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意义》精品教案(通用版)

《比例尺的意义》精品教案(通用版)
《比例尺的意义》精品教案(通用版)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转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纸上画出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师:现在有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你能把这么大一个长方形画在这张纸上吗?

师:说说,遇到什么困难了?

师:那我们换一张大纸再试一试!

生交流画法。

2.提出“学校少年足球队的队员们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平面图呢?

二、合作探索

1.教师介绍足球场是长方形,长95米,宽是60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要求:(1)标明图上足球场长和宽的长度。(2)用适当方式说明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关系。

2.展示作品,汇报画法。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足球场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这是我画的。

生2:你画得不太像,形状跟足球场不同。

生3:这是我画的,我用9.5厘米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

宽。

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

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

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

小结: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课件展示)

师:实际的95米画到图上为9.5厘米,实际的60米画到图上为6厘米,你知道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简整数比)

教师板书:

9.5∶9500=1∶1000

6∶6000=1∶1000

师: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3.领悟新知:比例尺的意义。

师: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缩小后图中的长9.5厘米和宽6厘米叫做“图上距离”,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其实,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比例尺。

师: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一幅图中比例尺是一定的。师:这幅图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生: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000厘米。

4.认识不同的比例尺特点及其相互改写。

师:关于比例尺的知识还有很多,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

1的比。如上面这个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0或

1

1000

。这样的比例

尺叫作数值比例尺。

师: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生1: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生2:数值比例尺的前项是1。

生3: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学生看书,了解线段比例尺。

师:你能说出书上这个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吗?

师: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生1:1∶10。

生2:10米=1000厘米,1∶1000。

师:他们说得对吗?

师:改写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强调: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师:想一想,你还在哪儿见到过比例尺?

●地图

●电子电路设计图

●零件装配图

●模型

……

三、自主练习

1.

说出上面比例尺的含义。

答案: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的4厘米。平面图中的1厘米表示篮球场的5米。

2.填表。

答案:1∶400000,1∶2000,1∶5000000

3.下图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用过的一幅地图。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60千米。经测量,图上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4厘米,请算出这幅地图所用的比例尺。

答案:1∶6500000

4.右图是学校一块草坪的平面图。草坪实际长80米,宽60米。请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答案:80米=8000厘米,比例尺为:4∶8000=1∶2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1.A 地到B 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4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8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填空。

一种机械手表上的螺丝直径是5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2.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参考答案:

1.1∶3000000

2.5∶1

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小学信息技术课设置段落格式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课设置段落格式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知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2~3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段落的对齐和缩进。 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是排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有“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调整”三个知识点。 这三个知识点讲解时,应准备好文章内容,边讲边让学生试着操作,“段落对齐”中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几种,每种对齐方式的效果是什么,只讲不看是搞不清楚的,只有让学生实际试一试,看一看,对不同对齐方法有所了解,在以后使用时才知道选用哪种对齐方式。 段落对齐的几种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操作,试一试,练一练。

“段落的缩进”主要讲解了利用标尺的操作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标尺的使用,了解标尺上“左缩进”、“右缩进”等的位置,学会利用鼠标拖动完成段落缩进调整的方法。建议采用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行距调整”是指两行间隔的调整。行间距多大是合适的,这和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系,这不是本课的根本,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置行距。讲解时行距的“设置值”具体是什么,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值,行距大小不同就可以了。 [参考资料] Word中的段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段。在Word 中输入文字时,每按一次回车键,就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下一自然段开始。为区分每一独立的自然段,Word在每个段落的结束处都会显示一个段落标记符号,每按一次回车键,就会产生一个段落标记。通过“视图(V)”菜单中的“显示段落标记(S)”命令,可以控制该标记显示与否。该标记仅起显示作用,不会被打印出来。 对段落进行修饰时,操作对象的最小单位是自然段。当光标位于某段中的任一位置,所选择的段落修饰命令就将对该段落起作用。即使在修饰段落前高亮选择了一个段落中的某块文字,段落修饰命令也将对整个段起作用,而不仅仅是对选中的文字块有效果。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本单元是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在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中,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3、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二、说学法教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独立思考,开展同桌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教学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有了统计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整理,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当学生提出喜欢乒乓球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在条形统计图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这种百分比在生产生活中又会经常用到,这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而产生。面对新知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体验扇形统计图的价值,感受到扇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三、教学流程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获奖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4 我要的是葫芦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1.识字写字 (1)在字形方面,11个生字都是合体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本课多个生字适合随文识字的方法。如,“藤”字形复杂,学习“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并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 (2)指导书写时,将8个会写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谢”是本课书写的难点,需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再让学生书写。“言”是独体字,最上面的横要写得长而平正。 2.阅读理解 (1)抓住首尾,变序研读。抓住首段,感受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抓住尾段,了解结局,感受种葫芦的人从欢喜到最后的伤心失望。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2)探究原因,朗读感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比

较读、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3.语言表达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样来说服他呢? (2)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至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一、观赏葫芦,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这个词谁会念? hú lu 葫芦 葫芦的“芦”单个字读第二声,可以组词“芦苇、芦花”,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 2.你们认识葫芦吗?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初步认识教案沪教版 教学设计说明: 《圆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绳子”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认识圆心和半径;然后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其基本画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认识圆的直径,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就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学生的两次画圆及教师的示范画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逐步感受圆的基本特征,在交流对话中完善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另外,我又借助媒体,将社会、历史、数学等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到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出“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学具、教具准备: 各种圆形物体、圆片、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赛车吗? 动物王国里的三只小动物要进行赛车,你们发现了什么?(车轮不一样) 猜一下谁会获胜呢?(播放动画)

word教案二段落格式设置及页面设置

Word 教案二:段落格式设置和页面设置 1.段落格式:(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段落由段落标识符标识(行末的灰色小箭头),第一段即为全文中第一个段落 标识符所在的段落。 段落格式设置包括:对齐方式、首行缩进,左右缩进、行间距、段前、段后等 对段落进行格式设置,要先选定需要设置的段落(选定时建议首选在选择栏双击鼠标的选择方法,如用鼠标拖选,注意也要选中段落标识符。) 方法:第一步:选中要设置的段落: 第二步:以下方法可实现部分或全部段落格式设置 1) 格式工具栏上的小图标,能够实现部分段落设置 2) “格式”菜单-“段落” 3)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段落”命令 4) 使用格式刷(方法与字体格式设置时用格式刷的方法一致, 选原段落-单击格式刷-选择目标段落) 5)利用标尺上滑块设置首行缩进与悬挂缩进 第三步:主要掌握设置缩进和间距:左右缩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特殊格式中先选类别,度量值设置缩进的量);段前段后间距;行距(选到固定值 和最小值时,设置值为确定的一个磅值,也可输入厘米;选到多倍行距时,设置 值为设置倍数);对齐方式。 注意:当行距等需要输入的数值单位与原设置单位不同,把需要的数值和单位一起打字录入替换掉原来的设置即可。 2.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第一步:选定要进行编号的一段或多段 第二步: 1) “格式”菜单-项目符号和编号 2) 右击鼠标-项目符号和编号 3) 工具栏上“项目符号和编号”小图标 第三步:具体设置: 项目符号:其中“自定义”按钮是对项目符号字符进行选择和位置的设置。 编号:可以选择重新开始编号;或继续前一列表编号,其中“自定义”是对编号 的格式样式和位置及起始编号进行设置。 多级符号:可以选择重新开始编号;或继续前一列表编号 3.边框的底纹的设置(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设置文本的边框和底纹样式 第一步:“格式”菜单-“边框和底纹” 第二步: 边框:设置边框的类型、线型、颜色、宽度,以及应用的范围(选文字和选段落 是不一样的效果)

《圆的面积》优秀教案讲课稿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投影仪,CAI课件,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上公园吗?来,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瞧一瞧。(播放公园喷水头正在给草地浇水的场面)到了公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喷水头正在浇灌草地。 师:你能提出一两个数学问题吗? 生1:喷水头旋转一周,喷到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2: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 师:这些问题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浇灌了多大面积的草地。 师:刚才有的同学看到喷水头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形,求浇灌部分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继续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面积越来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半径长了,面积也就大了;半径决定圆的面积。 师:看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是有关的。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首次探究自主估算巧设玄机 师: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准备怎样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我们如果能先确定半径,再试着找出它的面积,也许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纸:正面画有两个圆,上面标有半径的长度;背面在方格纸中画有与正面同样大小的圆。】 (1)师:好,这儿有两个圆,一个半径是1厘米,另一个半径是2厘米。任选一个你能估出它的面积吗? 生试估,师评价。 (学生有点困难时) 师:请大家翻到学习纸的背面,有两个与正面面积相等的两个圆,这里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每个方格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再试估一下,你选择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 (2)师:再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片,你能估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可能有:贴到方格纸上;对折再对折,量出半径。 师:你是怎么想的?还真有办法!刚才我发现有更奇特的方法。 能不能将上面两种方法综合一下。 (3)师:刚才我们在估算圆的面积时,都有意无意的拿圆的面积与圆外的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出示图) 师:如果不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还能表达出它的大概面积吗? 生:(先计算)圆的面积小于4r2。 师:谁来说说这里r2指的是哪部分的面积呢? 生:小正方形的面积。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实录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出示实物葫芦)教师纠正读音—葫芦hú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

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读出来吧。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棵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藤上细长邻居 蚜虫盯着奇怪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出示书中第一幅图说说话了什么。)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

小学数学《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圆的初步认识(1) 教学目标: 1、在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圆心(定点)、半径(定长); 2、根据圆的对称性,通过寻找圆形纸片的圆心,认识直径,并了解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3、通过画圆及欣赏各种丰富多彩的有关圆的图形,体会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初步建立圆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工具尝试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媒体、圆形纸片、细绳、三角尺、硬纸条、回形针、橡皮筋、铅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生活中的圆 1、教学媒体出示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物体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2、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都和圆有关呢?其实圆中有很多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圆的画法,认识圆心、半径,初步建立圆的概念 1、探究圆的画法。 教师引导:要认识圆,最好有个能让我们研究的圆,我建议,大家尝试着画出一个圆? 大家有没有画过圆呢?你是怎么画的? 要画标准的圆,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 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大家看看有些什么?(三角尺、硬纸条、绳子、回形针、橡皮筋等), 你们能使用这些物体当作工具(正确的)画圆? 请两人合作,商量着选择其中的一种工具尝试在白纸上画圆。 学生尝试画圆。 提示:如果第一次没有画好不要紧,可以换个地方再画。画好了,可以选择其他物体当作工具再画一个圆。

2、交流画圆的方法。 提示: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画圆的方法。 (1)用硬纸条画圆:用一只铅笔插在其中的一个小孔内,另一只铅笔插在另外一个小孔内,一只铅笔固定不动,另一只铅笔旋转一周。 提示:固定铅笔,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不变,旋转一周。 (2)用回形针、三角尺等画圆: (3)用细绳子画圆: 提示:拉紧绳子,绕固定点旋转一周。追问:为什么拉紧绳子呢? (4)用橡皮筋画圆: 提示:为什么用橡皮筋无法画好圆? 3、归纳画圆的方法 刚才这几位同学在画圆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尽管不一样,但都画出了圆,他们在画的过程,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交流。 归纳: (1)固定点; (2)固定长度(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不变); (3)旋转一周。 4、教师示范画圆 同学们归纳出画圆的方法,我就按照这个方法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争取一笔画成。(边画边介绍)。 5、同学们再次选择一种工具尝试着画圆。 6、认识圆心与半径 (1)通过刚才画圆的过程,我们认识到要正确的画圆,要确定固定点,要有固定的长度。 这个固定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都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5页,看看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学生反馈:固定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这个长度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3)质疑:对于书中描述的概念,你还有什么不理解吗?

设置段落格式(教学设计)

设置段落格式(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设置段落格式[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会对进行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知能力。[课时安排]建议2~3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段落的对齐、缩进和行距调整。[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段落的对齐和缩进是排版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有“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调整”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讲解时,应准备好内容,边讲边让学生试着操作,“段落对齐”中对齐方式有“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几种,每种对齐方式的效果是什么,只讲不看是搞不清楚的,只有让学生实际试一试,看一看,对不同对齐方法有所了解,在以后使用时才知道选用哪种对齐方式。段落对齐的几种方式一定要让学生操作,试一试,练一练。“段落的缩进”主要讲解了利用标尺的操作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标尺的使用,了解标尺上“左缩进”、“右缩进”等的位置,学会利用鼠标拖动完成段落缩进调整的方法。建议采用演示和学生动手操

作相结合的方法。“行距调整”是指两行间隔的调整。行间距多大是合适的,这和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系,这不是本课的根本,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置行距。讲解时行距的“设置值”具体是什么,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值,行距大小不同就可以了。[参考资料]word中的段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段。在word中输入文字时,每按一次回车键,就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下一自然段开始。为区分每一独立的自然段,word在每个段落的结束处都会显示一个段落标记符号,每按一次回车键,就会产生一个段落标记。通过“视图”菜单中的“显示段落标记”命令,可以控制该标记显示与否。该标记仅起显示作用,不会被打印出来。对段落进行修饰时,操作对象的最小单位是自然段。当光标位于某段中的任一位置,所选择的段落修饰命令就将对该段落起作用。即使在修饰段落前高亮选择了一个段落中的某块文字,段落修饰命令也将对整个段起作用,而不仅仅是对选中的文字块有效果。按照中文表达的习惯,每一个自然段的段首要空两个字,在计算机处理文字时,这种空字效果就称为段落的缩进控制。在word中,不但可以实现首行缩进的效果,还可以令整个段落左边或右边整体向内侧缩进一定的距离,使一个段落中每行的文字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过程: 一.图片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些同学把它的名字读错了,它叫——葫芦(学生答)。(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读去看葫芦,总是说-- --我要的是葫芦。 !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首先老师要检查你们预习生字的情况 课件:húlu téng wa dīng lín 葫芦藤哇盯着邻居 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课件:葫芦藤哇盯邻 教师:教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ú,组成词念轻声。 】 汉字宝宝们那么可爱,谁来给它组个词呢好,你来 húlu téng xièdīng sàilín 葫芦藤谢谢盯着比赛邻居 “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抢读。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 学生动手书写较难的生字。 给汉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好,赶快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勾出课文中的汉字宝宝,和同桌读一读。 1.好,同学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音乐声中学 生观察葫芦。) 师: 这就是那个人种的葫芦,想一想,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 生:雪白的小花(美丽的小花) 生:可爱的小葫芦(嫩绿的小葫芦) 生:碧绿的叶子(茂盛的叶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几何小实践(圆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画圆的初步概念。 2、知道圆心、半径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 3、知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能用圆规比较熟练地画圆。 教学重点: 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水滴滴入水中等图片。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都是圆形的物体。 (2)在你的身边还有许多圆形的物体,谁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 (3)圆有哪些特征? 学生交流。 二、新授 (1)尝试画圆 ①独立画圆 预设: a.徒手画圆; b.实物画圆; c.圆规画圆 学生展台展示交流。 ②比较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画出来的圆最标准,而且最方便? 使用圆规画圆。 (2)圆规画圆 ①介绍圆规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规,观察一下,圆规上有些什么? ②教师演示圆规画圆 a.先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 b.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圆规顶部,不能碰到其他地方。 c.打开圆规的两只脚,将圆规针尖头固定在点上。 d.铅芯头绕着针尖头转一圈,圆就画成了。(画的时候,圆规要稍微倾斜) ③学生独立使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失败作品,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a.针尖头松动了; b.圆规的两个脚动了 ④认识圆心和半径

a.再画2个圆,一个比刚才的大,一个比刚才的小 b.学生说出画法,教师板书画圆 c.圆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的? 针尖头到铅芯头的长度,这个长度我们称之为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针尖头固定的点称之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 d.半径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怎么样?为什么? 无数条。(可以从画圆的过程或对称轴两个方面说原因,动画演示) 小结: I.一个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 II.只要知道圆心和半径就能画出一个圆。 (3)制作圆规 如果没有圆规,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圆规”来画一个圆?(只给一根绳子) ①出示:体育老师在足球场的中心画圆。 ②教师在黑板上用绳子画圆。 小结: 三、巩固练习 ①找一找下列图形哪些是圆。 ②填空。 A.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它有()条,通常用字母()表示。 B.一个圆的大小与它的()有关。 ③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圆的知识? 学生总结: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等,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圆

word2010教案全

1.1.1文档的操作 (1)新建文档 新建空白文档 根据模板创建文档 【案例1-1】创建书法字帖,提高书法造诣

【案例1-2】创建奖状模板 (1) 设置纸张大小为宽30厘米,高20厘米; 图2-1 【页面设置】对话框(2) 设置图中所示的页面边框;

图2-2 页面边框的设置 (3) 按照图示输入内容; (4) 将该模板保存为“奖状”。 图2-3 模板的保存 (2)打开文档 (3)保存文档 【重点】“另存为”对话框 【重点】自动保存功能设置 (4)打印文档 打印预览与打印设置 【技巧】办公室打印实用技巧 1、逆序打印 在日常办公中,我们打印后经常在装订之前还需要重新排序,因为一般打印时候第一张会在最底下。 逆序打印功能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Word选项】→【高级】→【逆序打印页面】选项

图2-4 “逆序打印”设置 【提示】逆序打印之后影响实际打印输入的效果,而打印预览仍然是以正常顺序显示预览效果。 2、文件内容先知晓 3、预览效果还省墨水 【Word选项】→【高级】→【使用草稿品质】 (5)窗口操作 同时编辑一个文档的多个部分 快速显示多个文档 快速切换多个文档

第2章Word 2010基础入门与操作(1学时) 【主要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 2.1 Word 2010操作界面简介(5分钟) 2.2 文本的操作(10分钟) 2.3插入符号和日期(10分钟) 2.4项目符号和编号功能(10分钟) 2.5文档的视图方式(5分钟) 2.6拼写和语法检查(5分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文本操作的方式、符号和日期的使用、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视图方式的区别。 2、难点: 【教学要求】 【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PPT配合 第2章Word 2010基础入门与操作 2.1文本操作 2.1.1选定文本 (1)使用鼠标选择文本 ●Ctrl+A,可以选择当前文档的全部内容 ●【双击鼠标】选择短句; ●【3击鼠标】选择一段文本 ●【选定栏的使用】 ?单击→行 ?单击+拖动→多行 ?双击→段落 ?双击+拖动→多个段落 ?三击→整篇文档 ●Alt+拖动→选定竖块文本 2.1.2选择文本与选择段落 选择了段落中的文字移动只移动其中的文字,而选择了整个段落移动后,不仅移动其文字,而且也移动了文字的格式和段落的换行符。 2.1.3复制与粘贴 1、复制 2、粘贴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公开课)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14课,本组选编了5篇富含寓意的文章,旨在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一些道理:如要有开阔的眼界,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等。《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他们对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句话的情感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能够区分“挂”和“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4、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难点 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 1、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纠音。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指生读,开火车读。 二、揭题导入 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就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三、教师小结 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最后他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生字词检查 邻.居盯.着葫芦藤. 1、指生读(2-3名学生) 2、提醒学生加点字要注意读准字音,“邻”是前鼻音,“盯”和“藤”都是后鼻音。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内容(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

圆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圆的面积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是西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圆的面积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该内容与教材前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统计图作了铺垫。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教学目标 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为是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则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关键是弄清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请看教学过程部分)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云南景洪的曼飞白塔的塔基为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是4 2.6米,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教学过程 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 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础,为了使学生乐学,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教材插图,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计算。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情景设置,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朱胜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亲爱的同学们,一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棉花姑娘》,谁还记得里面讲了 一个什么故事?指生大体复述课文大意。同学们的记忆力可真好!我们知道了七星瓢虫帮棉花姑娘捉走了叶子上的蚜虫,棉花姑娘露出了笑脸,可是,假如那天没有七星瓢虫的帮助,那么棉花姑娘会怎么样呢?今天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观察课本课题和认字表里的“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字词识记。 1.词语过关,开火车认读,齐读。 三、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指生说。 四、品读领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故事的主人公那么喜欢葫芦却没有得到葫芦,我们一起去仔细看看怎么回事好不好? 2.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吗?请你找出相关语句。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指名读。 4.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指导读。 6.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7.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全班齐读)

word教案二 段落格式设置及页面设置

Word教案二:段落格式设置和页面设置 1.段落格式:(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段落由段落标识符标识(行末的灰色小箭头),第一段即为全文中第一个段落 标识符所在的段落。 段落格式设置包括:对齐方式、首行缩进,左右缩进、行间距、段前、段后等对段落进行格式设置,要先选定需要设置的段落(选定时建议首选在选择栏双击鼠标的选择方法,如用鼠标拖选,注意也要选中段落标识符。) 方法:第一步:选中要设置的段落: 第二步:以下方法可实现部分或全部段落格式设置 1)格式工具栏上的小图标,能够实现部分段落设置 2)“格式”菜单-“段落” 3)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段落”命令 4)使用格式刷(方法与字体格式设置时用格式刷的方法一致, 选原段落-单击格式刷-选择目标段落) 5)利用标尺上滑块设置首行缩进与悬挂缩进 第三步:主要掌握设置缩进和间距:左右缩进;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特殊格式中先选类别,度量值设置缩进的量);段前段后间距;行距(选到固定值和最小值时,设置值为确定的一个磅值,也可输入厘米;选到多倍行距时,设置值为设置倍数);对齐方式。 注意:当行距等需要输入的数值单位与原设置单位不同,把需要的数值和单位一起打字录入替换掉原来的设置即可。 2.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第一步:选定要进行编号的一段或多段 第二步: 1)“格式”菜单-项目符号和编号 2)右击鼠标-项目符号和编号 3)工具栏上“项目符号和编号”小图标 第三步:具体设置: 项目符号:其中“自定义”按钮是对项目符号字符进行选择和位置的设置。 编号:可以选择重新开始编号;或继续前一列表编号,其中“自定义”是对编号的格式样式和位置及起始编号进行设置。 多级符号:可以选择重新开始编号;或继续前一列表编号 3.边框的底纹的设置(遵循先选后作的原则): 设置文本的边框和底纹样式 第一步:“格式”菜单-“边框和底纹” 第二步: 边框:设置边框的类型、线型、颜色、宽度,以及应用的范围(选文字和选段落是不一样的效果)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说课稿 即墨市华山中学万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 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 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 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二年级语文上《我要的是葫芦》9教案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中华世纪城小学 杨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

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2、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