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轮复习)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1 考纲说明: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考查形式:①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②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

3 考题预测:结合“一带一路”来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目标

1 识记: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2 理解:鲁尔区和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3 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学会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

预习案

一、知识整合

本节复习需要用到的知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必修三第二单元。

问题提纲

①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五点)

②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③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3个)

④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⑤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条件好;(2)广阔;(3)位置适中,便利。

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能力不足;(2)受所处的影响,不利于晋煤外运;(3)短缺。

二、自主练习

1.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繁忙,运量的一半是煤炭

D.只有天然河流没有人工河流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的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5. 与鲁尔区兴起的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上海宝钢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6. 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 煤炭资源

7.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劳动力数量 D.便捷的交通【2016·浙江卷】

材料一图l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8.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10分)

课中案

考点一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思考与探究】(2014浙江卷第36题第一问)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变式训练】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考点二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煤变油生产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的主要理由是()

A.当地石油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丰富C.科技力量雄厚 D.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煤变油”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变式训练1】2002年,我国沙钢集团成功收购鲁尔区某钢铁厂的全套设备,运回重新装组后再度营运生产,由此逐步跻身世界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行列。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3.沙钢集团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中,叙述合理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就近开发长江水能资源B.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发达的交通运输网

C.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电子装配产业D.强化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

【变式训练2】

2016年9月26日~29日,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大会的议题之一。据此回答:

4.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考点三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下图是201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变式训练】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题。

1.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课堂总结

1.区域优势资源(如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

2.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分析思路

3.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①弄清纵横坐标各自代表的含义②然后分析每种能源的消费构成状况③最后得出结论

注意:①数量与比重的区别②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当堂检测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2.“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二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能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读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3)~(4)题。

3.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1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电

4.下列关于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气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消费能源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课后练习

[2012·江苏卷]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2012·浙江高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材料二: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重视风电发展,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

(1)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变化情况。(4分)

(2)试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10分)

7 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

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

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和

________。(4分)

(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

共同原因。(6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

优势有哪些(6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十四讲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情境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你会对能源进行分类吗? [自主复习] 人类使用的能源很多,能源是如何分类的?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表:(学生讨论填表) [诱导点拨] 按基本形态: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如电 力、汽油、焦炭等 (二)资源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课件展示:

[诱导点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项。) [典例解剖1](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XX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 构图。读图回答7~8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例较大,为黑龙江省;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为甘肃省;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 第(1)题,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能源植物资源及应用潜力概述

作者简介何会流(1968-),男,重庆合川人,硕士,从事植物方面的教 学和研究。 收稿日期 2008!04!10 当今,人类能源的供给主要集中在煤、石油、天然气等几种化石燃料上。然而,地球上可供开采的化石能源是非常有限的。全世界的能源科学家们都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普遍认为只有植物才能替代化石能源。因此,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回归到可再生的绿色生物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研发的趋势。笔者针对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对世界能源植物资源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能源植物的应用潜力,为深入研究能源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1能源植物的概念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原料和太阳能生产的可 持续利用的环保能源,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质气化及液化燃料等。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产物就是生物质能,因此,人们把能够大量产生生物质能的植物称为能源植物[1-3]。 能源植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能源植物是指植物本身(不仅是籽粒)中含有油脂或石油类似物。广义的能源植物几乎包括所有植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糖类、 淀粉类含量高的植物。它们的特点是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转化为燃料酒精;②油脂和石油类似物含量高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后含物可以直接利用或转化为生物柴油;③直接产生烃、氢气的植物。如巨藻等藻类植物生长快产量高,可以直接产生甲烷获得生物质能源。 综上所述,能源植物是指那些光能利用效率高,具有合成较高还原性烃能力的,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或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的产品,以及富含油脂、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等的植物[4-6]。 2能源植物研究简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艾迪逊发现好几种植物 的汁液中含有碳氢化合物,从它们的树皮、 树干、树叶和果实中可流出易燃液体。20世纪70年代后,以美国加州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文博士为代表的植物能源研究小组寻遍世界各地,从产生类似于石油成分的树种入手,研究了十字花科、菊科、大戟科、豆科和棕榈科等十几个科的大部分 植物[7-8],分析了这些植物的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了开发价值极高的续随子和绿玉树等进行栽培试验。1986年在加利福尼亚种植了大面积的石油植物,每公顷收获120~140桶石油[9]。他成功开创了人工种植能源植物的先河,在全球激起研究开发植物能源的浪潮。 3能源植物资源概况 能源植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大量的科、属中,既有藻类 等低等植物,也有高等植物;既有陆生植物,也有水生植物;既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分布较集中的42个科为:苹科(Marsileaceae),泽泻科(Alismataceae),花蔺科(Butomaceae),棕榈科(Palmae),天南星科(Ar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芭蕉科 (Amaryllidaceae),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桑科(Morac!eae),荨麻科(Urticaceae),铁青树科(Olac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樟科(Laur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辣木科(Moringaceae),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豆科(Leguminosae),楝科(Mel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卫矛科 (Celastraceae),翅子藤科(Hippocrateaceae),茶茱萸科(Icacinaceae),鼠李科(Rhamnaceae),锦葵科(Malv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怪柳科(Tamaricaceae),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番木瓜科(Caric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桃金娘科(Myrcace!ae),山榄科 (Sapot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萝摩科(Asclepiacac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菊科 (Compositae)。此外,许多植物都具有作为能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的潜力,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能源植物。但是目前研究发现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只有70种左右[10],而现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种植和生产的能源植物只有23种(表1),包括含糖和含油脂植物。 含糖能源植物主要用于酒精发酵,如甘蔗、玉米等;而含油脂能源植物则主要用于提取各类工业用油,如续随子、绿玉树、橡胶树等[11]。 4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能源植物是新一代的绿色洁净能源,作为未来的新能 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4.1不污染环境能源植物是环保型生物反应器,产能过 能源植物资源及应用潜力概述 何会流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55) 摘要从不同的层面对能源植物的概念、研究历史、资源研究概况以及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能源植物资源的进一步探索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能源植物;资源;应用潜力中图分类号S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8)17-07382-02 SummaryofEnergyPlantResourcesandItsApplicationPotential HEHui!liu(ChongqingCityManagementVocationalCollege,Chongqing400055) AbstractTheconcept,researchhistoryandresourceresearchsituationofenergyplantandthefeasibilityofbiologicalenergyapplication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systematically,whichofferedusefulinformationforfutureexplorationofenergyplantresources.KeywordsEnergyplant;Resource;Applicationpotential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08,36(17):7382-7383责任编辑理雪莲责任校对马君叶

浅析中国矿产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析中国矿产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矿产资源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和近期内,我国社会生产所需的80%左右的原材料、95%左右的能源、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饮用水来自矿产资源。矿产是人类社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概念,程裕淇院士提出“矿产是在目前科技和经济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矿物或其结集体——岩石”。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矿产资源将不断被发现;绝大部分矿产不可再生,数量有限。例外的是一些地区的地下水矿产可以得到地表水的补偿而得以再生。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 科学的认识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状况和特点,对矿产资源潜力及其对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对于正确规划地质矿产工作,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矿产资源情况 地质勘查工作证明,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如果把某些建筑材料矿产,如花岗岩、砂石等也包括在内,矿床数量将更多,平均每10000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有200多个矿床、矿点。已 1发现的汽油田400多处,固体矿产地约2万个。40多处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 中国的矿产资源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根据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同世界比较,具有优势的矿产有钛、钒、钨、锡、钼、锑、汞、稀土、钽、煤、磷、萤石、石墨、菱镁矿、膨润土、芒硝、重晶石等20余种。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高岭土、耐火黏土、珍珠岩等五种;我国稀土矿产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0%,素有“稀土王国”之称;钨和钛铁矿探明储量均占世界总储量的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2013-02-1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省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结合实例,理解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过程】 【自学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措施 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 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游业。 【疑难辨析】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教学案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工业的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以鲁尔区为例讲解,首先是因为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区,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和典型;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鲁尔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从而能正确的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在必修模块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教学重点】 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区、日本的九州,都曾经是工业重地。这些地区的制造业曾经支撑了国家经济的崛起,但重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以及煤铁资源的枯竭。如今,通过发展服务业、新兴工业、创意产业等方式,它们已成功地转型为新的金融城市、文化之都。 德国的鲁尔区可以说是它们中的成功典范。这节课,我们以“乱世崛起—中道衰落—华丽转型”三部曲来学习资源性城市如何发展。 【板书】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础把握】(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 1、鲁尔区位于_____________,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逐渐发展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为核心的世界著名工业区。 2、鲁尔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十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54练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 一、单项选择题 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下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2.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下图,完成3~4题。 3.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B.极地东风强盛 C.季风环流旺盛D.盛行西风强盛 4.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 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分别为13.838.947.3,2013年分别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最可能是( ) A.克拉玛依 B.阜新 C.重庆 D.无锡 6.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读“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回答7~8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试论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试论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一个国家的综合治理国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我国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日益短缺,参与全球资源竞争的能力低存在,开发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等资源现状,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标签:矿产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 0引言 我国矿产储量的潜在总值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全球第53位。我国的优势矿产主要是用量不大的矿种,而用量大的矿产储量却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贫矿资源比重偏大,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1当前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现状 有研究表明,人均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与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快速消费时期。我国自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资源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使得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越发重要。这也导致矿产供需关系异常复杂,矿产供需矛盾已经日益尖锐,主要集中体现在产量增长超过储量增长,消费增长超过产量增长,一些比较重要的矿产品进口量急剧增加,矿产资源储量的整体保证度急剧下降。 2現阶段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2.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三多”“两少”“一难”。即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富矿少、大型超大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我国有稀土、钨等优势矿种富集,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矿产比如铁、锰、铜、锌、铝、等矿产,或难选矿多,或贫矿多,铁矿石的平均品位仅为33.5%,比全球平均水平低约10%,而国外一些主要铁矿生产国如巴西和俄罗斯等,其不经选矿品位就达62%的商业矿品位。我国铜矿平均品位仅约0.87%,其中含铜1%以上的矿石储量只有35.9%。 2.2人均占有量少,保障程度低 我国有多种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拥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矿产储量总价值仅次于美国及前苏联,位居第三,占全世界的14.64%,但人均仅为世界水平的1/2。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人均少,保障程度低,我们铜、铝只有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人教版

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全面梳理 一能源结构与分类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1.结构 我国能源以A□ 01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02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2.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 03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 能源主要包括□ 04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1.□0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02交通比较便利。 三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01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 02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分析“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能源的综合利 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 五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1)生态问题的成因??? □ 01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 02道路的铺设 (2)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03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04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广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以□ 05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06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07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1)“三废”的产生:□ 08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2)治理措施???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提高煤炭的□ 09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 10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广州谷围岛地区能源植物资源调查 学校:广东药学院 院(系):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方向08 姓名:陈怡婷 学号:0809505130 成绩: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29日

广州谷围岛地区能源植物资源调查 时间:2010年11月11 日 地点:广东大学城谷围岛广东药学院及周边地区 调查目的:通过对广州小谷围岛广药外环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该地区野 生和人工栽培能源植物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认识能源植物的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野生能源植物资源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学习掌握能源植物资源的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小谷围岛上存在哪些能源植物,了解能源植物的主要种类,认 识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并进一步了解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例如小油桐(麻疯树)、水葫芦(也叫水浮莲或凤眼莲)等。 一、基本概念 能源植物:是指直接用于提供能源为目的植物。广义的能源植物包含所有的陆地和海洋的植物。狭义的能源植物指能量集型的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和水,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藏在植物中,除直接燃烧产生热能外,还可转化成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能源植物通常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植物,能榨油或产油的植物,可供厌氧发酵用的藻类和其他植物等。能源植物中的化学能来源于太阳能,碳氢化合物含量较高,含硫量低,作为能源消费时,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可明显减少酸雨发生的可能,并释放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生长的能源植物重新吸收,实现二氧化碳零的排放。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绳子 2.采集与测量工具:剪刀 3.记录工具:数码相机、记录本 三、调查方法 线路调查: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着线路,记载能源植物种类,采集标本,观察生境,目测多度等。此方法适宜于大面积的,特别是能源植物产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的地区。 感官法(化学成分检测):如检查挥发油的存在,可凭嗅觉,把采到的植物原料揉碎后,嗅其有无芳香气味,检查油脂类可将果实和种子放在滤纸上,用力压碎,稍干后看纸上有无透明的油迹,根据油迹的大小还可以估计含油量的多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植株的叶子、种子、根系的形态 (2)割裂叶子、挤压种子,轻轻闻其流出来的乳汁(勿碰)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计划(一轮复习资料)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情分析 1 考纲说明: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考查形式:①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②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 3 考题预测:结合“一带一路”来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目标 1 识记:鲁尔区和山西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 2 理解:鲁尔区和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3 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学会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 预习案 一、知识整合 本节复习需要用到的知识: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必修三第二单元。问题提纲 ①写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五点) ②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③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3个) ④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⑤山西能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条件好;(2)广阔;(3)位置适中,便利。 ⑥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能力不足;(2)受所处的影响,不利于晋煤外运;(3)短缺。 二、自主练习 1.下列关于鲁尔区水陆交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伏尔加河、多瑙河流经本区 C.莱茵河鲁尔区段航运繁忙,运量的一半是煤炭 D.只有天然河流没有人工河流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鲁尔区的水资源和铁矿资源都十分丰富 ③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基础④鲁尔区的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 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4.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5. 与鲁尔区兴起的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A.上海宝钢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 6.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 煤炭资源 7.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劳动力数量 D.便捷的交通 【2016·浙江卷】 材料一图l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8.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10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1.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核能的发现。 2.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3)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非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二、核能 1.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核能的应用:(1)重核的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2)轻核的聚变:氢弹。 3.核电站 (1)主要组成部分: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2)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比较: 核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1)储量十分巨大;(2)供应时间长久;(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 2.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几乎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 3.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4.广泛利用太阳能存在的主要困难: (1)受天气影响;(2)转换效率低;(3)技术不够成熟。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只会减少。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转化的效率:00100?=总有用 W W η 核能发电原理图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1306班 授课教师:黎玉娟 授课时间:第 10 周星期二第 4 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第3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P4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3)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2)小组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 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打印图纸(中国煤炭分布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3分钟) [讲述] 请同学们翻到39页,阅读文字部分,了解一下我们新章节中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方法指导]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提问] 那么什么是能源呢? [学生回答]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和热量的自然资源。[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充足能源供应是保证经济发展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能源植物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1999 年底的分析,世界已探明的主要矿物燃料储量和开采量不容乐观,其中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仅有40 年[1],其年消耗量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40.5%[2]。从发展的角度看,化石能源终将耗竭,加之其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开始调整,作为未来的主要能源只能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受控核聚变能。因此,国内外的能源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发展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是指利用生物可再生原料和太阳能生产的清洁和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生物质气化及液化燃料等。能源植物是最有前景的生物质能之一。本文从能源植物的概念、分类入手,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现状、生物能源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1. 能源植物定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这种生物质能实际上是太阳能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广义的能源植物几乎可以包括所有植物。植物的生物质能是一种广为人类利用的能源,其使用量仅次于媒、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 能源消耗总量第四位。但以目前的技术水 平,还不能将所有植物都用于能源开发。因此,一般意义上讲能源植物通常是指那些利用光能效率高,具有合成较高还原性烃的能力,可产生接近石油成分和可替代石油使用的产品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糖类淀粉类、纤维素等的植物[3,4]。 2. 能源植物的分类 能源植物种类繁多,生态分布广泛,有草本、乔木和灌木类等。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能源植物主要集中在夹竹桃科、大戟科、萝科、菊科、桃金娘科以及豆科,品种主要有绿玉树、续随子、橡胶树、西蒙德木、甜菜、甘蔗、木薯、苦配巴树、油棕榈树、南洋油桐树、黄连木、象草等。为了研究利用方便,这里按其使用的功能和转化为替代能源的化学成分将能源植物主要分为四类。 2.1 富含类似石油成分的能源植物 这类植物合成的分子结构类似于石油烃类,如烷烃、环烷烃等。富含烃类的植物是植物能源的最佳来源,生产成本低,利用率高。目前已发现并受到能源专家赏识的有续随子、绿玉树、西谷椰子、西蒙得木、巴西橡胶树等。例如巴西橡胶树分泌的乳汁与石油成分极其相似,不需提炼就可以直接作为柴油使用,每一株树年产量高达40L。我国海南省特产植物油楠树的树干含有一种类似煤油的淡棕色可燃性油质液体,在树干上钻个洞,就会流出这种液体,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油。 2.2 富含高糖、高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 化合物的能源植物 利用这些植物所得到的最终产品是乙醇。这类植物种类多,且分布广,如木薯、马铃薯、菊芋、甜菜以及禾本科的甘蔗、高粱、玉米等农作物都是生产乙醇的良好原料

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5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 1.学会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理解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 3.掌握鲁尔区重新发展的措施 4.学会分析不同区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措施 【知识梳理】 填出A、B、C、D、E、F名称并找到德国鲁尔区的位置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2.鲁尔区传统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尔区主要工业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德国鲁尔区振兴的措施有 2.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鲁尔区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鲁尔区是原民主德国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的根据地 B、战后鲁尔区的所有工业部门都持续迅速发展 C、本地铁矿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发达 2、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正确的是 A、自然景观宜人 B、森林资源丰富 C、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广阔的市场 3、鲁尔工业区内有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其中主要的天然河流为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泰晤士河 4、新企业不愿落户综合整治前的鲁尔区是因为该区 A、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B、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基础设施陈旧 D、通信服务落后 5、鲁尔区的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到荷兰的海边,其原因是 A、荷兰海边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B、荷兰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荷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 6、鲁尔区著名的工业城市有 A、柏林 B、汉堡 C、杜伊斯堡 D、斯图加特 7、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的工业区 B、丰富的铁矿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 C、属于分散型工业化的地区 D、新建或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8、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鲁尔工业区内有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河流为( ) A.多瑙河 B.莱茵河 C.塞纳河 D.易北河 10、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各类能源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和核电 C.水电和核电、煤炭、石油、天然气 D.石油、煤炭、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11、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拓展交通,完美交通网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企业的数量 (二)综合题 12、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回答: (1)该区形成于第次科技革命时期,其工业布局的格局属“”型。它是___(按产品性质划分)工业占绝对优势的综合性工业区。 (2)该区成为世界著名工业区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50年代后,该工业区又大量进口,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工业和_____工业。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 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得它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在本国以致世界工业发 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作为能源大省,它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山西省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 大省。 材料三:图是山西省主要煤矿分布图(煤矿用○表示)。 (1)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煤矿名称。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