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件1—3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XX辅导中期测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属于()

A.

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5、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6、在苏联,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11、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那么是()

12、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13、20实际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1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15、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三、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出版了。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和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6、是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7、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和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9、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10、教学环境包括和两个方面。

四、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五、简答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那些作用?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中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有何意义?

4、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

2、认知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3、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4、青少年期一般是指()岁。

A.6~12

B.12~18

C.6~18

D.10~20

5、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A.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B.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C.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D.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6、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

7、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8、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9、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10、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1、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的那么不相等

12、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13、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那么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1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性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5、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

B.140 C

16、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17、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18人格的核心是()

19、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示为()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20、()阶段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21、为了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A.IQ

B.MQ

C.EQ

D.CQ

2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已经获得守恒的概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结算

23、()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24、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5、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这两个概念最初来自于()的知觉研究。

A威特金B皮亚杰C劳伦兹D吉尔福特

26、某学生的智商为100表示()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 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

2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2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景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 冲动型B深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2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着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收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铅华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A构造一种完形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

30、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二、多项选择题

1、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2、几句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将学习分为()。

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感知阶段

4、研究表明。学生想努力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与阶段性和()

A定向性与顺序性B不平衡性C差异性D平衡性

5、小学儿童的社会行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社会性认知B 社会行学习C社会性交往D社会性意识E社会性心理

三、填空题

1、影响心理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和。

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X围是。

3、规那么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4、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人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

6、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人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

7、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

8、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

9、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0、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和并使其与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和心里自我三个阶段。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13、建构主义是的进一步发展。

14、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行为。

四、名词解释

1、认知方式

2、自我意识

3、去自我中心

4、人格

5、自我同一性

6、心理发展

五、简答题

1、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2、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结合教学实际,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征。

5、论述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7、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

8、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

9、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0、简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其特征。

11、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12、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3、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应该考虑哪些形式?(小学)

六、论述题

1、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2、论述少年期的心理特点(小学)

3、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及其运用。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与葱郁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属于()

A.场依存型占优势

B.场独立型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4、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桑代课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学习律和()

——成功律

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9、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11、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吧、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文主义学习理论

12、在西方,对学习分类有较大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1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4、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15、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1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17、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18、依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之为()

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2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现法教学的特点包括()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过程包括()

桑代克的学习规律包括()

三、填空题

1、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和。

2、桑代克在总结他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和三大学习定律。

3、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4、奥苏伯尔人俄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的接受学习。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

6、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的教学策略。

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8、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最高水平的认知行为是。

9、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泊尔的和布鲁纳的。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重要性。

10、强化有(实施奖励)与(撤销奖励)之分。

11、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间建立起和非人为的联系。

12、教师应多用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

四、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

2、发现学习

五、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2、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4、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不同把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5、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

6、简述桑代克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

六、论述题

1、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

2、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结合教学实际,试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征。

5、论述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4、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6、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最高教育效果的是()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

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8、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部署以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9、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10、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11、()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二、填空题

1、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某一目标;消极诱因那么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2、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3、期待包括期待和期待。

4、归因理论是从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5、“身教重于言教”是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6、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三、简答题

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教育意义。

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3、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四、论述题

1、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2、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应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4、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句说的是典型的水平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5、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6、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二、填空题

1、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做。

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3、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现象。

4、物理学习中的审理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5、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认为lgab=lga+lgb,这在心理学中称。

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三、简答题

1、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3、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

4、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5、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会议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3、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4、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5、遗传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 D 动机说

6、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A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

8、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2 C7+1 D7+2

9、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

10、把《辛丑条约》的内容已记为“钱禁宾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

11、未知概念是已有概念的上位概念,那么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12、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3、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

A概括B比较C分析D综合

14、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变式C概括D抽象

15、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发知识B具体指示、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遍原理知识

16、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2秒B—0.5秒C2秒到一分钟D5秒到2分钟

17、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归纳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18、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象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

19、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练习B类属学习C归纳学习D上位学习

2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几点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1、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尝试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

教育心理学 第0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 (一)学习的概念 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 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各种生理因素 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得少到知得多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结果指的是学习成绩。当然,可以从成绩推断有无学习发生,或发生的性质和强度,但成绩本身并不是学习。 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在学习理论中,行为的改变是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的。例如,某学生在外语课上学会了错误的发音或某人养成了酗酒的不良习惯,虽然从价值观上看,前者是错误的行为,后者是属于不良的习惯,但用学习的概念来衡量,两者的行为改变过程都属于学习。 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 学习是指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而不是指结果。如某学生语文考试得了满分,这是结果。学习理论往往不把学习的结果当做研究的内容,而是着重研究学生获取满分之前的整个学习过程,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第一节学习及分类 一、学习的界说(最早出现于孔子《礼记·月会》篇中“鹰乃学习”一语)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是学习者反复练习而形成经验的结果。 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的层次: 1)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从简到繁分8个层次): ①信号学习。经典反射即是一种信号学习。创始者巴甫洛夫。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学习。又叫原理学习或命题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⑧解决问题学习。 2)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依据学习进化水平,划分成4类) ①反映性学习②联结性学习③综合性学习④象征性学习 2、学习的类型 1)依据学习目标分类 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个领域,即学习的三种类型: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学习和技能领域学习。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6等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依据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他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⑴智力技能。又叫智慧认知,包括快速阅读、默读、写作方法。 ⑵认知策略。是核心,包括学会学习,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⑶言语信息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⑷动作技能学习。⑸态度学习。 3)依据学习内容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对学习进行分类。⑴知识的学习。⑵技能的学习。 ⑶行为规范的学习,也称社会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又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观点: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学习规律: 1. 准备律:当学习者在心理上有了准备时,即有了某种学习的心向时学习就会产生满意感,反之,会产生烦恼感。 2. 练习律:反复练习,巩固 3. 效果律:结果 (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首创者,强化论的代表) 其要点是: 1.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强化取代效果律中的奖赏概念。 3.强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强化是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强化分2种: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理解为厌恶刺激。 二.认知型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理学必须要研究个体头脑内部进行着的心里活动,尤其是认知过程。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苛勒、韦特海墨提出,顿悟学习的代表)(格式塔学派是如何认识学习的?) 主要观点: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顿悟的含义:学习是在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突然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认知结构由动作表征、映象表征和符号表征构成。 学习的过程就是将认知结构系统联系起来积极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这也是认知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行为,而且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过程。 发现学习的优点?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③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 ④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保持。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同化理论阐述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与类型、知识的记忆与遗忘、学习的组织原则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他的基本观点: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同化是学习的心里机制。奥苏伯尔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 3.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陈帼眉《教育心理学》1_3章资料整理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1,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又称为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的心理的发生发展。 2.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3.广义上来说它还包括人类心理种系发展的研究,又可以分为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 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2,普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3,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4,儿童解剖生理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的科学。 2.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3.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3、如何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 1,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2,发展性原则 1.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3,活动性原则 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从活动中分析。 6、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分类(了解) 一、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1、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2、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3、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1、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2、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地了解同一个或一组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费时较长,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教育心理学课件1—3章

教育心理学教师XX辅导中期测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属于() A. 2、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科。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5、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6、在苏联,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7、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8、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11、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那么是() 12、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13、20实际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 14、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15、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三、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出版了。 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 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 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二、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在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活动中,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里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是指: (1) 严格控制试验情景,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3)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

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 心内容 ...。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可分为关于()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A.教学与科研 B.“教”与“学” C.学生与教师 D.课内与课外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传递的信息是()。 A.教学媒体 B.教学过程 C.教学手段 D.教学内容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设施 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环境 C.教学媒体 D.教学过程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6.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卡普捷列夫 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康德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8.()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运用。与此同时,他重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教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 A.桑代克 B.杜威 C.维果斯基 D.加涅 9.1924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廖世承 B.房东岳 C.杨贤江 D.潘菽 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深化拓展时期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 B.机体变化 C.心理增长 D.心理变化 2.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定向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教育心理学冲刺(一)

幻灯片1 山东省教师招聘统一考试冲刺课程 教育心理学(上) 幻灯片2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五要素、三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乌申斯基、卡普捷列夫、桑代克、廖世承、房东岳 四、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定量研究 幻灯片3 真题与模拟 (2015多选)1.下列关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A.质性研究是采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结论 B.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C.质性研究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 D.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幻灯片4 第二章知识要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四、个体差异 幻灯片5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是构造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的能动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因此人类智慧的源泉应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幻灯片6 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建构) 幻灯片7 (二)认知发展的四阶段 在认知发展阶段中,个体主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客体永久性、认识事物从认识自己开始、延迟模仿 2. 前运算阶段(2岁-7岁): 靠用表象和形象思维,概念不守恒,思维自我中心。

集中化、思维单一、不可逆(刻板)、万物有灵论、早期符号功能 三山实验、量杯液体实验 幻灯片8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1、12岁): 形成概念守恒,能进行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守恒的获得,思维区集中化、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能逐渐进行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 钟摆实验 幻灯片9 (三)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为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及新的可能性,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决定因素。 2、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分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儿童借助适当的认知结构,主动同化,才能真正发挥社会性经验和物理经验等的作用。 4、平衡化:自我调节地在认知图式和来自外部环境中的信息之间寻找一种心理平衡。幻灯片10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L.S.Vygotsky,1896—1934)是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大学者。他一生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其短暂的学术生涯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在他去世多年后的今天,维果斯基在西方重新声名鹊起,被公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 幻灯片11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 社会交往是高级心理过程的源泉。人和人通过协作活动实现社会性建构,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与各种活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幻灯片12 维果斯基所强调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1、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以及社会规律制约的结果。 2、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掌握了能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言、符号的结果。 3、高级心理机能本身不断内化的结果。 幻灯片13 3、内化学说 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 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逐步内化。在此过程中语言起到重要作用,它使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中实现了文化交流与观念转化。 幻灯片14

教育心理学李晓东主编1

教育心理学李晓东主编1 教育心理学 李晓东主编赵群副主编 教育心理学既涉及学习的原理与过程,也涉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术,对教师来说应该是最为有用的学科知识之一。 第一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研究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美国华生创立,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两位大师:华生和斯金纳,另外,美国的桑代克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对行为主义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用实验来研是教究动物心理的人。“桑代克奖”。 学习是联结的形成和巩固,联结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的稳固的联系。联结的建立是通过错误的方式形成的。迷箱试验(被关在笼子里的猫)。动物学习是一个盲目尝试、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即试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思维和推理。人类学习与此有相似性,其本质是形成联结。 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1(准备律。迷箱试验中的猫必须是饥饿的。学习需要由动机唤起。 2(效果律。如果一个反应带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学习就会发生。满意的程度越高,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强。

3(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 1930年以后,桑代克对学习定律进行修改: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奖励可以加强联结,惩罚不一定减弱联结;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他是生理学家,但堪称学习心理学之父,他通过对动物条件作用形成过程的研究为学习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试验后提出了条件作用的几个原则: 1(条件刺激的呈现应在无条件刺激之前。 2(条件作用的形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只呈现条件刺激,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反应就会消退。(消退) 3(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当条件刺激又重新单独出现时,条件反应也会重新出现。(恢复) 4(动物有能力对近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泛化) 5(连续出现近似的刺激,而没有得到回报,就会对刺激做出选择。(分化) 6(条件作用形成后,可单独用条件刺激与另一中性刺激建立起联结。(高 级)(二级、三级条件作用)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 认为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也适用于人。 婴儿只有三种情绪反应:恐惧、愤怒、爱。引起这些情绪的无条件刺激一般只有一、两种,后来又习得了许多。如对蛇、狗等的恐惧——泛化。 去条件作用的方法,又叫系统脱敏法。 四、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以上为经典条件作用,斯金纳感兴趣的是操作条件作用。

教育心理学(精华)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它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中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着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3、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3、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至此,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它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中时实验研

究。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形成独立学科体系。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1、20世纪6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 2、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3、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4、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的学习条件;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这两种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更加注重和教学实践结合,各个理论派别相互吸收,体系更加完善。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被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三)调查法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 (四)个案法 (五)教育经验总结法 (六)产品分析法 (七)测验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各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西方教育学确立的名称与标志 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在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有什么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3、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什么是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5、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标准: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识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老师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它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方式叫做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3篇(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课件)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3篇(幼儿教育心理学第 四章课件) 下面是收集的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3篇(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课件),欢迎参阅。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1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03)年,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动机(2)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3)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4)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作征与教师角色的认识。(1)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养护”不仅指对幼儿生理、生活上的照料,而且包含着对以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主要标志。 2、欧文1816年就在苏格兰设立(幼儿学校),这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 3、福禄培尔将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命名为奖(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即“(恩物)”。 4、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创办了(“儿童之家”)。

5、卢梭是 6、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著作(《爱弥尔》)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7、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比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等。 8、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幼儿园的(奥苏贝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 9、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0、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最主要的两派理论是(信息加工学习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12、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因素有(兴趣)、(好奇心)、诱因。 13、布鲁纳的三种表征系统是:(动作表征)、肖像表征、(符号表征)。 13、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14、幼儿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等。 15、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手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 16、柯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他运用(实证)方法建立起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三章】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分类 1.学习的概念(一级考点) 学习是个体(人、动物、机器—计算机学习)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后天行为)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认知、情感、态度等)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学习)。 五非原则:非本能、非成熟、非疲劳、非疾病、非药物(红牛、咖啡、兴奋剂)蜘蛛织网——先天 学校里每天早上做广博体操——没有行为变化 成人每天浏览报纸——学习,认知发生变化 某运动员比赛前吃了兴奋剂跑出好成绩——不是学习 小孩一岁会走——不是学习,本能+成熟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经过学习建立起来的 含梅流涎——本能,不是学习 老马识途——学习 2.学习的分类(一级选择)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简选) 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变现为: 1.学习形式:主要是接受学习 2.学习过程:主动构建的过程,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师生互动的过程 3.学习内容: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 5.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 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实验+规律) 回顾巴浦洛夫: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②消退说:亚里士多德提出,巴浦洛夫、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③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实验:狗分泌唾液实验 首先摇铃,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多次之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基本规律: “巴浦洛夫家的狗听到门铃生响起分泌唾液”“小朋友被小狗咬了,对大狗害怕”“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 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相似刺激不做出反应(分得清)“按门铃不给食物,摇铃铛给食物,多次结合,狗狗听到门铃声不分泌唾液” “学生分辨形近字”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恢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复的现象

教育心理学讲义1

教育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二)教育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学分支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3、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教学与心理学思想的早期结合 中国: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教学相长” 西方: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 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 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 桑代克(Thorndike)(美): 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 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三、发展时期(20s——50s) 20s和30s: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40s: 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三、成熟时期(60s—70s) 60s: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70s: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 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6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四、完善时期(80s以后) 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第二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威信 一、教师角色的期待与形成 1、角色与角色期待 角色: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应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