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探索

一、当代文学的发展

1、世界化

新现代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变得更加稳健。它必然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走向完全的世界化和现代化。我们的中国文学作品定能与世界接轨,超越中国古代文学的既定传统。虽然文化作品在经济全球化会受到冲击,但是其发展并不是全盘西方化,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东方文化天下与西方文化世界充分结合,同时文化作品也在不断地进步,综合创新,与时俱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先进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一段时期的作品不在只是简单地揭露外在的形式,而是对内在的精神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们通过揭示社会矛盾来充分的展现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现人性的复杂。整体来说,洋文化的入侵对我国的文化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的现代文学作品在研究届被公认的发展脉络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每个阶段中的每种思想文化潮流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而现代文学是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从而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成为据有独特魅力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断地涌现。

中国现代文化应该从西方化和民族化这两种观点中走出来,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世界化文学模式。首先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谋取一些利益和否定一些人的价值观,它是反映人类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它并不存在阶级性。所以我们要建立世界性的各种对话,以保持各国之间先进的文化交流,以促进我国现代文学作品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擦亮眼睛,在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我要保持头脑的清醒,要明白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以西方的文化为动力的,也不是死板的传统文化,而应该是一种具有创新因素和独特内涵的新文学精神。这必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学精神。所以说只有运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我们的文学作品才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民族化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出现民族化的现象并不是复古,而是回归传统,这符合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当代文化作品的发展既需要西方文学的不断冲击,又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补充与继承,也就是说在本土的基础上做出更深入发展。例如现代的白话诗歌的创作,不管是从题材还是,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民间的相关歌谣和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重点表现地方趣味,通过刻画民间生活群体进行祖国出路的深刻思索,这都充分体现了作品创作的民族化精神。创作者们不断地汲取深入中华民间的产物,不难看出创作者们的一片苦心,是想让大家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民族特质的文化,这必将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但是相关作者应该向西方学习,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把源头放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作品可以突出中国传统特色,用民间精神和传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铺好垫脚石,让中国现代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变化和领域扩展现象

据研究表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文学作品进入了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以发展经济为主要核心目标的时期,有两代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热血的知识分子,用笔杆子批判着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唤醒人性的良知,用自己的知识来换取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两代文学作家一代是在反对右倾错误时遭期受着抨击和压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虽然生活得很艰苦,但是他们的字里行间却充斥着对人性的赞美、喜爱,与此同时也不忘批判社会的不好现象。而另外一类文学作家则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体味着民间生活的美好幸福,在下乡的时候收获了而很多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的文学素材。有最一开始的下乡知青方面的文学题材,慢慢地发展到去探究文学的根源,不断地进行创新,是文学方向趋向于民间化。

然而当今中国的文学作家不再是单纯追求幸福生活,去体味人间及大自然的美好,而是追求功名利禄,都奔向了诺贝尔文学奖,希望自己能够流芳百世,为世人所敬仰,随着时代变迁,也不会被遗忘。还有就是为了钱财,通过获奖出名,来使自己书籍畅销,冲向更广阔的市场。所以现当代文学逐步市场化、庸俗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与社会接轨,所以当代的文学作品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就是文学作品边界不断地扩展的原因之所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文化研究也在不断地开拓当中,使文学本体也有了更大的改变和深入。中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出现作品普及和异化的现象,就是因为文学作家的泛滥以及学术空间拥挤所造成的。当代中国文学逐步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文学作品所研究的方面是学术的影响和使用价值方面,再者就是研究学士成果数量的急剧上升的现象。出版社出书的热门和研究者首选课题一般都是从徐志摩和张爱玲等人里面选,当然这只中就存在了缺陷,因为范围不够广导致研究创新性方面还有学术上的突破方面都很少有所大的成就。就此开来当代文学作品很是需要拓宽其所在领域的,这是符合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发展需求的,也是中国当代作品迈入新纪元所必须经历的道路。就目前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学翻译、传播、教育等亚文学选题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正在发生着转变,正在尝试着新的东西,注入新的血液,致使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水平铸就新的辉煌。

三、对当代文学作品的展望

通过对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的探究,我们可以展望未来文学作品的发展。

中国文学作家是可以树立生命真谛的勇气和心性,按自己的路线去发掘人性的本质特点,顺着人性本质特点来找到感情根源,展现出来人间的无私的大爱。从而使作家们远离世俗的平庸和腐朽,不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另外还有可以培养文学作家运用更加能够渗透到心灵深处的话语映射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当然更加期望的还是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这是洗涤人们心灵的去污剂,能够让读者们心灵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得到升华,使读者们大脑获取营养,令读者们创伤得到抚慰,让读者们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

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一定要独立于经济要求,不能够为了满足普通群众的趣味而做出让步,改变自己的原则。文学产业化在慢慢浮出水面,大规模的生产场与限制生产场的部门从相互制约,也逐步跨越到相互渗透的地步,相互获取利益,这都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则个会令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变得庸俗,缺乏灵魂性的感染力。文学价值才是我们精神的抚慰者,才能够促进文学向前发展。因为对当代文学作品有所展望,我们才能不断地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在不断地学习当中汲取精华,飞跃过更高的巅峰。

四、结语

中国现当代作品的发展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同时也是非常清晰可见的。我们也应该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创新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与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中,不能盲目地学习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特点,要有选择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从而使中国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价值,在世界文学作品当中崭露头角,在不断地创新当中,巩固自己的地位,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也只有在不断地进步和学习当中,中国新时代现当代文学作品才能够被世界所认可,才能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够屹立在世界文学的最高峰。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清单

女性文学:陈染:《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徐小斌:《双鱼星座》 港澳台文学:白先勇:《台北人》《纽约客》金庸:《金庸全集》 11、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蛇》: Z! |/ V" d; k( B! j( }' U 12、闻一多:《死水》、《发现》、《口供》, G, ?3 ^( o/ P 14、李金发:《弃妇》 24、柔石:《二月》 J* G, ]$ k# M N2 ]$ j0 W 26、张天翼:《包氏父子》. p; d; a9 h2 q7 q/ n 27、艾芜:《山峡中》! A8 j: R- `1 y) x9 r& S- M8 G 28、萧红:《呼兰河传》4 k3 K4 s) m1 O7 f4 r! f/ Z" p( E 29、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a- n% x3 ?: E' u! W 30、施蛰存:《梅雨之夕》7 O/ A# l5 N3 a( _ 31、戴望舒:《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 32、卞之琳:《断章》、《距离的组织》、《尺八》 33、何其芳:《预言》 34、臧克家:《难民》、《老马》) C9 K7 f2 A# L) F' a9 v' x; T 35、鲁迅:《灯下漫笔》、《纪念刘和珍君》、《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铸剑》、《采薇》 36、林语堂:《我的戒烟》! x: K; ?1 |/ t4 |/ R: @, p; ? 37、何其芳:《雨前》、《哀歌》 t+ U- j! K% @2 L. I: Q& L- Q& w 38、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39、丰子恺:《渐》7 o7 e, P1 b o; d3 s 40、夏衍:《包身工》 42、夏衍:《上海屋檐下》 44、张天翼:《华威先生》 51、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太阳》3 W( a9 52、田间:《给战斗者》- A2 g) M' f4 _7 E 53、穆旦:《诗八首》 5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55、梁实秋:《雅舍小品》(选)3 g+ Z1 y' V" B0 ]3 D3 Q( u, a. ~ 56、阳翰笙:《天国春秋》& o0 M' j# G+ q: i( E 57、夏衍:《芳草天涯》 58、陈白尘:《升官图》 59、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8 B* @& z/ m9 j* k7 P 当代文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1956:百花时代》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原名《革命·历史·小说》) 李杨《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曹文轩《二十世纪文学现象研究》和《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补充:《小说门》、《第二世界》) 孟繁华《共和国文学五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现当代文学考博参考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考试阅读书目 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三联书店2002年。 普实克《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 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竹内好《近代的超克》,三联书店2005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新星出版社2005年。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 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田本相、焦尚志《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 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 郭志刚孙中田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 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高考语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鲁迅作品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鲁迅作品分析 鲁迅伟大的奠基石 一、鲁迅生平 在讲到生平时强调一下,学员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家生平的理解和掌握,前面我们讲到三步阅读法,第二步回到历史现场,很重要的一个历史现场就是作家的生平,所以希望各位学员一定要重视作家的生平的学习,这对理解作品非常重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生平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童年时代接受了较为全面的传统文化等正统、非正统和民间文化的熏陶。 ◆祖父科场案是鲁家家道中落,开始了避难生活,这对敏感的鲁迅影响很大,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和人生的本来面目“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南京水师学堂和矿路雪堂是青年时代的鲁迅受到了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这些作品提供了一个与中国传统的奴隶哲学截然相反的自强、自立、资助的进取奋斗的人生哲学。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幻灯片事件”是他强烈感到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把本来很关注的“国民劣根性”的问题放在了首位,弃医从文,认为“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启蒙主义文学理想。 ◆1908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其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的很”。就抄古碑、读佛经,校勘自己喜爱的古籍,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的指示,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散文体式:“闲话”与“独语”的开创者——鲁迅 “闲话风”的散文追求一种日常交流的语境,以聊天、闲谈的方式结构文章,通常有种开放的格局,风格上也讲求娓娓而谈,“信口信腕”。(《朝花夕拾》) “独语”则与“闲话”相对,是一种内敛式的话语方式,注重内心的自我满足,强调独立、孤独的生命体验,风格上也比较偏向奇崛与沉思。(《野草》) ☆新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人生派写实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新小说发端于五四前后的“问题小说”,之后过渡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乡土写实小说也可归入此类。) 问题小说: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此特指五四前后三四年间的一股小说的“题材热”,当时作家们借小说的形式提出有关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人生派写实小说 随着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人生派写实小说成为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气度最为开阔的一个小说流派,在艺术宗旨上它坚持为人生而创作,尽管起初艺术追求颇为多样化,但或迟或早都开始趋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派的作者最众,作品也最丰富,主要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及鲁彦等乡土派小说家们。 ☆乡土写实派小说 乡土写实小说于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鲁迅是首次使用“乡土文学”(即“侨寓文学”)这个术语来概括这个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忆述故乡情与事之流派的人,并把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等作家归入其中,而他本人也在创作实践上成为乡土写实小说流派的艺术楷模。 ☆“自叙传”抒情小说 它是在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与20世纪二十年代日本的“私小说”影响下形成的小说体式,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以郁达夫的小说为主要代表,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小说发展开了重要的源头。 (抒情小说的先行者――民初“诗僧”苏曼殊,其小说《断鸿零雁记》以旧形式始创了近世的浪漫主义) ☆前期新月派:指1927年以前,以徐志摩、闻一多和朱湘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为使新诗走向规范化,他们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强调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为标志,主要以徐志摩为核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前后期新月派一致之处在于其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不同之处在于后期“诗感”更趋近现代派了。 ☆社会剖析小说 三十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一类小说以矛盾为主要代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作品

矛盾: 1.《春蚕》 《春蚕》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它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困苦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旧中国农民须在年成丰收之外,去另找真正的出路。作品采用虚写的手法把人物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上:“一二八”的上海战争刚刚过去,由于外货倾销,民族丝织工业陷于破产的境地,因而江南一带农民的主要副产品——蚕丝也就没有了销路;封建地主阶级的高利贷剥削更加残酷;资本家也乘机压低蚕丝的收购价格。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老通宝一村人经过一个月的辛勤紧张的养蚕劳动,虽然取得了多年未有的蚕茧丰收,但是丰收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富裕和幸福,而是更多的贫困和灾难:“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饿熬夜还都不算!”老通宝是一个勤劳忠厚而又保守落后的老一代农民。他凭着“活了六十岁,反乱年头也经过好几个”的经验来分析和对待眼前的事物。他限约地觉察到,世界之所以“越变越坏”,都只因为有了“洋鬼子”的缘故,因此他不仅痛恨“洋鬼子”,而且仇视一切带有“洋”字的东西。他热爱劳动,相信只有田地熟和蚕花丰收,才可能使他们的日子变好。他也相信命运和鬼神,虔诚地遵守、而且要他的儿子阿多也遵守养蚕时的一切禁忌。时代变了,周围环境变了,而他的思想却一直未变,这是他成为悲剧性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儿子阿多,性格与他不同:他不相信田地熟或者蚕花丰收,就可以改变他们穷苦的命运;他没有老通宝的那种忧愁,对世事永远乐观;他开始对社会现象作更深一些的思索,“他觉得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是永远弄不对的”,虽然他还“不能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这样,小说就在如何摆脱自己贫困处境的课题上描写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村中两代人的冲突。而阿多一代农民的逐渐成长和老通宝一代农民的逐渐觉醒,也就成为旧中国农村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蚀》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分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 《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 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 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 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 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 (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丛书。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 初期创作:郭沫若《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 以1925年五卅为界 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 新月社:1923年,北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

现代阅读书目: 《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 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新月派诗选》 《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 《死水》《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 《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 《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 《沈从文文集》:《边城》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叶紫:《丰收》 《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 艾芜:《南行记》 李劼人:《死水微澜》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 《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文集》:《荷花淀》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秦瘦鹃:《秋海棠》 徐訏:《鬼恋》《风萧萧》 周立波:《暴风骤雨》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洪深:《五奎桥》 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 陈白尘:《升官图》 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 《艾青诗选》《戴望舒诗选》《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现代派诗选》《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王一川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共8册) 《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 《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 当代文学阅读书目 小说: 梁斌《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柳青《创业史》杜鹏程《保卫延安》 欧阳山《三家巷》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孙犁《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王愿坚《党费》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峻青《黎明的河边》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 谌容《人到中年》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沉重的翅膀》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阿城《棋王》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铁凝《哦,香雪》《麦秸垛》《玫瑰门》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邓友梅《那五》《烟壶》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是出身破落大族的闺秀白流苏,男主人公是阔绰的华侨子弟范柳原。 2.《金锁记》的主人公名叫__曹七巧____,而她的女儿叫_长安____。 3.阎家山有个李有才,外号叫“__气不死_”,李有才编的歌,在阎家山一带叫“圪溜嘴”, 官话叫___快板___。 4.《李有才板话》中,老槐树底的人只有两辈,一个“__老”字辈,另一个“小”字辈。 5.《故里三陈》中写到了作者故乡的三个有特殊技能的人,其中,被称为向大人的瓦匠是 __陈四_,另一个男性产科医生叫。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的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 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 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这段话是表明( B )。 A.流苏不愿与柳原结婚。 B.柳原不想与流苏结婚,只把她当作情人 C.柳原本想与流苏结婚,但做不了主。 D.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谁也不想结婚 2.“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 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流苏怅惘的原因是( A )。 A.她与柳原的婚姻是一个苍凉的故事。 B.她与柳原的婚礼太草率。 C.流苏的娘家人不高兴。 D.流苏不愿嫁给柳原。 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收入在她的哪部小说集中。( C ) A.《都市传奇》 B.《爱情传奇》 C.《传奇》 D.《女性传奇》 4.“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说这番话的人是《倾城之恋》 中的谁。( B ) A.流苏 B.柳原 C.徐太太 D.作者议论 5.“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说这番话的人是《倾 城之恋》中的哪一位。( B ) A.柳原 B.流苏 C.徐太太 D.萨黑荑妮 6.《李有才板话》中描写了两个乡村干部,一个是章工作员,另一个是被称为“吃烙饼干部” 的人是谁。( C ) A.闫恒元 B.阎喜富 C.张得贵 D.刘广聚 7.《李有才板话》中,农民与地主的斗争焦点集中在A__B A.改选村政权 B.减租 C.抢夺土地 D.阶级斗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题大全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 鲁迅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遭流言冷眼,都是鲁迅的遭遇。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 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4.鲁迅的杂文特点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具有严谨论述、绵密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构成了文章强烈的论战风格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A.鲁迅杂文中生动具体的描绘往往造就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在勾画出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征的同时,也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意义也更为深邃隽永。B.鲁迅杂文中讽刺笔法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教案

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星星》作者:臧克家 1、简析《星星》的思想。 臧克家的诗多以旧中国农村生活为题材,被称为农民诗人或泥土诗人。后期诗作题材 扩大《星星》写于1946年,是后期代表诗作。 《星星》借对星星的赞颂,热情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品格、价值、力量、意义。对《星 星》的真挚歌唱,显示了作者对人民在历史上作用的新认识。 在诗歌对星星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深情赞美中,可以看出他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 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向往。 2、《星星》怎样以暗喻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星星》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暗喻手法抒情。以星星暗喻人民群众。暗喻、赞颂 了人民既有独立精神又有团结精神的品格。诗作只是描绘了星星、银河、没有点明这些自 然界的形象比喻着什么,有什么意蕴,所以是暗喻。但读者可以从诗作以精练、朴素的语 言所作的拟人化的描写中,可以分析领会作者的寓意。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1、简析这首诗所体现的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的独特的爱。 《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作于1938年11月,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危难的内心情感与态度。 《我爱这土地》表现出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真挚深沉 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整个的自己融进祖国的土 地中。诗篇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 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显得格外动人。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观念。 2、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富有暗示性的意象进行抒情的特点。 艾青善于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形象化。在这首诗里,他运用暗示、象征、移情等手法, 在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和现象中,融进了感情,注入了社会性意蕴,从而把 多灾多难的祖国,表现得形象鲜明,内涵深广,启发人们作无限的联想。 《手推车》作者:艾青 1、分析手推车的意象和本诗的思想。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 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 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2、简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诗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形象——手推车,进行艺术刻画,传达自己独特感受。 全篇分两部分:一、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 呼应。 二、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 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本诗形式在音节的安排和意境的营造上基本重复(除词句和意象 的不同),这种独特的简单反复结构,加深了诗作的气氛和感情。 现在文学作品精读- 《手推车》 简析:诗在光、色与音响的调配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及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完整word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书目

一、学科点基础阅读书目: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钱理群等:《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洪子诚:《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五卷本)》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葛红兵主编:《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三卷)》 鲁迅等主编:《新文学大系》(包括最新出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王晓明等编:《中国现代思想文选》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治·社会·人文》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李泽厚:《美的历程》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九州出版社,2008 罗素:《西方哲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汪晖等主编:《文化与公共性》 戴维·哈维:《后现代状况》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韦勒克:《文学理论》 各方向阅读书目: 一、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 法侬:《世上的不幸者》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广西师大出版社 李扬:《中国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 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光炜:《重返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出版社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 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出版社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译林出版社 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社会科学出版社 萨伊德:《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 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三联书店 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译林出版社 二、 [加]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赵毅衡(编):《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俄]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 [俄]米·巴赫金:《巴赫金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光东等:《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王光东(主编):《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研究资料》,东方出版中心,2010 三、 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湖南教育,2006年版 许志英等: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 葛红兵:《身体政治》,上海三联,2005年版 葛红兵:《文学史学》,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中华书局,2006年版.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吴泓渺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丁帆等:《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四、 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3月版。詹姆逊:《文化研究与政治意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查特吉:《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一种衍生的话语?》,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