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10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再逆序排

输入10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再逆序排
输入10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再逆序排

编写程序,把10个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再逆序排。程序:

#include

main()

{

int a[10],b[10],m,n,i;

printf("please input 10 numbers:\n");

for(i=0;i<=9;i++)

scanf("%d",&a[i]);

for(i=0;i<=9;i++)

b[i]=a[i];

printf("\n");

for(m=1;m<=9;m++)

for(n=1;n<=10-m;n++)

if(a[n]

{

i=a[n];

a[n]=a[n-1];

a[n-1]=i;

}

for(i=1;i<=10;i++)

{

if(i<=9)

printf("%d<",a[i-1]);

else

printf("%d",a[i-1]);

}

printf("\n\n");

for(m=9;m>=1;m--)

for(n=8;n>=0;n--)

if(b[n]

{

i=b[n];

b[n]=b[n+1];

b[n+1]=i;

}

for(i=1;i<=10;i++)

{

if(i<=9)

printf("%d>",b[i-1]);

else

printf("%d",b[i-1]);

}

printf("\n\n");

getch();

}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以内数的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以内数的排序》教材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 (二)、能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这个重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线。首先,通过比较两数的多少,发现10以内自然数列排序的规律。然后通过游戏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以及数海鱼进一步引领幼儿学习排序。 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按从10-1的顺序进行排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游戏活动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中,多安排一些时间按10-1的顺序排序,并引导幼儿排序。 二、说教法 在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事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再运用引导发现法,使幼儿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使幼儿在玩中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怎样玩游戏。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运用动手操作法,为每个幼儿创造了动手参与尝试的机会,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运用个别指导法,指导个别幼儿解决问题。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如何玩扑克牌接龙。 在第四环节数海鱼中,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挂图数海鱼。 三、说学法 在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幼儿运用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学习。 在第四环节中,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法,对海鱼进行排序。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个相邻图片数量的多少,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通过全体幼儿参与尝试,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四环节:观察教学挂图,数海鱼。并按顺序给海鱼排序,进一步感知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大班教案

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大班教案 大五班杜春霞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顺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的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活动过程 1.今天是彩条班彩条朋友开学的日子,我们看一下,都来了那些彩色朋友。 2.这些色卡要排座位了,老师请他按从窄到宽一次排好,并给他写好序号。 3.座位做好后,过了几天,老师要重新排座,这次老师要求按从宽到窄,也要写好序号。 4.又过了一段时间,彩条班来了两位新朋友,我们看他 是谁?把他们排在哪里合适呢?老师只能重新排座,这次的要求是从宽到窄,也要写好序号。 5.和上次的排序作比较,两次都是从宽到窄,原来的四

张彩条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教师总结:宽和窄是相对的,要看和谁比较。 6.彩条班的彩条朋友今天都来了,共十位,我们试试从宽到窄,再从窄到宽排列,看看十个彩条朋友中最宽的和最窄的,在位置上有什么变化? 7.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幼儿感知量的传递性。一个比一个宽,或者一个比一个窄。 8.实物操作,感知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幼儿高矮排序书的厚薄排序 请幼儿在活动室自己找一找存在的量关系,并记录。 延伸: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量关系。 记录表 记录表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 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 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 (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 (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教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 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 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 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 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1)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 (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 (3)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 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 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 5、介绍巩固活动 (1)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0以内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10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本单元是数的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是建立数感的开始。要求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再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各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 (重点课时) 设计思想: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设计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情境,让他们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具体事物中抽象出5以内的各数,让他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物图-手指图-点子图-数”的过程感受有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体会数的不同表达形式及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2、3、4、5,掌握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点:掌握1、2、3、4、5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的玩具和小朋友,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 2、用圆点表示1、2、 3、 4、5(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1)一个太阳、伸出1个小手指、画一个点子用1表示。(板书:一个点和1)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练习题及答案

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 能够把“同样多”转换成“=”运用,能解释“=”的含义并会读写。 2. 会解释“>”和“<”的含义和并会读写。 3. 能运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夯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X k B 1 . c o m 1. 比一比,填一填。 (1) ( )比( )多 (2) ( )和( )同样多。 2. 自己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比☆多 △比☆少 △△△△△△△ □和☆同样多 □□□□□□□ 3. 在里填上”>””<”或”=”。 910 8 6 10 1 79 5 4 2 3 10 5 6 89 4、多□√,少□○(6分)X|k | B| 1 . c| O |m □□

5. 数一数,比一比。 (1)有( )个,有( )个。 (2)的个数比( )。的个数比( )。 6. 一群大雁往南飞,请你来给它们排排队。 (1) ( )>( )>( )>( ) (2) ( )<( )<( )<( )

这是一座由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 7. 找规律画一画,填一填。X k B 1 . c o m (1) 每次多( )个。 (2) 每次少( )个。 8. 小动物们搬新家了,每只动物住一间,够吗?在够或不够的里画””。 够不够 9. 饲养员分给花花和嘟嘟同样多的竹笋,看图想一想,谁吃掉的竹笋多?在下面的里画””。

10. 3、4只青蛙都要找一个蛋。他们每次只能爬一格,不能对角爬。想一想,数一数,哪只青蛙最先找到蛋? 跃过去,你就是尖子生! 11. 数一数图中有西红柿的正方形有几个?xK b 1. Com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正逆排序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正逆排序一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二、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

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四、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活动最后,布置亲子小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能够排序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10以内数的顺序

组别一年级科目数学执笔教师李红果课题10以内数的顺序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把1~10各数从小到大摆成一排,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接着给出了各种球,让学生按大小排队,并编上顺序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顺序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在摆卡片的数学活动中,经历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2.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字描述事物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的顺序,并能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顺序。

教学设计: 我的调整: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上体育课是怎样排队的? 学生可能会说: ●个子矮的排在前面,个子高的排在后面。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 二、自主探索 1、师:现在大家也来为我们学过的数字朋友排排 队,好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写有1~10各数的卡片,然后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2、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摆的结果让大家看一 看?指名演示。 师: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师:大家摆的都一样,说明同学们对1—10各数 的大小都很清楚了。现在仔细观察这一排数,你发现 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观察到: ●相邻的两个数,后面的比前面的多1或前面的 比后面的少1。 ●从前往后看,一个比一个大或从后往前看,一 个比一个小。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3、师:我们还认识一个数字朋友0,如果把它放 入刚才摆好的一排数中,应该摆在哪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最小的,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它应该放在最前面。 ●0比1小,所以放在1的前面。 师:现在把0到10这10张卡片弄乱,你能试着把 这10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一排吗?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docx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符号“>”、“<”、“=”的含义,并会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操作活动,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教学准备]教具:小圆片、1—10 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1—10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怎样进行 拔河比赛?学生介绍拔河比赛。 师:今天一年级的小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 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预设:比赛怎么没开始?两边人数不一样。哪边的人数多?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 预设: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 2.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赶快动脑筋想一

想,摆一摆学具,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办法好。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谁愿意说说你们的方法? 指名到展台演示,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等。 4.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引导学生学会摆圆片(见图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5.师:9比 10小,10 比9 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师:听了它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状很相似,开口相反等。教师示范“>”、“<”的写法。 6.小结 9比 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 小于10 。 10比 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 大于9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引导学生交流方法。 (1)可以用儿歌:开口朝大数,尖角朝小数,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 (2)可以用手指: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开口朝右小于 号”;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等等。 (二)认识等号 1.师:我们再回到拔河场地看看吧。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正跑过来一位小朋 友。 师: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 同桌相互说说可以比赛的理由。 2.师: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学生摆小圆片(见图3),进一步体会“同样多”。

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一年级20、2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 小于号和等号。 2、能力目标:通过比一比、画一画、玩一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3、情感目标: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间的关系,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卡片、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孩子们认识它们了吗?你能区分数的大小吗? (课件出示复习题)问:你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然后齐唱儿歌引入新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自主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独立思考后回答。 指名说说怎样比较5和3的大小,4和4的大小。引导学生用学具摆5和3,说一说谁大谁小,怎么知道的?在摆的过程中教师强调一一对应。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比较4和4的大小,在学生说完后填空,要求书写认真。2、自主练习第3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数叶片并比较叶子片数的多少,然后说说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互说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指名说怎样填。 3、自主练习第4题 用彩笔涂色,同时复习大小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涂,后让学生交流他们涂出的什么。 4、自主练习第5题 填一填,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指名回答及时订正。 5、找规律画一画。先让学生说说前三个蘑菇中各有几个圆圈,多读几遍数字,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然后根据规律自己试着画图。做完后,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 6、自主练习第7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

科学 10以内数字的正逆排序

科学:10以内数的正逆排序 教育学院杨晓宇 一、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顺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的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的结果。 二、活动准备 1.40本书(按厚薄、宽窄不同分为4摞,每摞8本,老师留8本),10张宽窄不同的纸条 2.记录纸,笔 三、重难点: 1.重点: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10以内的排序 2.难点:区分物体间的嬉笑差异,掌握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图书角里的图书宝宝和你们交朋友,可是啊,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名字,所以感到很伤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给他们起一个名字吗? 2.展开 1)按厚薄排序 ①老师:可是我们怎么给他们起名字呢?小朋友们,我们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摞书,请你们数一数总共多少本呢?哦,是8本书,那你们观察一下他们都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提问幼儿……提示有的厚,有的薄)那你们看看你们面前的书哪本最厚?我们将最厚的那本书叫做老大。接下来,我们一起找一找老大的弟弟老二,找到老二后,请将老二放在老大的上面,接着我们找一找老三……幼儿将书从厚到薄摞好。 ②老师:老师这里又多了几位新的图书宝宝,他们也想加入到你们的队伍中,你们愿意吗?可是他们也没有名字,那小朋友们能根据他们的厚薄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给他们起名字吗?(每组分发两本新书) ③老师:好,大家都很棒,可是图书宝宝们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他们非常爱护弟弟妹妹,所以他们出来玩的话,都是先让小的,在轮着顺序由老十到老九到老八,一直到老大这个大哥哥,那小朋友们,你们能帮他们排好出行顺序吗? ④老师:恩,大家都很棒,那你们是怎么准确的找到老十的?(因为它最薄)是怎么找到老大的(因为它最厚),对,那我们可以说,从老十到老大是由厚到薄,对吗?(提问学生重复老师的这句话)那由老大到老十是由什么到什么排序的呢?(由薄到厚) 2)按宽窄排序

大班数学-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

大班数学-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 XX课件大班数学:洞洞积木(以内的排序)活动目标:学习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动流程: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 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 (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 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 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

(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教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教师小结: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 )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15页信息窗3 第1、2个红点和一个绿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图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拔河的人数、啦啦队的人数、观看的人数及男女生的人数等。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情分析: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今天一(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

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1)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实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 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 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 (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 (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协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 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教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 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 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 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 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 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 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1)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 (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 (3)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

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洞洞积木10以内的排序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 2、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 活动流程: 1、引导幼儿复习上、下空间方位。 (1)让幼儿观察活动室,说说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或者说说个别有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如谁的头上有东西,有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如:某某的头上有一个怎样的发夹。) (2)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做,如你们的脚下有一张椅子,要求幼儿及时作出反应。 2、引导幼儿理解不同方向的排列顺序,并发现不同之处。 (1)提问:老师的桌子上有什么?在桌上用积木搭成一座桥,在桥上放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放一个喜羊羊,桥下放蓝色的皱纹纸代表小河。(引导幼儿说出物体摆放的上下位置。如桥的下面有河桥的上面有一辆小汽车,汽车里坐着一只喜羊羊。孩子说出一句分析用到什么方位名词,还可以怎样说多提问几个孩子?) (2)将上述场景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贴上箭头符号:从下向上依次是小河→小桥→汽车→喜羊羊。(引导幼儿认识符号卡,并理解符号卡所代表的含义,↑是从下向上,↓是从上向下。) (3)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喜羊羊)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四个是什么?(小桥)为什么都是第四个,物体却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方向不同。) (4)将物体改成横向排列,请幼儿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练习序数的排列顺序。 (5)教师小结:排列的物体,从不同方向开始数,排列的顺序就可能会有所不同。 (6)幼儿排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不同的方向数一数第几分别是谁?或者教师说出一个位置让幼儿站到相应的位置。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引导幼儿先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颜色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颜色来。 (2)教师再引导幼儿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洞洞积木的位置关系,并将每块积木与表示位置的相应数字连线,再用洞洞形状的图卡排出相对应顺序的积木洞洞的形状来。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只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数的双向序数并要求孩子能从不同方向表述物品的排列位置。活动孩子的学习情绪较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在第一个环节孩子都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老师创设的情景,如有的孩子以桥为参照物说桥的下面有小河,上面有小汽车。有的说桥上有小汽车,小汽车里坐着喜羊羊等句式。在操作时孩子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游戏还是太少,中间还可以多创设游戏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如让孩子排队时,让孩子提问:“从左往右数排在第几的是谁?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的是谁?)或者教师准备多种材料,请孩子听老师的指令从上至下排序,或从下至上,从左到右,从右到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 活动目标 1、能在连接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 2、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 活动准备 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 按序排皮球物群卡,并填放数学卡表示大小顺序关系。 1、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 麦麦想挑出几张数量不一样的皮球卡片,按顺序填空。 (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 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 (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 (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

(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 3、演示规则 (1)教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谁愿意来试试? (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 (4)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 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 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 请一幼儿选数字卡,贴在下方的方框里。 (6)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 (7)教师:我们一起来读给麦麦听一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 (1)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 (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banzhuren)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活动最后,布置亲子小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能够排序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小百科: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4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过程,能熟练、准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数的比较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解决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灵活解决10 以内数比较大小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共同观看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留给孩子们时间思考一下,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同位,前后位相互说一下。 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并以课件出示,教师板书重点: 10以内数的大小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 > = 2.大于号、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儿歌:大口张开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而且还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那么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比一比。 【使用方法设计】:(1)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以后同位之间相互说,老师要注意强调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同学在说时一定要认真听,看看同学判断的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3)同学们都说完以后,再写在书上。 2. 在圆圈里填上<、>、或=。 【使用方法设计】:(1)引导读题,明确题目要表达什么意思?(2)交流:再回想下怎么判断大于号小于号?(3)自己独立完成题目。(4)学生代表回答。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数叶子,比一比。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刘宁宁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2-15页信息窗3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刚刚认识了1-10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的是拔河比赛的场面,图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拔河的人数、啦啦队的人数、观看的人数及男女生的人数等。首先利用两边拔河人数不相等,引导学生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接着利用跑过来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使两边人数相等,学习两数相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师:课件、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今天一(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 [设计意图:由拔河的谈话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交谈中明确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了同桌相互说说,比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讲解学习

(10以内数的大小比 较)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符号“>”、“<”、“=”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操作活动,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教具:小圆片、1—10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1—10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怎样进行拔河比赛? 学生介绍拔河比赛。 师:今天一年级的小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比赛怎么没开始?两边人数不一样。哪边的人数多?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1.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 预设: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 2.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赶快动脑筋想一想,摆一摆学具,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办法好。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谁愿意说说你们的方法? 指名到展台演示,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等。 4.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 引导学生学会摆圆片(见图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5.师: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师:听了它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状很相似,开口相反等。 教师示范“>”、“<”的写法。 6.小结 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 。 10比9大可以写成:10>9,读作:10大于9 。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正逆排序》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正逆排序》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目的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二、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四、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课时----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课时----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冀教版

第八课时 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认识了0到10这11个数字。本课时主要学习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1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给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的数学活动中,了解1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给大小不同的球排队编号的活动中,学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用数字描述事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难点: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直尺、七个杯子、课件。 学具准备:0到10各数的数字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给学生充分交流时间) 生1: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最小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它应该放在最前面。生2:0比1小,所以放在1的前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一步充分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了解0比1小,应该摆在1的前面。 师:刚刚我们是把10以内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我们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数字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 生:我们还可以把10以内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给学生充分时间把10以内的各数顺序排列,摆的不正确的及时指导) (二)按大小编号。 课件出示各种球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都经常利用各种球类来锻炼身体,看看上面的这些球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依次说出各种球的名称;对于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球,教师给予相应介绍。如黄色的是网球,白色的是棒球) 师:在这几个球中,哪个球最大?哪个球最小? 生:气球最大,乒乓球最小。 师:你还能把其他球进行比较吗? 生1:篮球比气球小。 生2:篮球比排球大。 生3:棒球比网球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