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GNSS大地控制网知识点:大地控制网布设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GNSS大地控制网知识点:大地控制网布设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GNSS 大地控制网知识点:大

地控制网布设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GNSS 大地控制网知识点: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

实地选点

建造觇标

标石埋设

外业观测

数据处理

1-技术设计

一般步骤如下:

收集资料

实地踏勘

图上设计

编写技术设计书

2-实地选点: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应小于50m.

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等).

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大地控制测量考试

大地控制测量 测试题 名词解释 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3.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定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 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4.地图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点、线、面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和条件参数相应地投影到平面上的理论和方法。 5.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其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角,计算p2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2点的反方 位角。 7.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8.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 9.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11.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 12.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13.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 14.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 15.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 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16.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x轴正交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 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17.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18.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19.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选择题 1.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C )。 A.正高高程系 B.近似正高高程系 C.正常高高程系 D.动高高程系 2. 同一点曲率半径最长的是(B )。 A.子午线曲率半径 B.卯酉圈曲率半径 C.平均曲率半径 D.方位角为450的法截线曲率半径 3. 控制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B)。 A.大地水准面 B.参考椭球面 C.法截面 D.水准面 4. 控制测量外业的基准面是(D)。 A.大地水准面

控制测量重点讲解

控制测量 第一章 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a.为地形测图和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b.为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其他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c.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需要提供保障。 2.工程控制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a.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b.建立服务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 c.建立服务于变形监测的变形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统称为专用控制网。 4.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法、边角同测法。 5.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第二章 6.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a.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b.具有足够的精度; c.保证必要的密度; d.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7.国家三角网:我国现有的国家平面控制网包括新型的国家卫星大地测量网和传统的用三角测量及天文测量法建立的国家天文大地网,简称国家三角网。 8.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控制点按精度分类有三个层次: a.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b.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CORS站外的所有站,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cm。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天文大地网成果,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10cm。 9.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b.要有足够的精度; c.要有足够的密度; d.要有统一的规格。 10.工程三角网具有如下特点: a.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缩短; b.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c.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11.技术设计书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

一种大地测量控制点标识印制工艺的改进方法

一种大地测量控制点标识印制工艺的改进方法 发表时间:2019-06-19T10:12:31.3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庞正辉李金涛吴小串李群喜[导读] 项目中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如何提升各工序质量与效率,进而提升项目质量与进度,需要在项目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南昌市市域平面及高程基础控制网的复测与联测项目》大地测量控制点标识须按规范及业主要求压印相关文字、编号等标识内容。在项目试点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采用测绘行业传统的压印方式存在压制繁琐、拆模时间长、成品质量存在缺陷、耗时时间长工效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在生产实践中探索、改进大地测量控制点标识印制的工艺流程,从而有效解决相关难题。 关键词:大地测量;控制点标识压印;工艺 1 引言 大地测量可以建立和完善地方地理空间框架,能够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水利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与自然灾害的预防等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提供最基础的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控制点标识压印为大地测量标石预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快速的完成标识印制工作,对加快项目进度节约项目成本起到一定的帮助。《南昌市市域平面及高程基础控制网的复测与联测项目》在前期的沟通协调过程中,除按规范要求在标石、保护盘、警示柱上压印控制点等级、埋设年代、国家施测、请勿碰动字样外,出于加强控制点保护目的,在保护盘上压印业主单位名称《南昌市国土资源局》及紧急联系电话。 2 控制点标识印制 测量标志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是祖国人民的财富。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测量标志的重要性。在标石上压印文字能很好的起到警示与宣传的作用,对标石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标石的预制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及业主要求在控制点标石柱体上压印标石等级及埋设年代,保护盘上压印控制点点号、“国家设施请勿碰动”、埋设年代、埋设单位、联系电话等,并对文字进行填漆。 3 传统的控制点标识压印工艺 3.1 模板的制作 大地测量控制点柱石、保护盘及警示桩按相关规范与业主要求需压印不同的内容,压印的内容分为柱石上压印控制点等级《GNSS-B/C》、埋设年代《2018》,警示柱上压印《测量标志严禁破坏》,保护盘上压印《大地测量控制点、国家设施请勿碰动、控制点点号、业主单位名称、统一保管单位电话及埋设时间》,制模时先采用有机玻璃按5cm*5cm大小加工成相应的文字数字模块,根据压印的位置与大小的区别把文字进行组合粘连在不同大小的有机玻璃的载体上制作成压印的整体模具,保护盘的控制点号需要变换时无需粘连在整体模块上。 3.2 文字的压印 柱石、保护盘与警示桩采用混凝土配以一定量的钢筋作为主体材料,在混凝土浇筑入柱石、保护盘与警示桩模具内后,待混凝土未干软硬适中时使用压印模具采用人力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印出文字与字母,内容存在变化部分需在整体压印模具拆除后进行手工单个压印。保护盘压印文字较多,压印过程中经常因模具受力不均匀造成部分文字压印不清晰需要返工。压印模具文字与底板采用胶水连接反复使用时容易脱落,经常需要修理。 3.3 压印模具的拆除 压印完成后待文字在混凝土表面定型后拆除压印模具并对表面适当进行修整。 3.4 优缺点分析 优点:工艺成熟、材料获取简单。缺点:压印过程繁琐、难以一次成型、由于手工操作各成品之间存在差异,压印文字与字母越多效率越低,模具脱模时间长,标石基面混凝土粗糙。 4 改进后的控制点标识压印工艺 4.1 模板的制作 大地测量控制点柱石、保护盘及警示桩按相关规范与业主要求需压印不同的内容,根据各部件压印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约10mm玻璃钢板雕刻出向板内凹入约6mm的文字与字母,相同的文字与字母无需从玻璃钢板上进行切割,不同的文字与字母按一定尺寸从玻璃钢板上取出,以便按统一大小制作相同模块进行更换(类似活字印刷术),模板雕刻好后需在每个文字四周进行钻孔,钻孔需分布均匀并保证有一定的密度已保证在进行吸塑时能抽干凹槽内的空气使塑料能紧贴文字内壁已确保最后模具的质量,制作前将有机玻璃放置在吸塑机上并在有机玻璃上覆盖一层较硬的塑料薄膜,采用高温将塑料薄膜软化,采用吸塑手段将有机玻璃与塑料间空气抽空,塑料吸附在有机玻璃上并填满凹槽处文字,待塑料冷却后将有机玻璃与塑料分离,有机玻璃上文字即在塑料上烙印成为一个个凸起的文字,一个简易的压印模具即完成。 4.2 文字的压印 将制作好的压印模具先放置入柱石、保护盘与警示桩模具内,在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利用自身重力及混凝土震捣工具的挤压力进行压印工作。 4.3 压印模具的拆除 压印模具的拆除待柱石、保护盘与警示桩混凝土凝固可以移动后进行。 4.4 优缺点分析 优点:模具脱模时间较短,一次成型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各套产品流水作业成品不存在差异,标石基面混凝土光滑。缺点:制模相对较为复杂。 5 传统工艺与改进后工艺成品效果对比

控制测量学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布设原则 如§1.1所述,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对于工测控制网,通常先布设精度要求最高的首级控制网,随后根据测图需要,测区面积的大小再加密若干级较低精度的控制网。用于工程建筑物放样的专用控制网,往往分二级布设。第一级作总体控制,第二级直接为建筑物放样而布设;用于变形观测或其他专门用途的控制网,通常无须分级。 2.要有足够的精度 以工测控制网为例,一般要求最低一级控制网(四等网)的点位中误差能满足大比例尺1:500的测图要求。按图上0.lmm的绘制精度计算,这相当于地面上的点位精度为0.1×500=5(cm)。对于国家控制网而言,尽管观测精度很高,但由于边长比工测控制网长得多,待定点与起始点相距较远,因而点位中误差远大于工测控制网。 3.要有足够的密度 不论是工测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网,都要求在测区内有足够多的控制点。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密度通常是用边长来表示的。《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城市三角网平均边长的规定列于表2-3中。 4.要有统一的规格 为了使不同的工测部门施测的控制网能够互相利用、互相协调,也应制定统一的规范,如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表2-3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布设方案 现以《城市测量规范》为例,将其中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列于表2-3,电磁波测 1

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列于表2-4。从这些表中可以看出,工测三角网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各等级三角网平均边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地缩短;②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③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这是因为工程测量服务对象非常广泛,测区面积大的可达几千平方公里(例如大城市的控制网),小的只有几公顷(例如工厂的建厂测量),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各个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④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对独立的首级三角网而言,起算边由电磁波测距求得,因此起算边的精度以电磁波测距所能达到的精度来考虑。对加密网而言,则要求上一级网最弱边的精度应能作为下一级网的起算边,这样有利于分级布网、逐级控制,而且也有利于采用测区内已有的国家网或其他单位已建成的控制网作为起算数据。以上这些特点主要是考虑到工测控制网应满足最大比例尺1:500测图的要求而提出的。 表2-4 电磁波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此外,在我国目前测距仪使用较普遍的情况下,电磁波测距导线已上升为比较重要的地位。表2-4中电磁波测距导线共分5个等级,其中的三、四等导线与三、四等三角网属于同一个等级。这5个等级的导线均可作为某个测区的首级控制。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由于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以上这些问题将在工程测量中进一步介绍。 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 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 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 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 27.551km,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315007.1km s ≈= )(85007.1km s ≈= )(52007.1km s ≈=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控制点名词解释

测量标志(survey mark)是标定地面测量控制点位置的标石、觇标以及其他用于测量的标记物的通称。是测绘部门在测量时建立和测量后留存在地面、地下或者建筑物上的各种标志。每一个测量标志都经过精确的测量、计算,求出它在地面上的平面位置和海拔高程数据。 建国以来,测绘部门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万座永久性测量标志,包括各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全球卫星定位点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形变测量、地籍测量、境界测绘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是广大测绘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 测量标志分为永久性测量标志和临时性测量标志。永久性测量标志是指各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和全球卫星定位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标志,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临时性测量标志是指测绘单位在测量过程中设置和使用,工作结束后不需要长期保存的标志和标记,如测站点木桩、活动观标、测旗、测杆、航空摄影地面标志、在地面或建(构)筑物上的标记等。 永久性测量标志无论是建在地上,还是地下或者在建筑物上,都属于永久保护范围。 三角点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按测量规范的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以这些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互相联接在一起组成三角网(锁),在点上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以便进行观测,这些点统称为三角点。每个三角点都要绘制点之记,通过测量算得三角点的坐标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地形测绘提供基本的平面控制,为研究地球形状,地壳形变,地震预报、地球重力场,空间科学技术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基线点是采用精密的测量距离的仪器、技术和方法,直接测量一段或若干段直线的长度,做为起算数据或检校标准,这样的线称为基线。基线的端点通常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表示其点位,这样的点称为基线点。如,长度基线检定场是用于检校电磁波、激光测距仪的野外场所。测距仪等仪器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其内部零件将老化、衰变,并严重影响测距的精度,通过基线检定与真实长度的比对,来查找改正数并发现仪器的问题,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导线点是在地面上选系列的点(通常在点上设置测量标志),连成折线,依次测量各折线边的长度和转折角,这条线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 重力点是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点。重力是地球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重力测量的成果可以将各种大地测量的成果准确地归算到椭球面上。重力观测值能准确反演地壳内部物质分布和移动状况,是石油、矿产资源勘探的重要手段,是地震预报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导弹、人造卫星的发射、轨道计算提供必需的导航参数。 天文点是用天文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地面点,用来通过观测天体和进行相应的理论推算,确定观测地点的天文经度和纬度以及某一方向的方位角。 水准点是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主要为地形测绘和水利,道路,矿山开采,农业规划城市建设等工程测量提供精确的高程控制,同时,它还是地球科学研究、地面沉降,地震监测、大型建设工程放样及地面形变监测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全球卫星定位点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所测制的控制点。 觇标是为了方便点与点之间相互观测,在三角点上建造的永久性支架。根据结构和材料不同,觇标可分为串形标、寻常标、双锥标、复合标、钢标、墩标等类型。用木质制作的觇标称为木质觇标,用钢材制作的觇标称为钢制觇标。 标石是表示点的位置的永久性测量标志,一般用混凝土或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制成,埋于地下或部分露出地面。

控制网布设及控制方案

测量控制方案 一、控制网的布设 ⑴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循下列原则: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与国家 坐标系统联测时,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C平控制网形式: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 形 式:

选择控制点要求: 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 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 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 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直伸形,曲折形, 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三角大地四边双大地四边三角

⑵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 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点位布设满足以下要求: ①图形应简单 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便于观测和保存 二、现场测量控制 现场放线时候要注意复测,放完线通过拉距离及换人测量等避免出错,而且还要通过下面所述的控制现场测量成果精度。 现场用全站仪测量放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及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实质上是确定点位在某特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通常称其为三维大地测量。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就是直接求定地面点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传统的大地测量是把建立平面授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开进行的,分别以地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因此,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2、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2.1 常规大地测量法 2.1.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其构成三角形网状,观测的方向需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由这些方向值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内角。 2)坐标计算原理 如果已知点1的坐标(2t,y1),又精密地测量了点l至点2的边长3,z和坐标方位角01z,就可用三角形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三角网中其他所有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各点的坐标。这些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又称大地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3)三角网的元素三角网的元素是指网中的方向(或角度)、边长、方位和坐标。根据其来源的不同,以分为三类。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②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2.2.2.导线测量法 在地面上选定相邻点间互相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A、B、C…,连接成一条折线形状(如图),直接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互之间的角度。若已知A点的坐标(又d,y4)和一条边的方位角(例如AAJ边的方位角04“),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国家大地控制网

大地控制网规范 (1)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 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 0.5mm,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8,坐标年平均变化率中误差水平方向应不大于±2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mm。 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结点处。 (2)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控制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7,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50km。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 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两年。 (3)三等大地控制网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 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20km。 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线路上。 (4)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 四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4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5,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5km。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I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中国电建 POWERCHINA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亠、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40.5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1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40.0m3/s,加大流量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4个市县的24个镇与8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122.025m。 东干渠设3条分干渠、20条支渠、2条水库补水渠、1个水库补水口及15 条干斗等42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0+000~27+551段是连接1#渡槽首端至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27.551km,设计流量为40m3/s,加大流量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2座等渠系建筑物。 1、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 的构建

GPS控制网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 界面显示参数 1.3 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 级别 B C D、E 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 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机数≥4 ≥3 ≥2 观测: 表1.5 级别级别 B C D E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 15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 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 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 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 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 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ds≦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 ≦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2 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2.1 布设原则 如§1.1所述,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对于工测控制网,通常先布设精度要求最高的首级控制网,随后根据测图需要,测区面积的大小再加密若干级较低精度的控制网。用于工程建筑物放样的专用控制网,往往分二级布设。第一级作总体控制,第二级直接为建筑物放样而布设;用于变形观测或其他专门用途的控制网,通常无须分级。 2.要有足够的精度 以工测控制网为例,一般要求最低一级控制网(四等网)的点位中误差能满足大比例尺1:500的测图要求。按图上0.lmm的绘制精度计算,这相当于地面上的点位精度为0.1×500=5(cm)。对于国家控制网而言,尽管观测精度很高,但由于边长比工测控制网长得多,待定点与起始点相距较远,因而点位中误差远大于工测控制网。 3.要有足够的密度 不论是工测控制网或专用控制网,都要求在测区内有足够多的控制点。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密度通常是用边长来表示的。《城市测量规范》中对于城市三角网平均边长的规定列于表2-3中。 4.要有统一的规格 为了使不同的工测部门施测的控制网能够互相利用、互相协调,也应制定统一的规范,如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 表2-3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2.2.2 布设方案 现以《城市测量规范》为例,将其中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列于表2-3,电磁波测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第1章绪论 控制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基准、工程项目的准确与否。控制测量工作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应该根据国家控制网的等级、工程建设的进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1.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1.1 控制测量学的定义与分类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控制”指的就是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是测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测绘工作,乃至整个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控制测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或高程,建立平面控制网或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 在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时,需要以数学、测量学、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共同为建立控制网、测定地面点位而服务,由此形成控制测量学。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控制测量学是在大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保证的测量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发展和形成的,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有用的空间信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它是地球工程信息学科,是地球科学和测绘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工程建设测量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在测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大地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两类: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及至全球范围内布设足够的大地控制点,将这些大地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大地控制网,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大地控制测量;为了某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将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工程控制网,按照国家或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工程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按照工作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类: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1.2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与作用 从广义上来讲,控制测量学要为研究地球(或其他星体)的形状与大小提供基准与起算数据,而从狭义上来说,控制测量主要为工程建设而服务,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的设计书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设 计书 §1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 建立水平控制网的程序 一、设计 1.了解任务 弄清用途(涉及精度,密度)、围(涉及首级等级、分级多少)、然后确定布设规格、等级、精度。 2.收集资料 ①测区已有的控制网成果资料。 ②测区小比例尺地形图。了解地形地貌、图上设计之用。 ③有关气象和地质方面的资料,用以考虑作业时间,觇标结构,埋石深度等。 3.测区踏勘 ①落实原有控制点的现状,决定是否仍可利用。 ②了解测区行政划分、居民、风土人文,以便测绘队进驻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③了解测区交通、水源等情况,以便确定水准路线,配置交通工具、施工设备物资等。 4.图上设计 ①展绘已知点、网。 ②图上选点、组成网形。 一般应顾及: 图形结构良好;便于扩展和加密;顾及旁折光的影响;便于保存;避免造高标;避免在旧点附近另埋标石;离开高压线、公路、铁路一定距离。 ③精度估算(另讲) ④拟定水准联测路线,以便控制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推算三角点高程中的误差积累。 5.实地选点(另讲) 6.编制技术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包括: ①任务委托书。包括委托单位、作业目的、围、工期等。 ②测区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人文等。 ③已有测量成果及其来源、精度分析、可用性论证。 ④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⑤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包括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加密网的设计;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精度统计表。

⑥高程网布设方案。包括水准网等级,路线长度,精度估算简要过程及结果;三角高程网形,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等。 ⑦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包括执行何种规,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概算容和平差方法等。 ⑧各种设计图表。包括水平、高程控制网略图;标石、觇标构造,规格,埋设方法示意图;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装备,仪器,材料及经费预算表。 ⑨作业完成后应上交的资料清单。 ⑩领导部门的指示及审核意见。 二、施工 1.造标,埋石 在实地用觇标和标石标出控制点。 2.观测 测角,量边,测高差。 三、数据处理 1.概算 将以水准面为基准的观测成果归算到参考椭球上,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2.平差及精度评定 平差:消除几何矛盾,提高精度,得到控制点坐标的最或然值。 精度评定:确定控制网及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指标。 练习及作业: 阅读:p49,第二章,§2.7 §2 水平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一、精度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1.精度估算的意义 精度估算即是在控制网的设计阶段,预计控制网推算元素可能达到的精度,以便确定合理的布网方案及作业方法。使即将建立的控制网,既能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又避免盲目追求精度造成浪费。 2.精度估算的方法 电算法 根据间接平差原理,有误差方程: l x B V -=? (《平差基础》式5-1-7) 式中:V ——观测值的改正数 B ——系数阵 x ?——参数的最或然估计值,坐标平差中的坐标平差值 l —常量 由误差方程组成法方程: 0?=-Pl B x PB B T T (《平差基础》式5-1-10) 即 0?=-W x N 解法方程得到平差值:

控制测量学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 积)Q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 s07 .1km s≈ = 07 150 )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