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作心得: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

(精)工作心得: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
(精)工作心得: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

(精)工作心得: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

1引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物态化和非物态化的文化经历岁月沧桑大部分成为独具魅力的遗产,其中保存较好,获得世界遗产殊荣的就达41项(文化遗产29项),另外还有许多以国家层面遗产被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无论在数量和等级上都为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向国内外的旅游者传递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供给潜能。然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给旅游业发展提供的只是一种潜能,由于其建筑材料多为土木结构,加上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战争、农民起义,这些遗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损,中途消失很多,即使遗留下来的也仅留下遗址,或者是仅有历史记载,“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体验性差,直接影响到遗产的感知和传播。对这类遗产如何进行保护性体验旅游开发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遗址公园模式无疑给出了一个可行性的答案,对于仅仅留下遗址或历史记载的,通过建设遗址公园,能够再现历史,恢复遗产的原真信息,传播遗产地精神,并且能够有利于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

作为体验时代的遗产旅游,是遗产保护、利用和遗产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

实现遗产旅游,其中最重要的深层研究内核就是旅游体验。在新世纪的今天,“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已经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有效形式之一,成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因此旅游景区的中心任务是为游客

塑造某种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

西安作为中国千年古都,历史上周、秦、汉、唐等长期在此建都,遗产众多, 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大多数古代文化遗存现已甄灭,留下来的多为历史记载或“遗址”,周王朝遗址、秦二世遗址、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唐芙蓉园等都属于遗址类的文化遗产地。其旅游体验障碍较大、可视性较差,活化这些遗产资源成为一种迫切的选择。旅游新业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而不断创新推出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遗址公园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超越传统的单一观光模式,具有可持续成长性,并能达到一定规模,还有力地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近几年来,西安市围绕文化遗产主题新建了遗址公园,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文物古迹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通过局部复原、改建重建、模型展示、虚拟再现等手段,将旅游体验主题化、可视化和舞台化,以普通游客可感知的方式强化主题,实现了遗产旅游新的突破,创新了遗产旅游模式,开创了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大唐芙蓉园和阿房宫遗址、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西安遗址公园典型的“活化”成功案例,有着极其重要的代表性。我们通过这些案例来阐述遗址公园历史文化的“活化”和“可视化”,通过旅游与遗产的有机结合实现遗产的保护和旅游的充分利用,最终实现和谐共赢。

2遗址公园体验旅游开发理论基础

文化遗产是文化载体,也是人类的历史记忆现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我们延续历史的记忆。但保护并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更多的是要发现、挖掘和扩充文化遗产的内涵,也就是说文化遗产要体现静态生和动态性的结合,要以有形的文化来体现无形

的内涵;要进行遗产的活化,展示深层文化因子,增强其可体验性。

2.1遗产旅游体验理论

旅游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触觉器官与思维活动,对所处旅游环境与过程经历的体会与感验[6]。人们外出旅游,其主要愿望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和触觉器官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从而获得求知、审美、猎奇、探险及异于日常生活的新鲜感、亲切感、满足感等体验享受。因此,体验时代旅游开发的精髓就是创造和设计体验,以独特内涵和足够的体验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曾提出一个“动机一过程一目标”模式(图1)。其中,过程“三性”是指可感知性(percepti ble)、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 和可参与性(participatory),这是旅游体验经营的关键所在;目标“三感”是指新鲜感(novelty)、亲切感(affability)和满足感(sa tisfactio n),这是旅游体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动机“三求”是指求补偿(equali zation)、求解脱(disengagement) 和求刺激(stimulation),这是旅游体验得以形成的核心动力。遗产旅游经营也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增强旅游景观和项目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上,促进资源“活化”,“可视化”。景区体验物的塑造和项目的设计应为游客获得真实体验创造条件,不管这种景物环境是真实的,是有历史原形还是人工臆造的,其体验塑造的真实性体现为游客“五官” 感知,在景区为其所创造的环境中品味旅游景物和项目的内涵,沉迷其中获得真实体验[8]。在历史遗迹开发中尽可能按历史文献恢复其本来面目,为旅游者创造自然真实或历史真实的氛围

旅游胡机------ ——?体觸过程---------- 体检冃祁

图1体验旅游的动机一过程一目标模式

Fig.lModelofMotivatio n-process-aimofExperie nceTourism

22遗产有形论

遗产有形论最初是由我国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提出。其主导思想是就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保护才能“形神兼备”,是从保护的角度去着眼的。所谓

“形”,就是在物质层面保护其原貌;“神”,就是保护其历史上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声音神韵所在[9]。因此他呼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做到“形神兼备”、“有声有韵”。“1986年以经济学界为主倡导的

‘历史文化名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是我国古建筑和古城镇保护工作的第三次重大发展。从此,开始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综合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这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包括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建设等的一次重大意义的突破[10]。”而此后城乡建设和旅游开发的经济诉求构成了中国遗产界的主要问题。

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除了很好地保护之外,我们还要发挥它们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途径就是旅游[11]。要保护好遗产,不能仅仅是保护,更多的是要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而充分的利用,产生

“吸引力经济”,需要遗产活化。遗产旅游的依托物遗产在恢复时候应该“有声有形、有神有韵”[12]。文物是有形的、静止的、静态

的历史。但它包涵或承载的内容是活泼的、活生生的,是动态的。要做到“形神兼备”,就既要有形式还要有精神的内容。有形就是在物质层面恢复原貌,建立可视的载体;有声就是建立动态的借以体现遗产旅游特质的,能够让遗产“开口说话”的物质载体;有神有韵,就是保护利用和展示其内含的历史上形成的无形文化吸引物,这是遗产的声音神韵所在。文物古迹,它们不只是物质艺术的实体而且与非物质文化文学艺术交融结合在一起,难解难分,只有有效的结合才会产生一种巨大的魅力。

遗产保护需要“形神兼备”,对于不同的遗产赋存状况,其活化的过程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必须区分不同的遗产赋存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

2.3遗产活化论

研究、保护和创新遗产,在传承文化、延续传统的同时,还是要让遗产发挥其使用价值[13]。遗产具有生态、文化、科研、审美和经济等价值,因此,遗产只有在利用过程中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充分利用遗产资源,使其“活化”利用成为关注的问题。遗产活化实际上就是如何把遗产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而又不影响遗产的保护传承。游客来到遗产地就是为了对遗产核心信息作有效的体验。让游客得到满意的体验,是遗产活化的重要内容[14]。

喻学才教授在《遗产活化论》提出遗产分层,不外5个层次:保存完好者、

保存基本完好者、破坏殆尽者、仅存遗址者、仅存文献记载者,对于仅有遗址和文献记载的应该恢复[15]。但是他对于各个层次的可视性体验和如何开发对策并没有给出一个具

体的答案,以及如何改进等等。该分层理论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遗产保存一旅游可视性一保护利用对策对应模式(图2)。

遗产保存分层的4个层次以及相应的对策是:第一层次,遗产保存整体完好其可视性特征是现场可视,体验完整。对应的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绝对保护,旅游利用;第二层次,较大破坏,部分保存。其可视性特征为部分可视,可以想象。对应的措施就是保护修复,旅游利用;第三层次,破坏殆尽,仅留遗址。其可视性特征是现场不可视,遗址难辨识。对应的措施就应该是重点保护,典型恢复重建;第四层次,完全破坏,仅有文献记载。其可视性特征是文献记载,完全不可视。那么对应的措施就只能是依据文献,或增补重建。同时我们注意到遗产的赋存状况和旅游开发的自由度之间存在一种关系。遗产保存状况逐渐变差,对应的旅游开发自由度是不断增大的。这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于那些保存度较高的遗址,我们要在绝对保护或者保护修复的前提下,为旅游业所利用,反过来促进遗产的保护;对于那些保存度较差和仅有历史文献记载的遗址,我们更多的可以通过“借尸还魂”式的旅游开发来盘活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赋存状况各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只有准确了解其内容和特点才能对症下药的采取合理的“活化”方式,才能真正增强其可视性,使其具有无限的魅力。

遼产保存状态町视杵弓体輪碾游开发对簞

图2遗产保存与旅游开发对应关系模式

Fig.2ThePatter no fHeritagePreservatio nan dTourismDevelopme ntCorr esp ondin gRelati on ship

3西安3个遗址公园建设及体验旅游发展研究

3.1大唐芙蓉园

曲江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和京都公共自然景区。秦时辟为“宜春下苑”。汉时划为“宜春苑”。隋建大兴城时隔其南部建“芙蓉园”,设为离宫,北部为公共游赏地。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曲江地带择位于城墙以南的南池辟为皇家御园,仍称芙蓉园,是盛唐文化典型区域之一。“安史之乱”后曲江池沿岸建筑物大多被毁,残破不堪,千年沧桑、风光不再,开发前可以说是一片废墟'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两个方面的内容。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