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雨水径流控制目标及方法研究

002、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雨水径流控制目标及方法研究
002、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雨水径流控制目标及方法研究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雨水径流控制目标及方法研究1

丁年 胡爱兵 任心欣

摘要:如何有效的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和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本文以深圳市排水防涝规划为例,探讨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标及方法。径流量控制方面,提出将综合径流系数作为径流量控制的目标,构建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径流源头削减体系,以及基于过程控制的雨水调蓄系统;径流污染控制方面,确定一定厚度的初期雨水控制量作为径流污染控制目标,构建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体系,以及基于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初期雨水截流与处理体系。

关键词:排水防涝 径流量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 低影响开发 目标 方法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市的城市化进程堪称人类历史之最。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同时改变了城市区域的自然水文循环。由于传统的城市建设很少采用透水性铺装材料,致使城市下垫面被大量硬质化,雨水入渗通道受到阻隔,在暴雨时雨水无法实现入渗、滞蓄,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水问题,例如内涝加剧、面源污染严重、海水入侵、水资源短缺等。如何有效的控制城市雨洪所带来的洪涝灾害和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规划先行。然而深圳市乃至全国以往鲜有专门的排水防涝规划,相关排水专项规划也只注重雨水的“管渠+泵站”的快速收集、输送、排除体系,未构建基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雨洪管理体系。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排水防涝相关规划,并提出各地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建设模式;为指导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住建部又发布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等指导文件。《大纲》将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作为城市排水防涝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确定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源头削减的标准以及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准;并且提出径流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的方法、措施及相应设施的布局。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和径流污染控制的目标及方法。

1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与城市雨水径流控制

1.1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

《大纲》对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从设施层面来讲,城市排水防涝系统

1 国家水专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示范与评估(2010ZX07320-003)

由三类设施构成,通过三类设施的协同作用,最终达到城市排水防涝总体目标。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构成具体如下:

(1)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径流量控制;②径流污

染控制;③雨水资源化利用。按照《大纲》的要求,径流控制需主要按照 LID 理

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减少下游雨水径流负荷

和污染物负荷。从空间的角度来讲,城市雨水径流控制属源头削减。

(2)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主要设施包括排水管渠和排水泵站及其它附属设

施。该类设施属于雨水的过程控制。

(3)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主要设施包括城市涝水行泄通道、城市雨水调蓄设施等。该类

设施属于雨水径流的末端输送、控制与治理。

1.2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排水防涝的关系

首先,雨水径流控制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第一类设施,雨水径流控制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源头削减来实现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以此来减少后续设施的负担。其次,从优先次序来讲,对城市某一区域,应优先通过LID 设施进行雨水的源头、分散控制。LID设施不能达到排水防涝目标时,再通过其他两类设施,即排水(雨水)管网、排水泵站、涝水行泄通道和雨水调蓄设施等来实现区域排水防涝目标。2低影响开发理念及作用

低影响开发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区域开发建设后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1,2]。作为城市建设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新型开发模式,低影响开发可有效提高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面源污染、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图2-1所示为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原理2。

时间(h)

图2-1 低影响开发原理示意图

2图片引自佘年宣讲稿《可续都市规划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2011.7)。

3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

3.1径流量控制总体思路

深圳市雨水径流控制总体思路如图3-1所示。首先,确定深圳市雨水径流控制目标。深圳市径流控制目标以综合径流系数表征,即各流域远期开发建设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大于现状评估值;其次,以深圳市各流域远期城市规划为基础,评估深圳市远期常规开发建设(即传统开发模式)后的综合径流系数,并与各流域现状综合径流系数进行比较:①如规划评估值大于现状目标值,则采用渗、滞、蓄的手段对超过的径流量进行控制,使其达到径流控制目标;②如规划评估值不大于目标值,则不进行径流量控制设施的规划布局,但要求以后所有新建项目均按照LID的理念进行开发建设;局部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后不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负担。

图3-1 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总体思路

3.2径流量控制目标

按照远期开发建设后的径流量不大于现状值的目标,深圳市雨水径流量控制目标以流域现状综合径流系数表征。按照深圳市《雨洪利用系统布局规划》及其它相关研究,深圳市九大流域现状综合径流系数见表3-1,以此作为深圳市各流域径流量控制目标。各流域远期开发建设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大于表3-1中规定的值。

表3-1 深圳市各流域现状综合径流系数

流域现状综合径流系数

茅洲河流域0.48

珠江口流域0.48

深圳湾流域0.51

观澜河流域0.52

深圳河流域0.50

龙岗河流域0.46

坪山河流域0.40

大鹏湾流域0.37

大亚湾流域0.34

合计0.46

注:(1)该径流系数系指综合流量径流系数。

(2)以全市2008年下垫面作为现状下垫面进行评估。

3.3径流量控制方法

基于雨水收集、输送和排放的空间流向,可构建全过程的径流量控制体系,如图3-2所示。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方法总体包括两类:①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径流源头削减;

②雨水径流的调蓄。

图3-2 基于LID理念的雨水径流全过程控制示意图(1)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径流源头削减

雨水径流源头削减,即在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在建设项目各类下垫面综合运用多种LID设施,让更多的雨水入渗、蒸发或蓄存,使雨水在进入排水管道之前就能得到有效的削减。LID设施主要结合城市景观设施(如绿地、绿化带)、开放空间、建筑屋顶等进行建设。对于城市现状建成区,如进行专门的LID设施改造比较困难,因此,LID设施主要将结合城市新建片区、新建项目和改建、扩建项目进行一并建设(图3-1所示)。以下将主要针对新建片区、新建项目和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讨论。

1)建设项目LID目标

结合建设项目用地性质,将深圳市建设项目总体分为七类,分别制定LID目标。建设

项目分类及LID目标见表3-2。

表3-2 深圳市建设项目分类及LID目标

用地性质(类别代码)

用地类型综合径流系数大类中类

R R1,R2,R3 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0.4~0.45 R4

四类居住用地(原农村居民住宅

形成的屋村用地)

≤0.50~0.55

C C1(C5参照公园类执行)商业服务业用地≤0.45~0.50 GIC GIC1,GIC2,GIC5,GIC7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040~0.45 M M0,M1 新型产业用地、普通工业用地≤0.45~0.50 W W0,W1 物流仓储用地≤0.50

S

S2 城市道路用地≤0.60 S1,S3,S4 交通设施用地≤0.40

G G1,C5 公园绿地≤0.10

G4 广场用地≤0.20~0.30

注:(1)用地代码参考《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

(2)其他未注明用地类型(非特殊污染物地区)综合径流系数可按0.5~0.6执行;混合型用地类型按主要类别执行。

(3)新建项目(含城市更新项目)按低限值执行,改造、扩建项目按高限值执行。

2)建设项目LID目标的实现途径

建设项目LID目标实现途径如图3-3所示,即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各类下垫面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LID设施,让更多的雨水实现源头、分散入渗,降低每一类下垫面的径流系数,进而达到建设项目综合经历你系数控制目标。对于大面积新建片区,也可制定片区LID目标,例如深圳市前海合作区(面积约15km2)确定的LID目标为开发建设后的综合径流系数≤0.45。

为引导建设项目合理采用LID设施,保障建设项目LID目标的实现,构建了四个LID 引导控制指标,分别为绿色屋顶覆盖比例、下沉式绿地建设比例、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透水铺装比例和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各类建设项目的LID控制指标参考值见表3-3。

图3-3 新建片区及建设项目LID目标实现途径

表3-3 建设项目LID控制指标参考值

LID控制指标居住类

(R)

商业类

(C、GIC)

工业类

(M、W)

道路广场

类(S、G4)

公园类

(G1,C5)

下沉式绿地建设比例≥60% ≥40% ≥60% ≥80% ≥20%

绿色屋顶覆盖比例20%~50%20%~30% 30%~60%— —

人行道、停车场、广场

透水铺装比例

≥90% ≥30% ≥60% ≥90% ≥50%

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

制比例

≥40% ≥20% ≥80% ≥80% 100%

注:(1)下沉式绿地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草沟、雨水滞留(流)设施等高程低于周围汇水区

域的绿地。

(2)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系指不透水下垫面的径流污染控制量与其上的降雨总量的比值。

3)LID设施

LID设施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生滞留槽)、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地面、植被

草沟、LID树池、雨水入渗设施、过滤设施、滞留(流)设施、雨水湿地等。图3-4所示为

几类典型的LID设施。LID设施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土壤地质、水文气候、维护管理、经济

性、景观性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有效的LID设施。

由于深圳市地下水位较高,入渗井、渗透管沟等雨水深层入渗设施不适用。深圳市LID

设施主要应以表层入渗设施和雨水的滞蓄设施为主。

雨水花园(深圳光明新区38号路)绿色屋顶(美国波特兰)

透水铺装地面(深圳光明新区新城公园)植被草沟(美国西雅图High point社区)

图3-4 低影响开发设施

(2)雨水径流的调蓄

雨水径流的调蓄,即在雨水的输送过程中,结合城市公园、湿地、水体等开放空间,综合考虑竖向、景观等要求规划布局雨水调蓄设施,用以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洪峰流量、延长排放时间。雨水调蓄设施可不限于上述类型,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经验,学校的运动场地、公园广场、蓄水模块等均可作为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如图3-5所示。

多功能雨水调蓄池位于公园的雨水调蓄池

雨水蓄水模块

图3-5 雨水调蓄设施

4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4.1径流污染控制总体思路

径流污染控制,即通过工程措施对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削减,减轻排入城市河湖的面源污染。径流污染控制总体思路如图4-1所示。首先,确定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其次,将城市建设区总体分为新建片区(建设项目)、城市更新区和现状建成区,分别制定不同的径流污染控制策略。

图4-1 径流污染控制总体思路

4.2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通常来讲,在一次降雨事件中,降雨初期所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携带了大量的污染负荷,致使这些降雨径流所对应的降雨量称为初期雨水。对于城市建设区,径流污染控制是通过对初期雨水的截流和处理而实现的。根据深圳市相关研究,深圳市初期雨水控制量为7mm,即将降雨初期的7mm降雨作为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和处理。

4.3径流污染控制方法

前已述及,径流量的控制是基于LID理念的雨水径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来实现的。与此相对应,径流污染的控制也是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来实现。源头削减即基于LID理念的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和处理;末端治理是在雨水管渠末端、排放水体之前采用雨水湿地等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

(1)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

雨水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主要是针对城市新建片区和新建项目(图4-1)。即对新建片区和新建项目,不进行初期雨水径流的截流和处理,LID设施在进行雨水径流量削减的同时,可有效的去除径流污染物。国外大量研究表明,LID设施能有效削减雨水径流中的TSS、COD、TN、TP、油脂类、重金属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对雨水花园(Rain garden)的监测结果显示[3],一般新建的雨水花园可以去除86%的TSS、90%的TP、97%的COD和67%的油脂;Singhal N.等人对植被草沟(Grassed swale)的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草沟可截留雨水径流中93%以上的SS,同时可消纳部分有机污染物、油类物质和Pb、Zn、Cu、Al等金属离子[4]。表4-1所示为雨水过滤设施污染物去除监测结果统计。

表4-1 雨水过滤设施典型污染物去除率

监测过滤设施数目TSS去除率(%) TN去除率(%) TP去除率(%)分布平均分布平均分布平均

美国数据18 80~92 86 30~47 32 41~66 59 国际数据38 —75 —44 —45

注:(1)美国数据来源于:“The Center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 in its National Pollutant Removal Performance Database-Version 3 (2007.9)”

(2)国际数据来源于:“The International Storm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 Database, 2007.10”

(2)初期雨水截流与处理

对于现状建成区(不包括生态保护区),通过截流一定厚度的初期雨水径流,并对其进

行处理,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的目的。深圳市初期雨水控制量为7mm,且初期雨水汇流范围

应使得汇水面积最远点到排放口的汇流时间不应超过20~30分钟。超过此汇流时间的区域,

其初期效应已不显著。

初期雨水处理设施主要应以生态处理设施为主,例如雨水湿地、雨水滞留塘等。雨水处

理设施应结合城市公园、水体等开放空间进行布置。

(3)雨水的末端治理

雨水的末端治理是在雨水管渠末端、排放水体之前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对于直接排入

河道的排水管渠,在用地许可的情况下,可主要利用河道蓝线内用地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如

雨水湿地、雨水滞留塘等,如图4-2、图4-3所示。对于中、小雨,雨水径流可全部进入湿

地或滞留塘进行处理;对于大雨及暴雨,初期径流可排入雨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待处理设

施满负荷时,后期雨水径流可直接排放。

对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截流井溢流雨污水进行处理是防止河流污染的重要措施。如用地许可,可利用河道蓝线用地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如用地不许可,可暂时蓄存,待

降雨过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图4-2 雨水末端治理系统示意图

雨水湿地(德国,斯图加特)雨水滞留塘(新加坡碧山公园)

图4-3 雨水末端治理设施

5结语

(1)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排水防涝压力和面源污染压力,应构建基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雨洪控制体系。雨水径流控制作为城市排水防涝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排水管渠系统和防涝系统共同构成城市的排水防涝体系。

(2)雨水径流控制主要是按照LID理念,通过雨水的源头、分散控制使各流域远期开发建设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大于现状评估值。对于新建、改建项目(片区),通过在建设项目源头运用多种LID设施,使每一类建设项目达到规定的综合径流系数目标;对于现状建成区,由于大规模改建LID设施不易实现,因此可主要结合城市公园、湿地、水体等开放空间建设雨水滞蓄设施。

(3)径流污染控制方面,一般来讲,径流污染是伴随着径流量的削减而得到有效控制的。对于新建项目和新建片区,主要是通过LID设施进行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源头削减;对于现状建成区,通过截流7mm初期雨水径流并进行处理,即可实现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Coffman L S.Low Impact Development creating a storm of controversy[J].Water Resources Impact,2001,3(6):7-9.

[2]Thomas H.Cahill, P.E.Low Impac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M].A John Willy & Sons, INC..2012.

[3]Davis A P.Field performance of bioretention: Water quality[J].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ience, 2007, 24(8): 1048-1063.

[4]Singhal N,Takis E S,Navin W,et al.Sediment retention by alternative filtration media configurations in stormwater treatment[J].Water Air Soil Pollution,2008,(187):173-180.

作者简介:丁年,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胡爱兵,工程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任心欣,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7.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8.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9.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0.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1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3.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1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1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1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1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 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4.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 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 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目标的规划、分解与控制

目标的规划、分解与控制 一、正确理解目标的内涵 全面正确理解目标,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目标三要素 要想成为高效经理人,首先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目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带有困难; 第二,带有压力; 第三,带有风险。 2.经理人拒绝目标的原因 很多经理人拒绝明确、高难度的目标,理由主要有: 第一,认为不可能完成目标; 第二,内心不想干; 第三,能力不足。 对于善于拒绝的经理人来说,拒绝高难度目标便于保护自己,轻松取得短期个人利益。但是他们忘记了一点——完成目标的难度代表其职业价值。 对于善于拒绝的下属来说,即使有人追着告诉他应该怎样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因此这类人最不容易获得成功。 3.组织生存风险 通常来说,组织面临以下生存风险: 第一,企业内部对公司发展目标争论不休; 第二,目标压力逐级递减,最后为零。 对目标的不同追求和认可决定职业经理人的荣辱,敢于实现的目标的难度决定经理人的发展潜力。 4.切忌制定不可测量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经理人在制定目标时,会出现以下无法测量的目标: 第一,加强责任心; 第二,增强团队意识; 第三,提高客户满意度; 第四,提高员工的管理素质。 以上均为不可测量目标,如果是组织设计的,将导致目标无法管理或改进。 5.目标的价值 经理人所制定的目标一定是客观量化、合理、高难度的,其价值在于: 第一,目标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第二,目标对员工有无形的激励作用; 第三,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执行力的基础。 二、掌握实现目标的三种方法

1.从四个路径角度规划目标 经理人的目标类别 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可以分为:财务目标和项目目标。 财务目标:包括利润目标和销售收入目标。 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产品开发速度、质量、客户满意度等。 无论项目目标如何不同,都要服从于财务目标。即作为管理者,无论带领员工做什么工作,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目标上。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将组织策略加以落实的管理制度,提出者是卡普兰和诺顿。他们根据数家长年绩效突出的企业的经验,探讨成功经营之道,归纳出可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落实策略愿景的架构。 平衡计分卡以平衡观念驱动组织绩效量度,其诉求是短期绩效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财务和非财务量度之间的平衡、落后和领先指标之间的平衡、外界和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等状态。 四个角度规划目标实现路径 图1 从四个角度规划目标的实现路径 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绩效目标被分为四个角度: 财务角度。如果组织是以成本为中心,就要参照利润目标来划分;如果是以利润为中心,就要从财务角度进行分解,包括开拓新业务、提高资产利用率、改善成本结构、增加客户价值等各项工作。 客户角度。企业从客户那里获得赢利,因此,为使客户满意、增加其价值,企业就要努力做到运营卓越、产品领先和亲近客户。 内部流程角度。提出更高的赢利目标后,为使客户更加满意,公司就要从内部流程角度入手,完善内部运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创新开拓新业务、完善客户管理流程、加强运营和物流流程管理、完善法规和环境管理流程。 学习与成长角度。当不能更多地进行开拓创新,或是在客户管理方法和规范上依然存在问题时,就要从学习与成长角度,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排水专项规划设计提资清单规划

排水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所需提供的基础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1.1提供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文本及基础资料 1.2城市内涝水位 2.城市概况 2.1县志。 2.2县城建成区面积(包括现状、近期、远期且说明年限) 2.3县城区近5年人口数据、城区用水情况(填写附表相关内容) 2.4近5年县城GDP数据;城区工农业经济状况,主导产业如城区主要工业、商业、服务行业等发展状况;近5年城区工业产值,县发展计划经济指标等。提供上述相关文字资料。 2.5县城区地图(现状)、近远期城区规划图(1:10000或1:20000)、道路路网图(包括各道路控制标高)、人口分布或人口密度图等。 2.8发展规划纲要文本,计划主要建设项目情况的文字资料。 3.县城供排水现状 3.1城区排水系统设计规模,污水厂实际处理能力,采用的处理工艺、排水处理流域等情况的详实文字资料及相关设计文件。 3.2现有和拟建污水提升泵站规模及水泵主要运行参数。 3.3污水厂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图,水泵机组型号及运行方式,污水厂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污水厂进水水质、出厂水水质情况报告。 3.5排水管网现状图(1:10000或1;20000)包括雨水、污水现状图,那

些地区采用合流制,那些地区采用分流制,各污水厂、提升压站、排污口及主要排污大户位置。 主要街区或街道的管道材料,管道长度(填写附表); 管网、管材统计表(填写附表); 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详实文字资料。 3.7近5年主要运行经济技术指标(填写附表)。 3.8城市污水水质 4.附表 历年供水主要指标 历年排水经济指标

现有污水处理构筑物、建筑物一览表 注:以污水厂为单位填写,如有多个污水厂,按本表格格式另外制作填写。 排水管管径、管材统计表 污水厂人员编制一览表

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附件3 序号省份城市 内涝防治标准 (重现期:年) 对应降雨量 (毫米/24小时) 1北京北京市100410.0 2天津天津市100270.0 3河北石家庄市50280.0 4河北唐山市50194.4 5河北秦皇岛市30210.0 6河北邯郸市30100.0 7河北邢台市30236.1 8河北保定市30184.0 9河北张家口市30100.4 10河北承德市30151.4 11河北沧州市30158.0 12河北廊坊市30249.5 13河北衡水市30195.7 14山西太原市50180* 15山西大同市50120* 16山西阳泉市30150.0 17山西长治市30102.5 18山西晋城市3079.2 19山西朔州市30100.0 20山西晋中市30150.0 21山西运城市30138.5* 22山西忻州市3050.0 23山西临汾市2075.6 24山西吕梁市20147.3 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0120* 26内蒙古包头市30100* 27内蒙古乌海市30150* 28内蒙古赤峰市50146.4* 29内蒙古通辽市30172* 3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0100* 3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30101.4* 3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30150* 3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30100.4* 34辽宁沈阳市50250.0 35辽宁大连市50102.9 36辽宁鞍山市30164.3 37辽宁抚顺市30150.0 38辽宁本溪市30177.2 39辽宁丹东市30172.2 40辽宁锦州市30177.6 41辽宁营口市30158.1 42辽宁阜新市30190.4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1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目标分解与绩效考核 一、概念: 1、以目标来管理,而非各种手段与手续,特别适用于主管人员,管理中的管理。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层层分解目标管理员工,让员工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2、绩效考核就是组织的各级管理者通过某种手段,对下属的工作完成情况定量与定性评价的过程。 目标分解是绩效考核的前提和基础,绩效考核是目标分解的必然结果。 二、作用: 目标分解可以使员工清楚工作职责,提高积极性,关心员工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业绩做出较准确、全面的评价,找出工作差距,检验招聘与培训的效果,对员工进行奖罚等。

三、目标分解体系: 目标分解的原则: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原则,PDCA 循环的原则,层层负责原则,协调一致原则,培养员工意识的原则。 1、目标分解过程中,下级目标要略高于上 级目标值;2、目标明确具体,重点突出;3、项目不宜过多(3 --------- 5项为宜);4、目标应用数 字表示,如时间、日期、金额、数量、百分比等;5、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6、注意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相互关联;7、所分解目标要与本人职责相称;8目标分解以年度为主。 2、目标分解中问题:抗拒性、消极应付、不信任、权利配置、信息交流不畅、意外情况、协调性 3、目标分解可行性建议:在发展战略规划下制定目标、目标的可行可操作、实现目标的资源配置。 四、分解目标体系 1、编制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步骤;开始与完成时间;工作重点与完成标准;人员分工与授权事宜。 2、目标协议书(表1)与计划单(表2): 3、目标一览表(表3): 年度工作目标协议书(表1)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4T09:50:06.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许可[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在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与此同时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城市内部的排水和防涝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经验我们得知造成这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涝管渠及泵站设施不完善。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 1项目背景 项目范围为昆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吴淞片区和城南片区,面积合计4.96平方公里,是吴淞圩和城南圩北部区域的一小部分,现状主要为老城区、将拆迁地块、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村庄。 2降雨分析 2.1降雨特征 昆山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2.2修订后暴雨强度公式 目前,昆山市排水设计一直借用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制的苏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样本系列为1959~1979年21年的降雨资料,且选样采用了年多个样法。该公式编制时间较早,至今已有30余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内涝灾害。同时,由于苏州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范围的扩大,旧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够代表现状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苏州地区实际的暴雨特性。公式适用范围为除苏州中心城区(602km2)、常熟市、太仓市以外的苏州市域范围。就暴雨强度公式本身而言,无论从编制年代上、编制的技术方法上及适用范围,均不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适用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20号文件),于2011年底前,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昆山市开展了“昆山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研究”项目。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式中:i——设计暴雨强度(mm/min); t——降雨历时(min); ——设计重现期(年)。 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采用K.C法对昆山雨量站1980-2015年共36场次降雨数据统计分析。根据36场次暴雨统计,雨峰出现在各降雨时段的比例确定120min雨峰位于第11位,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19.70%,r=0.438,120min降雨时程分配如下所示。 昆山市短历时设计降雨雨量时辰分配情况表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昆山市288*5min设计雨型如下图所示。288*5mi雨型中雨峰时段发生在第214位,r为0.741,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7.46%,288×5min雨型中按1h滑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占总雨量的29.83%。 3内涝风险评估 平原河网地区的内涝风险主要有二种成因,一是城区局部短历时暴雨,此时河网水位基本维持常水位;二是由于区域性长历时降雨,河网水位抬高导致管网排水不畅,低洼地区积水。成熟城区有可能受上述二种风险因素之一,或者组合遭遇影响。短历时暴雨内涝风险 ①常水位1年一遇两小时设计暴雨下内涝风险

工程质量总目标分解目标及其控制要点和措施

一、工程质量总目标分解目标及其控制要点和措施 (一)质量控制总目标: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合格,即本项目施工质量目标全部达到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二)工程质量目标分解:. 基分质保证项项允差项 分项工目工质量目质质量目目整理绿化用地%实测值符合规9合客土、整理场地、地要允差范围内整理、定点放线)合滕苗木种植:芒我:90符合规范%实测值在格鹫合格乔木、灌木及整形求植、 允差范围内要求苗木养护管理%实测值在90合格符合规范模纹地被植物、草坪种. 植、草坪地被养要允差范围 (三)各分解目标监理控制措施:上述各分部分项工程在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对原材料报验、见证取样进行跟踪,对重要部位及关键工序和分部分项设置施工停止点和质量控制点,前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检验批的合格来保证分部分项工程的合格,以分部分项工程的合格来保证单位工程的合格,确保分解目标的实现, 以达到监理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四)见证点的运作程序要求: 1?施工单位应在到达某个见证点之前的一定时间,书面通知

监理工程师,说明将到达该见证点,准备施工的时间,请监理人员届时现场进行见证和监督。 2?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后,应在“施工跟踪档案”上注明收到该通知的日期并签字。 3?监理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到现场见证。监理人员应对见证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在见证表上作详细记录后签字。5.如果监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到场见证,施工单位可 以认为已获监理工程师认可,有权进行该项施工。. 6?如果监理人员在此之前已到现场检查,并将有关意见写在“施工跟踪档案”上,则施工单位应写明已采取的改进措施,或具体意见。 (五)本绿化工程见证点: 1.整理绿化用地 (1)主控项目 现场清理干净无遗漏,无直径大于5cm的砖(石)块、宿根性 杂草、树根及其它有害污染物。 (2)检查方法:翻土观察。 22的,检查1000 mlOOO m检查3处。不足(3)检查数量:每1处。数量不少于2?场地标高及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坑洼。m的,检查数5处。不足1000 m:检查数量每1000 m检查

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细则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 1、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XXXX年汛期将至,为全面做好XXXX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排水防涝安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有效防御洪汛灾害,开展好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我局领导十分重视,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防汛排涝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涝抢险应急预案,明确职能,安排了汛期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做到值班领导和人员二十四小时不关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待命,确保发生灾情有组织、有领导、有人员、有预案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 根据排水防涝工作职能和重点防汛区域,汛期前重点进行了排查,排水管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责任人每天对全市雨水井及检查井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天解决如不能当天解决,解决时间不能超三个工作日。同时在汛期前,组织精干人员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彻底进行清挖、疏通。及时清理打捞排水道入口处的杂物。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不得脱岗。逢大雨时城区重点积水部位,确保降雨量10公分内及时到达打捞各类杂物,同时开启井盖,确保洪水排出。 三、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承受不了排涝能力,排水管道直径小。 2、用于排水防涝的专用设施设备数量不足。 3、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a、光明北街原五矿处b、向上路与建设街交叉处c、口岸街人民医院门诊前d、大路老交警队门前e、锦水街警察公寓门前f、口岸街海关转弯处。 四、应急预案: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二)强化汛期安全事故防范,配备相应设备、仪器及防护器具; (三)制定预警等级,根据雨量大小及积水程度分为二个等级。 1、二级预警:一般雨量,道路积水较少,通过排水口可正常排放。 2、一级预警:雨量为大到暴雨,道路积水较多,通过排水口已无法排涝。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每到汛期,xxxx 城区频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沿山、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城市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xxxx市对受渍原因、防涝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城区。 一、渍涝成因 (一)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xxxx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整体呈盆状的特殊地形地势,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

计划与目标分解范文

计划与目标分解范文 目标分解与行动计划 目标分解的过程就是“量化”目标的过程,将业务计划分解成可衡量的前线具体目标,让前线人员知道具体数字而非百分比。 一、目标分解的工具 1个流程,2个工具 目标分解计划表、执行计划表、分解流程 二、有效的目标 什么才是一个有效的目标 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SPECIFICE:具体的--帮助团队理解公司对他们的具体期望 定义:能分解到具体的产品、渠道、人员等

需要:熟悉市场知识和团队的良好沟通 MEASURABLE:可量化的(数字化、指标化)--帮助跟踪个人和团队的表现 定义:可从ASDOS+/BUDDY/业绩板/跟线本上获得 需要:有真实的记录 ACHIEVABLE:能够实现的--帮助提高挑战难度并给予适当激励 定义:目标是过去平均数+潜力 需要:理解CR的能力和每条路线的市场状况 RESULT-ORIENTED:注重结果的--帮助把公司的活动转化为市场的可执行项目 定义:与公司计划互相关联 需要:清楚最新的公司活动计划或项目

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的--帮助避免工作拖延定义:明确的时间限制 需要:和团队达成一致 三、月度目标分解流程 每月20号前: 1、讨论本实际完成情况并分析机会点 2、讨论下月机会制定下月目标 3、一起完成TDS的目标分解方案 每月28号前 4、讨论本月实际完成情况并分析机会点 5、讨论下月机会制定下月目标

6、一起确认CR的执行计划及方案 每月31号前 7、完成执行计划数 8、在业绩板上填写下月目标计划 四、无效目标的例子 一定要提高拜访量 要让员工开始积极起来了 把团队建设好 尽自已最大的努力达成本月目标 争取让问题员工有较大的改善 培养几个TOP sales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她 十、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总论 (1) 1.1 规划目的 (1) 1.2 规划依据 (2) 1.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 1.4 规划范围 (3) 1.5 规划期限 (4) 2 规划背景 (4) 2.1 社会经济现状 (4) 2.2 城市发展现状 (5) 2.3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6) 3 规划目标与任务 (7) 3.1 规划目标 (7) 3.2 主要建设任务 (7) 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0) 4.1 资金保障 (10) 4.2 加强规划和计划指导 (11) 4.3 明确责任 (12) 4.4加强技术保障 (12)

1 总论 1.1 规划目的 近年来,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显,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内涝的防治。2013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山西省政府也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3)82号),明确要求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维护,提高应急保障能力。2013年6月,住建部出台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导各地开展《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的编制。 为落实国务院部署,统一安排全省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计函[2014]185号)的要求,编制《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排水防涝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以山西省各城市编制的《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以基础,以提高山西省城市排(雨)水

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分解

201年工作目标及月工作计划分解 单位 / 个人名称 : 品牌营运部填报人:填报日期:20年月日(一)、所单位 / 个人年总体目标: 一、业务目标:产品加盟类全年完成综合毛利270 万元;产品自建类全年完成综合毛利240 万元;媒体广告销售综合毛利252 万元。(对应 12 个自然月) 二、管理目标: 1、单位 / 个人名称 : 品牌组 管理目标:完成既定的品牌目标工作,规范提升品牌形象,建立常态传播策略,为公司营运提供策略支持,出色完成各项专项、紧急、临时公关活动及项目。 完成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建设和规划; 完成公司产品加盟模式的建立和后期管理; 构建常态的品牌传播体系和渠道推广策略; 完成产品自建体系的形象包装和市场推广; 完成公司公益形象的个案塑造和系列公关活动; 2、单位 / 个人名称 : 媒体营运组 管理目标:负责规定区域内的广告业务开拓与客户服务工作,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媒体营运科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所属市场进行调查与反馈,并进行管理,安排、监督和指导广告业务、设计、制作等工作的开展。 完成既定的媒体资源硬件完善及形象建设改进工作; 建立以售点广告、橱窗广告、公益广告、户外广告多模块的媒体经营模式并完成区域试点销售和展示样板; 针对市场的变化,积极有效地做好广告新市场与新客户开发和攻关的工作。 调查、摸清广告客户的信用资料,负责广告业务合同在签订后的和执行过程的跟踪;对其合同进行检核、保存,建立规范的客户资料档案并有效地加以运用、管理好。 对所属市场占有率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及时掌握和调控。

(二)、所属单位/ 个人目标实施一览表 1、品牌营运部—品牌组: 类别目标内容目标要求(需达到的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完成情况 (未完成填下表)完成公司品牌形象的基础1、完善爱心亭亭身基础形象规 3 月底完成亭身软硬件形象1、公司各部门的12 月底 建设和规划划建设,配合产品和媒体营运完善规划建设方案, 4 月份完通力配合 的需要。成亭身形象的设计施工和基2、足够的思考和 2、规范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提升础建设规划工作, 6 月份完成工作时间 品牌形象识别度公司 vi 视觉识别规范设计整3、公司决策层面 3、内外形象统一,加强企业品牌改,9 月底完成基础运用中对的推行力度 形象辨识度标志,用色,标志字体,辅4、外联单位紧密 管 理 4、改变公司办公环境助图形,文书公文类,名片,配合 目 标 5、增加企业归属感档案资料内的全面规范整5、严格的成本控 6、建立企业文化改,12 月底完成 vi 运用系统制办法 中企业导视系统内部整改,6、合理管理控制 办公室 vi 视觉识别导入软办法 装,完成企业统一着装和对7、项目管理者的实 外基准形象整改,配合美丽际执行能力 计划,统一公司内外基准形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一、排水防涝管理现状分析 1.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低下。 2.管网人工管理及养护难度大。 3.排水系统调度分析和布局优化相对滞后 4.缺乏有效的管网运行评估和监测手段 二、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国家及部委相关文件及通知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 住建部《关于批准实施防汛排涝和雨雪灾害信息化监控系统项目建设的批复》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842号 二、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为排水防涝管理单位解决的实际问题:1.可以科学管理排水管网运行数据,完善应用数据中心。 2.提高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3.实现管网运行现状分析和评估 4.辅助进行管网规划设计 5.提高管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6.为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在充分调研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以“水联网”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水动力分析等技术为支持, 坚持“物联化排水防涝设施、互联化水务时空信息、模型化城市内涝 风险、协同化专业管理服务”的特点,排水防涝信息化总体架构由感 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标准规范和运行保障体 系组成。 根据排水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并对监 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展示。同时,实现与城市防汛视频监控系统、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市长服务热线系统以及排水其他相关系统的 有机整合,为城市排水设施、城区河道、泵站的运行、调控等方面的 提供在线监视、监测、监控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管理,实现排水管网 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系统整体架构 数据感知层主要为流量计、液位计、流速计、水质、视频、温湿度等 自动化的管网和设施监测设备。 1.进行排水管网及设施的实时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