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讲座

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讲座
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讲座

关于“阅读兴趣”

大家晚上好!我是赵小华老师,今天我们谈谈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我先把我对孩子阅读的一些核心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看了我的观点可以与我进一步交流。

关于如何提高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个话题是个老生常谈了,在万能的百度搜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有很多文章跳出来。

我们首先必须纠正一个误区,就是“阅读需要兴趣培养”。在我看来,“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兴趣,而是必需!是成长任务,就像身体每天需要吃饭才能维持生命一样,我们的精神也要每天吃东西,才能不会让自己的灵魂死去。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相反,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惟有在成了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所以必须要把不读书就如同不吃饭一样的严重性告诉你的孩子,让孩子觉得阅读是生活必须。每天不阅读就像今天少了什么,这一天过得不完整。阅读是不可以以“兴趣”谈的。前面在讲座中,我跟大家说了,国家对小学生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您可以对照一下您的孩子做到了吗?

根据我的教育和阅读经验,今天能给到家长们的几个核心观点是:

一、阅读不是兴趣,是生命成长之必需!

二、培养孩子阅读要带有半强制性。也就是给他阅读任务。比如每月要读几本书。

三、阅读先从孩子感兴趣的入手,让孩子知道书里藏着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走进书的世界是愉悦的。但不要一直迎合他的兴趣,在他的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上再提高一个层级。阅读更是一种引领。孩子阅读的书单一半他自己选,一半由家长推荐。

四、最好能够参加定期的读书会,读书沙龙,或者有关阅读的线上线下的课程。用实际行动克服孩子的惰性。阅读需要分享,在分享中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智慧。让你的家庭学会过阅读生活。把追求阅读生活作为一种时尚的现代的高尚的文明的生活。不断给孩子和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不是目的,是一种让自己和孩子坚持阅读的策略。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个关于阅读的讲座或者报告,当时心里很激动,觉得很有收获,但是回去睡一觉,第二天醒来,昨天的热度就散的差不多了,心里知道读书很好,但实际行动没有。其实个体在没有监督和压力的情况下,完全做到慎独,靠自己的毅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情,是非常难的。

五、用多种手段,拓展和扩大阅读面,让读书变得有趣。我看到群里有家长说,上次因为我跟大家介绍了《草房子》这本书,他的孩子开始还不是很感兴趣,后来他读了一段给孩子听,孩子就自己拿过去读了,而且喜欢上了这本书,还到网上去找来小说改编的电影看。然后又回过头来看书,我说这孩子是入迷了,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趁热打铁,找这个作家的另外的作品介绍给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把这类小说读个深透。除了同一风格的延伸阅读,还要给孩子介绍同一时期的另外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比如说读了曹文轩,再读读秦文君的书。跟孩子说,你很期待他对这两位作家的评判。家长要把孩子当有智慧有头脑的智者。可以进行精神交流的朋友。没有什么比拥有智慧更能让一个孩子有自信了。

六、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阅读和到博物馆参观结合起来,把阅读和观看电影结合起来,把阅读和旅游结合起来,把阅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孩子把书看成知识、智慧、技能学习的宝藏。

七、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一定要有不少于100本(50本图画书,50本纯文字的小说名著)亲子共读的精读书目。家庭教育、亲子情感、把握孩子心智成长、完善孩子的人格、开展语言训练,都可以在亲子共读的这100本书中完成。可以说一举多得,一劳永逸。家长必须明确,经典的儿童文学适合从3岁到80岁的阅读。不是你陪孩子读小儿科的书。是你作为家长的人生第二次成长。

以上是我的关于阅读的七个核心的观点。每一位家长都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了,没有谁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指导孩子读书方面,你一定也有自己的经验之谈。今天我们进入这个群,就一起交流分享大家的检验,也一起讨论大家的困惑。

让阅读成为悦读

---听《三招让孩子爱上阅读》讲座有感

2012年10月19日下午一点半,在媛儿学校的学术厅很荣幸也很自豪参加了家长培训学校组织举办的《三招让孩子爱上阅读》,主讲人是芝莺妈妈:一个有着一个八岁优秀女儿的妈妈、一个陪着孩子阅读了3000多册经典图书的妈妈、一个优秀而全面发展孩子的妈妈、一个致力于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坚持努力的妈妈、一个把跟着女儿一起成长作为最幸福的事的爱心妈妈……听了芝莺妈妈的三招让孩子爱上阅读真的收获颇多,同时自己在孩子阅读这方面有了更多的反思,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提醒自己在以后陪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更加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把自己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孩子,陪同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受益的事情!

让孩子爱上阅读第一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不仅仅是养育,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一些能够终生受益的好习惯,例如阅读、运动、旅游、艺术等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处多多,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所以如芝莺妈妈所说,我们现在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不算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我们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作家长的必须成为爱书的人,每天坚持都看一点书,少看一点电视,少玩一会电脑,日积月累,慢慢的阅读就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下,也会慢慢的喜欢上看书,喜欢上阅读。有的孩子天性就是爱看书的,但有的孩子未必,更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所以让孩子爱看上书,家长的诱导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在为自己找借口,很多时候在休息的时候更多的是喜欢看看电视给自己放松一下。的确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也让我们家长承担不少,但这都不是我们不阅读的理由!很多时候孩子希望我们给他阅读故事但我们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嫌孩子吵。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我们这里不但得不到保护相反还倍受打击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意识到这一点从现在做起还为时不晚,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多带他们去书店去图书馆,虽然会比较辛苦坚持起来也容易受到动摇,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可以先从绘本简单的图画慢慢过渡到文字较多的图书。在家里把适合孩子看的书尽可能摆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便于孩子随时翻阅。哪怕刚开始只是翻一翻,看一看,只要我们坚持相信时间长了我们也会收获颇多。

第二招:拿好书“喂养”孩子

给孩子选择童书的参照:(一)国际大奖如凯迪克金奖,纽伯瑞奖、德国绘本大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大奖、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及插画展等等。

(二)优秀的作者如谢尔·希尔弗斯坦、宫西达也、大卫·威斯纳、李欧·李奥尼、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芭芭拉·库尼、米切尔·恩德等。

(三)3、好眼力、有品位的出版者,如爱心树童书馆、耕林文化、蒲公英童书馆、蒲蒲兰、启发、信谊、南海出版社、明天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四)爱孩子,爱阅读,懂图书的阅读推广人。如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https://www.360docs.net/doc/577244890.html,/zt2012/yeyd/index.htm、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https://www.360docs.net/doc/577244890.html,/zt2011/reading等

(五)根据主题选择图书。如关于中秋节的童书有《月亮的味道》《篮子月亮》《公主的月亮》《嫦娥奔月》《月光男孩》《月亮的秘密》《小猫咪追月亮》《月亮,你好吗?》《月亮生日快乐》……关于爱上阅读的童书有《我讨厌书》《吃书的狐狸》《谁怕大坏书》《爱讲故事的小鱼》《卢利尤伯伯》等。

如芝莺妈妈所说,阅读需要培养高雅的口味。习惯了阅读优秀图书的孩子,对垃圾的快餐图书有着很强的免疫力。如今的孩子很多对植物大战僵尸、洛克王国等书籍倍感兴趣,最大的原因还是我们引导不对,为孩子选择童书的方向不对。孩子受到外界的影响太多太多,作为我们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芝莺妈妈说阅读是最低成本的教育,在给孩子买书这方面我们家长不应该吝啬,在孩子有这个愿望又爱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孩子买书,而且最好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不光增强亲子关系也能给孩子精神的食粮。以前给孩子买书,很多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当当网或者卓越网上一搜同一名字的童书有时就搜出好几百种,完全是凭评论与销量下手。还有的时候就是参照妈妈群或者朋友推荐一些童书还进行购买,现在有了芝莺妈妈详细的介绍与买优秀童书的原则就不会盲目了。因为一个作者,一个系列的书,特别是公认的经典,如果孩子喜欢,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陆续的增加齐全,不光孩子喜欢而且还有收藏价值!因为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在品种这方面,我们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不同的孩子成长经历不同,兴趣爱好点不同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参考意见但是不过分限制,因为童书主要还是孩子看,我们家长更多的是一个陪伴者!给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因为只有这样孩子在阅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快乐!阅读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

第三招:做一个爱阅读的爸爸(或妈妈)

芝莺妈妈说小学低年级阅读的特点:绘本与桥梁书交替阅读,亲子阅读依然是孩子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在低年级孩子的阅读中,我们家长是参考与引导者。虽然我们的孩子上了小学,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是忙于功课,但是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还是能保证的。所以在每天最好有半小时左右固定阅读时间,全家坐在书桌前读书。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我们可以在孩子睡觉前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讲解一两个好听的故事。亲子

阅读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阅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甚至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等等。周末的时候如果身边有喜欢阅读的家庭,还可以时不时的可以以交流的方式举行一些聚会。而这些需要我们家长更多的参与,在这一点上我们家做得不够,在听了芝莺妈妈的讲座后更多的启发了我们也提醒了我们,阅读是一件长期需要坚持的工程,结果如何在最初的时候很多取决于我们爸爸妈妈们!芝莺妈妈还给我们爸爸妈妈推荐了几本书:《公主的月亮》、《你很特别》、《石头汤》、《安的种子》、《妈妈,你好吗》等等,相信在读了芝莺妈妈推荐的这几本书后我们爸爸妈妈会深受启发,同时在亲子阅读方面会做得更好!

阅读不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还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阅读不光能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丰富,还能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拥抱阅读,阅读好书,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让阅读成为悦读!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教授讲座

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改变,从阅读开始”。

目前,我们在全国将近500 所学校开展了一项新教育实验。在这些教育实验里,针对儿童阶梯阅读有一个“毛虫和蝴蝶”的项目。

我们的第一个理念是分层阅读。过去我们一直讲阅读,讲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关于这一点,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分层阅读指导书目,或者即使我们偶尔也为小学生推荐,却很少考虑到同样是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读不同的书。最近我们专门做了一个“儿童书包”,为小学生精选了36 种书,分低端、中端、高端各12 种,包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编织成一张美丽的网,呵护着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

我们的第二个理念叫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孩子的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他必须和他的父母、老师们一起阅读,只有共读、共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我经常讲,现在很多父母、老师都是跟孩子生活在一个房子、教室里的陌生人,他们的心灵没有沟通,是完全陌生的。通过共读,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后面我会讲共读理念在新教育的孩子身上发生的奇迹。

我们的第三个理念是童年应该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童年是一个阶梯过渡过程,在粉红色的阶段,孩子是以读、写、绘、儿童歌谣为主进行阅读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静静地默读,到了高年级再开展主题探讨等。儿童的阅读非常非常重要。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讲了两个观点。第一,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我越来越觉得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童年阶段,他看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越多,以后他的心灵就充满了真善美,他的世界也就充满了真善美。而童年的阅读,最有价值的往往是那些童书的阅读,我刚才提到的那些美丽的词汇,都深深蕴藏在童书里面。

第二,阅读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说读书改变人生、改变性格,但阅读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否则我们不会有现在的阅读现状:连续6 年的调查显示,整个国民的阅读水准在下降。我认为,儿童最重要的生活,除了游戏以外就是阅读。

下面我想讲几个关于改变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地发生在参加新教育实验的一些学校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改变。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学校。为了保护这个女生,我不讲她的名字,她是一个非常自闭的女孩子,在幼儿园里基本上不说话,每天中午

都得她妈妈到学校来给她喂饭。进了小学依然如此,老师把这个孩子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旁边的学生说:老师,她是傻瓜。测试的时候,她不拿笔作答,结果考了0 分。她哥哥上小学6 年级,情况跟她差不多,休学在家。我们在她的班级里面进行了读、写、绘这样一个儿童阅读的实验,老师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讲那些最伟大的童书,让孩子们回家把老师讲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父母用文字记下来,让孩子根据故事画画,这就叫读、写、绘一体化。突然有一天,那个女孩子画了一副画,叫《小熊哈欠》。老师一看惊呆了,这个从来不说一句话,从来不写字,考试都是0 分的女孩子,完全理解了童话所讲的内容,她画出了小熊、狐狸、小兔子、小蜜蜂还有它们的家。她妈妈当天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说: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放学了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还给我讲了《小熊哈欠》的故事。后来,这个女孩子开始跟其他孩子一起背诵儿歌、表演节目,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老师每讲一个故事,她就画一副画,而且她还会在老师讲的基础上续故事。大家可以看一看她给《爱心树》这个非常著名的童话的续编,她说: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孤独的、贪得无厌的苹果树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一个人不能贪吃,不能懒惰,不能依靠别人,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生活,要靠自己的头脑来发挥自己的特长,要靠自己的爱心来帮助别人,要是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了。我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一年级的、被其他孩子称之为傻瓜的孩子,在进入阅读世界之后所发生的改变。

第二个故事是亲子共读。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年级。山东精英小学的常老师,她每天和学生以吟诵诗歌开始一天的生活。我们的新教育实验中也有儿童生活方式教育:晨诵、午读、暮写。晨诵,每天早晨让孩子吟诵那些最伟大的诗歌。中午阅读名著。晚上默写诗歌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常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叫边焕之(音),一天早晨,常老师送给她

“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向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一首诗《向着明亮的那方》

美丽的边焕之啊,向着明亮的那方,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夜里的飞虫啊,勇敢的边焕之,向着明亮的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幸福的边焕之啊,三三班的孩子们”。只要有孩子过生日,她一定会把孩子的生日、名字嵌在里面。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经历了这样一场洗礼,都会永远记住这首诗。常老师一年级就开始尝试阅读教育,她知道阅读很重要,就给孩子推荐一些读物,从二年级以后开始自觉地参加我们的实验,有意识地开展班级共读和亲子共读。孩子人手一册童书,不仅自己读,而且还跟父母一起读、一起分享。两年时间,这个班的孩子读了200 本书,当然有100 多本是图画书。孩子的读书能力是很强的,美国的幻想儿童读物,英国的文学读物,还有很多中国神话、传说,孩子们都读了。配合阅读,他们还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在读书过程中,老师跟孩子之间经常写信。这是常老师的一封信:“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读《老鼠阿贝漂流记》吧,读前五章,请爸爸妈妈一起读吧。阿贝怎么被风刮走的,他遇到风险以后想念的人是谁?他怎么征服急流的?让同学们跟爸爸妈妈一起思考”第二天,。家长的读后感就来了,我们来分享两个妈妈的读书感。一位姓刘的妈妈说: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了我,阿贝太辛苦了,可恶的风雨吹散了眼前的美景,阿贝为了妻子的纱巾,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孩子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为阿贝的逃生的经历和命运而担心,我读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逃生中,阿贝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却只担心自己带给妻子和朋友的痛苦。阿贝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世间的男子都应该像阿贝一样,我为阿贝而感动。另一位姓李的妈妈说:读完这本书给我的震动太大了,竟然是骨髓里都痛的感觉,阿贝代表的也许就是个标准的美国式好男人,坚强、充满爱心和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放弃。

教育实验不光是把孩子改变了,连带把孩子的父母也改变了,这不仅是在改变教育,也是在改变社会,所以阅读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第三个故事是童书怎么样战胜电视。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为孩子迷恋电视、上网而发愁。罗尔德?达尔写了一首诗:如今随便走哪一所房子,都看见小朋友目瞪口呆在做同一件事,他们躺着、靠着、坐着看得没完没了,直到连眼珠都突出、落掉;他们坐着看着、坐着,和这糟透的废物难分难舍,直到被它完全催眠,直到像喝醉了酒一般,它使头脑乱糟糟,它使想像力丧失掉;它搅乱人心,它使小朋友变蠢,他再也不能理解幻想和童话的世界;他的脑变得和干酪一样软,他的思维能力生锈,停滞不前,他不会想,只会看。大家一看就明白,这首诗描写得是沉溺于电视面前的孩子,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图景。

黄老师是浙江诸暨城乡结合部一个农村学校的普通老师。他之所以参加新教育实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很多学生不爱读书,他们天天看电视,爸爸妈妈一离开家,就忍不住看电视。于是他就让他们看美丽的图书,给他们讲故事,并且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些图书和故事,结果他发现孩子们对童书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电视。这些电视迷在阅读的影响下变化很大,我们看他们班上一个著名的调皮大王写给老师的信:我以前是一个电视迷,对每一个电视节目了如指掌,双休日更是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直到有一天我交到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这位朋友就是书。这个孩子写了另外一篇文章,叫“吃书”:一定要吃书吃到老,身边的书吃完了,想一想哪里还有?到国家图书馆去吃。一个电视迷,对书能有这样一份情感,这种变化让我们感到欣慰。

所以黄老师说,把故事和游戏还给童年,让孩子们不再迷恋电视和网络,这是对童年最真实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课,是最合乎生命规律的学习。

关于童年的阅读,格林讲过一段话:或许童年的图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候所有的书都是寓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他还说,一个人14 岁以前所读的书的作用是今后所读的书永远无法比拟的。

第四个故事是用图书来关注心灵。这是浙江萧山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2007 年11 月1 号写的一篇日记:昨天一个孩子没有来上课,晚上他爸爸打电话说他妈妈去世了,孩子希望我别让其他同学知道。这个消息让我震惊,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办?会不会就此萎靡不振?我能帮他做什么?老师有意识地给这个孩子读一些跟他的生活经历相关的图书,这是孩子在图书的引导下写的日记:一个不读书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他在另一篇日记里写道:“老师给我的书我读了,不管一个动物或者人,总有死的那一天,虽然他离去了,只要他在世上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依然在心里感谢他、怀念他”。老师让孩子们写读书笔记,然后给以批注,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要相信传奇、童话和神话,因为它们是以想像的图形表达了高层次的真理,经由老师的讲述使这些童话、传奇和神话,再度有了灵魂与生命。当老师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字一句,散发着老师对这些故事的虔诚,相信之心将故事中的真善美带入了儿童的心,真善美便在老师与儿童之间交流。

很多人担心读书影响孩子的成绩,现在的孩子已经够忙了,作业负担已经够重了,阅读会不会影响成绩?绝对不会!我们在几百个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实践表明,书读得越多的孩子成绩越好。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学校的一个班级参加了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这个班级的孩子读了很多很多书,像《夏洛的网》《波丽安娜》《山居岁月》等,孩子们大量阅读希腊神话、中国神话。走进孩子们的每一个课堂,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静静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悲伤着孩子们的悲伤。有本非常著名的儿童名著,叫《特别的女神萨哈拉》全班同学就模仿主人公萨哈拉写心情日记,去年他们班的平均成绩比年级第二名高出3.5 分,比最后一名高出十分,比年级总平均分高出5.5 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是年级第一。所以大量阅读的孩子,的确是不用担心成绩的。

儿童阅读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发展为起点,以

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等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这样一个实验。2007 年11 月11 号中央电视台有新闻调查栏目用45 分钟专门介绍了新教育实验。从2002 年开始,全国20 个省、市、自治区,将近500 所学校,100 多万学生参与了这个实验。

有很多媒体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给孩子们解决一所学校、一张课桌的问题,但是教育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西部的孩子从山村里一个漏风漏雨的校舍、破旧不堪的土桌搬到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是好事情,但教育本身变化了吗?没有。

教育的真正变化要依靠阅读,要依靠教师的成长,所以新教育实验把教师的成长作为它最重要的起点。前面提到了,书香校园建设是新教育最重要的基点。目前,阅读碰到很多的危机,第四次全国调查结果让我们吃惊的是,基本不读书、没时间读书、不习惯读书人群里面最多的是年轻人,其中以20—29 岁的年轻人为主,其次才是30—39 岁的年轻人。没时间、不习惯读书的人群中,18—19 岁的年轻人占45.9%,他们都是刚刚离开中学或者即将离开中学的孩子,这些孩子不阅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根本没有把阅读当回事。当然,阅读危机还表现在阅读量萎缩,阅读习惯养成了以后,浅阅读、反阅读行为盛行,这跟“三个屏”有很大的关系,我把手机叫小屏,电脑叫中屏,电视叫大屏,这“三屏”的生活,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在现实世界、想像世界、虚拟世界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阅读本身经受的挑战。过分沉浸在网络信息和互动娱乐的海洋里,对人类知识的深层把握就会出现问题,人类智力就会产生单调、幼稚,知识人格也会产生障碍。大量的即兴式的表达,无编辑的出版和发表,使很多鲜活的思想失去了酝酿和雕琢的机会。特别是在虚拟社区里面,道德责任的虚化,虚假包装的便利,无拘言行的泛滥,都将释放我们心中的魔鬼。

在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应试主义甚嚣尘上,真正的阅读被排挤掉了,大量的学生没有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反而过早地轻视甚至厌恶阅读。很多老师、孩子以为阅读就是像现在应试的教育那样去读教辅书,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读到那些最伟大的读物。在天真善良的孩子原本应该大量阅读的时期,他们没有得到阅读的滋养,过早步入社会,所以他们善良的天性受到扭曲。

读屏跟读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台湾曾做过一个实验,请中学老师把电视的一期节目连续看三遍,然后请老师复述,大部分老师不能完整地表达。但请老师看这期节目的文字脚本,一遍以后就可以基本上把它表述清楚。阅读的问题实际上是和文化紧密有关的,人类文化有两种消亡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滑稽戏。

关于阅读我有四句话,或者是四个观点,这也是我经常讲的。第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躯体的发育跟精神的发育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躯体的发育更多的跟遗传基因有关,当然也跟人早期的饮食关系密切。

那么阅读是什么呢?阅读跟躯体的发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人精神的发育同样也需要“食物”,阅读实际上就是精神进食的过程。人的精神成长是和阅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的智慧和思想,是没有办法完全通过遗传从父母亲那里获得的,每一个个体都要重新开始阅读的过程,没有捷径好走。因此,没有阅读就永远不可能有人的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人的精神发育。阅读当然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能够在我们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世界。

第二个观点,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我连续多年一直在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题大作,阅读不就是个体的行为吗?一个人读不读书,跟民族、国家有什么关系?我认为,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实际上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它的精神力量不是取决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的质量,

人口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阅读能力。国际阅读协会在总结了阅读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后,在一份报告里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经常举犹太人的例子。我觉得犹太民族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以色列本土的犹太人大约不到600 万人,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也才3000 万人,跟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数是无法相比的,我们的国土也比他们大得多,但犹太人对人类思想的贡献却让我们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感到汗颜。近百年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犹太人思想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时间、物质、空间的认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上世纪80 年代的时候,犹太人就有98 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几乎每一年的诺贝尔获奖者里面都有犹太人血统。犹太人为什么那么强大?它的经济更不用说了,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我们美国人的口袋里,我们美国人的口袋在他们犹太人的脑袋里。最近有本很流行的书叫《货币战争》,这本书里讲到,目前在控制着整个欧洲经营的,包括美国发行货币的,不是美国,而是犹太人发行的美元,他们几乎控制着全世界的经济命脉。用经济、金融的观点来看,差不多全世界50%的银行都由犹太人控制着。犹太人有个特点,就是阅读能力强,平均阅读量在全世界各个民族里面是最高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65 种书。我们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5 本书,还包括教辅书、教科书。人类那些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都在那些最伟大的图书之中。对人类的思想进化来说,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人类的理解,从人类的理解到人类的智慧是一个精神和智力逐步升级的过程,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在一步步往上爬行,汇总起来就构成历史以及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精神高度。一个时代要超越过去的时代,必须要通过阅读构建起我们新的知识体系、智慧体系。不去和孔子、荀子、孟子、庄子他们的著作去对话,就达不到先秦时期的思想高度。不去和文艺复兴时代那些大师们去交流,就达不到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高度。对我们来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必须重新开始学习过程,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类的可悲之处。当人类没有阅读生活的时候,就和其他的动物一样,因为人类有文字、有思想,才超越了其他的物种。

第三个观点,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经常讲,在我们躯体发育的过程中,最初的母乳很重要,然后开始自主进食,否则就会营养不良。精神发育也是如此,学校教育充其量就是母乳,让你拥有了最初的滋养,但只看教科书、教辅书的孩子,就会精神发育不良。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现在95%以上的孩子都是精神发育不良,他们除了教科书、教辅书,除了做试题,没有阅读。只有阅读的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精神发育过程。所以我说,没有阅读的教育,没有阅读的学习,是训练,不是教育。而且我一直认为,人的精神饥饿感只有在中小学阶段才能够形成。人的躯体是有饥饿感的,白天几个小时不吃饭躯体就会觉得饥饿。阅读也是一样,阅读是由于精神的饥饿感来推动的,一天不读点东西,不和文字打交道就很难受,说不出来的难受,非得拿着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在学校教育阶段,才有机会培养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有一次我在北大做讲演时说,大学可能是阅读的最后一个阵地。尽管有点亡羊补牢,但是我觉得它是最后一个站点,真正的阅读黄金时期是在中小学。只有有精神饥饿感的人,才会去阅读。我有一个朋友到英国去,看到乞丐在看书。乞丐也可能有阅读的需要,任何人无法阻止乞丐去阅读,他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照样可能有精神饥饿。培养这种精神饥饿感最敏感的时期是中小学阶段,养成一种阅读的兴趣、习惯。孩子们在最美丽、最美好、最伟大的图书的滋润下,获得了心灵的充实,获得了心灵永久的需要。当然并不是说其他阶段就不重要,可以从人生任何一个阶段开始去培养精神饥饿感,但我们知道,就像学外语一样,我们经常说12 岁以前是学语言最敏感的时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要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过去,我们讲学校的概念就是房子、设备、电脑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有真正的阅读走进我们学校的生活,

那才是学校,才是好的教育。

第四个观点,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城市的美丽当然要体现在它的外表、它的规划、它的建筑,但是真正美丽的城市,要靠这个城市人的品位和气质。人的品位气质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阅读。所以一个最优秀的城市,应该拥有大量最善于阅读的市民,有浓厚的读书之风。中国人不习惯送书,不习惯把书作为礼品。我觉得书应该成为中国人礼品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现了一本好书就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在西班牙世界阅读日4 月23 号那天,巴塞罗那的妇女们赠送丈夫或者朋友一本书。这一天,全西班牙图书降价10%。可能很多人知道“9?11”,但是不知道“9?11”的时候布什在为孩子们读《可爱的山羊》。接到报告后,布什说,别急,让我读完。伊丽莎白女王70 大寿的时候在做什么?她没有参加任何的文娱庆典,而是邀请几个小孩子到白金汉宫,为她读书,读名著。汪洋到重庆推荐一本书,叫《地球是平的》,很快这本书在重庆销售一空。我觉得领导、文化名人去推荐一些好的图书,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英国1992 年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叫图书起跑线计划,希望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和孩子一起共读。保健人员在孩子7—9 个月的时候,会送父母一包礼品,其中两本免费的图书,一本阅读指南,一个首都图书馆的邀请书,有300 个家庭参与了这个活动。大约10 年以后,英国伯明翰大学对这300 个家庭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基本学历测验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的孩子。会阅读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智慧成长甚至人格发展,都会好于其他的孩子。

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当然是有益身心的阅读、深阅读,有品质的阅读、自主的阅读、立体的阅读,优雅的阅读、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精读、慢读。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主张的阅读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以大众阅读和纸质图书为主的阅读,它更是一种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是超越知识的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重建。

今年,我再次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国际阅读日是4 月23 号,因为这一天是莎士比亚的诞辰日、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诞辰日,所以我想把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的阅读节。阅读节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也有仪式的意义,很多事情是需要一种姿态的,是需要一种心理的诉求的。拥有了我们自己的阅读节以后,就会有一种唤醒麻木灵魂的力量,那是一种催生和支撑的力量。

我觉得推荐读物是永远需要的,阅读指导是永远需要的。图书大厦里茫茫书海,我看到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书,只是听说什么书好他就去买什么书。现在很多书完全是炒作出来的,中国非常缺少负责任的书评家。美国有很多专职的以评论好书为业的职业评论家。我认为,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今后国家图书馆应该有专职的、独立的书评员。现在一些部门、机构推荐图书的时候还经常受到一些书报社利益关系的影响,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应该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给全社会推荐最好的图书。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阅读成为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我就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也能够看到我们的国人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在那里阅读。阅读成为中国一道普通的美丽的风景线,而不是几个人碰到一起就搓麻将、打牌。书香校园是构建书香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我们新教育的梦想是通过推进学校阅读去推动中国实现这样一个改造,我们的梦想就是从书香校园走向书香社会。新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努力去做,尽管它是一个草根的民间教育实验,但在唤起阅读的方面,已经做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的确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一大批教师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一大批孩子的生活方式。我想和大家做一些这样的分享,谢谢大家。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 有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着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以对话遇见心灵 《致教师》以书信体方式呈现。每一封信,就是一次问题的探讨,思想的聚焦,心灵的呼应。藉新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重大影响,朱永新一再被媒体推为改变中国教育之“风云人物”,成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教师心中的“意见领袖”。尽管,轰动不是新教育追寻的初衷,但关注与追随又实实在在化作了担当与责任。《致教师》的撰写,源于一个互动的过程。自2014年始,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教师月刊》之约,通过“答教师问”的专栏连载,以公开的书信回答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境遇的教师提问。这种写作起点与方式,意味着《致教师》不可能是从“我”走向“你”的学问预设与思想独白,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心灵对话与精神往来。这样的往来与对话里,注定会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2020年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在追求泡沫的同时有谁能够静的下心?做一件事,甚至读一本书。在梦中穿梭,在梦中行走,新教育之梦是许多“做梦人”实践与探索的产物,浏览全书,粗略了解新颖的教育理念,品读全书,心灵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于是,很喜欢摘抄其中算的上教育经典的句子,并加上自己只言片语的感悟,共享如下: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回想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似乎缺少的什么?对!教师日记、教育随笔。成绩属于过去,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点什么,在这一点上青埠屯小学的韩旭艳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师日记,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 只要你用心,就会有。生活需要用心去懂,工作需要用心去做,只要用心,随处可见,努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用心人。 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生活也似乎归于平淡,但不能缺少梦和希望,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字字句句,如同夜晚的波浪,轻轻的扣响迟钝的灵魂,心随之波动。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也曾这样教育学生,内心要充满阳光,然而我们呢?是否做到了内心充满阳光,走进校园,走在阳光路上,脸的微笑就是阳光,照亮着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

为师者,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当你板起脸上课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台湾的学生很幸运,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坐在树下喝茶,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仔细搜索记忆中的信息,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我记忆中很模糊,一时想不起什么。如果这也可以用成功和失败痕量的话,那我是失败的。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听不懂,还要老老实实的听课,学不好还要硬着头皮学,换位思考,他们真是很不容易。记得我在上

高纪良讲座

听高纪良教授的讲座有感 西溪南镇石桥小学吴文诚 4月29-30日,我有幸在徽州人民会堂里聆听了全国著名语文教师高纪良的精彩讲座“校园文化转型——教师领导力”和“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高教授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讲解诙谐幽默。听讲座的教师没有一个不聚精会神、侧耳聆听,我们时而快速的记录,时而露出佩服的神色,他的一句句“经典”,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大家深有感触、倍感惭愧。 听了高教授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平时在脑海中,是难以思考的、难以想象的知识,科学知识,信息知识,文化知识,觉得比我们超前了很多。也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太陈旧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正如高教授所说,现在社会上把我们学校老师划为两种人:一种是会教书育人的老师,一种是只会识字的人。高纪良教授“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专题讲座,以太湖石的“瘦、漏、透、皱”之美引申为有效课堂“高氏评课法”感悟颇深,彰显课堂教学简约美之观点,向往一种“大道至简”的教学境界! 我们都是教师,尽管我们和高教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应共享同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敬业。我要以高教授为榜样,学习他育人教书、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同事欣赏、家长满意的教师。 听了高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形态,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去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才能让我们进步,才能让我们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沉没在这时代变迁的大海中。无水无

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教师最忌孤陋寡闻。在自己拥有一桶水的同时,教师应着重解决如何与时俱进更有效高效的教书育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备课、及时反思、因材施教、授生以“渔”、把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听了高教授的讲座,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做得并不好。想起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不由得心生惭愧,因为有时自己看到学生接二连三地犯错,不由得火气冲天,大发雷霆,大声训斥,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听了高教授的讲座,我似乎明白了很多。教育从来不是一时一刻见成效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不必悲哀和气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法国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涅也说过:“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的心悦纳学生,我们就会感受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看到每一种独特的美丽。”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充满希望和耐心,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是一种大爱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碰到这样的学生我会少一份急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消极,多一份主动沟通。 以后,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努力,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我强烈的感觉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 朱永新老师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

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总之,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理念深深碰触到了我的内心,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新教育的工作者。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 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 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 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 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 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 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 每年度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 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书中提 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 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 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 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 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 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 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 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 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 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 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当然,正如 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 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 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 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 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 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 常教育生活。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习朱永新新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 欢!篇一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 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 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 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 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 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 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 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 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 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 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 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 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以下关于致教师读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篇一】致教师读后感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理想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 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 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 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听裴纯礼教授讲座有感

听裴纯礼教授讲座有感 ——郑玲莉 暑期网络远程培训,听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技术专家裴纯礼教授的讲座报告,我被深受感动。报告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于网络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及其重要作用本身,而且还在于裴纯礼把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的作风,与时俱进的观念,爱生如子的情怀,熟练地融入网络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科研,自觉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认认真真地做一名好教师。听完报告后我不禁心潮澎湃:“裴纯礼是个好教师,像他这样认真对待教学且有高深造诣的老师是凤毛麟角,能亲耳聆听先生讲座真乃三生有幸!” 裴纯礼的报告带给人们的思考和启迪是多方面的,我听他的报告感想主要有四: 首先,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大师。裴纯礼对自己的要求是:忠诚与热爱教育事业,以之作为毕生的追求,全身心投入到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严谨治学,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追求不误人子弟;治教严谨,认真备课,用心授课,讲究教学方法、手段与形式,注意授课内容的逻辑性与针对性,重视演示与比喻,追求教学质量与效果;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追求以自己某一方面的表率对学生产生终生正面的影响。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追求“止於至善”。 其次,大师还要有大爱,爱生如子,把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学生。裴纯礼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心得和名言:“教师应像一头牛,自己吃进去的是草,挤给学生的是奶”。“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没有无能的学生,只有无能的老师”。“师生互动,教师必须先动,要用教师的十分认真,去启动学生的一分认真,并逐步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十分?认真的习惯”。“学生没有学习的好坏之分,只有学习的快慢之分,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越多的学生,只要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笨鸟?可以先飞”。裴纯礼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教学,在批改学生作业中,严格要求,人为地制造困难和挫折,对学生进行困难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自觉认真遵守规范的习惯。他利用网络互动,和学生交无话不说的朋友,关心帮助失恋的、有心理疾病的、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学生,随时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科研促进教学,用爱心和最新科技知识烹制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餐,滋养学生。正像裴纯礼说的那样,他50岁开始学习计算机技术,在新技术领域求索,8年时间主编参编17部专著,发表与计算机和因特网教学有关的文章50多篇,主持教育部高教司和北京市教委多项教改项目。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欢迎。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每一刻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对新教育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只要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细细品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生命叙事剧令我耳目一新。给孩子们排练适合自己的剧目,感受生命的意义。真诚地为新教育人点赞。朱永新老师说,衡量新教育生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生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剧”。新教育

生命叙事剧,就希望运用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人生的“正剧”。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话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希望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为每一个生命颁奖。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的序言开头是一句希望之语,即“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观李政涛教授讲座有感 黄亚利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着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学习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

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

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1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他告诉我们,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个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对教育生涯充满理想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

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 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2、要有自己的特性

听戴训超教授讲座有感

听戴训超教授“学院及专业介绍”讲座有感 汉语言3班刘子瑜 当懵懂的我们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的校门,面对着一切新鲜又陌生的事物,为让我们能够对“文学院”以及自己所选的专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学院特意举办了一次由副院长戴训超主讲的主题为“学院及专业介绍”的讲座。通过这次珍贵而及时地讲座,我明白了文学院的主要机构部门以及学院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有学科相对应的发展方向。为了以后更好的学习发展,现将我的几点感想给大家分享。 首先,戴院长简要地介绍了一下文学院的几位主要负责人,也谈及了文学院在江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和地位。江西师范大学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而我们文学院正是起始于1940年,可谓是江西师范大学的老牌专业,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深厚,底蕴最为陈久的学院。也被誉为江西师范大学最值得骄傲的学院之一。所以,文学院的名声与实力是值得我们信赖与敬仰的。听过戴院长的讲说后,我由衷的为文院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有幸能够进入文学院而感到骄傲。在文学院的良好学习氛围中,我更应该提高自身要求,好好达成老师要求,不要错过父母的期望。既然来到了师大,就该好好适应师大的生活:既然来到了文院,就该好好珍惜在文院努力奋斗。身为文院人,也就应该做好榜样,将文学院这一黄金招牌延续下去。 其次,戴院长为我们讲解了一下文学院主要下设了两个专业及其像对应的发展方向,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其分别为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通过这次的讲座我了解到,汉语言专攻现代中国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主要为教师,文秘等等。与汉语言文学不相同的是,对外汉语更注重学生的外语水平,就业方向主要为外国孔子学院与文秘等等。两个专业各有特色,但共同之处就是都以中国现代汉语言的学习与研究为基础,注重我们文化修养的提升与知识面的拓展。以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熟练掌握系统全面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理论的技能,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面的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人才为目的。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媒体宣传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团体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的就业方向。从戴院长精简的讲座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在学校生活、学习,我还学会了将来如何在社会工作、生活。在这一节讲座中,最值得我佩服的还有他这种讲说风格。他在讲台上与同学们如同朋友一样,很随意,并且也很幽默,他的这种教学风格令我折服。而且听过了这堂讲座后,我才感受到自己当初选专业还是选对了。对于汉语言这个专业,也有了更为深刻与全面的了解认知,其实我们所学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今后也要向更多的人传授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把中华文化传播的更广,更远。。 最后,戴训超院长的精彩讲说赢得了同学们的共鸣。并且戴院长对同学们还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后,在师大生活的日子里,好好珍惜每分每秒的时光,度过一个快乐充实,不留遗憾的大学生涯。我觉得,大学四年时光说短暂也短暂,说漫长也漫长,只有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才会有奋斗的动力。祝愿大家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完整版)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_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读朱永新大师《致教师》有感 周卫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