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人就“自主式学法指导”的实践,撰文以飨同仁。

一、基本结构程序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阶段:复习铺垫,引入新知;自学探究,内化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当堂作业,巩固新知;全课小结,构建新知。四次练习是指铺垫性练习、尝试性练习、反馈性练习、达成性练习。三个环节是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点拨归纳。

1.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知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结构的根基。教师必须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准为新知识提供最佳关系的旧知识,设计铺垫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原认知。为“同化”“顺应”“新知准备知识基础和思维导向”,采用实物、故事、游戏、设疑等形成,为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前提。

2.自学探究,内化新知。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积极主动地自学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小组探究讨论问题——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把握探索性问题的“度”,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对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强学法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感。

3.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习难易适度有趣味性,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破难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力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练习,认知得到强化,思维得到发展。

4.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这一教学过程是达成目标的主要环节。为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根据实际,作业内容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弹性。作业完成后,4人小组的学生互批、互

改,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互议,随机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互相协作,自主学习的功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全课小结,构建新知。

全课小结是教学中最后一个过程,主要是突出新知,再现重点。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归纳所学的内容,通过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总结学习方法,从自己的学习经验成败的体验中,悟出应怎样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知识的成功喜悦,促进学生乐学。

二、教学体会

经过两年多时间对“五、四、三”教学模式的尝试、探索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l.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四、三”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先讨论后归纳,先操作后点拨,先看书后练习,先练习后讲评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五、四、三”教学模式,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的能动作用,为主体服务。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研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答问题。教师看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知识的重、难点关键上,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3.充分体现民主性。

“五、四、三”教学模式最大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在师生交流中营造民主,在学习过程中发扬民主,在练习过程中突出民主,在思维归纳中管理民主,这样就能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思维和心理得到同步发展。

4.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四、三”教学模式中的每一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认知心理的差异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设计有弹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5.充分体现互助机制。

“五、四、三”教学模式能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引导学生友好地互学互助,取长补短,使学生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两年多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该结构教学省时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