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其他疾病

第十章其他疾病
第十章其他疾病

第十章其他疾病

第一节夏季热

一、填充题

1.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内因为,外因为。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2.夏季热少见于()

A.6月至1岁B.1岁至2岁C.2岁至3岁D.3岁至4岁E.5岁以上3.夏季热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A.发热,口渴,便秘,尿少B.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

C.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D.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多汗

E.发热,多食多饮,多尿,消瘦

4.夏季热发病的变化特点是()

A.无表里虚实传变规律B.无脏腑气血传变规律C.无脾虚肾虚传变规律D.无经络三焦传变规律E.无入营入血传变规律

5.夏季热,其发热、口渴多饮的病机是()

A.湿热阻滞中焦,困阻脾土,脾津不能敷布于口。

B.暑热内迫,致中焦运化失常,发生呕吐泄泻,吐泻伤津。

C.暑热炽于三焦,损伤阴津。

D.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

E.暑热伤阴,阴虚阳亢。

6.治疗夏季热上盛下虚的首选方剂是()

A.六味地黄汤B.竹叶石膏汤C.金匮肾气丸

D.温下清上汤E.白虎汤合生脉散

(二)A2型题

7.患儿,2岁。平素体弱,入夏以来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食欲减退,精神略倦,四肢乏力,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该病诊断为()

A.夏季热B.消渴C.湿温D.疰夏E.暑邪感冒8.患儿,10个月。暑天后体温渐高,发热持续,气温越高,体温越高,皮肤灼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引饮,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精神烦躁,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色紫。其证候属()

A.夏季热,上盛下虚证B.夏季热,气阴亏损证C.夏季热,暑伤肺胃证D.暑温,邪在气营证E.暑邪感冒

9.患儿,1岁。证见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气温越高,身热亦越高,口渴引饮,无汗,肌肤干燥,饮食如常,四肢乏力,神倦,多尿,舌红,苔薄黄。治疗首选方()

A.白虎加人参汤B.白虎汤合生脉散C.竹叶石膏汤

D.王氏清暑益气汤E.玉女煎

10.患儿,18个月。证见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面色苍白,口渴多饮,无汗,虚烦

161

不安,倦怠思睡,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尿多清长,指纹色淡。其诊断为夏季热,病机是()A.脾胃亏虚B.脾肾阳虚C.脾阳不振D.胃热炽盛E.肾阳衰微11.患儿,3岁。入夏以来发热已有20余日,体温38°C~39°C,肌肤少汗,手足欠温,口干喜饮,不思纳食,烦躁,大便干,小便多,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其治法是()A.温补肾阳,清心护阴B.祛暑化湿,清热解表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D.清热利湿,益气健脾E.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三)B1型题

A.心肝

B.肺胃

C.肺肾

D.脾肾

E.肝肾

12.夏季热初期或中期主要病变部位在()

13.夏季热后期主要病变部位在()

(四)X型题

14.夏季热的诊断要点有()

A.好发于3岁以下体弱儿童

B.夏季发病,发病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C.入夏以后,长期发热,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

D.发热随气温降低能自行缓解

E.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15.夏季热的预防和调摄是()

A.增加蛋白质食物,加强营养B.宜多食生冷食物

C.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D.饮食清淡,富有营养

E.用温水洗浴,有助于发汗降温

三、改错题

16.夏季热患儿除发热外,伴头痛身重、恶寒、恶风、咳嗽、流涕等表证。

四、简答题

17.试述夏季热辨证要点。

五、问答题

18.如何理解夏季热上盛下虚证?其证治如何?

六、病案分析题

19.患儿,3岁。发热1月余,体温38°C~39°C,时高时低。正值夏季,患儿面色苍白,消瘦,口干喜饮,肌肤干热,手足欠温,食少,小便色清量多,大便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无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体质虚弱;②暑气熏蒸。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2.E。答案分析:夏季热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少见于5岁以上儿童。

3.B。答案分析:夏季热是暑天发生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

162

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4.E。答案分析:本病因小儿体质不耐炎暑所致,并非感受暑邪,因而无暑邪入营入血之传变变化,秋凉后可自愈。

5.D。答案分析:体弱小儿为暑气所伤,肌肤受灼,内侵肺胃。暑性炎热,易耗气伤津,暑热内蕴,灼伤肺胃之津,则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

6.D。答案分析:上盛下虚者病位在心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炎,治应温肾阳、清心火,温下清上。方选温下清上汤。

(二)A2型题

7.A。答案分析:夏季热发病集中在入夏以后,发热随外界气候而升降变化。典型症状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8.C。答案分析:患儿诸证皆为暑气内迫肺胃,耗气伤阴所致,故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

9.D。答案分析: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故方选王氏清暑益气汤。

10.B。答案分析:疾病日久或小儿体虚,脾肾阳虚,真元受损,命门火衰,肾失封藏,膀胱固摄失司,而见虚烦不安,倦怠思睡,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尿多清长,指纹色淡诸证。11.C。答案分析:辨证为夏季热暑伤肺胃证,故其治法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三)B1型题

12.B。答案分析: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同时伤气,疾病初期或中期,易出现肺胃气阴两伤证。

13.D。答案分析:疾病后期或素体虚弱,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土,脾阳不振,运化失职,病变部位在于脾肾。

(四)X型题

14.A,B,C,D,E。答案分析:所列各项皆是夏季热的诊断要点。

15.C,D,E。答案分析:符合夏季热预防和调摄要求的有C、D、E3项。

三、改错题

16.改为:夏季热患儿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不伴有头痛身重、恶寒、恶风、咳嗽、流涕等表证。

答案分析:夏季热的发病原因,并非感受外邪,而在于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因此不伴有外感表证。

四、简答题

17.辨虚实:发热,口渴多饮,纳食如常为实证;发热,口渴多饮,纳呆食少,四肢倦怠,尿多清长为虚证。

辨证候:发热持续不退,气温愈高发热愈盛,伴烦躁不安为暑伤肺胃;身热不扬,朝盛暮衰,精神不振,下肢欠温为上盛下虚。

五、问答题

18.夏季热上盛下虚证,上盛是指肺胃热盛而言,下虚是指下元肾气亏虚而言。本证是由于素体虚弱,疾病日久,导致脾肾两虚,气阳亏损。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职,气化不利,故可见一派下元肾虚以及脾虚之证。然而本病毕竟由于暑气熏蒸所致,肺胃热盛,阴液耗伤,心火易旺,水不济火,则阳易浮越。故导致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之证。

本证的症状是发热日久不退,朝盛暮衰,面色苍白,口渴多饮,无汗,精神萎靡,虚烦不安,倦怠思睡,食欲不振,下肢清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法温下清上。方剂温下清上汤。常用药物为附片、黄连、磁石、龙齿、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莲须、天花粉、蛤粉。

163

六、病案分析题

19.诊断:夏季热,脾肾亏虚证。

病机分析:暑热熏蒸于外,脾肾亏虚于内。冒受暑气,内热炽盛,故有长期发热,肌肤干热,口干喜饮;脾气不足,运化不健,故有面色苍白,消瘦,食少,大便不调;肾阳不足,故见手足欠温,小便色清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细无力,为脾肾亏虚之象。

治法:温补脾肾,清暑护阴。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处方:连翘10g,莲子心6g,玄参10g,天花粉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熟附子3g,黄连3g,肉桂3g,补骨脂10g,炮姜3g。

第二节紫癜

一、填充题

1.紫癜包括西医学所称的和。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2.以下除哪项外,均是紫癜风热伤络证的症状()

A.紫癜反复发作B.小腿及臀部较多C.颜色较鲜明

D.关节肿痛,尿血E.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3.紫癜血热妄行证,突然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为()

A.内闭外脱B.实热内闭C.内陷厥阴D.气阳衰脱E.肾阳亏虚4.小儿紫癜的病因病机主要和()几脏有关。

A.心、肺、脾、肾B.心、肝、脾、肾C.肝、脾、肾

D.心、肝、脾E.肺、肝、肾

5.久病不愈,紫癜反复出现,治宜()

A.气血双补B.补气活血C.益气养阴D.滋补肝肾E.调和营卫6.下列哪项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

A.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B.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或可见瘀斑。

C.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

D.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

E.束臂试验阴性。

(二)A2型题

7.患儿,9岁。紫癜时发时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光红,苔少,脉细数。其证候是()

A.阴虚火旺B.气滞血瘀C.风热伤络D.血热妄行E.气不摄血8.患儿,10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伴鼻衄、齿衄,口臭口渴,面赤唇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其治法是()

A.疏风散邪,清热解毒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D.滋阴降火,凉血止血E.理气化瘀,活血止血

9.患儿,4岁。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治疗首选方剂是()

164

A.小建中汤B.大建中汤C.八珍汤D.归脾汤E.四物汤10.患儿,7岁。突然出现瘀点、瘀斑,以小腿及臀部为多,颜色较鲜明,伴发痒,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其病机是()

A.热毒壅盛,迫血妄行B.久病气虚,不能摄血C.阴虚火旺,灼伤血络D.外感风热,内窜血络E.气滞寒凝,血阻经脉

11.患儿,6岁。瘀点、瘀斑高出皮肤,色泽鲜红,大小不一,压之不退色;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伴有腹痛、呕吐、便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尿常规见镜下血尿、蛋白尿。其诊断是()A.水痘B.猩红热C.过敏性紫癜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风疹

(三)B1型题

A.轻证

B.重证

C.虚证

D.实证

E.表证

12.紫癜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属()

13.紫癜除皮肤见瘀斑、瘀点外,伴有尿血、便血、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属()

(四)X型题

14.下列哪些是关于紫癜病的正确表述()

A.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B.皮肤可见瘀斑、瘀点,压之退色

C.瘀斑、瘀点多见于躯干部D.常伴有鼻衄、齿衄,甚则呕血、尿血、便血E.多见于2~5岁小儿或学龄儿童

15.紫癜的预防与调摄应注意()

A.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

B.不吃容易引起紫癜的食物和药物。

C.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D.出血多时,安静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消除紧张情绪。

E.避免外伤跌扑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三、改错题

16.紫癜发病有外感风热时邪等因素,与先天肾精不足及后天脾虚,心、肝功能失调无关。

四、简答题

17.紫癜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五、问答题

18.对于小儿紫癜的诊治,如何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六、病案分析题

19.患儿,5岁。因全身皮肤出现小出血点1周就诊。患儿10日前曾有发热、流涕、轻咳,自服双黄连及退热剂而愈。1周前患儿突然双下肢出现针尖样大小出血点,以膝关节以下多见,近2日出血点逐渐增多,躯干部亦有散在出血点。目前患儿胃纳欠佳,口干喜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体格检查: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数。胸腹部及双下肢可见针尖大小、颜色鲜红的出血点,双膝下出血点比较密集。体温37.8°C。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0.52,淋巴细胞0.43,单核细胞0.05,血小板计数42×109/L。

165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中医病、证诊断,西医诊断,病机分析,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过敏性紫癜;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2.E。答案分析:风伤热络证以起病较急,紫癜色泽鲜红,且伴风热表证为其特点。3.D。答案分析:紫癜血热妄行证患儿,若出血过多,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等气阳欲脱诸证。

4.B。答案分析:人体血生于脾,藏于肝,源于肾而主在心,血在脉中周而复始循环流行,源于肾,依赖于心之推动,脾之统摄,肝之储藏。若心、肝、脾、肾功能受损,血行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发为紫癜。

5.C。答案分析:紫癜到后期见长期反复出血者,多属虚证,常由气不摄血或阴虚火炎所致,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

6.B。答案分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是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于皮肤,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以四肢、头面部多见。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二)A2型题

7.A。答案分析:阴虚火旺证以紫癜时发时止,血色鲜红,伴有阴虚火旺之象为其特点。8.B。答案分析:证属紫癜血热妄行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9.D。答案分析:证属紫癜气不摄血证,治宜健脾养心,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10.D。答案分析:本证由外感风热之邪,内窜损伤血络所致。

11.C。答案分析:本病表现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

(三)B1型题

12.C。答案分析:紫癜辨证需辨虚实,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缠绵,紫斑颜色较淡者多属虚证。

13.B。答案分析:紫癜辨证需判断轻重,出血严重伴大量尿血、便血,或头痛、昏迷、抽搐、颅内出血等均为重证。

(四)X型题

14.A,D,E。答案分析:紫癜为皮下出血,故压之不退色。过敏性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多发于学龄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头面部多见,多发于2~5岁儿童。

15.A,B,C,D,E。答案分析:所列各项均属于紫癜的预防与调摄要求。

三、改错题

16.改为:紫癜发病不仅有外感风热时邪等因素,而且与先天肾精不足以及后天脾虚,心、肝功能失调有关。

答案分析:紫癜发病之内因是小儿素体正气亏虚,心、肝、脾功能失调,外因是外感风热时邪及其它异气。

四、简答题

17.紫癜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要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五、问答题

166

18.小儿紫癜的诊治,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紫癜在儿童多见于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早期多有风热表证,辨证为风热伤络;病情进一步发展,邪热由表入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表现为皮肤瘀斑密集,甚则融合成片,色深紫红,或见衄血、便血,辨证多为血热妄行。若伴有关节肿痛,舌红苔黄腻,为夹有湿热痹阻,可加用四妙丸;若伴有腹痛、呕血、便血,为热伤胃络,可用清胃散加减;若有肾脏受损,见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为肾阴亏损,血热稽留,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大黄、仙鹤草、羊蹄根、花生衣等具有一定的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选用。

六、病案分析题

19.中医诊断:紫癜,血热妄行证。

西医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机分析:患儿面色苍白,形体消瘦,为素体虚弱之象,故卫外功能不固,易为外邪侵袭。10日前患感冒,就诊时体温37.8°C,可见病因为感受外邪之后,热伏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留于肌肤皮下,而发为紫癜。口干喜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均为血热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水牛角片(先煎)30g,生地10g,赤芍10g,丹皮10g,紫草10g,玄参10g,白芍10g,当归10g,黄芩6g,侧柏叶10g。

第三节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填空题

1.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是一种以为主要病理的急性。

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病程多为周,男女比例为。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主要为感受()

A.寒湿B.燥邪C.温邪D.湿温E.风寒

4.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心肺B.心肝C.肺肾D.脾肾E.肺胃

5.中医学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归于()疾病范畴

A.肝系B.肺系C.脾系D.温病E.伤寒

6.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发热B.口唇潮红C.草莓舌D.皮疹E.脱皮

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辨证以()为纲

A.八纲B.卫气营血C.六经D.气血E.阴阳

8.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

A.化痰散结B.收敛止血C.清气分热D.活血化瘀E.温阳通脉9.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情较重,常从初期发展至极期,此时辨证常见()

167

A.卫气同病B.直入营血C.气营两燔D.病在肺卫E.耗血伤血10.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恢复期,常见()

A.耗血伤血B.阴阳失调C.气血两亏D.气阴两伤E.寒热错杂11.西医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用阿司匹林,一般应用至发病后()

A.1~2周B.2~3周C.3~4周D.4~5周E.6~8周12.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法,最好应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程()A.初期B.中期C.恢复期D.病后E.中晚期

(二)A2题型

13.患儿,18个月。发热,体温在39.3℃~39.8℃之间,双侧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胀,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断应首先考虑()

A.急性结膜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幼年类风湿病

D.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4.患儿,24个月。发热急骤,高热,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躯干皮疹显现,脉浮数。其证候是()

A.外感风寒B.感受暑热C.卫气同病D.气营两燔E.热入营血15.患儿,20个月。壮热不退,昼轻夜重,唇干赤裂,肌肤斑疹,舌质红绛,状如草莓。其治法是()

A.益气养阴B.清解余热C.辛凉透表D.清气凉营E.清解暑热16.患儿,22个月。发热急骤,持续10天,微恶风,目赤咽红,躯干皮疹,偶咳,脉浮数。治疗宜选方()

A.泻心汤B.生脉饮C.银翘散D.沙参麦冬汤E.麻杏石甘汤17.患儿,19个月。壮热不退,颈部臖核肿痛,手足硬肿,目赤咽红,肌肤斑疹,舌红绛,脉数有力。治疗宜选方()

A.麻杏石甘汤B.清瘟败毒饮C.大承气汤D.桑菊饮E.银翘散18.患儿,10岁。持续高热2周,口唇潮红,草莓舌,发热4天后出现皮疹,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心电图示ST段﹑T波异常,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其诊断是()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病毒性心肌炎C.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D.上呼吸道感染E.猩红热

19.患儿,2岁。发热7天,壮热,体温40℃,昼轻夜重,唇干赤裂,烦躁不宁,肌肤斑疹,其病机是()

A.邪在肺胃B.卫气同病C.邪在少阴D.气营两燔E.邪在太阳20.患儿,3岁。壮热10天,唇干赤裂,肌肤斑疹,颈部臖核肿痛,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舌红绛,脉数有力。此时在清热解毒同时,可加用大黄,以()

A.通腑下便B.凉血化瘀C.急下存阴D.泻下热毒E.软坚散结21.患儿,2岁。发热20余天,现身热渐退,咽干唇裂,口渴喜饮,大便硬结,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此时通便可加用()

A.大黄B.芒硝C.瓜蒌仁D.番泻叶E.甘草

22.患儿,8岁。高热7天,体温在39.1℃~39.8℃之间,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躯干部出现皮疹,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拟为“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其剂量为()

A.每日50mg/Kg B.每日100mg/Kg C.每日200mg/Kg

D.每日250mg/Kg E.每日400mg/Kg

(三)B1型题

168

A.疏风清热解表

B.辛温辟秽解毒

C.养阴润燥清肺

D.清气凉营解毒

E.祛暑清热凉营

23.川崎病初期,治宜()

24.川崎病极期,治宜()

A.生脉饮

B.六味地黄丸

C.玉屏风冲剂

D.冠心苏合丸

E.丹参滴丸

2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身热已退,动辄汗出,口渴喜饮。继用()

26.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身热已退,心悸,脉细弱不整。可选用()

(四)X型题

2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除长期发热外,尚有()

A.球结膜充血B.草莓舌C.手足硬肿D.皮疹E.黄疸

28.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

A.甲状腺功能亢进B.淋巴结核C.幼年类风湿病

D.风疹E.渗出性多型性红斑

29.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除周围血象呈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外,尚有()

A.轻度贫血B.血小板增多C.血沉增快

D.抗链球菌“O”阳性E.弓形体阳性

30.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阴两伤证,临床可见()

A.高热不退B.倦怠乏力C.动辄汗出D.咽干唇裂E.口渴喜饮

三﹑改错题

31.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已经查明,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

3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仅在少部分病人中发现心脏病变。

四﹑简答题

33.罹患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后应如何调护?

34.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如何?

五﹑问答题

35.试从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简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机。

36.试就清瘟败毒饮的药物组成,从治疗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气营两燔证的角度分析其方义,并说明常用加减方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川崎病;②全身血管炎性病变;③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2.①婴幼儿;②6~8;③1.3~1.5:1。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C。答案分析:本病因感受温热邪毒,在五个可选答案中,只能选C。

169

4.E。答案分析:病变脏腑以肺胃为主,虽可累及心﹑肝﹑肾诸脏,但温邪从口鼻而入,犯于肺卫,蕴于肌腠,主要在肺胃。

5.D。答案分析:感受温热邪毒,当属温病范畴。

6.A。答案分析:发热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7.B。答案分析:属于温病范畴,以其证候特点,当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

8.D。答案分析:温热邪毒,热炽营血,血液凝滞,运行不畅,形成瘀血诸症,故治疗自始至终应活血化瘀。

9.C。答案分析:温邪上受,易直入气血,临床常见气营两燔证。

10.D。答案分析:温热之邪,最易耗气伤阴,后期常见气阴两伤。

11.E。答案分析:西医治疗常规用药时间。

12.A。答案分析: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二)A2型题

13.D。答案分析:诊断应首先考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一是临床表现符合该病诊断要点。二是其它疾病诊断证据不足。

14.C。答案分析:本证起病急,短暂卫分证后,迅即传入气分,脉浮数,表亦未解,当属卫气同病阶段。

15.D。答案分析:证属气营两燔,治疗应用清气凉营法。

16.C。答案分析:微恶风,脉浮数,病在卫气,治疗首选银翘散。

17.B。答案分析:病在里,气营两燔,宜选清瘟败毒饮。

18.C。答案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支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且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与猩红热鉴别。

19.D。答案分析:气分大热,且昼轻夜重,肌肤斑疹,邪入营血。

20.C。答案分析:此处用大黄,非为通便,而为急下存阴。

21.C。答案分析:热病后期,气阴两伤,阴血不足,当用瓜蒌仁润肠通便。

22.E。答案分析:诊疗常规。

(三)B1型题

23.A。答案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初期卫气同病,当以疏风清热解表。24.D。答案分析:温热邪毒,传变最速,极期气营两燔,治应清气凉营解毒。

25.A。答案分析:气阴两伤证,所列中成药首选生脉饮。

26.E。答案分析: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并发心悸,丹参滴丸最宜。冠心苏合丸偏温,与证候不符。

(四)X型题

27.A,B,C,D。答案分析:黄疸一症,川崎病罕见,其他均属本病常见症状。28.C,E。答案分析:根据本病主要临床表现,需注意与幼年类风湿病、渗出性多型性红斑鉴别诊断。

29.A,B,C。答案分析:本病非链球菌及弓形体感染所致。

30.B,C,D,E。答案分析:气阴两伤证,高热已退。

三﹑改错题

31.改为:本病的病因尚未明了。

答案分析:现在多认为本病是一定的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症。

32.改为:本病半数病人可发现心脏病变。

答案分析:超声心动图发现,半数病人可发现各种心血管病变,如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冠状动脉扩张等。

170

四﹑简答题

3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调护:

(1)饮食宜清淡新鲜,补充足够水分。保持口腔清洁。适度卧床休息。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及时发现并发症。

(3)本症患儿须随访半年至一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须长期随访,每半年至少作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直到冠状动脉扩张消失为止。

34.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起疏风清热解毒,宜辛凉透达;热毒炽盛治以清气凉营解毒,苦寒清透;后期气耗阴伤,则予益气养阴为主,甘寒柔润。本病易于形成瘀血,自初期至后期始终应注意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温毒之邪多从火化,最易伤阴,在治疗中又要分阶段滋养胃津,顾护心阴。

五﹑问答题

35.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病机:温热邪毒初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酿生发热。迅速入里,热盛化火,内入肺胃,阳热亢盛,炽于气分,熏蒸营血,动血耗血,见壮热不退﹑皮肤斑疹﹑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充血等症。热毒痰邪凝阻经络,臖核肿大疼痛;热盛伤津,致口干﹑舌红﹑草莓舌。热炽营血,血液凝滞,运行不畅,造成血瘀诸症。病之后期,热势去而气虚阴津耗伤,疲乏少力,指趾皮肤脱皮。

36.清瘟败毒饮组成:生石膏,知母,水牛角,黄连,黄芩,栀子,桔梗,赤芍,丹皮,玄参,生地黄,连翘,甘草,竹叶。方中水牛角、赤芍、丹皮,清泄营分之毒,凉血散瘀;生石膏、知母大清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火;玄参、生地黄清热养阴。

大便秘结加用生大黄泻下救阴;热重伤阴酌加麦冬﹑鲜石斛﹑鲜竹叶甘寒清热,护阴生津;腹痛泄泻加黄连﹑木香﹑苍术﹑焦山楂清肠燥湿;颈部臖核增多明显加用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软坚化瘀。

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填空题

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发于、两季,岁以内,尤以月婴儿发病率较高。

2.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佝偻病的病机主要是()

A.肺脾不足B.心肝两虚C.心肝火旺D.脾肾两虚E.肝肾不足4.佝偻病的主要辨证方法是()

A.六经B.气血C.痰瘀D.三焦E.脏腑

5.佝偻病诊断要点中,常有维生素及钙的缺乏史。维生素缺乏主要指缺乏维生素()A.A B.B C.C D.D E.E

6.佝偻病在我国各地发病率不同,从地理位置分布,高发地区为()

A.东部B.北方C.南方D.东南E.沿海

7.佝偻病激期,最主要的表现为()

A.多汗B.夜惊C.骨骼改变D.血磷升高E.血钙升高8.佝偻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

171

A.健脾养血B.益气温阳C.固表止汗D.平肝潜阳E.调补脾肾9.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期

A.2期B.5期C.4期D.3期E.不分期10.佝偻病初期治疗主法是()

A.健脾益气B.健脾助运C.益气养血D.柔肝平肝E.补肾壮骨11.辨别佝偻病的轻重,主要根据()

A.症状B.骨骼改变C.血钙D.血磷E.血碱性磷酸酶12.佝偻病常需与呆小病鉴别。在血生化方面,可资鉴别的是()

A.血钙B.血磷C.血碱性磷酸酶D.甲状腺素T4 E.甲状旁腺素(二)A2题型

13.患儿,5个月。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开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其治法是()

A.补肺养阴,固表敛汗B.平肝降火,镇惊安神C.清心泻火,平肝潜阳D.健脾益气,补肺固表E.补益肝肾,填精生髓

14.患儿,4个月。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坐立行走无力,易惊多惕。证属()A.肾阴不足B.脾虚肝旺C.心肝火旺D.肺气不固E.肝阴不足15.患儿,11个月。出牙延迟,头颅方大,肋骨串珠,行走迟缓。证属()

A.肾阳不足B.肝肾阴虚C.肾精不足D.脾气虚弱E.肺气不足16.患儿,4个月。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坐立行走无力,易惊多惕,甚则抽搐。治疗宜选方()

A.补肾地黄丸B.益脾镇惊散C.六君子汤D.玉屏风散E.肾气丸17.患儿,18个月。患佝偻病已经治疗,现仍见鸡胸、X型腿,行走迟缓,舌淡,脉细无力。可长期服用()

A.玉屏风颗粒B.六味地黄丸C.肾气丸D.健脾丸E.生脉饮18.患儿,5个月。多汗夜惊,发稀,烦躁不安,囟门开大,形体虚胖,反复感冒。治疗宜选方()

A.玉屏风散B.人参五味子汤C.牡蛎散D.四君子汤E.八珍汤19.患儿,3个月。居住南方城市,出生体重2500g,其母怀孕时曾出现腓肠肌痉挛,并有偏食习惯,近日患儿汗出较多,夜寐不宁。为预防本病,每日需补充维生素D()A.400IU B.100IU C.600IU D.200IU E.800IU 20.患儿,6个月。居住北方城市,未及时添加辅食和维生素D制剂。近一月来,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前囟开大,乳牙未萌,发稀枕秃,肌注维生素D30万IU,用法为()A.每天一次,连用7天B.每周一次,连用2月C.每天一次,连用1月D.每月一次,连用5次E.每月一次,连用2~3次

21.患儿,20个月。曾患佝偻病,经治疗后,现症状已改善,但肋骨串珠﹑方颅等仍存在,X线片临时钙化带重现,血生化恢复正常。此时属()

A.初期B.激期C.恢复期D.后遗症期E.痊愈

22.患儿,30个月。佝偻病虽经治疗,但未坚持用药及纠正不良喂养方式,现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正常,但有“O”型腿和鸡胸。此时属佝偻病()

A.初期B.激期C.恢复期D.后遗症期E.痊愈

(三)B1型题

A.多汗夜惊,烦躁,发稀枕秃,囟门开大。

B.头部多汗,夜啼不宁,易惊多惕。

C.多汗,夜惊,烦躁,X型腿。

172

D.头部多汗,夜惊,囟门迟闭,出牙延迟。

E.微有汗出,X型腿,鸡胸﹑龟背明显。

23.佝偻病脾虚肝旺证多见()

24.佝偻病肺脾气虚证多见()

A.血生化轻度改变或正常。

B.血生化完全正常。

C.血钙﹑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D.血钙﹑磷超过正常,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

E.血钙﹑磷增高,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

25.佝偻病激期血生化改变为()

26.佝偻病初期血生化改变为()

(四)X型题

27.佝偻病好发于()

A.北方B.南方C.农村D.城市E.山区

28.佝偻病诊断要点有()

A.夏秋季B.冬春季C.年长儿

D.缺乏维生素D史E.婴幼儿

29.佝偻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

A.脑积水B.糖尿病C.心肌病D.呆小病E.甲亢

30.佝偻病的初期,血生化可表现为()

A.血钙正常B.血钙稍低C.钙磷乘积小于30

D.血碱性磷酸酶增高E.血肌酐上升

三﹑改错题

31.为及时添加辅食,故提倡人工喂养。

32.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故不论轻症﹑重症,预后均不佳。

四﹑简答题

33.怎样才能预防佝偻病?

34.佝偻病的中医治疗原则如何?

五﹑问答题

35.试分析脾肾两虚在佝偻病发病中的作用。

36.试从补肾地黄丸的药物组成,从治疗佝偻病肾精亏损证分析其方义,并列举常用加减法。

六﹑病案分析题

37.患儿,3个月。近日来夜寐不安,闻声易惊,汗出浸衣,发稀枕秃,枕骨软化,按之如“乒乓球”状;血钙正常,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略高,舌淡﹑苔白,脉软。

试就本例患儿,作出西医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提出治法﹑主方,开出处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①冬;②春;③3;④6~12。

2.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护养失宜;③脾肾两虚。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3.D。答案分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若先天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

173

骼发育障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脾肾不足,又可累及心﹑肝﹑肺等脏,而产生佝偻病的各种表现。

4.E。答案分析:根据本病病机,由于脾肾不足导致脏腑功能障碍,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主要从脏腑辨证。

5.D。答案分析: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6.B。答案分析:根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北方地区纬度高,日照少,易发本病。7.C。答案分析:骨骼改变是激期的主要特征。

8.E。答案分析:本病病机为脾肾两虚,故调补脾肾是基本治则。

9.C。答案分析:根据诊断标准,本病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期。10.A。答案分析:疾病初期,肺脾气虚为主要病机,治当健脾益气。

11.B。答案分析:骨骼改变是本病的主要特征,血生化仅供临床参考。

12.D。答案分析:呆小病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素T4 检测为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

(二)A2题型

13.D。答案分析:以临床症状为主,体征发稀﹑枕秃等,有轻度骨骼改变,属肺脾气虚证;当治以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14.B。答案分析:多汗﹑乏力﹑纳呆为脾虚,肝失濡养,肝木亢旺而夜惊﹑易惕。15.C。答案分析:本例的骨骼改变为肾精不足,髓不养骨。

16.B。答案分析:患儿为佝偻病的脾虚肝旺证,宜选用益脾镇惊散。

17.B。答案分析:本期为后遗症期,肾精亏损,治疗以补肾阴为主,当以丸药缓调,故选B。

18.B。答案分析:佝偻病肺脾气虚证,当选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19.A。答案分析:南方地区,目前全国防治方案推荐量为400IU/天。

20.E。答案分析:北方地区,全国防治方案推荐用法。

21.C。答案分析:治疗后症状改善,但肋珠串珠等存在,属恢复期改变。

22.D。答案分析:治疗后症状消失,理化正常,但遗有骨骼畸形,属后遗症。

(三)B1型题

23.B。答案分析:多汗,夜啼不宁,易惊多惕为脾虚肝旺特征。

24.A。答案分析:肺脾气虚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等症状及轻微骨骼改变。

25.C。答案分析:激期血生化改变明显。

26.A。答案分析:初期血钙﹑磷可正常或稍低。

(四)X型题

27.A,D。答案分析:本病多见于北方及城市地区。

28.B,D,E。答案分析:缺乏维生素D,冬春季,婴幼儿,易于发生佝偻病。29.A,D。答案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需与脑积水﹑呆小病鉴别。30.A,B,C,D。答案分析:本病初期,血钙正常或稍低,钙磷乘积小于30,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三﹑改错题

31.改为:无论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均应及时添加辅食。

答案分析:母乳中富含各种营养物质,钙﹑磷比例恰当;预防本病,更应提倡母乳喂养。32.改为:本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重症患儿预后不佳。

答案分析: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只有重症患儿,由于失治﹑误治,才会留下后遗症。四﹑简答题

33.佝偻病预防要点:①加强孕期保健,孕妇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②加强婴儿护养,提

174

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增加体质。早期补充维生素D。

34.本病的治疗,当以调补脾肾为要。可根据脾肾亏损轻重,采用不同的治法。初期以脾虚为主,用健脾益气为主法;激期多属肾脾两亏,当予脾肾并补;恢复期﹑后遗症期以肾虚为主,当补肾填精,佐以健脾。本病在调补脾肾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补肺益气固表﹑平肝清心安神等治法的配合使用。

五﹑问答题

35.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肾两虚,常累及心﹑肺﹑肝。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肾气通于督脉,脊骨为督脉所主。若先天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骼发育障碍,甚至骨骼畸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虚则全身失于濡养,又可影响心,致心气不足;脾虚失抑,肝木亢旺,母病及子,卫外不固而产生多汗﹑夜惊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脾肾两虚在本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36.补肾地黄丸由紫河车、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淮山药、茯苓、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远志、泽泻、丹皮、牛膝等组成。方中紫河车﹑熟地黄补肾填精;山茱萸﹑枸杞子柔肝补阴;淮山药﹑茯苓益气健脾;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温补肾阳;远志宁心安神等。

烦躁夜惊者,茯苓改茯神,加酸枣仁养血安神;汗多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益气止汗;纳少腹胀加苍术﹑佛手﹑砂仁运脾理气;面白唇淡加当归﹑熟地黄滋阴养血等。

六﹑病案分析题

37.西医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中医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

病机分析:患儿,3个月。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不固,营卫失调则多汗;心气不足,脾虚失抑则夜寐不安,闻声易惊。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

处方:黄芪10g,党参6g,白术6g,茯苓6g,五味子3g,酸枣仁3g,煅牡蛎(先煎)10g,陈皮3g,神曲5g。

175

第九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第九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一、学习要求 1、掌握平喘药的分类,沙丁胺醇、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色甘酸钠、酮替芬、可待因及苯丙哌林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喷托维林,祛痰药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二、内容提要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而且相互影响。镇咳药、祛痰药和平喘药是对症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 (一)平喘药 1、平喘药的分类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仑特罗等。 (2)茶碱类:氨茶碱、二羟丙茶碱 (3)M受体拮抗药:异丙托溴胺 (4)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倍氯米松、布地奈德 (5)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药:色甘酸钠、酮替芬 2、常用平喘药 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特点是:①作用强而持久; ②口服有效;③兴奋心脏作用弱。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口服用于预防发作。 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加,能促进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阻断腺苷受体等而起到平喘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松弛胆道平滑肌的作用。临

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心源性哮喘。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性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静注过量、过快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 倍氯米松通过抗炎、抗免疫,增强机体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减轻支气管粘膜炎性渗出等机制产生平喘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的防治及依赖皮质激素的慢性哮喘。 色甘酸钠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起效慢,主要用于预防外源性哮喘的发作,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 (二)镇咳药 镇咳药按作用部位可分为:①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喷托维林;②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可待因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镇咳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弱,主要用于剧烈干咳。久用易成瘾,多痰者禁用。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兼有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麻作用,常用于无痰干咳。 苯丙哌林为兼有外周和中枢镇咳作用的强效镇咳药物,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刺激性干咳。 (三)祛痰药 祛痰药可分为粘痰促排药(又称恶心性祛痰药)和粘痰溶解药两类,前者有氯化铵,后者有乙酰半胱氨酸和溴己新等。 氯化铵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部分自呼吸道粘膜排出,因高渗作用而带出水分,稀释痰液。用于痰多而不易咳出者。 乙酰半胱氨酸能裂解粘痰中连接粘蛋白肽链的二硫键,降低痰的粘度。还可使脓痰中的DNA纤维断裂,使脓性痰溶解。适用于大量粘痰阻塞气道引起的呼吸困难及术后咳痰困难者。 溴己新能裂解粘痰中的粘多糖,并抑制其合成,从而稀释痰液。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三、测试题

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身疾病的治疗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原因发病的躯体疾病,治疗上需要并用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治疗,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疗。 一、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医师首先应该通过询问调查患者的工作生活中可能引起头痛、失眠的症状还有高血压的因素,通过一些列的治疗消除这些因素后方可使疾病缓解,这属于治本,相对较容易。 (2)消除心理因素:例如本病例中对患者在其病情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知道他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工作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学因素。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也属于治本,但不容易。 (3)消除生物学症状: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本病例中可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患者的高血压。 (二)心身同治:心身疾病的症状表现在躯体方面,而在病因方面都有心理因素,因此,有必要同时再给予心理方面的治疗。若能脱离掉躯体方面的药物疗法就更为理想。心身疾病可以由心理病因产生躯体症状,同时也可以因躯体症状而产生或加剧精神症状。所以躯体方面的对症疗法对心身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一定要有接受心理治疗的强烈动机。有治疗欲望者则容易治疗,抑郁状态明显者疗效差。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应该能充分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要求,并能遵照执行。智力很差的人,理解能力和注意集中力差以及有性格障碍的人都不宜作为治疗对象。对慢性强迫性神经症,性倒错等,除行为治疗外,其它心理治疗不易奏效。 “心病要用心药医”,这是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心理障碍缺少有效药物时的提法。而现在,随着对心理障碍的机制认识日益清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的不断更新,完全可以在心理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一般说,应该以药物控制症状,同时也树立病人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治疗将会事半功倍。 心身疾病的治疗主要有: (1)简易性心理治疗。简易精神疗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疗法不同,是一般临床医生日常

下篇第9章呼吸衰竭

---------------------------------------------------------------最新资料推荐------------------------------------------------------ 下篇第9章呼吸衰竭 下篇第九章呼吸衰竭一、选择题【A1型题】 1. 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 内呼吸功能障碍 B. 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C. 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D. 呼吸系统病变引起机体缺氧E. 血液携带、运输氧障碍 2. Ⅰ 型与Ⅱ 型呼吸衰竭主要区别是A. 动脉血氧分压 B. 肺泡气氧分压 C.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D. 动脉血 PH 值 E. 二氧化碳结合力 3. 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 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 肺栓塞 C. 炎症使中央气道狭窄、阻塞 D. 慢性阻塞性肺病 E. 过量麻醉药、镇静药应用 4.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 中央气道阻塞B. 肺泡扩张受限制 C. 外周气道阻塞 D.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E. 肺泡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 5. Ⅱ 肺泡上皮受损时可产生 A. 肺泡回缩力降低 B. 肺泡表面张力增强 C. 肺顺应性增高 D. 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E. 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 6. 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 A. 阻塞性通气障碍B. 弥散障碍 C. 肺换气障碍 D. 气体运输障碍 E. 限制性通气障碍 7.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A. 慢性支气管炎 B. 声带麻痹 C. 中央型肺癌 D. 胸腔积液E. 喉头水肿 8. 阻塞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 肺顺应性降低B.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C. 肺的非弹性阻力增加 D. 肺循环阻力增加 E. 肺泡扩张受限 9. 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的因 1 / 11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镇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异物排出,排出后咳嗽症状多缓解。 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可待因。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人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口服易吸收,在20~30min 内起效,一次给药镇咳作用可维持4~6h。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 倍。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 3.可待因 选择性地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可待因还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此外,可待因尚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时镇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其对映体左旋右美沙芬有镇痛作用,但无镇咳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福尔可定、喷托维林、右美沙芬) 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口服后可出现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妇女。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二、用药监护(重要考点)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对白日咳嗽为主者宜选用苯丙哌林;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习题+考证题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自测题】 A1 型题 1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咽鼓管相对窄、短,易患中耳炎 B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C .肺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D .右侧支气管比左侧直 E .婴幼儿缺乏SlgA ,易患呼吸道感染 2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A .气管腔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组织发育好 B .气管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 C .肺间质发育好,肺泡数量多 D .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低 E .纵隔相对较大,胸廓呈扁平状 3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缺乏的免疫球蛋白是 A . IgA B . IgD C . IgE D . IgG E . SlgA 4 .婴幼儿呼吸特点是 A .胸式呼吸. B .胸腹式呼吸 C .腹式呼吸 D .呼吸潜力大 E .呼吸 频率慢 5 .扁桃体的发育高峰是 A . 3~6 个月 B . 6 个月~1 岁 C . 1~4 岁 D . 4~10 岁 E . 10~15 岁 6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A .咽鼓管 B .会厌 C .鼻窦 D .喉 E .毛细支气管 7 .属于上呼吸道的是 A .鼻 B .气管 C .支气管 D .毛细支气管 E .肺泡 8 .婴儿呼吸次数平均为 A . 16 ~20 次/分 B . 20 ~30 次/分 C . 30~40 次/分 D . 40~50 次/ 分 E . 50~60 次/分 9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是

A .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 B.呼吸肌发育不完善 C.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D.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 E.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 1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 A .肺炎链球菌 B .真菌 C .病毒 D .肺炎支原体 E .原虫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如腹痛持续存在,可能是 A .全身症状的表现 B .肠痉挛所致 C .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D .食入刺激性食物 E .发热致肠蠕动亢进 12 .引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 .呼吸道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13 .引起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 .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14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 A .母乳喂养 B .避免着凉 C .加强保护性隔离 D .加强体格锻炼 E .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1 5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重点预防的并发症是 A.结膜炎 B.中耳炎 C.咽后壁脓肿 D.支气管炎 E.热性惊厥 16 .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多少为宜 A . 37 ℃以下 B . 37 ℃ C . 37 . 5 ℃ D . 38 ℃ E . 38 . 5 ℃ 17 .下列关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3 岁以上小儿多见 B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C .多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D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18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预防热性惊厥的主要措施是 A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B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C .积极控制体温 D .按医嘱应用镇静剂 E .发现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 19 .健康指导中以做好家庭护理为主的疾病是 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 .喘息性支气管炎 C .轻型肺炎 D .重型肺炎 E .支气管哮喘 20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有无 A .发热 B .咳嗽 C .呼吸困难 D .肺部固定细湿哆音 E .青紫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学院 汪 涛
医学心理学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Pro" 試用版本建立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171458.html,
Medical Psychololgy

Main Contents
p 心身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p 心身疾病的特点 p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p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p 心身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Pro" 試用版本建立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171458.html,

Case Study
A先生今年46岁,有5年的时间他经常感到胸闷胸痛。几年 来,吃了多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为了治好病,他都是吃 最好最贵的药,但效果并不好,相反症状越来越重,发作 越来越频繁。有好几次,医生劝他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可他总是下不了决心,想想这么年轻就在心脏上放支架, 心里总觉着不是滋味。最后医生说实在不行先作个64排螺 旋CT看看心脏的血管狭窄到什么程度了,然后再放支架。 螺旋CT结果显示:冠状动脉只有轻度狭窄,不能解释他那 么重的心脏病。A先生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决定到北京看 看,咨询北京专家的意见。 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鉴别心身疾病与心理疾病,并提 出防治心身疾病的策略?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Pro" 試用版本建立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171458.html,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
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 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多有器质性病理生理功能改变。
l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强调器质性 躯体疾病
心身交互作用 PSYCH
SOMA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Pro" 試用版本建立 https://www.360docs.net/doc/575171458.html,

【实用】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000-199)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 J00急性鼻咽炎(感冒) 感冒(鼻卡他)(急性〕 鼻炎: .急性 .感染性 J01急性鼻窦炎 包括: 脓肿 积脓 感染 炎症 化脓 J01. 0 急性上颌窦炎 J01. 1 急性额窦炎 J01. 2 急性筛窦炎 J01. 3 急性蝶窦炎 J20 急性全鼻窦炎 J02急性咽炎 包括:急性咽喉痛

J020 链球菌性咽炎 链球菌性咽喉痛 J03急性扁桃体炎 不包括:扁桃体周脓肿 J03.9 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急性〕 NOS^滤泡性 .坏疽性 .感染性 .溃瘍性 J04 急性喉咽和气管炎 J04. 0 急性喉炎 J04. 4 急性气管炎 J04.2 急性喉气管炎 J05急性梗阻性喉炎 J06.0 急性咽喉炎 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 J10.0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其他病毒被标明

J11流行性感冒,病毒未标明 J12病毒性肺炎 J13链球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 细菌性肺炎 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7 肺炎支原体肺炎 J16.0 衣原体肺炎 3、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 J20急性支气管炎 J20.0 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炎 J21急性细支气管炎 3、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 J31.0 慢性鼻炎 J31.1 慢性鼻咽炎 慢性咽喉痛 J32慢性鼻窦炎 J32.0 慢性上颌窦炎 J32.1 慢性额窦炎 J32.2 慢性筛窦炎

J32.3 慢性蝶窦炎 J33鼻息肉 J35.0 慢性扁桃体炎 J36扁桃体周脓肿 J37慢性喉炎和气管炎 J37. 0 慢性喉炎 J37.1 慢性喉气管炎 J38.4喉水肿 J38.5 喉痉挛 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支气管炎 J41. 0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J 41. 1粘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 J43肺气肿 J43.0全叶肺气肿 全腺泡性肺气肿 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 包括:慢性 .支气管炎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测试题 A1型题 1.关于婴幼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鼻窦发育较差 B.黏膜柔嫩 C.血管丰富 D.管腔狭窄 E.咽鼓管呈斜位 2.符合婴幼儿下呼吸道解剖特点的描述是 A.肺间质发育差 B.肺血管发育差 C.黏液腺分泌不足 D.管腔相对狭窄 E.纵隔组织缺乏弹力 3.婴幼儿的呼吸形态为 A.胸式呼吸 B.腹式呼吸 C.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 D.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为辅 E.混合式呼吸 4.儿童扁桃体炎的好发年龄为 A.新生儿 B.1岁 C.1~3岁 D.4~10岁 E.14~15岁 5.儿童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6.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单纯疙疹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流感病毒E腺病毒 7.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合胞体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腺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 E.轮状病毒 8.治疗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应首选 A.链霉素 B.头抱菌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甲硝唑 9.婴幼儿肺炎按病理分型最常见的是 A.大叶性肺炎 B.支气管肺炎 C.间质性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 E.吸人性肺炎 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 A肺炎杆菌B肺炎链球菌C.大肠杆菌 D.流感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11.易合并脓胸、脓气胸的肺炎是 A.真菌性肺炎 B.腺病毒肺炎 C.金葡萄球菌肺炎 D.支原体肺炎 E.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肺炎 12.细菌性肺炎抗生素应用一般用至 A.体温正常后14~16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B.体温正常后10~14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C.体温正常后7~10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D.体温正常后5~7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E.体温正常后3~5天,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13.肺炎患儿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大多是由于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六讲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 1.内科心身疾病

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5.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综合征,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6.口腔科:心因性齿痛,下颌关节炎症,原发性慢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等。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亚历山大经典心身疾病

阐述亚历山大列举的七种经典心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它们的? 美国心理学家Alexander提出的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 一、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 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 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或责任过重、工作压力过大,或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过重过多的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多。如同样的黑人,凡世代居住非洲的,患高血压者甚少,而生活在美国北方大城市的,因其社会经济条件差,犯罪率高,暴力事件多,人口密度大,迁居率、离婚率高,所以患高血压者多;而在工作压力大的日本,高血压病是居民主要的死因之一。现代城市居民因就学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患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农村。 (二)动物实验 长期的紧张刺激使动物血压升高。如让不同群体的大白鼠生活在缺少食物的一个笼子里,结果大白鼠均因争食撕打殴斗而患高血压病:关在笼子里的狒狒王,眼看自己的“下属”自由地进食而不理它的威风和尊严,经常气得暴跳如雷,终于患上顽固性的高血压病。 (三)有关情绪与高血压的研究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长期的忧虑、恐惧、愤怒常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1971年Hokanson等人对愤怒导致高血压的研究表明,在激怒的被试者中,那些必须压抑敌对反应而不允许发泄愤怒的人比允许发泄愤怒的人血压要高。有人通过催眠暗示的办法研究情绪对血压影响,发现经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现愉快时,血压可下降20mmHg(2.67Kpa)脉博每分钟减少8次;相反,在暗示愤怒时,血压可升高10mmHg(1.33kpa),脉博由65次/分增加到120次/分。 此外,人们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有易焦虑、易冲

第三章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吸系统由_和_组成,前者又包括_、_、_、_、_。 2.鼻中隔由_、_和_构成,内衬_。 3.喉既是_器官,又是_器官。上界平_,下界达_。 4.环状软骨由前部低窄的_和后部高阔的_构成,是喉软骨中唯一的_软骨环。 5.环杓后肌起自_止于_。作用_、_,受_支配。 6.鼻旁窦共有_对,计有_、_、_、_。 7.肺根内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为_、_,_。 8.气管位于_与_之间,起于_下缘,向下达_平面。 9.胸膜由_构成。壁胸膜可分为_、_、_、_四部分。 10.纵隔的前界是_,后界是_,上界是_,下界是_,两侧界为_。 二、判断改错题 1.临床上常将鼻、咽、喉和气管称为上呼吸道。 2.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下鼻道。 3.上颌窦因与上颌第2前磨牙、第1和第2磨牙根部邻近,只有一层薄的骨质相隔,故牙与上颌窦的炎症或肿瘤均可互相累及。 4.喉包括单一的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及甲状软骨。 5.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黏膜称为声带。 6.右主支气管短而粗,与气管中线延长线间的嵴下角大,异物不易进入其内。 7.肺位于胸膜腔内,膈肌上方,纵隔的两侧。 8.肺尖经胸廓上口伸入颈根部,在锁骨内、中1/3处上方3cm。 9.胸膜隐窝是脏、壁胸膜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 10.前纵隔内有胸腺、胸廓内动脉纵隔支、胸骨心包韧带及气管等结构。 三、选择题 【A型题】 1.呼吸系统() A.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B.鼻、喉、气管称上呼吸道 C.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成 D.支气管树和肺泡均有气体交换功能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与生活节奏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增加,由此使得高血压、溃疡病、糖尿病等心身疾病逐年增加。心身疾病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时喜时悲,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针对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针对心身疾病的防治,单纯依赖于药物治疗是片面的,难以完全奏效,必须结合积极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方能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抗病能力,防止不良心理的刺激,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是通过他人对病人进行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解决病人心身症结,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来更好地战胜疾病。基于这一认识,在针对心身疾病开展心理护理时,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能够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其次要求医护人员及其亲属有一定的心身医学知识和技巧,并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在这样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通过心身相关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有何想法和要求,以便采取必要的相适应的心身护理措施。 2)通过对患者心身反应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和预防方法。如:慢性高血压患者在天气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感到头晕等身体不适症状,此时应考虑是气温的变化大,由于血管的收缩而引起血压值的波动不平稳所造成;或为某件事引起过大的思想情绪波动,也会造成血压的不稳定,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地防治。 3)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4)做好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身症结。护士必须通晓心身医学专业知识和技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品质,同时还需掌握其他临床医学科学知识。 5)科学的精神卫生和全面心身健康概念,是建立在全面的综合—整体的心身健康观点上的。它可以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自我抗病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因素,促进心身健康。 2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药学专业知识--第05仗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第3章)(讲义)

第五仗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1-6 1-6 1-5 EDBEC 33 ABCD ABCBCD ACAECD 6-10 CACDB 34 ABCDE 11-15 AEBAE 35 ABDE 16-20 DCBAA 36 BC 21-25 ABCEB 37 DE 26-30 DEADD 38 ABCD 31 BCDE 39 CDE 32 ACD 【第一组·解析】 1.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平喘药,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是 A.吸入给药 B.口服给药 C.静脉滴注 D.肌肉注射 E.透皮给药 『正确答案』A 2.对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的病毒性感冒患者,在服用镇咳药的同时,应及时联合应用的药品是 A.左氧氟沙星 B.羧甲司坦 C.泼尼松龙 D.多索茶碱 E.右美沙芬 『正确答案』B 【3-4】 A.沙美特罗 B.孟鲁司特 C.多索茶碱 D.布地奈德 E.噻托溴铵 3.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平喘药是 4.属于白三烯受体阻断剂的平喘药是 『正确答案』CB 【5-6】 A.多索茶碱 B.孟鲁司特 C.沙美特罗

D.噻托溴铵 E.沙丁胺醇 5.可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合用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 6.可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合用的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是『正确答案』CD 【第二组·解析】 1.哮喘急性发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短效β2受体激动制 B.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C.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D.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E.M胆碱受体阻断剂 『正确答案』A 2.应用高剂量的β2受体激动剂可导致的严重典型不良反应是 A.低镁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高钾血症 『正确答案』C 【3-4】 A.沙美特罗 B.沙丁胺醇 C.多索茶碱 D.布地奈德 E.噻托溴铵 3.属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平喘药是 4.属于长效M胆碱受体阻断剂的平喘药是 『正确答案』AE 【5-6】 A.右美沙芬 B.氯化铵 C.可待因 D.苯丙哌林 E.羧甲司坦 5.具有成瘾性的中枢性镇咳药是 6.没有成瘾性,兼有中枢和外周镇咳作用的药品是 『正确答案』CD 【第三组·解析】

主管护师 儿科护理学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 鼻: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鼻塞 鼻窦:鼻窦口相对较大,急性鼻炎时易致鼻窦炎,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 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咽部:喉部狭窄且垂直。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喉部:喉部较狭窄,呈漏斗形,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 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2.下呼吸道 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不但易发生炎症,也易导致阻塞。右侧支气管粗短,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肺: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3.胸廓 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 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2.呼吸形态 ①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横膈活动明显,呈腹式呼吸。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 ①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 ②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易发生呼吸衰竭。 4.血气分析 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 三、免疫特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病因 病毒感染:90%以上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细菌感染: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婴幼儿期,若有疾病影响、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相关知识链接 1.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2. 呼吸作用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吸进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等。 3. 当受凉感冒时,常会引起鼻塞、流涕、吐痰、呼吸不通畅等症状。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各器官的功能 鼻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呼吸系统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1、教材41页资料分析——分析呼吸道的作用(难点)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如在气管和支气管中有“C ”形软骨,这样保证了气流通畅。 知识点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 拓展:①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②咽位于喉的上方,与鼻腔相连,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也就是说咽既属于呼吸系统, 又属于消化系统。咽是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③喉在颈前上部,既是呼吸的通 知识点二 呼吸道的作

(2)人体内的温度一般恒定在37.5℃左右,体温的相对恒定对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定,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温度很低,寒冷的空气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不良的刺激。 (3)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鼻腔内的气体中的灰尘和细菌的进入;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湿润吸入的干燥空气,也可以黏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使空气变得清洁;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减少寒冷空气对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刺激。 (4)气管的下端分支形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右肺。支气管在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在肺内形成树状的分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上有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5)呼吸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但是,有时吸入气体中的一些粉尘、病原微生物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人体一些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法。 (6)由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不能做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灰尘的吸入。在一些存在的剧毒气体的环境中,人们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教材第42页“讨论”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此外,鼻腔前部的 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以及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也在保证气流通畅方面有一定的 作用。 2.呼吸道还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人体内的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 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 3.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环境中空气过于污浊, 经过呼吸道处理后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4.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向咽喉的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 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

第八章----心理治疗.doc

第八章心理治疗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作用、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学会正确运用心理治疗来解决医患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治疗的原则、分类。 2、熟悉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3、熟悉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4、了解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以医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一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或手段,改善、矫正或消除病人的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一种疗法。 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原则 1、和谐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计划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保密性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中立性原则 二、心理治疗的分类 (一)依据学派的理论不同,心理治疗可分为

1、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2、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3、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二)根据是否使用语言,心理治疗可分为 1、言语治疗或言语心理治疗 2、非言语心理治疗 (三)根据治疗对象的多少,心理治疗可分为 1、个别心理治疗 2、集体心理治疗 (四)根据病人意识觉醒程度,心理治疗可分为 1、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 2、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 3、催眠治疗 三、心理治疗的对象 (一)躯体疾病病人 1、急性病病人 2、慢性病病人 (二)心身疾病病人 (三)精神病病人 (四)各类行为问题 (五)社会适应不良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一)问题探索阶段

1、问题行为的表现 2、问题行为的病因 3、问题行为的相关因素 (二)分析认识阶段 1、测量和记录 2、功能分析 (三)治疗行动阶段 1、选择治疗方法 2、指导和实施治疗 (四)疗效评价阶段 (五)结束巩固阶段 第二节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sis),也成为精神分析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是弗洛伊德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所创立的。 (一)经典心理分析法 1、经典心理分析发的技术 (1)自由联想 (2)梦的分析 (3)移情 (4)解释 2、心理分析的治疗过程 (二)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第三章_人体的呼吸检测试卷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检测试卷 班级 ___ 姓名 __________ 、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请将唯一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 A. 口腔 B.咽 C.喉 2. 气体进入人体的通道顺序是 ( ) A.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 C.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 3. 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口的入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 痰生成的部位是(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 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5. 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 有“C ”形软骨支架 B 肌肉较松驰 C 气管壁较硬 D 周围有肌肉牵拉 6. 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7. 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 85 厘米,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 95厘米,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 度是 83厘米,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A.2厘米 B.8厘米 C.10厘米 D.12厘米 8. 下列有关呼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B.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C.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 鼻腔和气管内均有黏液分布,所分泌的黏液可以黏住灰尘 9.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1层 B.2层 C.3层 D.4层 10. 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D.食道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