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缝的检验标准

钢结构焊缝的检验标准
钢结构焊缝的检验标准

焊缝检验标准

1.0 适用范围

金属材料熔化焊外观检验。它也可以用于接头的焊前外观检验。

2.0 要求

3.1 外观质量

3.2.1 验货方法说明

照明设备

表面光照度至少应达到350LX,建议应达到500LX。

出于直接实施检查的目的,在将实施检查的表面600mm之内,应给外观检测备好足够的空间,而且其检测角度不应小于大约30°(见图1)。

范围

图1 检测范围

当不能根据图1的检测范围或有应用标准规定时,应采用放大镜间接检查。

4. 焊后外观检验

4.1 清理和修磨

此类焊缝应进行检查以确定:

a)应以人工或机械的方式除去所有的焊渣,这样可避免掩盖任何缺陷;

b)不应有工具碰撞或击打的痕迹;

c)当需要进行焊缝修磨时,避免打磨引起的接头过热和打磨痕迹,以及不平坦的收尾;

d)角焊缝和对接焊缝应进行齐平打磨,接头部分应与母材金属处于平滑状态,不应有不平整之处。

如果造成缺陷(由于打磨或其他导致的),应提出来,以便进行补救。

4.2 外形和尺寸

焊缝应检测下列内容:

a)焊缝面的外形和超出焊缝金属的高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见4.4.1);

b) 焊接表面是否规则,焊波的形状和节距是否均匀一致,是否有满意的视觉外形,

c)焊缝的宽度应与整个接头的宽度相一致,应符合焊接图纸中或验收标准的要求

4.3在对接焊缝的情况下,应检查焊缝坡口是否完全填满。

4.4 焊脚和表面

焊缝视觉可接近部分,比如单边对接焊缝的焊脚和焊缝表面,应被检验以确定与

验收标准之间的偏差(见4.4.1)。

应检测焊缝以确定下列内容:

a)在单面对接焊缝的情况下,整个接头的焊透性,根部凹状,烧穿和收缩沟槽是否处在验收标准的规定限度;

b)任何咬边均应符合验收标准;

c)任何缺陷,例如检测到的裂缝或多孔的情况必要时,均应依照适当的验收准则,在焊接表面或热影响区,采用光学的辅助检查;

d)任何其目的是便于组装和生产临时焊接到工件上的附件都可能会影响到物件的功能,或影响检查工作,都应加以除去,从而不损坏工件,应检查固定的附件区域,以确信无任何裂缝。

5修补焊缝外观检验

5.2 部分修补焊缝

焊缝金属挖掘须足够深和长,以去掉所有缺陷。切口侧面和端部的底面到表面应有一定的锥度。切口的宽度和外形应足以进行重新焊接。

5.3 全修补焊缝

当有缺陷的焊缝已经在有或没有增加一个新部分的需要的情况下被移除,焊接准备的外形和尺寸应符合原始焊缝的规定要求。

编制:批准:年月日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JESMAY 培训资料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焊接在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也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电子产品实验、调试、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工作量相当大,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电子产品的故障除元器件的原因外,大多数是由于焊接质量不佳而造成的。因此,掌握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对产品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焊点的质量要求:保证焊点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应该包括电气接触良好、机械接触牢固和外表美观三个方面,对焊点的质量要求,须避免虚焊。1.可靠的电气连接锡焊连接不是靠压力而是靠焊接过程形成牢固连接的合金层达到电焊接是电子线路从物理上实现电气连接的主要手段。气连接的目的。如果焊锡仅仅是堆在焊件的表面或只有少部分形成合金层,也许在最初的测试和工作中不易发现焊点存在的问题,这种焊点在短期内也能通过电流,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接触层氧化,脱离出现了,电路产生时通时断或者干脆不工作,而这时观察焊点外表,依然连接良好,这是电子仪器使用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产品制造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2.足够机械强度为保证被焊件在受振动或冲击时不至脱落、同时也是固定元器件,保证机械连接的手段。焊接不仅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松动,因此,要求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可采用把被焊元器件的引线端子打弯后再焊接的方法。作为焊锡材料的铅锡2。要想增加强度,就要有足够的,只有普通钢材的合金,本身强度是比较低的,常用铅锡焊料抗拉强度约为3-4.7kg/cm10% 连接面积。如果是虚焊点,焊料仅仅堆在焊盘上,那就更谈不上强度了。3.光洁整齐的外观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桥接等现象,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注意:表面有金属光泽是焊接温度合适、生成合金层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外表美观的要求。 主焊体所示,其共同特点是:典型焊点的外观如图1①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焊接薄的边缘凹形曲线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② 滑,接触角尽可能小。③表面有光泽且平滑。1图④无裂纹、针孔、夹渣。焊点的外观检查除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测)焊点是否合乎上述标准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质量的;导线及元器件绝缘的损伤;布线整形;焊料飞溅。检查时,除检查:漏焊;焊料拉尖;焊料引起导线间短路(即“桥接”)目测外,还要用指触、镊子点拨动、拉线等办法检查有无导线断线、焊盘剥离等缺陷。(二)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⑴目视检查目视检查就是从外观上检查焊接质量是否合格,也就是从外观上评价焊点有什么缺陷。目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是否有漏焊,即应该焊接的焊点没有焊上;① ②焊点的光泽好不好; ③焊点的焊料足不足;(a)(b) ④焊点的周围是否有残留的焊剂;正确焊点剖面图2图6-1 JESMAY 培训资料

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 指导焊工及焊接检验人员工作,确保焊接质量。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钢结构件焊缝外观质量检验(自检和专检)。 3、焊接部外观检查项目 3.1 焊接缺陷: 3.1.1咬边: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 工艺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3.1.2焊缝表面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 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叫气孔。表面气孔指露在表面的气孔。 3.1.3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 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3.1.4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 现象。 3.1.5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 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 3.1.6未焊满: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 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3.1.7焊瘤: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 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3.1.8烧穿: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 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3.2焊缝形状缺陷: 3.2.1焊缝成形差:熔焊时,液态焊缝金属冷凝后形成的焊缝外形叫焊缝成形,焊缝成形差是指焊缝外观上,焊缝高低、宽窄不一,焊缝波纹不整齐甚至没有等。 3.2.2焊脚尺寸:在角焊缝横截面中画出最大等腰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缺陷表现在焊脚尺寸小于设计要求和焊脚尺寸不等(单边)等。 3.2.3余高超差:余高高于要求或低于母材。 3.2.4错边:对接焊缝时两母材不在一平面上。 3.2.5漏焊:要求焊接的焊缝未焊接。表现在整条焊缝未焊接、整条焊缝部分未焊接、未填满弧坑、焊缝未填满未焊完等。 3.2.6 漏装:结构件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零件未组焊上去。 3.2.7飞溅。 3.2.8电弧擦伤。 3.3 复合缺陷:同一条焊缝或同一条焊缝同一处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缺陷。 3.4 焊缝打磨。 焊缝打磨要求:打磨后焊缝符合本检验标准,焊缝圆滑过渡或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不允许破坏母材,其余参见《挖机结构件焊缝打磨规定》。 4、Ⅰ、Ⅱ级焊缝的划分。 4.1 外观焊缝:是指装配后仍能观察到的焊缝。 4.2Ⅰ级焊缝。 4.2.1挖机和滑移动臂、斗杆所有外观焊缝(注意管夹焊缝包含在内)。 4.2.2中部平台动臂铰座焊缝,中尾部对接焊缝,主立板焊缝,发动机支架焊缝;回转平台中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81969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2责任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CO2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二、焊缝质量标准 保证项目 1、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2、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3、I 、II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I、II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I级焊缝不得有咬边,

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I、II级焊缝不允许;III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气孔2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咬边:I级焊缝不允许。 II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III级焊缝:咬边深度≤0.1t,,且≤1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三、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焊缝不得存在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一级和二级焊缝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 2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除应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有关规定 3 三级焊缝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 检测项目二级三级 未焊满≤0.2+0.02t 且≤1mm,每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25mm ≤0.2+0.04t 且≤2mm,每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25mm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五金结构件进料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供货商交货之品质,合乎本公司之规格需求,降低制程品质之不良率,特拟定本检验规范作为检验之标准依据对零件、半制程品之进料品质,予以稽核检查,以确保品质。 2. 范围: 凡本公司制造用之通讯类产品五金类零件均属之,针对所检验项目之品质,予以迅速判定允收或批退,其种类包括弹片,螺母,螺钉,屏蔽片, 转轴……….等。 3. 检验方式与基准: 准外观检验参照MIL-STD-105E 调整型计数值抽样检验计划AQL LEVELⅡCR=0, MA=0.65,MI=1.5;尺寸检验,则参照图面重要尺寸量测 3pcs 为基。 4. 使用仪器设备: a) 卡尺. b) 厚薄规. c) 样品. 5. 产品不良时的处理方法: 5.1 IQC 人员在检验或抽验时,发现之缺点应反映给主管。 5.2 IQC 人员应立即以相关文件以通知采购、材料供货商进行立即且有效地处理VQA 应对于厂商品质改善之情况做持续性追踪与确认。 5.3 检验后之处置: a)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在允收范围内,应将不良品贴上红色不良卷标,注明料号不良原因,置于不合格区并在验收单上扣除不良数量。 b). 在检验时,如发现不良品其数量超过允收范围内时,应整批批退并贴上红色不合格卷标,并将不良品集中,并在外箱上注明不良品并送至不合格区。 6 检验前准备: 6.1确认材料料号、厂牌之图面资料,承认书及检验注意事项。 6.2 核对料号与验收单之料号是否符合。 6.3 检验记录表。 7. 测试方法与步骤: 7.1 外观尺寸检查: a). 尺寸有无超出规格之外。 b). 螺丝孔径是否正确,位置有否偏移。 c). 螺丝牙径是否正确。 d). 螺母孔径有无毛边。 e). 电镀颜色是否正确。 f). 材质是否正确。 g). 螺丝有无黏合不开。 h). 电镀有无不良。 i). 有无生锈氧化。 j). 无刮伤。 k). 转轴底座有无变形。 l) 屏蔽片之平面度是否符合规格 7.2 机构部份: a) E扣有无松脱。 b) 弹簧松弛。 7.3 包装检验: a) 包装CARTON 有无标示机种型号、厂商料号、品名、规格与数量。 b) 机种是否正确有无混料情形。

焊缝高质量检验实用标准化

1、目的: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指导焊工及焊接检验人员工作,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围: 适用于集团在产底盘产品的焊缝质量检查。 3、引用标准: 《JB/T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流程》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6417.1-2005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324 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 3375焊接术语》 4、焊接质量检验中常见名词: 缩孔:熔化金属凝固时收缩产生的孔穴; 气孔:熔化金属遇到高温,残留气体没有浮到表面,留在部的气体形成部气孔、留在表面上的气体形成外部气孔; 焊偏:焊缝未对准焊接件装配位置; 缺料,未焊到:焊接件匹配位置局部未被焊到、无焊缝; 虚焊:焊接后焊接件之间未融合为一体 咬边: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不规则沟槽或凹陷 夹渣:焊接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 漏焊:焊道局部未被焊接到 烧穿:焊接熔池塌落导致焊缝的孔洞 未熔合:焊缝金属和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 焊渣飞溅:焊接或焊缝金属凝固时,焊接金属或填充材料崩溅出的颗粒 裂纹:焊缝区域产生的裂纹 焊瘤:覆盖在金属表面,但未与其融合的过多焊缝金属 未焊满:因焊接填充金属堆敷不充分、在焊缝表面产生纵向连续或间断的沟槽 焊缝表面氧化物:表面麻点,焊缝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粗糙面 弧坑缩孔:收弧处焊缝上有凹坑 断弧、焊丝粘连:焊丝粘连到母材表面导致焊缝成型差 焊缝凹陷:焊缝高度下陷 电弧擦伤:在坡口外引弧、起弧而造成焊缝临近母材表面处局部擦伤 未焊透: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未产生实际熔深 熔深不足:实际熔深与公称熔深有差异 5.焊接质量检验的容和要求: 5.1 检验方法 5.1.1 焊缝外观检验 焊缝外观检验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1目的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2责任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O2C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评价标准说明 缺陷类型假焊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不允许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焊点表面有穿孔气孔 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不允许裂纹 不允许夹渣 固体封入物允许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H≤0.5mm 咬边 不允许5mm H>0.母材被烧透不允许烧穿 求的区域,在有功能和外观金属液滴飞出要飞溅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3mm 焊缝太大H值不允许超过 过高的焊缝凸起 位置偏离焊缝位置不准不允许1 / 9 . 值不允许超过2mm 板材间隙太大H 配合不良二、焊缝质量标准保证项目、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1记录。、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2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II、I 、3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级焊缝不得有表面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II焊缝表面I、II 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I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缺陷基本项目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级焊缝每50MM、II级焊缝不允许;III表面气孔:I 倍孔径≤6;气孔2个,气孔间距≤0.4t级焊缝不允许。咬边:I,且两侧咬边总≤100mm连续长度≤0.05t,且≤0.5mm, II级焊缝:咬边深度≤10%焊缝长度。长。≤1mm0.1t,III级焊缝:咬边深度≤,且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t注:,三、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焊缝不得存在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一级和二级焊1缝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2 / 9 . 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除应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有关2规定3 三级焊缝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检测项目二级三级

焊接外观检查标准

焊接外观检查基准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阀门焊接部位的外观检查. 2.适用范围和限制 1)本基准只作为焊接部位肉眼检查的基准,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评定时,不适用本基准,对焊缝内部质 量要根据相应的其它检查方法评定.但是,无损检测中的渗透(PT)探伤也可适用本基准. 2)本基准检查项目中,对图纸明确规定的缺陷,应满足图纸要求为原则. 3)图纸中未注明焊接符号处,多余进行焊接的,原则上不允许. 4)对于重复缺陷的评定 参考3.17)项目检查. 5)对于超出检查基准的焊接缺陷,应进行必要的返修,返修结束后重新进行检查. 3.焊接部外观检查项目: 1)焊角尺寸(LEG LENGTH) 2)咬边(UNDER CUT) 3)焊缝表面气孔(BEAD BLOW HOLE) 4)焊瘤(OVER LAP) 5)未焊透 6)背面余高(烧穿:BURN THROUGH) 7)未熔合 8)裂纹(CRACK) 9)弧坑(CRATER) 10)焊缝连接 11)电弧损伤 12)焊缝形状 13)焊角不对称 14)飞溅焊痘 15)漏焊 16)重复缺陷 17)焊缝打磨 18)连接部错边

4.检查基准 1)焊角尺寸 A). 图纸有焊角尺寸的焊角尺寸公差: SPEC: +25.0% (例:焊角尺寸为10mm时,允许值为10-12.5mm),焊角尺寸步允许有负公差,上述公差的情况对B项同样适用. B)图纸未注明焊角尺寸时(mm) 2)咬边

3)焊缝表面气孔 焊缝的概念指的是,焊缝从起弧到收弧的距离 焊缝表面连续出现的线状或群集状态气孔,与它的大小和数量无关,均判定不合格 点焊及弧坑气孔根据上述基准检查,对焊接下一工序带来的障碍不允许 5) 未焊透

PE管材焊接质量检测方法

PE管材焊接质量检测方法 聚乙烯(PE)管道热熔连接、电熔连接焊口接头质量快速、实用的检测方法和合格判定也是目前PE管道施工的一个瓶颈。以热熔连接为例,目前的检测方法是以目测焊口焊环的外观来检验其质量,虽然有些问题可以通过焊环的外观发现,但有些内在的问题则无法从表面体现,比如“假焊”,“假焊”的外观与合格外观相差无几,但长期强度无法保证,哈尔滨燃气公司曾发生因PE管熔口熔接形成“假焊”,其他管线施工时破坏了燃气管道地基,燃气管道在不平衡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开裂造成重大泄露事故。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最终电熔管件上观察孔的顶出与否来判断焊接的质量是不完全也是不确切的,观察孔仅作为判断焊接效果的一个依据,电熔焊接接头的最终质量最主要还是靠操作过程中严格的控制。所以研究出聚乙烯(PE)压力管道接头质量快速、实用检测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就PE管道连接施工而言,虽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但无论热熔连接和电熔连接的操作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步骤,也就是操作的过程控制,而并非单一的靠最终焊口来对接头质量进行合格的判定。以热熔焊接为例,温度、时间和压力是焊接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由于PE管道热熔焊接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定值,但在一些使用PE管道较早的国家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操作规程和参数设定的计算方法,而在我国很多PE管道工程的施工中,三个重要因素的设定一般由聚乙烯(PE)生产企业提供,所以存在的差异较大。另外在许多地方,施工人员野蛮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是时有发生。尽管在温度、时间和压力三个重要因素上比较重视,但是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其它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比如待焊端面的铣削,如何保持端面的清洁以及最终焊口的冷却过程及时间等细节问题,这些问题被忽视可能从最终的焊口上无法表现出来,但焊口的内在性能无法保证。因此焊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正确有效执行至关重要,并且和焊接设备性能的稳定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紧密相关。在电熔连接方面,仅靠保证对电熔管件输放电压的稳定和焊接时间的准确是不够的,而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如:待焊管材管件端面是否清洁,如存在杂质,最终熔接的效果肯定受到影响;氧化层的刮除,不刮除或是刮除程度不够很可能会引起熔接百分之百的失败;电熔管件与待焊管材或管件的组装是否正确也

结构件外观标准(通用)

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本厂和外协结构件进料检验及出货检验的质量特性及其要求,目的在于确立合格结构件的判别依据,使供货商和内部能有一个共同的量化的标准,以保证零件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和公司正常生产需要。 2 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结构零件的进料检验及出货检验的判定依据。 2.2 本标准适用于进料检验员和外协采购人员作为外协厂生产的执行文件。 2.3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师开发新产品的外观指导依据。 2.4 供应商送IQC的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此标准。 3 定义 3.1 缺点度量代码 N: 数目 D: 直径 L: 长度 H: 深度 W: 宽度 S: 面积 J: 缺陷间距 V: 其它 T: 偏移量P: 平面度 3.2 检测面定义 第一检测面(A面): 零部件或产品在装配后最常或最容易在用户使用时被看到的表面,如产品的 正面和WT的商标位。 第二检测面(B面): 零部件或产品在装配后能够被看到,但不易被看到或须经转动才可看到的表 面,如产品的两侧面或后面。 第三检测面(C面):零部件或产品在装配后不易被看到的表面,这类表面只有在拆缷或去掉面板模 块后才能被看到,如机框及机柜的底面和内面装配后在客户端不能被看到的 表面,原则上外观不做要求,但不得有油污和锈斑。 4. 4.1 检验所需的光源为不低于40W的日光灯环境。 4.2 检验员的纠正视力不得低于1.0, 检验时间不超过8秒。 4.3 被检验工件的检验面须放于垂直光源的平面上,人眼与检验面成大于45度角度。 4.4 不需在反光或阴影的状态下对工件进行多角度检验。 4.5 外观检测环境 (1)第一检测面,在40瓦日光灯下用目测,人眼距被检工件约40CM。 (2)第二检测面,在40瓦日光灯下用目测,人眼距被检工件约60CM。 (3)第三检测面,在40瓦日光灯下用目测,人眼距被检工件约80CM。 5. 缺陷累积判定 A面累积总缺陷接受数量:小面不超过2处,中面不超过3处,大面不超过4处 B面累积总缺陷接受数量:小面不超过3处,中面不超过4处,大面不超过5处 C面累积总缺陷接受数量:小面不超过4处,中面不超过5处,大面不超过6处 6. 名词注解 6.1 无手感浅划痕: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受阻感且未伤及材料基材的划痕,通常表现为线型,点 状和其他不规则形状。 6.2 有手感深划痕: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明显受阻感且已伤及材料基材的划痕,通常表现为线型, 点状和其他不规则形状。

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1目的指导焊工及焊接检验人员工作,确保焊接质量。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东川普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拼板机、卷板机和放板机焊接结构件焊缝外观质量检验(自检和专检)。 3焊接部位外观检查项目 3.1外观焊缝不允许出现的焊接缺陷有: 3.1.1咬边: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工艺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3.1.2焊缝表面气孔: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叫气孔。表面气孔指露在表面的气孔。 3.1.3 未熔合: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3.1.4未焊透: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 3.1.5裂纹: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地区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大的长宽比的特征。 3.1.6未焊满: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3.1.7焊瘤: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3.1.8烧穿: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 3.2 焊缝形状缺陷: 3.2.1焊缝成形差:熔焊时,液态焊缝金属冷凝后形成的焊缝外形叫焊缝成形,焊缝成形差是指焊缝外观上,焊缝高低、宽窄不一,焊缝波纹不整齐甚至没有等。 3.2.2焊脚尺寸:在角焊缝横截面中画出最大等腰三角形中,直角边的长度。缺陷表现在焊脚尺寸小于设计要求和焊脚尺寸不等(单边)等。 3.2.3 余高超差:余高高于要求或低于母材。 3.2.4错边:对接焊缝时两母材不在一平面上。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标准 焊接在电子产品装配过程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也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在电子产品实验、调试、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工作量相当大,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电子产品的故障除元器件的原因外,大多数是由于焊接质量不佳而造成的。因此,掌握熟练的焊接操作技能对产品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焊点的质量要求: 对焊点的质量要求,应该包括电气接触良好、机械接触牢固和外表美观三个方面,保证焊点质量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避免虚焊。 1.可靠的电气连接 焊接是电子线路从物理上实现电气连接的主要手段。锡焊连接不是靠压力而是靠焊接过程形成牢固连接的合金层达到电气连接的目的。如果焊锡仅仅是堆在焊件的表面或只有少部分形成合金层,也许在最初的测试和工作中不易发现焊点存在的问题,这种焊点在短期内也能通过电流,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接触层氧化,脱离出现了,电路产生时通时断或者干脆不工作,而这时观察焊点外表,依然连接良好,这是电子仪器使用中最头疼的问题,也是产品制造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2.足够机械强度 焊接不仅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同时也是固定元器件,保证机械连接的手段。为保证被焊件在受振动或冲击时不至脱落、松动,因此,要求焊点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可采用把被焊元器件的引线端子打弯后再焊接的方法。作为焊锡材料的铅锡合金,本身强度是比较低的,常用铅锡焊料抗拉强度约为3-4.7kg/cm 2 ,只有普通钢材的10%。要想增加强度,就要有足够的连接面积。如果是虚焊点,焊料仅仅堆在焊盘上,那就更谈不上强度了。 3.光洁整齐的外观 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桥接等现象,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注意:表面有金属光泽是焊接温度合适、生成合金层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外表美观的要求。 典型焊点的外观如图1所示,其共同特点是: ① 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② 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 滑,接触角尽可能小。 ③ 表面有光泽且平滑。 ④ 无裂纹、针孔、夹渣。 焊点的外观检查除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测)焊点是否合乎上述标准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质量的检查:漏焊;焊料拉尖;焊料引起导线间短路(即“桥接”);导线及元器件绝缘的损伤;布线整形;焊料飞溅。检查时,除目测外,还要用指触、镊子点拨动、拉线等办法检查有无导线断线、焊盘剥离等缺陷。 (二)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 ⑴目视检查 目视检查就是从外观上检查焊接质量是否合格,也就是从外观上评价焊点有什么缺陷。 目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 是否有漏焊,即应该焊接的焊点没有焊上; ② 焊点的光泽好不好; ③ 焊点的焊料足不足; ④ 焊点的周围是否有残留的焊剂; 图2正确焊点剖面图 凹形曲线 主焊体 焊接薄的边缘 图1 (a) (b)

进料检验标准书

xxxxxx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进料检验规范 编号: 版本:A 制定部门:品质部 制定日期: 1.目的

为保证进料的的质量、数量、规格等符合本公司的要求,提供良好的物料,满足生产和服务之所需。 2.范围 本检验标准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半成品、辅料等进入公司的所有物料。 3.职责 仓管员收到物料后将物料放置于指定待检区域并填写《进料检验通 知单》通知IQC检验。 IQC 接到《进料检验通知单》后到待检区抽取物料。按照来料检 验标准书和相关工程图纸,对来料进行检验与判定,并填写 《IQC进料检验记录》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作业内容检验检验方式:抽样检验.抽样标准: 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H 进行。 非元器件类按照GB2828-87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 合格质量水平:A类不合格AQL二B类不合格AQL二定义: 主要原材料:指对本公司产品性能、安全、起主要作用的材料。

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等。 5.检验仪器,仪表,量具的要求所有的检验仪器、仪表、量具必须在校正计量 期内。 6.检验结果6. 1检验合格后,IQC贴绿色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物料放入 检 验合格区,并填写《物料合格入库单》通知仓管。 6. 2对于公司没有能力检验的物料,可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报告, IQC可依供应商提供之合格检验报告视同合格处理。 6. 3检验为不合格物料时,IQC贴红色不合格标签于物料包装上,将 不合格物料放入不合格品区。不合格品的处理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执行。 7.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IQC来料检验报告》中. 相关表单 ?进料检验通知单》?IQC进料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品质异常处理单》

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版次A0 页码第1页共6页 文件修订记录 序号日期版本修改内容承办人 12018-12-15 A0 初版发行李蔚华 2 3 4 5 6 7 8 9 10 11 编制审核批准 文件会签分发部门 部门会签分发(份数) 生产部 品质部 研发部 采购部 生效日期: 2018-12-15 制定部门:品质部制定日期: 2018-12-15

文件编号版次A0 页码第2页共6页 1.目的 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来料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技术文件为准。 3.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 mm。 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 32535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804-M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4 .检验方案: GB/T2828 最新版;特殊抽样水准S-1 ,尺寸 / 性能类 AQL=AC/Re(0/1 );外观 AQL=0.4;月综合抽检良率 外观< 1%,尺寸结构< 0.1%。 5 .检验设备 / 工具: 1. 游标卡尺 (0.01mm) 2. 千分尺( 0.01mm) 3. 内径千分尺 4. 塞尺5. 高度仪 6. 螺纹规、 环7. 针规8. 大理石平台9. 万用表 / 兆欧 表10. 色板 6 .术语及定义 外观面定义: A 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客户看见且被关注的部分(如:作业平台,操作面板等)。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看见的部分且不会过分关注(如:底部机加件、设备内部件)。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外观不良。 C 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客户看到的表面部分(如:结合部位)。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 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7.检验步骤: 7.1 包装要求: 7.1.1 所有物料必须使用相应的垫料、间隔物、填充物包装,避免运输过程遭到破坏,每单片产品之间必 须隔开,避免相互碰撞导致不良,检验前发现有不符合的包装方式,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接收。 7.1.2 外包装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外力强度,以便能保护内部包装物,有色金属制品如铜、铝制品需用报纸 或塑料膜包覆;黑色金属需涂覆防锈油。检验人员发 现有外包装破损或有产品裸露的,有权拒绝接收。 7.1.3 所有产品来料必须附带我司提供的技术图纸,或经我司认可的技术图纸,图纸清晰明了,图纸不明

焊缝质量检测方法

一外观检验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是否有缺陷,如咬边、烧穿、未焊透及裂纹等,并检查焊缝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二密封性检验 容器或压力容器如锅炉、管道等要进行焊缝的密封性试验。密封性试验有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煤油试验几种。 1水压试验水压试验用来检查焊缝的密封性,是焊接容器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密封性检验方法。 2气压试验气压试验比水压试验更灵敏迅速,多用于检查低压容器及管道的密封性。将压缩空气通入容器内,焊缝表面涂抹肥皂水,如果肥皂泡显现,即为缺陷所在。 3煤油试验在焊缝的一面涂抹白色涂料,待干燥后再在另一面涂煤油,若焊缝中有细微裂纹或穿透性气孔等缺陷,煤油会渗透过去,在涂料一面呈现明显油斑,显现出缺陷位置。 三焊缝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 1渗透检验渗透检验是利用带有荧光染料或红色染料的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示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常用的有荧光探伤和着色探伤。将擦洗干净的焊件表面喷涂渗透性良好的红色着色剂,待渗透到焊缝表面的缺陷内,将焊件表面擦净。再涂上一层白色显示液,待干燥后,渗入到焊件缺陷中的着色剂由于毛细作用被白色显示剂所吸附,在表面呈现出缺陷的红色痕迹。渗透检验可用于任何表面光洁的材料。 2磁粉检验磁粉检验是将焊件在强磁场中磁化,使磁力线通过焊缝,遇到焊缝表面或接近表面处的缺陷时,产生漏磁而吸引撒在焊缝表面的磁性氧化铁粉。根据铁粉被吸附的痕迹就能判断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磁粉检验仅适用于检验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 3射线检验射线检验有X射线和丫射线检验两种。当射线透过被检验的焊缝时,如有缺陷,则通过缺陷处的射线衰减程度较小,因此在焊缝背面的底片上感光较强,底片冲洗后,会在缺陷部位显示出黑色斑点或条纹。X射线照射时间短、速度快,但设备复杂、费用大,穿透能力较丫射线小,被检测焊件厚度应小于30mm。而丫射线检验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穿透能力强,能照投300mm的钢板。透照时不需要电源,野外作业方便。但检测小于50mm以下焊缝时,灵敏度不咼。 4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验是利用超声波能在金属内部传播,并在遇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原理来检验焊缝内部缺陷的。当超声波通过探头从焊件表面进入内

焊接外观检验标准参考模板

焊接外观检验标准 目的:统一焊接外观检验标准,确保焊接质量和检验的一致性

5.有铅焊接和无铅焊接焊点的要求与区别: 要求与区别1.无铅焊接要求焊点焊料量适中,与元器件焊端和焊盘有良好的润湿,在焊接处形成总体连续但可以是灰暗无光泽或颗粒状外观的弧形焊接表面,其连接角不大于90°,焊点牢固可靠(下图中连接角θ1和θ2小于或等于90°为可以接受,连接角大于90°为不可以接受。) 2.无铅焊接焊点的焊接表面外观和锡铅焊接不同;无铅焊接焊点表面光泽黯淡并呈颗粒状外观,锡铅焊点表面均匀连续而光亮光滑;除此之外,其他焊接质量检验判定条件相同。 3.以下内容中对于焊点的“光滑”要求均是对于锡铅焊接焊点之要求;对于无铅焊接焊点,不可接受条件中的“灰暗,无光泽”不再作为不可接受条件。 图例

6.内容: 描述项目 检验标准描述 目标条件可接受条件不可接受条件 焊接清洁度 表面外观 清洁的金属表面无钝化(氧化)现象。清洁的金属表面有轻微的钝化(氧化)现象。 1.在金属表面或安装件上存在有色焊接残留物或 锈斑。 2.存在明显的侵蚀现象。 颗粒状物体 清洁。清洁。表面残留了灰尘和颗粒物质,如:灰尘、纤维丝、 渣滓、金属颗粒等。 氯化物、碳酸 盐和白色残 留物 清洁,无可见残留物。清洁,无可见残留物。 1.在PCB表面有白色的残留物 2.在焊接端上或焊接端周围有白色残留物存在 3.金属表面有白色结晶 注:当确定其其化学性是合格的,且是文件允许的, 则是可以接受的。 残留物 残留物 侵蚀或锈斑

描述项目 检验标准描述 目标条件可接受条件不可接受条件 焊接清洁度助焊剂残留 物-免清洗 过程外观 清洁,无可见残留物。 1.助焊剂残留在连接盘、元器件引线或导线 上,或围绕在其周围,或在其上造成了桥连。 2.助焊剂残留物未影响目视检查。 3.助焊剂残留物未接近组装件的测试点。 1.助焊剂残留物影响目视检查。(2、3级缺陷) 2.免清洗残留物上留有指纹。(3级缺陷) 3.潮湿、有粘性或过多的焊接残留物,可能扩展到其 他表面。 4.在电气配件的表面,有影响电气连接的免清洗焊接 的残留物存在。 助焊剂残留 清洁,无可见残留物。 1.对需清洗焊剂而言,应无可见残留物 2.对免清洗焊剂而言,允许有焊剂残留物。 有需清洗焊剂的残留物,或者在电气连接表面有活性 焊剂残留物。 描述项目 检验标准描述 理想状况允收状况拒收状况 毛刺导线连接式 元器件 焊接点光滑饱满无毛刺,焊点大小均匀焊接点光滑饱满无毛刺,焊点大小均匀焊接点有毛刺,拒收 残留物 焊剂残留物

塑料件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检验标准 塑料件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为IQC对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检验、测试提供作业方法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须经IQC检验、测试塑料(包括五金件)来料的检测过程。 3职责 IQC检查员负责按照本标准对相关来料进行检验、测试。 4工具 4.1卡尺(精度不低于0.2mm)。 4.2打火机。 5外观缺陷检查条件 5.1 距离:肉眼与被测物距离30CM。 5.2 时间:10秒钟内确认缺陷。 5.3 角度:15-90度范围旋转。 5.4 照明:60W日光灯下。 5.5 视力:1.0以上(含较正后)。 6检验项目及要求 6.1塑壳 a.所有外观面光滑过渡、无注塑不良。 b.外观面无划伤、痕迹、压痕。 c.非喷涂面不能有喷涂印。 d.喷涂均匀完整、不粗糙、无暗纹、亮斑,不能有局部堆积,少油,纤维丝。喷涂是否牢固,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e.喷涂层色差光泽均匀、光亮。 6. 1.2尺寸 测量下列尺寸,所有尺寸均须同图纸吻合或与样板一致。 a.五金槽的尺寸。 b.外型轮廓。 c.定位孔位置 d.特殊点位置及规格(超声线)。 a.原材料是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b.防火材料应用打火机做实验(需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a.将胶壳与相应的保护板、五金、支架等配件试装应配合良好。 b.必要时应取1-3个胶壳试超声,超声缝隙应均匀一致,焊接良好。 6.2五金件 测量五金的尺寸,须与样品或BOM一致。 目测检查五金的色泽是否与样品一致,是否有划伤、变形,电镀层脱落等。 7检验方法 7.1外观 使用目测法检查被检品的外观。 7.2尺寸

进料检验规范..

电线电缆的检验规范 1、检验细则 1.1对完整包装的成捆电线,验证有无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规格、标称截面、线 规线号、长度、标准编号、出厂日期和生产厂名、商标的标识。 1.2检查内容 1.2.1外观:色泽明亮、颜色相符、塑料层软硬适中,无硬化、龟裂、发粘、损伤等 不合格现象。 1.2.2标志:电线塑皮明显标注执行的国家标准号、线规线号、耐温、耐压,如安 全认证产品,还应有安全认证标志及编号。 1.2.3线规线号:根数每根直径和塑皮厚度应符合规定。 1.3介电强度和不延燃试验(评定合格供方的样品或其质量不稳定时进行此项测试)。 1.3.1导体与塑料层之间的介电强度在塑料层浸水条件下,通过2000V、5min、 1.0mA、50Hz测试。 1.3.2塑料层燃烧后,离火30S内自行燃灭。 2、检验指引 2.1抽样方案 2.1.1按GB2828-2003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I)抽取电线捆数。 2.1.2每捆的前1米不应作为样本进行检验(对成捆电线而言)。 2.2检验方法 2.2.1目测法检查1.2.1、1.2.2项。 2.2.2使用千分卡尺测量线径(1.2.3项)。 2.3合格质量判定 2.3.1检验按本规定的抽样方案进行并记录,合格质量AQL值如下: ※类致命不合格类0 (如:1.3项、1.3.2项不合格)。 A类严重不合格类 2.5 (如:无出厂合格证、标志不符、硬化、发粘、 损伤等不合格现象)。

陶瓷灯头检验规范 1. 检验标准 1.1验证有无出厂合格证明及有关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数量、标识等是否齐全。 1.2外观、尺寸及结构。 1.2.1无崩裂,不允许有明显的杂色斑点、表面凹凸不平、有刺割锋芒等现象存在。 1.2.2摆放规格符合要求。 1.2.3灯头内外均应无灰尘杂物,不得有杂色、铜绿、油泥、镀液痕或锈迹。 1.2.4绝缘体与壳体、插销的连接应牢固,销钉不得有晃动。 1.3介电强度。 1.3.1弹片接点与金属螺纹镶件之间的耐电压强度经受不低于1500V、1min 、1.0mA、 50Hz或1800V、1-2S、1.0mA、50Hz,无放电、击穿现象。 2. 试验指引 2.1检验方案:先进行外观、结构性、标志全检,再进行介电强度试验。 2.1.1按GB2828-2003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2.1.2如供方获得ISO9000系列认证或IEC、UL、GB标准认证,可按GB2828-2003 特殊检查一次抽样方案(S-1)抽取样品。 2.2试验方法 2.2.1检查标识和外观,按1.1,1.2.1,1.2.3,1.2.4项进行目测检查。 2.2.2检测螺纹规格,用自定的标准灯泡实装,若能正常旋入,则合格。 2.2.3试验介电强度的设备:绝缘耐压测试机,按1. 3.1项进行测试。 2.3合格质量判定 2.3.1试验按本规定的抽样方案进行并记录,合格质量AQL值如下: ※类致命不合格类0 (如:介电强度、绝缘电阻不合格等) A类严重不合格类 2.5 (如:灯头螺纹与灯泡不匹配) B类普通不合格类 4.0 (如外型尺寸、绝缘体与壳体、销钉松动、外壳表面凹 凸不平,有刺割锋芒,灯头有锈迹、铜绿、油泥等)

焊缝质量检验

焊缝质量控制 一、焊接工艺 1、材料 1).电焊条: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选用焊条,焊条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如须焊条型号,必须征得设计部门同意。严禁使用过期、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焊接前将焊条进行烘陪处理。 2).作业条件 a.审阅施工图纸,拟定焊接工艺。 b.准备好所需施焊工具,焊接电流。 c.在钢结构车施焊区施焊。 d.焊工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才可上岗,如停焊超过半年以上时,则重新考核后才准上岗。 e.施焊前焊工复查组装质量和焊缝区的处理情况,如不符合要求,修整合格后方能施焊。 2、操作工艺 1).焊条使用前,必须按照质量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陪后,放在保温箱内随用随取。 2).首次采用的钢种和焊接材料,必须进行焊接工艺性能和物理性能实验,符合要求后才采用。 3).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其中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4).要求焊成凹面贴角焊缝,可采用船位焊接使焊道金属与母材平缓过渡。

5).焊道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须申报焊接技术负责人查清原因,订出修补措施后才可处理。 6).严禁在焊缝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内起弧的局部面积应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7).重要焊缝接头,要在焊件两端配置起弧和收弧板,其材质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 8).要求等强度的对接和丁字接头焊缝,除按设计要求开坡口外,为了确保焊缝质量,焊接前采用碳弧气刨刨焊根,并清理根部氧化物后才进行焊接。 9).为了减少焊接变形与应力,我公司常采取如下措施: a.焊接时尽量使焊缝能自由变形,钢构件的焊接要从中间向四周对称进行。 b.收缩量大的焊缝先焊接。 c.对称布置的焊缝由成双数焊工同时焊接。 d.长焊缝焊接可采用分中逐步退焊法或间断焊接。 e.采用反变形法,在焊接前,预先将焊件在变形相反的方向加以弯曲或倾斜,以消除焊后产生的变形,从而获得正常形状的构件。 f.采用刚性固定法:用夹具夹紧被焊零件能显著减少焊件残余变形及翘曲。 g.锤击法:锤击焊缝及其周围区域,可以减少收缩应力并变形。 二、焊缝质量检验标准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方法焊接的碳素结构钢或 低合金钢焊接结构件的焊缝质量检验 1.2凡本公司产品的焊缝检验,均按本标准执行,本标准包括焊缝外部质量和内

钢结构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钢结构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1适用围:本标准叙述了钢结构产品焊缝外观检验所需条件、?适用围和合格标准。 2产品焊缝包括定位焊缝、完工焊缝及返修焊缝。 3焊工钢印和焊缝标识的要求 3.1 钢印须采用低应力钢印,钢印标记的打印应清晰完整,严禁用凿子、冲头等锋利工具进行打印。 3.2 打印深度为0.3mm~0.5mm。 3.3所有对接焊缝要求打焊工钢印和焊缝标识,焊工在完成焊缝焊接后应立即打上自己的代号钢印及焊缝标识(焊缝标识具体参考附件1)。 3.4一条焊缝如有数人同时施焊,应分别打上各人钢印,返修焊缝如非本人直接返修者,在返修焊缝旁适当位置打上返修焊工钢印,若因返修而去除了原焊工钢印,则应补打原焊工钢印。 3.5当产品图样对打焊工钢印另有规定时,应按图样要求打上焊工钢印。 4焊缝外观检验标准 4.1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不得在坡口外母材上引弧; b)焊后清除掉所有的松散的焊接飞溅及焊缝上的熔渣; c)焊缝尺寸、位置符合图纸; d)焊道间或焊道和母材上没有焊瘤或未熔合;

e)焊缝和相邻母材上没有裂纹; f)焊缝表面应没有粗糙的波纹或沟槽,并与被连接表面圆滑过渡; g)不得有焊接弧坑,收弧点不得有裂纹。 h)返修焊缝表面,应修磨成与原焊缝基本一致,并打上返修焊工钢印。 4.2缝的质量等级划分应按照表1进行,未做规定的其他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当有特殊要求时按照图纸或技术条件执行。 表1焊缝的质量等级划分 4.3焊缝的外观检查应符合如下规定: a)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和本标准的要求,焊缝余高和错边允许偏差按照表2要求,焊缝表面应为均匀的鳞片状,不应有焊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