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

提示:一说:伯益让位于启,一说:启以武力夺取。

由于启的父亲禹的功绩、群众基础扎实,家族的势力强大,在当时的情况下,诸侯都离开伯益的地盘到启的地盘去了,大臣和百姓都支持启做领袖。这就表明当时,禅让习俗受到严重的冲击,王权的观念已经产生。

[学习聚焦]

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尚书》《诗经》和《史记·夏本纪》中,但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禹,而不是启,禅让制是推举,王位世袭制是继承。

[微点拨]

禅让制体现了原始社会的民主性,它的原则是选贤任能,被推举出来的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概念阐释]

世袭制:指帝王家庭世世代代沿袭做帝王的制度,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王位继承人。王位世袭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三商和西周

1.商朝的兴衰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2)发展

①政治变迁: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

②文化成就:“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当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③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3)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学习聚焦]

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大量的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思维升华]

甲骨文的研究价值

(1)史学价值:商朝人把当时的祭祀、战争、农事等重大事件及一些科技知识用甲骨文记录下来,这为后人研究商朝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使我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另外,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因此甲骨文的发现表明商朝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已有了相当高的文明。

(2)文字学价值:甲骨文体现了多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态,在文字学研究中也有重要价值。

夏、商的灭亡与统治者的暴政直接相关,而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都取得了胜利,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西周

(1)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①分封制的对象

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

②分封制的影响

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③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

b.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2)西周灭亡

①“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色,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②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微点拨]

史料多用“封建”指代分封制,如“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为“封邦建国”之意,并不是封建制度,要注意区分。

[特别提醒]

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疆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它利用血缘关系实行分封,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割据。

(2)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3.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①土地制度: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即方块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

②生产工具: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手工业的成就

①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概念阐释]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探究点一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

材料一人类学家对北京人遗骨作的统计,结果是:死于14岁以下的占39.5%,死于30岁以下的占7%,死于40岁至50岁之间的占7.9%,死于50岁至60岁之间的占2.6%。寿命长短不能判定的占43%。

——贾兰坡《北京人》

材料二在半坡遗址公共墓地发掘出250座墓葬,其中成年墓174座,小孩瓮棺76座。成年墓保存较好的有118座,死者一般头朝西,墓与墓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太大,有的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墓中有随葬物的71座,随葬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极少,绝大部分是生产用品——陶器,随葬品一般有五至六件,而且是成套的,一般都是有一个打水用的小口尖底瓶,一个蒸煮食物的粗砂陶罐,一个盛物和饮食用的陶钵。随葬品在女性墓中比较多,男女是分葬的。成年死者根据鉴定,一般只是在30岁左右。

——刘昭豪《半坡遗址》

材料一反映北京人的生存现状,人类寿命长短的数据,说明了当时生产水平低下。

材料二半坡遗址公共墓地的发掘,反映人类社会新石器时代生活生产的特点,氏族成员的关系。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受尊重,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

论从史出——石器时代我国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特点

(1)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生活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组织的演进。物质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

论从史出——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皇族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同姓子弟,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深化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

(1)从分封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幾以外的中原地区。

(2)从分封对象看,主要以王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从封国分布看,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交错在一起,相互制约,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4)从分封结果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随堂检测]

1.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 )

A.打制方法制作石器 B.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

C.磨制方法制作石器 D.打磨钻孔方法制作石器

[尝试解答] __A__,

注意旧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方法是最简陋的。

2.据大汶口考古发掘报告载:“家猪是大汶口的文化居民重要动产之一。中期墓葬随葬猪的约占三分之一,晚期墓葬随葬猪的约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说明了( )

A.大汶口的原始经济逐渐由畜牧业向农业转化

B.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猪不再是大汶口原始居民的主要动产

C.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财富开始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D.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逐步改变了以大量财产殉葬的风俗

[尝试解答] __C__

题干告知我们大汶口中晚期墓葬随葬的从约占三分之一到约占四分之一即随葬猪数量减少这一现象。

3.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 )

A.奴隶制改变了人类无国无家的落后状态

B.奴隶制度基本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推动了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D.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尝试解答] __B__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或一种形态取代另一种形态的进步与否,关键看是否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4.[2019·浙江省学考]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

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

[尝试解答] __C__

注意分析周分封的对象再判断燕、鲁、宋、楚的封地。

5.[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尝试解答] __B__

题干关键信息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分析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6.《礼记》记载:“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邦建国 B.中央集权

C.等级分明 D.分权制衡

[尝试解答] __C__

首先明确时间条件“西周”,其次紧扣题干材料有效信息归纳出“天子—公—侯—大夫”之间的等级关系,最后结合分封制的特点得出答案。

课时作业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

1.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 )

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

C.金石并用时期 D.新石器时代

解析:应注意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约距今7 000~5 000年,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故选D项。

答案:D

2.判定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彩陶器上的绘画 B.《尚书》中的记载

C.居住区中的房子大小 D.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考古发掘的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少,是当时贫富分化出现的有力证据,故选D项。

答案:D

3.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②④正确;玉米原产于美洲,①错误;小麦原产于西亚,③错误。综上所述,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

4.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代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 )

A.北京人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黄帝时代

解析:恩格斯这段话反映的是原始农耕出现以前的生产情况。B、C、D选项都已经进入农耕时代。

答案:A

5.“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而去之。”这一举措的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B.发展了黄帝部落的势力

C.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提高了黄帝的威望

解析: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黄帝时代所进行的部落战争频繁而激烈,尤其是在涿鹿大战中炎黄部落击败蚩尤部落。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部分。这就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故选C项。

答案:C

6.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被称为正义战争,其依据是商汤和周武王( )

A.建立了新的朝代 B.都是有作为的君主

C.讨伐暴政,顺应民心 D.发动了诸侯间争霸战争

解析:正义战争应当顺民心,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之所以顺民心,是因为讨伐暴政,故选C项。

答案:C

7.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王权结合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因为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天子经略,诸侯区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

(1)材料一中“今大道既隐”说明当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从何时开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建立了哪种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和材料二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为我们作出某种判断的主要依据。

答案:(1)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以上变化是从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和启继承王位后开始的。说明我国历史已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2)分封制。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第1课__人类的形成》(学案+习题含答案).docx

第1课人类的形成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 hl 前,人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 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來。 南方古猿属于“ ”。 2.人类在距今 年形成,人与动物 的木质区别是 。 3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 4. 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和 o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 等众多因索长期彩响的结果。 5. 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随着 和 的进步,出现 了氏族,两个或儿个氏族乂组成 6.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厉经历了 氏族和 氏族两个阶段。 7. 在 氏族社会里,由于 的缘故,人们“只知苴母,不知其父”。妇 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 地位。 8. 在 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 地位,婚姻关系相对 , 人们开始“既知其母,乂知其父”。 关键信息 1.非洲正在形成中的人 2.三四百万制造和使用 工具 3?早期猿人晩期猿人早 期智 人晚期智人 4?黄种白种黑种自然 地理坏境 5?原始社会生产力社会 部落 6?母系父系 7. 母系群婚主导 8. 父系主导稳定 研学设计 学法点拨 【透析1]人是从哪里來的?人类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即陌生乂古老 的话题。自古以來,东沔方都冇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汕方冇“上帝 造人”说,埃及有“哈努姆造人”说,屮国有“女姻技土造人”说等。 现在乂有“外星人”说和“海洋生成”说等等。传说不可信,新的说 法乂证据不足,现在人类学家仍然相信科学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非 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來的。有的学者提岀人类起源于亚洲.但 从亚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时间看,都比非洲晚,因此,目前大多数 的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南方古猿(真理是发展的,随着新的 考古发现,人类的起源可能有新的说法)。 【透析2】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十九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 在《动物哲学》屮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但没冇 作出系统的论证。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学者达尔文在揭示进化规律Z 后指岀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但没有回答古猿怎样演变成人, 以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等重大问题。1876年恩格斯指出古猿转变成 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劳动和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別。近百 年來的人类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明了达尔文和恩格斯理论的正确性。 【透析3]掌握三次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识记早期猿人的 代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代表:印尼爪味人、屮 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御人代表:徳国尼安徳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代表: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透析4】我们在此必须明确在各人种Z 间,自然体质特征上虽 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彖。这充 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 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冇共同的 祖先。人种属于B 然范畴,绝无优劣Z 分。 【透析5】知道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首先, 我们必须明确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母系氏族阶段和父系 氏族阶段。其次,要掌握在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悄况。主要是 氏族社会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以采集和 家务劳动为主,妇女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在父系氏族社会里.主 产活动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男子是生产和牛活的组织者。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和男子的不同地位是由于当时的生产 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透析6】氏族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学习要点 一.人类的岀现 1. 人类的出现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 学家 在非洲埃赛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白力年前 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 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 第一步,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木质 区别。 2. 人类的进化 猿类一正在形成中的人一完全形成的人 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口然地理环 境等众多因索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 母系氏族 妇女地位: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 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 亦产分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 体为基础。 2. 父系氏族 男子地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 产活动,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婚姻关系和对稳定,人们开始 “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财产分配:父系氏族初期财产公冇,末期 阶级出现 生产力发展 产詁剩余 国家产牛 私有制产生

(完整word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

珠海新世纪学校 编制人:高阳 备课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Administrator 志于道 据于德 游于艺 成于学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感知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时间、国家机构、首都、代国歌、国旗、公元纪年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通过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预习案】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一)背景: 革命即将胜利。 (二)召开: 1949年9月在 举行。 (三)会议通过的主要决议: 1.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 》。 2.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 ;北平为首都,改名为 ;采用 纪年;以 《 》为代国歌; 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 。 3.选举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二、开国大典: 1.准备: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内容见课本P5)。 2.举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 隆重举行。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它宣告了 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 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 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 。 三、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 、 、 、和 的 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残敌。 2.时间: 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3.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除 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点一: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 (1)“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 材料二: 开国大典 (2)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史学家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 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 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 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李普 《开国大典》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1课孔子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难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苦研《》《》《》《》,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为己任。 2、讲学收徒(30岁):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生涯(51岁):在鲁国做中都宰,后官至司寇。为了实现恢复社会的理想,他试图加强,削弱,抑制,结果失败。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化: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文化典籍、删除《》,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是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意义。 2、内容: (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就是,包括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主张以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要恰到好处“”。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孔子“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成为儒家经典。 四、多后世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有利于修身社建;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02 第二章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1动态消息两篇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EnglishVersion/>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pdysh/> 语文 <../../../../../../xiaoyu/> 数学 <../../../../../../xxsx/> 英语 <../../../../../../xe/> 科学 <../../../../../../xxkx/>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信息技术 <../../../../../../xxjs/> 思想品德 <../../../../../../sxpd/> 语文 <../../../../../../czyw/> 数学 <../../../../../../czsx/> 英语 <../../../../../../ce/> 历史 <../../../../../../czls/> 地理 <../../../../../../czdl/> 物理 <../../../../../../czwl/>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化学 <../../../../../../czhx/> 生物 <../../../../../../czsw/> 日语 <../../../../../../ry/> 俄语 <../../../../../../eyu/> 历史与社会 <../../../../../../lsysh/> 信息技术 <../../../../../../xxjs/> 思想政治 <../../../../../../sxzz/> 语文 <../../../../../> 数学 <../../../../../../gzsx/> 英语 <../../../../../../ge/> 历史 <../../../../../../gzls/> 地理 <../../../../../../gzdl/> 物理 <../../../../../../gzwl/> 化学 <../../../../../../gzhx/> 生物 <../../../../../../gzsw/> 日语 <../../../../../../ry/> 俄语 <../../../../../../eyu/> 音乐 <../../../../../../yinyue/> 体育 <../../../../../../tiyu/> 美术 <../../../../../../meishu/> 数学B版 <../../../../../../gzsxb/> 信息技术 <../../../../../../xxjs/> 教师中心 <../../../../> 学生中心 <../../../../../xszx/> 活动中心<../../../../../hdzx/> 中语网刊 <../../../../../wk/> 栏目地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第1课初识算法与程序设计学案

学案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三个阶段: ;; 。 2、算法的三种表示: 、、。 3、流程图常用构件(画出开始结束、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 4、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 5、我们在利用计算机缩写程序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是() A.编写程序 B.设计算法 C.分析问题 D.调试代码 6、下面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算法不可以用自然语言表示 B.算法只能用框图来表示 C.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 D.算法的框图表示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但只能有一个输出 7、()不是程序的基本结构。 A.层次结构 B.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 D.顺序结构 8、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9、图形符号" 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10、算机编写程序解决问题,需要经历: ①编写程序②设计算法③分析问题④调试代码 通常情况下,以上几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11、基本执行模式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学校篮球队选拔队员时要求学生的身高和体能素质必须达到预定的标准,要判定一个学生能否进入学校篮球队,最适合采用的算法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10、下图所示的流程图片断: 其中循环部分执行完后变量s的值是 A、24 B、48 C、192 D、384 (4 则本算法主要处理部分采用了三种基本程序控制结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算法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第二章 第二课 动态消息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第二课动态消息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动态新闻的特点 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探究“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消息中的体现。 [重点难点] 概括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天天预习] 1.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动态消息的写作特点是:(1)选择严谨,一事一报。让读者读过报道后,既能感受到每天都有值得关注的新鲜事,又能感觉到时代变化脉搏的跳动。(2)客观叙事、落笔于动。在简短的文字中舒展自如地叙述新闻事实,是动态消息最基本的写作要求。(3)统观全局,内涵深邃。一则优秀的动态消息,不仅要写出事物外在的形,还要让人领悟到内在的神。(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把笔墨集中落到写个性特点上,“以少许胜多许”,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技法。(5)一语定意,写好导语。导语总的要求是简短,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6)善用背景,灵活就位。在新闻写作中背景是消息结构的组织部分,主要作用是画龙点睛。(7)事实说话,疏于议论。以叙事为主,用事实说话,以新闻事实蕴含的意义潜移默化地感人,一般不必发议论。(8)交待来源,真实可靠。 2.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分,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而无辅题,主题可以是一行题或两行题(又称双主题)。复合式题有主题和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1)主题、辅题、引题、副题的含义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引题文字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否则,喧宾夺主,不利于主题的突出。 副题主要起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 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2)主题与辅题的关系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引出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等引出主题。 副题对主题起补充和解释的作用。分两类:第一类是主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个

《语文园地》第一课导学案.doc

《语文园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设计者:丛台区广安小学冯玲玲 学习目标: 1.学习分清主次的阅读方法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积累一些传统习俗及其寓意。 学习重点: 1.分清内容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交流平台” 1.我能读通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画出读懂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我 的感受是 。 2. 我还知道文章也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3. 如果我来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我会从以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重点介绍简单介绍 我这样写的原因是: 二、走进“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运用 1.我能读通顺句子,比较句中加点的词语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 语。 (1)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 动,八达岭长城(),南锣鼓巷(),什刹海()。

(2)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 鹃花(),美丽的海棠(),到处花香醉人。 (二)习俗寓意 1.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说说下面两种习俗的寓意。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下面的习俗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_________ 年_____ 月在_______ 召开。 2. 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②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___ 作为首都,以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 __________ 为国旗,采用________ 纪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 。推翻了 _________ 、封建主义和_ 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 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______________ 的力量。 4. ___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_________ 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 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 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 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 1.1949 9 北京 2. 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公元 3. 新 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第1课古代埃及学案

第1课古代埃及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识记古代埃及文明发源地,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古代埃及文明成就和象征。 2、理解古代埃及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和理解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法老与金字塔修建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1、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古代埃及文明与大河流域的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重点 1、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过程 2、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及与法老统治的关系 学习难点

1、古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2、理解古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二)新知学习: 【导】教师:”……金字塔是一个巨大无线电放大器”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轰动世界科学界的超级新闻,因为谁也不曾想到4000年前技术落后的古埃及文明竟建造出这样一个无比神奇的无线电放大器。这到底是一次巧合还是一次有意识的安排呢?现在没人知道,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不过这次有关金字塔的重大发现对科学家却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金字塔是什么象征?这里发源了什么文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共同探寻答案。 1.自主学习(独学) (1)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哪里?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文明的国家的发展历程有哪些?(何时出现国家?何时统一?经历了哪三个时代?谁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其领土南北到哪里?何时发生灭亡?)(3)古埃及在科学和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 (4)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最大的金字塔是什么?最高统治者称什么?古埃及文明象征与最高统治者有什么关系? 2.合作探究(群学) 【议】讨论: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3.展示提升(群学) 【展】 个人展示一:(1)古埃及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哪些?它属于一种什么类型的文明? 个人展示二:(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说明了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达标测评: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内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一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做到读能读顺。把古诗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指导生采用多种方式书定。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在古诗中读出了什么滋味?让学生整体把握古诗韵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到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了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二读精心品味: 1.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谈谈对你画出的诗句的理解。师可作适当点拨。(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谁也不愿意留下。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厌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呢?看来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3.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四、三读感受意境,学习写法 1.小组讨论:说说这首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写诗意、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忆江南 ●复习导入

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39442

三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我介绍 愉快的假期结束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 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有什么打算呢? 二、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1、如果现在请你看一看数学课本的目录,再来向大家介绍本书的内容,你能行吗?试一试吧。 三、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安排检查组长)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同一种颜色的钢笔。 4、准备2个练习本并注明。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在教师办公室不得随意讲话,排队三人以上时,第四人应在办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后再进。 7、做作业独立完成。在家不会写可以问家长,家长也不会的注明原因可不写,在校可以问老师。

8、课堂上的小老师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它同学等小老师发言完毕,可以补充。 9、小组合作要有组织者,记录员和汇报员。要求组内人人发言。 问题3:做作业应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业要求 1、注明时间,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检查由小组长负责。 2、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3、订正要重新写,不得在原题上改;在练习册上可以直接订正,但要换一种颜色的笔。 4、写作业、答题用铅笔,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5、连线要用直尺,画图要用铅笔和直尺。 6、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全对直接交组长,有错订正经老师批改后交组长。 8、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家长检查后签字并写上完成情况。小组长批上日期,并向科代表汇报。 (四)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3、有错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4、只用一种颜色的笔写作业。 5、凡是请假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四、听故事悟道理——介绍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下面闫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1、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当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抱怨,相信自己会渐渐好起来的。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1 动态消息两篇1-人教版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22页“小链接”,概括动态消息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对两则消息的对比分析,能够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比较分析两则动态消息,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新闻体裁并不陌生,在高一时,学生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等课文,对新闻报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不同新闻媒介及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要素、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他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辅助工具:优教云平台、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结合课本18—19页、22页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是什么? 消息与其它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 消息的结构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 动态消息是什么? 动态消息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二、初读文本、梳理文意 (一)学习要求: 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勾划出两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尾。 2.分析两则消息主体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思考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互联网助学 利用优教云平台,学生自主阅读课件,梳理两则消息的层次结构。 三、品读文本、思考探究 因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提炼、整合、概括信息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完成文本解读、信息概括、要点整合、方法积累等学习任务。 【思考与探究】 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何异同。 1.标题 形式不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

第一课 学案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学案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探究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图示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想一想: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有什么区别? 提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则不是固定的。

小丽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您买的白毛衣是商品,而您给我织的红毛衣就不是商品了呢?”妈妈告诉小丽:“白毛衣是用钱买来的,用于交换,所以是商品,而我给你织的红毛衣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1)什么是商品?你知道妈妈给小丽织的红毛衣为什么不是商品吗? (2)商品有哪两个基本属性? 答案(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妈妈给小丽织的红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判断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提醒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从货币的定义来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并且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货币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典例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导学案

年级:八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历史制作人:王国周教导处审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识记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2、能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导学指导与检测(20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1—5页的内容,大字部分要精读,小字部分可以快读,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相应位置将题目及答案标注清楚,10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回答: 三、三讲环节(10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侧重讲解。 2、本节内容小节。 四、巩固诊断:(13分钟) A层次(单选)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不包括() A.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B.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2、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乐队演奏的乐曲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国际歌》 3、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梁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开国大典 4、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开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A.封建帝制被推翻了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现代化了 D.帝国主义者被赶跑了 6、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协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7、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解放西藏 C.第一届政协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B层次 7材料分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 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①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哪首歌曲为国歌,为什么? ③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C层次思考与讨论 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请思考:中国是如何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怎么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