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

各大高校大一、大二学生

二、学制

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加强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理论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有效规划大学生活,通过学习职业测评方法和自我职业倾向期望定位等课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使之具有较高的大学生涯规划、职业决策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能成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并实施,促进他们向复合型人才迈进,从而铺平通往职场的道路。

四、职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大学生涯规划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考取职业生涯规划资格证书。

主要职业岗位有:职业规划方向类岗位。

主要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相应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证书。

表1: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开发表

表2:知识结构开发表

表3:能力结构及开发表

表4:素质结构及开发表

六、毕业标准

1、遵守学员手册各项管理规定;

2、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修满50学分;

3、通过结业考试、能力考核合格,取得素质特训结业证书。

七、毕业待遇

1、颁发卡耐基商学院素质特训结业证书;

2、协助寻找对口工作并护送上岗;

3、跟踪服务3年,了解毕业后学员动态并跟踪指导。

八、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实操课程+增值服务+颁发证书

表4:专业课程规划总表

八、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说明:

1、大学生涯规划(54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有效规划大学生涯,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与情商管理,既能完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素质和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活。

2、大学生活规划之素养修炼(66学时)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加强素养修炼,指导他们经营自己、开拓自己、提升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操,学会更好地生存、学习、合作和欣赏,懂礼仪、会审美,热情饱满,积极进取。

3、大学生自我认知(24学时)本课程旨在指导大学生剖析自身特点,帮助他们加强自我认知,更好地了解自己、分析自我,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测验学员的性格、兴趣倾向,分析他们的气质类型,咨询师根据测评结果和跟学员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员,帮助学员认识和分析自己,指导学员更好地将自身兴趣、性格、气质、优劣势等特点与自己的目标、理想及大学生活结合起来,有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根据人职匹配的需求,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铺平通向未来的职场大道。

4、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48学时)

此项课程旨在提高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员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与职业规划能力,指导他们制作和实施有效且符合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员走出找工作迷茫的职场困惑,从而为顺利求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5、基础能力特训(108学时)

本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

思维训练,鼓励他们用心思考、创造,通过团队项目的完成,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执行力等,通过带领团队完成项目,加强学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各项能力各个突破又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6、户外拓展(12学时)

户外拓展课程通过在户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面对多重挑战、在欢歌笑语、互帮互助和各式体验中增强应变和抗挫折能力、完善交流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并提升思维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合作和思考,在指导下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突破自我和完善自我。

7、跟随式学习(24学时)

跟随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也是帮助学员快速提升和成长的有力措施。通过带领和指导跟随式学习学员,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能较好了解学员的兴趣、性格、气质,并能分析学员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员查漏补缺;同时,学员也能从管理干部身上感受先进的理念、文化,切实体会管理精英的思想和素质,学习有效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这种一带一、一管一的模式,能给学员提供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尽情发挥,收获不一样的经历和经验。

九、主要实习实训单位

表7:主要实习实训单位一览表

十、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览表

表8:人才培养和产品规划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十一、课时与学分分配表

表9:课时与学分分配表

学习领域学习领域门数

课时分配学分分配备注

十二、师资队伍结构

十三、专业教学进程表

表13:专业教学进程表

十四、实践教学内容、形式与条件

表11: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附件1:

人才培养方案审定表

应届大学生入职培养方案2017-01-03 11:42 | #2楼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届大学生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其入职培养也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应届大学生刚刚步入职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面临从“学校人”转化为“职业人”的种种困难。如何通过科学、系统、合理的入职培养,使应届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为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精英人才,成为很多企业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入职培养理论的系统阐述,以某公司为例,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入职大学生培养体系,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完善。通过三年的实践证明,本入职培养方案能够适应公司的实际情况,迅速为公司培养出合格人才,为大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应届大学生入职培养三部曲

1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市场人才竞争和薪酬福利标准的逐年升温,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培养应届毕业生。应届大学生作为新生血液,是企业人才的重要后备军,是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新入职应届大学生角色定位的不明确性和不适应性,导致新入职应届生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符合企业用人的真正需要。从企业的角度,入职培养是企业树立形象,提高新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发现和开发新员工潜力,适应企业文化,从知识型“准人才”转变成真正的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最需要的是了解企业,顺利进入工作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以积

极的心态融入到新的群体中去,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他们打造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恰当的人”是企业与学生实现“双赢”的关键。

进入21世纪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开始探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关于新员工、应届生的入职培训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并趋于科学化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企业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越发重视培训,不断加大对

1

培训的投入,学术界、咨询界更是推波助澜。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入职培训与入职培养的概念较为模糊,将新员工入职后的指导、引导过程笼统的称为入职培训,对于应届生的入职培养方案的研究更是比较稀少。培养相对于培训,更加侧重系统化的长期性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有待引起重视。

2我国企业应届大学生入职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培训的界定

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培训(graduate orientation),又称应届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职前教育、入司教育,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大学生从校园人转变成为职业人再到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学校的成员融入到社会的过程,毕业生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或者继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才能。成功的应届大学生入职培训,可使毕业生们适应工作,减少工作错误,节省时间;可呈现清晰的职位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帮助毕业生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可帮助毕业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渐被一定的团体接纳,增强毕业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可为企业招聘、甄选和录用、职业生涯管理等提供信息反馈。

2.2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培养现状

(1)培训效果不好,专业技能学习与工作实践难以迅速结合

德隆商务咨询公司一项针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提供任何员工培训,有15%的企业只为员工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而在员工培训的满意度调查

中,员工对入职培训的不满意高达67%。另据统计表明,国内有近78%的企业没有对新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往往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的“行政步骤”。处于磨合期的毕业生需要掌握大的企业信息和学习新的专业技能,在没有得到技能培训的情况下,毕业生自然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新的工作。

(2)培养方案缺乏系统性,培养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的没有统一的参照蓝本,各个企业依据自身的条件不同而开展入职培训。据一项关于企业入职培训开展情况的调查数据

2

显示,大中型企业中95%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入职培训工作。在入职培训的模式中,主要有宣读文件、集体授课、观看影像、小组讨论、企业参观、外部拓展等。培训时间长短依公司情况各有不一,大量培训时间过短节奏过快,使他们机械、被动的接受,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据入职培训调查的结果反映,超过半数的新员工在入职培训后认为收获不大,缺乏科学规划的入职培训给新员工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对于大学毕业生,企业在培训上往往缺乏针对性,将他们与“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混淆视之。另外就是忽视毕业生个体特点。对于这些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而言,除了需要尽快熟悉和掌握组织的运作流程和岗位技能,还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形成对组织和职位的个人认知,并最终确定加入组织的决策正确与否,这种认知由于个体能力的差别和所获得信息的完整性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入职培训日渐受重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但是培训效果还不是很好。多数企业还没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对待入职培训。“入职培养”这项更加侧重系统化的长期性发展的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更是微乎其微。

3某公司大学生入职培养方案

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对高校的人才需求持续上升。为此,公司

从2011年开始实施面向应届大学生的专项人才招聘工程。目标在于通过全面、系统、专业的培养,使应届大学生成为公司精英,为实现公司的使命贡献力量。

3.1设计原则

(1)培养期内,人力资源部整体管控培养计划、组织试用期人员考核。

(2)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应届大学生配备现场实践导师和岗位实践导师。

(3)培训与实践穿插进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3.2“三步曲”培养隆的传人

某公司应届大学生入职培养期为6个月,分入司集训、现场实践、岗位实践三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培养任务,并有相应的评定标准和成果输出,作为应届大学生的试用期转正依据。

(1)入司集训

入司集训旨在培养应届大学生的公司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分公司理论培训和拓展训练,为期一周。其中,理论培训包括12门课程,包括公司及母公司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历程及战略规划、公司品牌及产品、公司概况及人事制度、汽车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等。应届大学生拓展训练是公司的传统,旨在培养新员工的责任感、团队精神、执行协作和感恩,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是历届大学生最受欢迎的项目。

(2)现场实践

现场实践旨在培养应届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发现问题,使应届生成为一线新人,分车间实践和班组实践,为期约3个月。

现场实践第一阶段为车间实践,应届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发动机车间、总装车间和整车检查室+车身检查室六大车间轮训。每车间均有精密的培养计划,既有理论培训也有实操训练,如发动机车间组装发动机、总装车间拆解整车等。现场实践导师并按照RTC鉴定的标准对应届大学生逐一进行技能鉴定。

第二阶段为班组实践,是应届大学生以一线操作者的身份进行生产线顶岗作业,了解和掌握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生产管理模式、岗位标准作业技能、质量保证和检测手段、现场管理和改善方法等。通过此阶段的实践,认识生产制造文化和产品工艺流程。现场实践导师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实操技能培训,负责实践计划安排、日常管理及该阶段的考评等工作。

期间,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安排理论学习,如职业形象与商务礼仪、职业化心态等,遵循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现场实践阶段结束时,公司会组织应届大学生入职培养期座谈会或职业成长论坛,邀请公司领导和优秀青年现身说法,通过面对面谈心,分享心得体会,让新入职大学生消除顾虑,提升信心,为新入职大学生尽快调整心态、转换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岗位实践

现场实践旨在培养应届大学生的系统思考、主动承担、计划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应届生成为职场新人。

该阶段的培养任务是应届大学生在岗位实践导师的帮助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

相关岗位职能职责、任职资格素质要求和岗位知识技能等,周期为三个月。通过该阶段的实习,使应届大学生具备上岗条件,基本满足岗位需要。

“好主意、好产品”,应届大学生提报合理化改善课题是公司人才培养的一大创举。2015年68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岗位实践的精心指导下,共提报61个合理化改善建议,课题涉及研发、制造、营销各领域,经专家初审评选A级课题10个,B级课题14个,C级课题37个。岗位实践期完成时,公司组织了应届大学生岗位实践成果发表会,对A级课题进行发表,并对优秀成果颁奖。这些改善课题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收益,获得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4总结及展望

某公司“三步曲”培养方案已实施三年,取得较好成果,成功为用人部门输送了合格的人才,得到用人部门的高度支持和认可。研究

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后续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本研究旨为提高公司的培训管理水平及公司的人才竞争力,为同类企业的大学生入职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修课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竞赛、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项人才。 本专修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法与技能,以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结合科技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科技竞赛、创新竞赛、创业竞赛能力,能具备参加省、国家级竞赛的能力,并且获得省、国家竞赛的奖项能力,能熟悉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成果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创新方法理论为基础,学习创新方法理论,创新方法实践,将创新方法与专业结合,设计创新产品;了解在科技产业迅猛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选择和把握创新创业方向;熟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妥善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国际视野、领导

力与决策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能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创新的思维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三、培养特色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国引领作用,以“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专业优势,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能力。 (1)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方法+创业理论+专业技术+竞赛技能”等学科交叉等专业知识融合,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务运用相结合; (2)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课程教学+立项研究+竞赛训练+模拟运营+创业孵化”等丰富的实践实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适用性; (3)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用“创新方法+竞赛实训+项目运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并突出专业方向打造与培养规格预期目标能力培养相融合。 四、培养模式 采用创新方法实践,竞赛模拟训练,创业模拟训练,“以政府政策为引领,以经济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主体,以与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为支撑,以项目成果落地与转化投融资介入为合作”五位一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走出课赛一体化,优质成果创业化,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科技竞赛技能训练,创办企业专项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熟悉与掌握创新创业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突出学生专业特长,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

人才培养方案【10篇】

人才培养方案【优秀10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一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纲领。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变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广东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东莞理工学院创新发展前瞻规划(20xx-2023年)》、《广东省教育厅东莞理工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特色化的教学体系,按照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现就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的原则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强调应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针对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社会需求,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突出以学生为本 人才培养要体现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的相应设计。培养方案要注重加强第一课堂和

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着力推进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突出特色建设方向 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充分挖掘现有教学积淀,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整合优质资源,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破,彰显专业特色。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开设与本专业特色发展吻合,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个性化课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修课程。 (四)突出课程体系一体化 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明确各门课程对于实现培养目标的贡献及程度,进行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坚决克服因人设置课程。要进一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妥善处理好思想政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程的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各专业要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在基于对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国内外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5篇)

公司大学生培养方案(5篇) 公司高校生培育方案(5篇) 公司高校生培育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学教改比稿 高职院校在对同学进行高校程度文化学问教育的同时,要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学问与职业技能教育,实现人才培育与社会职业岗位顺当接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当注意实践和实训,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对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各门课程中,广告学尤其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需避开单纯讲理论,理论不联系实际,不与市场营销其他课程的理论相结合等状况消失。 一、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改讨论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存在的灌输式教学过重,以及缺乏合适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等问题,许多相关老师始终在进行不断的思索和研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广告学课程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使同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有效。但是这种被动的灌输式教学不简单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主动性和制造性。汪婷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的三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分组竞赛法。孙文清讨论了争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教学中的应用。他认为争论式教学法的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教学等。其中,项目教学的基本内涵是“以项目为中心,制作一个具有社会应用价值

的产品(作品或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自我组织自主学习的团队;在一个社会性的完整的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专业理论学问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陈璐提出了“虚拟4A”课堂实战训练模式,以同学组成团队,模拟广告公司公司的日常运作流程。这一教改设想,借鉴了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使同学在仿真环境中乐观参加、主动思索,增进了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及运作流程的理解。 但是,以上这些讨论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关于广告学教改的讨论,应当把理论教学应采纳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应实行的形式分开争论,不应笼统地说广告学教学应采纳什么教学方法。其次,这些讨论中提到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案例争论法适合促进同学理解某一个理论或某一章的内容,但是广告运作实际是对市场营销学问的综合运用,广告公司的运作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广告定位、创意表现、广告制作、媒体选择、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案例争论只能使同学分析问题,却难以有效提高同学的制造力量和策划力量。情境模拟法使同学置身于仿真商业环境,有利于提高同学的制造力量和策划力量,但关键是如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需要有详细的方法。“虚拟4A”课堂实战训练模式,可以培育同学从广告公司角度提出广告创意和策划方案的力量,但是不能使同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实际是忽视了多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都是到广告公司以外的企业工作。市场营销专业同学学习广告学课程,首先要培育的是从企业角度推断一个广告提案或广告创意是否适合企业所需的力量,其次才是从广告公司角度提出一个广告提案或广告创意的力量。 刘悦旦讨论认为,单纯的以“广告”命名的课程在美国高校的课程表上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8篇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8篇 人才培养策划方案1 公司“xx”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 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0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50%和55%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以上,各类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明显增强。

2、“1551”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加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力度,公司培养选拔100名优秀经营人才、500名优秀管理人才、500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000名优技能人才。 3、创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在支撑电网建设与发展、提高电网运行控制水平和推进电网技术升级等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培养2-3名后备院士人才,培养300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新增国家级专家150人,公司系统进入国家级人才库的专家力争达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4、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加大引进和培养公司紧缺专家人才的力度,5年内引进和培养500名金融、保险、法律和财务等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公司业务拓展的'需求。 5、特高压电网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特高压科技人才的培养,5年内滚动培养20xx名能够承担特高压电网技术研究、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人才。 6、西部电力企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每年从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选拔40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管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篇:人才培养方案概述 人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份详细的计划,旨在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支持,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本文旨在探讨一个全面的、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生培养计划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教育是很关键的。学生培养计划是以学校为基础的一项计划,主要是通过改善教育环境和加强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很关键的,学校应该招聘一批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 学生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学校应该建立评价机制,以评价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仅仅是成绩,还要评价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职业培训计划 职业培训计划是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才的计划,旨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升级培训,帮助人们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1. 行业需求 在职业培训计划中,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推出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人们获得实用的技能,并提高其就业能力。 2. 课程设置 对于职业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要考虑,根据行业需求和现实情况,制定课程方案。同时,应该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 3. 师资力量 和学生培养计划不同,职业培训计划中的师资力量需要非常专业。为了保证职业培训的质量、广度和深度,应聘请经验丰富、资深的培训师,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三、企业内培训计划 在企业内培训计划中,企业使用其自身资源,为员工提供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更好地胜任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1. 培训目标 企业内培训计划的目标肯定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力。 2. 培训内容 企业内培训计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实际水平,设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4篇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14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为了让您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14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4、学生受到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 训练,具备解决既有强电又有弱电的宽口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5、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 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 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略) 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篇二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5篇) 人才培养方案1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能在医院从事医药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医学信息学等。 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3)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软件工程、软件建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人机交互、系统集成与体系结构、Web系统与技术等基本理论及应用。

(4)了解国家关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软件工程的新理论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了解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 2.能力结构要求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专业道德和心里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本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有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熟悉中医药学及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医药信息处理及软件系统开发的工作能力。

关键人才培养方案优秀8篇

关键人才培养方案优秀8篇 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毕业生毕业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三项测试”的要求和学院迎评工作统一部署,结合我系的具体实际,特制定电子商务专业20XX年学生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有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和《高等职业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我院教学工作大会精神,认真执行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对我院06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教学水平评估。 二、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本系06级电子商务专业57名学生。 (二)培训目标:通过强化培训,使参加培训学生所有培训科目全部达标。 (三)综合技能培训内容: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知识、电子商务实际操作技能。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电子商务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培训工作步骤 (一)工作步骤 1、宣传组织和布置阶段(20XX.6.2—20XX.6.6) 学院评建办、教务处、学生工作部门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20XX年学生综合技能培训方案,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说明专业技能等综合技能培训在评估中的重要意义,并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摸底测试阶段(20XX.6.9—20XX.6.10) (1)对电子商务专业参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摸底测试 (2)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优良、一般、差三个等级,为下一步培训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全员培训阶段(20XX.6.11—20XX.6.28) 针对本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全面培训。 五、培训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精神制定培训方案,保证培训任务的落实。 (二)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培训,原则上所有专业技能项目均须让所有学生操作一遍。 (三)要严格要求学生进行考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开展人才培养的策划方案篇二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经发物业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

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 在当今时代,高等教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作为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学校之一,大学在培养学生上也有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因此,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国内外的实际案例角度来探讨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之匹配,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制定出符合时代趋势和社会要求的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具备良好基本素质的人才。这包括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社会素养,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和思想道德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当今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有较深刻的理解,了解社会和科技的前沿,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养内容 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内容。在国内外普遍的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板块。 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块板块。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在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专业领域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最阶段性和最重要的板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渐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各自专业水平。 3. 实践教学 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社会工作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培养方法 除了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要注意培养方法。在国内外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外,还有很多新型教学方法。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大学作为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能力和素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大学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培养机会,包括课程设置的更新与创新、实践教学的丰富多样、社会实践的广泛开展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目标。大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再次,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大学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他人进行

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最后,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大学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才。 综上所述,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机会,使他们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变得日益重要。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计划和方案,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培养方案。 一、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高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学校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方案,学校可以将各个领域的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学校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二、制定有效的制定一个有效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学校需要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抓住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加强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总结起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高校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一个有效的培养方案需要学校关注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有效的培养方案,学校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引言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的重要性,分析其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步骤。 重要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对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确保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提升其综合能力。其次,人才培养方案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最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设计原则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学科特色导向 不同学科领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学科特色来制定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 2.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应确保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3.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4.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培养。

5.与社会需求的契合性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步骤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 1.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根据学科特色和社会需求,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并能满足学术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2.确定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培养内容应包括专业课程、通识教育和实践环节等,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进行评估。评价体系应包括考试、实验、作业、实习和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 4.实施培养计划 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实施培养计划。教师和学生应积极参与培养计划的实施,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5.监测和改进 监测和评估培养计划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论 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各高校应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青年人才培养方案,我们需要从多个方 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 首先,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 大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学科体系,才能为青年人 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持。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学需要不断完 善学科专业设置,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 交叉和融合,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注重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 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改革方面,大学需要 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多种教学 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另外,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学生素 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 年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大学 需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最后,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大 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大学需要与社 会需求紧密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好地适应 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大学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和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 1. 简介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优秀学术素养和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该方案既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将介绍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 2. 培养目标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其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杰出人才。 3. 主要内容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学科基础课程 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将安排学科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论基础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3.2 创新实践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将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科研项目、实验项目、工程项目等,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3.3 专业实践教学 除了创新实践项目,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还将安排专业实践教学。这些教学活动包括实习、实训、实地考察等,学生将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4 综合素质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将安排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施方式 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下面是一份具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培养目标 1.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掌握本科阶 段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未 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 4.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课程设置 1.专业课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置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 括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

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实践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和社会实践 课等。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创新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包括创新实验课和创新设计课等。通过创新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等。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2.实习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 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国家意识。 四、创新教育 1.创新实验:建立创新实验室,提供相关设备和资源,鼓励学 生参与创新实验项目。

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XX省中长期教改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XX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XX大学“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现就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改,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构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机制 1.坚持定期专题研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机制。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性的工作,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围绕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推进全校教育教改和教学基本建设;学校行政常务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确定年度人才培养工作重点,研究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院(系、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参加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学院(系、部)教改和学风建设工作;学校教务处和学生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研究本科人才培养的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和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常规工作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每学期召开1-2次联席会议,协调解

决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本科人才培养应急保障机制,解决各类突发问题。 2.规范和落实教学工作责任制度。强化全面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及所分管的部门,研究落实支撑和服务本科教学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院(系、部)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教改和发展建设的整体工作,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落实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环节的工作任务,完善本单位教学质量责任制度。教师作为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质量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所承担课程的建设、教学过程各环节工作的规范落实以及教书育人的工作质量。各职能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教学质量相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承担的教学管理、服务、保障工作负责。 3.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管理。突出“教学优先”、“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快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实验室等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完好率高于95%,力争在3-5年内使教学基本条件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加强教学条件的统筹建设和科学化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合理整合教学用房、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突出为本科人才培养服务的思想,各类科研实验室根据条件和实际情况,加大向本科生的开放,引导高水平师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精选15篇)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精选1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 (三)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似。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出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其培养方案雷同现象相当普遍,近60%的相似。2.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分配比例差距悬殊。研究表明该8所高校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三大主干学科”和“五大主要课程”为主线,各学科相应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修课与专修课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比例等大多是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拼接或移植过来的,课程课时分配不够合理。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