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cord and Analysis of "Statistics" Classroom Teach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校运动会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稍

停)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颗激动的心去重温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运动会比赛的场面:跑步的──扔垒球的──跳远的──跳高的。

提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名。

生2:我想知道男运动员有多少名,女运动员有多少名。

生3: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打算怎样统计?

生1:按高矮统计。

生2:按男女统计。

生3:把每一项比赛人数合起来。

小结:通过你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原来有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渗透了统计的多样性。]

师:真巧,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在举行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面。

提问: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你打算怎样统计?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表。

生:数一数小猴有多少只,小狗有多少只,小兔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动物种类统计。

出示:

师:还可以怎样统计?

生:数一数跑步的有多少只、跳高的有多少只,然后再合起来。

师:这是按比赛项目统计。

出示:

小组合作,选一张本组最喜欢的统计表进行统计。

3. 选两组不同的统计表让学生上台汇报。

4. 师:通过这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 推荐统计表。

师:在比赛现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厨师大象和裁判长熊猫,要求同学们向它们推荐最合适的统计表,并说明理由。

生1:我想向厨师大象推荐动物种类统计表,因为大象

是厨师,它做饭时要了解各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喜欢吃什么,喜欢吃就做,不喜欢吃就不做,如果不了解可能就会浪费。

生2:我想向裁判长熊猫推荐项目统计表,因为熊猫是裁判长,它要了解都有哪些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比赛。

师:通过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老师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统计,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向两动物推荐统计表这一教学环节,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6. 渗透奥运精神。

师:说到运动会,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奥运会,你们通过课前查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2004年的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得了32枚金牌,排名第二。

生2:我知道奥运冠军刘翔很厉害。

生3:我知道在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排名越来越高。

……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么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你想说些什么?

生1:在中国北京举行。

生2:我想说中国加油,北京加油。

生3:我想对运动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4:我希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队能打败美国队,夺得第一名。

[设计意图:由运动会联想到奥运会,主要是对学生渗透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情感教学达到了高潮。]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 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最喜欢的球类活动,填写下表。

选两组到展示台前汇报。

提问:根据本组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我发现我们组喜欢看动画片的比较多,我想让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多放些动画片。

生:我发现我们组女同学在选择球类活动时很犹豫,她们都不大喜欢球类活动,我希望她们的爱好再广泛些。

……

2. 游戏。

游戏方法:从袋中摸积木,先猜颜色,再猜形状,然后每组选一人上台抓,最后分组统计共抓了多少块积木,比一比哪一组抓的多。

分组上台汇报:

生1:我们组是按颜色统计,红的5块,黄的3块,绿的1块,蓝的6块,一共15块。

生2:我们组是按形状统计,长方体1块,正方体4块,圆柱3块,桥洞形的1块,共9块。

……

小结: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猜得既准又快感到骄傲!为你们能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而感到自豪!并向抓的多的组表示祝贺!

[设计意图: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本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摸、猜、说、做,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再次升华。]

3. 欣赏。

电脑出示第一组画片:大红的花──粉红的花──黄色的花──白色的花……

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解说:其实统计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就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吧。你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锦、白的像雪……真是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

提问:这是按什么来统计的?

电脑出示第二组画片: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梅、梨花、桃花──荷花、海棠花──菊花、桂花──腊梅。

师配乐解说:报春的使者迎春花、春到梅花山的春梅、桃花;夏季的荷花,被誉为“出水芙蓉”,有白色的、黄色的、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心得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精品 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精品教案 课前交流: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这里上课高兴吗?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想进一步了解老师吗? 师:我是来自沂南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赵老师,今年26岁,身高1米55,体重45千克,因为怕变胖所以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喜欢运动,更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 看着你们这么活泼可爱,老师也想了解一些你们的信息,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 互相了解了那么多我们算是好朋友了吧,希望接下来咱们能像朋友一样学的轻松学得愉快! 好了,咱们开始上课好吗? 师:上课!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听到有好多同学介绍自己体重的,你还记得你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吗? 课前,老师特意请你们班主任帮忙从你们的入学体检表上找到了你们入学时的体重,看,在这里(课件出示) 找找自己的体重并记住,看谁记得又准又快, 记住了吗? 老师想把你们的体重情况有条理的整理、分析一下,应该用到哪些知识呢? 师:对,这就要用到统计,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统计 师:你能将你们的体重情况在这张统计表中表示出来吗?(课件出示表一) 首先,看一下这张统计表,第一栏是?第二栏是?(简单解释)

请组长拿出一号信封,把里面的统计表发给同学每人一张,都拿到了吗?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采用“站一站,数一数”的方法吧。先听清楚要求:体重在15及15以下的请站在… 快速数一数你所在范围内有多少同学, 生数完坐端正。每个范围内请一名同学汇报人数。 师:谁想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你们都是这样填的吗? 师:这是你们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又过了一年多,你们的体重有变化么?想不想知道现在的体重? 师:咱们来现场称量一下吧。 首先有几个要求:一、老师带来了两台称,一二小组一台,三四小组一台。二、请排好队一次称量,称完迅速回到座位上。三、记住自己的体重,同时组长做好记录 组长组织站队称量。 师:都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了么?和一年级时体重统计表的统计方法一样,咱们再来完成二年级体重统计表吧,(组长拿出二号信封…) 二、探索交流 师:刚才我们一起完成了两张统计表,这张统计表你见过吗?(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板书) 它和刚才我们填写的两张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简单回答 师:能把这两张统计表中的内容在这个复式统计表中表示出来吗? 思考一下? 小组交流,合作填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练习教学行为兴趣改革摘要: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把握新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我在结合平时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求活、求近。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1、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设计时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了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 2 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2、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3、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总之,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特别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小学数学“先学后教”的尝试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一些科学家的例子来说服学生。教师在实施时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2、精心选材,因人而异。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3、循序渐进,指导方法。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两位数列竖式计算题54496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列竖式计算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77-46+32= 65-38+26= 79+19-56= 56+74-26= 58-36+27= 84-27+16= 4+27-16= 93+23+94= 69-(39-23)= 99+(25-24)= 77-76+32= 61-38+26= 79+19-16= 16+77-26= 87-27+16= 18-36+27= 30+(23-29)= 73-23-4= 71-(25-24 93-(39-23)= )= 99+99-56= 65-39+26= 99-46+32= 56+94-26= 94-29+96= 30-(23-29)= 59-36+29= 99-(33-(39-23)= 25-24)93-23+94= = 69-39+26= 99-96+32= 99+99-96= 96+99-26= 99-36+29= 30-(23+29)= 99-29+96= = 99- (99-29)93-(39-23)= 23+23+94= 55-46+22= 65-28+26= 58+18-56= 56+54-26=

58-26+25= 84-25+16= 4+25-16= 82+22+84= 68-(28-22)= 88+ )(25-24= 55-56+22= 61-28+26= 58+18-16= 16+55-26= 21 / 1 18-26+25= 85-25+16= 20+(22-28)= 52-22-4= 82-(28-22)= 51-(25-24)= 88-46+22= 65-28+26= 88+88-56= 56+84-26= 58-26+28= 84-28+86= 20-(22-28)= 82-22+84= 22-(28-22)= 88-(25-24)= 86+8-26= 8+88-86= 68-28+26= 88-86+22= 20-(22+28)= 88-26+28= 88-28+86= 88-2822+22+84= )= 82-(28-22)= 88+ (79+19-36= 77-46+32= 63-38+26= 36+74-26= 4+27-16= 38-36+27= 84-27+16= )(23-2493+23+94= = 69-(39-23)= 99+ 79+19-16= 61-38+26= 77-76+3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计 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50+22= 83-56=15+56= 75-33=48+35=38+46= 12+29-19=69+10-36=27+12-28= 33-17+15=75-36+10=72-54+12= 62-18+24=54+21+18=53-29+19= 86-12-15=57-33+31=36-27+9= 88-34+18=85-36+27=12+79-62= 51-42+53=77-65-6=71-52+36= 75+24-23=32+45-38=81-45+36= 63+12-42=53-37+15=63-23+28= 21+82-60=36+34-14=73+12-71= 44-5+12=100-76+22=72-45+32= 67-47+22=21+82+17=83-27+10= 65-33-18=68-65-3=54-52+17= 76-63+1=63+18+11=65+15-47= 43-29+13=85-28-28=77-38+42= 17+27-10=55+38-15=54-41+36= 75+15-30=92-6+11=42-37+54= 25-9-12=73-28=36+45= 23-14-9=54-28=39-27= 11+16-9=23-10-5=61-15= 12+18-15=25-16-7=56-38=

30-16-9=28-2-19=3+29= 30-11-13=26-7-18=46+14= 12+3+14=30-16-14=75-46= 13+12+5=30-11-13=54-26= 16+12-19=26-5-16=38+27= 18+11-13=28-19-3=62-38= 26-18-8=25-7-13=51-18= 19-8+11=26-17-5=52-16= 30-8-16=15+3+10=61-19= 30-13-8=12+15+2=34+38= 30-15-14=29-5-7=38+36= 10+15+4=13+2+14=28+27= 9+10+11=30-15-4=35+26= 24-8+9=12+17+1=46+29= 11+13-15=24-17-5=33+49= 26-17+8=4+13+9=37+16= 23-15+5=13+15-19=51-34= 26-8+17=16-9+15=54-28= 23-19+15=28-21-7=56-27= 25-19+14=12+5+13=64-13= 24-16+15=25-18+17=58+16= 26-18+15=25-9-13=27-19= 28-12+6=15+17-14=38-9=

二年级数学:统计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统计知识归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知识归纳是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数学统计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统计表 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 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分类

1、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溢水中小李敏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着重强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此希望我们每位老师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力求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课,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缺乏对教材的研究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维目标。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教材的研究,看似课堂中热热闹闹,很为成功,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教学中,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求学生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谈不上什么有效课堂了。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我们小学课堂里的学生们,都是新世纪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在家长的精心教育下有着比以往学生更好的基础,同样他们拥有更强的个性思想,往往不愿接受单一的教育方式。因此,再用以往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教,把知识单纯的灌输给学生,必然无法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遭到学生的排斥,

(完整)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计算题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 9+27= 59+5= 8+85= 8+23= 8+39= 67+30= 3+97= 37+3= 14+8= 6+37= 64+9= 16+8= 17+4= 69+6= 86+10= 54+5= 9+42= 83+7= 64-40= 4+64= 59+6= 1+29= 6+7= 16+4= 39+9= 8+65= 36+8= 5+56= 9+81= 2+88= 65+6= 15+6= 55+9= 7+17= 4+97= 17+9= 4+29= 40+18= 9+29= 91+6= 13+7= 95+5= 69+20= 58+9= 2+98= 59+1= 27+8= 4+72= 6+70= 9+76= 9+41= 85+8= 98+8= 15+8= 47+7= 7+66= 6+63= 16+9= 47+8= 78+3= 39+7= 96+4= 6+76= 7+61= 59+40= 1+65= 27+8= 15+9= 9+40= 6+47= 30+56= 60+24= 38+30= 7+29= 56+3= 64+8= 9+30= 29+9= 12+9= 77+7= 45+7= 78+8= 12+8= 56+6= 45+4= 14+8= 75+5= 18+8= 4+89= 8+35= 7+89= 65+6= 4+86= 76+7= 82+7= 9+31= 65+3= 29+20= 65-50= 67+6=

二()班姓名___________()分钟做()题,对()题12 - 4= 88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100 - 94= 49 - 6= 72 - 10= 47 - 2= 46 - 26= 85 - 80= 75 - 8= 50 - 50= 41 - 3= 9 - 0= 70 - 48= 91 - 5= 98 - 4= 40 - 20= 81 - 6= 50 - 34= 73 - 7= 18 - 9= 26 - 20= 40 - 24= 40 - 40= 50 - 48= 69 - 24= 30 - 24= 34 - 6= 32 - 4= 90 - 8= 79 - 21= 85 - 5= 70 - 40= 42 - 0= 43 - 3= 92 - 63= 20 - 17= 92 - 72= 92 - 2= 50 - 36= 60 - 30= 80 - 10= 18 - 15= 50 - 1= 19 - 2= 100 - 22= 24 - 9 48 - 9= 97 - 1= 45 - 29= 93 - 20= 7 - 6= 31 - 8= 80 - 0= 90 - 39= 69 - 10= 82 - 6= 90 - 80= 40 - 4= 16 - 5= 70 - 60= 83 - 3 5 - 30= 90 - 80= 70 - 10= 9 - 6= 99 - 21= 60 - 23= 100 - 75= 50 - 2= 33 - 1= 81 - 9 1 6 - 3= 1 - 0= 78 - 7= 3 7 - 5= 9 8 - 88= 90 - 10= 40 - 7= 75 - 50= 31 - 7= 91 - 3= 64 - 27= 80 - 13= 84 - 0= 40 - 31= 96 - 10= 92 - 20= 35 - 17= 12 - 4= 81 - 27= 74 - 4= 25 - 0= 90 - 50= 70 - 28= 94 - 16 9 - 6=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要提升学生素质,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升多种水平和养成一定思想观点的主渠道,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改到哪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新课改后长期实践、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数学课堂更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呢?我将使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策略 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注重什么?每个教师都会知道: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注重学生,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体又要注重学生的那些方面呢?即: 1、注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课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将所学知识用于买东西算帐,算家里的电费等,使他们体会到,每学一节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就增大了一点。 2、注重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与形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材实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改的热潮下,我们要使数学教学活动灵活多样,让学生应用实际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地利用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彻底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前的由教师一昧说教而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标签: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课堂是学生學习知识的摇篮,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对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成长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时间,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和思维密切相连,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现在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知建构过程,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四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四篇) (*) 一、计算。 34+62= 15+52= 37+22= 36-20= 52+35= 24+24= 25+63= 75-5= 61+14= 35+53= 61+9= 21+9= 83+14= 13+55= 64-8= 72-9= 46+43= 54+23= 43-6= 63+8= 二、在横线上填“>、26+19—23+2324-6—19 27+10—37-10 55-8—23+25 52+18—69 35-7—14+14 65-6—43+15 62+27—91 55+24—65-7 三、写出计算过程。(用两种方法) 34+63= 方法一:(答案) 方法二:(答案) (*) 一、我来算一算。 26+70= 74-8= 49+40= 86-20=

36-6= 72+8= 43-8= 78-9= 47-(6+4)= 50+(72-40)= 100-(45-5)= 二、知识空格我来填。 1、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8个十是(),100里面有()个十。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6,这个数是(),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5、34比7多(),也就是7比34少()。 6、9个十和5个一组成(),它比100少()个一。 7、76连续减6:()、()、()、()。 8、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的。 三、在○里填上“”或“=”。 45+4○98-50 82-9○6353+9○61 4+56○96-40 86-60○2693-7○23 (*) 一、计算。 49-9+17=85-40+5=100-40-7=48-12-5= 65+17+18= 23-6+40= 30-10+20= 56-20-19= 28+30+9= 47+9-20=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方案) 江阴市西郊实验小学陆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三册第90~91页的例题,第91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够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统计方法中提炼出方块统计图,并且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拉拉队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了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的教室里特别热闹。森林王国今天也很热闹,原来他们正在召开运动会呢?场外拉拉队的小动物们正在为他们的队员加油助威呢!(出示拉拉队小动物的场景图) 2、怎样才能清楚的知道每种小动物分别来了多少只,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指名学生上来将动物头像分类整理,排出一张象形统计图。) 3、现在看了图,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兔子5只,猴子8只,熊4只) 4、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知道了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以前学的统计,我们排出的这幅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留出处。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如在教“整时”一节时,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精选

【篇一】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 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 (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b=b×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b)×c=a×(b×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b+c) =a×b+a×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⑹ a×(b-c) =a×b-a×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⑺ a-b-c=a-(b+c)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8) a÷b÷c=a÷(b×c) 4500÷0.4÷75 16800÷8÷1.25 48000÷0.8÷125 5200÷4÷2.5 【篇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