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答案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答案

【篇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

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

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

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

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

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

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24.什

么叫坡地?

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 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是 2.地貌形

态的基本要素是、3.地貌的相对等级、、、。 4.地貌形态测量

的标志是、 5.造成地貌的主要营力是6.确定地貌相对顺利通常根据、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2.古土壤 3.成土作用 4.残积物5.风化系数 6.粘化分子率 7.标型矿物

、、、、、。。。。。

、、

8.滚落 9.崩塌

10.错(座)落 11.撒落 12.倒石锥 13.滑坡 14.土层蠕动15.片流 16.坡积物 17.泥流

18.山足剥蚀面 19.面状洗刷作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残积物的形成过程?

3.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4.简述风化壳的形态类型。 5.不同的岩性对风化壳的形成有何影响? 6.什么是古风化壳?7.简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8.简述土壤剖面结构特征。

9.何谓现代土壤?试述现代土壤的类型。 10.形成埋葬土壤要具

备哪几种条件? 11.试述古土壤的气候学意义。

12.土壤剖面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13.试对古土壤的气候学意义。

14.研究风化壳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何在? 1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

业的关系。 1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17.什么是粘

化分子率?研究它有何地质意义?进行粘化分子率研究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18.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19.试述残积物(el)的岩相、岩性特征。 20.根据什么指示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21.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22.试说明

红土、红壤、赭土的异同。 23.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24.地滑所具备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25.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26.研究地滑应

注意收集哪些资料?

27.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 28.侵蚀基准面对

斜坡的发展有何影响? 29.岩性构造对斜坡发展有何影响?

30.新构造运动对斜坡发展的影响? 31.什么是坡积物? 32.什

么是曼宁公式?

33.试述坡积物(dl)的岩相结构与岩性特征。 34.崩塌地貌是怎么

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35.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三.是非判断题:

1.下列矿物中哪些是风化矿物?并标明其形成顺序:

钾长石、高岭石、黑云母、蛋白石、金云母、石膏、榍石、方解石、磁铁矿、褐铁矿、绿

帘石、赤铁矿、斜长石、硬绿泥石、玉髓、水铝氧石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残积物碎屑成分主要特征是岩性成分复杂、磨圆良好,但定向性很不明显。() 3.风化壳就是地球表面的松散堆积物。()

4.地表条件下一般硫化物极易风化。()

5.长石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可分解成铝土矿。() 6.粘土

是物理风化的产物。()

7.砖红土风化壳的基本特点是分层清楚、厚度大。()

8.斜坡上的动力作用包括、、。 9.滚动类包括、、。 10.流动类包括、、。

11.斜坡的形态类型为、、、。 12.影响斜坡洗刷强度的因素

主要取决于、、。 13.地滑动所造成的两个地貌是、。 14.坡

积物的粒度变化是从上往下由粗变细。() 15.斜坡上水流流速主要受水层厚度影响。() 16.坡积物的基准面是河漫滩。()17.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的地区。() 18.片流发生在坡度的斜坡。() 19.冲出锥和倒石锥的岩相结构相同。() 20.错落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 21.在的斜坡上易发生撒落。()

22.坡积裙是一种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综合分析题:

1.试计算某一样品的粘化分子率,并据计算结果判别其气候。样品化学分析结果为:①.=42.3% =27.8%②.求分子数:

③.求粘化率: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一.名词解释、概念: 1.侵蚀沟 2.坳谷 3.冲出锥 4.洪积物5.洪积扇 6.泥石流 7.洪流 8.河谷

9.侵蚀基准面 10.侵蚀谷 11.构造谷 12.隘谷 13.障谷14.峡谷 15.成形河谷 16.河漫滩河谷 17.裂点

18.滨河床砂坝 19.迂回扇 20.天然堤 21.自由曲流 22.蚀

余堆积 23.河床冲击物 24.深切曲流 25.汊河型河床 26.雏形

河漫滩 27.平坦河漫滩 28.凸型河漫滩 29.牛轭湖 30.河流阶

地 31.构造阶地 32.气候阶地 33.曲流阶地 34.侵蚀阶地35.基座阶地 36.嵌入阶地

【篇二: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

ass=txt>(1)通常把地貌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

本形态,如扇形地,阶地。

(2)把由若干的地貌基本形态组合而成的大地貌称为地貌形态组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

2、内外地质营力的概念?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

展中的意义?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

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

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

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意义:(1)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

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

(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3)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

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内营力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

(4)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

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3、第四纪的几大特征?

(1)地球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2)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气

候波动;(3)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4)哺乳动物兴盛,被子植物发育,各种陆相沉积物发育的时期。

(5)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

4、冰期,间冰期的概念?

冰期指第四纪地球上气候显著变冷时期,极地(或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或高山冰川下移),从而引起生物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退缩),同样引起生物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5、第四系陆相沉积物一般特征?

(1)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半固结状态,因而更容易探索其形成过程,也易于第四纪矿产的开采。但易发生流动和

破坏,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2)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于地表,易遭受风化作用,因此可以利用沉积物的风化来划分地层;

(3)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分布在起伏不平的地表,处于不同气候带,受各种地质营力的影响,故其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

(4)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沉积物的成因和沉积环境,建立沉积模式,探索沉积规律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将今论古”的方法。

6、确定第四系底界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广泛大陆冰川活动的最早出现;(2)人类化石的最早出现;(3)在海相沉积中首次出现北方寒冷型的冰岛北极蛤和有孔虫波罗

的透明虫;(4)第四纪特有的哺乳动物如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

7、残积物、风化壳的概念及风化壳的垂直分带?

残积物是地表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是地表岩石在垂直剖面上,受到风化作用而形成了具有不同

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

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是因岩石在不同深度下,经受着程度不同的复

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按化学作用方式自上而下分为:氧化

作用带、水解作用带、淋滤作用带、水和作用带。

8、研究古风化壳的意义?

研究古风化壳有利于了解某一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古地理特征和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标志,即根据古风化壳确定气候、利用古风化

壳判断古地形及利用古风化壳对比地层。

9、崩塌和滑坡的概念?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地、迅速地沿斜坡发生塌

落的现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予下,沿着一定的

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崩塌发生在坡度很陡的斜坡地带,陡度常为60度到70度以上,并

且一般速度很快,是一种局部的但为严重的地质灾害;而滑坡的产

生与地质构造关系极为密切,松土滑动坡度在20度以上,基岩的滑

动坡度则在30度到40度以上,还需要地下水的作用、气候因素、

地震及人类活动等营力作用而发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灾害。

10、滑坡要素主要有哪些?

(1)滑体:滑动的岩土体;(2)滑动面:滑体移动所经过的面;(3)滑动带:在滑动面上、下,由于滑体的滑动所揉皱的结构扰动带;(4)滑床:在滑动面之下,支持滑体而本身未经移动的斜坡组

成部分;(5)滑坡边界:滑体与滑床之间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即滑

动面在平面上所圈定的范围。

11、鉴定滑坡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1)滑坡台阶:每一台阶由滑坡平台及陡壁组成;

(2)滑坡陡壁:滑体后缘与母体脱开的分界面;

(3)滑坡舌和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伸入沟壑或河道中的

部分,滑坡鼓丘:被挤压鼓起成丘状者;

(4)主滑线:滑坡体上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

(5)滑坡裂缝:滑坡体内出现的裂隙,常发生在滑坡的初期、中期;(6)鼓张裂隙:在滑坡前端受局部张应力形成垂直于主滑线方向生

物张裂隙。

12、滑坡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滑坡形成的初期总是以某一部分岩土体的平衡

先遭到破坏,出现了局部蠕动变形区开始的;

(2)滑动阶段:滑动面形成后不断向前延伸并推挤下部,当抗滑的

阻力被克服,滑动阶段即开始;

(3)稳定阶段:滑动带抗滑部份增大,滑坡逐渐趋稳定。

13、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形成条件?

泥石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被水侵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沿

斜坡缓慢流动的现象。

(1)具有丰实的固体堆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崩塌和滑

坡堆积物以及矿渣);

(2)大量的水体,足以使固体堆积物饱受含水分;

(3)适宜的地形,最易形成的坡度为20度,超过40度以上时,

碎屑不易饱和分,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4)暴雨集中区,植被覆盖稀疏易发生泥石流。

14、泥石流类型?

(1)粘性泥石流:又称结构性泥流,固体物质总量占40%到60%,具有强烈的磨蚀作用;

(2)稀性泥石流:又称紊流性泥流,水体含量多于固体颗粒含量,

固体物质主要为粘土和粉砂土,含量10%到40%。

面状洗刷作用是指片流沿坡面呈网状流动,对坡面冲蚀并使地面均

匀降低的作用。

(1)气候:主要是决定于降雨量或降雨强度;

(2)斜坡的形态:一般来说斜坡越陡,洗刷作用越强;

(3)岩性:主要接近于岩石的成分,岩石的粒度、岩石的坚实程度,一般来说与碎屑的颗粒呈反比,结构疏松,洗刷作用增强,质密洗

刷作用减弱;

(4)植被:植被与洗刷作用呈反比。

16、侵蚀沟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1)河谷发展阶段:当侵蚀沟下切揭露到地下水位之后,暂时性流

水得到地下水补充,即变为经常性流水,进入河谷发展阶段;

(2)“v”型河岩的发育阶段:河谷的发展过程在由基岩组成的山区

河谷中表现最明显,河谷切入基岩,最初的河谷在横部面上呈“v”型;(3)箱型河漫滩河谷阶段:随着册蚀作用的不断进行,河谷即从“v”型发展成为箱型的河漫滩河谷阶段。

17、侵蚀谷(v型谷)的发展分别是哪几个阶段?

(1)隘谷:谷坡陡峭或近于垂直,谷缘与谷底宽度几乎一致;

(2)障谷:是隘谷的进一步发展,两壁仍陡峭,但谷底较隘谷宽;(3)峡谷:隘谷和障谷的进一步发展,横部面上呈明显的“v”字型。

18、谈谈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1)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河床发生迁移,在河流凸岸地段,由

于流速较缓,首先成滨河浅滩沉积;(2)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至

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这时主要沉积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

(3)雏形河漫滩发展到一定宽度,其上开始接受洪水泛滥的细粒物质沉积,这时就形成了真正的河漫滩。

19、河流阶地的意义及阶地成因?识别和排除地滑、洪积扇和冲出锥价地、构造剥蚀台阶和人工陡坎等非河流成因阶地,研究各阶地的冲积物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物成因和时代,横剖面资料作阶地纵剖面用以研究新构造运动。

成因:阶地的形成必须是在原先宽广的谷底上河床下切侵蚀才能形成,引起河流侵蚀加强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两个因素。地壳运动的影响主要是升降运动;气候因素主要是冰期时,大洋中水量减少,造成全球性的海面下降而形成阶地,还表现为干湿冷暖的交替,长期干旱转为潮湿多雨,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加强而形成阶地。

20、平坦型河漫滩与凸型河漫滩的区别?

平坦型河漫滩具有稳定的二元结构,冲积层比较稳定;而凸型河漫滩上河床以溃决形式作为改道的主要方式,河床冲积相冲积层呈透镜状分布在河漫滩相冲层中,并以加迭的形式形成加积冲积层。

21、漏斗的类型、漏斗与落水洞的区别?

类型:溶蚀漏斗(是地表径流沿裂隙密集地段溶蚀而形成。)和塌陷漏斗(地下流水将地表下部岩石溶蚀后,覆盖在溶洞顶上的岩层或土层,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崩塌而形成。区别:岩溶漏斗是一种小型封闭式洼地,直径从几米到百余米不等,起着汇集地表水的作用,有消水道把漏斗的汇水引向地下排走,常成群出现,是岩溶区的特征性形态之一;而落水洞的形成除溶蚀作用外,侵蚀作用、重力作用也相当严重,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也是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作为连通地表河与地下河的通道,其形态不一,深度可达100m以上。

22、溶蚀残余堆积物的特点?

(1)溶蚀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形状也不一,有时是均一的粘性土、含有尚未被溶蚀的灰岩角砾、尚见灰岩原始层里结构;能覆盖于溶蚀洼地、坡立谷及溶洞的底部,以及或充填于岩

溶裂隙及通道中。

23、洞穴堆积物有哪些?

(1)化学沉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2)重力堆积物:角砾岩;

(3)地下河、湖沉积物:砂、砾、淤泥;

(4)生物及文化堆积物:植物化石、哺乳动物化石。

24、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

(1)幼年期:在原始的可溶性岩地面上,岩溶开始发育,原始的河

系切入可溶性岩之中,地表石芽,溶沟发育,漏斗及落水洞少量出现;

(2)壮年期:分为早壮年期和晚壮年期,这过程中发育了溶蚀洼地、漏斗、波立谷、峰林等;

(3)老年期:地表流水广泛分布,地表仅有少量残丘及孤峰,形成

岩溶平原。

25、解释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与岩溶的岩溶基准面?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此平面

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对于任何一段河流或河段都存在一个侵蚀基

准面,它既有一个下蚀的最终侵蚀基准面,又有若干地方性的侵蚀

基准面。它们控制河流的侵蚀和淤积。

岩溶基准面是岩溶向地下深处发育的下限面,一般认为岩溶的发育

受地下水的循环控制,而地下水面的变化变质于该地区主要河谷的

河水面或海面,一般认为河谷谷底及海面应是该区的岩溶基准面,

有人认为而提出岩溶基准面应为碳酸盐岩体的底板。

26、冰川的类型?

(1)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受地形严格限制,还包括悬

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

(2)山麓冰川:有数条山谷冰川在山麓地带汇合成为广阔的冰原;(3)大陆冰川:面积和厚度都很大,冰流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自

中央向周围流动,主要发育在两极地区。

27、冰川侵蚀地貌有哪些?

(1)冰斗:是冰川所塑造的地形,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口处的冰

坎所组成;

(2)刃背和角峰:两个冰斗或冰川谷间的岭背不断变窄,最后形成

薄而陡峻的山脊被称为刃背,当不同方向的数个冰斗后退,发展形

成脊棱角状的陡峻山峰叫角峰;

(3)冰川谷又称为冰川槽谷、u型谷、幽形谷,是由冰川下蚀和展

宽形成槽谷;

(4)悬谷:支冰川谷常高悬在主冰川谷的底低上,形成悬谷;(5)冰川三角面、羊背石。

28、风蚀地貌有哪些?

(1)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基岩,经长期风蚀,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

(2)风蚀谷和风蚀残丘:风常沿着暴雨冲刷的沟谷吹蚀,使之进一步加深扩大形成风蚀谷,当风蚀谷不断扩展,使谷间地不断缩小而形成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称为风蚀残丘;

(3)风蚀洼地或风蚀坑: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表,经长期吹蚀后在局部地方形成的凹地。

29、荒漠的类型?

荒漠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大型地貌形态组合

(1)岩漠:干旱地区裸露受风化的基岩山地(或丘陵);

(2)砾漠:即砾石荒漠,地面无基岩,无细粒物质,主要是砾石;(3)沙漠:是荒漠中规模最大,最常见的一种,以风积地貌为主组成物质主要是沙粒;

(4)泥漠:分布在各种荒漠中的泥质荒漠,往往形成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中心,由洪流携带的粘土质淤积而成。

30、地貌的形态测量特征有哪几个?

高度、坡度、地面切割程度

31、岩石的抗蚀性及其分类?

不同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各不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作用的能力。软岩层硬岩层。

32、地貌的相对年代和地貌的地质年代?

地貌的相对年代即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是根据和其他地貌比较得出的各种地貌形态之间,存在高差、交切、掩埋和重叠等关系。地貌地质年代,地貌形成的地质年代,确定方法:古物地质年代、年间法、相关沉积物法、其他方法。

33、浅谈气候对地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以气候为转移,同一外营力在不同气候带其地貌发育有一定的差异。

34、冰期、间冰期与海平面波动之间的关系?

在冰期,大量水凝固在陆地上,引起海平面下降或海退。

在间冰期,大陆冰盖融化成水,流回海洋引起海平面上升或海进。

35、拉玛古猿之后,人类的演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南方古猿猿人阶段古人阶段新人阶段

36、举例说明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地球上的地形格局大体上是中生代以来奠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地貌是第三纪以来特别是第四纪发展起来的,如喜马拉雅山

37、怎样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第四纪地层?

即将某一化石群是全部属种与现生属种作比较,统计化石群中已灭绝的属种所占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表明该化石群所代表的古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的差别越大,含该化石群的底层时代也越老。

10、成土作用的概念?

风化壳顶部,通常是生物活动的场所,生物在生命过程中分泌和产生有机质,在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下,残积物受到改造,这个过程称为成土作用。

11、什么叫不稳定斜坡?

在内外力因素影响下,经常发生变化,风变花趋势对国民经济生活有较大影响,甚至有灾害性影响的斜坡称为不稳定斜坡。

12、浅谈地下水的作用和滑坡的关系?

a 增加了滑体的重量,加大了岩体向下的剪切应力;

b 地下水的侵湿、潜蚀、溶滤降低了土质颗粒的粘结力,增加了滑动面的润滑作用;

c 地下水的大量进入斜坡,潜水面抬高,增大了静动水压力,对滑体起托浮作用,降低抗潜能力。

13、坡积裙(裾)的概念?

水流在遇到坡度减小、磨阻加大或突然分散的情况下,它的动能不足以搬运所携全部泥沙,而将泥沙堆积下来,成片的坡积物围绕着坡麓分布,形似衣裙,故称为坡积裙。

14、冲出锥的形成?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

15、河床水流质点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

层流紊流环流漩涡流

16、山区河流与平原区河流的特征及其区别?

【篇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综合版】

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 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

相交)

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 地貌的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例如冲沟、沙

丘等

3. 地貌的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

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

4. 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

和气

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

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

5. 地貌: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高原、平原、斜坡、悬崖、丘、冈、阜、山(巅) 峰;脊、桌地、盆地、垭、谷、阶地、穹、洞等等。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

3.什么是顺构造地貌?什么是逆构造地貌?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

地貌单元之间

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2地貌相对年代的确定原理: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切割率(接触和切

割关系,主要用于岩浆岩);3地貌绝对年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 b.年间法 c.其他方法

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

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b.

壮年期c.老年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 a. 幼年期

地貌特点:

时间上:短暂

起伏迅速增加

峡谷,v字型,高差大

b.壮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

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地貌特点

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

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形成老年期的时间需

很长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2.古土壤: 指地质时期、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3.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5.错(座)落: 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

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体基本

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6.撒落: 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

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7.倒石堆: 上部粒度细、下部粒度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

分选。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

8.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

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

滑坡

9.片流: 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水流(片流)

对坡面的破坏作用。

10.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

11.泥流: 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特征:

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

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

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坡积物特征:

①坡积物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

为细一段式。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

坡上基岩一致

②坡积物的厚度:与斜坡形态和坡面流速有关

③坡积物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

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平面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

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

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表面常发育古土壤,坡积

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

轴与坡向近垂直。

2.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

崩塌,错落,撒落,滑坡,土层蠕动,片流,泥流

3.简述滑坡要素和主要的滑坡地貌

滑坡要素:①滑坡体②滑动面与滑动带③滑坡床

滑坡地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床,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

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隙

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1)岩性条件:易滑地层(2)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3)地貌条件:临空面

(4)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

a.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

b.地震

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土层液化,可

诱发滑坡发生及老滑动面再活动

c.人工活动

开挖边坡,使岩体失去支持;

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体负荷;

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

5.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滚落包括崩塌、错

落和撒落;滑

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5.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滑坡壁遗迹,反坡台阶,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

的裂缝

6.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滚落包括崩塌、错

落和撒落;滑

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7.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答:一. 必要条件(内因):易滑地层、软弱面、临空面

二.触发因素(外因):降雨、震动、人类活动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一.名词解释、概念:

1.洪积物: 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的堆积物。

2.洪积扇: 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

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称为洪(冲)积扇。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

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

4.河谷: 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

5.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6.隘谷: 谷坡陡峭或近于直立,谷宽与谷底几近一致,河谷极窄,

谷底全部为河床占据。

7.障谷: 是隘谷进一步发展而成,两壁仍很陡峭,但谷底比隘谷宽,常有基岩或砾石滩露出水面以上,可以通行

8.峡谷: 隘谷和障谷进一步发展形成峡谷。峡谷横剖面呈明显的“v”字形,有时呈谷中谷现象,谷坡陡峭,坡上有阶状陡坎。

9.迂回扇: 河床侧方移动常常是多次进行的,在每次侧方移动中都

能形成大致平行的滨河床沙坝,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

10.牛轭湖: 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oxbow lake)。

11.河流阶地: 由于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

面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

流阶地

12.冲积平原: 山前若干洪积扇(或冲积扇)相连形成的中—大型组

合形态

13.水系: 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

14.河流袭夺: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

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15.断头河

(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被夺河在袭夺弯以下的河段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

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洪积物: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

线

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

别较大

③分选性差

④磨圆度较低

⑤层理不发育

⑥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坡积物:

①不具分带现象

②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砾石少,碎

屑多,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③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

沟口形成洪积扇,厚度较大

2.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答:泥石流堆积物由巨砾到粘土混杂堆积组成,分选极差,与冰碛

物相似。泥石

流堆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具双峰,泥石流中则含风化粘土。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

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

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

性差别较大;

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

结构。

3.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答: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

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 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坡积物分布

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多选题]划分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A:物理标志 B:化学标志 C:生物标志 D:人为标志 参考答案:ABC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A:残积和坡积物 B:冲积和洪积物 C:冰碛和冰水沉积物 D:风积物 参考答案:ABCD 3:[多选题]第四纪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 A:海相环境 B:陆相环境 C:湖泊环境 D:海陆过渡环境 参考答案:ABD 4:[多选题]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哪三种类型? A:物理风化作用 B:化学风化作用 C:风蚀风化作用 D:生物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ABD 5:[多选题]以下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方式的有: A: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B:冰冻风化(水的冻融)

C:水解作用和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参考答案:AB 6:[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影响风化作用进行的因素? A:岩石中的矿物成分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参考答案:ABCD 7:[多选题]根据块体运动发生的环境、运动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地形和堆积物特点,可以分为: A:崩落〔崩塌〕 B:滑动 C:流动 D:蠕动 参考答案:ABCD 8:[多选题]我国的黄土划分为哪三层? A:午城黄土 B:离石黄土 C:马兰黄土 D:乌山黄土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阶地一般可以分为: A:侵蚀阶地 B:基座阶地 C:埋藏阶地

D:沉积阶地 参考答案:ABCD 10:[多选题]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标志包括哪些? A:生物标志 B:考古标志 C:气候标志 D:岩性和岩相标志 E:构造与地貌标志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 A:岩石地层学方法 B:生物地层学方法 C:地貌地层学方法 D:古土壤地层学方法 E:气候地层学方法 F:古人类考古地层学方法 参考答案:ABCDEF 12:[多选题]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哪几种: A:片状水流地貌与坡积物 B:沟谷地貌与洪积物 C:河流地貌与冲积物 D:冰雪消融地貌与冰水沉积物——冰碛物 参考答案:ABC 1:[判断题]全新世植物群一万多年来,植物发展总趋向,木本植物相对增多,草本植物相对减少,喜暖分子增加,耐干冷植物减低。 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冰碛物按其存在位置,可分为: A:底碛物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一、名次概念解释: 地貌、地貌的形态、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谷中谷、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的形态组合、地文期、现在地貌、古地貌、地貌与沉积的相关性、气候期、天气与气候、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二、回答题与论述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大小不同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的什么? 5.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6.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7.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8.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9.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0.什么是地貌的年代? 11.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1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1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

第三章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及重力地貌 一、基本概念 风化壳、残积物、滚落、崩塌、倒石锥、滑坡、片流 二、问答题 1、风化壳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2、试述风化壳的类型与古气候的关系。 3、什么是古风化壳? 4、试对比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者的主要异同和关系。 5、试述风化作用与农业的关系。 6、不同气候带的风化壳有什么不同? 7、风化作用的地质、地貌意义。 8、根据什么指标来判定风化作用阶段? 9、试对比土壤与风化壳的区别。 10、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11、如何区别地滑阶地、泥流阶地与河流阶地? 12、崩塌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征? 第四章陆地水流系统及其地貌 一、基本概念 侵蚀沟、坳谷、冲出锥、洪积扇、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侵蚀谷、构造谷、隘谷、障谷、峡谷、河漫滩河谷、裂点、牛轭湖、河流阶地、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冲积平原、逆向河、水系、河流袭夺、断头河 二、问答题 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地貌形态? 2、河谷的发育与新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 3、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4、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5、泥石流发生区有何地貌特征?它的形成条件与滑坡有何异同? 6、什么叫裂点?它的地貌意义有哪些? 7、河床相冲积物有哪些主要堆积类型? 8、当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时,冲积物的类型和结构是否随之变化?为什么? 9、河流阶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何特征?并用图示? 10、研究阶地水文工程地质有何作用? 11、认识平原冲积物相特征的水文工程地质意义有哪些? 12、确定河流类型的地貌学意义是什么? 13、分析控制水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14、造成分水岭迁移与河流袭夺的主要内、外力地质作用因素有哪些?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课后题答案及解释

2. 3. 4. 5. 6.第四纪沉积物包括(ABCD)A.残积物B.冲积物C.坡积物D.冰碛物 7.我国第四纪沉积物分为三个区域(ACD) A、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 B、塔里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 C、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D、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 8.陆地上第四纪沉积物除在特殊条件下外,一般呈(BC)状态。 A、固结 B、半固结 C、松散 D、致密 9.老黄土包括(AB)。 A、午城黄土 B、离石黄土 C、马兰黄土 D、全新世黄土

10.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分为(ABCD) A、西北区 B、华北区 C、东北区 D、北方区 11.华北地区第四纪地层下更新统为泥河湾组(午城黄土)及其同期沉积;中更新统为周口店组(离石黄土)及其相当地层;上更新统为丁村组(马兰黄土)及其相当地层;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 12.早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下更新统,中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中更新统,晚更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上更新统,全新世对应地层单位是全新统。 13.Q3可分早期的丁村组,中晚期的萨拉乌苏组和晚期的山顶洞洞穴堆积,以及广泛分布的马兰黄土。 14.午城黄土质地为棕黄色亚砂土。(解释午城黄土质地为暗红色亚粘土)(×) 15.太原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之下为三叠系紫红色砂岩。(√) 16.华北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富含钙质或碱性成分。(√) 17.重力堆积物是在重力、地下及地表水作用下,整个岩体沿斜坡下滑,产生的堆积物。(√) 18.泥河湾组上段称黄泥河湾组。(√) 19.马兰黄土含与近代土壤相似的黑垆土型土壤层。(√) 20.尹各庄组泥炭层位于泥炭层下部,以松属花粉为主。(尹各庄组泥炭层位于泥炭层中部)(×) 21.第四纪陆相堆积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不大。(第四纪陆相堆积物因受内、外动力作用,地貌、岩性、气候、水文等影响,形成不同类型堆积物,使其地层性质、厚度及空间分布变化大)(×) 22.马兰黄土厚度不超过10米。(√) 23.龙骨山冰碛层属Q1地层。(龙骨山冰碛层属于中更新统——周口店(Q2))(×) 24.古人的智慧较猿人高。(√)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答案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答案 【篇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 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 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 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 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 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

普通地质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及第四纪地质学 A 卷 一.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用汉语解释其意义(20分,每题2分) 1.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2. Continental shelf 3. Delta 4. Cleavage 5. Lithosphere 6. Fossil 7. Magma 8. Weathering 9. Fold 10. Dip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对者打√,错者打×) 1. 矿物新鲜面对可见光的反射折射或吸收能力的综合反映称为光泽。() 2. 地球内部的压力和重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为一条下凹的曲线。() 4.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石表面抗风化能力差异的地区。() 5.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6.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 7. 球形风化主要是由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石表面抗风化能力差异而形成的。() 8. 全球分布的洋中脊通常被一些平移断层错(切)开() 9. 知道了岩层的倾向不一定就能知道岩层的走向。() 10. 混合花岗岩是指由酸性岩浆深成侵入地下后,冷却形成的岩浆岩。() 三.简述题(共60分) 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的过程。(20) 2、试述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20) 3、试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划分方案及各圈层的特点。(20)

普通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B卷 一、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用汉语解释其意义(30分,每题3分) 1 Uniformitarianism 2 Lithospere 3 Karst 4 Wave cut bench 5 Magma 6 Strike 7 Earthquake 8 Pangaea 9 Fold 10 Glacial age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被动型大陆边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2. 地壳结构进一步分为,二种类型。 3. 指甲和小刀的摩氏硬度值大致相当于和。 4. 从老至新,早古生代由,,纪组成,其相应代号是,,。 5. 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等。 6. 岩浆按酸度中分为,,和等四种类型。 三、简述题(共50分) 1、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的过程。(20) 2、试述板块边界类型(30)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第三章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1.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其原因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或有机物质,如砾石、砂、粘土、灰泥、生物残骸等。多来源于母岩风化产物、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宇宙物质等。 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沉积体),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联系),一般具有成层性(沉积地层) 第四纪形成的松散岩石一般称之为“堆积物”、“沉积物”、“沉积层” 河流:冲积物、冲积层 洪流:洪积物、洪积层 岩性松散 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 成因多样 岩性岩相变化快 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厚度差异大 不同程度地风化 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定标志有那些,如何应用 成因标志 沉积学标志 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 地貌学标志 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 河流--阶地 洪流--洪积扇 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 相关沉积物 环境标志 (1)物理环境标志 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 黄土、岩盐、石膏--干旱 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2)化学环境标志 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

(3)生物环境标志 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 海相化石 淡水化石 其他陆相生物化石 3.简述砾石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内容 砾性 砾径 砾向 砾态 砾石表面特征 风化程度 研究方法 选择层位或地点 研究区:1m2为宜 分区分块(10×10cm)统计砾向、砾经、表面特征,然后(打碎砾石),研究其岩性和风化程度 记录并制图 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 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及学科 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变历史 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 简述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分类 记两个数字: 全新世:1.17万年 第四纪:2.588百万年 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讲课6学时) 第三章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讲课10学时) 第四章第四纪主要沉积物与地貌(讲课10学时) 第五章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讲课2学时)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 2、地下水 3、河流侵蚀基准面 4、风积物 5、雪线 6、河流阶地 7、风化作用 8、侵蚀阶地 9、冻土 10、风的搬运作用 二、填空题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规律的学科。 2、根据第四纪时期的气候特点、生物特征、人类文化等,把第四纪进一步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世。 3、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有地形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碎屑物质含量的不同,洪流分为暂时性洪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6、根据地貌的成因、规模,把地貌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五个等级。 7、根据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环境把沉积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陆过度沉积三大体系 8、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可以根据地貌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_____关系和过渡关系。 9、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依据其运动速度和方式,将斜坡的重力作用类型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作用。 10、对斜坡的演化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戴维斯(W. M. Davis)的_________________,二是彭克(A. Penck)的_________________。 11、暂时性流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12、冰川运动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 13、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部分,地表的形态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两者在改造地表形态的趋势上是不同的。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_________________ ,而外动力使地表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将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人工地貌三大类。 15、滑坡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滑床三部分。 16、根据地下水运动特点和埋藏条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压水。 17、黄土堆积形成面积广大的高原或平原,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各种地貌,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黄土峁。 18、河漫滩相二元沉积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9、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二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地貌与周边地形的关系,将地貌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是()。 A、地貌学 B、地质学 C、水文学 D、地理学 2、()不属于第四纪的时间尺度。 A、早更新世 B、上新世 C、晚更新世 D、全新世 3、第四纪全新世(统)的代号为()。 A、Qp B、Ns C、Ml D、Qh 4、下面哪种成层结构不是土壤剖面结构的分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答案】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 1.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2.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3.地貌形态:是指构成地形表面的几何形状,其形态千姿百态,具有三维空间特征。 4.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5.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6.物理风化作用:指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7.化学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反应或化学变化的方式使其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8.生物风化作用:指由生命的活动而引起的矿物岩石破坏过程。 9.风化壳:是指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

壳。 10.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1.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2.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侵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13.洪(冲)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 14.洪积平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由若干个洪积扇连接成大型的向盆地、河谷、或平原缓倾斜的组合地貌。 15.牛轭湖:由于河流的裁弯取直,被废弃的那段河床的两个口后来被泥沙堆积堵塞形成。 16.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含大量碎屑物质、密度高、粘度大、饱水的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17.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水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最后流入海洋或封闭的内陆湖泊。 18.河口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降低,水流动能显著减弱,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一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考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 2.第四纪地质学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 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 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3.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5.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6.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7.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2.古土壤 3.残积物 4.滚落 5.崩塌 6.错(座)落 7.撒落 8.倒石堆 9.滑坡 10.土层蠕动 11.片流 12.坡积物 13.泥流 14.面状洗刷作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 3.什么是坡积物? 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第四章流水地貌与沉积物一.名词解释、概念: 1.坳谷 2.洪积物 3.洪积扇 4.泥石流 5.洪流 6.河谷 7.侵蚀基准面 8.隘谷 9.障谷 10.峡谷 11.成形河谷 12.河漫滩河谷 13.裂点 14.迂回扇 15.天然堤 16.自由曲流 17.汊河型河床 18.雏形河漫滩 19.平坦河漫滩 20.牛轭湖 21.侵蚀阶地 22.基座阶地 23.嵌入阶地 24.内迭阶地 25.上迭阶地 26.冲积平原 27.水系 28.水系形式 29.河流袭夺 30.断头河(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期末复习

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时间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地貌学研究对象:地表的形态特征,地貌成因、演化、结构、分布规律。 3.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代号: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 物和早更新世。 4.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研究内容为★标准答案:1. 第四纪沉积物; 2. 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和工作方法的研究; 3. 第四纪气候研究; 4. 第四纪生物界的构成和演化以及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研究; 5. 第四纪地层和年代学的研究; 6. 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 7. 第四纪构造运动的研究; 8. 应用研究; 5.地貌学标志:1)直接地貌标志,2)间接地貌标志,3)化学环境标志,4)生物环境标志 6.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为,研究内容为★标准答案:1. 地形; 2. 研究地貌形态特征; 3. 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与发生发展的过程; 4. 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 5. 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6. 地貌的应用研究。; 7.侵蚀旋回理论: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旋回性,从地貌的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貌的特征不同。当造貌动力发生变化时,地貌的发展可以重复前一个轮回,即地貌的旋回性。 8.第四纪底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岩石学的方法、古生物学、地貌学、年代学、古气候学、构造地质学、古人类与考古学的方法。 9.沉积旋回理论:地貌的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貌的特征不同,这是地貌发展的阶段性。当造貌动力发生改变时,地貌的发展可以重复前一个轮回,即地貌的旋回性。 10.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和矿物,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11.崩塌:陡坡(大于50o)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的过程。 12.风化壳:是指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13.差异风化:标准答案:如果抗风化能力不一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得凹入,称为差异风化。 14.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15.洪积物:积物的岩性主要是砾石、砂、粘土混合物,很少发现化学沉积物。洪积物的岩相具有扇形分相特点。洪积物的岩相有扇顶相、扇形相和滞水相。(洪流扇形堆积物) 16.洪积扇: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在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17.岩溶漏斗:是一种蝶形、碗型或倒锥状的岩溶封闭洼地。 18.土层蠕动:斜坡上的土层,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非常缓慢的移动现象。 19.落水洞:是地表岩溶地貌到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过渡类型,使地表水流入地下的不规则、近于垂直或倾斜的通道。 20.夷平面及准平原:夷平面:是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有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面对地面进行剥蚀堆积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近似平坦的平面。准平原:是夷平面的一种,指起伏和缓,宽谷残丘相间的近似平原的地形。 21.岩溶作用:也称喀斯特作用,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22.丹霞地貌:指厚层近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砂质泥岩,沿着垂直节理经过长期长期风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 (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 (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 (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 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

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

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 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填空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填空题 1、根据第四纪时期的气候特点、生物特征、人类文化等,把第四纪进一步划分为早更 新世(Qp1)、中更新世(Qp2)、晚更新世(Qp3)和全新世(Qh)四个世。 2、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 川退缩的阶段。 3、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有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4、根据地貌与周边地形的关系,将地貌形态分为正形态地貌和负形态地貌。 5、根据地貌的成因、规模,把地貌分成星体地貌、巨型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 小型地貌五个等级。 6、地貌形态测量的主要指标有地貌的坡度、地貌的高度和地貌的切割程度。 7、根据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将地貌分为内动力地貌、外动力地貌和人工地貌三大类。 8、地貌形成的自然动力因素可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两部分,其中内动力使地表起伏增 加,而外动力使地表起伏降低,即削高填低。 9、根据戴维斯的侵蚀旋回理论,将河流地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到晚期依次 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10、根据残积物特征,风化壳在剖面上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全风化带、半风化基岩带和未风化基岩带。 11、依据形态,斜坡可划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凸-凹性坡类型。 12、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依据其运动速度和方式,将斜坡的重力作用类型分为滚落作用、滑动作用和流动作用。 13、滑坡要素包括滑坡体、滑坡面和滑床三部分。 14、滚动作用是指斜坡上的块体,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快速坠落现象。根据其规模和运动方式,可以将它划分为崩塌和撒落。 15地面流水是指沿着陆地表面流动的水体,根据补给水源特征可分为暂时性流水和常年性流水两种。在暂时性流水中,包括片流和洪流。 16、根据片流洗刷作用的强度,可将它分为微洗刷亚带、弱洗刷亚带和强洗刷亚带三个带。 17、根据洪流中碎屑物质含量的高低可分将洪流分为暂时性洪流、稀性泥石流和黏性泥石流三种类型。 18、侵蚀沟的发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细沟、切沟、冲沟和坳沟。 19、洪积扇具有明显的相带性,从洪顶到边缘可分为扇顶相、扇形相和边缘相。 20、受地表的岩性、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水系平面的组合形态各式各样,常见的水系形态有树枝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梳妆水系、羽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格状水系、星状水系、辫状水系等。 21、河谷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河床、谷底和谷坡。 22、根据河谷形态特征,将河谷的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V”型谷、河漫滩型河谷和成型河谷。 23、“V”型谷根据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可分为隘谷、障谷和峡谷。 24、河床的平面类型有顺直河床、弯曲河床、汊河型河床和游荡型河床。 25、按形态特征,河漫滩可分为平坦型、弓形、堰堤式、凸型河漫滩。 26、岩槛是横卧于河床上的坚硬岩石经河流侵蚀形成的陡坎。壶穴是发育在基岩中的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期末高频考点

第一章绪论 1.地貌学考点(选择、填空、判断) 2.第四纪的时段(与地球历史的对比形容) 3.第四纪期间地球环境特征 4.第四纪划分的阶段 第二章河流地貌 1.侵蚀基准面 2.河漫滩的特征 3.河漫滩的形成过程 4.河流阶地的特征 5.河流阶地形成过程 6.河流阶地类型(名词解释) 7.河床纵剖面 8.河床纵剖面的影响因素 9.河流袭夺(概念、产生的地貌类型、产生条件) 10.上层遗留河、先成河(填空) 11.水系(拔高题) 第三章岩溶地貌 1.真假岩溶地貌(填空) 2.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简答) 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填空) 4.岩溶水分带(填空) 5.岩溶地貌(名词解释)如:溶沟、石芽、石林、岩溶漏斗、峰丛、峰林、溶蚀洼地、落 水洞 6.识图:落水洞、溶蚀洼地、漏斗、盲谷、干谷、断头河、伏流、暗河、地下湖 7.溶洞 8.红色石灰土(溶蚀残余堆积物)(名词解释) 9.岩溶地形分类表 第四章冰川地貌 1.冰川类型(问答) 2.冰蚀地貌:冰斗、角峰、刃脊等(名词解释) 3.羊背石 4.冰川谷纵剖面形成机制图解(拔高) 5.冰碛地貌(填空) 6.鼓丘(问答) 7.蛇形丘、冰砺阜、冰砺阜阶地、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名词解释) 第五章风成地貌 1.风蚀地貌(填空) 2.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图解

3.纵向沙垄(名词解释) 4.纵向沙垄的成因 5.黄土沟谷地貌(填空) 6.黄土沟间地貌(名词解释) 第六章海滨地貌 1.为什么浅水区会发生波浪的折射? 2.泥沙横(纵)向运动(名词解释) 3.海蚀地貌(填空) 4.陆连岛、连岛沙坝 5.海岸类型的划分—根据海水所淹没的原始陆地地貌划分(填空) 第七章构造地貌 1.构造阶地 2.方山、尖山、丹霞(填空) 3.剥露构造平原 4.挤压构造盆地(填空) 5.河西走廊(填空) 6.地形倒置与逆地貌 7.单面山和猪背脊 8.识图: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发育 9.断陷盆地剖面特征 10.断层崖的演化 第八章第四纪生物 1.第四纪哺乳动物划分的标志 2.豪格线 3.古北区、东洋区、古热带区、澳新区、新北区、新热带区的划分(填空) 4.骨骼中符号的代表。如C-颈椎 5.第四纪长鼻目中的真象类包括哪些 6.泥河湾动物群 7.周口店动物群 8.萨拉乌苏动物群 9.元谋动物群 10.无脊椎动物群(填空) 11.影响第四纪植物群发展的主要因素 12.人类起源(腊玛古猿、南方古猿) 13.人类发展阶段(会和时间段对应) 14.某地发现的出土特点会对应哪一种古人 15.人种分化 16.石器类型 17.第四纪考古期的时代与文化对应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长安大学第一章测试 1.第四纪的特点包括()。 参考答案: 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哺乳动物为主的时代;地壳运动异常活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2.关于第四纪沉积物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 “距今”用代号“B.P.”表示;“公元后”用“A.D.”表示;“公元前”用“B.C.”表示 3.广义上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 参考答案: 对 4.广义上的自然环境在地表附近相互作用最明显。() 参考答案: 对 5.狭义而言,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该区空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 地形、内外动力、矿产及所处气候带(或类型)与地质构造位置。() 参考答案: 对

第二章测试 1.关于第四纪分期界限年龄目前已经确定为 2.60Ma。() 参考答案: 错 2.在中国,全新世分为()。 参考答案: 全新世晚期;全新世中期;全新世早期 3.地貌的组合形态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 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一般包括大陆和洋盆。() 参考答案: 错 4.地貌的量测指标高度与坡度组合能反映地貌形态,其中地形陡峻()。 参考答案: 高度大、坡度大 5.地貌“侵蚀旋回学说”由英国地貌学家W.M.Dvis提出,即指假定有一地块, 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 参考答案: 错

第三章测试 1.残积物碎屑成分主要特征是岩性成分复杂、磨圆良好,但定向性很不明显。 () 参考答案: 错 2.风化壳就是地球表面的松散堆积物。() 参考答案: 错 3.粘土是物理风化的产物。() 参考答案: 错 4.斜坡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其稳定性=抗滑力/下滑力。 () 参考答案: 对 5.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水流对坡面的破坏作用叫做(片 流),它可以带走雨滴溅起的泥沙,对坡面上松散的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即面状洗刷作用,它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坡度为55°度时片流作用最强。()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全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目全 大题(50): 1、举例讲明地貌基本形态和地貌形态组合特征(4) (1)通常把地貌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如沙沟冲击锥。如长江口冲积形成的扇形地,这个地方聚拢胖沃的土地让人类聚拢于此进展农业种植,,还实用水方便的河岸及冲积的扇形地,形成一种文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进展; (2)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低至于零下几十度,成片的戈壁和沙丘,人为活动起重要作用,发育有时代别同的各种沙丘组合的荒漠,境内浮现河流断支现象,巨大的沙漠景观是大尺度气流近地面运动的良好写照。 2、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进展中的意义(首先内外营力的概念)(8)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要紧地形起伏的动因,其进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进展。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进展。 意义:(1)内营力要紧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进展;(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进展; (3)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时期,尽管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作用,但别脚以抵消内营力的上升,此刻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 (4)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落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3、第四纪的几大特征(14) (1)地球进展的最近一具阶段;(2)这一阶段地球上有显着的气候波动; (3)浮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进展;

地貌学答案整理.

1.地貌学定义: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地形。 3.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层的各种形态特征、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形成机 制、地貌演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各种地貌类型相关的沉积物特征。 4.地貌学的发展: (1)地貌学是逐渐从地理学和地质学中发展起来的。 (2)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 (3)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地貌学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个时期的重要理论有侵蚀循环说(流行于英美)、河流侵蚀理论(欧洲)和第四纪冰川研究。彭克的《地表形态》一书确立了地貌形态的概念和科学的地貌学研究方法。第四纪冰川研究始于阿尔卑斯山。(4) 20世纪50年代,地貌学开始注意外动力的数理分析和定量研究。六十年代以后,地貌学不同分支迅速发展,如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其中动力地貌学发展较快,河流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等一个接一个兴起。 (5)随着分之学科的建立,地貌学与邻近学科相互渗透,地貌学的研究方法也日趋精密,逐步将河流动力、海洋动力和冰川动力等的原理和方法引入。 (6)同时,由于古地理、古气候、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冰芯、黄土-古土壤序列、深海沉积等研究的开展,地貌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领域也更加广阔。 5.地貌学的分类: 气候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静态构造地貌学、动态地貌学)、过程地貌学、动力地貌学、实验地貌学、岩石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地貌年代学、遥感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 应用地貌学(工程地貌学、砂矿地貌学、石油天然气地貌学、农业地貌学) 6.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1)矿产普查与勘探 1)在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砂矿普查和勘探方面,地貌学是重要的方法。如在河床的深槽可以富集自然金等贵金属。 2)风化矿床也与地貌类型有关,如较为完整的宝石就可能出现在残积物中。 3)在原生矿产的普查和勘探方面,利用地貌方法,根据砂矿沉积、残积矿床追溯原生矿藏。4)通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为勘探和开发石油服务。 (2)道路和城市建设 1)我国冰川、泥石流、冻土、喀斯特等地貌的研究为道路工程的建设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如在有冻土分布的地区,路基的建设要考虑任何防融化;山区任何防泥石流;沙漠地区如何防砂等。 2)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地貌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山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大江大河变迁对城市的影响、三角洲大型城市建设与地下水过采导致地面下沉等。 (3)河道与港口整治 1)例如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对两岸的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地貌学为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如,三门峡水库的冲淤与渭河下游纵剖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截弯取直和分汊河道的治理等。 2)大的港口的地貌研究,如拦门沙的形成、淤泥质海滩的发育等。 (4)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1)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过程地质的基础之一。大量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许多大型工程(如大坝、水库、渠道、桥梁等)都建立在一定的第四纪沉

地貌第四纪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有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荒漠的类型有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 3.河床水流质点的运动方式有悬移、跃移和推移。 4.窝穴、终碛垅、沙坝和峰丛分别属于风成、冰水堆积、海岸堆积地貌和溶岩地貌。 5.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代号分别是Qp1、Qp2、Qp3、Qh 6.Qal、Qgl、Qel和Qpl,分别代表第四纪冲积物、第四纪冰川堆积物、第四纪残积物和早更新世。 7.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8.河流阶地按结构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三种类型。 9.海岸带的三分,分别是:浅海、半深海和深海。 10.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活动层,下部为永冻层。 11.由粒雪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冷型成冰作用和暖型成冰作用。 12.任何地貌都是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3.新构造运动的标志有地质构造标志、地貌标志、沉积物标志、地震标志、火山标志、水文标志和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 14.Qp3、E、Qh和N2分别是晚更新世、古近纪、全新世和上新世的代号。 15.气候变化的标志主要包括生物学标志、岩石学标志、地貌学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和矿物学标志等。 16.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是岩性、地下水性质、构造和气候. 17.在黄土地层划分上,S 14是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的分界线,S 1 是离石黄土与午城黄土的分界线。 18.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Z、C—P、Q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震旦纪Z,石炭纪C,二叠纪P,第四纪Q) 19.河流中泥沙的起动流速大小与泥沙的粒径成正比。 20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固体降水的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地区的雪线高度比赤道地区高,说明气候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2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硅铝层,在厚度上洋壳比陆壳薄。 23.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沙丘间的距离成正比。 24.由于重力均衡作用,当一个地区被侵蚀去1000m的地层时,其高度并不能降低1000m,高度大约降低仅为200m。 25.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雨木冰期冰碛物。 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第四纪地质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的领域,一般认为有三个重要标志,选出下列作为重要标志的选项:A A、出现了人类 B、出现了冰川 C、第四纪特有生物种的出现 D、地形起伏加大 2、第四纪冰川堆积物的代号为:D A、fl B、gfl C、lgl D、gl 3、河谷的组成要素有___A___。 A.谷底和谷坡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麓和谷肩 4、大熊猫化石出现在下列哪个动物群中:B A、元谋动物群 B、盐井沟动物群 C、泥河湾动物群 D、萨拉乌苏动物群 5、以下哪种测年方法,需要采集定向样品: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