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doc

考试名称: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一、试卷与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1. 试卷情况分析:(主要包括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 不少于 200 字)

本次试卷题型依据高考题型(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背诵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

基础知识、作文)

其中文言文考察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诗歌鉴赏选修《书愤》, 默写背诵《长恨歌》、《湘夫人》、《拟行路难》、《属相》 , 文学类阅读《二乘以三得八》是2014 年学业水平测试题, 基础知识全是课堂讲义和往届学业

水平测试卷 , 作文属于材料作文, 里面有很明显的写作提示, 因此 , 这份试卷几乎是课内的知识, 题目属于中等难度。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不少于 200 字)学

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

1、选择题分层严重, 最高得分 20 以上 , 最低 6 分, 差距很大。

2、背诵默写题,部分学生最后一道题答题错误。

3、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阅读题, 答题不规范 , 答案不完整 , 不会看分答题 , 尤其是诗歌鉴赏很严重。

4、写作题,普遍学生能抓住主旨, 字数足 , 但得分普遍不高。

5、第19小题,个别学生不注意审题, 不理解英雄人物这个概念, 将任课教师、班主任写入答题里。

3.考试情况:(班级全部列出 , 不够表格填写 , 请自行添加)

班级授课教师及格人数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平均分平均分排名(90 分以上)

81 杨彩霞30 86 30 86 96.9 1

82 杨彩霞26 58 26 58 91.6 2

83 邬胜芳18 45 18 45 88.1 3

84 邬胜芳 3 10 3 10 78.4 4

二、答卷情况分析(题号不够请自行添加)

题号 1 2 3 4 5 6

考察知识点信息信息筛选信息文言文言内容筛选筛选实词断句筛选

题号7 8 9 10 11 12

考察知识点文言炼字用典背诵小说中标题小说中人物翻译作用描写的手法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考察知识点概括小说的小说中故事情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故事情节作用

题号19 20 21

考察知识点语句连接写颁奖词写作

三、今后教学启示及教学建议

1、一定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字音、字形、成语、病句;

2、注重课内的知识讲解, 指导学生复习课内知识, 形成记教学笔记的习惯;

3、要学以致用 , 将课内的知识灵活运用;

4、注重书写;

5、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

四、整改措施

1、上课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上完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

2、讲解课内文本时, 适当穿插高考题, 让学生会学以致用;

3、上课时注意讲解基础知识, 不要放过字音、字形、成语等;

4、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可适当讲解高考题, 如病句;

5、训练学生书写规范。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09-07-07 09:54:00)

分类:教育感触和总结

标签:

教育

桂林光华学校2008-2009 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09/7/6

一、试卷评价

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 选材的视野较开阔 , 角度新颖 , 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 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

时代精神 , 突出了能力考查, 注重分析探究 , 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 , 在总体把握上 , 适当地控制难度, 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 , 整体性强 , 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贴近高考整体平稳

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全卷满分 150 分, 共七大板块 , 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全卷七道大题23 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 没有超级难题!

试题结构及赋分:

题号题型赋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2 分

二科技说明文9 分

三文言文阅读9 分

四文言文翻译 , 诗歌鉴赏 , 默写23 分

五文学作品阅读22 分

六语言表达题15 分

七作文60 分

(二)稳中有变导向明晰

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 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 , 名句默写等 , 都来自课本 , 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

2、注重基础 , 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 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 , 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 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 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 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

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 , 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 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 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第 21 题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 , 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

21 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 , 内容新 , 时代气息浓。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 , 上中下层次 10 名学生进行分析考生总体得分情况

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

125 65 95.350% 80% 20%

三、通过以上的数据及卷面分析, 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方面

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 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 2 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装扮”和“妆扮”的区别

第 4 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

2、默写题完成较好, 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 把“衡”写作“横”

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 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 22 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 没有注意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

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学生整体情况不错, 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文言翻译题 , 满分为 10 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 分 , 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 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 , 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 , 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

法” , 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 ; 解答的不够理想(三)现代文阅读方面

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 , 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 , 但第 7 小题失分的不少 ,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 , 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 A 不写标题 , 偏题离题 , 有的有套作现象; B 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 , 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 , 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 , 代表性 , 普遍性 , 变成了材料的罗列 , 堆彻 , 有的选材太繁琐 , 且重复现象严重 , 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 , 了无新意 , 普遍缺乏“自身体

验”; C 文体感不强 , 体裁不明 , 缺乏文体意识 ;D 语言比较乏味 , 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 记叙文缺少文采, 议论文不够深刻 , 表现手法单一 , 缺少警句、佳句 , 整体单调空洞; E 审题不够清楚 , 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 , 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 , 在全年级作文中 , 没有 1 篇得分在 50 分以上。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 立足长远 , 杜绝功利 , 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 导向读书 , 丰富人文积淀 , 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 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

1、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

法 , 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 重视教材的使用, 回归文本 , 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 , 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如识字 , 写字 , 词句的理解等 , 语基语用的学习, 不要扩大范围 , 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

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 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 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 , 加强诵记 , 强化积累 , 要抓落实。其实 , 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 , 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 , 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 , 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 , 强化文体意识 , 规范文体特征 , 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 , 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 , 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 , 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 )

一、总体评价

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天津市五区县联考统一试题, 试题内容以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文欣赏》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主要内容, 现就试卷总体情况做如下分析。

1. 基础知识包括字形字音词语辨析和成语辨析,语病题,标点符号题,文学常识题,既保持了高考题型散,

也结合了这个学期的内容特点。

2.文言文阅读一篇《侍坐》出自课文 , 一篇课外文言阅读。基本上是既复习了课内的内容 , 又关涉了能力的延伸。

3.诗歌鉴赏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贺新郎》, 也是课内学过的。难度不大 , 区分不出来能力。

4.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一篇散文 , 虽说是散文 , 但是选文更多的关注了生命 , 有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的思考 ,

若不是设置题目, 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好文。

5.语言运用部分考查了仿写和广告语拟写。有利于学生对语用题的重视。

6.作文 , 半命题作文 , 不设置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树立。

二、试题分析和应对措施

文言文翻译题 , 一个课内的翻译两个课外翻译 , 反而是课外翻译得分较高 , 分析原因 , 其一 , 这篇课文是

第一学期讲的 , 学生基本都忘了。可见学生当时就没掌握扎实 , 对语文不能持续学习。多年的课文串讲使学生行

程了审美疲劳 , 学过就忘。诗歌鉴赏题简单 , 但是也有学生对豪放婉约词人不熟悉。造成失分。默写基本能答到

四分 , 比较理想。

应对措施:

1、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 注意采分点 , 尽量直译。

2、诗歌鉴赏注意多指导答题方法, 答题步骤。

3、默写重在准确、多强调动笔。

现代文阅读题:

16 题, 答作用的题目时, 不能分内容和结构作用作答, 囫囵一片。 17,,18题好多同学答案答成一样, 没有侧重 , 并且不能从课本给读者感受的角度答题, 单纯对比那时候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环境, 答题思路偏了。概括能力和意识不强。

应对措施:

1.加强现代文技巧的模式训练 , 让学生明确作答方向 ;

2.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原文意识、分点意识和整合意识。

语言运用:

撰写广告语 , 虽然内容能扣住汉语的推广 , 但是结构上都没注意对称的特点。概括仿写题 , 学生没有注意

到是学习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个前提, 而是写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内容。

应对措施:

多加强审题意识。

作文:

本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 “去哪了”审题没有设置难度, 学生能更好的自己的写作能力, 很少有偏题和跑题的现象 , 内容丰富 , 可以写的内容很多, 学生写起来没多大难度。不足之处, 文体不清 , 语言不美 , 思想不深刻。

应对措施:

1.审题立意再细密一些 , 分析清楚题目的内含和本质。

2.多阅读、多思考 , 体悟生活中的道理。

3.多积累材料 , 只有材料充分 , 才能细中选优 , 优中选精 , 准确论证论点。高

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二 )

一、考试整体分析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与梅州等地统考, 在题型上与高考接轨, 分值 150 分, 难度适中。本次考试年级平均分 100.52 分, 最高分 130 分 , 最低分 14 分 ; 及格率 86%。

二、考试具体分析

第一类选择题 , 共 32 分 ( 含 12、13 题) 。平均分 22.95 分。最高分为32 分, 最低分为 6 分。考查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 , 例如:拼音、成语, 病句、语句连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人物的评价、文章的内容等。

试题内容较为简单, 答案容易找 , 但第 1 题拼音 , 第 2 题成语 , 第 6 题文言虚词 , 第 8 题文言文文章内容的理解

失误较大。对策: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第二类翻译、诗歌鉴赏和默写,共 21分。

1、翻译基本情况; 平均在 2.6 分, 主要问题是不能对“点”翻译, 得分点意识不强, 如“寓”字能翻译成“隐藏”的基本没有, 第二句虚词“其”能翻译成“大概”的也是少之又少。多数同学只得到大意的分数。

断句基本情况:断句平均在 2.8 分, 学生的答题呈现两个极端, 极好极坏, 学生对段句的掌握程度不一。

原因与对策:对学习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 表现在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如“寓”字在“寓情与景”中的意思就是“隐藏”, “其”在表猜测的意思在文言中更是数不胜数, 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不熟不足以生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基础教学的教育。

2、诗歌答题情况:平均在 5 分。

存在问题:诗歌理解正确, 但是答题不够规范。答题没有步骤。

3、默写情况糟糕 , 问题严重 , 错别字让人目不忍睹, 耳不忍闻。即使是考过上十次的默写, 照样是该错的错, 不该错的还错。甚至有学生背诵对了六个 , 可惜每句都有错别字。足以让改卷老师“潸然泪下”。对策:意思记忆。

第三类论述题 , 赋分是 16 分。本次的论述文条理清晰, 专业术语较少 , 所以阅读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因而反映在答题上也是不错的。总分为8 分的两道主观题学生把握的还是不错的, 年级的平均分有 5 分( 已算在选择题总分里 ) 。

先说 14 小题 ,14 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中概念的理解, 对于“将来世态”和“未来意识”这两个较为

陌生的概念 , 同学们的理解还是可以的, 不过少部分考生会把这两个概念混淆甚至是倒置, 或者是在表达时

含糊不清 , 东拉西扯。如有的考生答案如下:“急功近利, 注重眼前的实惠 , 对空间的追求远大于时间, 这便是将来时态。”当然还有些学生在答题规范性方面也有欠缺的, 比如并未把两者分开来答, 而答成两者都指什么 , 或者是根本不写“将来时态”指什么, “未来意识”指什么 , 而是从头到位没有任何指代性地写下去, 甚至是把选做题的答案写在里面, 希望考生以后能仔细审题, 小心作答 , 养成好习惯 ! : 至于 15 小题, 考查的是对作者观点和情感倾向的把握, 没有什么难度 , 因为答案都可以很明显地在所选文章中找到, 所以这道题

拿满分的同学较多。我们改卷也是比较宽泛, 不一定要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如果意思表达准确也给分, 比如考生把作者批评的创作倾向写成“为了市场、利益而创作应景的文章, 过分的注重作品的空间效应。”, 这样的答案我们依然给 2 分。

第四类选考类 , 总分 15 分。大部分同学选了实用类文本阅读, 平均分有9 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

文本阅读要做得好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存在的情况有:(1) 是分析某句话的丰富的含义 , 很多学生对深层的意思分析不清楚。

不能从两层的含义来讲。

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 好处一般从修辞手法 , 文章内容和结构来讲。学生的大题要点不全。

很多学生大的不错 , 基本有 4 分。少部分同学没审清楚题目, 没有从埃及文明的悲剧中的到启发。

实用类文本阅读情况还不错, 平均分有10 分, 能抓住人物通讯的特征来回答问题, 问题不大。

第五类语言应运 , 共两题 , 总分 12 分。第一道是把长句按要求改为两个短句, 大多数考生能拿满分。小

部分失分或不拿分 , 主要错误如下 ,1 :出现病句 , 第一句的“诗歌体裁”不写, 或者写成“诗歌”。2:, 结构切分错误 , 如把“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放到第二个短句里。三, 题意理解完全错误 , 有极个别的考生 , 以为是举例子 , 在第一句里写上了一些王维的绝句诗歌里的句子。第二句大概是去陈述王维的一些创作风格之

类的。

第二道是给校运会“精彩瞬间”写介绍词, 拿满分的很少 , 多数拿三四分 , 或更少。失分原因是 , 所写没紧扣“校运会上的精彩瞬间”这个中心, 失两分 ; 没运用修辞方法或运用得不恰当, 失四分 ; 只运用一种的 , 失两分。

第六类写作 , 共 60 分。这次作文采用“材料 +标题”的形式。标题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 但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 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从本则材料看, 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内容。“敬畏之心”。②敬畏对象:“自然、百姓、人生” ; 主体:“我们”、“每个人”。③敬畏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 , 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④意义:“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再仔细推敲一下“敬畏之心”的含

义就是:敬畏之心 , 让人认真于人事 , 对人对事。不知敬畏, 则无诚无信无孝无义无忠, 轻率信诺却难忠于信诺竭诚于他人之事, 没有责任心 , 让人难以放心交付大事。这样的人终因失信而为人弃之。敬畏心不是

谨小慎微 , 而是诚于人事, 尊重而认真 , 有责任心。凡事怀一份敬畏心 , 则生命因为有诚而厚重 , 得天地人和而坦然行走在世界而无害, 温润自得 , 受人尊敬。因而 , 能从这样去理解 , 立意是最准确的。但从本次作文得分

看, 均分皆在 43 分。虽然学生作文均分较平时高 , 但依然反应了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单纯叙事、论据缺乏 , 不能通过议论提升作文内容的深度与高度, 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没能很好理解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另外 , 语言粗糙。我们讲求语言朴实 , 但并不是说可以放弃优美 , 锤炼语言是作文的核心要求。再者学生作文不重结构 , 随心所欲 , 信马游缰 , 以至作文思路混乱 , 应考能力有待提高。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 , 要求高二的学生掌握常见议论文的些方法 , 看来任务还较为艰巨 , 需要多花点心思。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结束了, 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久的。

首先从试题角度来看, 我们这次的试卷大部分试题是我们做过的学案上的原题。例如

五个选择题、两个诗歌理解赏析题、一个仿句题及一个情境处理题。除情境题即补写一句简短台词

丢分情况稍好之外, 其他几类题的答卷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得分率不足百分之五十, 更有甚者 , 有的同学根

本就是交的白卷 , 根本一个字没写。选择题的得分率刚超过 50%,理解赏析题得全分的亦凤毛麟角 , 仿写句子一题同样出人意料 , 部分同学是胡乱填写 , 根本没有走脑子 , 部分同学干脆空白。

选择题中成语的恰当使用和病句的判断是难点, 我们的同学有的根本不知道根据语境来判断用什么

成语 , 有的同学有感觉但不能找出病因所在。病句分析更难, 几个似是而非的句子, 就让一部分人晕了向。

理解赏析题《地之子》的几个问题, 基本都是课上所学的, 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但我们的学生仍然答得一塌糊涂 , 如第一题的表现手法, 只需答出比喻、拟人、反衬、象征中任何一种即可, 可我们的学生有的依旧没有答出来 , 而对“大地的形象”的理解更是五花八门, 不着边际。第二题理解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去了天国 , 且失掉了母亲 , 这土地” , 遗憾的是 , 超过半数的学生仅从字面上做了解释 , 完全忽略了诗歌的抒情意义。

仿句不仅要求符合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 , 而且要求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这就必须使造句合于原语境。学生大部分只留心了形式 , 而语境不明 , 甚至混乱、不知其然。如 , “希望是炎炎夏日中冰凉可口的汽水 , 让

你在酷暑中感觉到秋天的凉爽。”, “希望是绵绵细雨中摆动身姿的柳条 , 让你在春天中感觉到希望。”

, 我们的课堂面对这种情况 ,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

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 我以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案设计方面缺乏对学生的估计, 问题的设计没有呈现应有的梯度, 即没有面向全体, 致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 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

第二、课堂上没能真正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课上下来, 只有几个基础好的同学真正思考探究, 部分同学则无所事事, 效率低下。

第三、没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 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 , 多数同学只是陪衬 , 有的甚至借着讨论机会说闲篇 , 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意义。导致课堂上看似解决了问题 , 实际上知识掌握率低 , 对所学知识根本没有深入理解 , 更谈不上运用 , 直接导致成绩差。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 没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又导致了他们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而是恶性循环式的下落。

在以后的教学中, 一方面 ,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要求,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集体研究设计出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难易适度的学案, 在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方面我们也要进行深

入的研究 , 备课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方面, 也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方面,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 丰富教学过程, 吸引学生 , 提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其次, 做到学案知识堂堂清、课课清。

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

程。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达标训练时间, 训练题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 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每一课学习之后, 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 , 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

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 学案的课后处理要及时 , 有问题要及时解决 , 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解决 , 共性问题要补充解决 , 同时辅导学生及

时复习 , 要注重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给他们时间空间, 多给他们锻

炼的机会 , 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 ,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消除他们的思想上的症结 , 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 , 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 , 从而努力扭转不良的学习风气 ,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 这样我们才能从基本上解决问题 , 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结束了 , 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久的。

首先从试题角度来看 , 我们这次的试卷大部分试题是我们做过的学案上的原题。例如

五个选择题、两个诗歌理解赏析题、一个仿句题及一个情境处理题。除情境

题即补写一句简短台词丢分情况稍好之外 , 其他几类题的答卷情况却让人大跌眼

镜 , 得分率不足百分之五十 , 更有甚者 , 有的同学根本就是交的白卷 , 根本一个字没写。选择题的得分率刚超过50%,理解赏析题得全分的亦凤毛麟角, 仿写句子一题同样出人意料 , 部分同学是胡乱填写 , 根本没有走脑子 , 部分同学干脆空白。

选择题中成语的恰当使用和病句的判断是难点 , 我们的同学有的根本不知道根据语境来判断用什么成语 , 有的同学有感觉但不能找出病因所在。病句分析更难 ,

几个似是而非的句子 , 就让一部分人晕了向。

理解赏析题《地之子》的几个问题 , 基本都是课上所学的 , 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 但我们的学生仍然答得一塌糊涂 , 如第一题的表现手法 , 只需答出比喻、拟人、反衬、象征中任何一种即可 , 可我们的学生有的依旧没有答出来 , 而对“大地的形象”的理解更是五花八门 , 不着边际。第二题理解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 , 便失去了天

国 , 且失掉了母亲 , 这土地” , 遗憾的是 , 超过半数的学生仅从字面上做了解释 , 完全忽略了诗歌的抒情意义。

仿句不仅要求符合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 , 而且要求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这就必须使造句合于原语境。学生大部分只留心了形式 , 而语境不明 , 甚至混乱、不知其然。如 , “希望是炎炎夏日中冰凉可口的汽水 , 让你在酷暑中感觉到秋天的凉爽。” , “希望是绵绵细雨中摆动身姿的柳条 , 让你在春天中感觉到希望。”

面对这种情况 ,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 , 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 我以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学案设计方面缺乏对学生的估计 , 问题的设计没有呈现应有的梯度 , 即没有面向全体 , 致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 , 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

第二、课堂上没能真正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 一堂课上下来 , 只有几个基

础好的同学真正思考探究 , 部分同学则无所事事 , 效率低下。

第三、没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 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 , 多数同学只是陪衬, 有的甚至借着讨论机会说闲篇, 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意义。导致课堂上看似解决了问题 , 实际上知识掌握率低 , 对所学知识根本没有深入理解 , 更谈不上运用 , 直接导致成绩差。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 , 没有自己明确的

学习目标 , 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切又导致了他们不能形成

良好的学习风气 , 而是恶性循环式的下落。

在以后的教学中 , 一方面 , 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 , 准确把握教材要求 ,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 集体研究设计出符合我们学生学情的难易适度的学案 , 在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方面我们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备课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方面 , 也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方面 , 采取多种方式方

法 , 丰富教学过程 , 吸引学生 , 提高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其次 , 做到学案知识堂堂清、课课清。即要做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任务要保质保量地完成 , 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要保证每一节课学生的达标

训练时间 , 训练题设计要精、要活、要有层次 , 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 教学反馈要真实、落到实处。每一课学习之后 , 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形成性检测 , 及时了解每一节、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

现和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第三 , 学案的课后处理要及时 , 有问题要及时解决 , 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解决 , 共性问题要补充解决 , 同时辅导学生及时复习 , 要注重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 ,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给他们时间空

间 , 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 使课堂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 , 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消除他们的思想上的症结 , 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 , 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 , 从而努力扭转不良的学习风气 ,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 这样我们才能从基本上解决问题 , 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2.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电影《捉妖记》中惹人喜爱的“胡巴”形象的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单纯幼稚,充满童真,内心向善,俘虏了许多孩子的心。 B . 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为了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体公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 C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切实践行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D . 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3. (2分) (2019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②偭规矩而改错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⑥佩缤纷其繁饰兮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②⑥⑦ C . ②④⑤⑥ D . ③④⑤⑦ 5. (2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中加横线“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6. (6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景哈中学王燕萍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作文。考试考查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试题内容立足 基础,立足于教材,立足于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 相结合起来。考查的目标明确、合理,既重视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 也重视情感价值的引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这个板块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意的情况。初一(99)班得分较多,平均分74分。初一(95)班失分多,平均分 38分。原因在于我们学生的基础较差,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学习,课后也没有巩固。以后教学中应更多的关注差生,严格要求,多训练,打好基础关。 2、古诗文阅读部分;这部分注重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古诗文的情况。两个班得分率均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日复习巩固不够,没有掌握好字词的 音义和文句的翻译。以后要严格要求学生多背诵与默写,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3、现代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考查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最后一课》。学生得分较多,原因是上课时分析内容比较详细,考查的知识 点学生基本掌握。而课外阅读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学生比较集中在初一(95)班。失分原因一是学生的基础差,理解能力差,不能理解题目要求。原因之二 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阅读文本更不愿动笔答题。原因之三是审题不认真,导致答题不正确或答案不完整。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 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外,更应提倡学生多读书、常读书,多做阅读训练,提 高阅读理解能力。 4、作文部分: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这两个班的学生基本能理解作文要求,能围绕题目选择材料。但作文题目稍大,学生不善于把大题目的范围缩小,以 至较难组织材料。选材都不够精彩,内容较空洞,语言缺乏文文采,叙事平淡,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七年级初一语文考试试卷分析总结归纳

七年级初一语文考试试卷分析总结归纳七年级初一考试语文考试试卷分析篇一:初一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一) 本次期末考试的语文考试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精选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考试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习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总体分析: 纵观整份考试试卷,它是一份有价值的考试试卷。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总的来说,本次试习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1、试习题类型的多样性。 这份试习题注重习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习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还有诗词、名著、文言文、说明文、叙事类文章的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试习题中的一些习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如:综合性学习,你

喜欢的名星是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试习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性。特别是本次考试的精选作文,“如星星划过天空”,回忆自己幸福的中小学生活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学生更是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答习题情况分析: 1、基础: 从学生答习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考试试卷上的错字比较多,如:“谆谆教导”的“谆”,错的尤其多,其中默写《论语》十则其中的五则,因为错字多,很多学生得分很少。还有名著习题考到的《伊索寓言》知识,学生在总结归纳寓意方面也出了不少错。 2、阅读: 尽管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做习题。说明文阅读做的还可以,最后的叙事类文章学生因为答的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精选作文: 从学生精选作文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精选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习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缺乏细节描写,有许多精选作文就是“流水账”;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精选作文层次不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编制:李颖时间: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 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 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 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 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 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 1/7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暮霭ǎi 踯躅zhízhú颤chàn栗繁文缛rù节 B 钟磬qìng 踟蹰chíchú模mú样瑕瑜互见jiàn C 磐pán石粗犷kuàng 泥淖nào 羽扇纶guān巾 D 禅chán让纤xiān细熨yù贴舞榭xia歌台 2.下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耗时17个月,耗资8亿美元的“玛丽女王2号”是由英国投资、法国建造的,创造了邮轮史上几 个第一。如此不同凡响 ....的巨轮,人们都特别感兴趣。据说,其处女航的2600张船票已经一抢而空。 B.衡阳“11.3”特大火灾至今尚未查明原因,在这次事故中,多少无辜的生命一去不复返,令全国 人民痛心疾首 ....! C.据报道,最近以美女裸体当餐桌的风气席卷东京。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饮食文化,无须大惊小怪; 也有人认为此风不可长,免得斯文扫地 ....。 D.这篇报道虽然语言上有点言不及义 ....,但所反映的事件属实,道理也较深刻,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值得肯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 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 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及,等到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同、跟 C.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D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抑:追寻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 大石侧.立千尺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各者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各之也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D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不知不觉间,9 月份的月考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和孩子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在本次月考中,我们51 班,均分是72.04 分,但不及格的人数就占到20 个,优秀率也不是很高,说句实话,这份成绩的取得,让我更感到了压力之大!要想让学生再提高,说句实话,心里还有点恐慌!毕竟学困生比较多,但是,一些学生的进步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逐题看过学生的试卷后,综观学生答题情况,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掌握情况做以下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试卷分析: 拿到这份试卷,心里有些担心,尤其是对于初一学生,虽说考的是第一单元的试题,知识 点少,但学生考试经验不足,难免会有失误。比如第一题第二小题的改正错别字“白白糟塌”,这是在小学就应该会的,可好多同学都找不出来,基础知识一点儿也不过关。还有好几个基础题学生不会写,看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提高感悟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剩下的基础题目基本上都是学生平时所常见的,经常练习的,比的是细节问题,认真程度,不过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再简单的题目还是会有学生答错,该如何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阅读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道难以逾越的槛,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反映出我们平时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下的功夫还不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我们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答题的快乐,而不把阅读理解当成是老虎,不敢问津。当务之急是让这些孩子不惧怕阅读,我觉得增强孩子的自信,更重要,其次是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方法指导! 二、存在问题: 语文学习常规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表现为:闪电式审题,拎不清题目要求。好多学生根本没弄清题目的意思,就连忙作答,结果答非所问。还有 小部分学生试卷卷面较脏较乱。这些情况说明: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细作业前静心、作业中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福建省台江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福建省台江区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目前,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与其他教材________,该教材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对人工智能原理的介绍,更加重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材的编者特别希望学生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________,设计一些在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并动手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作品。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面临着全球性短缺的状况,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方面,各个国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教材的出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表明,()。也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________,是一门新兴技术,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作用________,但他们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帮助教师解决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商汤科技将联合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已有40所学校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引入该教材,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B . 已有40所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的学校,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C . 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D . 40所学校已经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 B . 走出“象牙塔”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C . 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走出“象牙塔”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王瑞 本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它紧扣新课标要求,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试卷主客观交融,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学生的思想。如何学好语文,当然不能光从一份阶段性测试试卷中去下决断,但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语文教学,就本试卷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上作粗浅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试卷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课内回顾13分;第三部分课外拓展26分;第四部分写作训练40分。 这套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题量适合,题型结构合理,难度适宜。具体说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如第一部分1.2.3.4小题;也有考难度较大的知识,如第5小题的古诗文默写;第6小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二部分课内回顾选取了课文中的古文,学生掌握较好。其次,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的考察。如第三部分的课外拓展,选取了两篇课外阅读,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第四部分作文仍保持比较大的比重,是一篇命题作文,学生可根据要求,不限文体,自由发挥,学生可打开作文的思路,描摹自己眼中的天地。 二考试情况分析 我们班级总体情况:七年级三班参加考试人数——47人;79--70分以上6人,69--60分以上19人.59—50分有11人,49—40分有7人,40分以下有4人,及格率——53﹪,平均分——57.04。这套试卷难度偏小,有利于七年级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班级情况分析:60—79分之间的有25名,这些学生最主要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主要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基点,以此达到他们整体的能力。59—50分以下的有11名,他们当中有些人自学意识淡薄,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严格督促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这些学生,要狠抓基础,提高基础是最关键的,但同时也不能放松对阅读和作文的训练。49分以下的学生11名,其中40分以下的4人,对这些学生要以最基础的为重点,他们中不乏不会写字,不会认字的人,应该对他们以最低的要求来学习。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板块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共三大类,即积累运用、阅读、作文。涉及到新课标中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字写字、综合实践活动、阅读和写作。具有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试卷共有试题19题,总分值100分,其中积累和运用(包括字正腔圆、文苑集萃、慧眼识“瑕”、看云识天气、以诗为“话”、浓浓亲情)共23分、现代文两篇共30分、课内文言文7分、作文40分。经抽样,各班试卷得分率(%)及成绩优差率(%)如下:各班试卷得分率 题型积累和运用 (23分) 阅读理解(37分)作文(40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点评 题号1——67——1415——171819得分率55%44%33%62%66%二、各题典型答题错误分析 从教学情况的调查卷面来看,我们发现失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别字太多。第1题是课文字词的书写,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会读不会写,集中表现在“谧”写成“秘”,“苣”写成“巨”,“骸”写成“孩”等几个字。第2题与第3题是考学生平时的积累,多数学生错在把人物的名字写错。在简答及作文中都出现了常用的错别字。 2、阅读理解不准确,答题不到位。7~17题为阅读分析,普遍出现的问题在于某些学生不能从整体上领悟文章的要旨,捕捉重要信息,因而出现了理解上的不准确,造成答题的不到位。其中第9、14、17题得分较低。如第9题,许多审题不清,该题是让学生分析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却答成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作用,学生不能结合原句来谈,也没有点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第14题,许多同学审题不清,该题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也就说要从自身上,联系实际来谈,但多数同学只是就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有同学虽理解了题意,没有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来谈,导致失分。 3、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某些学生尽管也能领会到一点含义,但表述能力差,往往词不达意。第5题是想象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个场景描写出来。可有的同学不能发挥想象,只是将原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扩充,没有意境,再加上语言的苍白,从中也暴露出还有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是一味的抄写,从来都没有认真的做过思考,所以不知所云。而普遍失分的原因还在于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说了一大堆,却连写什么内容还不知道。还有的同学,甚至空白,不会写。第11题是概括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失分同学主要在于表达语言含混不清,只是把原文各个语段的话语抄进去,文字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组不成完整的一句话,也不够简洁。 4、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整篇文章看起来很乱,给阅卷老师不好的印象。文章内容不能紧紧抓住主题来写,其结构散乱,选材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意识。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以“回家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第19题来,要求修改自己作文中不足的一处,并说出修改的理由。许多学生不会修改病句,不懂句子的成分及短语的类型,也不明白如何来修改病句,比如说:句子成分杂糅,词语搭配不当,句子语序不当等。所以要谈修改的理由,那自然是无从谈起。 三、对试题的评价 1、该份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切合学生实际。试题立足基础,对汉字、文学知识的考查,无不体现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记、运用等基本能力。“运用”“体验”性试题体现了研究、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