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求最值方法总结及典型例题

圆锥曲线最值问题—5大方面

最值问题是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它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要紧紧把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而且要善于综合应用代数、平几、三角等相关知识。以下从五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求距离的最值

例1.设AB 为抛物线y=x 2的一条弦,若AB=4,则AB 的中点M 到直线y+1=0的最短距离为 , 解析:抛物线y=x 2的焦点为F (0 ,41),准线为y=41-,过A 、B 、M 准线y=4

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 1、B 1、M 1, 则所求的距离d=MM 1+43=21(AA 1+BB 1) +43=21(AF+BF) +4

3≥21AB+43=21×4+43=4

11, 当且仅当弦AB 过焦点F 时,d 取最小值4

11, 评注:灵活运用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使解题简洁明快,得心应手。

二.求角的最值

例2.M ,N 分别是椭圆12

42

2=+y x 的左、右焦点,l 是椭圆的一条准线,点P 在l 上,则∠MPN 的最大值是 .

解析:不妨设l 为椭圆的右准线,其方程是22=x ,点)0)(,22(00>y y P ,直线PM 和PN 倾斜角分别为βα和.

∵)0,2(),0,2(N M -

∴,232220

tan 0

0y y k PM =+-==α2

2220tan 00y y k PN =--==β

于是)tan(tan αβ-=∠MPN 2321232tan tan 1tan tan 0000y y y y ?+-=+-=αβαβ 33622262262200

200=≤+=+=y y y y ∵)2,

0[π∈∠MPN ∴6π

≤∠MPN 即∠MPN 的最大值为6

π. 评注:审题时要注意把握∠MPN 与PM 和PN 的倾斜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求几何特征量代数和的最值

例3.点M 和F 分别是椭圆19

252

2=+y x 上的动点和右焦点,定点B(2,2).⑴求|MF|+|MB|的最小值. ⑵求4

5|MF|+|MB|的最小值. 解析:易知椭圆右焦点为F(4,0),左焦点F ′(-4,0),离心率e=

54,准线方程x=±425. ⑴|MF| + |MB| = 10―|MF ′ | + |MB| =10―(|MF ′|―|MB|)≥10―|F ′B|=10―210.

故当M ,B ,F ′三点共线时,|MF|+|MB|取最小值10―210.

⑵过动点M 作右准线x=4

25的垂线,垂足为H , 则54||||==e MH MF ?||5

4|H |MF M =. 于是

45|MF|+|MB|=|MH|+|MB|≥|HB|=4

17. 可见,当且仅当点B 、M 、H 共线时,45|MF|+|MB|取最小值417. 评注:从椭圆的定义出发,将问题转化为平几中的问题,利用三角形三边所满足的基本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见思路。

例4.点P 为双曲线1422=-y x 的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为1)5(22=++y x 和1)5(22=+-y x 上的点,则PM -PN 的最大值为 .

解析:显然两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双曲线的左焦点)0,5(1-F 和右焦

点)0,5(2F .

对于双曲线右支上每一个确定的点P ,连结PF 1,并延长PF 1交⊙F 1

于点M o .则PM 0为适合条件的最大的PM ,连结PF 2,交⊙F 2于点N o .

则PN 0为适合条件的最小的PN .于是00PN PM PN PM -≤-)1()1(21--+=PF PF 6242)(21=+=+-=PF PF

故PM -PN 的最大值为6.

评注:仔细审题,合理应用平面几何知识,沟通条件与所求结论的内在联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例5.已知e 1,e 2分别是共轭双曲线12222=-b

y a x 和122

22-=-b y a x 的离心率,则e 1+e 2的最小值为 .

解析:

,1222222

1a b a b a e +=+= 22

222221b a b b a e +=+=

)1)(1(44)(22

2221221b

a a

b e e e e ++=≥+ 8224)(242222=+≥++=b a a b 考虑到021>+e e ,故得2221≥+e e .

即e 1+e 2的最小值为22.

评注:解题关键在于对圆锥曲线性质的准确理解,并注意基本不等式等代数知识的合理应用.

四、求面积的最值

例6.已知平面内的一个动点P 到直线3

34:=x l 的距离与到定点)0,3(F 的距离之比为332,点)2

1,1(A ,设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 ⑴求曲线C 的方程;

⑵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求△MAN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⑴设动点P 到l 的距离为d , 由题意2

3=d PF 根据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点P 的轨迹C 为椭圆. ∵2

3,3===a c e c , 可得,2=a ∴134222=-=-=c a b

故椭圆C 的方程为:14

22

=+y x ⑵若直线l 存在斜率,设其方程为,kx y =l 与椭圆C 的交点),,(11y x M ),(22y x N

将y =kx 代入椭圆C 的方程14

22

=+y x 并整理得04)41(22=-+x k . ∴22121414,0k x x x x +-

==+ 于是 2212))(1(||x x k MN -+=

]4))[(1(212212x x x x k -++=

22

2241144116)1(k

k k k ++=+?+= 又 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1|k d -

=

故△MAN 的面积241|12|||21k

k d MN S +-=?= 从而 2222

414141)12(k k k k S +-=+-= ①当k =0时,S 2=1得S =1

②当k >0时,S 2<1得S <1

③当k <0时,24241)4()1(4

12=+≤-+-+=k k S 得2≤S

若直线l 不存在斜率,则MN 即为椭圆C 的短轴,所以MN =2. 于是△MAN 的面积1122

1=??=S . 综上,△MAN 的最大值为2.

评注:本题将△MAN 的面积表示为l 的斜率k 的函数,其过程涉及弦长公式和点到直线距离等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在处理所得的面积函数时,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当然,也可以将该面积函数转化为关于k 的一元二次方程,由△≥0求得面积S 的最大值。

五.求最值条件下的曲线方程

例7.已知椭圆的焦点F 1(―3,0)、F 2(3,0)且与直线x ―y+9=0有公共点,求其中长轴最短的椭圆方程. 解法1:设椭圆为9

22

22-+a y a x =1与直线方程x ―y+9=0联立并消去y 得: (2 a 2― 9) x 2 + 18 a 2 x + 90 a 2―a 4= 0,

由题设△=(18 a 2)2―4(2 a 2―9) (90 a 2―a 4) ≥0

?a 4―54 a 2 + 405 ≥0?a 2≥45或a 2≤9.

∵a 2-9> 0,

∴a 2≥45, 故a min =35,得(2a )min =65, 此时椭圆方程为136

452

2=+y x .

解法2:设椭圆92222-+a y a x =1与直线x ―y+9=0的公共点为M(acos α,αsin 92-a ), 则acos α―αsin 92-a +9=0有解.

∵)cos(922φα+-a =―9?

cos(α+φ)=929

2--a ,∴|9292--a |≤1?

922-a ≥9?a 2≥45,

∴a min =35,得(2a )min =65,

此时椭圆的方程136

452

2=+y x . 解法3:先求得F 1(―3,0)关于直线x ―y+9=0的对称点F(―9,6),设直线x ―y+9=0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M ,

则2a=|MF 1|+|MF 2| =|MF| +|MF 2|≥|FF 2|=65,

于是(2a)min =65,

此时易得: a 2=45, b 2=36,

于是椭圆的方程为136

452

2=+y x . 评注:本题分别从代数、三角、几何三种途径寻求解决。由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有利于打开眼界,拓宽思路,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要熟练准确地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在此基础上,灵活合理地运用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划归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仔细审题,挖掘隐含,寻求恰当的解题方法。此外,解题过程力争做到思路清晰、推理严密、运算准确、规范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