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解读

“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解读
“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解读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号:

姓名: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7)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二)基面的选择 (7)

(三)制定工艺路线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0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计算

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

2、产品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一道工序);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3千字,A4);

6、装袋(桂林航院课程设计专用袋、不用档案袋)

设计时间:两周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密封件定位套,其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有选择地定向一密封件。该组件包括一膨胀器结构,通过转动或其它方式移动到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强制接合和脱开这样的强制接合,该膨胀器结构可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或密封件关闭定向。当密封件定位组件用于实施腹腔镜或类似手术中的套管针组件时,密封件打开定向设置密封结构脱开与通过其间的器械的接合,并可便于充入的气体从充气的体腔内快速地排出。一偏置组件可连接到密封结构,以在器械不设置在密封结构内的情形下,偏置密封结构到一通常的关闭位置。构造来打开和关闭一密封结构的密封件定位组件,所述密封件定位组件包括:

a)一包括一膨胀器结构的定位装置,膨胀器结构设置成与密封结构保持连通的关系。

b)通过所述膨胀器结构和密封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膨胀器结构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定向和一密封件关闭定向。

c)所述密封件打开定向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膨胀器结构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的强制接合形成。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定位套孔壁较薄,在各道工序加工时应注意选用合理的夹紧力,以防工件变形。

2)定位套内、外圆有同轴度要求,为保证加工精度,工艺安排应粗、精加工分开。

3)在精磨φ130045

.0015.0++mm 时,同时靠磨φ136mm 右端面,以保证φ130045

.0015.0++mm 右端面对其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0.03mm 。

(这种方法工厂俗称“工艺保证”)。

4)φ16510.015.0--mm 、φ18010

.015.0--mm 中心线对φ130045.0015.0++mm 基准孔

中心线的同轴度误差的检测方法,采用1:3000锥度心轴。先将工件装在锥度心轴上,再将心轴装在偏摆仪,将百分表触头与工件外圆最高点接触,然后转动锥度定位心轴,百分表跳动值为同轴度误差。

5) 该密封件定位套因为是铸件,采用先铸造出中心孔,以减少金工工作量。

6) 定位套螺纹孔宽,大径、小 径尺寸及等分精度的检查,采

用符合量规进行检查。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毛坯成形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质量、使用性能、成本和生产率;而零件的材料选定以后,其毛坯成形方法也大致确定了。

机械零件毛坯选择的原则是既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又使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以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

零件材料为HT200。已知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有多个通孔,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按有关基准的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对本

零件而言,则应以φ130045

.0015.0++mm 的孔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

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对本零件而言,φ16510.015.0--mm

孔与φ130045.0015.0++mm 的孔、φ18010.015.0--mm 的孔与φ130045.0015.0++mm 的孔同轴度误差为0.025mm ,则应以φ130045.0015.0++mm 中心孔为精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达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为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车左端面,车内径φ130孔深195mm

工序2:深195mm 处车内槽φ136mm ×4mm 工序3:φ130孔、φ260外圆倒角1×45°

工序4:车右端面到220mm ,车法兰盘至壁厚20mm 。车外圆至φ180mm ,车内孔至φ90mm 。

工序5:车左边环槽。

工序6:车外圆至φ165mm ,车右边环槽至图样尺寸。 工序7:车外圆至φ160mm 至如图尺寸。 工序8:φ165孔、φ90外圆倒角1×45°

工序9:检验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1:车左端面,车内径φ130孔深195mm

工序2:在深195mm 处车内槽φ136mm ×4mm 工序3:φ130孔、φ260外圆倒角1×45

工序4:车右端面到220mm ,车法兰盘至壁厚20mm 。车外圆至φ180mm ,车内孔至φ90mm ,车外圆至φ160mm 、φ165mm 至图样尺寸。

工序5:车所有外圆环槽。

工序6:车外圆至φ165mm ,车右边环槽至图样尺寸。 工序7:车外圆至φ160mm 至如图尺寸。 工序8:φ165孔、φ90外圆倒角1×45° 工序9:检验

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种方案均无原则性错误,但方案一工序太分散不利于

提高加工精度及生产率,方案二比方案一工序集中减少了装夹次数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及生产率,考虑到便于装夹和提高加工精度及生产率,所以确定方案为:

工序1:夹工件左端外圆,照顾铸件壁厚均匀,车内径各部尺寸,留加工余量5mm ,车右端面,保证工件总长为226mm ,法兰盘壁厚23mm ,其余各部留余量5mm

工序2:倒头,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法兰盘外圆找正,车外圆各部,留加工余量5mm

工序3: 夹工件右端外圆,车内径至尺寸φ1308

.06.0++mm ,深

195mm 处车内槽φ136mm ×4mm ,车外端面,保证工件总长222mm ,车φ260mm 法兰盘厚度22mm

工序4:倒头,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精车右端外圆各部尺寸,留磨量0.8mm (注φ160mm 不留加工余量),车端面保证工

件总长220mm ,车内径φ905.02.0++mm 至尺寸φ9020.012.0++mm ,切各环槽

至图样尺寸。

工序5:夹工件右端外圆,内径找正,粗、粗磨内径至图样

尺寸φ130045.0015.0++mm ,靠磨φ136mm 端面,磨φ905.02.0++mm

工序6: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磨φ16510

.015.0--mm 外圆,磨φ18010

.015.0--mm 外圆至图样尺寸

工序7:划φ175mm 中心圆上3×M8孔线,划φ222mm 中心圆上3×φ13mm 孔线

工序8:钻3×φ13mm 孔,钻3×M8底孔φ6.7mm 、攻螺纹M8、深15mm

工序9:桉图样检查各部尺寸和精度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胚尺寸的确定

“密封件定位套”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为HB180~HB210。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使用铸造模铸造毛坯。

根据以上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φ180mm 、φ160mm 、φ165mm 以及260mm ) 其加工长度为227mm ,与其连接的法兰盘外圆表面直径为φ260mm 。

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为0.8,要求精加工,此时直径余量2Z=7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2.外圆表面沿轴线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两端面的精度等级为IT10,所以,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为2mm。3.内孔(I、φ90mm,Ⅱ、φ130mm)

零件内孔尺寸较大,故毛坯为空心。

内孔Ⅰ:镗孔:φ85mm

镗孔:φ88mm 2Z=3mm

扩孔:φ89.7mm 2Z=1.7mm

精镗:φ89.9mm 2Z=0.2mm

细镗:φ90mm 2Z=0.1mm

内孔Ⅱ:镗孔:φ100mm

镗孔:φ128mm 2Z=28mm

扩孔:φ129.7mm 2Z=1.7mm

精镗:φ129.9mm 2Z=0.2mm

细镗:φ130mm 2Z=0.1mm

4.内槽(φ136х4)

粗车:φ133mm 2Z=3mm

半粗车:φ135mm 2Z=2mm

半精车:φ135.8mm 2Z=0.8mm

精车:φ135.90mm 2Z=0.1mm

精车:φ136mm 2Z=0.1mm

5. 法兰盘(φ260mm-T20mm)

法兰盘的长度为20mm,要求留加工余量为7mm,故采用切削加工。

法兰盘的加工余量分配:

粗车:24mm

粗车:22mm

半精车:20.4mm

精车:20.7mm

精车:20mm

6.环槽(Ⅰ、4xφ174mm,Ⅱ、4xφ159mm)

环槽Ⅰ:粗车:φ173mm

半精车:φ173.6mm

精车:φ174mm

环槽Ⅱ:粗车:φ162mm

半粗车:φ160mm

半精车:φ159.6mm

精车:φ159mm

7. 钻3×M8底孔(φ6.7mm)

钻孔:φ6mm

扩孔:φ6.6mm

铰孔:φ6.7mm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采用调整法加工,因

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密封件定位套的铸件毛坯图见成品毛坯图。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1:车定位套左右端面 1.车定位套左端面 ① 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200,模锻。

加工要求:粗车端面φ260mm ,表面粗超度值为um R Z 200。 机床:CA6140卧式车床

刀具:刀片材料为YT15,刀杆尺寸为16mm ?25mm ,

mm r r k o o r 5.0,8,15,90====εοοοα。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1]表1.4,当刀杆尺寸为16mm ?25mm ,

mm a p 3≤以及工件直径为60mm 时:f=0.5~0.7mm/r

按CA6140车床说明书取f=0.48mm/r(参见文献[1]表3-9)。 ③ 确定背吃刀量p a :由于单边余量为5.5mm.即p a 为5.5mm 。 ④ 确定切削速度c V :按文献[1]表1.27,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选T=60min )。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式中: 2.0,35.0,15.0,242====m y x c v v v 。v k 见文献[1]表1.28,即

97.0,81.0,04.1,8.0,44.1=====bv krv kv sv mv k k k k k ,所以

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min /6.10897.081.004.18.044.151.0360242

33

.015.02.0m =???????=

⑤ 确定主轴转速n:由min /133260

14.36

.10810001000r d v n c ≈??==

π,

查文献[3]表3.9,取机床转速为160r/min 。所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min /60r v =。

⑥ 计算切削工时T 。

被加工外圆表面长度mm L 274,=。端面车刀选主偏角o r k 90=,背吃

刀量mm a p 5.5=,查文献[4]表5-114得:mm L 1.291.281-=

取mm L 291=,mm L 312-=,mm L L L 30527422927421=++=++=。

min 18.3348

.0600305=??==

i nf L T j 查文献[4]表5-153得,变换刀架的时间为0.05min ,变速或变换进给量的时间为0.02min ,启动和调节切削液的时间为0.05min ,共计min 12.0=f T 。

所以,总的切削工时min 4.3=T 。 2.车定位套右端面

加工右端面步骤同上,j c p T v f n a ,,,,都没变。 被加工外圆表面长度,L 变了,为191mm 。

所以mm L L L 22219122919121=++=++=

min 3.2348

.0600222≈??==

i nf L T j 查文献[4]表5-153得,变换刀架的时间为0.05min ,变速或变换进给量的时间为0.02min ,共计min 07.0=f T 。

所以,总的切削工时min 37.2=T 。 工序2

1.粗镗Φ130内孔,孔口倒角C2

步骤如下

① 确定背吃刀量p a :端面总加工余量为9mm ,一次走刀3.5mm ,

p a =3.5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2,查得f=0.7~1.0mm /r ;根据文献[4]查表5-6,根据机床的主轴进给量取f=0.74mm /r. ③ 确定削速度c v :根据文献[4]表5-118,取c v =50m /min. ④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

n=

w c d v π1000=121

50

1000??πr /min=132r /min 查文献[4]表5-6得相近的主轴转速n=125r /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c v =47.5r /min.

⑤ 计算基本时间j T :切削加工长度L=l +1l +2l +3l ,镗刀选用主偏角r K = 90,背吃刀量p a =3.5mm ,根据文献[4]查表5-138和表5-139得1l =4mm ,2l =4mm ,3l =5mm 。

L=191+4+4+5=204mm

j T =

i nf

L =min 174.0125204

??=2.21min ⑥ 辅助时间f T :根据文献[4]查表5-152得,装夹工件时间为0.8min ,启动机床时间为0.02min ,取量具并测量尺寸时间为0.5min ,共计f T =1.32min 。

⑦ 所以,总的切削时间为min 53.321.232.1=+=T 2.孔口倒角C 2

粗镗完Φ130mm 内孔后倒角,取粗镗切削要素,n=125r /min ,

c v =47.5r /min ,j T =0.003min 。

3.粗镗Φ90mm 内孔面 步骤如下

① 确定背吃刀量p a :端面总加工余量为7mm ,一次走刀3.5mm ,

p a =3.5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2查得f=0.7~1.0mm /r ;查表5-6,根据机床的主轴进给量取f=0.74mm /r.

③ 确定削速度c v :根据文献[4]表5-118,取c v =50m /min. ④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

n=

w c d v π1000=83

50

1000??πr /min=191.85r /min 查文献[4]表5-6得相近的主轴转速n=200r /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c v =52.124/min.

⑤ 计算基本时间j T :切削加工长度L=l +1l +2l +3l ,镗刀选用主偏角r K = 90,背吃刀量p a =3.5mm ,查文献[4]表5-138和表5-139得

1l =4mm ,2l =4mm ,3l =1mm 。

L=21+4+4+1=30mm

j T =

i nf

L =min 174.020030

??=0.2min ⑥ 辅助时间f T :查文献[4]表5-152得,取量具并测量尺寸时间为0.5min ,共计f T =0.5min 。

⑦ 所以,总的切削时间min 7.05.02.0=+=T 。 4.精镗内孔Φ130mm 及退刀槽端面

步骤如下

① 确定背吃刀量p a :端面总加工余量为2mm ,一次走刀1mm ,

p a =1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2查得f=0.7~1.0mm /r ;查文献[4]表5-6,根据机床的主轴进给量取f=0.7mm /r. ③ 确定削速度c v :根据文献[4]表5-118,取c v =60m /min. ④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

n=

w c d v π1000=132

60

1000??πr /min=144.76r /min 查文献[1]表3.9,得相近的主轴转速n=160r /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c v =66.32/min.

⑤ 计算基本时间j T :切削加工长度L=l +1l +2l +3l ,镗刀选用主偏角r K = 90,背吃刀量p a =3.5mm ,查文献[4]表5-138和表5-139得

1l =4mm ,2l =4mm ,3l =5mm 。

L=191+4+4+5=204mm

j T =

i nf

L =min 17.0160204

??=1.82min 工序3

粗车Ф260外圆、粗车Ф260外圆右端面、车外圆Ф180、Ф165 1.粗车Ф260外圆 步骤如下。

① 确定背吃刀量p a :外圆单边总加工余量为7mm ,两次走刀加工,mm a p 5.3=。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2查得f=0.7~1.0mm/r;查文献[4]表5-5根据机床的纵向进给量,取f=0.94mm/r 。

③ 确定切削速度c V :根据文献[4]表5-109和表5-110,查得

2

.0,4.0,15.0,158====m V X C v v v ;修正系数

0.1,83.0,73.0,85.0,0.1=====v tv rv hv mv KH K K K K , 刀具寿命选T=60min ,

故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min /1.3083.073.085.01194.05.360158

4

.015.02.0m =???????=

④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n : min /35274

14.31

.3010001000r d v n c ≈??==

π 根据文献[4]表5-5查得相近较小的机床转速为n=32r/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min /5.27m V c =。

⑤ 计算基本时间j T :切削加工长度mm L 5.24,=,外圆车刀选用主偏角?=90r K ,被吃刀量mm a p 5.3=,查文献[4]表5-138和表5-139

得: 1L =Kr ap tan 1

+(2-3)取1l =3mm ;2l =4mm ,3l =5mm 。

L=321l l l l +++=24.5+3+4+5=36.5mm

294

.0325

.36??==

i nf L T j min ≈2.43min ⑥ 辅助时间f T :查文献[4]表5-153得,装夹工件的时间为0.8min ,启动机床的时间为0.02min ,取量具并测量尺寸的时间为

0.5min ,共计。

⑦ 所以,总的切削时间min 75.343.232.1=+=T 。

2.车削Ф260外圆右端面、车外圆Ф180、Ф165步骤同上,各类参数

见工序卡。

3.车?159和?174共四个槽

① 确定背吃刀量p a :单边加工余量为3.0mm ,一次走刀加工,

p a =3mm;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6查得f=0.16~0.19mm/r ,查文献[4]表5—5根据纵向进给量取f=0.18mm/r;

③ 确定切削速度c v :根据文献[4]表5—109查得v C =189.8,

v X =0.15,v y =0.20,m =0.20,修正系数MV K =1.0,HV K =0.84,hv K =0.82,v k r K =0.73,tv K =0.83,刀具寿命T=60min ,故

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min /)83.073.082.084.00.118

.03608

.189(

2

.015.02

.0m ??????? =41.7m/min ④ 确定机床转速n :

w

c d v n π1000=

=

min /4.8016514.37

.411000r =?? 根据文献[4]表5—5取较近的转速n=80r/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c v =41.4m/min;

⑤ 计算基本时间T j :查文献[4]表5—138得:2

1

d d -+l =

)3~2(tan +r

p k a ,l 2= l 3=0,车槽刀用主偏角K r =90.,故取l 1=4mm

L=

2

1

d d -+ l 1+ l 2+ l 3=(

42159165+-)mm=7mm nf

L

T j =

i=

8018.07??4min=1.9min

⑥ 辅助时间:查文献[4]表5—138得,换刀时间为0.02min ,

取量具并测量尺寸时间为0.5min ,共计min 52.0=f T 。 ⑦ 所以,总的切削时间min 42.29.152.0=+=T 。 4.车φ160外圆切入槽

先切φ160槽,方法同上,背吃刀量为2.5mm ,进给量为0.18mm/r ,机床转速为80r/min ,切削速度为41.4m/min ,基本时间min 45.0=j T ,辅助时间min 1.0=f T 。所以,总的切削时间min 55.045.01.0=+=L 。 5.车φ160外圆

① 确定背吃刀量a p :单边加工余量为2.5mm ,一次加工完成,a p =2.5mm ;

② 确定进给量f :根据文献[4]表5—102查得f=1.01 ~2mm/r ,查文献[4]表5—5,根据机床的横向进计量,取f=1.02mm/r ; ③ 确定切削速度V C :根据文献[4]表5—110查得v C =189.8,

v X =0.15,v y =0.20,m =0.20,修正系数MV K =1.0,HV K =1.04,hv K =0.82,v k r K =0.73,tv K =0.83,刀具寿命T=60min ,故

v y x p m v

c K f

a T C V v

v ?=

=min /)83.073.082.004.10.102

.15.2608

.189(

2

.015.02

.0m ??????? =34.5m/min

④ 确定机床转速n :w

c d v n π1000=

=

min /6.6616514.35

.341000r =?? 根据文献[4]表5—5得,取相对较小的转速为63r/min ,所以实际的切削速度为32.6m/min

⑤ 计算基本时间T j :车外圆主偏角K r =90.,查文献[7]表5—138和表5—139得:

密封件定位套工艺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产品型号零件图号 产品名称密封件定位套零件名称共 2 页第 1 页材料牌号HT200毛坯种类铸造毛坯外形尺寸227mmX265mm每毛坯件数 1 每台件数 1 备注 工序号工名 序称 工序内容 车 间 工 段 设备工艺装备 工时 准终单件 1 备料 2 铸造铸件各部留加工余量7mm 3 清砂清砂 4 热处理人工时效处理 5 粗车 夹工件右端外圆,照顾铸件壁厚均匀,车内径各部尺寸以及左 端面和φ260外圆,留加工余量2mm,法兰盘壁厚23mm,其 余各部留余量3mm CA6140 6 粗车 倒头,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法兰盘外圆找正,车外圆各部, 及右端面和右端总长199mm,留加工余量2mm CA6140 7 精车 夹工件右端外圆,车内径至尺寸φ1308.0 6.0 + + mm,深195mm处 车内槽φ136mm×4mm,车外端面,保证工件总长221mm,车 φ260mm法兰盘厚度20mm CA6140

8 精车 倒头,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精车右端外圆各部尺寸,留磨量 0.8mm(注φ160mm不留加工余量),车内径φ905.0 2.0 + + mm至尺 寸φ90mm,切各环槽至图样尺寸 CA6140 9 磨 夹工件右端外圆,内径找正,磨削内径至图样尺寸φ 130045 .0 015 .0 + + mm,靠磨φ136mm端面 M1432A 10 磨 以内径定位装夹工件,磨φ16510.0 15 .0 - - mm外圆,磨φ18010.0 15 .0 - - mm 外圆至图样尺寸 M1432A 11 钳 划φ175mm中心圆上3×M8孔线,划φ222mm中心圆上3× φ13mm孔线 Z525 12 钳 钻3×φ13mm孔,钻3×M8底孔φ6.7mm、攻螺纹M8、深 15mm Z525 13 检验桉图样检查各部尺寸和精度摇臂钻床 14 入库入库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 设备 设计(日 期) 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标准化(日期)会签(日期)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零件图七

摘要 本设计所选的题目是有关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加工,通过设计编程,最终用数控机床加工出零件,数控加工与编程毕业设计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数控原理,数控工艺,数控编程,制图软件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等专业知识对零件进行设计,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熟悉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对加工与编程的具体掌握,通过设计会使我们学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会对本专业有较完善的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巩固,扩大,深化知识的目的。 此次设计也是我们走出校园之前学校对我们的最后一次全面的检验以及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毕业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也是我们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设计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对零件的分析与加工工艺的设计,提高我们对零件图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能力,使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各项知识得以巩固,以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 此次设计主要是围绕设计零件图七的加工工艺及操作加工零件来展开的,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质量,加工精度及以及生产的经济成本来完成,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主要内容有:分析零件图,确定生产类型和毛坯,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确定加工方案及装夹方案,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数据处理,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加工程序的编辑,加工时的实际操作,加工后的检验工作。撰写参考文献,组织附录等等。 关键词 加工工艺、工序、工步、切削用量:切削速度(m/min)、切削深度(mm)、进给量(mm/n、mm/r)。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 一、零件分析 1、分析零件结构特点,确定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 2、分析零件加工技术要求,确定重要表面的精加工方法 3、根据零件的结构和精度,做出零件加工工艺性评价 二、确定毛坯 1、根据零件的材料和生产批量选择毛坯种类 2、根据毛坯总余量和毛坯制造工艺特点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大小 3、绘制毛坯工件合图 三、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法 根据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形状、结构特点和加工批量逐一列出各表面的加工方法。注意方法可以有多种方案,再根据现有条件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案。 四、确定定位基准 1、选择粗基准 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为第一道工序加工选择基准。 2、选择精基准 按照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第一道工序以外的各表面的定位基准,以便确定定位方案和按照基准先行的原则安排工艺路线。 五、划分加工阶段 一般零件的加工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一般的工作有:粗车、粗铣、粗刨、粗镗等。半精加工阶段一般工作有:半精车、半精铣、半精刨、半精镗等。精加工阶段的一般工作有:精车、精铣、精刨、精镗、粗磨、精磨。 当零件尺寸精度为IT6级以上,表面粗糙度Ra0.4以上要进行超精加工。 六、热处理工艺安排及辅助工序安排 热处理工艺将零件加工阶段自然分开。一般情况下铸造后毛坯要进行时效处理,锻造后毛坯要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然后进行粗加工。粗加工后,复杂铸件要进行二次时效,轴类零件一般进行调质处理,然后进行半精加工。各类淬火放在磨削加工前进行,表面化学处理放在零件加工后进行。 辅助工序包括去毛刺、划线、涂防锈油、涂防锈漆等也要在需要的时候安排进去。 七、拟订工艺路线 1、按照基准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的原则安排工艺路线。并以重要表面的加工为主线,其他表面的加工穿插其中。一般次要表面的加工是在精加工前或磨削加工前进行的,重要表面的最后的精加工为放在整个加工过程的最后进行。 2、根据加工批量及现有生产条件考虑工序的集中与分散,以便更合理地安排工艺路线。 3、安工序按排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 八、工序设计 1、选择工序的切削机床、切削刀具、夹具、量具 2、确定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各表面的工序尺寸 3、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计算工序的工时定额 九、填写工艺卡片 根据设计好的内容将相关项目填入工艺卡片中。工艺卡片有三种: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 计学生作品 所属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小组成员: 组长: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

传动轴设计准备工作——明确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1.问题提出: 零件的几何精度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制定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针对车床传动轴,应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加机械工工艺过程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应用训练。 2.专题研究的目的: (1)掌握零件主要部分技术要求的分析方法; (2)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确定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3)掌握工艺分析方法; (4)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 (5)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 (6)掌握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加工路线的方法。 车床传动轴的几何设计要求——研究内容 图1所示为车床的传动轴,轴上开有键槽用来安装齿轮以传递运动和动力,两端是安装滚动轴承的支承轴颈。完成该传动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零件主要部分的技术要求分析研究; (2)确定传动轴的材料、毛坯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热处理工艺;(3)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4)确定定位基准;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顺序; (6)制定传动轴的加工路线。 图1 传动轴 工作安排 1.查阅资料了解传动轴各部位的作用; 2.根据相关资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材料、毛坯及热处理工艺; 3.根据传动轴的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并确定加工工序; 4.总结上述过程,完成研究报告。 组员分工 1.查阅资料—— 2.选材、毛坯及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3工艺路线的确定—— E F M N P Q

密封件定位套

四、密封件定位套 见图2-25

I 、零件图样分析 1)φ16510.015.0--mm 中心线对φ130045 .0015.0++mm 基准孔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5mm 2)φ18010.015.0--mm 中心线对φ130045.0015.0++mm 基准孔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5mm 3)φ130045 .0015.0++mm 右端面对其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3mm 。 4)铸件人工时效处理。 5)尖角倒钝1×45°。。 6)材料HT200。 2、密封件定位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表2-15) 表2-15 密封件定位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表

3、工艺分析 1)定位套孔壁较薄,在各道工序加工时应注意选用合理的夹紧力,以防工件变形。 2)定位套内、外圆有同轴度要求,为保证加工精度,工艺安排应粗、精加工分开。 3)在精磨φ130045.0015.0++mm 时,同时靠磨φ136mm 右端面,以保证φ130045 .0015.0++mm 右 端面对其轴心线的垂直度公差0.03mm 。(这种方法工厂俗称“工艺保证”)。 4)φ16510.015.0--mm 、φ18010.015.0--mm 中心线对φ130045 .0015.0++mm 基准孔中心线的同轴度误 差的检测方法,采用1:3000锥度心轴(图2-26)。先将工件装在锥度心轴上,再将心轴装在偏摆仪上(图2-27),将百分表触头与工件外圆最高点接触,然后转动锥度定位心轴,百分表跳动值为同轴度误差。 图2-26 锥度心轴

技术要求 1、尖角倒钝。 2、材料HT200。 图2-27同轴度检验示意图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资料

第五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制成文本,用来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文件。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及作用 工艺规程的内容,一般有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各工序基本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采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等。 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合理的工艺规程是建立在正确的工艺原理和实践基础上的,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一切生产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工作的依据。原材料的准备、毛坯的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购置、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劳动力的组织、生产进度计划的安排等工作都是依据工艺规程来进行的。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在新建扩建或改造工厂或车间时,需依据产品的生产类型及工艺规程来确定机床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工人工种、数量及技术等级,车间面积及机床的布置等。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 (一)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消耗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加工出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零件。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且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产品零件图样及装配图样。零件图样标明了零件的尺寸和形位精度以及其他技术要求,产品的装配图有助于了解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作用,所以,它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产品型号零(部)件图号共页 产品名称密封件定位套零(部)件名称转向节第页材料牌号45# 毛坯种类铸件毛坯外型尺寸Φ100mm 每毛坯件数每台件数备注 工序号工序 名称 工序内容车间工段设备工艺装备工时 准终单件 1 铸铸件各部分加工余量5 2 热处理人工时效处理 3 粗车夹持毛坯的一端外圆,粗车外圆尺寸,兼顾铸件壁厚均匀,保证外圆尺寸为 Φ90mm车端面,保留总长为85,保留其加工余量5mm CA6140 三抓卡盘 4 粗车掉头,以已车外圆定位加紧加工,车外圆,法兰盘外圆车到Φ90mm,粗车法 兰盘端面,保证总长为80.5mm CA6140 三抓卡盘 5 半粗车车法兰盘外端面,并保证工件总长为80mm机各处倒角 CA6140 三抓卡盘 6 粗镗镗内径尺寸,保证工件尺寸为Φ34.2mm,留加工余量为0.8mm,Φ25+0.5 +0.2 mm 镗内径至图纸尺寸 三抓卡盘 7 半精镗镗内孔尺寸,保证工件尺寸为Φ34.7mm,留加工余量0.3mm三抓卡盘 8 精镗镗内径尺寸至图纸尺寸Φ35+0.045 +0.015 mm三抓卡盘9 粗车以法兰盘端面和内孔定位,粗车外圆尺寸,保证外圆尺寸为Φ55mm,留加工 余量1mm CA6140 10 精车精车外圆尺寸,保证外圆尺寸为Φ54.3mm,留加工余量为0.3mm

CA6140 11 割槽加工至图纸尺寸的Φ50-0.10 -0.15mm和Φ54-0.10 -0.15 mm的槽 CA6140 12 钳划线:画直上均匀分布的3XΦ10mm孔的位置,划直径上Φ46孔的中心位置12 钻钻孔3XΦ10mm 14 磨磨削加工外圆,磨至图纸尺寸Φ54-0.10 -0.15mm和Φ50-0.10 -0.15 mm 15 检验按照图纸要求检验各部分尺寸 16 入库涂油入库 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字号签字日期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会签(日期)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完整

第10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0.1 工艺过程 10.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①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②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③零件的加工,如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④产品的装配,如总装,部装、调试检验和油漆等;⑤生产的服务,如原材料、外购件和工具的供应、运输、保管等。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目前很多产品往往不是在一个工厂单独生产,而是由许多专业工厂共同完成的。例如:飞机制造工厂就需要用到许多其他工厂的产品(如发动机、电器设备、仪表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架飞机的生产过程。因此,生产过程即可以指整台机器的制造过程,也可以是某一零部件的制造过程。 (2)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均为工艺过程。在工艺过程中,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工艺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同样,将加工好的零件装配成机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装配精度并获得预定技术性能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的两项主要容。 10.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毛坯就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的加工而变成为成品的。 (1)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区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或设备)是否变动和完成的那部分工艺容是否连续。如图4.1所示的零件,孔1需要进行钻孔和铰孔,如果一批工件中,每个工件都是在一台机床上依次地先钻孔,而后铰孔,则钻孔和铰孔就构成一个工序。如果将整批工件都是先进行钻孔,然后整批工件再进行铰孔,这样钻孔和铰孔就分成两个工序了。 工序不仅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制订工时定额,配备工人,安排作业和进行质量检验的依据。 通常把仅列出主要工序名称的简略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 (2) 安装与工位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先占据一正确位置(定位),然后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或装配单元)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容称为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工件加工中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因为多一次装夹就多一次装夹误差,而且增加了辅助时间。因此生产中常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动夹具等,以便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可使其处于不同的位置加工。为完成—定的工序容,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或装配单元)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

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M12-6H螺纹孔中的Ф10孔工艺装备设 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设计题目 泵体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M12-6H螺纹孔中的Ф10孔工艺装备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 (2) 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 (2) 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1张 (4) 夹具装配图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节) ①目录 ②摘要(中外文对照的,各占一页) ③零件工艺性分析 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⑤指定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⑥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⑦体会与展望 ⑧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包括书、期刊、报告等,10条以上)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律用A4纸、纵向打印.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5天 (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

(4) 编写说明书3天 (5) 准备及答辩2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冷热工艺过程中,使用着大量的夹具,用以安装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保证零件和工件的质量。 本次设计主要是进行盖体类零件的专用夹具的设计,是对我们以往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对我们所掌握知识的一次扩展。本文主要从工艺规程的指定与夹具的设计两方面出发。根据零件本身的特点,生产类型以及零件在具体工作时的作用选择工艺规程和夹具。在工艺规程方面:确定生产类型,综合考虑其准确度高,生产效率高,消耗经济少等方面,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在夹具设计方面,因为是盖体类零件,加工Ф10孔,选择钻床加工,考虑诸多因素拟订最优方案,最终完成本次设计。

密封件定位套

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二、前言 (4) 三、零件的分析 (5) 四、工艺规程的设计 (5)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二)基准的选择 (5) (三)工艺路线的拟定 (6)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 五、机械加工余量 (8) 六、毛胚图 (9)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0) 八、设计总结……………………………………………………………………… 九、主要参考文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任务书(五) 设计题目设计“二联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纲领: 小批量) 设计内容 1产品零件图一张 2产品毛坯图一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一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班级:机电091 设计者:林晓新 指导老师:陈学文 2011年 6月 21日

前言 本次设计目的经典零部件制造与检验(二)实训是在学习了本课程,进行了金工实习及下厂参观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的先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经典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和部分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是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及有关课程(机械制图、公共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的知识,结合个相关的实习中获得的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有关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正确地解决机械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加工余量及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做到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能满足加工成本合理的要求。 3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说明书中难免有不当和欠妥之处,敬请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林晓新 2010.7.6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发表时间:2013-12-03T10:54:32.420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江灵智[导读]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江灵智 (浙江申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温岭 317507) 摘要:在机械运动装置传递运动形式中,轴类零件是不可或缺的部件之一。各传动件不仅通过轴类零件传递扭矩带动运动,另外也通过其承受载荷。轴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决定着它在机械运动中的性能,本文就轴类加工工艺规程予以讨论,以求获得更为完善的产品,提高其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轴类零件是机械装置中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不仅是传动零部件的载体,还具有扭矩和运动形式传送的作用,实现机械装置间连续运动。轴类零件根据外形的差异,有直轴、曲轴和软轴之分,这里讨论的主要以直轴为主。其包括有光轴、阶梯轴等。由于轴类零件在机械传动中至关重要,其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需符合使用标准,因而其加工工艺流程必须经过严格的工艺规程。无论是加工光轴、阶梯轴或是空心轴等其他轴类零件,其加工工艺基本上是一致的,针对不同的结构,只需要在细节上做些处理。 一、毛坯及材料的选择 加工轴类零件之前,首先应该挑选使用哪种材料的毛坯。毛坯是否选取适当,将决定后期加工难度和工作量。轴类毛坯根据轴类现场使用场合、加工制造分类、加工预期成本、现有加工车床的限制等而定,一般常使用棒料、锻件等,棒料适用于阶梯不太明显趋近于光轴的轴类零件,相反地,若是外圆间变化较大的阶梯轴或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轴类,通常是选取锻件毛坯。另在选择毛坯时,优先选择外形形状和大小贴近于制造零件的毛坯,这样可减少零件加工所需的冗余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毛坯材料的选择需根据实际使用中轴类零件工作而定,如其支承的传动件的重量,其传递的扭矩等。因而,在选择毛坯材料时,其抗变形能力、抗弯曲能力、耐磨度等是重要参数,并需经过不同的热处理来强化这些参数。[1] 二、定位及装夹方式的确定 待选定使用哪种毛坯后,需通过定位和装夹装置标记最优的加工点。基准表面及装夹方式的确定,决定着零件经过车削后其大小和切削位置与理论上的偏移程度。在选择参考平面用作基准时,主要有粗基准和精基准类型,根据零件各位置不同功能而定的误差范围值,选取合适的基准。一般粗基准使用可加工范围广、表面平滑、较为重要的未加工表面;优先使用已加工处理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的参考面,尤其是其他未进行修改的面都能以此为准的表面。在一些情况下,也可采用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方式确定基准面。[2] 毛坯零件的装夹方式根据待加工零件的形状而定,针对矩形的零件,使用合适的平口钳夹住固定;针对圆状零件,使用三爪卡盘压在铣床床面上;针对特殊形状的零件,可制作专用的铣床夹具。 三、加工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加工遵循的原则与其他加工类似,切削工艺安排严格按照“先攻基准、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的原则执行。使用数控车床车削误差变化范围较小的零件时,起始位置点选择为轴的最右端。 1.首先分析零件样图。 零件图样中给出的一些使用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平行度、同心度等数值要求,是我们在作加工工艺的指导依据。 2.加工路线的拟定。 对零件图分析后,可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根据加工工序中“基准先行”的规则要求,在设计中作为基准使用的外围面需优先进行,方便其他表面的加工。此加工可采用外圆车削的方式,包括有粗车、半粗车、精车等阶段;其次,根据“先主后次”的原则,优先处理尺寸接近于理想状态约束较多的零件外围部分。而轴上的矩形键槽、花型键槽及螺孔等在外围表面加工到某个精度后执行;再次,当零件要求钻孔时,需先加工端面,然后再钻孔,这样就可确保一些情况下指定的同心度、平行度等条件,提高孔的加工精度。 四、工艺过程 确定了轴类零件的主要基准面和实施方案,待毛坯正确地装上和固定时,其操作流程可开始执行。轴类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为车削和磨削。前者适用于粗加工场合,相反地,后者则在精加工上占有优势。零件成型历时三种时期,即预加工处理、半精加工处理、精加工处理时期,若是对零件的尺寸等有更严格限制,可再加上光整加工工序。[3] 1.毛坯的预加工。 在选择毛坯时,其与成品是有差别的,通过粗加工切除毛坯上的多余存量,使得毛坯的形状和大小接近于成品,为后续加工提供便利,节约生产成本。预加工主要包括有对毛坯的校正,主要针对毛坯在各种条件下产生的变形弯曲等情况;另有当使用棒料时,应切除毛坯与实际成品相比的多余部分;当一些零件需要钻孔时,需先切端面然后钻孔;若是使用锻件或是尺寸较大的铸件,还需拉荒处理,除去其表面的氧化层,减少加工余量。 2.轴类零件的半精加工。 半精加工方案实施在粗加工之后,进一步缩小与理论上的差距,使成品更接近于要求。在使用半精方式加工前,需添加一道工序,即对零件实行调质,改变物理结构,进而改善其抗弯曲和抗变形能力。 3.精加工。 零件经过半精加工后还会存在较小范围的误差,此时需要通过精加工处理零件,以符合零件图样中的指标。同样地,在进行精加工前,其物理结构也需改变,对零件的一些部分需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并通过对外圆表面和一些锥面进行精磨,以确保主轴中最重要表面的精度要求。精加工一般选择使用磨具,其对零件的切除操作影响甚微,可实现趋近与理想状态下的成品。 4.光整加工。 对一些适用于特殊场合、对其加工条件及方式存在多种限制的零部件,可对其进行此操作。

“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_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计算 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 2、产品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一道工序);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3千字,A4); 6、装袋(桂林航院课程设计专用袋、不用档案袋) 设计时间:两周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密封件定位套,其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有选择地定向一密封件。该组件包括一膨胀器结构,通过转动或其它方式移动到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强制接合和脱开这样的强制接合,该膨胀器结构可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或密封件关闭定向。当密封件定位组件用于实施腹腔镜或类似手术中的套管针组件时,密封件打开定向设置密封结构脱开与通过其间的器械的接合,并可便于充入的气体从充气的体腔内快速地排出。一偏置组件可连接到密封结构,以在器械不设置在密封结构内的情形下,偏置密封结构到一通常的关闭位置。构造来打开和关闭一密封结构的密封件定位组件,所述密封件定位组件包括: a)一包括一膨胀器结构的定位装置,膨胀器结构设置成与密封结构保持连通的关系。 b)通过所述膨胀器结构和密封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膨胀器结构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定向和一密封件关闭定向。 c)所述密封件打开定向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膨胀器结构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的强制接合形成。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定位套孔壁较薄,在各道工序加工时应注意选用合理的夹紧力,以防工件变形。

“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学号: 姓名:

目录 设计任务书 (3) 序言 (4) 一、零件的分析 (5) 二、工艺规程设计 (7)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二)基面的选择 (7) (三)制定工艺路线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0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3) 三、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密封件定位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计算 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1张; 2、产品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一道工序);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3千字,A4); 6、装袋(桂林航院课程设计专用袋、不用档案袋) 设计时间:两周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密封件定位套,其构造成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有选择地定向一密封件。该组件包括一膨胀器结构,通过转动或其它方式移动到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强制接合和脱开这样的强制接合,该膨胀器结构可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或密封件关闭定向。当密封件定位组件用于实施腹腔镜或类似手术中的套管针组件时,密封件打开定向设置密封结构脱开与通过其间的器械的接合,并可便于充入的气体从充气的体腔内快速地排出。一偏置组件可连接到密封结构,以在器械不设置在密封结构内的情形下,偏置密封结构到一通常的关闭位置。构造来打开和关闭一密封结构的密封件定位组件,所述密封件定位组件包括: a)一包括一膨胀器结构的定位装置,膨胀器结构设置成与密封结构保持连通的关系。 b)通过所述膨胀器结构和密封结构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膨胀器结构设置在一密封件打开定向和一密封件关闭定向。 c)所述密封件打开定向至少部分地由所述膨胀器结构与密封结构的预定部分的强制接合形成。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装备设计

“CA6140普通车床后托架(831001)”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艺装备设计 目录 前言+ (2) 一、零件的分析: (2) (二)零件的作用: (2) (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2) 二、工艺规程的设计: (3)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二)基准的选择 (3) (三) 制订工艺路线: (4)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三、夹具设计: (24) (一)问题的提出: (25) (二)夹具设计: (25) 四、总结: (26) 五、主要参考文献: (26)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几年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通过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回厂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教师给予批评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零件图上为CA6140车床上的后托架,生产量为2000件,该产品属于轻型机械,根据表1-3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等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二)零件的作用: 后托架在CA6140车床床身的尾部,三个孔分别装丝杠、光杠、转向开关,起加强固定作用;在?40mm与?30.2mm之间的孔为毛线孔,用于导通油路;旁路的螺纹孔是连接油盖的;正面的四个孔将后托架固定于车床尾部。(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后托架共有两组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叙述如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1).doc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2006-2-12-->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1.分析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 2.对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工艺审查; 3.由今生产纲领研究零件生产类型; 4.确定毛坯; 5.拟定工艺路线;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设计任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10.编制工艺文件。 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内容

原则 原则说明 具体实例 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面

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改进设计毕业论文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分析与改进设计 作者:陈军 摘要:我们必须仔细了解零件结构,认真分析零件图,培养我们独立识图能力,增强我们对零件图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零件图的绘制,不仅能增强我们的绘图能力和运用autoCAD软件的能力。 制订工艺规程、确定加工余量、工艺尺寸计算、工时定额计算、定位误差分析 等。在整个设计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设计,不仅让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过程、加工尺寸的确定,而且让我们知道工艺路线和加工余量的确定,必须与工厂实际的机床相适应。这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也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铺垫。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工件的安装和夹紧.安装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精度,安装是否方便和迅速,又会影响辅助时间的长短,从而影响生产率,夹具是加工工件时,为完成某道工序,用来正确迅速安装工件的装置.它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和减轻工人劳动量有很大作用。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工艺编程、工艺分析、夹具设计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绪论 (3)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分析 (3) 1.1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3) 1.2定位基准的选择 (4) 1.3 加工工序的设计 (4) 1.4工艺路线的拟定 (5) 第二章:制动杆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5) 2.1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准面的选择 (5) 2.3制订工艺路线 (6)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8)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第三章:30*40专用夹具的设计 (11) 3.1专用夹具的设计要求 (11) 3.2夹具设计 (12) 总结 (16) 参考资料 (16)

选刀题库

题目编号:01---定位销轴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刀具名称刀具定货号 1 下料棒料φ 35 mm × 35 mm ----- ----- 2 粗车夹毛坯的一端外圆,粗车外圆尺寸至φ 24mm,长度为1 8+mm,端面见平即可。继续车外圆尺寸至φ 33 mm,长度为 9 mm,表面粗糙度为Ra 12.5 μm 3 粗车 倒头夹已加工外圆φ 24 mm,车另一端各 部,外圆为φ 21 mm,保证总长为32 mm 4 精车以φ 21 mm外圆定位夹紧车外圆φ 24 mm 尺寸至4.0 3.0 20+ + φmm,长度为10 mm,车退刀槽φ 18 mm × 2 mm。车端面,保外圆 4.0 3.0 20+ + φmm总长为3.0 4.0 10? ? mm。将尺寸φ 33 mm车至图样尺寸φ 30 mm,钻中心孔A2 5 精车以4.0 3.0 20+ + φmm 外圆定位夹紧(垫上铜 皮),车另一端外圆至4.0 3.0 18+ + φmm。车φ 30 mm外圆处长度尺寸为8.0 6.0 5+ + mm,保证定位销轴总长为30 mm。车小头φ 15 mm处

锥度。切退刀槽φ 16 mm × 2 mm。钻中心 孔A2 6 热处理热处理55~60 HRC ----- ----- 7 磨修研两端中心孔,并以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工件,磨削两轴径018 .0 20+ φmm和 018 .0 18+ φmm至图样尺寸,并磨削两端面, 保证垂直度 ----- ----- 8 检验按图样要求检查各部----- ----- 9 入库涂油入库----- -----

题目编号:02---柱塞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刀具名称刀具定货号 1 下料棒料φ25 mm × 14 2 mm ----- ----- 2 热处理正火处理----- ----- 3 车夹左端,车右端面,见平即可,外圆车至φ20.8 mm,车右端工艺凸台φ8 mm × 10 mm,钻中心孔A2.5,按图样尺寸距右端面4.5 mm处切槽φ17 mm × 3 mm,倒角2×45° 4 车倒头装夹φ20.8 mm外圆,加工另一端面,保证总长140.6 mm,车端面工艺凸台φ8 mm × 10 mm,保证工件有效长度120.6 mm,钻中心孔A2.5,倒角2×45° 5 热处理盐浴淬火58~62HRC ----- ----- 6 冷处理冰冷处理(液氮或干冰)----- ----- 7 磨修研两端中心孔----- ----- 8 精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工件,磨01.0 02 .0 20? ? φmm (具体尺寸要与柱塞套配磨)保证柱塞与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