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2018年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2018年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

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具体来说,支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

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28%,平均保险密度为638.3美元,而我国内地的保险深度仅为4.15%,保险密度仅为337.1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另外,费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也为保险中介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利好。另一方面,2015年9月,保监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肯定了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目标,对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做出了具体部

署。这些都为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四,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的获取难度要大大低于保险公司的牌照。对于不少希望进入保险行业“分一杯羹”的资本来说,与其花很长的时间苦苦等待保险公司的牌照,还不如尽早取得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然后利用中介公司小而灵、可塑性强的优势,抓住当下保险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撬动万亿级的保险市场。

在这种乐观预期下,保险中介牌照被各方资本看好。2016年,保险监管机构下发了69张中介牌照。然而,在2017年,监管机构批复的中介牌照仅为35家(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在牌照收紧的背景下,坊间中介牌照的转让价不断上涨。可以预见,2018年中介牌照依旧是稀缺资源。

趋势二:业内外高素质人才纷繁涌入

近年来,保险公司高管放弃高位厚禄、投身中介市场创业,早已不是新闻。尽管从绝对数字来看,目前投身中介的险企高管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这些群体几乎都是保险公司的资深高管,甚至是“几朝元老”,因此,他们的跳槽举动,难免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

险企高管的离职,与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对寿险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其弊端日渐显现:一方面,现行营销员用工方式不符合《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工商登记管理规定,部分公司长期侵占营销员权益,营销员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营销队伍大进大出、素质不高,难以摆脱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恶性循环,这也导致销售误导情况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保险业形象。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高企、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以及法制环境的健全,现行保险营销体制步履维艰,改革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险企高管,很多从事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也在不断涌入保险中介领域。这些人才有着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保险中介市场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的进入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繁荣。

在这种背景下,保险中介市场正在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来看,保险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深化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文件,支持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消费者也对保险专业中介持越来越欢迎的态度,此乃“天时”;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营销体制来看,个人代理人制度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入我国的“舶来品”,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此乃“地利”;险企高管突破传统营销体制的桎梏,加盟或组建保险中介机构,与志同道合者推动保险营销的变革和创新,此乃

“人和”。对于在传统保险公司沉淀多年、自带流量的资深高管来说,选择加入保险中介市场,契合了保险业的发展大势,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业内外高素质人才投身中介市场的创业热潮才刚刚开始,好戏在后头。人才的不断聚集,也为保险中介市场的腾飞做好了准备!

趋势三:低级竞争模式者难逃被并购命运

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体数量和业务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中介市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竞争水平还不高。

迫于生存压力,部分保险中介公司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比如,一些保险中介打着保险的旗号和创新的幌子,从而非法集资和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还有一些保险中介以手续费返还争抢客户和业务,部分保险经纪公司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在某些领域垄断经营,扰乱竞争秩序。另外,不少保险中介虚挂业务,替保险公司和“黑代理”开票套费赚取开票费,并以此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这些低水平的不规范竞争行为,不仅破坏了中介市场的竞争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险中介公司对自身的价值、使命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些公司坚定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以成为“价值创造者”为目标,通过自身积极的创新和变革,不断提高自身在风险定价、防灾防损、损失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了“靠专业能力吃饭”。特别是在新近成立的保险中介公司中,由于不少创始人来自于传统保险领域,他们有着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看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前景,对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都有着比较成熟的考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趋严、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继续采取价格战、套取手续费等低级竞争手段的中介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最终也难以摆脱被并购的命运。

趋势四:科技巨头重塑中介市场格局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兴趣日渐高涨,先后走上了布局保险业的道路。事实上,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携程、苏宁、国美、小米,甚至一些二线科技企业都在冲击保险行业,而中介领域则是这是科技公司的首选。近年来出现的“双十一购物节”、滴滴打车、餐饮O2O、共享单车等新事物,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与冲击,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重塑将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上我们认为,保险中介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链接客户,对客户的需求有更深的

了解,对保险市场的变化也十分敏感。然而,在拥有海量信息和无数终端的互联网巨头面前,传统保险中介的这种优势却相形见绌。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分别紧握搜索、网购、QQ和微信等数据流量入口,而这些信息则成为了它们商业推广和应用的“金矿”。比如,阿里巴巴的信息优势在于,用户从搜索到浏览再到支付,形成深度的交易链条,其中每一个节点都将产生大量数据。而且与搜索引擎数据不同的是,阿里基本是通过注册用户获取的数据,而基于这些数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将更精确,可大大提高商业推送的精准性。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方式,比起传统保险中介基于线下关系而开展的营销方式,显然要更有效率。

不仅如此,在掌握了反映消费者偏好的大数据之后,互联网巨头还有丰富的资源来构建各种保险交易的场景,也即把消费者的行为放到一个预设场景或者自造场景里面,然后针对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的痛点去进行保险产品的设计或营销。在保险需求场景化的构造方面,互联网巨头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早已驾轻就熟,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手机碎屏险等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场景化营销产品。此外,互联网巨头还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比如在准确识别个体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定价,以及利用大数据改进传统业务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保险是一个有着很多“槽点”的领域,而保险中介的“槽点”和“痛点”更多。而近年来的诸多案例表明,互联网科技新贵们擅长发掘“痛点”,并在“痛点”中找到“爆点”,这种“用户体验至上”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也让我们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变化充满了想象。

趋势五:O2O拯救传统寿险中介

互联网时代,万物连接,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有效对接。与此伴随的是,传统中介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甚至被边缘化(比如纸媒)。互联网的这一功能被称为“去中介化”。受此观点影响,不少互联网保险创业人士曾经喊出“保险行业要变天”、“互联网要革传统保险行业的命”、“数百万保险代理人要失业”的惊人口号,我们也对互联网时代的保险营销充满了想象和憧憬。然而,在互联网保险创业激情逐步褪去、各方冷静下来并理性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尽管互联网改变和冲击了传统保险行业的不少规则,但是在某些领域,互联网却力有不逮、难以颠覆。换言之,互联网线上营销固然可以吸引流量和积攒人气,但是传统的线下营销仍然是重要阵地,绝不能轻易放弃。

与快消类产品不同的是,保险产品具有非刚需、非高频、难以感知和体验等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说明,并通过精准的产品推荐

和优质的服务水平让客户产生良好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保险营销绝不是合同签订之前的“一锤子买卖”,而是贯穿从签约到续保再到理赔的全过程。这也意味着,对于一些无法在互联网线上完成的营销环节,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线下的力量来完成。

从目前业内达成的共识来看,线上或线下的营销方式选择应该与产品类别挂钩,遵循差异化的原则。对于期限短、责任单一、核保简单、易于理赔的“碎片化”保险业务,比如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账户安全险以及短期意外险,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是有比较优势的。然而,对于产品条款复杂、保险期限较长、服务环节较多、个性化强的保险业务,比如部分长期寿险、重疾险、工程保险、高科技保险等,仍然需要专业的中介服务。

一些新成立的保险中介公司已经在践行这种O2O的理念。比如它们与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帮助代理人提供客户管理、客户推送和客户画像等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趋势六:中介专属产品日渐畅行

保险中介是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撮合交易是保险中介最基本的功能。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多元化和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保险中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继续停留在简单撮合的层面、只做“投保通道”业务,中介机构可能会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而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保险中介公司就必须回归保险中介的“初心”,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盯客户对保险的“需求痛点”,将服务水平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忠诚,进而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保险中介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针对特定客户的专属产品,并以此作为吸引和留住客户的手段。与一般保险经代产品不同的是,中介专属产品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某一个中介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中介公司不仅在销售环节销售该产品,而且在产品的设计时就已经参与到该产品中来。对于保险中介公司来说,开发专属产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了解客户、熟悉市场的优势,体现和维护了客户的利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开发专属产品有助于扩大自己的营销收入,还省去了大量的营销费用和成本开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退保风险。

不难判断,随着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不断深入,国内的保险中介专属产品将不断升级,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消费将渐成趋势。

趋势七:特色中介崛起,主导细分市场

自从2015年11月重启保险中介牌照审批工作以来,保险监管机构已经发放了上百张保险中介牌照。这些牌照的申请人不仅包括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包括以中车、

北汽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同时还包括以国寿财险、太平财险、大地财险等为代表的大型财产保险公司。

这些股东背景不同、禀赋各异的中介机构的成立,固然有助于优化保险中介市场的供给结构,但是却也加剧了保险中介市场的竞争程度。不仅如此,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将进一步弱化传统保险中介作为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使保险购买更加透明,进而对传统保险中介的“固有领地”造成冲击。

在这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背景下,如果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缺乏特色,可替代性强,很有可能会被拥有成本优势的大型保险中介或者互联网保险中介轻松击败,进而被“扫地出局”。然而,如果保险中介机构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在资源整合、专业分工上提升客户及合作方的效率和价值,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那么还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保险成熟市场,保险中介机构早已进入专业化、差异化的竞争阶段,许多老牌保险中介机构在某些细分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特别是在需要特殊技术和资源的领域,比如船舶与货物运输、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

近年来,国内不少保险中介机构已经在细分市场上进行了尝试,比如宠物保险市场,带病投保人群市场、老年人保险市场、海外留学人员保险市场等。这些领域是传统保险业务不能或不愿涉足的,但是保险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趋势八:服务于产销分离的超级平台正在酝酿

所谓产销分离,也即保险公司把销售业务外包给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自己则专注于保险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保险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离。对于我国保险业是否应该推行产销分离的问题,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乏其人,相关争论也此起彼伏。

对于产销分离的好处,通常认为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对保险公司而言,产销分离有助于保险公司利用各种外部渠道和资源,避免了传统保险营销模式所产生的庞大销售成本,同时,当保险公司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创新,其经营效率也会得到提高;第二,对营销员而言,产销分离有助于建立独立的职业化销售队伍,可以解决营销人员的员工身份和社会保障问题,增强营销人员的稳定感和归属感,提升人均产能;第三,对消费者而言,产销分离可以带来“货比三家”的服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营销员流失所造成的“孤儿保单”问题,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业内也有不少人对产销分离的观点持保守态度。比如有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保险业的产销分离是长期市场化发展的结果。对于现阶段的我国而言,产销分离能否顺利推行,

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果保险中介公司的力量薄弱、专业人才有限,并且存在着内控缺失、经营粗放、竞争不规范等问题时,盲目推进利来国际娱乐平台产销分离反而适得其反。

争论归争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我国保险业的产销分离进程正在加速,比如传统保险营销模式增长乏力、少数保险公司已经将销售业务完全外包、中小保险公司与保险专业中介的合作日益扩大、保险专业中介的业务规模连续三年实现100%以上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打造服务于产销分离的超级平台,进而在产销分离的趋势中把握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成为不少资本关注的焦点。这种超级平台,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和维持高素质保险中介顾问为主要任务,以不断优化机制和流程为主要手段,必将引发保险业经营效率的革命。

趋势九:独立代理人军备竞赛启幕

随着我国保险营销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独立代理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现行具有专属性质的个人代理人而言,独立代理人可以同时与多家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而不依附于某一家保险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第三方。这一立场保证了他可以从客户的角度思考,在众多保险公司的产品中进行甄别和挑选,进而做出对客户最有利的投保决策。美国独立代理人的发展经验也表明,独立代理人制度有助于推动保险营销理念从“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

然而,独立代理人制度的顺利推行却要以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比如,独立代理人必须有着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突出的“单兵作战”能力,除了要精通保险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投资类知识、财税类知识、法律类知识等有着较好的掌握,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再比如,独立代理人业务开展还离不开完善的“后台系统”支持,包括客户服务系统、保单管理系统、法律合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这些“后台系统”是独立代理人开拓市场的重要利器和保障。正是由于这些条件比较苛刻,独立代理人的发展之路注定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独立代理人制度的实施环境正在不断优化,量变正在逐步积累,一些阶段性的质变已经产生。比如,2015年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独立代理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有,在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费率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保险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提高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必然会增加对独立代理人的需求。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来,一批培育独立代理人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先后涌现,如大

童保险、慧择保险、向日葵保险、大家保等。他们以开放的姿态从传统保险阵营中招募大量的营销精英,快速扩张人员规模。

趋势十:保险中介市场“严监管”的基调不会改变

随着我国保险中介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与保险中介的联系不断增加、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保险中介的经营行为是否规范,不仅关系着整个保险市场的经营秩序,也关系着保险行业的外部形象,其“外溢影响”十分明显。

在经历2014-2015年极其严厉的清理整顿之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经营秩序得到了明显规范,一些顽疾也得到了明显遏制,行业经营环境得到了明显净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险中介市场长期存在的销售误导、恶性竞争、虚假业务等问题,与保险中介的发展基础不牢固有着直接关系。比如,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合作的产业链还不健全,很多中介机构缺乏清晰长远的发展规划,治理结构和内控形同虚设,人才的内生机制缺失,专业服务水平不高。这些事实充分地表明,我国保险中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反映出中介监管尚不适应中介市场的快速发展趋势。

不仅如此,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随着互联网巨头陆续进入保险中介市场,目前保险中介的参与主体、经营规则、风险管理等正在发生变化,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业务投诉数量快速增加,跨领域、跨行业的风险正在积累和显现……这些变化对既有的保险中介监管规则提出了新挑战。

2018年1月12日,保监会发布了《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明确了要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特别地,该方案明确指出要“关注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保险中介市场“严监管”的基调不会改变。对于各保险中介机构而言,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这一监管大势,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市场营销作业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信管1401 韩斌 2015年11月10日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

年我国家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我国家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章、全球家具行业概况 (1)全球家具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家具是指采用木材、金属、塑料、竹、藤等材料制作,具有坐卧、凭倚、储藏、间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馆、办公室、学校、餐馆、医院、剧场、公园、船舰、飞机、机动车等场所的各种器具。家具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的产品,既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家具产品的特性决定家具行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家具产业也迅速发展。 根据米兰工业研究中心(TheCentreforIndustryStudies,以下简称“CSIL”)的统计,世界家具贸易总额规模从2005年的85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340亿美元,据其预测,2015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将增至1,410亿美元,2016年会沿袭增长趋势,达到1,490亿美元。 从2005年至2016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来看,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家具生产和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并增长,2011年全球家具贸易金额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同时,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全球家具贸易金额呈现增长趋势。 图1:全球家具贸易金额(亿美元)

(2)家具产能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现代家具产业起源于欧美,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传统的家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家具生产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移地主要为生产成本较低、政局稳定、靠近消费市场的国家或地区。 在世界家具版图中,主要家具生产国是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印度;主要家具出口国是中国、意大利、德国、波兰和越南;主要家具进口国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CSIL的研究数据,在主要生产国中,对比其2009年和2014年的生产总额,美国、印度以及德国的增幅并不明显,意大利甚至呈现出减少趋势。相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则增长了一倍多,从2009年的1,000多亿美元迅速增长至近2,200亿美元,占全球家具生产值一半。 根据CSIL的研究数据,2014年全球家具总产值达到4,800亿美元左右,其中发达国家的家具产值占据世界家具总产值的39%,发展中国家的家具产值占据世界家具总产值的61%,相较于2013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球家具产能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二章、我国家具行业概况 (1)我国家具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世纪80年代,凭借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等丰富的生产要素优势,我国现代家具产业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同时,受益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近30年来我国家具业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我国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73.41亿元,是2005年数额的5.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02%。目前我国家具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25%,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家具生产、消费及出口国。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规划

2018年度新媒体运营规划 目的: 一.新媒体时代下对品牌传播策略的发展趋势 1.在战略方面,重视运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 与传统的品牌传播手段相比,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本身就拥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利用新媒体对品牌进行传播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潜力。所以,当代企业除了继续选择传统手段进行品牌传播以外,还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品牌所带来的机遇和影响,从而根据自身品牌的特点选择并利用合适的新媒体来实施宣传。 2.在策略方面,精准定位新媒体时代下品牌传播的目标受众 有效的品牌传播对于品牌占据受众内心位置和塑造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媒体作为重要传播工具的背景下,品牌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品牌传播活动之前,必须要对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精确定位。除了巩固传统媒介进行品牌传播外,还要分析当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特征,了解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方式和程度,这样才能够对他们有一个精准的宏观乃至微观的把握,才可以投其所好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品牌传播。 3.在战术方面,巧妙整合新媒体进行品牌的全方位传播 当前,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正在逐渐超越甚至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据调查:80年代出生的受众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他们对移动生活方式最为热衷,移动互联网传播对这一代受众则更为有效。因此,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时,传播目标的受众群体多定位于年轻一代,而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务必要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 二.新媒体传播策略有哪些 正确把握新媒体的特性和规律,充分挖掘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有效规避风险和挑战。新媒体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这就意味着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想充分利用新媒体完善和发展整合营销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细致地研究新媒体,掌握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传播形式,是一个全新的融合的平台,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先知营销品牌网提醒在没有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贸然出击,只会造成杂乱无章和效果甚微。因此,首先要认清新媒体的一系列特点,如受众范围广、直观性强、交互性强、高效性、高技术性等。 在体验式经济、创意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不断拓展新的营销传播方式和手段。新媒体的发展使病毒营销、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焦点渗透、事件营销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新营销传播手段的要旨就是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加强与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他们,更好地与他们建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文化需求。 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和互补,为整合营销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拓宽渠道。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就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新媒体可以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做到优势互补,整合现有传播资源,拓展现有传播渠道,从而促成整合营销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媒介组合策略在广告学和营销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确掌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特性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二者整合互补,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媒介组合策略,这对企业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趋势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百货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随着零售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生产要素逐渐由典型的劳动密集向典型的资金密集转移。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7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共完成销售总额2020.3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2.44%,其中完成零售额1729.8亿元,同比增长23.91%。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7年11月份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43.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0.3%。2007年11月份百家企业食品类实现零售额27.1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

粮食类、食用油类和肉类实现零售额分别为1.5亿元、1.7亿元和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61%、85.05%和48.06%。2007年11月份百家大型企业实现服装类销售额69.2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防寒服和皮革服装销售最为可观,增速均超过了服装总量的增速。2007年11月份家用电器类完成销售额11.5亿元,比上月减少5.8亿元,同比增长30.7%;化妆品销售看好,实现9.3亿元,同比增长24.81%。 (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

中国家具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此文档由欧浦家具网提供,买家具到欧浦(股票代码002711)近些年随着工业的进步,在传统手工作业基础上,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家具生产中,中国家具行业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和面貌。但在高速的销量增长和巨额的贸易数字背后,中国家具行业还隐藏着不可忽视的行业发展隐患。欧浦家具网摘录文章如下。 一、行业概况——家具制造大国 (一)历史悠久 家具行业是历史非常悠久的行业,它伴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需要,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近些年随着工业的进步,在传统手工作业基础上,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家具生产中,中国家具行业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和面貌。 中国家具行业由家具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原辅材料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等组成。据中国家具协会资料,目前中国家具生产企业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近500万人,2004年行业产值达到265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各类行业中较具影响力的行业。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所生产的家具种类品种非常丰富。按材料分主要有实木家具、板式家具、塑料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石材家具等,各种新材料均有所应用。按用途分主要有卧房家具、门厅家具、客厅家具、厨房家具、卫生间家具、办公家具、公共场所家具、户外家具、宾馆家具等,各种使用用途的家具都有生产。 (二)发展迅猛

此文档由欧浦家具网提供,买家具到欧浦(股票代码002711)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78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仅为13亿元,1998年达到870亿元,2004年达到2650亿元。1978年至2004年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2.7%。1998年到2004年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4%。中国家具行业产值及发展如下图所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家具业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中国家具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过去十年是中国家具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中国家具行业进入产业发展的成长期,中国家具行业在产量和产值上均有了迅速提升,为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近十年来迅速崛起,已经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的家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内地家具企业达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企业群落和产业区域。 (三)缺乏可持续竞争优势 审思中国家具的粗放发展模式,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只是一个家具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家具制造业强国。在高速的销量增长和巨额的贸易数字背后,中国家具行业还隐藏着不可忽视的行业发展隐患。 从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有个相对的优势。第一,在搞特区。当时就说家具企业发展对所有的企业先来一步免税,对企业所得税实行了三免一补。很多特区的企业都是这样发

2018年新媒体推广方案

新媒体推广方案 2018年一个品牌,除了建立完整的体验通道之外,全面深入的概念诠释和传播是推广的关键。 根据企业的主要目标(全国性)市场和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分析,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自媒体和以PC端为端口的互联网媒体(合称新媒体)无疑是其重要的推广方式。基于此,就企业新媒体推广方面作出如下剖析,并提出概念性解决方案。 一、新媒体推广战略 当前,网络信息处于一种极度泛滥的趋势,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并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信息无法精确的传播给目标受众;2、信息的二次传播不足; 3、推广内容转化率不足。以此为矛盾点,就其新媒体推广战略做如下制定。 1、明确制定在不同阶段的推广主题——以企业的现状和市场环境分析为依据,其新媒体推广大致分为概念输出、价值体现、信息转化三个阶段;概念输出主要包含与企业相关背景、概念、特点、企业品牌等;价值体现主要产品的系统方案,价值,社会价值,家庭价值等,高度呈现企业在该领域中的技术领先,优先的解决方案。品牌转化则主要集中发力让产品(服务)信息通过与用户的需求的结合,将信息转化成价值。 2、找准市场的切合点——产业在当下话题影响力,与品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需求是企业最主要的市场切合点;其次,产品的形式和效果区别于其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市场推广的切合点,多种形式的挖掘和完整传播市场切合点是推广的关键。 3、选择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平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都存在目标受众和大众受众,针对目标受众和大众受众的传播方式和通道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的切合点,以及自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在传播信息上的不同特点,规划其内容、形式、和平台。自媒体平台以xxx、微博、今日头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doc 12页)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doc 12页)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走势小析 近观: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方式。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我国的零售业态,具体包括以下九种类型: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商店、家居中心。除此之外,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并在现实中广泛存在和发挥重要作用的杂货店、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等经营方式,也是多元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速,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

它难以完全取代其他业态而独步天下。而“杂货店”之类的小店,大多分布在居民生活小区,虽然局限于一定的社区内,但它的存在是不容替代的,比如说一些家用的小工具、极小的生活用品是在大超市里难觅踪迹的,而在小店里是随处可见;而且大超市一般离居民区有一段距离,在居民急需的情况下,到自家楼下的杂货店买东西,是居民的首选。 其二,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的商业相对于其他生产行业而言,所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是落后的。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市场竞争不断呈白热化状态。这就迫使商业特别是零售业态不断引进、发展新的管理理论,不断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零售业高科技的特征日益突出。经营与管理理论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而技术手段的日益现代化,为敏感发现市场变化,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各项指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换言之,技术手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中介手段。它有力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实践深入,从而也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零售业中各企业纷纷引入与应用更为现代化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谁能争胜于市场,技术手段是否现代、

我国家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我国家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第一章、全球家具行业概况 (1)全球家具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家具是指采用木材、金属、塑料、竹、藤等材料制作,具有坐卧、凭倚、储藏、间隔等功能,可用于住宅、旅馆、办公室、学校、餐馆、医院、剧场、公园、船舰、飞机、机动车等场所的各种器具。家具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的产品,既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家具产品的特性决定家具行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家具产业也迅速发展。 根据米兰工业研究中心(TheCentreforIndustryStudies,以下简称“CSIL”)的统计,世界家具贸易总额规模从2005年的85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340亿美元,据其预测,2015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将增至1,410亿美元,2016年会沿袭增长趋势,达到1,490亿美元。 从2005年至2016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的变动趋势来看,虽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家具生产和贸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并增长,2011年全球家具贸易金额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同时,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全球家具贸易金额呈现增长趋势。

图1:全球家具贸易金额(亿美元) (2)家具产能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现代家具产业起源于欧美,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传统的家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格,家具生产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转移地主要为生产成本较低、政局稳定、靠近消费市场的国家或地区。 在世界家具版图中,主要家具生产国是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和印度;主要家具出口国是中国、意大利、德国、波兰和越南;主要家具进口国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CSIL的研究数据,在主要生产国中,对比其2009年和2014年的生产总额,美国、印度以及德国的增幅并不明显,意大利甚至呈现出减少趋势。相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则增长了一倍多,从2009年的1,000多亿美元迅速增长至近2,200亿美元,占全球家具生产值一半。 根据CSIL的研究数据,2014年全球家具总产值达到4,800亿美元左右,其中发达国家的家具产值占据世界家具总产值的39%,发展中国家的家具产值占据世界家具总产值的61%,相较于2013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球家具产能进一步向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绪论 世界零售业发展趋势 零售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百货业的诞生,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零售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出现。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百货业态正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而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则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进入“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已超过50家,绝大多数为连锁超市和大卖场等业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以下变化和趋势: (1) 连锁经营成主导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传统的百货零售方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取而代之的连锁经营方式,特别是跨国连锁经营正以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主导经营方式。如当今世界零售业位居前列的零售商,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ROYALAHOLD超市集团、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无一例外都是靠连锁经营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零售业的“领头羊”。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的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吸收中小型零售企业加盟,实现商业资源的快速整合与重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零售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在上升

综观近年来世界零售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零售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正逐步增强。传统的观念认为,在整个商业流通过程中,零售业处于销售链的下游,只是被动接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并受到制造商的种种限制。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变得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对购买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因此,制造商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把握难度也加大了,而最接近消费者的零售业则相对较为容易掌握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变动情况,并且其掌握信息比制造商所掌握的更准确、更及时。这样,零售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更显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制造商的命运。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邮购、直销待方式的兴起,更说明了这一点。 (3) 零售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剧 零售业的激烈竞争使整个行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零售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少数连锁巨头控制整个零售业中的大量份额,如2003年位居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公司2002年的业务收入已达到22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非同小可;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零售企业则开始走向专业化经营,通过采用专营店的方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经营的品种也从过去的“大而全”向“精而专”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巨型化和专营化是零售业发展的两种同时并存的方向。 (4)组织结构正向集中化转变 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地域、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的集中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对大型零

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微利时代的来临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营销市场的不断规范,家具制造业暴利时期已经过去,随之而来 的是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过去,纯利润高达30%-40%,甚至更多,现在的企业普遍利润也只有15-20 %,而有些企业的个别产品,利润竟然只有5%-10%。 很多家具厂对IS09000几乎不屑一顾,而今天,已经有更多的厂家,甚至百人的小厂开始学习、推 广、搞认证、搞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在市场的微利时代谁最先看清楚形势,谁最先采取措施,谁就是 最后的赢家。 二、市场争夺更加激烈 市场争夺的加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各种档次家具产品的生产营销都出现了“巨头”。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市场定位更加明确,他们或者凭借自己超群的实力,

在高档家具行列独占熬头,或者以薄利多销占领中、低档家具市场。这样,便于发挥自己所长,集中优 势力量,攻击对手,发展自己。 2、专业分工更加细致,独领风骚 家具生产正由大而全向专业化发展,有的生产酒店家具,有的专做民用套房,也有的专做床等。分 工更加明确,使得各领域的竞争加剧,他们赛品质、争价格、比服务,越来越白热化。 3、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人要去强占,因此对于每一个企业想要占据领地,必须首先打败竞争者,而 各地的企业,都会首先拼命保住自己的地盘,赶走“来犯者”。因此,便形成了诸侯割据,各霸一方。 这期间,争夺几乎是你死我活的,因此会更加残酷、更加激烈、更加需要勇气和智慧。三、差异化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前提 由于家具行业科技含量和投资规模的局限性,造成行业的“门槛比较低”,门外汉很容易成为“门 内汉”。又由于家具的种类和款式非常多,专利保护比较难,也给模仿者提供了机会。每年的国际展会

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民营银行准入放松、人民币 国际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启示,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优胜劣汰的关键转型时期。展望未来,商业银行需要顺应未 来十大发展趋势,抓紧时间窗口,尽快建设自身专业化能力。 1 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 增速的2.0~2.5倍左右。基于未来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预估,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约在13%~16%之间。同时,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下被放大,银行的业绩显著分化,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够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与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十年将陆续出现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重组问题银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线城市农商行、城商行被兼并收购的案例。2 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在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聚焦单一行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并存。通常专注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胜出;在估值上,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为了支持国家产业整合、重构、提升的经济改革大战略,涵盖保险、证劵、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一些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呈现出领先的态势。而为了有效整合金融监管,监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为准单一的监管体系;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融行业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构。3 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在净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规成本高涨的压力下,银行业将被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银行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应重点专注四大领域:,经营模式的设计、细化与执行落地,主要涉及营销组合与风险管理;第二,大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决策利用;第三,跨国、跨领域专业人才的网罗、培养与使用;第四,掌握沿着价值链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与定价能力。4 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随着资本市场、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盈利能力在梯队的金融机构几乎都采取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财务运作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财务部门、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重要技能,未来很有可能由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领域的专家出任几大银行的行长。5 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复苏,全国产业整合、升级与重构的大浪潮下,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公司金融领域成长快、获利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回暖,企业对于债券承销,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显著增加,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 资本市场、产投融类业务的兴起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治理、人力资源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的寻租与损失事件。 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绑定、维护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直通式事务处理(STP),跨机构、跨企业、跨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6903254.html,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作者:赖武慧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地的联合越来越密切,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技术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我国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了新媒体与自媒体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体现在我们目前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收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传播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和看法。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体验,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信息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上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新媒体与自媒体行业有着重大的进步,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连接紧密、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新媒体与自媒体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新媒体与自媒体产业呈现严重的区域差距。 (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紧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新媒体与自媒体影响着社会化应用的发展,两者的联系紧密。社会新技术的进步,更为智能的服务和技术提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的发展为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自媒体改变了众多传统观念,人们在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帮助下,在对于政府的工作进行反馈,或者对于违法行为的举报更为快捷。以及在人们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对于不安全食品进行举报,让其他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实情,避免不安全食品的进一步扩散。还有其他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媒体与自媒体,可以通过更为快速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增强了社会信息的公开性和时效性。这些传统方式的转变,都体现着新媒体与自媒体与社会化应用联系不断加深。 (二)新媒体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彼此融合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研究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姓名 学号 专业市场营销 2013年04月15日

摘要 中国零售业景气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和良好的预期,但随着国际零售巨头,雄心勃勃的拓展中国市场,布局中小城市,各家公司将竞争的战场转向中小城市中国零售业也将继续高速发展。而零售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商业零售企业还是已经登陆中国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都明显地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阶段,零售业何去何从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外国零售企业的进入,为国内零售业带来了新鲜气息,丰富了零售市场的内容。它们都看好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决定将“以中国为主要供货市场”的经营战略转变为“以中国为重要海外销售市场”的战略。由于目前中国国内的零售业也相当红火,外资零售商店并不会对国内企业造成太大冲击。相辅相成的促进结果是:第一,中国的现代零售商店将继续走大型化与综合化的发展道路二是差异化个性化追求催生大型化与综合化零售商店三是中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为零售商店大型化、综合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零售业;零售;发展;竞争

Abstract Chinese retail business has a very solid foundation and good expectations, bu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etail giants, ambitious to expand China market,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layout, companies will compete in the battlefield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China's retail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rapid development. Retail sales in the Chinese market will be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both domestic 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mmercial retail enterprise has landed in China, are clearly feeling the pressure. Is an unavoidable fact that retail market competition has reached white-hot stage, where to retail industry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Foreign retail enterprises to enter, for the domestic retail trade has brought fresh breath,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the retail market. They are bullish about China's huge potential market and consumer spending, decided to "as the main supply to China market" business strategy into a "with China an important overseas sales market" strategy. Due to China's domestic retail industry is booming at present, foreign retail stores will

中国家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76903254.html, 中国家具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年来,中国家具行业经历了第一个高速发展期,以量的扩张为主,初步建立起了门类齐全、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产品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就已经提出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以便进一步拉动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领域。 国家的这一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住宅建设,因而会使与住宅相关的行业得到发展。国务院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住宅产业化,这一举措将带动与住宅配套几万种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由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宅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为各类家具和配套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中国家具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家具行业发展趋势电商为其开辟新路 中国家具行业经过20年快速发展,呈现出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家具产值完成了2089.33亿元,同比增长16.95%,家具行业的总体水平在稳步提高,家具行业产品品质在快速增长。并且我国家具产值在世界上占25%左右,已经成为全球家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朱长岭表示,特别是2016年5、6月份以来,家具市场出现了几年以来比较困难的局面,全国各地家具卖场过剩,出现卖场关闭的现象,经销商也出现拆店的高峰。尽管如此,不少优质的企业销售却保持持续上升,甚至增长比例高达30%。 下一个五年到十年,家具行业存在着众多机遇。经销商拆店,市场洗牌,为优秀品牌和新品牌提供了机会;电子商务、地县市场的崛起、规模并购、个性化市场等也将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电商机遇,新红阳实业.新悦家居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朱玉阳分析表示,目前国内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多数消费者会缩减开支,而在购物方面,会增加关于价格或者性价比的更大心理预期,而电商的运行成本普遍低于实体店。可以预见的是,当实体店普遍喊销售下滑的时候,家具行业的电子商务将蓬勃发展。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上) 2002-05-22 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发展,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并且继续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行方式。这种变化使国际银行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国际银行业并购及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向业务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发展。在21世纪,国际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能银行时代、跨国银行时代、网络银行时代和银行再造时代。 一、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浪潮 银行业的兼并和收购(即并购)是当今与未来国际银行业发展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银行并购已经成为引起国际银行业格局变动的基本动力,是推动国际银行业进入全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银行并购浪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堪称史无前例。如1996年的日本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美国大通银行与化学银行合并,1997年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的合并,都曾引起国际金融界的轰动。而1998年4月,美国的银行并购更是另人瞠目结舌,4 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定名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7天之后,全美排名第五的美洲银行与排名第三的国民银行合并,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并而成为全美第五大银行。1999年8月,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兴业银行宣布合并,组成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银行,定名为瑞穗金融集团,将日本银行业采取强强合并方式进行重组的改革推向高潮。当前正在进行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潮的显著特点是:规模巨大、席卷全球、跨国并购和跨行业并购。在世界前10家大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几乎都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 2.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原因 国际银行业并购经久不衰有其深刻的原因。从宏观因素来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大多数国家对银行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荀振英广州商业总会会长、广百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抑通胀、调结构、促发展”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意味着更多的商品需要由国内市场去消费。在以消费 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商业是经济内部循环最重要的 环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就是要让消费成为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消费升级及转型内需驱动的背景下, 零售业整体前景广阔。商业与地产深度结合无缝对接 商业地产是今年的热门话题,零售商和地产商双方都 意识到强强联手的重要性。事实上,订单商业地产在国外 是很流行的商业模式。这种战略联盟,有利于降低双方的 经营成本,有利于行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整个社会 的发展。 就零售业而言,租金成本不断上升,造成百货零售业 新门店前一二年亏损压力很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零 售百强企业的抽样统计显示,2010年,连锁零售企业续约 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而店铺数量增幅9.8%,这充分 说明了租金高涨对商业运营商发展的影响。而由于商业地 产和商业发展“二层皮”,选址、物业设计不匹配,也给商业 地产的发展带来掣肘,造成招商不到位,投资回报受影响。 “地产+商业”模式则有利于双方近期和长远的共同利益。零售商与地产商的战略联盟,只有保持利益的平衡才能发 展久远。 多元业态差异化细分化发展

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 在传统商超和百货业态的基础上,开始涉足大型商业综合 体和社区商业中心等商业地产领域;二是针对不同区域市 场消费者特点,实行细分自有多品牌发展策略,尤其是在 高端市场和折扣店领域表现突出;三是加快建立电子商务 与实体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期望成为未来效益的新增长点;四是供应链管理向上游延伸,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原产基地采购、改善供应商合作模式等将更加巩固主业核 心竞争力;五是区域零售企业间并购将成为热点,未来还 会涉足金融领域。 另一方面,行业细分化和经营特色化也是未来零售业 的发展趋势。未来零售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精力进 行多业态的店面形态创新。 目前不少零售企业仍在搞同质化竞争,只是盲目依靠 的价格优势吸引顾客,这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后患无穷。 零售企业不能贪图大而全,而是应该寻找自身的差异化。 自主经营将不断增强 国内外经济形势仍比较复杂,经济持续高位运行仍存 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旦宏观经济发生波动,将对消费者 信心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消费支出行为,给零售经营 带来一定风险。为应对风险,未来零售企业必须变革现有 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百货零售业普遍采用联营模式,缺乏自主 经营能力,几乎使国内百货商场沦为“房东”,此类“房东”越 来越多,行业毛利将越来越低。未来零售商场必须强化自营,买入商品自己销售,提升毛利率。 联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百货零售业的发展与创新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