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篇一:全国各省中秋佳节特色食物】

全国各省中秋佳节特色食物

中国上下

5000年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如今,中国已

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56个民族,风俗各异,当然中秋节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东: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

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

食品叫“麦箭”。山东青岛人中秋团圆宴离不开海鲜。据家住武定路

的77岁老青岛张卫家老先生回忆,鲅鱼、黄花鱼、虾虎、蟹子??在

中秋节的团圆宴上,这些海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边喝酒边吃海鲜,那种滋味特别爽

山西: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

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

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

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潞安人在中秋节会宴请女婿。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

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福建: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送福建人最好送几只肥壮

的鸭子,主人家会很喜欢你的。福建人一般会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

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非常受当地人喜欢,

假如你是在福建过中秋,那不妨去尝尝正宗的槟榔芋烧鸭吧。在福

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

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

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

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陕西: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

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浙江:浙江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

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

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

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

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江浙一带在中秋时还会吃藕,藕一般为不规则

圆形,也是寄团圆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

1

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

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最值得怀念的就是笔者小时候,每年中秋节,一大家子围坐大圆桌,桌上摆满了鸡、鸭、鱼等各种美味。外婆会

给我们每人发一个月饼,感觉就像过年领压岁钱一样。所谓“川渝一

家亲”,重庆中秋习俗跟四川没有大的区别,重庆人还会在中秋这天

喝“桂花酒”。

广东:潮汕中秋美食品种颇多,这与潮人过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潮

地气候、农事生产有很大关系。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糕饼类,

潮汕各地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

繁多。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送亲戚之

佳品,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二是潮地中秋节季,天高气

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

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农产的芋头、南瓜,潮人用其制

作芋泥、瓜浆也是潮人喜欢的。其中,中秋月饼是潮人一年一度的

传统食品,过中秋节,没有一个潮汕人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虽然月饼可以有各种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即要求是正圆形。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至于中秋食

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

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

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

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

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

江西: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

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

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云南:云南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

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

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

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除以上各地特色食物外,其他各省市也有相应的特色食物,如:跟

重庆人一样,上海会在中秋这天喝“桂花酒”,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该酒香甜

醇厚,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适用于女士饮用,被赞誉为“妇女幸福酒”。祖国医学中有花疗的理论实践,桂花酒就

是典型的实例。而贵州等地也会在中秋这天吃特制“黔式月饼”,和

其他地区不一样。

2

【篇二:中国的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

中国的年节食俗有哪些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尤其是饮食文化,中国自古注重饮

食养生,向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位置。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

化内涵,中华民族食俗内容很丰富,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因此就形成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

日有着不同的起因,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食俗不仅与地缘、物产等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有着必然和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在审

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化观念和传统意识。年节食俗产生原

因文化特征

年节食俗的含义和产生原因

(一)年节的含义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我国年节的种类众多,从节日

的性质看,大致可分为单一性质的节日和综合性质的节日;从节日

的内容看,可分为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从节日的地域分布看,可分为跨国家节日、现代节日。

(二)年节产生的原因

年节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天文历法

中国古代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这

筻形成了许多节气节日,如立春、春分、清明、立夏、夏至、冬至等。在中国,节日的本意是指节气相交转换之日,没有民俗意义上

的“节日”的含义。但一部分节气节日逐渐变成了民俗节日,如清明、夏至、冬至等。

2.生产与生活习俗

起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中某种习俗活动的节日,在传统节日之中数量

最多。有的起源于祭祀活动,如苗族的吃新节、柯尔克孜族的诺劳

孜节、毛难族的庙节等,节日期间,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的仪

式和活动是必不可少、重要的内容;有的起源于农事活动,如壮族

的牛王、侗族的舞春牛与洗牛节、鄂温克族的米阔勒节等,常常天

农业生产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活动;有的起源于社群如乐活动,如蒙

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爬坡节、龙船节,侗族的花炮节等;有

的起源于性选择活动,如苗族的姐妹节与踩山节、布依族的跳花会等;有的起源于宗教活动,如首都提倡阴阳信仰,奇数为阳,象征

光明、有力、兴旺,节日中多取月日复数为吉利的象征,如正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其中的五月五为天中节,体现

阴阳调和均匀之意,还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

十五下元节,再哪因佛教而兴的腊八节、泼水节(浴佛节)等。3.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时常发生一些重大事件。事后人们往往设立节日,以志纪念。现代节日

中大多为这类节日。如我国的国庆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以及

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也有一些传统节日起源于重大历史事件。如侗

族的林王节、壮族的吃立节等。

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

(一)多元复合

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每逢年节,无论城乡,官民、贫富、老少都要进行各色各式的饮食

文化活动。节日期间,合家团聚,欢庆一堂。若遇重大节日,则整

个社会作出反应,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人们互相拜贺、宴饮、交际

往来。其次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上。它往往融合了农事、娱

乐、饮食、交际、信仰等多种功能,如大型车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即是如此。而这些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往往与民间祭

祖祀神、新友团聚、社会交往、年节娱乐等活动,相互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生动的社会画面。第三体现在各种文化

的相互交融上。年节饮食文化中融入了农耕文化、原始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等,令节日食品、节日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二)崇祖好祀

由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孤立闭塞性,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

对大自然极易产生敬畏;再加上宗教信仰的桎梏,统治者装神造神

的愚弄,古人更是虔信万物有灵;加之中国人有崇祖好祀的传统,

因此民间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年节的祭祀和铺张上面,以乞上苍

保佑与神灵的庇护。每逢年节,人们特意烹制专门的美味佳肴,以

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祭祀,同时对现存长者毕恭毕敬,以示敬诚。(三)讲求功利

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如过年要吃

年糕,寓年年高,吃鱼,寓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吃元宵,象征团圆

美满;端午节吃粽子、咸蛋以强身,求子;中秋节吃月饼寓示团圆,“摸秋送瓜”以求子;灶王节供灶糖为的是灶王爷不讲人间坏话,以

求来年风调雨顺;除夕吃团年饭以示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一些

祭祀活动也是为了神灵的庇护,以求一家老少平安。

(四)异乎寻常

古代中国普通居民的饮食水平是相当低下的,平日很少吃荤。丰收

年景大抵只能吃饱饭而已,若遇灾年则果腹都十分困难,只能是“糖

菜半年粮”。节日饮食相对充裕得多,有些地区称“年饭”和农历七月

十五的“月半饭”为一年中的两餐饱饭,虽有些夸张,但却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出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与节日饮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节

日饮食是各家饮食生活水平能达到的高或最高水准。另一个异乎寻

常的是人们在过节时的心态,只有年节才可以舍展一下筋骨,松弛

一下神经,异常行为易于出现。如过年允许小孩喝酒、老人簪花,

团年饭可以大吃大喝,而且提倡剩饭,这些在平时是不正常的,但

在年节却视为合理。

(五)区域差异

中国古代民间年节的饮食文化活动还存在着一事实上的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北方有填仓节、龙头节等

饮食文化活动而为南方少见,南方盛行的春社饮食文化活动在北方

却不流行。同一节日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异。

如元宵节北方多“走百病”,南方盛行迎神赛会;浴佛节南方好做“乌

米饭”,也与北方有异。

(六)功能显著

传统瓶子日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可以加强新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整合社群及社会集团的意识,使部族团结一致,提高生存竞争能力;调节和改善饮食生活;

提供社会交和择偶机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进菜品制作

质量等。继承和发扬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授生产技能与生

活知识,帮助后代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还可以进行传统教育、增

加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提

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了解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洋溢着活泼欢快的

情调,从中可以得到乐趣。

我国年节食俗传承至今,在我国影响重大,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

么事情,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要更加努力地将

它发扬光大。

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饮食文化之后,我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比较注重饮食的国家,在饮食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不同

的饮食和风格,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饮食体系。在我国,无论

是正餐,还是小食都是各有特色,与众不同,不一样的地区有着不

一样的饮食习惯,而同一个地区也有着其他地区的饮食,因而给地

区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饮食是一门艺术,在各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用途,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素苑杂谈[j],饮食文化概论,2004

孙金荣,中国饮食的主要文化特征[j],社会科学版,2007

曾晖. 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理论审视[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杨虹.中国饮食文化的巨幅长卷—评《中国饮食史》[j].浙江社会科学. 2000 《民俗研究》,1991

金炳镐,民族丛刊,中央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北京,1999

【篇三: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怎么吃

春节期间,人们食用量较少,特别喜欢吃一些少油腻多清淡的菜肴。办家宴选用席谱时要荤素相配,冷,热,小吃兼顾。冷菜清淡不腻,

可佐酒。热菜中既要有软熟、细嫩之菜,也要有香脆类的油炸食物。菜肴的色泽宜红、白、绿、黄相映,体现喜迎新春的情趣;口味既

有甜、咸,又有酸、辣,搭配合理,使人感到滋味无穷。

上菜程序亦有讲究,前人曾有总结:“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一般应先上凉菜后上热菜,炒菜中要咸的先上,其鲜咸突出,能开胃,刺激食欲;油炸、

甜食类可在中间或上大菜之前上,因先吃油炸、甜食易使人肚饱和

倒胃;酸、淡汤菜应放在最后,既可醒酒,也可解腻;小吃安排在

饭后,以取特色风味调整味觉,增加口感。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与

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烹饪不仅仅是

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是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

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

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腊月二十

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

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

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灶糖是一种

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

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

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

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

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

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

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

烈火烹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

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

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

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除了除夕,在接下来的正月初五,即俗称的破五节也会以饺子当作那一天食物。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

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节的主要吃食也叫元宵。在南方,元宵

也叫“汤圆”、“圆子”。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

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实心的小元宵若加酒酿、白糖、桂花煮食,风味独特,宜于兹补。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

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

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

元宵,称“五味元宵”,

意寓勤劳、长久、向上。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

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

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

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

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

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

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

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

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

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

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

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

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

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

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

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

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

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角黍”是端

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

为端午的应节食品。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

于唐韦巨源《食谱》。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

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

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

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江浙一带还有端午

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

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这一天最

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

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

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

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

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

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

十六。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

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

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

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

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

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

二尺者。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现在月饼则形成了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

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

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在江南水乡,还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浙江台州

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

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

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

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冬

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

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

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

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篇三:春节家宴菜谱

春节家宴菜谱

快过年了,春节做什么好吃的呢?中国吃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

春节家宴菜单,以供参考。

家宴设计首先应从选料开始,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

有好的原料是做不出好的菜肴的,所以选料时要以鲜、活、净为标准。有了原料,接下来是配菜,因为巧妙的搭配以及切的形状大小、厚薄程度等都直接影响菜点的口感、质量。再接下来就是烹调,所

谓“烹”即为加热,“调”即是调味。火候(火力的大小)是烹调的关

键一环,调味是重要一关,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投料的先后、

多少是否恰到好处,直接决定菜肴的好吃与否。最后对成品的点缀、装饰便是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

宴席的组成一般由凉菜、热菜、大菜、甜菜、面点、汤羹、水果等

组成。根据各人口味、习惯的不同,以设计不同的家宴菜谱。不过

要注意一点:原料尽可能不重复使用,口味也尽可能不要一样,这

样才会让人感觉到整个宴席的丰盛,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技艺

的精湛高超。

春节家宴菜单:

热菜:

1,小笨鸡炖蘑菇

2,家焖黄花鱼

3,葱烧海参

4,青椒肉段

5,清蒸深海对虾

6,(某一道蔬菜)

凉菜:

1,家常凉菜(三乐饭店口味)

2,(熟食拼盘)

3,(干果拼盘)

4,水果沙拉

主食:

白米饭、三鲜水饺

春节家宴热菜做法:

小笨鸡炖蘑菇

材料:

鸡、蘑菇(榛蘑最好或是其他干蘑菇)葱段、姜片、干红辣椒、大料、生抽、料酒、盐适量、冰糖食用油

1.鸡肉剁成小块(传统东北做法鸡块较大,比较粗犷);

2.蘑菇去除杂质和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净,用温水泡30分钟,沥干

待用,浸泡蘑菇的水过滤掉杂质以后待用;

3.炒锅烧热,放入2大匙油,待油烧至微微有烟时放入鸡块翻炒,

炒至鸡肉变色,水分收干;

4,放入葱、姜、大料、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5,加入蘑菇一起炒匀;

6,加入酱油、糖、料酒,将颜色炒匀,加入浸泡过蘑菇的水和开水(水面没过鸡肉即可)烧开;

7,加盖转中火炖30分钟左右,至鸡肉酥烂,汤汁收浓(中途要注

意查看,防止鸡肉黏锅),最后用盐调味,装盘即可。

家焖黄花鱼

原料:黄花鱼(二十多一斤,真贵啊,买了两条,花了三十九块多,关键是鱼看着还不大!)

调料:酱油,醋,料酒,糖,盐,葱,姜,蒜

做法:黄花鱼洗净去鳞,去腮和内脏。新学的黄花鱼去内脏方法:

去腮的时候把内脏从头部拉出,保持鱼肚子的完整,据说这样黄花

鱼的味道保持的更好。这个手法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自己

体会了,感觉很血腥很暴力。处理好之后把鱼身上斜着划几刀,抹

上少许酱油,放一边备用。

葱一段,切丝。姜一小块,切片。蒜数瓣,拍扁(我喜欢放很多蒜,因为蒜会变得很好吃)。

锅内加油烧热后加入葱姜蒜爆香,加入黄花鱼,翻个面,依次加适

量料酒、酱油、醋、糖和盐调味,加入150-200毫升左右的水,大

火烧开改小火,盖盖焖15分左右,中间可以把鱼翻一下面,不翻也

可以,因为翻不好的话,鱼肉就碎了。然后大火收干汤汁即可。葱

烧海参

菜谱配料:

水发海参500克,大葱段100克,大油25克,五香油25克,白糖10克,糖色适量,湿淀粉40克,毛姜水少许,料酒25克,味精5克,酱油25克,清汤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海参用旺而不烈的火燎到外皮焦枯、发脆,用刀刮去焦黑的一层,见到深褐色为止,然后放凉水中浸泡2天,待参体回软后,再

行煮发,首次煮发5分钟左右,开肚掏出肠肚和杂质,用清水洗漂

干净,软硬分开,软的浸泡清水中,硬的继续煮发,反复多次,全

部煮发软为止,照此漂洗浸泡4-5小时即可使用;

2.用坡刀将海参切成一字条,把大葱切成3厘米的段;

3.把海参放炒勺中用开水氽一下,然后加入清汤、料酒、毛姜水,

上文火煨一煨捞出后待用;

毛姜水,烧开后撇去浮沫,然后将煨好的海参、炸好的葱段放入,

汤再次烧开后,随即淋入湿淀粉勾芡,出勺加葱油,最后倒入盘内,葱烧海参即成

青椒肉段

原料:

猪腿肉、淀粉、辣椒片。

做法:

1、腿肉切成小块,很小白勺想是禾中块,力口胡椒粉,料酒,少量生抽腌1会;

2、碗里放进大年夜量干淀粉禾口水,搅一搅,然后放着动一会,水再上,把上面白勺水倒掉落,留着下面白勺粉。(这是白勺编制,

再搅拌肉里又加了些干白勺淀粉);

3、刚才白勺肉块禾口淀粉同化搅拌均匀,这里多力口点干淀粉才能

保持黏度;

4、油锅烧热,小火,必然要小火啊!把肉挤成肉圆放进锅中炸到定型、发白捞出;

5、把油锅转中火再大年夜些,定型白勺肉段再下油锅炸,炸成金黄

色捞出控油;

6、再取1个碗,碗中放少量酱油,料酒,白糖,盐,胡椒粉,葱姜蒜末禾口水淀粉搅拌

均匀成芡汁;

7、锅里留少量油,先把辣椒片下锅翻炒至概况翠绿,捞出,再把6

倒进锅中,搅拌浓稠后,大年夜火下肉段与辣椒,快速翻炒几下,

芡汁均匀白勺裹在肉段上就好了。清蒸深海对虾

主料:对虾 300克

调料:料酒 15克酱油 25克味精 2克盐 4克大葱 10克姜 6

克香油 10克

制作工艺

1. 将对虾剪去须、脚,挑出虾头内的沙包和脊背上的沙肠,洗净后

在案板上;

2. 大的切为4段(即头,尾各一段,中间切为两段),小的切为3段;

3. 葱去皮,叶,洗净,切成段;

4. 姜刮皮,拍松,一半切成片,一半切成末;

6. 将虾按原形装摆放在盘中,加入料酒、盐、味精、葱段姜片和少

量鲜汤;

7. 上屉用旺火、沸水、足气蒸10分钟左右取出,拣去葱姜;

8. 上桌时蘸味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