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烙饼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出示谜语:

煮熟一个鸡蛋要用6分钟?煮熟5个鸡蛋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师:很好!煮熟1个鸡蛋6分钟,5个鸡蛋也可以6分钟。而不选择30分钟,这样节约了很多时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妈妈解决她的煎饼问题。(板书:煎饼问题)

(点评: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一下明白今天的学习目的,选择最合理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发现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每次只能煎两张饼,两面都要煎,每面3分钟。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师:“每次只能煎两张饼”是什么意思?出示:用一只锅煎完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那么根据上面的煎法,煎203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同学们都茫然了,看来203张饼的确有点偏多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数量变小一点)

(点评:烙饼这一生活情境对现在江浙一带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而且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经验少。让学生烙203张饼的问题一提出,一下子把学生镇住了,遇到了问题,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然后教师及时提出数量变小一点,从煎一张、两张饼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为探究新知识铺好垫。)

(二)围绕主题探索新知

(1)煎一张、两张饼进一步说明煎饼规则(略)

(2)探索3张饼的煎法

师:如果3张饼你打算怎么煎,才会时间最少?生:举手。师:等待3分钟

师:将你想的方法用一副图来表示出来。(巡视,寻找方法。)反馈结果:

生:①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时间计算:6+6=12分)

板书:3 3×4=12分

②优化方案板书:3 3×3=9分

(1)学生尝试或优生引领

师:谁能看明白这张图?说说这是怎么煎的?

(2)教师演示

(3)学生再次操作

师:你们也用这种方法煎一下试试。可以用你们的手来代替饼,同桌合作交流。

(分析:学生缺少的就是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折一折、画一画、

剪一剪,能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课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实践操作,《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让学生以圆形纸片替代饼,与小伙伴进行烙饼活动。这一环节学生用学具

同桌模拟烙饼,一人烙饼,一人记录。有多种方案的请轮流记录。每位学生可以准备

圆形纸片至少5张,正反两面都标上1正1反、2正2反……,总比让学生用手当煎

饼更为形象。从后来的课堂效果看,探究“3张饼的煎法”是教学的关键,更是难点,本堂课教师没有抓住要点,没有运用合适的教具、学具来演示帮助教学,最后导致煎

饼的个数与时间的规律没有得出。)

(4)学生说理与记录。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那里?这是谁想出来的呀?方法命名:陈氏煎饼法哪位同

学再来介绍一下这个陈氏煎饼法。

师:刚才两种方法我们再来看看,上面这种为什么时间要长?

生:(还是要让锅子一次都煎两个饼,不浪费就是节约时间)

小结:运用?氏煎饼法刚好做到了,不浪费锅子的空间,不浪费就是节约时间(3)

探索单数、双数的煎饼规律

师:如果现在煎4张饼?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生:(你是怎么煎的?锅子有没有浪费?)

板书:4 正正反反正正反反 6*2=12分 3*4=12分

师:这种方法跟煎几个饼的时候是一样的?做了几次两张饼煎法?师:如果煎5张饼呢?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生:举手

师:请用一段话将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分析:煎饼的方法用一段话记录下来,先这样再怎样,最后怎样,费时费力,而且

说不清楚,听的同学也是云里雾里,效果不好。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合

作学习,实践操作,将煎饼的过程设计成表格形式记录下来,一目了然。而且规律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得出,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正好是正正、反反,当饼的个数为单数时,还是要让锅子一次都煎两个饼的情况下,煎饼的程序是1正2正、1反3正、最后是2反3反,应选择最优的方法。而煎饼个数与时间的规律也可以得出,那就是时间乘煎饼的个数,就是一共的时间了,即使煎203个饼的时间也能很快算出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