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代谢不良症

蛋白质—能量代谢不良症
蛋白质—能量代谢不良症

第一节蛋白质—能量代谢不良症

一.病因:

蛋白质或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机能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就会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energe malnutrition,PEM)。根据营养不良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是指由于食物不足所引起,见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婴儿和儿童发病为主,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健康问题

之一。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提高,原

发性营养不良症已显著减少。

(2)继发性:是由各种疾病引起,如:各种胃肠道疾病使分解代谢加速,严重弥漫性肝病影响蛋白质合成,各种蛋白质丢失过多

的疾病进食障碍等。某些特殊情况如生长发育、妊娠、哺乳期,

对营养素需要增加,故易患本症。另外,老年人因适应能力低

或自我进食能力低,也易患本症,且病情较重。

二.临床表现:

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症(Kwashiorkor):主要发生于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有蛋白质缺乏病史,断奶后以木薯等食物为主。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厌食、动作缓慢、低体温、低血压、低体重,因为有全身水肿,有时体温可正常。另外,有心动过缓,肝大,可有胸水,腹水,四肢消瘦,水肿,轻度贫血,可同时伴有维生素缺乏的表现。

(1)消瘦症(marasmus):表现为胃纳差,低体重,显著的肌肉消耗,消瘦,但无浮肿。皮肤干燥,弹性差。毛发纤细,干燥,无光

泽,腹壁薄,无肝大,可有轻度贫血。

(2)继发性营养不良:临床上此型为多见,表现不一,很大程度与原发病有关。轻者可仅有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成年患者体重减

轻。较重者可表现有面部和四肢皮下脂肪减少,骨骼肌显著消

耗,尤其以骨间肌和颞部肌肉消瘦更为明显。皮肤干燥、松弛,

毛发纤细、易折。当血浆蛋白很低时,可引起水肿。此外,有

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三.诊断要点

(1)明确的饮食习惯史、营养不良史。

(2)体重下降,皮下脂肪消耗、水肿等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有轻度贫血,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降低;血糖和血脂偏低;血尿素氮和尿尿素氮降低。24小时尿肌酐(png)/身高(cm)比值降低,这在不发热的患者是衡量蛋白质缺乏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成人男女性正常值分别10.5mg/cm和5.8mg/cm。除此之外,患者常有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是低钾血症、低磷血症等。

四.鉴别诊断:

出现上述症状者要注意与心、肾、肝、胃肠道疾病鉴别;蛋白质营养不良的皮肤改变应与糙皮病鉴别,糙皮病的皮肤改变呈对称性,且主要在暴露部位。

第二节脚气病

脚气病(beriberi)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对神经传导也有直接作用。

一.病因:

维生素B1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依赖外源供给。成人每日需要

1.2-1.5mg,或每4184kj(1000kcal)热量需0.5mg。

(1)摄入量不足、损伤增多和(或)需要增加均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如长期吃精粮,烹调是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

(2)喝大量咖啡和发酵茶叶的茶可减少维生素B1的吸收,而致缺乏。

(3)损伤增多见于慢性胃肠疾病,长期大量饮酒,长期用利尿剂、血液或腹膜透析。

(4)需要量增加见于孕妇、乳母、儿童生长发育期、长期发热、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临床表现:

因缺乏程度、发展速度和患者年龄而有差异。早期脚气病症状缺乏特异性,如胃纳欠佳,腹部不适,便秘,易激怒、烦躁、易疲劳、记忆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等。病情的不断发展,以循环系统表现为主者为湿型脚气病;以周围神经表现为主者为干性脚气病;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者为脑型脚气病(wernickekorsakoff综合症);多数患者呈混合型。在长期维生素B1中度缺乏的基础上,如劳动程度大,饮食热量高

且以糖类为主,易诱发脚气性心脏病;如劳动和饮食热量均较少,易诱发脚气病性周围神经炎,随着周围神经炎病情的发展,又进一步限制劳动量与进食量,从而减少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具体表现如下述:(1)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呈双侧对称性,症状一般从远端上行发展,下肢较上肢严重。早期有感觉异常和(或)感觉过敏,而后出

现感觉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甚至行走

困难。晚期可发生远端肌肉萎缩、垂足、垂腕。早期腱反射亢

进,后减弱至消失,腓肠肌常有压痛,从蹲坐位起身困难。

(2)脑型脚气病:极为罕见。多见于酗酒者。Wernicke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呕吐、眼球震颤、眼外展肌麻痹、共济失调,并可发展

至精神错乱、昏迷、死亡。Korsakoff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逆行性

遗忘,定向力障碍。

(3)脚气性心脏病:病情发展快,初期心悸、气促、心动过速、脉压大,以后可出现心包、胸腔积液,如不及时治疗,常发生右

心衰竭乃至左右心衰竭。如果早期大剂量维生素B1治疗,可使

病情迅速好转。

三.诊断要点:

(1)营养缺乏史应仔细了解患者的营养情况、饮食和饮酒习惯、工作劳动程度,以及有无影响维生素B1吸收和需要量增加的疾病

等。

(2)多数患者其营养缺乏史在3个月以上。

(3)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4)可进行维生素B1肌内注射,作为实验性治疗。病情可在1-2日内迅速有好转。

四.鉴别诊断:

脚气病性周围神经炎有时须与铅、砷中毒或麻风病、细菌性痢疾、白喉等病所引起的神经病变相鉴别。单纯脑型和单纯心脏病型脚气病较易误诊,因此,两型病情危重,进展快,故如有可疑时应及早给予维生素B1肌内注射,作为试验性,此外,还应注意其他营养素缺乏的合并存在。

第三节烟酸缺乏病

烟酸通常是指烟酸(尼克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尼克酰胺)和其他具生物活性的吡啶衍生物。烟酸缺乏病又称尼克酸缺乏症,也称糙皮病(癞皮病)和陪拉格拉病(pellagra)。

一.病因:

(1)摄入不足:见于以玉米为主食者,由于玉米所含的烟酸大部分为结合型,不能为机体利用,加之玉米蛋白质中缺乏色氨基。

(2)酗酒:酗酒时膳食摄入不足,进食不规律,当存在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时易影响烟酸的吸收和代谢。

(3)药物:有些药物可干扰烟酸的代谢,其中了解最清楚的是异烟肼,有干扰吡哆醇的作用,而吡哆醇是色氨酸、烟酰胺代谢途

径中的重要辅酶,其次,某些抗癌药,特别是嘌呤长期服用

可导致烟酸缺乏。

(4)胃肠道疾病:如长期腹泻、幽门梗阻、慢性肠梗阻、肠结核等可引起烟酸的吸收不良。

(5)先天性缺陷:如(Hartnup)病,由于小肠和肾小管对色氨酸和其他几种氨基酸的转运缺陷引起。

(6)类癌综合症:由于大量色氨酸转变为5-羟色胺而不转化为烟酸引起。

二.临床表现:

早期阶段临床表现可不明显,往往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体重下降、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当病情进展时,可出现典型症状。

(1)皮肤:皮炎为本病最典型症状,常在肢体暴露部位对称出现,以手背、足背、腕、前臂、手指、踝部等最多。其次则为肢体

受摩擦处。急性者皮损初起时颜色绯红发痒,甚似晒斑,与周

围皮肤有一清晨界线,边缘略高起,中心部病损较著,伴有疱

疹及表皮破裂时易诱发感染。

(2)消化系统:以舌尖及腹泻最为显著。

1、舌炎:早期舌尖及边缘充血发红,有蕈状乳头增大。其后全舌、

口腔黏膜、咽部及食道均可呈红肿,上皮脱落,并有表浅溃疡,

舌痛及进食下咽困难等症。

2、腹泻:早期便秘,其后因肠壁、消化腺体、肠壁及黏膜、绒毛

的萎缩和肠炎的发生而出现腹泻,呈水样或糊状,量多而有恶臭,

也可带血,病变接近肛门时可出现里急后重。

(3)神经精神系统:早期较轻,可有头昏、眼花、烦躁焦虑、抑郁、健忘、失眠及感觉异常等表现,病情进展便可出现神经错乱、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意识模糊、谵妄,甚至导致死亡。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如四肢麻木、烧灼感、腓肠肌压痛及反射异常等均可出现。

本病常与脚气病、核黄素缺乏症及其他营养缺乏症同时存在。三.诊断

(1)烟酸严重缺乏,有典型临床表现,根据体征、膳食调查可做出临床诊断。

(2)尼克酸尿代谢产物测定:烟酸的主要代谢产物N’-甲基烟酰胺(N’MN)在24小时尿中排出量低于5.8umol/d为缺乏。

(3)血浆烟酸代谢产物测定:血浆2-吡啶酮的测定是烟酸缺乏的一个指标,当口服20mg烟酰胺(70kg体重),后测定2-吡啶酮浓

度可反映烟酸营养状态,尚待肯定。

(4)红细胞NAD含量可作为烟酸缺乏的灵敏指标,红细胞NAD和NADP的比值<1.0则表示有烟酸缺乏的危险。

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答案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 问答题 1.试述氨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血氨的主要来源),由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脲酶水解产生的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代谢。去路:合成尿素;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谷氨酰胺,合成嘌呤或嘧啶。 2.试述尿素的合成过程。 2.尿素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其过程有四:(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2)瓜氨酸的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在肝线粒体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3)精氨酸的生成:瓜氨酸进入胞液与天冬氨酸缩合后,释放延胡索酸生成精氨酸。(4)精氨酸水解成尿素。 3.试述谷氨酰胺生成和分解的生理意义。 3.谷氨酰胺生成的意义:(1)防止氨的浓度过高。(2)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害。(3)便于运输至组织参与蛋白质、嘌呤、嘧啶的合成。分解意义;利用释放氨生成铵离子而排出过多的酸。它不仅是氨的解毒形式, 也是氨在血中存在和运输形式,同时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因子。 4.为什么血氨升高会引起肝性脑昏迷(肝昏迷) 4.血氨升高进入脑内的量增多,可与脑内谷氨酸、α‐酮戊二酸结合,不利于α‐酮戊二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导致循环阻塞,阻止ATP的生成,脑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昏迷。 5.试述α-酮酸的代谢去路。 5.α-酮酸有三条代谢途径:(1)合成非必需氨基酸,α‐酮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重新合成氨基酸。(2)转变为糖和酮体,除亮氨酸和赖氨酸只生成酮体外,其他相应的酮酸均可生成糖、脂肪或酮体。(3)氧化供能,α-酮酸脱羧后生成脂肪酸,后者按脂肪酸分解途径分解为水和CO2,并释放能量。

生物化学第八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

第八章蛋白质分解代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2.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 3.尿素循环(urea cycle) 4.生糖氨基酸: 5。生酮氨基酸: 6.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8.丙氨酸–葡萄糖循环(alanine–ducose cycle) (二)填空题 1.一碳单位是体甲基的来源,它参与的生物合成。 2.各种氧化水平上的一碳单位的代载体是,它是的衍生物。 3.氨基酸代中联合脱氨基作用由酶和酶共同催化完成。 4.生物体的蛋白质可被和共同降解为氨基酸。 5.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是 6.谷氨酸脱氨基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2个氮原子,分别来自和。 9.氨基酸脱下氨的主要去路有、和。 10.多巴是经作用生成的。 11.生物体中活性蛋氨酸是,它是活泼的供应者。 12.氨基酸代途径有和。 13.谷氨酸+( )→( )+丙氨酸,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丙转氨酶。 (三)选择题 1.尿素中2个氮原子直接来自于。 A.氨及谷氨酰胺B.氨及天冬氨酸C.天冬氨酸及谷氨酰胺 D.谷氨酰胺及谷氨酸E.谷氨酸及丙氨酸 2.鸟类和爬虫类,体NH3被转变成排出体外。 A.尿素B.氨甲酰磷酸C.嘌呤酸D.尿酸

3.在鸟氨酸循环中何种反应与鸟氨酸转甲氨酰酶有关? 。 A.从瓜氨酸形成鸟氨酸B.从鸟氨酸生成瓜氨酸 C.从精氨酸形成尿素D.鸟氨酸的水解反应 4.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蛋氨酸B.半胱氨酸 S腺苷蛋氨酸D.尿酸 C.- 5.转氨酶的辅酶是。 A.NAD+D.NADP+C.FAD D.磷酸吡哆醛 6.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 A.组氨酸B.鸟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 7.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含有哪种维生素? 。 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3D.维生素B5 8.磷脂合成中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半胱氨酸B.S–腺苷蛋氨酸C.蛋氨酸D.胆碱 9.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 。 A.鸟氨酸B.精氨酸C瓜氨酸D.半胱氨酸 10.组氨酸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 。 A.还原作用B.羟化作用C.转氨基作用D.脱羧基作用 (四)完成反应式 1.谷氨酸+NAD(P)++H2O→()+NAD(P)H+NH3;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2.谷氨酸+NH3+A TP→()+( )+Pi+H2O;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 3.谷氨酸+( )→()+丙氨酸;催化此反应的酶是:谷丙转氨酶 (七)问答题 1.举例说明氨基酸的降解通常包括哪些方式? a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 2.用反应式说明- 3.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4.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5.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6.为什么细胞没有一种对所有的氨基酸都能作用的氧化脱氨基酶? 7.提高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会对TCA循环产生何种影响?细胞会怎样应付这种状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调查报告

关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调研报告 09 中西医全科班 【前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 食物供应不足或因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 因食物供 应不足所引起的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发生在饥馑、战争时 期或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中。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直 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人所忽视,但对儿 童的生长发育和患者的康复都很有影响, 特别是 3 岁以下婴幼儿的营 养健康。 【关键词】 婴幼儿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治疗 预防 09412044 徐婧熙
1.调查目的 安徽阜阳暴发的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导致急性营养不良事件、 双鹿 奶粉事件等引起社会对婴幼儿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广泛关注。 为了解 当下婴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摸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加深对蛋 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的认识,来提出治疗和预防的方案措施。 2.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婴幼 儿喂养及营养状况;通过对婴幼儿的体格测量,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 育状况,以及对疑似患病儿进行临床筛查。 3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合肥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区域为调查点。 调查对象为 0~3 岁婴幼儿和家长。同时,市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抽取 10 个婴 幼儿基本情况调查。本次共调查婴幼儿 231 人,其中男性 150 人,占 64.9%,女性 81 人,占 35.1%。

4.调查结果 4.1 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各月龄组婴幼儿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相差 不大。3 岁以下婴幼儿的体重、身高在第一年的增长速度最快,以后 逐渐减缓。在同月龄组中婴幼儿体重、身高的性别差异较大,均为男 童高于女童。 4.2 婴幼儿营养状况:3 岁以下婴幼儿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 率分别为 1.2%、2.1%、1.4%。相反较多出现的是早熟,生长过快有 23%的婴幼儿。 4.3 婴幼儿的喂养状况:6 个月内婴幼儿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 喂养的比例分别为 64%、30.5%和 5.5%。母乳喂养率在 4 个月后开始 下降,说明对母亲进行继续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4.4 辅食添加情况:在各类辅食中,4 月龄婴儿添加乳类的达 90%。 6~12 月龄婴幼儿添加豆类低于 55%,其他各类辅食的添加率达 94% 以上。从断奶后添加辅食情况看,基本开始添加,但合理度上有待完 善。 4.5 儿童断奶情况:城市婴儿断奶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6 个月时,一般 在 4 个月就基本开始混合喂养人工乳和母乳。 4.6 婴幼儿筛查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 15 例,均为轻度。改善营 养膳食结构后,转归良好。其中还有 46 例营养过剩出现的肥胖早熟 病例。 5.加深对 PEM 认识 5.1PEM 概念 由于长期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至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 3 岁 以下的婴幼儿。临床特点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 减少或消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系统功能紊乱和性格、行为、心理 等改变。

病例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例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史 1.病史摘要: 杨××,女,10个月。主诉:体重不增2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 (1) (2) (3) 紊乱及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在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应着重检 查。 体格检查 1.结果:

T36.2℃,P108次/分,R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2cm。 肝脏肋下2.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 (1) (2) ; , ;肾 ;空 患者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87g/L,呈轻度贫血;血生化转氨酶等指标轻度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乙肝两对半阴性可排除乙型肝炎;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示有低蛋白血症,血糖偏低,提示存在营养不良;血电解质钾、钠、氯均为正常低值可能与反复腹

泻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诊断依据: (4) (5) (1) . (2) I度15~25%0.8-0.4cm不明显基本正常基本正常正常 II度25~40%<0.4cm明显减低,肌肉松弛不稳定,易疲乏较差 III度>40%消失皮包骨状肌肉松弛或萎缩萎靡,反应低下极差 (2)分型标准: 1)体重低下(underweight):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

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不能区 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stunting):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 3) 病史 1.病史摘要: 张××,男,8个月。主诉:睡眠欠佳易惊两月余。 患儿近近两月来睡眠不安,哭闹,易激惹,有惊跳,多汗,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出生5个月后反复腹泻3次,每次5~7天,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发病原因: 1.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 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 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 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 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

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部分患儿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而出现浮肿。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脏功能下降。 营养不良患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营养性贫血,主要与铁、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缺乏有关;营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和锌缺乏;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鹅口疮、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别是婴儿腹泻,可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若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 根据患儿体重及身高(长)减少情况,营养不良的分型好分度如下: 1.体重低下型患儿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 均数减2个标准差。体重介于均数减2个与3个标准差

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答案知识交流

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 答案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习题 问答题 1.试述氨的来源和去路。 1.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血氨的主要来源),由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和肠道尿素经细菌脲酶水解产生的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代谢。去路:合成尿素;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谷氨酰胺,合成嘌呤或嘧啶。 2.试述尿素的合成过程。 2.尿素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其过程有四:(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2)瓜氨酸的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在肝线粒体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3)精氨酸的生成:瓜氨酸进入胞液与天冬氨酸缩合后,释放延胡索酸生成精氨酸。(4)精氨酸水解成尿素。 3.试述谷氨酰胺生成和分解的生理意义。 3.谷氨酰胺生成的意义:(1)防止氨的浓度过高。(2)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害。(3)便于运输至组织参与蛋白质、嘌呤、嘧啶的合成。分解意义;利用释放氨生成铵离子而排出过多的酸。它不仅是氨的解毒形式, 也是氨在血中存在和运输形式,同时也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因子。 4.为什么血氨升高会引起肝性脑昏迷(肝昏迷)?

4.血氨升高进入脑内的量增多,可与脑内谷氨酸、α‐酮戊二酸结合,不利于α‐酮戊二酸参与三羧酸循环,导致循环阻塞,阻止ATP的生成,脑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昏迷。 5.试述α-酮酸的代谢去路。 5.α-酮酸有三条代谢途径:(1)合成非必需氨基酸,α‐酮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重新合成氨基酸。(2)转变为糖和酮体,除亮氨酸和赖氨酸只生成酮体外,其他相应的酮酸均可生成糖、脂肪或酮体。(3)氧化供能,α-酮酸脱羧后生成脂肪酸,后者按脂肪酸分解途径分解为水和CO2,并释放能量。 6.试述半胱氨酸在体内能转变成哪些物质。 6.半胱氨酸可转变成胱氨酸;参与巯基酶的组成;参与谷胱甘肽的组成和维持其活性;转变成为牛磺酸,与游离胆汁酸结合成结合胆汁酸;转变成PAPS,提供硫酸根参与生物转化。 7.何谓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运输形式之一,肌肉中的氨基酸经转氮基作用将氨基转给丙酮酸7.是NH 3 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运至肝脏,再经联合脱氨基作用,释放出NH3,用于合成尿素。转氨后生成的丙酮酸可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运到肌肉组织,沿糖分解代谢途径生成丙酮酸,然后再接受氨变为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与肝脏之间进行氨的转运,故将这一途径成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通过此循环,既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同时,肝又为肌肉提供了生成丙酮酸的葡萄糖,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药品管理】第十一章蛋白质分解代谢-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哪种氨基酸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 A. 谷氨酰胺 B. 半胱氨酸 C. 脯氨酸 D. 酪氨酸 E. 羟赖氨酸 2、下列过程参与氨基酸的吸收() A.核蛋白体循环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γ-谷氨酰基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鸟氨酸循环 3、一个人摄取55g蛋白质,经过24小时后从尿中排出15g氮,请问他出于什么状态() A.氮负平衡 B. 氮正平衡 C. 氮总平衡 D.无法判断 E.需要明确年龄后才能判断 4、氮总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儿童、孕妇 B. 长时间饥饿 C.健康成年人 D. 康复期病人 E. 消耗性疾病 5、下列哪组是非必需氨基酸( ) A. 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B. 脯氨酸和谷氨酸 C. 缬氨酸和苏氨酸 D.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 E. 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6、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 A.氨基酸的数量 B. 氨基酸的种类 C. 氨基酸的比例 D.人体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E.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 A. 糖和脂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B. 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C.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D. 糖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E. 糖、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8、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主要用于() A.氧化功能 B.维持组织蛋白的更新 C.用于合成脂肪 D.用于合成糖类 E.用于合成DNA 9、体内最重要的脱氨基方式是( ) A. 氧化脱氨基 B. 氨基转移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 还原脱氨基 E. 直接脱氨基 10、对转氨基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是不可逆的 B. 只在心肌和肝脏中进行 C.反应需要ATP D. 反应产物是NH3 E.需要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11、通过转氨基作用可以产生() A.非必需氨基酸 B.必需氨基酸 C.NH3 D.尿素 E.吡哆醛磷酸 12、在谷丙转氨酶和下列哪一个酶的连续作用下,才能产生游离氨() 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L-谷氨酸脱氢酶 C.谷氨酰胺合成酶 D. 谷氨酰胺酶 E. 谷草转氨酶

运动与蛋白质

运动与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由22种氨基酸构成。这22种氨基酸中,有12种是非必需的,人体能靠自身合成这12种氨基酸。剩下的10种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它们必须从全蛋白的食物中摄取来补充。全蛋白质食物来源中含有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构成并不是成一定比例的。它们的吸收比率,它们在体内互相间是怎样起作用,是评价全蛋白质的基础。以鸡蛋为例,它达到了全蛋白质现有标准,当进入消化系统后,吸收程度达96%。正是这一几乎完美的食物为所有其它食物确定了蛋白质效率比例标准。从营养角度来说,将蛋白质定为“肌肉构成食品”最恰当,因为它们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对肌肉组织进行修补、保养并促进其增长。蛋白质同样向肌肉供应能量,通过肌肉产生化学适应,反过来又促进肌肉增长。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叫肌酸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进一步刺激肌肉产生出肌浆球蛋白和肌动脉的蛋白质分子。正是这些蛋白质分子对肌肉收缩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是对肌肉化学极其简要的阐述,但你仍能明白蛋白质的重要性及其它对骨骼肌的体积力量的增长和所起的作用。牛奶、奶酪、蛋类、鱼、肉和禽类是蛋白质的最佳来源,因为这些食物中包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必须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人体内非常容易转变为肌蛋白,因为它们的结构与人体肌肉组织内的氨基酸结构非常相似。从水果、蔬菜。谷物、坚果和豆类中也可获得一部分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全,所以这些食物必须与含氨基酸全面的食物结合起来食用。对锻炼健美的人来讲,蛋类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其次是牛奶,再就是肉、鱼、禽类。人体内的蛋白质处于一种动态恒定状态,所以要想使肌肉生长,就要定期地更换体内的蛋白质。对于普通人来讲每公斤体重每天只需1克蛋白质,健美训练可以使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激增。实际上大多数优秀健美运动员每公斤体重至少需要2~3 克蛋白质,有的甚至需要更多些,才能有效的补充肌肉增长的需要。 蛋白质的概念 一切细胞的主要成分,都由碳,氢,痒,氮及硫等组成,还含有磷,铜,铁等。这些元素先组成结构交简单的氨基酸,再由各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种类和营养价值各异的蛋白质。

蛋白质营养不良评价指标

临床营养评价 临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前必需对病人的营养现状作出正确判断,以便合理地进行临床营养治疗。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测定身体组成为主(body compsition assessment BCA )的临床营养评价方法;另一种则是主观的全面评价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 )。前者需要测定病人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蛋白、氮平衡等客观资料;后者则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等资料。 (一)BCA 临床营养评价方法 1977年Blackburn 所研究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在临床得到使用,此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被用到身体组成的测定中,使BCA 法得到不断完善,如用稳定同位素测定身体中的各种元素,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病人的身体组成等等。但上述新技术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不适合临床医生对病人作简易快速的营养评价,本文作重介绍的BCA 营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人体测量及生化检验等方面的资料,临床医生需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病人的营养状态作出正确判断。 1.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简便易行的营养评价方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上述指标的意义及测定方法在本章第二节的居民营养状况评价中已有详细阐述,临床要注意的是:急性、饥饿性或消耗性疾病或创伤,体重下降达原来体重的30%时,是一个致死的界限,临床工作者不一定能注意到这一点;而当慢性体重丧失时,病人可耐受大于30%的体重丧失。 临床称量病人体重后可通过计算三个参数来评定营养状况:①理想体重百分率(%),表示病人实际体重偏离总体标准的程度;②通常体重百分率(%),表示平常体重的改变;③近期体重改变率(%),表示短期内体重损失的程度。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如下(表1及表2): 100*%患者平时体重 患者现体重 患者平时体重)体重变化(-= 实际体重 理想体重百分率(%)= ?100 理想体重 实际体重 通常体重百分率(%)= ?100 通常体重 通常体重-实测体重 近期体重改变率(%)= ?100 通常体重 表1 依据体重对营养状态进行评定 正常 轻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理想体重百分率(%) >90 80~90 60~80 <60 通常体重百分率(%) >95 85~95 75~85 <75 表2 近期体重改变率对体重损失的评定(仅供参考) 时间 显著体重损失 严重体重损失 1周 1~2% >2%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互相补充必需氨 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2.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未经消化的少量蛋白质及少部分消化产生的氨基酸或小 肽均可能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分解; 3.非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且能够完全由机体合成的氨基酸; 4.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进入人体的蛋白质保留率和百分比,吸收和利用程度; 5.外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氨基或末端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6.内肽酶:能水解肽链内部位置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7.氮正平衡:食入氮量大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大于分解量; 8.氮负平衡:食入氮量小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小于分解量; 9.氮总平衡:食入氮量等于排泄氮量; 10.γ-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的吸收是在γ-谷氨酰转移酶(结合在细胞膜上) 的催化下,通过谷胱氨酸(GSH)作用而转入细胞的; 11.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分子量8.45kD; 12.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却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很少的氨基酸,不能满足 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 13.转氨酶: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 14.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相互交 换,生成新的相应氨基酸和α-酮酸过程的作用; 1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和脱氨作用想偶联; 16.鸟氨酸循环: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后者经膜 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再参与尿素合成循环; 1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 循环过程; 18.一碳单位:主要由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以及色氨酸的代谢 生成。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A. 苯丙氨酸 B. 赖氨酸 C. 酪氨酸 D. 亮氨酸 E. 蛋氨酸 2.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 1.氨基酸的种类 B. 氨基酸的数量 C. 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D.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E.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3. 负氮平衡见于: A. 营养充足的婴幼儿 2.营养充足的孕妇 C. 晚期癌症患者 D. 疾病恢复期 E. 健康成年人 4. 消耗性疾病的病人体内氮平衡的状态是: A. 摄入氮≤排出氮 B. 摄入氮> 排出氮 C. 摄入氮≥排出氮 D. 摄入氮= 排出氮 E. 摄入氮< 排出氮 5. 孕妇体内氮平衡的状态应是: A. 摄入氮= 排出氮 B. 摄入氮>排出氮 C.摄入氮≤排出氮 D. 摄入氮<排出氮 E. 以上都不是 6.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为: —5Og —7Og E.正常人处于氮平衡, 所以无需补充。 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可转移给: A. 琥珀酸

B. 乙酰乙酸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半胱氨酸 E. 胆碱 8. 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而非生糖氨基酸 A. 异亮氨酸 B. 酪氨酸 C. 亮氨酸 D. 苯丙氨酸 E. 苏氨酸 9.人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 合成必需氨基酸 C. 合成NH3随尿排出 D. 合成尿素 E. 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 10. 肾脏中产生的氨主要来自: A. 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谷氨酰胺的水解 C. 尿素的水解 D. 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 胺的氧化 11. 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 A. 硫胺素 B. 硫辛酸 C. 磷酸吡哆醛 D. 黄素单核苷酸 E. 辅酶A 12. 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B l B. 维生素B1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B6 E. 维生素D 13. 组氨酸是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 A. 转氨基作用 B. 羟化反应 C. 氧化反应 D. 脱羧基作用 E. 还原作用 14. 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 叶酸

10-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10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哪种氨基酸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 A. 谷氨酰胺 B. 半胱氨酸 C. 脯氨酸 D. 酪氨酸 E. 羟赖氨酸 2、下列过程参与氨基酸的吸收() A.核蛋白体循环 B.嘌呤核苷酸循环 C.γ-谷氨酰基循环 D.甲硫氨酸循环 E.鸟氨酸循环 3、一个人摄取55g蛋白质,经过24小时后从尿中排出15g氮,请问他出于什么状态() A.氮负平衡 B. 氮正平衡 C. 氮总平衡 D.无法判断 E.需要明确年龄后才能判断 4、氮总平衡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 儿童、孕妇 B. 长时间饥饿 C.健康成年人 D. 康复期病人 E. 消耗性疾病 5、下列哪组是非必需氨基酸( ) A. 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B. 脯氨酸和谷氨酸 C. 缬氨酸和苏氨酸 D.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 E. 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6、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 A.氨基酸的数量 B. 氨基酸的种类 C. 氨基酸的比例 D.人体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E.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 A. 糖和脂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B. 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C. 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D. 糖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E. 糖、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8、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主要用于() A.氧化功能 B.维持组织蛋白的更新 C.用于合成脂肪 D.用于合成糖类 E.用于合成DNA 9、体内最重要的脱氨基方式是( ) A. 氧化脱氨基 B. 氨基转移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 还原脱氨基 E. 直接脱氨基 10、对转氨基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是不可逆的 B. 只在心肌和肝脏中进行 C.反应需要ATP D. 反应产物是NH3 E.需要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11、通过转氨基作用可以产生() A.非必需氨基酸 B.必需氨基酸 C.NH3 D.尿素 E.吡哆醛磷酸 12、在谷丙转氨酶和下列哪一个酶的连续作用下,才能产生游离氨() 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B.L-谷氨酸脱氢酶 C.谷氨酰胺合成酶 D. 谷氨酰胺酶 E. 谷草转氨酶

第七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有关氮平衡的正确叙述是 A.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出的氮量,为负氮平衡 B.氮平衡是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的一种表示方法 C.氮平衡实质上是表示每日氨基酸进出人体的量 D.总氮平衡常见于儿童 E.氮正平衡、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 2.下列那个是必需氨基酸 A.甘氨酸B.蛋氨酸C.谷氨酸D.组氨酸E.酪氨酸 3.下列哪组氨基酸是成人必需氨基酸 A.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B.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组氨酸C.苏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色氨酸D.亮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E.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4.关于必需氨基酸的错误叙述是 A.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B.动物的种类不同,其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也有所不同 C.必需氨基酸的必需性可因生理状态而改变 D.人体所需要的有8种,其中包括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E.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有无和多少 5.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供给足够的热卡,可节约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 B.供应各种维生素,可节约食物蛋白质的摄入量 C.供应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可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D.供应适量的无机盐,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E.混合食用两种以上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时,其营养价值比单独食用一种要高些6.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是指 A.在体内可由糖转变生成B.在体内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变生成

C.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获得D.在体内可由脂肪酸转变生成 E.在体内可由固醇类物质转变生成 7.对儿童是必需而对成人则为非必需的氨基酸是 A.异亮氨酸、亮氨酸B.赖氨酸、蛋氨酸C.苯丙氨酸、苏氨酸 D.精氨酸、组氨酸E.色氨酸、缬氨酸 8.生成尸胺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鸟氨酸E.赖氨酸 9.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作用B.嘌呤核苷酸循环C.联合脱氨基作用 D.还原脱氨基作用E.氧化脱氨基作用 10.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作用B.嘌呤核苷酸循环C.联合脱氨基作用 D.还原脱氨基作用E.氧化脱氨基作用 11.α-酮戊二酸可经下列哪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直接生成 A.谷氨酸B.甘氨酸C.丝氨酸D.苏氨酸E.天冬氨酸 12.下列哪种氨基酸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作用 A.谷氨酸B.缬氨酸C.丝氨酸D.丙氨酸E.天冬氨酸 13.催化α-酮戊二酸和NH3生成相应含氮化合物的酶是 A.谷丙转氨酶B.谷草转氨酶C.谷氨酰胺酶 D.谷氨酰胺合成酶E.谷氨酸脱氢酶 14.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脑C.骨骼肌D.肝E.肾 15.AS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脑C.骨骼肌D.肝E.肾 16.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以下酶催化反应的联合 A.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B.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羧酶联合C.ALT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D.腺苷酸脱氨酶与谷氨酸脱羧酶联合E.转氨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 17.体内氨的主要来源是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第十一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氮的负平衡常出现于下列情况() A. 长时间饥饿 B. 消耗性疾病 C. 大面积烧伤 D. 大量失血 E. 以上都可能 2. 需肠激酶激活后才有活性的是() A. 胃蛋白酶原 B. 弹性蛋白酶原 C. 胰蛋白酶原 D. 糜蛋白酶原 E. 羧基肽酶原 3. 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 合成嘌呤碱 B.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C. 合成尿素 D. 合成谷氨酰胺 E. 合成嘧啶碱 4. 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可以是() A. 脑功能障碍 B. 肝功能障碍 C. 肾功能障碍 D. 碱性肥皂水灌肠 E. 蛋白质摄入过多 5.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B. 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C.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6. 体内氨基酸最重要的脱氨基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 B. 联合脱氨基 C. 氨基转移作用 D. 还原脱氨基 E. 直接脱氨基 7. 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 叶酸 B. 维生素B12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维生素B6 E. 四氢叶酸 8. 脑中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A. 合成谷氨酰胺 B. 合成尿素 C. 合成必需氨基酸 D. 扩散入血 E. 合成含氮碱 9. 下列化合物中活性甲基供体是() A. 同型半胱氨酸 B. S-腺苷甲硫氨酸 C. 甲硫氨酸 D. 半胱氨酸 E. 胱氨酸 10. 儿茶酚胺是由哪种氨基酸代谢转变而来的()

A. 丙氨酸 B. 酪氨酸 C. 色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谷氨酸 11. 下列哪个不是 -酮酸的代谢途径() A. 还原氨基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 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C. 转化为糖或酮体 D. 转化为脂类物质 E. 转化为某些必需氨基酸 12. 牛磺酸是由下列哪种氨基酸代谢转变而来的() A. 甲硫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甘氨酸 E. 天冬氨酸 13. 测定下列哪种酶的活性可以帮助诊断急性肝炎() A. NAD+ B. ALT C. AST D. MAO E. FAD 14. 谷氨酸脱羧基反应需要哪种物质作为辅基() A. 磷酸吡哆醇 B. 磷酸吡哆胺 C. 磷酸吡哆醛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15. 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的主要脱氨基方式是() A. 甲硫氨酸循环 B.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C. 嘌呤核苷酸循环 D. 鸟氨酸循环 E. γ-谷氨酰循环 16. N5-CH3-FH4可以() A. 转变为N5,N10-CH2-FH4 B. 提供甲基参与合成dTMP C. 转变为N5,N10-CH=FH4 D. 转变为N10-CHO-FH4 E. 通过甲硫氨酸循环提供甲基,参与重要甲基化合物的合成 17. AST在哪个器官含量最高() A. 肝 B. 心 C. 肾 D. 脑 E. 肺 18. 下列哪组是非必需氨基酸() A. 脯氨酸和谷氨酸 B. 亮氨酸和异亮氨酸 C. 缬氨酸和苏氨酸 D. 色氨酸和甲硫氨酸 E. 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19.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 A. 糖和脂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B. 脂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C. 不同组成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D. 糖和蛋白质的混合食用,以提高营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习题与参考答案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互相补充必需氨 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 2.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未经消化的少量蛋白质及少部分消化产生的氨基酸或小 肽均可能不被吸收,肠道细菌对这部分蛋白质或未吸收的消化产物进行分解; 3.非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且能够完全由机体合成的氨基酸; 4.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进入人体的蛋白质保留率和百分比,吸收和利用程度; 5.外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氨基或末端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6.内肽酶:能水解肽链内部位置肽键的蛋白质水解酶; 7.氮正平衡:食入氮量大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大于分解量; 8.氮负平衡:食入氮量小于排泄氮量,表示体内蛋白质合成量小于分解量; 9.氮总平衡:食入氮量等于排泄氮量; 10.γ-谷氨酰基循环:氨基酸的吸收是在γ-谷氨酰转移酶(结合在细胞膜上) 的催化下,通过谷胱氨酸(GSH)作用而转入细胞的; 11.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分子量8.45kD; 12.必需氨基酸:机体需要,却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很少的氨基酸,不能满足 需求,必须由食物供给; 13.转氨酶:催化转氨基作用的酶; 14.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相互交 换,生成新的相应氨基酸和α-酮酸过程的作用; 15.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和脱氨作用想偶联; 16.鸟氨酸循环: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后者经膜 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再参与尿素合成循环; 1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 循环过程; 18.一碳单位:主要由于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以及色氨酸的代谢 生成。

运动能力与蛋白质补充之间的关系

运动能力与蛋白质补充之间的关系 摘要蛋白质的补充对延长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能力以及促进疲劳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大量有关蛋白质补充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代谢运动能力氨基酸蛋白质补充 蛋白质是一切细胞的主要成分, 它由C、H、O、N 及S 等元素组成, 有的还含有P、Cu、Fe 等。它构成和修补肌体组织, 参与构成酶、激素、免疫蛋白、神经肽等含氮化合物。与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密切相关, 同时还能转化为糖、脂肪和参与供能。可以说虽然蛋白质供能只占总能的18% 以下, 但它的重要性一直为人们所重视。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的深入研究, 对蛋白质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当然对于运动所需的蛋白质补充也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 1 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激烈运动尤其是力量性运动, 可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 引起瘦体重和肌肉质量增多; 另外大负荷训练初期溶血作用加剧, 促使红细胞加强合成,线粒体数目和酶的合成量也增加。有研究表明:以1200 千克米/ 分运动40 分钟, 受试者血清亮氨酸、酪氨酸及一些必须氨基酸均增加8% ~35% , 肌肉中大量释放丙氨酸, 并随强度增加。杨奎生关于近乳酸阀30km 跑尿蛋白含量的研究发现尿蛋白显著增加, 说明耐力运动中蛋白质参与供能增加。力量练习时存在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 尤其是收缩蛋白质分解明显。有研究表明高强度力量练习后48 小时, 尿3- MH 排泄量减少( 3- MH 即3- 甲基组氨酸, 是肌肉收缩蛋白质代谢产物) , 表 明骨骼肌蛋白分解降低, 而练习后72 小时3- MH 排量出现上升趋势, 提示骨骼肌蛋白分解有一定的延缓性增加] 。另外急性运动中、运动后血清中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的值显著升高, 血清尿素氮明显升高, 并与血清氨基酸变化相平行, 说明中等强度急性运动中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加强。在关于血清酶活性在运动后表现的多数报道中都表明运动后GPT、GOT 活性有升高现象。蛋白质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糖异生, 它对维持人体的血糖恒定具有重要意义。氨基酸作为糖异生前体的主要物质首先从饥饿个体中被发现, 随后它的这一作用在长时间运动中得到证实。Wolfe 等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标记N、C, 观察亮氨酸的N 到丙氨酸的转运, 结果反映了运动员体内亮氨酸与丙氨酸合成有线性关系, 而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是蛋白质异生的重要途径。可见, 运动形式不同对蛋白质分解代谢也不同, 但运动中或运动后的蛋白质代谢改变说明其消耗状况发生了改变, 因而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蛋白质补充。 1. 1 氨基酸、多肽形式的蛋白质补充成为研究热点 大多数氨基酸类物质有促合成代谢的动力作用。通过营养补充, 使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胰岛素、睾酮和相关激素的水平提高, 获得适应性应激、超量恢复和运动能力增长的最佳激素环境,达到促合成、增力量的目的。 1. 1. 1大量营养免疫学的研究表明,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T. B 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与功能低下, 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减少, 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上升。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氨基酸, 通常情况下机体内可自身合成并供组织利用。但在应激状态下, 比如运动训练中, 容易出现谷氨酰胺的缺乏。由于免疫系统对谷氨酰胺的利用率很高,它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燃料,

蛋白质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蛋白质是维持人类生命的第一营养素,是人体组成及代谢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饮食结构的重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维持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更新和修补,它不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只在长期饥饿或长时间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时参与供能。笔者通过资料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提炼等方法,分析讨论蛋白质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糖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因而传统观点一直注重糖与运动能力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但近来有研究人员发现机体运动时蛋白质参与供能的作用显著,因此,关于蛋白质对运动能力、成绩以及体能恢复的影响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有人提出补充生物学价值较高的蛋白质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这一观点。 标签:蛋白质;运动;作用 1.历史发展 在研究补服营养液与机体运功能力相互作用问题时,传统观点一直比较注重对碳水化合物的补服研究。连续三届获“奥林匹亚先生”称号(1977—1979)的弗兰科·赞恩很早便开始借助它来提高运动成绩了。他发现,补服碳水化合物后,能延缓疲劳和提高耐力。但很少有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像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一样监测蛋白质的摄入量。 20世纪70年代中期,Gontzea的一项研究表明,正常人吃了含有固定量氮的食物后,处于氮平衡状态。然而,大约两周后运动时呈现负氮平衡,在摄入氮后最初的两周里没有特别补服含氮的食物,仍可保持氮平衡状态。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对运动中补充蛋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Blomstrand等人对服用支链氨基酸对持续训练后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服用支链氨基酸(BCAA)可能提高抗阻力运动的能力;然而其研究设计受到质疑。后来有研究指出,服用BCAA不能提高成绩,此研究结论未得到研究界的认可。 2.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关于补服蛋白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的学者从补服的时间、补充的量、补服后对运动能力和运动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还有的对不同供能物质进行对比研究。近年来,对补充蛋白的研究更加具体。Kevin D. Tipon对运动前补服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对运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运动前和运动后补服氨基酸、蛋白降解产物的影响可能不同。Michael J. Saunders对耐力运动中多次补服糖蛋白对运动能力和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蛋白饮料能提高耐力可能与不同饮料中的热量有关,补服糖蛋白后运动可改善肌肉损伤不适似乎与糖和热量无关,而是由运动中饮用的饮料引起的。M. Beelen,R.Koopman等人对抗阻力运动中多次补服蛋白对肌蛋白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他们注意到,无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