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联合荧光素钠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联合荧光素钠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联合荧光素钠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干眼

干眼 概述 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Henrik Sj?gren最早提出了眼干、口干和关节疼痛三联征,由此出现了“干眼”一词。 干眼也称为角结膜干燥症(KCS)、干燥性角结膜炎、眼干燥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泪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眼表状态,多发于40~50岁,以女性多见。患者可以表现为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眼部不适、眼痒、刺痛、眼红、流泪、畏光等,严重者出现视力波动或者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以及眼表面染色阳性,严重者表现为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及眼表面新生血管形成。 流行病学 由于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难以进行比较,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和趋势。 在美国,目前约有600万女性和300万男性患中重度干眼。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具体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但根据我国的卫生条件及人们生活水平状态,估计患者人数会更多,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加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患者还会逐渐增加。 临床上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眼也更为常见,一些证据也表明泪液的生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是目前没有关于普通人群或者年龄相关干眼发病率的确定资料。另外,干眼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在世界健康研究中(WHS), 应用雌激素的绝经女性较未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有严重干眼症状或临床诊断干眼的高66%~70%。所以可以认为,干眼在中年和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高。 生理生化 泪膜是通过瞬目运动、涂布在眼表的一超薄层泪液,是眼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泪液的量和成分正常、以及眼睑的结构和运动正常,才能保证泪膜的稳定。瞬目运动由三叉神经第一支作为感觉支传入,面神经交感支和副交感支作为运动支传出的反射弧来完成的。 泪液是水、蛋白质、脂类、各种代谢产物、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组成的混合溶液。通常认为泪膜分为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蛋白层、水液层、脂质层。最新的研究显示泪膜是粘蛋白为主体的水化的粘液胶,其外层是脂质层。 1.粘蛋白层:含有多种糖蛋白,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结膜非杯状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表达的跨膜蛋白构成。粘蛋白提供了泪膜非牛顿力的粘弹性质,使泪膜随瞬目时剪切力的变化而变化,减少瞬目对眼表的损害,并保持瞬目时泪膜屈光性的完整。 2.水液层:为泪膜的主要成分,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含有多种水溶性物质(蛋白质、酶类、细胞因子等)。它提供眼表上皮细胞正常的微环境,为角膜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允许细胞在眼表运动,洗掉上皮碎屑、毒性物质和异物。 3.脂质层:由睑板腺、Zeiss腺分泌的脂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泪液的蒸发和增强泪膜的稳定性。光滑的脂质层对于光线的折射和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提供了良好的屈光介质。瞬目反射对于睑板腺分泌物的释放非常重要。 泪膜厚度在7~40μm,总量约7.4mL,以(12~16)%/min更新,其中清蛋白占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左右。泪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有IgA、IgG和IgE,溶菌酶可以和γ球蛋白发生协同作用,是泪液抗感染作用的重要因素,泪液中的K+、Na+、Cl-的浓度比血浆中

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患者症状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感往往是干眼症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但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也是干眼症的症状。有时,一个有轻度或中度干眼症的患者,如若没有配戴角膜接触镜,是不会有明显不适的。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扰乱泪膜分泌和分布的平衡,导致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感觉异常,您就有必要检查是否患有“干眼症”,我们所说感觉异常是指患者对气流敏感,夜间或清晨醒来时眼干燥感严重,不能耐受烟雾等。另外您需要了解的是干燥感和少泪并非是特异性的症状,相反,有部分干眼症病人诉说有流泪或溢泪,这些听上去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干眼的不适感有可能刺激泪液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就和眼部表面异物或擦伤时是同样的道理。 干眼症已经是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疾病,干眼症无情的剥夺了很多患者的幸福,但是患者朋友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改善病情。 干眼症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 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隆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着染。干眼病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除上述干眼症状外,可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睑缘后唇出现自后向前的永久性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常有白色角质蛋白堵塞而凸起变形。病变进展时睑板腺会有黄色的粘液样分泌物。睑板腺反复炎症发作后,腺体大部分萎缩,挤压后也亦无分泌物溢出。睑板腺萎缩可以通过红外线摄影观察。 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方法: 1、泪液分泌实验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天津254医院眼科)。 2、泪膜破裂时间<10s为泪膜不稳定。

裂隙灯检查流程

裂隙灯检查流程 1.使患者放好姿势,双眼平视前方。医生调整裂隙灯镜头位置。开始检查并记录时间。 2.裂隙灯检查由外向内的基本检查顺序是:眼睑—睑缘—睫毛—泪器--睑结膜—球结膜—结膜囊——角膜巩膜缘—泪膜-角膜—前房—前房角—虹膜—瞳孔—后房—晶状体(相关解剖概念请参考《眼的解剖学》)检查顺序:先右眼后左眼。筛查时平均每只眼睛检查120秒,如果有具体问题再作进一步检查。 3.具体检查 (1)眼睑: 操作者: 1.检察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左右各45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检查时可嘱病人闭眼。 6.检查时间应控制在5~8秒之间。 (2)睑缘及睫毛: 操作者: 1.观察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左右各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观察顺序为从鼻侧到颞侧。 6.检查时嘱病人向(正前)看。 7.检查时间应控制在5~8秒之间。 (3)泪器: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中)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颞侧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检查时嘱病人向颞侧看。 6.应观察到患者的上泪小点和下泪小点。 7.检查时间应控制在4~8秒之间。 (4)泪膜: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 2.在镜头光圈调为(大)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颞侧45°)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

5.嘱病人向前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嘱病人用力眨一次眼后开始计时,只道泪膜破裂或再次瞬目为止。) 6.应观察到患者的泪膜是否完整,泪膜破裂时间。 7.检查时间应控制在8~18秒之间。 (5)结膜: 操作者: 1.检查时先把裂隙灯调为弥散光。看一下睑结膜的整体情况,然后再将裂隙灯的灯光调为裂隙光从病人鼻侧到颞侧细致检查一至两遍(睑结膜需翻转上睑才能看清)。 2.在镜头光圈调为(小)时,裂隙灯的光强调为(中度) 3.光源角度为(45度)。 4.裂隙灯放大倍率应调为(低倍~高倍)。 5.检查上睑结膜时嘱病人向下看,检查下睑结膜时嘱病人向上看。 6.翻眼皮时注意手法,如怀疑有充血、乳头或滤泡应放大倍率观察。 7.检查时间应控制在(8)~(14)秒之间。 (6)角膜: 操作者: 1.检查时把裂隙灯调为裂隙光,调整裂隙灯光源的角度、宽度,从病人的鼻侧检查到颞侧。从角膜上皮层观察到角膜的基本厚度。检查时间应控制在(10)~(20)秒之间。检查时应不时嘱病人眨眼以观察病人泪膜情况。角膜上皮检查,光源角度为(45°),中等强度。角膜基质检查,光源角度为从鼻侧到颞侧,

意大利CSO裂隙灯及眼前节分析系统SL990

综合检眼台配置 一、眼科组合台 (一)技术参数: 1.工作台尺寸:1120(W)*1050(D)*1630(H)mm 2.工作台面尺寸:1010(W)*480(D)mm 3.牛眼挂壁行程:300mm 4.挂壁旋转范围:4°-9° 5.输入电压:AC220V/50Hz,110V/60Hz,120W 6.工作台净重:130KG 7.电动升降椅行程:470mm-620mm 8.电动升降椅重量:45KG 9.适合放置裂隙灯、验光仪等眼科设备 10.座椅及挂壁均可电动升降 11.台面可旋转90° (二)配置清单:

二、裂隙灯显微镜(上光源) (一)技术参数: 1.显微镜: (1)显微镜类型:伽利略双目汇聚式立体显微镜 (2)变倍方式:3X鼓式旋转 (3)目镜:12.5X (4)放大倍率:3X(10X,16X,25X); (5)视场直径:24 mm,14 mm,8mm (6)双目夹角:8° (7)瞳距调节:48.5~80mm (8)屈光度调节:-8~+8D 2.裂隙灯: (1)裂隙宽度:0-12 mm连续可调 (2)裂隙长度:1.8 -12mm连续可调 (3)光圈直径:0.2,1,3,5,9,12 mm (4)滤光片:热隔绝、钴蓝光、无赤光、灰色、黄色滤光片 (5)裂隙角度:0-180 °连续可调 (6)垂直裂隙倾斜角度:0°- 5°- 10°- 15°- 20° (7)固视灯:12V,60 mA (8)光源:12V 30W PG22卤素灯 (9)下颌托高度调节范围:≥66mm (10)工作距离:≥88 mm (11)底座移动范围:107(X) ×113(Y) ×36(Z) mm

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联合荧光素钠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联合荧光素钠在干眼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联合荧光素的方法在眼科干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干眼患者23例(23眼)为实验组,眼部健康者29例(29眼)为对照组,分别于眼结膜囊内滴1%荧光素钠液,后应用数码照相机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检查者眼前节进行拍照,从数码图像中提取泪河图像并用裂隙灯专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其高度,分析两组间下泪河高度的差别,以及下泪河高度与泪液分泌试验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平均泪河高度分别是(0.25±0.05)mm及(0.16±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组泪河高度与泪液分泌试验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P<0.05)。结论: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可用来测量泪河高度,该项新技术可被用于干眼的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a method of quantifying the tear meniscus height (TMH) and using these values to diagnose patients with dry eye. Methods: 23 cases with dry eye (23 eye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ye health were 29 cases (29 ey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in the conjunctiva of the eye drops of 1% fluorescein sodium solut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eras in the slit lamp microscope anterior segment of the examiner to take photographs, digital images extracted from the tear meniscus image and image analyzed software dedicated slit lamp to measure the height of the analyze of two river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ars, and tears the river height and Schirmer test the correlation. 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the 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 in control subjects and experiment group were 0.25 mm and 0.16 mm respectively. Showing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between the lower tear lower meniscus height and schirmer test values (r=0.72, P<0.05). Conclusion: Fluorescein-sodium photographs of the eye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dry eye. [Key words] Slit-lamp image processing; Fluorescein-sodium; Dry eye; Tear meniscus height 干眼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由于泪液的质或量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1]。泪河是指人的泪液在睑缘和眼球表面之间形成新月面,其中脂质层是形成泪河表面的基础。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能够通过安装在裂隙灯上的数码相机拍摄眼前节图像,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眼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为临床提供客观和定量化的诊断依据[2]。本研究应用眼前节照相联合荧光素钠染色,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对照组与干眼组下泪河高度均值的差别,并将此与诊断干眼的传统方法泪液分泌试验进行相关性比较。从而判断该方法的实用性及可靠性,以期找到一种适用于干眼诊断的新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3-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Chin J Convalescent Med,Nov.2009,Vol.18,No.11 AS的方法,提高了我院康复科的声誉,扩大了我科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研究,还启发我们认识针灸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了的慢性病的治疗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针灸的作用规律。 参考文献 [1]潘中恒,钱万永,张玄武,等.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76例[J].中医正骨,2001,13(3):25-26. [2]陈林囡,郭郡浩.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 炎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4(5):274. [3]张长富.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50例[J].陕西中医, 1994,15(2):54. [4]李和平.以痛为输报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针灸 临床杂志,2002,18(4):37. [5]林志苇,武志鹏,潘文谦.针灸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J].现代康复,2001,5(8):122. [6]崔儒涛.崔学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 1999,40(11):655-656. [7]隋孝忠,于文青.补肾祛寒活络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 炎50例[J].新中医,1995,27(11):36. [8]姜萍.尹玉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河南中医, 1998,18(3):155-156. [9]周正球.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要法[J].江苏中医,1998,19 (11):436. [10]朱辉,莫成荣.莫成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3):184. (收稿日期:2008-12-10)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文章编号:1005-619X(2009)11-1014-02 310007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杨瑶华郑浩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有干眼病人超过5000万[1],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超过3亿。近年来,在飞行人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干眼的症状,但是由于我国至今无明确的干眼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对于干眼的名词,目前眼科文献仍不统一,分类也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飞行人员干眼的治疗,作者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对干眼进行了回顾。 1干眼的诊断 我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2-3]、干眼症[4]、干眼病[5-7]、结膜干燥症[8]。干眼是一连续的过程,病情由轻到重连续发展,且轻、中、重度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通常任何有症状或合并体征均应诊断为病理状态,如美国一些地区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为只要患者出现干眼的症状(不管有无体征)均可诊断。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现状,进行此病的诊断可采用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诊断标准,为此应在名词上进行区别。刘祖国等[9]建议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名词及相应的标准如下。干眼症: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的情况,尤其是无眼表的损害,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如偶尔看书或用电脑引起的眼不适,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具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角结膜干燥症:为由于Sjogren's syndrome引起的眼表改变,为干眼病中的一种,此类诊断应放在干眼病中。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及国内无统一的干眼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及有关的临床研究,可按下列标准进行诊断:①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5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②泪膜不稳定。BUT泪膜破裂时间≤10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μg/mL为异常。④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⑤泪液渗透压增加。≥312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①+②(≤5s)或①+②(≤10s)+③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③及④则可加强诊断。 2干眼的分类 干眼的分类也有多种,但是都不甚完善,再加上一些患者的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入其中任何一类。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出现干眼症状日益增多,但是相关资料却极其缺乏。因此,理想的疾病分类方法不仅应包括疾病的各种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治疗。 根据1995年美国眼科研究所干眼工作组的研究报告将干眼症分为:泪液缺乏性干眼(teardeficient dry eye,TDDE),蒸发过强性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 临床上常用的干眼症分类方法[5]为:①水液性液不足型干眼(aquesous teardeficiency,ATD)[10]。如Sjogren综合征,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此类干眼,其以补充人工泪液为主。②脂质性泪液不足型干眼(Lipid teardeficiency,LTD)。如睑板腺蒸发过快,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 ③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主要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缘功能障碍。在化学伤中,一些患者的泪液量正常,如Schirme试验在20mm以上,但这些患者仍发生角膜上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黏蛋 1014··

眼科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操作规程

眼科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操作规程 一.裂隙灯的结构 裂隙灯:全称“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光学设备。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裂隙灯”与“显微镜”, 1.照明臂裂隙控制:裂隙宽度;裂隙长度 滤过片:钴蓝光;绿色或滤红光(red-free);中等密度滤过片 Click stop:改变裂隙光线焦点与观察系统焦点的相对位置2.显微镜臂物镜 目镜:瞳距;代偿屈光不正 放大改变: 10X;16X 显微镜臂角度 3.操纵杆 裂隙灯:前进(聚焦);左右移动;旋转升降 4.下颌托 5.升降台 6.其工作的基本原理:光源—聚光镜—裂隙控制闸—投射镜—45°反射镜—眼 组织反射—目镜放大。

7.目前常见的裂隙灯主要有两个系列: Goldmann系列和Zeiss系列,这两个系列的裂隙灯外观虽然不一样,但是其结构和使用大致相同。 8.裂隙灯的用途:评价眼前段的健康状况 观察前房角、玻璃体、视网膜(辅助透镜) Goldman 眼压、前房深度测量(辅助器械) 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 二.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 1.裂隙灯的用途: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 若配以附件,可以观察前房角、玻璃体、视网膜,进行Goldman 眼压、前房深度测量等,检查范围更加广泛。 还可用于隐形眼镜的配适评估。 因而裂隙灯不仅是眼科医生检查的重要设备,也成为配镜验光人员的必备和必须掌握的仪器。 2.具体操作流程: ⑴消毒裂隙灯接触部位。 ⑵检查应在暗室或半暗室内进行。 ⑶检查者根据自己的屈光度调节目镜,并调节目镜间距。 ⑷检查前的准备让患者脱下眼镜。 ⑸嘱被检查者坐在裂隙灯前,调整座椅、仪器台,调整下颌架及裂隙灯显微镜的高度,使被检查者下颌舒适地置于下颌托上,前额靠着前额托。 ⑺将放大率放在低倍数。 ⑻旋转目镜来进行聚焦。 ⑼调整瞳距。 ⑽一只手使用操纵杆,另一只手操纵裂隙,进行观察。 ⑾观察顺序:从前到后。

眼科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 泪液蒸发过快型 泪液分泌不足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 肺阴不足证 气阴两虚证 肝经郁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泪河 (4)泪膜破裂时间 (5)泪液分泌试验 (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肝经郁热证:清肝解郁。 2.针灸治疗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等。 4.护理与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眼部症状改善。 2.泪液分泌量增加。 3.泪膜破裂时间延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操作指南 裂隙装置 捻转裂隙宽度调节旋钮,可在0—8毫米范围内任意调节裂隙的宽度。拨动光栏盘,可在0.2—8毫米范围内任意选择裂隙的高度。光栏盘上有大小光圈五个,通过光圈能产生0.2、2、3、5、8毫米的圆光班亮区;并有一个连续可变的光栏,裂隙的高度自0.2—8毫米可任意选择。 滤片 拨动滤片杆,即可更换滤片。 裂隙的旋转 捏住裂隙旋转手柄,朝左方或右方转动,可使裂隙光由直位经斜位转至横位。当作横裂隙切面时,需将裂隙灯放在正中位,即灯臂与镜臂之间的夹角等于0。 用横裂隙作上斜位的光学切面 把前倾扣向下方推动,同时拉裂隙灯的下端,裂隙灯即可向前倾斜。此时,从反射镜反射出的光线便向上倾斜。此倾斜角的变动范围为0—23,可随需要而定。 直裂隙光向左右两侧移动

拧松中心旋扭,裂隙灯即可用手转动,使直裂隙光向左(或向右)侧移动。移动范围左右各15度。拧紧定中心旋钮,裂隙灯即自行转回正位。 上述三种转动作用可以混合应用。特别对鼻侧或颞侧部位的房角和眼底的诊察是具有特殊价值的。 灯臂和镜臂的转动 灯臂和镜臂装在一根同心轴上,两者可以单独转动,也可以一起转动。灯臂和镜臂之间有一个联动螺栓。拧紧此螺栓,灯臂和镜臂可以各自任意转动,若将此螺栓拧紧,灯臂和镜臂即可一起联动。在此螺栓的下方,有一个镜臂固定螺旋,当拧紧此螺旋时,镜臂即可单独转动。 灯臂和镜臂的夹角 灯臂和镜臂都可以在正中两侧各90度范围内转动。再镜臂上有一个定位柱。灯臂上有三个卡位。当灯臂和镜臂重合时,夹角为0度,定位柱滚入中间的卡位。当灯臂在镜臂左(或右)侧10度时,定位柱滚入左(或右)的卡位。 灯泡的更换与调整 如果需要更换灯泡,应在闭灯20分钟,让灯泡充分冷却后进行。握住灯盖,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灯盖即可取下。拧松红点螺钉,取出灯头,用螺丝刀拧松灯头两侧的螺丝,拔出旧灯泡。 换上新灯泡后,将灯头重新插入灯座上孔内。接通电源,将裂隙开到最大孔径,并插上对焦棒,把对觉面对向医师一方。然后前后移动灯头,当在对焦面上看到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有干眼病人超过5 000万[1],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超过3亿。近年来,在飞行人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干眼的症状,但是由于我国至今无明确的干眼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对于干眼的名词,目前眼科文献仍不统一,分类也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飞行人员干眼的治疗,作者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对干眼进行了回顾。 1干眼的诊断 我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2-3]、干眼症[4]、干眼 病[5-7]、结膜干燥症[8]。干眼是一连续的过程,病情由轻到重连续发展,且轻、中、重度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通常任何有症状或合并体征均应诊断为病理状态,如美国一些地区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为只要患者出现干眼的症状(不管有无体征)均可诊断。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现状,进行此病的诊断可采用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诊断标准,为此应在名词上进行区别。刘祖国等[9]建议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名词及相应的标准如下。干眼症: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的情况,尤其是无眼表的损害,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如偶尔看书或用电脑引起的眼不适,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具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角结膜干燥症:为由于Sjogren’s syndrome引起的眼表改变,为干眼病中的一种,此类诊断应放在干眼病中。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及国内无统一的干眼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及有关的临床研究,可按下列标准进行诊断:①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5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②泪膜不稳定。BUT泪膜破裂时间≤10 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10 mm/5 min;乳铁蛋白含量≤0.9 μg/mL为异常。④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⑤泪液渗透压增加。≥312 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①+②(≤5 s)或①+②(≤10 s)+③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③及④则可加强诊断。 2干眼的分类 干眼的分类也有多种,但是都不甚完善,再加上一些患者的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入其中任何一类。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出现干眼症状日益增多,但是相关资料却极其缺乏。因此,理想的疾

裂隙灯检查法

裂隙灯检查法 教案 第 14 次课授课时间 2005-11-29 教案完成时间 2005-11-20 课程名称眼科学基础年级 2004 专业、层次眼视光人 专科数教员孙传宾职称助教授课方式多媒体学3 时 第十章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 教授题目 (章节) 《眼科学基础》方春庭主编 基本教材、 参考书 1、掌握------六种裂隙灯照明方法、三面镜、前置镜的检查和前 房角镜的检查和镜下的正常结构 教学目的 2、熟悉------裂隙灯显微镜下眼部组织的情况和要求 3、了解------裂隙灯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检查技术 1、详细讲解------六种裂隙灯照明方法、三面镜、前置镜的检查大体内容、和前房角镜的检查和镜下的正常结构 时间安排 2、重点讲解------裂隙灯显微镜下眼部组织的情况 3、一般介绍------裂隙灯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检查技术 讲授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并穿插图象 教学方法

重点:六种裂隙灯照明方法、三面镜、前置镜的检查和前房角镜的教学重点、检查和镜下的正常结构 难点难点:三面镜、前房角镜的检查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案续页) 辅助手基本内容段、时间 分配 展示图片检查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常用的临床检查器械之一。裂隙灯显微镜由两部分组成,即供 照明的光源投射系统及供观察的放大系统。用它可在强光下放大10-16倍检查眼部病 变,不仅能使表浅的病变看得十分清楚,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形成光学切面,辨明深部组织的层次结构及病变的前后位置。如加用前置镜、接触镜(房角镜、三面镜),还可检查前房角、玻璃体和眼底。再配备前房深度计、压平眼压计、照相机,其用途更广泛。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前最好不要滴用麻醉药,以免导致角膜上皮干燥、脱落;也不要 用眼膏,以免形成一膜状物,遮盖眼球表面,影响观察。检查应在暗室内进行。患者取坐位,下颌搁在支架上,前额紧贴支架横档,调节支架高低,使被观察的目标与支架上的标记处于同一水平。双眼自然睁开,向正前方注视。 裂隙灯检查方法有以下6种: 一、弥散光线照明法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二)证候诊断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裂隙灯实作步骤

裂隙灯显微镜实作: 一、熟悉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 二、熟悉裂隙灯显微镜操作前的准备 三、了解常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四、了解裂隙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 投射(照明)系统和观察(显微镜)系统 (一)、投射(照明)系统 1、光源(6v30w钨卤素灯) 2、聚光镜 3、光栏盘(显示裂隙光高度) 4、滤光片(通光、隔热、减光、绿光、钴兰光) 5、投射透镜 6、反射镜 7、裂隙宽度调整旋钮 8、灯臂和显微镜臂夹角 备注:更换灯泡时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新灯泡,需用布包拿。 (二)、观察(显微镜)系统 1、目镜补偿光度调整 2、目镜光心距调整 3、放大倍率调整 二、裂隙灯显微镜操作前准备 1、检查者洗手。 2、调低室内光线。 3、使被检查者取舒适坐姿(可适当升降操作台)。 4、消毒额托(托架的前额横档)和下额托。 5、被检查者先把下颚放在下额托上,调整眼睛的高度,使其外呲部与额托架纵杆黑色刻度线相平。 6、前额顶住额托,然后让被检查者睁眼向前注视目标或注视检查者的前额。 7、分别调节双眼目镜的焦距,可将光线透照于调焦棒或被检查者额部皮肤上进行调节。 8、调整目镜间距,使检查者得以双眼同时观察。 三、裂隙灯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弥散投照法 2、直接投照法 1、弥散投照法 投射与观察夹角30 °~ 50° 裂隙宽度宽大

放大程度低或中倍 投照亮度中至高度 主要用于眼外观,睫毛、眼睑、泪小点、眼结膜,巩膜,角膜新生血管,晶状体等眼前部的快速初步检查。 2、直接投射法 光源焦点与显微镜焦点处在同一观察部位 投射与观察夹角30 °~ 50° 裂隙宽度0.2~1.5mm或圆锥形光束 放大程度中至高倍 投照亮度中至高度 裂隙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观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地正常结构和异常变化。 四、注意事项 1、裂隙灯最好在一般检查之后使用,依一般检查所提供的线索,有目的、有重点地进一步详查。 2、检查前不可表面麻醉或涂抹任何膏药,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3、裂隙灯的检查应在较暗(暗室)的环境下进行,一般光线均自颞侧射入,这样不仅便于检查,也不至于使被检眼接受过度的刺激,主要因为鼻侧视网膜的敏感度较颞侧黄斑区低。 4、在检查眼外部时光源与显微镜的角度一般呈30°~50°。 裂隙灯检查从外向内基本检查流程 眼睑、睑缘、睫毛、泪器、泪膜、结膜、结膜囊、角膜、角巩膜缘、前房、前房角、虹膜、瞳孔、后房、晶状体 裂隙灯检查顺序 先检查右眼,然后检查左眼,并记录检查结果 眼外观、眼睑、泪器泪液、球结膜、睑结膜、角膜、前房和房水、虹膜和瞳孔、晶状体 五、眼部常规检测的操作步骤 1、调整焦面 2、设置放大倍率 3、选择滤光镜 4、选择光 5、全面检查眼部 6、眼睑的检查法 7、观察眼位 8、泪器的检查 9、结膜的检查 10、角膜的检查 11、记录观察结果

裂隙灯

用裂隙灯可以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 1/3,可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大小及其深度。若配以附件,是可检查更多的部位。裂隙灯在隐形眼镜的验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裂隙灯不仅是眼科医生作检查的工具,也成为验光人员的必备 和必须掌握的仪器。 1调焦:将仪器所带的对焦棒插入图中所示位置,使裂隙照在对焦棒直径的中心处,调出清晰的裂隙光。转动目镜调整环,若在显微目镜中能清晰地看清裂隙和对焦棒表面时,说明裂隙和显微镜共焦了。 2 通过调整仪器台的高低和颌托的高低与台架系统,使被检者坐着舒适, 头部固定于颌托和额靠上,被检者外眼眦与立柱上的刻线等高。若仪器未经调焦,可将裂隙移至患者的鼻梁处调焦。 裂隙灯显微镜在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一般方法是:将定焦棒插入定焦棒插孔中,打开照明电源。操作滑台上的手柄,看前后左右移动是否灵活。开大裂隙,转动光圈盘,观看光圈形状,滤色片是否良好及光圈转动是否灵活。然后开大光圈,调整裂隙,观看裂隙像开合是否均匀,两边是否平行。同时还要进行显微镜的调焦:显微镜是按正常眼调整的,医生如为屈光不正眼,应戴适合的眼镜或调节目镜的视度,此时应闭左眼,转动右目镜视度环,直到在定焦棒上看到最清晰的裂隙像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校正左目镜的焦点。使用完毕后回复0位,以便他人使用。双目立体显微镜的瞳孔间距可因人调节。同时也可以采用不同放大倍率的目镜和变换物镜进行放大倍率的变换。再检杳其共焦共轴是否良好。最后取下定焦棒,检查工作即告完毕。 使用时首先将被检者头部固定于颔托和额靠上,调节台面高度和旋转颔托的调节螺管,使被检眼和显微镜光轴大致对准,即被检者外眼眦与立柱上的刻线等高(头靠立柱上有一圈刻线,表示光轴大致高度位置)。用操纵手柄(或手轮)调整显微镜和裂隙灯的高度,使裂隙像位置适中,并调整滑台左右及前后位置,保证观察到的像清晰。当位置合适,聚焦正确后即可进行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从光学原理上分,有如下几种: 1. 斜照法裂隙系取45°位置,显微镜正面观察,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斜照法可观察大部分眼前部病变,如结膜乳头增殖、结膜滤泡、沙眼瘢痕、角膜异物、角膜云翳、晶体前囊色素和晶体混浊等。这一方法主要是检查眼部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以判断病变。 2. 反光法当裂隙灯照人眼部遇到角膜前面、后面,晶体前面、后面等光滑界面,将发生反射现象。这时如转动显微镜支架,使反射光线进入显微镜,则用显微镜观察时,有一眼将看到一片很亮的反光。前后移动显微镜可以看清反光表面的微细变化。如果转动裂隙灯和显微镜的夹角以改变照射的部位而不动显微镜,亦能达到反射光的目的 (注意:显微镜必须调焦在反光表面上)。本法可用来检查角膜水肿时角膜表面“小肿泡”、角膜上皮剥落、角膜溃疡愈合的瘢痕、晶体前囊的皱纹、晶体后囊的反光或彩色反光等等。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编者按:“2015眼科诊疗新进展”会议于2015年1月24日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眼表干眼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干眼诊疗的新进展。大会对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定义及其诊疗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加强泪膜稳定性这一概念在干眼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干眼中重要的一型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的诊疗规范从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进行深刻的讲解,提出关于针对性用药的指导性建议,期望能有助于干眼诊疗的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亚洲干眼新定义 刘祖国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35%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约21%~30%。我国2013年版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眼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5s即可诊断干眼。我国采用的干眼诊断标准是:有干燥感、

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 可诊断干眼;或者有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伴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 诊断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涵盖大部分患者。Schirmer试验≤5mm/5min的大部分患者一般 BUT≤5s;对于有角膜染色的大部分患者其BUT通常≤5s。所以BUT≤5s可涵盖大部分干眼的患者,BUT代表的是泪膜稳定性,BUT≤5s说明泪膜的稳定性差,而泪膜稳定差既是干眼的发病启动因子,也是干眼的发病结果,泪膜稳定性在干眼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眼表黏蛋白与干眼病以往认为眼表泪膜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脂质层、水样层、黏液层。现在研究证明,泪膜为二层结构:脂质层、水-黏液凝胶层。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泪膜中的水主要由泪腺分泌,黏蛋白主要由杯状细胞分泌。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究会在干眼的最新定义中着重强调,干眼伴有泪膜渗透性增加和眼表炎症,并将抗炎治疗定为干眼分级治疗中的明确内容。炎症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炎症环节治疗干眼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是眼表渗透压增高,激活上皮的炎症信号通路,促使

数字化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技术参数

包4(1)设备清单采购预算:2570500元(最高投标限价) 科室:五官科编 号设备名称相关参数数 量 1数字化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数字化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技术参数 光学体技术参数 显微镜类型:伽利略式光学系统 显微镜总倍率:6X 10X 16X 25X 40X 改变倍率形式:转鼓式五档变倍 目镜:12.5X;双目镜联动装置 屈光度调节:-7D~+7D 裂隙高度:0mm ~14mm 连续可调 裂隙宽度:1mm ~14mm 连续可调 光学分辨率:≥2300.N 线对/mm 亮度调节:五档调光 光斑直径:φ14、φ10、φ8、φ5、φ3、φ2、φ1、φ0.2(mm) 裂隙角度:0°--180°可旋转 裂隙前倾:0°、5°、10°、15°、20° 滤色片:无色片、隔热片、减光片、无赤片、钴蓝片 固视标:红色LED 照明灯泡:卤钨灯泡12V/30W 二、图像处理系统 图象采集媒介:尼康高清单反相机,有效像素不低于2410万,能对所见 图像进行数字化还原显示并独具1080P 高清动态录像功能。 图象监视系统:目镜,裂隙灯软件监视窗口能实时同步地显示所见影象。 ★专业裂隙灯图像处理软件:专业软件,提供著作权证书(附证书) 专业认证级软件系统确保了和设备光学数码部分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后期扩展 性;软件强大的图像分析处理功能:可对病灶进行分析,测量,计算及影像增强, 为眼表/角膜/晶体等部位研究提供可靠帮助,并能为治疗效果作出对比分析;可 在图片上以文字的方式标注患者信息、眼别、检查日期、病灶注解等,并可随意 拖动位置; 三、主要特点及配置 高通透性全新光学设计,分辨率比普通型裂隙灯提高30%。 能实现全程序控制,照相系统与分析软件系统高度整合。 配置同轴背景光照明系统:能将暗室中裂隙光以外的部分清晰显现。 配置同步闪光照相装置:可拍摄精彩的角膜细节和细微病变的影像。 配DICOM3.0(医学影像数据传输)接口并免费开放:可实现医院内部局 域网或远程医疗会诊的实时医学影像传输功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