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根据市局、市教科所的要求,我县抽取部分历史试卷进行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情况综合如下:

一、对试卷的基本看法:

本试卷严格遵循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体现课改精神,立足课本,难度中等偏易,题量适当,能对初中历史的主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考查。试题既做到覆盖面广(古今中外、地方史),又突出历史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从整份试卷看,这样的出题有利于提高学习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如下:

1、选择题

本题基础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数比例恰当,难易程度适中。有的题目体现课改精神,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第3、11小题;有的题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如第2小题;有的题目设置情境,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如第5小题;有的题目图文结合,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如第12小题。

2、改错题

同去年相比,今年改错题又多增加一处地方改错,分值也随之增加。这道题虽只有5小题,但有10个改错处,覆盖面广,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重点知识,包括重要的时间(唐朝、香港回归9周年)、地点(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物(杨虎城、华盛顿、列宁)、事件(双十二事变、十月革命)、制度(联邦制)等,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考

查了学生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3、材料解析题

A、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如26题的第

①、②问;B、考查学生历史识记能力,如27题的①、

②问;C、设置开放性试题,如26、27题的最后一问,这类题目的设置有利考察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这道题从命题思路上是好的,但一些内容偏简单,学生在掌握常识的基础上即可做答,不利于拉开档次,没有梯度,不利于选拔好生。

4、综合题

28题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阶级或阶层的近代化人物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近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概括等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但设问的难度较小,灵活性不够。29题采用卡片的形式,题型较为新颖,简单明了,比较有吸引力,内容较为精炼,概括性强,学生基本上能依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满分的同学较多。建议今后类似的题型可再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抽样调查

根据抽取的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试卷分析看,最高得分

60分,最低为0分,平均分为46.13,得分率76.8%。具体为:选择题平均分16.4分,得分率82%;改错题平均分7.73分,得分率77.3%;材料解析题平均分13.66分,得分率85.4%;综合题平均分9.7分,得分率69.3%。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较差许多考生读题不认真,没有看

清试题的要求,审题不够严密。如25题中,把本没有错的“革命胜利后”这句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暴露出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有看清题意就照搬教材中的叙述;更有甚者,将改错题做成修改病句,对原题在措词上进行修改。又如29题,三个卡片的题中心已很明确,卡片一“三次转折战”、卡片二“三次重要会议”,这只要把相应的地点写上就行,但学生没看清题中心大意,写出的内容不是地点,而是其它内容,“重要的国际会议”的时间没有判断准,没有把题目“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要求审清,相当一部分考生回答战前或战后的会议。

2、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识图等综合能力较薄弱

许多考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会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归纳、综合、判断,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如选择题第4小题,很多学生选择答日本,对教材中的相关表格没能进行分析、概括;错误率最高的是12题,说明学生的识图能力薄弱,有待于提高;又如29题中的“法西斯暴行”,什么是“暴行”?什么样的程度才叫“暴行”,学生不会理解,导致答案五花八门,却都不正确。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许多考生平时学习不扎实,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例如一些选择题,就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许多考生仍然丢分。又如23题,“庆祝香港回归9周年”,有考生答几百年的、几十年的、一、两年的也有,这就暴露出学生对香港回归的时间这个基本问题都模糊不清。

4、错别字这是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如“爱迪生”写成“艾迪生”、“杨虎城”写成“扬虎成”、“列宁”写成“列林”、“中途岛”写成“中途鸟”、“华盛顿”写成“华胜顿”等等。

5、一部分学生缺少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开放性试题上。历史科两个开放性问题都放在“材料解析题”上,对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在学习中的帮助或指导”,很多考生只是对名言的简单翻译,而未紧扣题意,突出帮助或指导;“从爱迪生身上获得的启示”,个别学生答的内容与启示无关,胡乱作答一翻,没有创新的内容。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教学,适当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有拐弯抹角的问题,要能善于分辨。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更加熟悉,更得心应手,临时不慌乱。

3、加强课堂讲解。如27题的第二问,发明“有轨电车”,部分学生答成“轨电车”,说明学生平时读成“发明有:轨电车”这一原因所致。

4、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对学生在书写格式、语言表达的规范指导。

5、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0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

八(2)、(3)应考人数68人,实考人数67人,八(2)班:及格率38.24% 平均分49.53分;八(3)班及格率39.40,平均分55.82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 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三)问答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今年初三历史期中试卷从整体看,综合性较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做到了与会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基本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中试题。 二、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4、8、11、18、24几个试题。第4小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原因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差,没有分析出关键信息,产生错误。第8小题将凯撒和屋大维相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答案A。第11小题,学生做题不认真,基本知识掌握不准,选项中“资产阶级”与“市民阶级”,学生模糊作答,不能够准确作答。第18小题,也是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不会认真审题,不明白题意,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而且重点突出。如27题的(1)29题的(1)(3)。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非选择题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如27题的(4)28题等。 从学生答卷整体情况看,材料分析题做的不错,对知识点考查的分值得分率在70%左右,尤其是近代史知识。理解层次的材料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学习水平,这部分得分率太低,如27题的(4)28题,得分率不足20%。

从各班级成绩比较看,第一和最后的班级差距比较明显,后面的班级不及格学生人数太多,对明年的会考极为不利。因此初三历史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需要采取措施如下: 三、采取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 2.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 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3.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掌握好基本的课本上的图表;,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以图读史,以图讲史,进而读懂课本图表的隐性知识。 4.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 ①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 ②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要求学生答题时有序条理。 5.加强比较教学,尤其是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 要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一起,才能真正的学“活”历史,学好历史,提高自身认识历史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太忠镇中学评卷组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八年级总体考试成绩来看,最高分72,最低分4分,平均分31.9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

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错别字多。(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冠戴的现象很普遍。(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2018年最新中考历史材料分析专题拟试题(含答案)(20200420020527)

?1.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甲乙 (1)甲中为英国每年专利数的变化,分析其重要原因是?(1分)在此时生产变革中发挥重 大作用的机器是(1分)根据材料乙,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1分) 答: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评判的能力。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废除农奴法令》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丙丁 (2)说出材料丙的核心内容(1分)材料丁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梦想成为现实,与中国哪 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有关(1分)后又通过哪一文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1分)1978年中国农村再次变革的措施(1分)两段史料,丙更具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答:废除农奴制(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丙为一手史料,具有客观、真实性(1分)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 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 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戊 (3)概括材料戊的主要观点(1分)说出西欧与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西欧日本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1分)原因:美国经济援助;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科教兴国;国家干预经济;(任两点2分)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史实,提供了哪些启示?(2分) 答: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时间和空间分析史实;注意多角度分析史实等(任两点,给2分) ?2.有位伟人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完成问题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019期中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题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起到考查学生记忆、辨析、归纳的能力效果;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合理;试题对教学的导向是正确的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广,立意高远。 2、选择题共计4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8%左右,说明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传统。 3、非选择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27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与火烧圆明园的纵火者搞混淆。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第26题的第(3)小题辛亥革命的意义对号入座不全;第24题的第(4)小题学生都不能判断出秋收起义的部队名称;第27题的第(4)小题,都能罗列众多清政府在近代屡

战屡败的“原因”,但是审不出是考查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选择题的1—11题,很多学生在看题时,不能找出关键性的“题眼”信息,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第一、继续督促识记基础史实部分。没有历史学科的记忆,历史学科就没有活水来,就无从谈起学科能力或者学科素养的养成与锻炼。 第二,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第三、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 2019/5/7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 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 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 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 能力。10题是宗教建筑图,26题是历史文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图,27题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28题是工业革命实物图。多角度、 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27题要从 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 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学生答卷情况 全年级共有考生331人,其中优秀人数(90分以上)112人,优秀率33.84﹪,及格人数293人,不及格38人,及格率88.52﹪, 全年级历史均分79.87。与 1 往年同期考试相比,有所上升。

本次试题共有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㈠选择题的答卷情况:全年级完成的情况都比较好,满分的较多,错误率高的题目有:3、4、8、9、13、16、23题, ㈡主观性题目的答卷情况:全级最高分50分,失分多的题目有 27题第三问;28题的第二问和第三问;30题的第一问、第三问和 第四问;31题的第二问。 三、成因分析 ㈠选择题的错误原因:①历史知识内容多,学生记混了,张冠李戴;②粗心所致,明明选择的是A,但却写上了C;③对题目中的关 键词、关键语句不能很好准确把握;④复习中,我对世界古代史也 没有足够的重视。 ②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差,如28题第一问、第二问和第三问 “图一图二分别反映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者和发明时间分别是?动力机分别是?”许多同学只说了一个事件的作用,居然不理 解“分别”的意思。 ③不能正确使用规范词语、语句。如28题第一问“蒸汽时代” 的“汽”字,许多同学都写成了“气”和“器”字,而导致失分。 四、改进措施 总的措施是加强落实、知识消化工作。 ②多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精选习题,达到巩固知识,做题过程中,穿插讲解做题的方法技巧,强调重点知识。 ③多了解学生,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④让学生养成预习、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2]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了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三道大题,34小题。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答题优点:1. 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较好;2. 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 3. 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 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八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一班、二班、三班考的好点,四班、五班考的差,一班和五班两个班及格率和优秀率差距都很大,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 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免费课程.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平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八年级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中抽查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历史学科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选择题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 (2)选择题学生得分普遍较高,但部分同学平时懒于记忆,基础知识不过关,得分较低。 (3)从材料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存在审题不清,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题目当中让举法律方面的成就,很多同学都是在材料中举出所有方面的成就。对材料的理解不通透,分析能力,做题方法、技巧等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第18题是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学生观察不全,知识点写不全。 (5)第19题考察学生几次会议的内容的落实情况,好学生基本没有问题,可得满分,差学生还是有问题。 (6)将改革开放的关键词结合史实阐述之间的关系,好学生写的比较完整,差生基本不得分。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观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工作结束后,教研室初中组依据课标精神和教材实际,对检测试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综合评卷情况,参照质检中心考试数据,对试卷进行了整体分析。现将试题试卷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试题分析 1、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能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对教材内容,特别是基础知识、基本过程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导向正确,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效度和区分度,是一套比较成功的阶段性水平检测试题。更为可贵的是,本套试题能按照中考考纲要求, 2、主要特点

(1)、强调基础性。各科试题都把基础知识、基本过程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放到了核心位置。试题充分尊重教材,基本达到了知识点全覆盖的要求。注重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强调通过变式设计,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运用水平,有效提高了试题的效度,避免了偏题怪题现象的发生。 (2)、突出情境性。无论是知识、过程与能力的考查,试题都力求体现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在凸显学科知识的生活价值方面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特别是具有当时性和真实性的情景设置,把新课程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对教学工作必然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体现综合性。学科是分开设置的,而学生是整体发展的,推进学科知识综合是新课程和新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套试题在体现学科知识综合方面做得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趋势。 *案例三:历史试题中的名人名言。 (4)、凸显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核心内容。本套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凸显创造性的试题分值大、数量多,创意性和操作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第1、2、5、6、8、10、13、14、20、22、24等题得分较低。 第1题正确选项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经典语句,学生选错,说明学生的识记方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学生没有理解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一致这个选项的意义。 第2题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讲了3次以上,学生还是选错,说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5题学生选主张儒学为民众服务,说明学生完全脱离了时代,而且对于李贽的儒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第6题学生错误多,可能是对于选项“让哲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的不理解,对课本上苏格拉底开始关注人性,关注人的道德这个结论没有理解到位第8题学生错多了,来源于对“因信称义”这个专有名词的不理解

第10题学生的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根据材料来回答问题,而是照搬我们学过的结论。 第13题错误增多,说明学生读不懂材料,看到“理性”二字就选了康德 第14题,社会达文主义的实质是为侵略扩张寻找借口,讲了许多次竟然还错不能理解。 第20题错的那么多,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22题同样于此,说明学生的识记还不到家。 第24题学生对于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特点,还是还理解的不够,认识不清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尤其是25(1)、26(1)、26(3)、27(1)、27(2) 、27(3),难度都在5.0以下 第25题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和西方启蒙思想的观点,答案无论是从材料中还是在平时的讲课中都已涉及,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低下,黄宗羲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本质也已经讲过多次,学生还是犯错误,说明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讲课。 第26题的第1问,答案其实就在前面的选择题的选项中,学生不会做说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存在重大问题,题目读不懂,同时也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极为薄弱。 第26题第3问,分析胡适倡导科学的原因,学生不能够联系课本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作答,学不能致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差。 第27题的第1问分析明清小说特点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无论是从试卷的材料还是课本中都能找到答案,学生的读题和识记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完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48279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马关县第二中学校谢青交 一、考试基本情况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三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基本覆盖到,难度适中。试题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取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适当拓展。试题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融合与渗透,以便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题型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共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个题型。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占50分,;材料分析题4题,占50分。 2,内容比例分析: 通过对试卷细致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重点较为突出,符合考试标准。 二、得失分析: 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

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另外,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总之,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试卷反思 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课改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中考历史分析报告

天水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报告一、总体评价及命题思路 (一)总体评价 试题内容符合《2020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生学业考试(中考)历史复习指导》的要求,符合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设计规范,导向明确,难度适中,信度较高,有效地考查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基础知识、历史课程的基本能力,渗透了丰富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凸显了学业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且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有利于向各类中等教育学校输送合格、优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命题思路 1.命题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0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生学业考试(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2.试题特点 立足基础、突出主干、设计规范、设问严谨、 关注热点、时代感强、稳中求新、稳重质朴。 3.板块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题内容对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体现(一)选择题涉及的课标要求及考试纲要

(二)非选择题涉及的课标要求及考试纲要

三、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沿袭与变化(一)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沿袭

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继续沿袭了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其中主观题所占比例不低于全卷总分的70%。仍然是15道选择题,5道连选题,5道填空题,3道简答题和2道综合探究题。试题难易程度由低到高按7:2:1的比例命题,即考查基础知识的题占总比例的70%,考查学生较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总比例的20%,有一定难度的题占总比例的10%。 (二)2020年试题与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变化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比较2018年、2019年中考试题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试题更接近生活时事热点,更加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能够灵活应用的能力,以及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所在的能力。 四、预测研判2021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变策略 2021年的中考历史试题继续会沿袭2020年中考命题规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热点与生活实际结合 中考是“水平性考试”(初中学生毕业考)和“选拔性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的“二合一”考试,有难度但也必须保证及格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仍然是主要的。因此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初中历史的核心主干知识。同时,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示,现做考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级考试人数1114人,年级平均分为56.98;年级及格人数为474人,及格率为41.24%;优秀人数7人,优秀率为0.58%。从整体来看,及格率及优秀率不高,年级均分还在及格线以下,形势比较严峻。这也是我们后半学期奋斗的目标,争取提高平均分,拉高优秀率。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一的五、六、七、八四个单元,和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总共7个单元内容。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且多数题为各地会考的真题。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对题目的解析能力有待提高。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上课时理清思路,紧抓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干脆利落。 2、继续抓基础,精讲例题,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亲其师信其道。天气愈来愈热,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5、同一年级教师要在教学进度已经教学方法上多多沟通,同时在出题,做复习材料时也要多多合作,共同推动高一历史会考学习、复习工作圆满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