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梗塞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梗塞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梗塞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梗塞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高血压患者41例发生脑梗塞。结论脉压增高脑梗塞的发生率增加,治疗高血压时应降低脉压,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脑梗塞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53-01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头脑ct检查,明确脑梗塞的41例患者是1999年至2001年收住我科的患者,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38至81岁,平均年龄(59±5.3)岁,排外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内分泌病﹑肾脏病及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1.2 研究方法

1.2.1 血压测量血压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测量,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前休息15分钟,取平卧位,测右上臂肱动脉压(dbp),分别以第一点和第四点为记录值。

1.2.2 高血压的诊断严格按1998年who∕ish制定的诊断标准。凡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诊断为高血压。按脉压<60mmhg,60-80mmhg和>80mmhg,分为三组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通过spass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多组均数比较,用分差分析,等级分组资料采用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T10:41:09.46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素芳[导读] 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李素芳【中图分类号】R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12-01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做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42岁~80岁之间,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病程半年~30年不等,其合并高血压34例,血脂异常45例,高尿酸血症3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6例。既往有脑梗塞病史10例,脑出血2例。60例患者中有口齿不清、流涎、口角歪斜、呛咳24例,肢体活动乏力、麻木、袜套感17例,头昏、头晕、记忆力下降15例,有行为异常、步态不稳、认知障碍8例。全部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在9·0mmol/L~15·6mmol/L之间,随机血糖在13·1mmol/L~20·1mmol/L,HbA1c在7·2%~13·6%,单纯TC 增高17例,TG增高28例,TC和TG均增高10例,36例伴有LDL-C和HDL-C不同程度增高与降低,所有病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其中基底节区梗塞36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7例,大面积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20例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根据患者病情积极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酌情脱水以减轻颅内压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出院时12例生活难以自理,其余病例生活能自理。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病变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其危险性按顺序超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IGT、体力活动少、吸烟和高脂餐。而2型糖尿病伴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为一般人群的2~4倍(男性)或3~6倍(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1、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2、高血糖:高血糖的直接作用,糖基化蛋白和糖化脂质的作用,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3、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血尿酸;4、腹型肥胖;5、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失常:胰岛素缺乏与生长激素过多,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表达异常;6、其他:吸烟、种族差异等。上述诸多因素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促成2型糖尿病易发生脑梗塞的因素,尤以多发性脑梗塞与腔隙型脑梗塞常见,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总体兼顾,调整血糖、血压、血脂、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二级预防,尽可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对每位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661600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分析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4T14:55:56.3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作者:黄铁梅 [导读]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 4300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同期收治的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发性梗塞、多发性梗塞、大面积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非糖尿病;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083-0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人数逐年增多。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基础疾病复杂,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脑梗塞为糖尿病常见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血性脑梗塞,其中以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最为常见。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共收治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为(68.4±6.3)岁。以同期我院收治的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为41~84岁,平均年龄为(65.9±6.2)岁;病程为3~18年,平均年龄为(10.77±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测量血压,在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行静脉采血,并行颅脑CT检查。 1.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抗血小板凝集、控制血压、降低血黏度、解痉、调脂、调整水电解质失衡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根据患者的梗塞面积行消除脑水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纠正酮症酸中毒,预防泌尿系统与呼吸道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脑梗塞类型做好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显效:脑梗塞面积明显减少,各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脑梗塞面积有所减少,各检查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脑梗塞面积及检查指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已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梗塞类型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发性梗塞、多发性梗塞、大面积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心梗和脑梗的区别

心梗和脑梗的区别 许多人到现在还是分不清何为心梗何为脑梗。简单来说心梗为心血管的堵塞而脑梗则为脑血管的堵塞。虽然心梗和脑梗的发病原理、危险因素、临床特点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它们的病变部位、发作前兆、确诊指标还是有一定上的区别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心梗和脑梗的具体区别。 ★一、发病部位不同 1)脑梗是由于主颈内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椎-基底动脉这两条主要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血管发生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部发生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2)心梗是由于主动脉窦的中等大小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二、发作前兆不同 1)脑梗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前兆,表现为突发的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累及后循环还可出现走路不稳、意识丧失等,但症状于24小时内恢复,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明确的梗塞灶。 2)心梗前常出现心绞痛,既往心绞痛的病人会出现心绞痛性质的改变,比如胸痛持续时间延长,诱发胸痛的活动耐量降低,发作较前频繁,既往可缓解的方式当前不能缓解等。 ★三、确诊指标不同 1)脑梗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①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外侧核及内侧纵束受

损);②同侧面部痛温觉丧失(三叉神经脊髓束及核受累);③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提升不能、声带瘫痪和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受损);④同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损害);⑤对侧躯体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累)。 2)心梗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胸痛、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心梗诊断的标准是:①首位诊断条件:心脏标志物(首选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梗证据之一;②a、心肌缺血症状;③b、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进展变化;④c、心电图缺血改变(ST段抬高或者压低); ⑤d、冠状动脉介入证实(eg冠脉造影证实)。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3)其他措施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谢国庆 朱慧琪 朱新喜1 (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总医院 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 作者对我院1992年~1997年494例住院病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史做回顾性调查。其中18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44例,占糖尿病的24 4%,254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146例,占高血压病的57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0例,并发脑梗塞43人,占患者的71 7%。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37倍,而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是单纯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的1 24倍,是单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93倍。而预后不良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81 3%,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为50%,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16 9%。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病 老年人糖尿病 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是老年人常患的老年疾病。老年人高血压病比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率大,我们对494例患者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糖尿病组 男156例,女44例,年龄61~84岁,平均73岁,均符合1980年WHO 糖尿病暂行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8~11.1 mmol/L的为84例,11 2~20 1m mol/L的为126例,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年。 1 2 高血压病组 男214例,女67例,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均符合1978年WHO 的诊断标准。 1 3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男43例,女17例,年龄60~73岁,平均67岁。 所有脑梗塞均根据CT确诊。根据发病情况列表1。 表1 三组的发病情况 组别例数脑梗塞发病率糖尿病组1804424 4 高血压病组25414657 4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604371 7 三组比较( 2检验=62.54 P<0 01)2 脑梗塞功能恢复程度 糖尿病组死亡6例,高血压病组死亡1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死亡11例。三组存活患者随访3年。按照1986年 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其功能恢复程度见表2。 表2 三组功能恢复情况 组别例数良中度不良 预后不良率 % 死亡率 % 糖尿病组388111950 013 6 高血压病组3646672316 96 8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32152681 325 6 三组比较( 2检验 P<0 01) 3 讨论 经过比较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较少,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多见。功能恢复高血压病组最好,糖尿病组次之,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差。死亡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高,糖尿病组次之,高血压病组最低。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主要病变是小动脉硬化及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 河南医药信息 第7卷 第1期(1999年1月)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人吃什么可是有大有门道的。 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 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 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 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 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分为合并糖尿病组(DM)60例,非糖尿病组(NDM)6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CT检查结果、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M组发病形式40.00%为急性发作,NDM组占45.00%为缓慢发作;DM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DM大片梗塞与多发梗塞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P<0.05)。DM组预后结局较NDM组差(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急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较差。 标签:糖尿病;脑梗塞;临床特点;预后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糖尿病患者因血脂较高,会产生动脉硬化,最后形成脑梗塞,特别是有合并高血压症状者,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有数据显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率可达88.2%以上,且预后较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 2.3±6.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糖监测显示,伴有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非糖尿病足(NDM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CT检查后表现梗塞部位与大小分类显示,梗塞部位分为脑叶、基底节区、脑干、小脑,病灶大小可分为小片梗塞与大片梗塞,病灶个数分为单发与多发。DM组大片梗塞、多发梗塞发生率高于NDM组,见表2。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扩血管,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措施。伴有脑水肿患者给予脱水治疗和感染预防,平衡水电解质与酸碱度,患有早期偏瘫者进行功能锻炼。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饮食控制,采取胰岛素治疗,每日餐后2h作血糖监测。 1.4疗效判断指标痊愈: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进步: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恶化,甚至死亡。 1.5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诊治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诊治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颅脑CT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对症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出院时血糖均控制在~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mmol/L以下。治愈36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以高血糖为病发高危因素,病变以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最高,采用颅脑CT检查具有较高确诊率,治疗中加强对患者血糖控制,同时结合降压治疗、调节血脂等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率,而且有效进行血压及血脂调控,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脑梗塞;临床诊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XX)02(b)-0062-03 2型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机体代谢异常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高血糖,由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造成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血栓形成而致脑梗塞病发。脑梗塞是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对应性治疗效率,现就该研究6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男42例,女20例,年龄49~80岁,平均(±)岁,糖尿病病程2~29年,平均(±)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32例,高脂血症37例,糖尿病肾病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并将由脑梗塞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排除。 临床表现 62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头痛、头晕、眩晕、语言障碍、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延髓麻痹等症状,其中急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髓质。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 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是其特 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 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CT示圆形或类圆形 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高或等信号。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 转移瘤。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情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 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 强环多规则而连续,厚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多发囊性转移瘤和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 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 性脑萎缩。MRI常见血管流空影。DSA可明确诊断。 鞍区肿瘤鉴别诊断: 1.垂体腺瘤:大多见于15岁以后患者,常有典型的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 及内分泌改变。X线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破坏,钙化少见,肿瘤位于鞍内。 CT呈等或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瘤内出血为高密度,无钙化,增强不如脑膜瘤明显,但囊变机会多。MRI示等T1、等T2信号,并发出血示T1高信号。微腺瘤尚未强化呈低信号。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移位,是诊断垂体瘤的间接征象。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曾前梅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体会曾前梅【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 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针对性护理等 措施,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前欧洲卒中量表(ESS)神经功能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38例患 者经过半年的护理后,患者的ESS神经功能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维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对改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老年性糖尿病;脑梗塞;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4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nile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38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to psychological nursing, living nursing, 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comparing all patient care before European stroke scale (ESS) nerve function scor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Results: 38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six months of nursing, ESS neur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grade and fasting glucose levels than before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 for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dy func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o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senile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脑梗塞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体现出病 程长、复发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对于老年人而言,其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所下降,患 病后会对其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在采 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以38例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 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0.4岁;糖尿病病程2-21 年,平均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核磁检查确诊,其中急性多发性脑梗17例、脑干梗死12例、多发腔隙脑梗5例、小脑梗死4例;38例患者空腹血糖值均高于 7.9mmol/L,32例尿糖阳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长期疾病缠身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再加之并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促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 绝望的情绪,这些负面情况又会对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在充分尊重、理解患者 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后提高心理疏导 的针对性;沟通过程中要采用温柔、平和的语气,避免使用教育式、命令式的语气;加强患 者的健康宣教,使其对糖尿病、脑梗塞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令狐采学 失败+1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人吃什么可是有大有门道的。 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

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点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且血压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脑梗塞先兆 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 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 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 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

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 不要被它们吓倒. 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 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 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 嗜睡. 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 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七,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导读:在我们的生活中,脑梗塞易急性发病,很多的患者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病,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患上了脑梗塞。由于脑梗塞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因此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了解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脑梗塞。下面来看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的介绍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脑梗塞易急性发病,很多的患者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病,一觉醒来之后发现患上了脑梗塞。由于脑梗塞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因此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了解脑梗塞的诊断方法,可以更好的治疗脑梗塞。下面来看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的介绍吧。 脑梗塞的诊断标准: ①有脑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而初发于45岁以上者。 ②排除了颅内肿瘤、炎症、中毒、外伤等原因。 ③有高血压史,特别是Ⅱ期以上的高血压。 ④有眼底动脉硬化的表现。 ⑤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部位具有某些动脉硬化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临床和心电图改变,主动脉硬化的X线征,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杂音,桡、颞、足背动脉硬化征。 脑梗塞诊断方法: 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

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②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③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④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 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上面的内容就是对脑梗塞如何鉴别诊断的简单讲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脑梗塞这个疾病,患者应该及时的到医院进行针治疗,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便能更好的治疗疾病。最后在此祝患者早日康复!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来源:医食参考 2012年11期 糖尿病已被公认是引起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则是糖尿病常见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其不同于单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病年龄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脑梗塞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因素,糖尿病从不同的机制共同促进脑梗塞的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1.1发病特点: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女性患者多见,且预后较差。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平均早1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即可发病。Arboix的研究中发生脑梗塞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29.5%为心源性栓塞,29.9%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14.9%;男性患者15.3%为心源性栓塞,40.3%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8.3% 。 1.2临床症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容易复发。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更易有肢体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较多,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容易合并感染。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尽管最初梗死的严重性相似,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及晚期病死率增高。研究证

实,即使伴发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的脑梗塞患者病情也较重,预后不良;幸存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复缓慢,3个月后残障程度更高。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中进展性卒中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容易在急性卒中后伴发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更多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紊乱、动脉血栓。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再发脑梗塞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5% 。卒中复发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以上者容易复发。血糖水平越高,合并症(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房颤等)越多,越容易发生脑梗塞,疗效也越差,越容易复发,后遗症越多,且再发病例预后越差。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患者多为多发性梗塞,且多出现痴呆和精神障碍,预后往往极差。 1.3脑梗塞的部位及影像学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多以后循环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见。腔隙性脑梗塞累及丘脑、桥脑、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而非糖尿病组则多见完全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这可能与糖尿病促进血管发生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异常有关。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病情重。 2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学 2.1葡萄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许多蛋白结合,为此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由于糖化终末产物(AGE)与蛋白质呈不可逆的结合,即使高血糖纠正后,组织内的AGE也不会恢复正常,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26801

糖尿病人与脑梗塞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 糖尿病人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