44.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45.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46.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水平 47.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 48.户户建卫生厕所,村村创优美环境 49.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50.搞好环境卫生,共建美好家园 51.养成良 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5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文明 卫生水平 53.普及医学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文明健康意识54.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55.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6.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 活 57.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58.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 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59.普及科学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 惯 60.享受健康,珍惜生命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 一、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代是养 生文化的萌芽期。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中医养生文化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日渐衰落下去,封建社会逐渐建立、巩固。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九流十家”等学术流派,中国古哲学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影响着自然科学及其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医养生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中形成,它深深地打上了古文化的烙印,试从以下几点分析: 1.中国古哲学对中医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周易》中的阴阳观,《洪范》中的五行学说,庄子学说中的精气理论,一方面奠定了中医养生理论的哲学基础,一方面又直接构成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概念。如肾阴、肾阳、脾气、肝火等。阴阳五行学说的引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养生理论框架,把自然、社会、人的一切统统纳入这个结构之中,充分运用发挥古哲们的思辨能力,在当时实证精神缺乏的背景下,思辨方法就成了医学家们归纳总结零散材料的唯一方法。直观的经验只能代代简单重复相传,而理性的认识可以扩大、提高、不断丰富。中医文化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后,就开始超越经验直观,跨入理性思维的殿堂,不断产生、丰富着中国医学的内涵,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扩张、包容、吸收、发展,也使得中医养生理论具有了哲理化的特征。 2.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道家泛指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哲学流派以及后世的道教而言。代表作是《道德经》,其学术思想基础是属于自然主义的哲学。道家的宗旨之一是追求长生不老,通过养生、避世、清心、寡欲等方式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许多道士同时又是名医药学家、养生家,道家思想对养生文化有重大影响。首先,道家提出的精、气、神等基本概念为中医养生文化所接受。道家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万物的生成与毁灭都是由于“气”的凝聚或消散的缘故。中医的典籍《内经》中提出人生有三宝:精、气、神是也。采用了道家的这些概念,中医气功学更把精气神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指导练功。其次,道家的重要思想为中医养生文化吸收。道家非常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清静无为”,要人的思想安静、清闲、少欲、使神志健全,精神内守。再次,是道家修炼的一些具体方法也为中医养生文化所采用。道士们的炼丹术对中医药养生的发展丰富作了很大贡献。尤其道家创立的崇尚自然、顺乎自然的气功养生法,对中医养生文化贡献巨大。由此可见,道家文化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有人认为是道家开创了养生文化。 3.儒家文化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我国的官学,其主要特征是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对养生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第一,儒家注意心理调整。《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西汉董仲舒认为“欲恶度礼,动静顺性,喜怒正于中,忧惧反之正。”“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医学养生文化中这些思想也很明显,《内经》:“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养生延命录》云:“能中和者必久寿。”第二,主张从伦理道德的修养来养性长寿。儒家要求人们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履践作为自我人生完善的目的。并把这种养性观溶入中医养生文化之中。高尚圣洁的伦理观既是人们自我人格完善的RY高温导热油泵途径,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孔子提出”仁者寿“,大仁者必长寿,认为”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因此养身在养心,养心在养性,养性才能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就能真正延年益寿。 二、中医养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浅谈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中医;养生文化;起源发展 “养生”又称为“颐寿”。养生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长生不老”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和追求,这个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我们国家的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养生文化也成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 殷商以前,有关于养生文化的记载多来源于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传说。如我国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环境潮湿加上劳累过度,很多人都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了摆脱疾病的困扰,他们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肢节”的养生方法,这种养生方法类似于现代的气功导引。“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据史料记载,大禹发明了“禹步”,即一种以呼吸运气结合脚步移动的导引养生方法。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作是运动养生的先驱。 夏商时期最著名的养生家要首推彭祖。根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精于养生,尤善导引行气及饮食调理,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固然,活到八百多岁的说法确实有些夸张,但据考证,彭祖实际上是以其命名的一个氏族,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辈出,并因此而闻名于世,于是产生彭祖享寿八百这类传说并流传于后世。 2 中医养生文化的发展 从殷商开始,我国的养生文化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出现了“沐”、“浴”、“寇帚”之类的字样。“沐”指洗头,“浴”指澡身,合在一起就是洗澡之意,强调要重视个人卫生。“寇帚”古时作大扫除讲,即强调要打扫集体卫生。 西周时期,养生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专门掌管周王和贵族阶层饮食的食医及专门主管环境卫生的官员。食医负责调配王室贵族饮食的寒温、滋味、营养等,非常类似于现代的营养师;而专门主管环境卫生的官员则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卫生防疫人员。这些养生保健思想出现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是具有极其先进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养生文化史上的出现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如《左传》中记载了秦景公派遣医和为晋侯治病的故事,医和诊病后说其之病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要属儒家和道家。如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主张“知者乐,仁

养生文化的背景总述及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背景

背景总述: 基于传统的养生方法与旅游健康养生二者来说是传统的大背景与时代发展的小背景、也就是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关系。从最初仰首望见日月星辰的祖先起始,人们就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养生奥秘。已有学者有大量文献印证,早自春秋战国,思想深邃的哲人智者如老、庄、孔、孟等就曾投入养生研究。养生家可以是医家,而医家远非养生家的全部。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不仅讲祛病延年的医道,不仅讲健美方法,更讲究养生的境界,其间有着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的丰厚意蕴。而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而且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可能已深入中华民族的心中,还具有诸多关联性,所以在旅游开发中,旅游养生投资者和开发商可能需要考虑中国本土的养生文化对市场受众重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弃糟择优,扬长避短;所以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可能为旅游带来一定的带来的启示性作用,在次将分两部分分别阐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背景和旅游业健康养生发展的背景。一、中国传统养生背景和方法简述:

1、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背景: (1)疾病的折磨,瘟疫的肆虐使历代人们除了祈求神灵保佑之外也开始寻求养生保健之路; (2)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人们生命,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形成; (3)专制统治下,皇家对养生和长生不老的渴求推动养生文化的形成发展; (4)百家文化思潮争相绽放,为道德养性等养生方式提供了哲学依据; (5)中医盛行,在中国医药养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性成独特的养生体系; (6)西医落后,推动中医发展,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博大精深; (7)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孜孜不倦的摸索; (8)饮食文化的发展,是养生与饮食结合。 中国的传统养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还对旅游健康养生的开发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2、中国养生的典型方法:

最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标语大全

最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标语大全 1、早起动一动,三餐多蔬果,常保欢喜心,快乐活到老。 2、爱家先爱己,健康才有底。 3、微笑,使我们年轻;健康,丰富我们的人生。 4、时时喝水保健康,天天运动精神爽! 5、无债一身轻,无病一生xx。 6、起的早,睡的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7、卫生环境要做好,均衡饮食最重要,运动身心不可少,快乐健康永不老。 8、均衡的饮食,带来健康的身体,乐观的态度,带来美丽的人生。 9、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 10、活得自在,过得舒服,知足常乐,健康永存。 11、心无烦恼菜根香,火气冰消意自凉,淡食修身延性命,远离酒色体健康。 12、早睡早起身体好,补充营养不可少;常常运动最重要,健健康康活到老。 13、口味淡一点,寿命长一点。 14、舞动健康,彩绘生命。 15、名利放两旁,健康摆中间。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辈子。 16、三餐八分饱,定时定量身体好。17、健康多宽心,生命就安心。 18、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每天一小步,健康一大步。

19、时时洗双手,健康在双手。 20、吃的饱,睡的好,没事多笑笑;随时动动脑,健康活到老。 21、财富诚可贵,权力价更高;若为健康故,两者皆可抛。 22、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未来长长久久。 23、一身健康,一世幸福。 24、不多不少适量最好,不大不小均衡就好。 25、每日开怀笑,健康一把罩,天天好心情,健康一路飙。 26、饮食多清淡,作息要正常,常保笑口开,健康自然来。 27、少抽几口活得长久,多走几步动得更久。 28、时常量血压,健康在我家。 29、健康是个宝,您要懂得保;年少做不好,老来才知恼。 30、笑一笑,笑掉忧愁和烦恼;动一动,甩掉疾病和疲劳。 31、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32、笑、大笑、用力笑,健康好事都来到。 33、健康的女人最美丽,健康的男人最得意。 34、健康是年轻时您善待身体,而年老时身体回报您的礼物。 35、睡眠充足,精神一定好,适度运动,没事常跑跑,饮食均衡,健康永得保。 36、种下一棵健康的大树,庇护一辈子的凉爽。37、轻轻松松来运动,清淡饮食身体好,不吸烟来不喝酒,拥有健康没烦恼。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标语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标语 篇一:健康活动宣传标语 健康活动标语 一切的财富,一生的幸福,都始于健康的身体 车贵,房贵,不如健康贵;业重,钱重,不如生命重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动走进生活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幸福的开始 健康你我他,幸福千万家 星期一到星期七,安全健康是第一 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养成健康行为 健康常识家家晓,身体强壮人人笑 健康二字值千金,定期检查齐放心 生活习惯类 积极锻炼,定期体检,储蓄健康,支取希望 均衡饮食多运动,健康常伴你左右。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勤清洁,蚊虫少。勤洗手,细菌消。勤运动,脂肪少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天天爱运动,健康长伴随饮食均衡身体壮,适量运动体魄强 饮食有序,睡眠有时,锻炼有恒,健康有我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少油少肉少脂肪,多果多蔬多健康 健康人生,从“齿”开始 戒烟戒酒类 酒,酒,酒,让你的生命不长久

与烟摇摇头,对酒摆摆手,健康幸福跟你走 毒品带走你的生命,烟瘾带走你的健康 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 吸毒吸烟,错!错!错!暴饮暴食,莫!莫!莫! 心理健康类 欢乐在于宽容,健康源于运动 乐观自信益身心,运动适时病不侵 生理健康使我们强壮,心理健康使我们豁达 运动浇活生命之花,营养孕育健康之果 结合只乐类 心是船,爱是帆,健康只乐是港湾 花草纷飞花都城,健康只乐惠民生 健康只乐演绎精彩,幸福生活成就未来 健康小常识 失眠疗法 白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加深睡眠; 不在床上进行非睡眠活动,如看电视、工作、阅读等,这些不良的习惯,会引发睡前兴奋,从而导致失眠。若20分钟后还未入睡,应离开卧室,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着或靠着,远离书、电视、电脑,安静地呆20分钟,待有睡意时再回到在床上。应坚持固定的上床与起床时间,以此维持正常的睡眠觉醒节律,提高睡眠效率。 常见的不良习惯 白纸用于包食品:白纸生产过程中使用漂白剂,与食品接触后,会产生有害物质。 卫生纸擦拭水果:许多种类的卫生纸都消毒不彻底,含有大量细菌,很容易粘附在擦拭的物体上。 饭桌上铺塑料布:餐桌上铺塑料布,容易积累细菌,有的塑料布是由氯乙烯树脂制成的,沾染餐具和食物会引发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版面

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生活方式的途径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合理安排膳食 2坚持适当运动 3改变不良行为 4保持平和心态 5自觉保护环境 6坚持学习健康知识等 适合中国人健康饮食法则 国人面临三大饮食问题:吃不全、吃太多、吃不对 健康饮食法则: 法则1.肉奶豆菜果主食不可少“食五类”包括:谷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蛋、奶)、豆类和坚果、蔬果和菌藻类、纯能量食物(油、糖、酒等)。其中,谷薯类食物作为主食,应占到每天能量来源的一半以上。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法则 2.顿顿有新鲜蔬菜,天天吃新鲜水果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蔬菜的摄入量为275克/天,低于推荐的300~500克;而水果为45克/天,远低于推荐的200~400克/天。 法则3.做菜用盐勺隐盐别忽视国际上对盐的摄入量越调越低,而我国居民的“重口味”却不见好转。“盐超标”的危害,虽不如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但架不住其长年累月对身体的侵蚀。高盐饮食是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可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因此,日常饮食中,盐,少点,少点,再少点。如果实在管不住手里的盐勺,不妨用限盐勺,根据人数按照每人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把全家一天的盐量出,每天就限定这些量。此外,还要注意酱油、咸菜以及各种酱中的“隐性盐”。如果实在管不住手里的盐勺,不妨用限盐勺,根据人数按照每人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把全家一天的盐量出,每天就限定这些量。此外,还要注意酱油、咸菜以及各种酱中的“隐性盐”。 法则4.白水要喝够饮料要少碰不仅喝水量不够,还偏爱喝饮料,这是我国居民喝水的现状。过量喝含糖饮料的危害众人皆知,能量高,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但现实中贪求口感而喝饮料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白水(如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饮品,而白水中又以白开水为最佳。 法则 5.羊肉少吃点鱼肉是首选老百姓在吃“肉”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吃羊肉太多,二是吃鱼肉和海产品太少。鱼肉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而脂肪含量低,且富含对心血管系统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金枪鱼、鳕鱼、沙丁鱼等深海鱼),应该增加摄入量,每天吃1~2两。 健康运动

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

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 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 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 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首推春秋战国。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例如《左传》就记载了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 儒家养生思想 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也长于养生之道。从《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饣壹而饣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之外,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颜渊》)。《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至于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从而颇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才能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带有鲜明儒家色彩的独到方法:其一是“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所谓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总之,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养生思想最丰富深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力于他本人主观上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甚至把养生治身置于治国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带有道教色彩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医学的兴旺发达,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铺天盖地的营养学与养生学知识的推广让人们对健康的奥秘懂得不少。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饱受着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中风、骨质疏松等种种现代病的困扰,甚至一些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诸如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也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更有很多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体质竟然每况愈下。这些病使现代医学相形见绌,似乎无人可逃过现代病魔的折磨。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怎么会科技愈发达,人类反而在疾病面前愈无助?世界上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也试图从各自途径探究真正的养生之道。然而,真正让人信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怪不得很多人会说,凡是市面上的保健品公司,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了。 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病魔的纠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回归古老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理念时,一切的答案似乎越来越清晰,传出的声音也越来越让人兴奋。中医药养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现有的所有疾病绝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发生的,而是完全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 现代科学所谓“基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称为“天赋”,即“先天禀赋”。中医文化中称“真元之气”。西方医学目前对人

“基因”方面的缺陷无能为力,所谓“修复基因”方面的研究还属于“前沿科学”正在不断探索中。 而我国中医理论对此却有几千年的成熟理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医认为,生命的诞生是阴阳和合,精子与卵子合成而成。由于男女双方排出精卵那一时刻的身体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了新生命在孕育过程中先天禀赋的不同。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先天禀赋及“真元之气”先化生出肾脏,最后才化生出脾脏,所以新生儿的脾胃虚弱,刚生下来不能直接吃食物,只能靠母乳维持生命。中医所称的“元气”,西医称免疫力,是先天的“真元之气”和后天的“宗元之气”两部分的综合。而“真元之气”保存在肾脏中,后天的“宗元之气”靠脾胃运化五谷得来,所以中医称“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 男女排出精卵的时刻,如果双方身体的五脏六腑都平衡,新生儿的先天禀赋就高,否则,比如男方肝气很强,女方肝气偏弱,强可以弥补弱。但如果男女双方肝气都弱,新生儿就会表现出肝功能天生弱。这样新生儿在诞生下来以后就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以“胎痣”的形式出现。如果新生儿先天肝胆没有问题,后天造成了肝胆损伤,身体同样会于肝经和胆经在身体通过的区域出现不同的标记给人以警示。青年时期以痣、痘、痦中医通称痤疮的形式出现、中年以皱纹的形式出现、老年以斑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 随之相学也就诞生,其实相学就是以中医望诊的理论演变而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养生先养心 摘要: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养心,这里养心不是指保护好你的心脏,而是要调控好你的心态,即情志养生。学会情志养生,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不仅对你身体健康有很大裨益,而且还可以治愈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养生养心情志养生身心健康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熟话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人们将喜、怒、忧、思、悲、恐、惊列为致病内因。但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最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还有《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老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

健康教育宣传标语口号条幅

健康教育宣传标语口号条幅 1.愉快心情常环绕,健康身心跑不掉。 2.轻轻松松来运动,清淡饮食身体好,不吸烟来不喝酒,拥有健康没烦恼。 3.起的早,睡的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用不老。 4.个人的病痛,全家的心痛,健康的身心,全家的安心。 5.健康就是增收,健康就是财富 6.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建设和谐锦丰 7.做好健康检查,病菌不来找茬。 8.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9.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10.年轻秀出活力来,青春挥洒趁现在,健康大事要关怀,莫等老年钱难买。 11.普及科学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2.追求健康从我做起 13.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14.多走一步路,健康像大树。 15.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光荣 16.营造健康环境,追求健康生活 17.生命的起源只是一颗种子,健康的价值却是无穷无尽的能量。 18.若要癌症不敲门,有请健康保护神。 19.运动是身心知己,营养是生命的知音。 20.身心健康照顾好,老当益壮乐逍遥。 21.没有健康,生命就不发光。 22.大力开展“健康镇健康村健康社区”创建活动 23.动头动脑防痴呆,动手动脚健康来。笑口常开心愉快,长命百岁最实在。 24.健康满分,美梦成真。 25.争做健康公民,争创健康家庭 26.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 27.健康百分百,人生才精彩。 28.身心健康美,疾病件件没。 29.时时作运动,健康无漏洞。 30.健康其实很容易,作息有规律饮食不挑剔运动求效率如此人生多写意。 31.经常伸动人身,品尝生动人生。 32.饮食清淡重自然,笑脸迎人心胸宽,强健体魄勤又勤,病魔欺身难又难。

健康宣言口号大全

【篇一】 与其寻求灵丹妙药,不如堵截致病之源。 爱生活,爱健康,多运动,少吃饭,多喝水,少偷懒。没有生来就强壮,只有预防才健康。 世界因和平而精彩,你我因健康而喜悦。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每天怀着对新的一天的期待起床。 运动是身心的知己,营养是生命的知音。 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态。 怎样对待你身体,它就怎样回答你。 美好家园源于心,健康生活践于行。 没有健康,万万不能,失去健康,一点都不能。 再多的理想支票,都要健康作背书。 好习惯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普及科学防病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千金难买心头好,难与健康比重要。 健康是金矿,学习有保障;要想生活好,首先要健康。强健身体在于自己的精心塑造。 健康始于一点一滴,和谐源于一言一行。 蔬菜水果维他命,多多运动真有趣。 保持健康心态,时刻保持微笑! 时时散播运动的种子,天天收割健康的果子。 日日做体操,身材由你定;天天多注意,健康很容易。生理健康使我们强壮,心理健康使我们豁达。 生活作息有一套,身体健康没烦恼。 种下一棵健康的大树,庇护一辈子的凉爽。 少年十五二十时,健康常识要落实。 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健康运动来。 【篇二】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良好习惯收获健康,健康体魄收获人生。 喜笑悲哭,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幸福一生。 身体就像信用卡,刷爆了就玩完了。 身心的健康要如滚石,时刻活力持久园融。 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给别人的礼物。 关爱自己的心灵,关注自己的健康。 少制造一件垃圾,多一份洁净的空间。 健康来自运动,生活来自绿色生态。 健康是爱你的我送给你的礼物。 人间天堂的入口,只有健康可以为我们层层把关。 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 起床一杯水,健康常常在;睡前一杯奶,营养天天来。捧腹哈哈笑,快乐没烦恼,来去跑几趟,健康活到老。身心健康,一路顺畅,爱护自己,人生无穷。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 ---情志养生 常笑可养肺 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好处多多。 中医基础理论中明确指出,“喜、怒、思、悲、恐”五志,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种情志适当,对五脏保健十分有益;情志太过,就会损伤到与之相对应的内脏。悲伤情绪容易伤肺,因此,秋冬养肺应该少悲伤,多开心地笑笑。 “五行”之说指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故火旺对肺脏不利,心脏有病自然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笑不仅使人心情舒畅,还能保持心火不旺,心脏始终处于一种柔和的状态,对肺好处多多。笑则气缓,紧张的气氛消失了,悲哀的情绪自然也被抑制住了。 经常笑一笑,还能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大。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大自然中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脏腑气血调和、情绪稳定的目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笑虽可祛病健身,但必须适度,否则会乐极生悲。过分地笑,失常地笑,对心肺都有害,也会伤人气。 调和心情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化生的,若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情志与人体健康,主张调和七情,延年益寿。 a.和喜怒

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人一旦发怒,可用制怒方法:转移、吐露、忘却、想象、让步、避免;或利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以求平和。 b.去忧悲 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古人认为:“60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说明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可利用情志相克:喜克悲,去忧悲。 c.节思虑 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可利用情志相克:怒克思,以制思虑。 d.防惊恐 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可见突然而来的剧烈惊恐,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所以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惊恐。可利用情志相克:思克恐,以防惊恐。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一般认为七情之中以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死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综上所述,心志活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中医养生馆创业计划书范文

中医养生馆创业计划书范文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医医保养生的创业计划书内容包含哪些,中医养生具体的方面是什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养生馆创业计划书,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馆创业计划书篇1 一、养生文化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微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精华。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称,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它也在中医养生方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医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就是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方法。人是宇宙的一部份,与自然界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同时根据个体的阴阳盛衰情况进行调摄,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中医将这种原则概括为知常达变。中医养生理论突出辩证施治。辨别各种症象,分析致病原因、性质和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疾病性质,全面制定治疗原则,整体地施行治疗方法,叫辩证施治。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突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二、市场分析 过去,美容院多数以面部护理及身体按摩为主,但时至今日,中医养生减肥及美体疗程已占据美容院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养生馆不但能吸引爱美人士,还是都市人追求健康的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亚健康人数也大大增加,2009年,中国的亚健康人群数量分别为5.1亿和8300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大都市成为养生文化推广的前沿阵地,养生产品已成为当今热销的健康安全绿色的项目。据统计,我国目前养生产品市场的销售额每年在以16%~25%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5%~7%的增长速度。中国权威机构测算,2009年中国的养生产品销售总

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一、起源:《十问》尧问于舜曰: “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书。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二、发展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确切性而言,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时代。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体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之类的记载。 逮至西周,养生思想进一步发展。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清洁。 中国养生文化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首推春秋战国。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例如《左传》就记载了秦国医和为晋侯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属其中的儒、道两家。 儒家养生思想儒家学说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也长于养生之道。从《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饣壹而饣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除了讲究饮食卫生之外,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颜渊》)。《论语·李氏》这就表明孔子已经注意到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养生之道,堪称开创阶段养生理论之先河。 至于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的孟子,他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从而颇富创见地提出,一个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才能养“气”,孟子也提出了两点带有鲜明儒家色彩的独到方法:其一是“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所谓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个体保持一种旺盛的精神状况;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总之,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道家养生思想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理论家和实践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之所以能够活到160余岁,这首先得力于他本人主观上十分重视“长生久视之道”,甚至把养生治身置于治国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养寿”的身体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带有道教色彩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处世哲

中医药文化与养生论文

中医药文化养生之食与行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养生之精髓,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时刻与健康相关联,本文主要讲述了关于食与行,我们需要注意的养生之道。 关键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那就是“太极图”。“太极图”集中体现了阴阳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现了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规律。而这恰恰就是中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是亲切的,而且是感情深厚的,对它就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的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目的。中医养生其实很简单,它不是要你特意去做一件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事,养生恰恰就是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指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人体健康,还

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大的能力,是人类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俱来的是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造成了现在的各种饮食疾病吃的营养不均衡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代谢性疾病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一是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水果,二是晚上要少吃。 饮食的原则是: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下午要吃少。三是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中医治病是用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医养生主张用食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第二要顺应四时。 认识生活在自然之中的,自然气交之中。《黄帝内经》说,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四时,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 第三、调畅情志。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惊恐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两面性,既能利于人,又能害与人,同样人的情绪变化有利有弊。情志养生即指通过有目的的激发某种情志变化,可选择性的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是即将破坏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