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课程介绍

旅游地理学课程介绍

旅游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Tourism Geography

课程编号:学分:3 学时:54

先修课程:无替代课程:无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区划、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有较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积极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内容

旅游地理学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与会展旅游、旅游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同时学生应学会旅游文献的查找、阅读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本科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Tourism geography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Tourism geography, including tourist behavior, tourism demand research,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pac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and competition. It includes city and exhibition tourism, tourism capacity,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ourism division, tourism impacts and tourism planning. Students should also learn to find travel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ssay writing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and undergraduate thes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writing.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云贵高原 摘要 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 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 正文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

1.1地貌 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 1.1.1岩溶地貌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云南

《旅游地理概述》课 课程论文 题目: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时尚设计103 学生姓名:顾佳敏学号: 10404040321 2012 年5 月01 日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下面就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景点简要介绍一下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

旅游地理选修课论文

河xxxxxx选修课 专业论文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学生姓名:@V张倩V (2014xxx2)学院:河xxxx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xxx班 选修课程:旅游地理(周二) 任课教师:付xxx 2015年6月15日

体验式旅游资源分析 摘要:“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体验式旅游得到快速发展。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体验式旅游应运而生! 关键词:体验式旅游传统旅游人性化服务 一、体验式旅游背景 “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带动了拍摄地的旅游经济。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好的发展机遇, 不仅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可体验内容, 增加了旅游者选择的余地, 而且体验经济和体验性行业的诞生可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使旅游业更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旅游业的发展表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不完全在于我到过哪里,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 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 二、体验式旅游概念 2001年6月,在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到“体验式旅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4-14 旅游地理学论文 旅游地理学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和旅游学关系密切,是地理学与旅游学孕育出来的现代学科,20世纪末我国旅游地理学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学科在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旅游;地理;内容;趋势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源自旅游学中,与其关系密切。旅游学是由三个主要因素组成,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因此,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总结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时空分布、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演化,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 二、旅游地理学的内容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别、开发、评价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学者已经对旅游资源的分布,保护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广、种类多、新开放的旅游资源不断增多,因此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工还要继续加强。当前,我们要运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对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形成一整套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不断加强旅游资源的持续性利用。 2(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旅游地理学主要探讨影响旅游者的地理因素、以及地理因素对旅游的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3(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各领域应共同遵循的准则。我们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加强对旅游行为的指导性。旅游地理学涉及到旅游学和地理学,更要求我们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研究;旅游地理与旅游者最优化研究、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等。 三、旅游地理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可以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具体而言,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下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是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协调发展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它要求开发者要正确的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协调发展与地理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他要求开发者要全面考虑开发地的生态地理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强调整体效益,全面处理好社会、环境与效益的关系,使旅游业 得以健康发展。旅游地理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恢复性、脆弱性的特点,一旦破环,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丧失,这就要求我们建了一个科学的旅游体系,将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益控制在自然地理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既要关心经济效益,又要保护旅游区的地理环境,维护旅游区居住者的安定与和谐,创造优质的旅游环境生态。 2(特色旅游原则。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就是要看旅游地的特色和品牌资源,旅游地的特色资源是旅游业的灵魂。如果旅游地区的自然环境没有特点,没有美感,就不能吸引游人。发展特色旅游要向旅游者推出本地区的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特色自然资源举不胜数,例如。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中国旅游地理 期末论文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一、贵州省之概要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省份,它拥有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一)自然景观 1、地文景观之岩溶地貌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岩溶博物馆——织金洞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织金县城东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乡东街口距贵阳150公里。织金洞规模宏大,景色壮观,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它的长度,已探明的为13.5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溶洞。洞里的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帘,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还有间歇水塘、地下湖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姓名:*** 学号:******** 班号:*******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的主要基本类型,其次,总结归纳了其主要旅游资源特点,最后,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自己的初步思考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川乐山主要旅游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初步建议。 关键词:四川乐山;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开发;保护建议 1、四川乐山概况 1.1位置 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成都平原南部。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中心城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00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5′—104°15′、北纬28°28′—29°56′之间。 1.2政治、经济、文化 乐山市行政区划共辖4个区(五通桥区、市中区、沙湾区、金口河区)、1个开发区(乐山国家级高新产业区)、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1个市(峨眉山市)和2个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221个乡(镇)、2349个村、17745个组。幅员面积12827k㎡。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四川文化的样本,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从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明清时期,峨眉山成为汉传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乐山不仅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而且方言文化十分多样。在乐山,中部地区讲乐山方言(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西北部地区的夹江县讲夹江方言,(峨眉山市、峨边县、金口河区)讲峨眉山方言,西南部地区(马边县、沐川县)讲嘉南方言,东部地区(井研县)讲自贡方言。因为乐山境内方言的多样性,汉语语言学家们在做汉语方言学术研究之前,通常要到乐山来作实地考察。 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0年6月,乐山正式成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唯一的合作城市。

旅游地理学课程介绍

旅游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Tourism Geography 课程编号:学分:3 学时:54 先修课程:无替代课程:无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区划、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有较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积极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内容 旅游地理学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与会展旅游、旅游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同时学生应学会旅游文献的查找、阅读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本科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Tourism geography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Tourism geography, including tourist behavior, tourism demand research,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pac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and competition. It includes city and exhibition tourism, tourism capacity,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ourism division, tourism impacts and tourism planning. Students should also learn to find travel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ssay writing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and undergraduate thes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writing.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范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学时数: 52 其中实践学时:21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旅游地理学》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其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旅游市场学、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地理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灵活运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如对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园林学、美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

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引入相关案例讲授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当中得出讲授时的相关结论。同时,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客观实际,就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而一般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学习方法及其要求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和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意义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教学知识容量大,涉及内容多,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制作并使用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发挥景观图片、声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为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到旅游景区去感受,全面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告别三峡游_的影响及理论解释--保继刚旅游地理学论文

文章编号:100020585(2002)0520608209 收稿日期:2002205210;修订日期:2002207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01) 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2),男,云南个旧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研究。E 2mail : ee69@zsu 1edu 1cn “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摘要:本文在对“告别三峡游”的发展和问题进行介绍、描述和预测的基础上,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结论是“告别三峡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促销手段,可以短时促进旅游的发展,但是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不能随便使用。 关 键 词:“告别三峡游”;影响;事件旅游;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长江三峡旅游是传统的观光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旅游“黄金水道”、“中国旅游四十佳”之首和中国14条“旅游热线”首选,历来受到国家旅游局的重视。三峡游的客源覆盖海外游客市场、国内远程市场和区域游客市场。自三峡工程启动后,三峡旅游与工程的建设进展息息相关,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 对三峡游产品,业界和学术界已有一定的分析和研究[1~3],对“告别三峡游”也做过 相应的研究,如:尚葵等从文化传播角度对“告别三峡游”进行了研究[4\〗,但对“告别 三峡游”的结果和后续影响仍然缺少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三峡旅游是一个由旅行社、游 船、岸上设施和景点四位一体构成的总体旅游产品[5]。从整体产品概念(TPC )来看,三 峡旅游产品的构成包括核心层次(Core Product )、形式层次(Tangible Product )及延伸层 次(Augmented Product )[6],其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7]。因此,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 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8]建立“告别三峡游”的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模拟环境,了解影响三峡旅游产品周期的市场特点,可以对三峡旅游的发展做系统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总结。本文从三峡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应用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 )、系统动力学及旅游营销学的理论,对“告别三峡游”进行系统和动态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上论证“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并提出三峡游下一阶段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的旅游运作提供借鉴。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三峡工程列入议事和实施日程,自1992年始,国内一些旅游机构就打出“告别三峡游”的口号,错误地引导游客,认为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三峡美景消失,消失的时间第21卷 第5期 2002年9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PHICAL RESEARCH Vol.21,No.5Sept.,2002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的的质量评价 答:(1)特色与特性: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 (2)价值与功能: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 (3)规律性特征:季节性等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的评价 答:(1)规模与密度:集中程度 (2)类型组合:人文与自然组合各单体要素组合与协调单体聚集程度 (3)环境容量:自然经济空间社会 — 3.开发条件的评价 答:(1)区域条件 (2)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和植被等 (3)市场环境条件 (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水平 (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战略 4定性评价 (1)一般评价:(黄辉实)美古明特奇用 . (2)美感质量评价法 (3) 美学评分法 (4)三三六评价法: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应:经济社会环境 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 5.疏载的原因 (1)资源开发条件和环境特色不突出 ~ (2)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 (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4)产品周期律影响 6.调控的作用 (1)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 (2)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开发 (3)加强宣传促销 (5)加快产品更新 、 (6)以热带冷全面开发 7名词解释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8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论文

文化产业管理四班于嘉禾20131334449 周日上午12节 美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美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大国、强国。美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幅员辽阔,地貌多彩多姿,气象万千,是集森林、湿地、湖泊、河流、草原、沙漠、高山、火山、峡谷、冰雪、海洋于一体的国家,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美国还有现代化的大都会,现代的科学和文化,现代的生活方式,加上快捷方便的海、陆、空交通服务。因此,美国的旅游收入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13000亿美元,相当于每天产生34亿美元、每小时1.48亿美元、每分钟240万美元,每秒钟40万美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93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达4940万人次,而每年美国人出国旅游消费也有890亿美元,旅游顺差40亿美元,出境国际旅游人数达2700多万人次。每年给联邦、州、市各级政府上交的税收达1000多亿美元,如果没有旅游对税收的贡献,美国每个家庭要多负担924美元的税收。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730万人,占全美非农就业人数的1/8每年旅游业员工的工资额达1630亿美元。由于受“9/11”恐怖事件的袭击,美国旅游业前几年受到较大影响,但经过美国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到2006年已全面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各州政府以及旅游城市政府等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扶持旅游业发展。1995年,还专门召开了研究旅游工作的白宫会议。由国会批准的免签政策(VWP),使美国入境旅游者的68%由此获益,美国也从这些免签证的旅游者身上获得了全部国际旅游收入60%。享有此项优惠政府的国家有27个,来自于这些国家的游客赴美旅游或商务可以在90天内免签证手续。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元的文化融合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充分奠定了美国国际性的旅游目地的与客源国形象。 美国旅游资源 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面积约为962.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下面简单列举美国的旅游资源。 自然动态类:黄石国家公园(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峡谷(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亚利桑那州) 休闲度假类:迈阿密、波士顿、西雅图、夏威夷、丹佛! 都市购物类: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圣弗朗西斯科 西部牛仔文化类:丹佛、达拉斯狩猎、探险、挑战型:阿拉斯加州! 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就在此州,并且常寒冷,动物非常多,适合户外探险、狩猎!并且有全球少数的极地型气候! 美国旅游业优势 美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多元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中央平原区以西的落基山脉则山峰高峻突兀、怪石嶙峋,特别是东坡,崖似刀削,尤为峻峭。它与干燥而荒凉的科罗拉多高原、大盆地以及喀斯喀特岭、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等,共同构成纵贯美国西部宽达1500多公里的科迪勒拉山地。美国河流湖泊众多,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为美国最大的内河,圣劳伦斯河、格兰德河等则是与邻国共有的国际性河流。北美五大湖中,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境内,其东部湖滨地区为著名的夏季旅游胜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幻灯片1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幻灯片2 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 ●旅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社会经济现象,起源于近代,它是西方由于工业化的逐步完成 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程度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旅游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地理学者是涉足于旅游这一研究领域 的先驱之一。 幻灯片3 一、二战之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旅游是西方发达国际富有阶层的生活内容,随着价廉的组团旅 游(package tour)的出现,旅游的规模越来越大。 ●于是,各科学者也开始研究旅游,这一时期地理学者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将旅游 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幻灯片4 主要研究内容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 被公认为是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这一时期,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两方面:一是旅游地和旅游形态的个别地区的 研究;二是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研究。 幻灯片5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需求急增,以相邻国家为目的地的国际旅游也得到初步 发展,学者们在客观形势的要求下,开展了比二战前更加广泛的旅游研究。 ●但总体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作的研究工作仍然 是零散的。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 幻灯片6 三、20世纪60年代以后 ● 1.20世纪60-70年代 ●世界旅游业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旅游需求和供给规模迅速扩大。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主要研究领 域包括: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开发研究、旅游客流的调查与分析、旅游产生的各种影响。 幻灯片7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世界旅游在总体规模上仍持续增长,各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地理学者在完成大量个案研究工作基础上,要求系统研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方法, 对旅游地类型进行分类和评价,绘制旅游地图等。旅游地理的研究这一时期主要集中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领队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我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与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空间分布规律; 2)学习与掌握我国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3)学习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及旅游人地关系等。 2.能力目标: 1)学会对中国各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能力; 2)学会各类专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技能; 3)学会区域旅游设计(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 4)各地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及讲解技能。 5)搜集、整理、提炼电子资料(互联网、视频)及纸质(书本、报刊)介质上旅游地理知识的技巧。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旅游欣赏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以适应“新旅游”时代需要和应用为目的,突出旅游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特色,以必须够用为主,讲清中国旅游资源和各分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注意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旅游地理学论文

旅游地理学论文 年级: 2012 级 学号:2012011014.2012011043、2012011028、2012011007 姓名:罗松、周平、王小庆、黄宗瑜 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禹真 摘要]:旅游城市化趋势,使城市越来越成为旅游吸引的中心。而作为城市休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RBD的建设则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关城市RBD形成的研究对于城市RBD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前景的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贵州省整体出发论证贵州省城市RBD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再从微观上对贵州省城市RBD所表现出的贵阳、遵义、等形态进行说明,以期对贵州省游憩商业区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省城市RBD 形成 一、研究背景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的缩写,通常直译为“游憩商业区”。这一概念由是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C)和里克特(Rickert J E,1970)首次提出的。而在国内RBD研究的开山鼻祖

是保继刚,他在研究深圳华侨城的时候最先把RBD的概念引入国内。1998年,保继刚和古诗韵对RBD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至此,学术界引起城市RBD研究的热潮。而对于RBD的形成的研究更成为城市RBD理论的探讨的一大亮点。 贵阳市素有“避暑之都”的称号,在我省地理位置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我省的省会城市。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虽然贵阳市的游憩商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贵阳城市RBD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已经形成以云岩区、南明区为框架,以观山湖区为蓝本,而贵州省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红色文化为底蕴的遵义市会议会址、风景优美的安顺黄果树瀑布等为游憩商务带。以下就将其形成机制进行详细说明。 二、从宏观上来看贵州省城市RBD形成的必要 自1995年保继刚引入RBD的概念,城市RBD形成机制的研究就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总结前人的研究再结合贵州省的实地情况,贵州省城市RBD的形成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关于贵州省建设城市RBD的必要性笔者将其总结为:四个需要和一个推动。 2-1 贵州省市民游憩的需要 [1]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享受闲暇的时间普遍增多。目前我国已有法定假日114天,意味着人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而广大城市居民更是长期生活在拥挤的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