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者:孙瑜霞点击数:186发布日期:2012/3/2219:51: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实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要想写好教学设计,首先得弄清楚以下基本几个问题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

变,以往教师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如何学”的问、那么现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对于每一节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归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不同效果的课堂教学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同学,请这个同学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它同学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就用手势判断正误我们大家不难看出这位老师注

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

是密切联系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主动、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一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上(三)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

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1.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设计者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真正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曾经有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上课开始,

把全班男女生各分成3组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分别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让学生经历从“人数相等比总数——公平”到“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的思考、辨析过程,引出新的问题——求平均数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解决两个实际问题:求7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同学们平均每天的饮水量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套圈的情况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教师没有让学生比较两个组套圈的情况,而是让学生现场进行夹玻璃球比赛,激起学生参与热情根据最后夹得总数评出总冠军,从而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自然而然引出问题———求平均数2.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

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特点,教学内容,标,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地凸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3.应用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要,我们的课堂不能依附于教学课件,不能被课件所牵制,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设计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四)教学过程众

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样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五)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有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

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教学效果的评价在

加深对学生了解,分析评价的同时也让教师自身总结了教学经验,使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二、教学设计书写1.书写内容及步骤(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2.书写说明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二.教学目标:(就是这节课讲完后你要达到的目的,列:让学生熟练掌握(....)能根据(...)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一般是本节课的概念性知识)难点:(一般是本节课根据概念性知识来解决问题之类)四:教学过

程:(这一部分要分细一点)1.创设情景,课堂导入:(方法自

己选择或设计)2.进入新课(或复习课)3.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教案教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编写要求一、格式题目“”教学设计作者地址邮编教学内容××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

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册第页设计思路1.2.教学重点二、序号的使用一、1.①ab三、编写要求主题:1.2.053.0505

年5、6、7-8期:探究性学习年9、10期:合作学习年11、3600.一个设计字数限制在1期:自主学习具体要求:12.以内,最好提前2-3个月的教学进度,主要以人教版为基准,也欢迎其他版本,注意内容要与人教版的课题尽量相同2.对话部分不用引号和序号3.师生对话部分如连续发生,分别在后面添加序码如:生1,生2…….4.教学步骤一定要概括出来,不要用教师提问来表达如:5.对话和教学过程中的描述部分要用楷体加括号以示区分(参见范例)6.标点:文章中一、二、三、等序号的标题后面不加标点,而阿拉伯数字后面的标题一律要添加标点破折号用“——”;请在全角状态下录入四、其他1.说明:《教案教例》系国家级杂志,于2004年9月创刊,每月一期、16开本,由江西人民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的正规杂志稿酬50元/千字2.联系方式:(1)编辑田心的主要负责栏目:(2)E-mail:jiaoanjiaoli@(3)详情可浏览:/编辑部地址:四川成都大安东路61号太升大厦10楼A座电话:邮编:610017范例一“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夏永瑞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143—144页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基于两点:第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把

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努力培养

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操作去探索研究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分类、特性,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探索的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得到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等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4.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自制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下面的角是什么角(屏幕显示如下三个角)师:同学们都知道,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并且它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现在我们分别在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得到两条线段,再将这两点连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把多余的线擦去请看,

现在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同学们三角能用学具袋中的三根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师:

形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请看屏幕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来认识三角形重点探索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还可

分为哪些种类等数学问题二、新授1.探究三角形的意义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三角形教师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选出的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图是三角形;图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图不是三角形交流师:同学们刚才在判定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了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师:那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2.小组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小组探究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三角形虽然颜色形状大小都不完全一样,但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交流小组汇报学生说,教师介绍边、顶点的定义屏幕显示:角顶点边逐一闪动边、角、顶点)教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指出,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3.小组探究:三角形分类小组探究师:三角形的形状也不都相同,可以根据三角形的特征把三角形分成不同的类别请大家以

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以下问题:第一、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点第二、按照三角.

形角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为哪几类交流小组汇报:三角形的角有以下特点,三角形的三个角中只可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而且至少有两个锐角;三个角一个角大了,另两个角就小了师: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屏幕显示电线杆、自行车等实物图,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师: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师:你发现了什么操作同桌分工合作①用4根小棒搭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得出:这样的4根小棒,可以搭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②用3根小棒搭一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得出:这样的3根小棒只能搭出同样的三角形师:虽然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短固定,但形状不能固定,易变形;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短固定了,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固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重要特征——稳定性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三、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图形中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3.下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

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4.游戏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用纸挡住两个角,让学生根据露在外面的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哪种三角形第二题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说是

钝角三角形当第三题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也随口回答是钝角三角形教师第一次掀开纸让学生看到钝

角三角形,第二次看到直角三角形,第三次看到锐角三角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的认识四、课堂小结师: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设计密士娜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94~97页教学设想学生在第七册已借助直观图,学习过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比较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大小,有了比较分数大小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对比较方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归纳教材通过两个例题,采用借助图形直观比较和联系分数单位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没有因循教材的呈现方式,而是以活动促研究,让学生在折纸中产生一个个分数,然后针对这些分数由他们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引导他们对众多的分数进行分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 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感谢红一时教师提供优 秀的文章! 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结构为:复习旧知-讲解例题-练习-作业;现在数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童话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情境。它的作用可以是引入、引领、启思等功能。 1、统计班上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求班上一共有多少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猴王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结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大方的说,那就拿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它们还是嫌少!于是猴王就大声地说,我拿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吧!猴子们终于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朝三暮四(加法交换律)猴王分饼(分数的基本性质)

3、两下小组进行拍球比赛,要比较两个组的胜负,用什么办法,通过现场拍球从而引同课题。(求平均数)投球数(百分数的认识) 4、一家人分瓜吃。(分数大小的比较) 5、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量床垫。(分数的初步认识) 6、一辆用方形做轮子的车的行走状态。(圆的初步认识) 7、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方程的认识) 8、现场买乒乓球,一盒10个,小明买4盒,小东买2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书上的情境图是一个范本,但不是唯一的,与此相类似的成千上万种,故不能固守书上的情境图,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挺陌生挺遥远的事更应该科学的进行处理,不是有句话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有的说新教材有城市化倾向严重,是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不够所致。) 2、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课程标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能尽快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老师所希望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超级大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认识厘米》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从而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探索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童话情境,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情境的创设就是悠扬的和弦,在这首乐曲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由于厘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种,故创设一个以蚂蚁王国为主题的童话故事来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2.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 3.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后,再让其动手量一量,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做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尺子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纸条图钉学生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这座桥十分漂亮,大家都喜欢在桥上玩。忽然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扶手断了多可惜啊!于是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43975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黄永刚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 2、教学整时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对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攻击有目标、寻求有目标、人生也有目标,针对课堂教学来说,也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带着什么样的目标观走进课堂,就决定了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样的课堂。走进新课程,重构新课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同时又充满理性。作为一个教师,无数节课时构成人生旅途上的亮丽一段,其质量与效率,决定了人生生命的质量高低。本学期学校研究重点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的研究。那么什么是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课时教学目标是指每课时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一、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对新课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应该正确、清晰地理解课程目标,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 现象A:[案例1]《物体的形状》 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玩中学,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分析: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同时,从上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阐述的学段目标基本相同,导致课时教学目标不具操作性。 现象B:课时教学目标没有在环节目标中得到分项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比较简单肤浅。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教师把课时教学任务当作课时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基点,课时教学任务是根据目标提炼出的概括性的要求,而课时教学目标则侧重于教学过程上的具体规定,强调教学过程的导向,。 2、教师对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数学教师并未对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 3、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知道如何设计与陈述课时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及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没有深入思考;对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首先从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索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接着阐述了数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 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现代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

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

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求表面要根据具体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还可以举出一些实物:有的只有侧面,有的只有侧面和一个底面.)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圆柱模型展开,让生生体会其表面的组成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教学设计

新课标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1。 二、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优惠购物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我们在逛超市时,尤其是在黄金周到来的时候,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都见过哪些促销形式? (学生积极回报课前调查到的商场的优惠措施)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看这五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各大商家为了抢占市场、促销饮料,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优惠策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从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回报甲商店的优惠策略 生2:回报乙商店的优惠策略 ………… 师:谁知道他们推销的是什么产品?(学生汇报……) 3、师:多么善于收集信息的孩子啊!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谁愿意?请你们向顾客解释和宣传你们的优惠策略?咱们看谁的解释最清楚?谁的表演最能吸引顾客? 学生非常积极,随机让三名学生拿着优惠策略牌扮演商店老板,介绍自己优惠策略。

4、师:我们到底去哪家商店购买饮料才更合算呢? 板书“甲”甲商店的优惠策略是?张贴“买1大瓶送1小瓶” (同学们齐回答,师粘贴优惠策略) 板书“乙”乙商店的优惠策略是?张贴“一律九折优惠” (同学们齐回答,师粘贴优惠策略) 板书“丙”丙商店的优惠策略是?张贴“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同学们齐回答,师粘贴优惠策略) 4、师:我们到底去哪家商店购买饮料才更合算呢?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提出一些问题吗?请看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 (随生板演,根据情况直接把需要的问题板演在具体位置) 大瓶3小瓶 16小瓶 大瓶1小瓶 2大瓶2小瓶 小瓶 2小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都非常的聪明,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问题好吗? (1)3大瓶3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2)16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3)1大瓶1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4)2大瓶2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5)1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6)2小瓶,去哪家较为合算?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篇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仍然缺少生机,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策略研究 中国奥数专家李秋明老师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更体现在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中。教师要积极探求并完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魅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图形,都在展示着数学学科的魅力。如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的符号、图形的对称、统计图的直观等,教师如果

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感。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是一种需要 每一种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教师应努力模拟生活中趣味性强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学生视力调查表,学生已经意识到单靠两张原始调查表解决“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这个问题非常困难。由于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学生由此认识到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接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整理外,还可以用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经小组讨论,学生制成两副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但很快发现同时观察两幅图非常不便,从而促使学生改进方案,将数据分析设计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学生在不断产生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有了需求,激发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正是本节课最靓丽的地方,是最具魅力的环节。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才会充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 小学数学一年 ·教版《数学》一年上册84、 85一 · 、分、整、大几 · 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与技能:初步面,会看面上的整和大几 2、程与方法:展初步的察能力、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 3、情感度与价:建立念,从小养成按作息和珍惜的良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展初步的数学用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元在学生掌握 20 以内数的基上,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表面上的整和接近整。于一年 的学生来,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的,但他、看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 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 念差,表的知感到陌生。就需要在老的引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表的方法,同,学生行珍惜 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的良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念:本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堂教学之中,整堂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 活主,学生通操作、自体,表。在本教学中体以下几点: (一)知呈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学生学的数学”是新程理念之一。新 知从生活中自然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堂回 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的教学内容表面、整刻、判断大几等,都 是在老的引下,学生在充分的口、手、的探索程中自主得。 (三)学程活化:新程以学生主体活主要方式,把学主交学生。充分信息技的,恰当运用代教育技丰富多彩的活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 的趣与欲望,使学生能于一种新奇、、快的活氛中,自践,大胆探索。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件,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没有嘴,它会告我,什么候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 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

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 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本人本学期担任一年级一班数学学科教师,并聆听了学校20多名青年数学教师的授课,收获颇丰。现在就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制定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 有的教学设计虽然有了教学目标,但表述却不够明确。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认识、描述平面图形的特征”缺乏明确的表述,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具体的引导措施。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学生表述的困难性较大。 2、目标过大

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大,与数学教学目的、与课程目标混为一谈。 如: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课”,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就不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可能解决的课题上,也无从评价一堂课的质量。但目前的一些教学出现了“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的现象,无疑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次要位置,这种“师本式”的教学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学习”,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而我们一些教师抛开具体年级、学生的发展,津津乐道于某个教学方法。实际上,离开了学生的发展,任何所谓高明的教学方法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设计好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一﹑科学的确定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片面性。为应付考试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价值的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偏废。 二、设计有效教学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1、要使教学目标的成功落实,最重要的是把目标整合优化。 这里的“整合”,决不是把目标简单地﹑机械地连接或叠加,而是要把各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就是要选择最佳的结合点﹑最佳的结合方式和结合顺序。 (1)、过程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预期的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一般描述的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终端结果,没有把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纳入目标内容。在目标描述上基本都采用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例,过去制定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没有多大的意义,形同虚设。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认识到这一弊端带来的危害,突出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认识到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这些结果,它还会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结果不重要,实际上新课程还提出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思想。仍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目标设计为例,根据过程目标与终结目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将目标制定为“经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从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的整合,从单一片面走向多层面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