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感人的十大亲情诗

中国古代最感人的十大亲情诗
中国古代最感人的十大亲情诗

中国古代最感人的十大亲情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品鉴

首句用“独”和两个“异”字写对亲人的思念,对孤~~处境的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淡自然,是至情的流泻。后二句“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张谦宜《~~斋诗谈》)。曲折有致,深厚新警。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品鉴

李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可窥一斑。“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模拟,模拟便丑。”“前二句,取喻殊新。后二句,在举头、低头俄顷之间,顿生乡思。良以故乡之念,久蕴怀中,偶见床前明月,一触即发,正见其乡心之切。且‘举头’、‘低头’,联属用之,更见俯仰有致。”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品鉴

起句突兀,突出此乃战时,非承平时代可比,“一雁声”,由大雁的孤单,引发忆弟之情。独自久立,对月忆弟,乃觉露之始白,而月却不如故乡的明亮。这两句妙绝古今,“只说境,含情往复不可言。”(《唐诗归》)月,万古只是一月,千里只是一月,此处的大不近情理,正是情浓之处。它照映出诗人对故乡、对舍弟的深切思念。“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读杜心解》)后四句写山川阻隔,音讯不通,战乱不绝,有家难回,有弟难见。结尾照应“戍鼓”。《杜诗镜铨》评曰:“凄楚不堪多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品鉴

前四句写“望”中所见之景。“国破”二字奠定了全诗沉痛的基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颔联移情于物,物人交融。后四句写“望”中所生之情,语语沉著,境苦情真。

喜见外弟又有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品鉴

沈德潜曰:“与‘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抚衷述愫,同一情至。一气旋折,中唐诗中仅见者。”(《唐诗别裁集》)前六句写“见”,透出惊喜。后两句写“别”,充满怅惘。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品鉴

在所有歌颂母爱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无疑是孟郊的《游子吟》,从母亲对游子的无限关爱中,诗人选择了母亲缝补衣服这一细节。纵然斗换星移、岁月流失,然而,诗人的心底永远刻印着母亲的手和手中的线。线,浓缩了无限的母爱,线,连接着母子感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写出了天下游子心灵中的共同感受。《唐诗归》载钟惺语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唐风定》云:“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人多批评孟郊诗憔枯槁,古奥晦涩,然孟郊亦有许多诗出自

真性情。写亲情者,除了《游子吟》外,尚有《归信吟》、《游子》等。《归信吟》曰: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游子》曰:萱草生堂前,游子天涯行。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品鉴

秋风又起,游子自会倍加思乡。晋人张翰“因见秋风起,……送命驾归去。”(《晋书·张翰传》)张籍此时虽有羁人摇落之意,却不能命驾而归。万重情意凝于家书之上,“行人临发又开封”,摄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将其怀乡思亲之情和盘托出。与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人京使》)是同一种笔墨。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品鉴

一二句写驿里逢节,抱膝枯坐,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后二句正面写思家。诗人断定家人深夜亦未休息,皆在计算着远行人的行程和归期,想像着远行人孤身在外如何过节。短短四句既写了邯郸驿里的诗人心理,也写出了千里之外家人的惦记,浓浓的亲情,浸透其中。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见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品鉴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上片写诗人既神往天上宫阙,又眷恋人间生活,以问天开始,以起舞人间结束。开始五句,句句迫切,似乎对人间无所留恋。“又恐”二句含蓄地写出对天宫生活的担忧。“起舞”二句彻底放弃了乘风归去的念头。诗人之所以眷恋人间,人世之亲情、友情、爱情当是重要原因,高处之“寒”,不仅是气候的严寒,亦有失去人间情爱的心寒。下片诗人由明月联想到人世间的亲情。“不应”二句是问月,此时的发问不再是何时有月、天上何年之类有关“天上”的话题,而完全是人间情怀的流泻,是对不幸的离人的同情。结尾数句是自慰,也是对子由的慰安。

狱中寄子由(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品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被捕,押在汴京御史台狱中,自忖必死,本诗是诗人所作的“绝命诗”。苏轼兄弟的手足亲情,至老不衰。苏轼入狱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本诗写对子由的怀念之情。首联写自己将亡,次联写自己死后,家人要连累弟弟照顾。颈联写弟弟惟有独自夜雨伤神。尾联表达出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的心愿。肺腑之言,深挚感人。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齐、、唐、王、、、桧、、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他对主“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联齐抗。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无以自拔,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经典名句、经典诗词、优美诗词、经典句子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中国古代的诗词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浓墨淡彩的一笔,很多经典名句流传于世。下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10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诗词名句,并且给它排了个名次,指标主要有两个:经典指数和深情指数。 第一位、《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经典指数:10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10分 荡气回肠的唐代爱情史诗、凄美迷离的皇家爱情悲剧,流传千古的故事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白居易的这首叙事体长诗《长恨歌》让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形见绌。乐天居士细致地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很多经典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体会该诗的深情之处一定要全诗从头到尾阅读,尤其是结尾几句唐明皇在七夕神游月宫时与杨贵妃相会时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场面感人至深。无论经典指数还是深情指数,该诗都是满分,成为冠军当之无愧。 第二位、《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10分)得分:9.5分 李商隐的几首《无题》首首皆是经典,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描写爱情方面让人击节叫好的绝句,从中实在是难以取舍。这首是我最喜欢的,只是在读书时代经常用来比喻教师。几首《无题》词句优美,寄情深微,意蕴幽隐,蕴涵在诗中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该诗之所以成为榜眼,其他几首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这是对李商隐的诗描写爱情成功的肯定。 第三位、《摸鱼儿》--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经典指数:9分,深情指数:9分)得分:9分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语文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 特点 诗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 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这可能是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这是诗、乐、舞的结合。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经》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标志是公元前6世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 至今。 《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土风、民歌,包括了“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的篇章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 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文学的影响极其 深远。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新诗体——楚辞。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诗体,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创作了《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 《九章》等不朽篇章。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富变化,多用“兮”字。楚辞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追求诗情的内在美和语言外在美的统一。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 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体诗歌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 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在文学 史上并称“风骚”,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201013031404任明凯动画系314班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诗词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古典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们,时隔千年,去温读这些精炼优美的诗词,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它以最精炼的文字,最抒情的文字直达人心底。时而婉约到极处,时而又豪放到极处,细细品味间,让人沉醉心迷。 众多诗词里我更爱盛唐诗。盛唐诗,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唐代经济全面繁荣,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得唐诗得到充分的酝酿。盛唐诗歌展现的是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诗篇中充盈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昂扬明朗的情感基调。“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所追求的“气凌云汉,宇挟风霜”(王勃《平台秘略赞·艺文》)的理想诗歌,在盛唐人手里出现了,他们追求的风骨也得到了体现。再加上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声律上的新变,是得盛唐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得到了统一。盛唐诗歌以其浑厚的境界,雄健的笔力,作为唐代诗歌的典范,当之无愧。 盛唐诗人之中,最喜欢李白。李白是盛唐诗坛里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国古典诗词里的一位大家。从一直喜爱的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后来学习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再到之后学过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诗歌里总是流露出盛唐时期的雄浑大气,这也难怪会有人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李白更被尊为“诗仙”,透过这些评价,我们看到李白身上包裹着层层光华,而这一次,我只想透过李白的几首名篇,去细细品味李白的诗歌,感受古典诗词透出的质朴的魅力。 首先是李白的《将进酒》。原文如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 祖”(《中原音韵》)。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赏析

中国古代文学欣赏题目: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时间:年月日

中国古典爱情诗词赏析 人生就是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古往今来一切恩恩怨怨到最后,最为人民割舍不下、难以抉择的就是那千古不朽的“情”字。爱情是绝对的,又是自私的。它具有很强的排斥性,专一,执着,不能三心二意。“爱”总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有着永恒的意义。温柔爱抚是人生飞扬的反面,是人的神性,也是人性。可以说,男女一旦真心相爱,至死迷恋,那么必将是刻骨铭心。 曾经有幸诵读过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现回忆起来仍嗟叹不已:“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何等的执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又是那般真挚爱恋;又何人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曾经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已经空老了红颜,唯有亘古不变的是响彻心扉的思念;古佛青灯之下的约定已不知去向,弥留的只是千古空余恨;只是因为没有你的早晨,加了糖的咖啡依旧是苦的…… 古典爱情诗词的滋味,就像一杯醇酒,芳香四溢、历久弥新,愈老愈显得香醇。因而品味爱情诗词便让人有悲有喜,喜者“有情人终成眷属”,悲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过往的天地为鉴,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已然随风而逝,一如李商隐所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念如今唯有独守空房,凭栏望天涯,肠断白蘋洲,莫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爱情诗词抒发情感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未嫁时,谈情说爱,热切奔放。“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子之情,清如水般纯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温馨浪漫的心境不禁充斥左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道述了从诗人本身的所观所感来看待寻春遇艳与重寻不遇的事件,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不经意间邂逅的美好只能停驻片刻,但当刻意往复寻之之时便再也不可复得。相知但相惜,相离莫相忘。 已婚时,婚姻爱情,忠贞不渝,矢志不坠。“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只要你心有我,我便同君相守。更有问情何物,生死不离。人生别离,相思相惜,此间愁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美好春江花月夜下,不知几人乘月而归,唯独落月余晖摇动满树月影,牵动着那无着无落的离情。别离情意,缠绵悱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花兴叹,怜花自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两对照,情又苦极。不禁感叹:载不动许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3)曲有曲牌。(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一、诗歌常识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如《诗经》、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诗歌鼎盛于唐代,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 导读: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现代情诗 中国现代爱情诗集锦

现代情诗中国现代爱情诗集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情诗,抒发男女间爱情的诗,尤指男人对女人的诗,是诗的一种,是爱情表达的一种形式。 不——流沙河 她来向他告别, 低下羞红的脸, 脚在雪地上画来画去。 “我们还是分手的好。” 她说,同时, 用脚画着…… “你最好把我忘掉吧!” 她说,同时, 用脚画着…… 假如这是真心话, 为什么他却看见, 雪地上画了两个“不”字。 疑问

——廉白情 花瓣儿潭里; 人在镜里; 她在我的心里, 只愁我在不在她的心里? 瓶 ——郭沫若 我已经成疯狂的海洋, 她却是冷静的月光! 她明明在我的心中, 却高高挂在天上, 我不息地伸手抓拿, 却只生出些悲哀的空响。 恋爱的甜蜜 ——汪静之 琴声恋着红叶, 亲了个永久甜蜜的嘴, 吻得红叶脸红羞怯。 他俩心心相许, 情愿做终身伴侣。 老树枝不肯红叶自由地嫁给琴声。幸亏红叶不守教训,

终于脱离了树枝, 随着琴声的调子, 和琴声互相拥抱, 蹁跹地乘着秋风, 飘上青天去舞蹈。 相信你就要归来 ——仲克 你曾在风雪中送我一条围巾, 那风雪便如同芬芳的犁花飘落; 你曾在暴雨中送我一柄小伞, 那暴雨便如同叮咚的山泉之歌。在明媚春光里我们却突然放手,隔开了一道没有鹊桥的银河。 我有欢乐与痛苦,追求与思索,却不让懦弱的抱怨把生命消磨。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坎坷,心头的信念却是一盏不灭的灯火。虽然你的友情和爱情姗姗来迟,我却等待着每一趟误点的列车。心呼唤心 ——柯愈勋 在茫茫的人海里,

命运在等待着命运;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唤着心。 心,在呼唤着心: 要通过怎样的路径, 要通过怎样的考验, 才能找到意中人? 找到她,因为你的幸福, 就在她的心儿里贮存; 找到她,因为她的幸福, 将由你的双肩承担! 找到她,只有找到她, 你的幸福才算找定……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唤着心。 把全世界的女人都变成你 怎么样能够 把全世界的女人都变成你 那么真好 那么真糟 如果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你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一、诗歌常识 (一)古诗的分类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

中国古代经典数字诗欣赏

中国古代经典数字诗欣赏 一、“十”字令诗。这是数字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将“一”到“十”十个数字嵌入诗中。 1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 个字,把10 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2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3 、相传苏轼与同窗赴京赶考,学友因为天气耽搁担心迟到,感叹成诗曰:一叶孤舟,做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浆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轼劝勉道: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4 、吴承恩《西游记》中一段“红轮西坠”后天色已晚的景色描写:十里长亭无人 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声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5 、《归田琐记》中有一首诗,刻画的是过去的当官时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而后“荣归故里”赋“闲在家”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二、“一”字诗。这是种只用“一”字。 1 、唐代王建有这么一首《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一去一来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这里短短的28 个字中有着矛盾的8 个“一”,但都统一在一幅风景画里,可见“一”字有多么强的表现力。 2 、元代无名氏有一首散曲:

中国现代爱情诗集锦

中国现代爱情诗集锦 ——柯愈勋 在茫茫的人海里, 命运在等待着命运;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唤着心。 心,在呼唤着心: 要通过怎样的路径, 要通过怎样的考验, 才能找到意中人? 找到她,因为你的幸福, 就在她的心儿里贮存; 找到她,因为她的幸福, 将由你的双肩承担! 找到她,只有找到她, 你的幸福才算找定……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唤着心。 现在才刚到六月, 天上就开始下雪。

一片一片舞的那样轻盈, 一丝一丝坠得那样妩媚。 都说六月的新娘是最幸福的, 那么六月的雪是否也是最美的呢? 我想是罢。 白白的雪,宛如天上的月, 照亮我的世界。 留下的,只有你的长发和单薄的身影……我在如雨的雪中叹息, 我多想陪着你,让你不再痛苦,不再孤寂,我多想抱着你,让你不再颤抖,不再哭泣,我多想爱着你,让你永远不会再失去。 不知我的怀够不够温暖? 能不能融化你心中如冰封的过去? 我为何还要旧事重提? 让你的泪如雪般在我面前甜甜的坠地……——汪静之 琴声恋着红叶, 亲了个永久甜蜜的嘴, 吻得红叶脸红羞怯。 他俩心心相许, 情愿做终身伴侣。 老树枝不肯红叶自由地嫁给琴声。

幸亏红叶不守教训, 终于脱离了树枝, 随着琴声的调子, 和琴声互相拥抱, 蹁跹地乘着秋风, ——仲克 你曾在风雪中送我一条围巾, 那风雪便如同芬芳的犁花飘落; 你曾在暴雨中送我一柄小伞, 那暴雨便如同叮咚的山泉之歌。在明媚春光里我们却突然放手,隔开了一道没有鹊桥的银河。 我有欢乐与痛苦,追求与思索,却不让懦弱的抱怨把生命消磨。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人有坎坷,心头的信念却是一盏不灭的灯火。虽然你的友情和爱情姗姗来迟,我却等待着每一趟误点的列车。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与课本同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 一、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其中的“国风”是现实主义的精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语言双声叠韵。 《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二、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 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丽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十名:《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九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八名:《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七名:《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六名:《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名:《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名:《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三名:《丑奴儿》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