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2)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6)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

乏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水陆二仙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炒杜仲、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太子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生地、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口服灯盏生脉胶囊等。

3.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肾助阳。

推荐方药:桂附地黄汤加减。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菟丝子、仙灵脾、炒杜仲、肉苁蓉、炒山药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桂附地黄胶囊、右归丸等。

4.寒湿困脾证

治法:健脾化湿。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汤加减。藿香、紫苏、半夏、生姜、陈皮、茯苓、炒白术、炒山药、厚朴、砂仁等。

中成药: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5.肾虚血瘀证

治法:补肾活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山萸肉、炒山药、丹皮、仙灵脾、炒杜仲、红花、赤芍、莪术、川芎、酒大黄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

(二)针灸治疗

用辨证选穴的方法,对各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2次/周。

1.脾肾气虚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2.气阴两虚证

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进行针刺。

3.肾阳虚衰证

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4.寒湿困脾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5.肾虚血瘀证

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进行针刺或艾灸。

(三)穴位注射疗法

用辨证选穴的方法,对各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2次/周。1.脾肾气虚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

推荐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液。

2.气阴两虚证

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

推荐中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3.肾阳虚衰证

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

推荐中药注射剂:参附注射液。

4.寒湿困脾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推荐注射剂:维生素B1注射液。

5.肾虚血瘀

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

推荐中药注射剂:灯盏细辛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

(四)其它疗法

1.结肠透析疗法各型均可用结肠透析机进行结肠透析治疗,2次/周。(1)脾肾气虚证

推荐灌肠方药:党参、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等。

(2)气阴两虚证

推荐灌肠方药:黄芪、生地、生地榆、煅牡蛎、生大黄等。

(3)肾阳虚衰证

推荐灌肠方药:附子、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等。

(4)寒湿困脾证

推荐灌肠方药:苍术、藿香、煅牡蛎、土茯苓、生大黄等。

(5)肾虚血瘀证

推荐灌肠方药:炒杜仲、肉苁蓉、煅牡蛎、生大黄、红花、丹参等。

2.低频脉冲疗法治疗设备用肾病治疗仪,2次/周。

(1)脾肾气虚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肾俞、太溪等。

(2)气阴两虚证

推荐选穴:三阴交、气海、足三里等。

(3)肾阳虚衰证

推荐选穴:肾俞、关元、足三里等。

(4)寒湿困脾证

推荐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

(5)肾虚血瘀证

推荐选穴:太溪、太冲、血海等。

(五)内科基础治疗

参考2003年美国肾脏基金会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主要包括: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治疗。

(六)护理

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优质低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用奶、鸡蛋、淡水鱼等,摄入量一般为0.6g/Kg·d。病室内阳光充足,防止患者感冒受寒。积极主动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

三、疗效评价

国内无统一的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Scr下降≥30%,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上升≥30%;

(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Scr下降15%~29%,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上升15%~29%;

(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Scr下降<15%,禁水12小时渗透压上升<15%。

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5%;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5)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无减少或增加。

3.症状或体征疗效判定标准

(1)消失:治疗后症状或体征消失;

(2)改善: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降低1~2级(如6分下降至2分,或3分下降至1分;或6分下降至4分,4下降至2分,或3分下降至2分,2分下降至1分);

(3)无效: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4)加重:治疗后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加重。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夜尿量多

0分:夜尿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以下;

2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4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6分:夜尿量占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2.倦怠乏力

0分:无倦怠乏力;

2分:体力劳动即感觉乏困;

4分:可坚持轻体力劳动;

6分:勉强支持日常活动。

3.气短懒言

0分:无气短懒言;

1分:劳累后气短;

2分:一般活动即气短;

3分:懒言,不活动也气短。

4.腰痛或腰膝酸软

0分:无腰痛或腰膝酸软;

1分:偶尔发生;

2分:每天疼痛或酸软时间少于3小时;3分:持续疼痛或酸软。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具体诊断要点:

(1)皮肤瘀点瘀斑;

(2)血尿和(或)蛋白尿,或并见腹痛、关节疼痛,甚则便血、水肿等。

2.西医诊断:参照2011年《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肾脏病学》(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王海燕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紫癜等肾外表现;

(2)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3)肾活检表现为系膜增生、IgA在系膜区沉积。

(二)证候诊断

1.风热搏结证:皮肤紫癜,瘙痒,血尿(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泡沫尿,发热、咽痛,腹痛或关节疼痛,颜面或肢体浮肿。舌质淡红或略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滑有力。

2.热毒内炽证:皮肤紫癜颜色鲜红,弥漫四肢、背臀部,可有痒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发热、口干、关节肿痛、腰腹痛,或见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数。

3.湿瘀互结证:紫癜反复,时隐时现,镜下血尿、蛋白尿,次症:关节肿痛,颜面或下肢浮肿。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腻,脉滑。

4.气阴两虚证:紫癜消退或反复发作,间断镜下血尿,腰酸乏力,常易感冒,口干咽干,手足心热。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5.脾肾阳虚证:皮肤紫癜消退;蛋白尿、血尿持续,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纳差,尿少便溏。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弱。

6.肝肾阴虚证:紫癜消退或反复发作,镜下血尿持续,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头晕耳鸣,体倦乏力,心悸气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热搏结证

治法:疏风清热,清营凉血。

推荐方药:清营汤加减。荆芥、防风、生地黄、丹皮、金银花、连翘、赤芍、柴胡、水牛角、竹叶心、紫草、小蓟等。

中成药:雷公藤多甙片、火把花根片等。

2.热毒内炽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黄芩、二花、连翘、白茅根、小蓟、甘草等。

中成药: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

3.湿瘀互结证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血。

推荐方药:三仁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薏苡仁、白蔻仁、杏仁、通草、法半夏、生蒲黄、滑石、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小蓟等。

中成药:正清风痛宁、黄葵胶囊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太子参、黄芪、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白术、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甘草等。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大补元煎加减。人参、山药、黄芪、熟地、山茱萸、杜仲、当归、枸杞子、炙甘草等。

中成药:肾炎舒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6.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1.银杏达莫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适用于紫癜肾瘀血证。

2.参麦注射液:适用于紫癜肾气阴两虚证。

3.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醒脑功效,适用于紫癜肾急性期。

(三)其他疗法

可根据病情适当选择以下疗法:(1)中药熏蒸药浴、中药保留灌肠,可选择应用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结肠透析机等设备;(2)针灸疗法,取肾俞、气海、复溜、三焦俞穴,急性期加肺俞、合谷、风池、大椎;慢性期加脾俞、中脘、足三里;(3)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疗法。

(四)内科基础治疗

参考中华医学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包括:(1)对原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予以减量维持治疗;(2)采用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3)针对贫血、感染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护理调摄

1.饮食护理:低盐、低脂、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软食。避免香燥、辛辣之物及鱼、虾、蟹等易于诱发过敏的食物。

2.皮肤护理:严密观察出疹的部位、颜色及消退时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擦伤感染。

3.生活护理:预防感冒,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忌食烟酒。

4.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疾病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缓解:皮肤紫斑、肉眼血尿、水肿、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红细胞消失,尿蛋白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g,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3月以上。

显效:皮肤紫斑、肉眼血尿、水肿、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50 %,尿红细胞减少≥50 %,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3月以上。

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红细胞减少≥25%,尿蛋白减少≥25%,肾功能改善或维持原水平,持续3月以上。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二)评价方法

2.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尼莫地平法)

3.实验室检查指标

包括尿液分析、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检测等。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戴庆麟主编的《常见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196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急性肾风病史,及(或)有经常反复感冒病史。

(2)病程较长,一般为数年或数十年,颜面或全身浮肿,腰酸,眩晕,心悸,纳呆、恶心,气短,尿少等。

(3)颜面灰白虚浮,或灰黄,罩青色,面色有灰垢不净之感。肉轮暗黑,耳轮发白或焦枯,口唇、爪甲色淡,舌淡白或隐青,苔多腻,脉多沉缓无力,或沉弦无力。血压多有升高。

(4)实验室检查可见尿中蛋白、潜血或有红细胞、管型,尿素氮、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

同时具备1或2或3和4者,均可确诊为肾风。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陈香美主编《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黎磊石、刘志红主编《中国肾脏病学》(2007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确定诊断。

典型的FSGS的特征为局灶损害,影响少数肾小球(局灶)及肾小球的局部(节段)。起始于近髓质的肾小球受累,轻者仅累及数个毛细血管襻区重者波及大部分肾小球,病变呈均匀一致的无细胞或细胞极少的透明变性物质(襻内泡沫细胞、透明滴);严重者见球囊粘连,脏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帽样”结构,甚至出现“脐部”病变。电镜下显示大部分肾小球或全部肾小球足突融合上皮细胞及其足突与基底膜脱离,内皮细胞和系膜处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检查在硬化区见IgM及C3呈不规则、团状、结节状沉积。无病变的肾小球呈阴性或弥漫IgMC3沉积,IgA、IgG少见。

本病易误诊为微小病变肾病,故需结合临床表现肾组织学所见、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及有无自发缓解或药物诱导缓解等全面考虑,有助于FSGS的诊断。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除了可见于FSGS之外还可见于多种肾脏疾病的慢性发展过程如梗阻性肾病、反流性肾病及二醋吗啡成瘾者;甚至可见于过度肥胖者。因此,要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

1.风伏肾络证:面目或四肢浮肿,遇风发病或遇风复发或遇风加重或迁延日久不愈,四肢关节不适,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黄或白,脉浮或细沉细。

2.湿热蕴结证:遍体浮肿,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3.肾络瘀阻证: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浮肿时发时止,面色黧黑或面色无华,骨痛。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涩或沉弦细。

4.肾虚湿瘀证:四肢浮肿不甚,面、唇、肤色晦滞黧黑,腹部青筋暴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妇女经色暗红有紫块,或经少经闭,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脉细涩或细弦。

5.气阴两虚证:浮肿日久,面目四肢浮肿不甚,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时见自汗或盗汗,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舌淡而边有齿痕,脉细数或细弦。

6.脾肾阳虚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呆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或腰部冷痛,小便短少。舌质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或沉弱或沉细或沉迟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伏肾络证

治法:祛风通络。

推荐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乌梢蛇、防风、海风藤、黄芪、生地、桑寄生、白茅根等。

加减:若浮肿或伴有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明显者,可加用地龙、水蛭、益母草等以祛风通络,活血利水;若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仙鹤草等以健脾益气;若有尿频或夜尿多者,可加菟丝子、山萸肉、炒山药等以滋肾温阳。

中成药:荆防颗粒、喜络明片、雷公藤多苷片等。

2.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四妙散合八正散加减。生薏米、黄柏、苍术、牛膝、萹蓄、瞿麦、生栀子、生大黄、陈皮、茯苓皮、车前子、桔梗等。

加减:若见尿痛、尿血等症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若肿势严重,见气粗喘满、倚息不得卧,脉弦有力者,宜泻肺行水为主,可用五苓散合五皮饮合葶苈

子、苏子、莱菔子等以泻胸中之水;若见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可用猪苓汤育阴利水。

中成药:黄葵胶囊等。

3.肾络瘀阻证

治法: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桃核承气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土鳖虫、桃仁、制大黄、制鳖甲、丹参、当归、怀牛膝、益母草等。

加减:若倦怠乏力,气虚较甚者,加党参、黄芪、黄精等以益气;若腰膝酸软,肾虚较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等益肾壮腰;若水肿明显者,加五苓散利水渗湿。

中成药:脉血康胶囊、活血通脉胶囊等。

4.肾虚湿瘀证

治法:益肾活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石韦散加减。生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当归、山药、白花蛇舌草、石苇、川芎、益母草、制大黄、怀牛膝等。

加减:若肾阴虚明显者,加生地黄、制何首乌、墨旱莲等滋补肾阴;肾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等温阳健肾;若腰膝酸软明显者,加焦杜仲、续断等壮腰健肾;湿热偏重者,加蒲公英、虎杖、土茯苓、蜀羊泉等清热利湿;瘀血偏重者,加丹参、桃仁、红花、鬼箭羽、莪术等活血化瘀;若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玉米须等利水渗湿。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肾炎舒片等。

5.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滋肾。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丹参、川芎、益母草等。

加减:伴阳虚者,加桂枝、仙灵脾、白术等等温肾健脾;伴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等滋肾养阴;伴湿热者,加生薏米、苍术、连翘、公英、车前草等清热利湿。

中成药:川黄口服液、生脉口服液等。

6.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利水。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汤合实脾饮加减。黑附片(先煎)、桂枝、生地、山药、山茱萸、苍术、茯苓、泽泻、木瓜、木香(后下)、大腹皮、干姜、车前子(包)等。

加减:若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等以健脾益气;若小便短少明显者,可加猪苓、生薏米等以增强渗水利湿之功;若脾胃虚弱明显者,加黄芪、当归、红

枣、赤小豆等以益气健脾养血。

中成药:肾炎消肿片、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参芎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辅助疗法。取然谷穴,直刺,灸3~5分钟,留针20~30分钟,取章门穴,留针20~30分钟,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上肢肿加偏历穴;下肢肿加阴陵泉穴;足背肿加商丘穴;尿少加水分、中极穴;便溏加天枢穴。或取水分、脾俞、肾俞、列缺、天枢、关元、足三里、复溜穴,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10天为1疗程。

2.穴位注射疗法:辅助疗法。取双侧肾俞、足三里穴,每日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交替应用),20天为1疗程。

3.耳针疗法:辅助疗法。取耳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及交感、神门、肾上腺、三焦、内分泌,每次选2~3穴,毫针浅刺,中等刺激,隔日1次,左右交替,3次为1疗程。

(四)其他疗法

1.中药皮肤熏蒸发汗疗法:适用于高度水肿无汗或汗少,而无其他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等急慢性疾病患者。葛根、桂枝、白芍、苏叶、荆芥、防风、香薷、紫苑、生姜等,水煎500ml,应用《中药汽疗仪》中药熏蒸治疗,隔日熏蒸1次,每次熏蒸约15~20min,温度在37~42℃之间,7次为一个疗程。

2.饮食疗法:辅助疗法。

(1)黄芪苡米粥:用生黄芪、生苡米,煮成稀粥,长期食之。

(2)黄芪瘦肉汤:黄芪,猪瘦肉适量,共煎汤,不放盐,吃肉饮汤。

(3)赤小豆鲫鱼汤:赤小豆、小鲫鱼、生姜、葱白,炖汤不放盐,喝汤吃鱼。

(4)玉米须茅根饮:玉米须、白茅根,共煎汤,加适量白糖分次服用。

(5)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鲤鱼(去肠脏)、生姜,共炖汤,不放盐,吃鱼饮汤。

(6)干燥玉米须,加水500ml,用温水煎煮20~30分钟,成300~400ml,经过滤而口服,每日1剂。

(7)苦葫芦瓢,微炒为末,每日粥饮服3g,功专利水。

3.气功疗法:适用于恢复期治疗。可以选练放松功、内养功、六字诀等功法,每日练1—3次,练功前1小时不要服药和打针,练功前若饥饿可进少量大小便并排除大

小便。练功后不宜马上进食。

(五)内科基础治疗

针对入选患者进行内科对症治疗,主要包括降血压、降血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

(六)护理调摄

1.患者要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避免疲劳。

2.防止感染。严防感冒,扁桃体发炎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要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保持床上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4.应在病情稳定2~3年后再考虑结婚,婚后也要节制房事。

5.意志精神调养,要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合理安排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宜忌得当。

首先注意忌盐。水肿初起,或浮肿较甚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肿势减退后,可逐渐改为低盐饮食。其次,蛋白摄入要适当控制,以低于平时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为度,并不宜食有碍脾胃运化的滋腻、肥甘之物,忌食发物、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切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寒凉之品。

7.要谨慎用药,忌用肾毒性药物,以防药物伤肾。

8.服药时应少量多次频频饮下,有恶心呕吐时可用生姜片擦舌,以和胃降逆止呕。

三、疗效评价

国内无统一的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的“中药新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一)评价标准

1.完全缓解:症状、证候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持续<0.15g/24h,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血清白蛋白恢复,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基本正常,30天以内。

2.部分缓解:症状、证候与体征基本消失,其半定量积分值减少≥75%,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尿蛋白定量持续<1.0g/24h,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基本正常,30天以内。

3.有效:症状、证候与体征明显好转,其半定量积分值减少≥50%,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25%,尿蛋白定量持续在 1.0~2.0g/24h,血清肾功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30天以内。

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级标准根据Stanghellini 标准按症状轻重分为四级:

0 分:无症状;

1 分:偶有症状但不明显,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2 分:症状较为常见,轻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3 分:症状严重,频繁出现,且影响工作及生活。

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证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临床控制:治疗后证候疗效率≥90%;

显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70%,<90%;

有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70%;

无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诊疗方案说明:适用于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CKD1-3期的住院患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肾脏病学》(沈庆法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年)。

痛风肾病诊断依据:尿浊(蛋白尿)、水肿、夜尿频,神疲乏力,腰酸腰痛,关节肿胀或不利,甚至呕恶频作,口有尿臭等主要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

(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或绝经期妇女,有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结节、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病史。

(2)男性血尿酸>417μmol/L(7.0mg/dl),女性血尿酸>357μmol/L(6.0mg/ml);肾功能正常者,尿尿酸分泌超过800mg/d(418mmol/d)。

(3)临床可见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早期可仅有轻至中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晨尿渗透压低),肾小球过滤正常,晚期可有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4)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

(5)排除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二)证候诊断

本病以本虚为主或可兼标实证(1~2个),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1.本证

(1)脾肾气虚证:面色无华,腰膝酸软,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下肢浮肿,口淡不欲饮,尿频或夜尿多。舌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

(2)脾肾阳虚证:面色苍白(或黧黑),浮肿,畏寒肢冷,腰膝关节酸痛或冷痛,足跟痛。精神萎靡,纳呆或便溏(五更泄),遗精、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夜尿频多清长。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3)气阴两虚证:腰酸膝软,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频多,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大便干结。舌质红,舌体胖,脉弦细无力。

(4)阴阳两虚证:腰酸膝软,极度疲乏,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大便稀溏,夜尿清长,口干欲饮,潮热盗汗。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脉沉细。

2.标证

(1)湿热内蕴证:四肢沉重,关节灼热肿痛,颜面或下肢浮肿。皮肤疖肿、疮疡,咽喉肿痛,关节痛风石形成,局部红肿疼痛,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大便黏滞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瘀血阻络证:腰及全身关节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口唇、齿龈、爪甲紫暗,肤表赤缕,或腹部青筋外露。面色黧黑或晦暗,肌肤甲错或身有瘀斑,肢麻屈伸不利,病久关节变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

(3)寒湿痹阻证:畏寒,关节冷痛重着,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局部酸麻疼痛,昼轻夜重,常于天寒雨湿季节发作,或见皮下硬结,红肿不甚,夜尿多,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弦紧或迟缓。

(4)痰浊内阻证:面色萎黄,关节肿痛不红,肢体困重或麻木、屈伸不利。头重昏蒙,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口干不欲饮口中黏腻,咳白黏痰。舌质淡胖,苔白厚腻,脉滑或弦。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根据本病以本虚为主,兼见标实的特点,治疗以治本为主或标本同治。

1.本证

(1)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茱萸、泽泻、山药、茯苓、丹皮、黄芪、党参、牛膝、肉苁蓉、杜仲等。

中成药:冬虫夏草制剂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熟附子、茯苓、山药、山茱萸、党参、白术、薏苡仁、桂枝、甘草、熟地黄、党参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百令胶囊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黄芪、党参、地骨皮、麦冬、茯苓、柴胡、黄芩、车前子、石莲子、甘草等。

中成药:清心莲子丸等。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助阳。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芋、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2.标证

(1)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药物:威灵仙、牛膝、苍术、黄柏、胆南星、桂枝、桃仁、红花、羌活、白芷、海风藤、青风藤等。

中成药:黄葵胶囊、四妙丸等。

(2)瘀血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推荐药物:桃仁、红花、生地、白芍、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等。

(3)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推荐药物:桂枝、制附片、白芍、知母、黄芪、细辛、苍术、白术、甘草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寒湿痹片等。

(4)痰浊内阻证

治法:温化痰饮,泄浊通络。

推荐药物:茯苓、桂枝、白术、陈皮、法夏、土茯苓、萆薢、苍术、益母草、甘草等。

中成药:二陈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伴有瘀血证时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

(三)针灸疗法

火针放血疗法适宜湿热蕴结型的患者。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SLE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同时具备第7条肾脏病变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表1 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常不累及鼻唇沟附近皮 肤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 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 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小时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 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4×10^9/L),或淋巴细胞减少(<1.5 ×10^9/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之一)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 度异常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水相搏证:泡沫尿,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 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淡,苔薄白,脉 浮紧。 2.阴虚内热证:泡沫尿,下肢浮肿,乏力,腰膝酸软,两颧红赤,形体消瘦,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 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 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 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 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 60ml/min · 1.73m2≥3 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 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 GFR30~59ml/min ·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 GFR 15~29ml/min ·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 ·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 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上消化道大出血诊疗常规

上消化道大出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和便血。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常伴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血容量减少20%以上,可危及生命。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分为上、下消化道,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包括来自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出血以及来自胰腺、胆道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病变引起的出血。 【病因】 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可以是上消化道本身器官的病变,也可是邻近脏器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所致。 【临床表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粪和出血引起的全身表现。

(1)呕血和黑粪:呕血和柏油样黑粪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粪出血,但不一定有呕血。一 般情况下,幽门以上的出血,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 起呕血。但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幽门以下的出血可因血液反 流入胃而刺激胃粘膜造成呕血。 (2)失血性休克:一般认为成人出血量在500ml以下者,可无贫血或血容量减少的表现。如出血量在800-1000ml,主要表现为皮 肤、甲床和结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突然站 立时眼前发黑。当出血量超过1000-1500ml,失血速度快时, 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开始时皮肤苍白而湿冷、四肢发凉、口 渴、黑曚、表情淡漠等,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甚至昏迷,同时出现少尿、无尿或微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肾衰竭。 (3)发热:在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天。 (4)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后,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使血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失血使肾血流量 暂时减少,导致氮质潴留(肾前性氮质血症)。一般在纠正低血 压、休克后,血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 【诊断】 (1)出血的病因及部位诊断:根据详细的病史、体征,有半数患者可以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进一步依靠实验室、X线钡 剂、内镜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查清大部分患者出血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导语:肾脏是我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里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肾病综合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 肾脏是我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里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肾病综合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病发时会出现脸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所以我们应该要对于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步骤吧。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步骤如下:① 是否肾病综合征;② 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③需与全身系统及先天遗传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④ 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必须作肾活检才能确诊。 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主要疾病常见有:1.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一般不难鉴别。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 为主要临床表现,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 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 (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 (5)排除继发因素。 (二)证候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溏。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少,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肝肾阴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目睛干

涩,眩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故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其他证候同时存在。 (2)风湿内扰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短期内加重;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和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腻,脉弦或弦细或沉。 (3)水湿内停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肢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4)湿热内蕴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黏,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短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①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党参、地黄、山药、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芡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木耳等食物。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菟丝子、白术、防风、山药、地黄、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肺脾之物,忌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可选用甘栗、红枣、山药、黄芪、胡萝卜、鸡肉等食物。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①推荐方药: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 1.CKD1期 2.CKD2期 3.CKD3期 4.CKD4期 5.CKD5期 (二)证候诊断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

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 (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4)溺毒证:呕恶纳呆、口有氨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衄血或便血,舌苔污浊垢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茯苓、山萸肉、菟丝子、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熟附子、白术、茯苓、党参、干姜、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菟丝子、巴戟天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山萸肉、党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山萸肉、熟地、淮山、茯苓、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阴阳两虚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肉桂、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淮山、女贞子、旱莲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 一、特色诊疗方法 1. 内治法: 1.1辨证论治:参照陈以平教授主编《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P142糖尿病肾病进行辨证分型。(以下证型诊断需具备主症二项或主症一项, 次症二项即可) 1.1.1气阴两虚燥热证 主症:口干咽燥,烦渴多饮,腰酸膝软,消瘦乏力 次症:夜尿频多,面色无华或灰暗,舌瘦小,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糖肾A方 选用药物: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山萸肉、淮山药、葛根、生地、玄参、银花 1.1.2脾肾阳虚血瘀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稀薄,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选方:糖肾B方 选用药物:黄芪、葛根、川芎、牛蒡子、当归、桃仁、红豆杉、片姜黄、仙灵脾、红花 1.1.3水湿泛滥瘀浊证 主症:肢体浮肿,倦怠乏力,尿少胸闷,动则气喘,面色晦暗。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夜尿频,舌淡胖嫩,脉沉细涩。 治则:温阳利水,化瘀泻浊 选方:糖肾C方 选用药物:炮附子、仙灵脾、巴戟、黄芪、制大黄、白术、茯苓、山萸肉、车前子、葫芦瓢 1.1.4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 加用紫苏、半夏降逆止呕; 皮肤瘙痒者,用地肤子; 水肿者, 加汉防己、葫芦瓢等利水消肿, 并配以温肾药仙灵脾、巴戟天达到温肾利水之功; 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黄精; 眠差者, 加灵芝、夜交藤助眠; 腰酸者, 加用狗脊; 耳鸣者, 加用葛根、灵

磁石; 腹胀者, 加用木香、荔枝核; 血脂高者, 加用绞股蓝总甙片或加用生山楂、何首乌、茶树根等; 尿酸高者, 加用生山楂、秦皮等; 血糖控制欠佳者, 加用蚕茧壳; 低蛋白血症者, 加用黑料豆。 1.2中成药 1.2.1 金芪降糖片主要成分为黄芪、金银花, 具益气清热之效, 且有降糖作用; 有研究证实, 金芪降糖片的主要药效特点是改善糖代谢、脂代谢, 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有益于糖尿病某些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1.2.2 蚓激酶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功能破血逐瘀, 通脉止痛, 用于治疗痰瘀凝聚诸症。糖尿病肾病虚与滞并存, 应慎用破血之品, 水蛭喜食人血而性迟缓, 借其善入之力攻积, 借其迟缓之性则气血不伤。 1.2.3黑料豆丸: 主要组方为黑料豆、黄芪等, 功能益气健脾, 长期服用可提升血浆白蛋白。临床观察证实, 黑料豆丸能降低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 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外治法 2.1 针灸 (1)适应症: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针灸病人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制定糖尿病食谱,血糖得到严格控制。 (2)治法:补肾活血针法。 (3)操作规程:取穴: 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采用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牌针具,规格为0.35*50mm,0.35*75mm。患者采取侧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其中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以补肾活血治其本,其它穴位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以分利浊毒治其标。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连针5天休2天,连续30天为一疗程。 (4)疗效分析:糖尿病肾病病程长,机体处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状态,取背俞穴以扶正固本,调节功能。脾俞、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肝俞、胃脘下俞、阴陵泉、三阴交能除湿降浊,利水湿,活血祛瘀。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分利泻浊之效。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肾功能的减退呈正相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 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张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内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

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水陆二仙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炒杜仲、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1)诊断要点 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得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得表现. (2)病理特点 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 慢性肾炎得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得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3)分级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与高血压得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与重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急诊科十二个中医急症诊疗常规 时间:2011年7月19日来源:作者:点击:次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一、中医中风病诊疗常规 【定义】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症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重症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2、病机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 【诊断分析步骤】 1、是卒中还是其他疾病:重视发病形式、发病时间,同时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脑栓塞、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2、是哪一类型的卒中: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卒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患者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疑为卒中的患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缺血性卒中者是否有溶栓治疗指征: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影像学(CT/MRI)检查。溶栓治疗对血压的要求是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近年西班牙对250例半球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情况、ESS、CT容积及死亡率进行的一项研究,与三个月后的结果做对照表明。发现发病当日收缩压最低组及最高组和舒张压最低组及最高组患者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损失最重,CT所示梗死体积最大。研究提出,住院后24小时内迅速降压者,倘若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同样早期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失且梗死体积大。因而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在一段时间内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既往有高血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血压在 160-180/100-105mmHg水平;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血压维持在 160-180/90-100mmHg;当血压高于200/105mmHg时,可以考虑谨慎降压治疗;参考:2007年美国卒中指南的共识是除非收缩压>220 mmHg 或平均血压>120 mmHg,不需要使用降压药(I 类,证据水平C)。 【临床分型】 一、西医分型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Fanconi综合征等)全身性系统疾病中以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等多见,近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原发病有所变化,肾间质小管损害引起的终末期肾病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与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引起的也有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 终末期肾病影响到各个系统和器官,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但是,在80%的肾单位丧失以前,或当GFP下降到25ml/分钟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很少的生化改变,在诸如多囊肾等慢性进行性疾病中,即使GFR低于10ml/分钟,也可以没有症状,这是由于残存肾单位巨大的适应作用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主要引起如下多种临床病变: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的基本功能即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其排泄或代谢功能障碍,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然而,同ARF不一样,CRF在其漫长的病程中由于机体各种代偿机制,这些代谢紊乱有时显得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在轻中度CRF时,丧失部分功能的肾脏仍然较完全地排出各种外源性摄入和体内产生的物质或废物,当正常的肾功能丧失约70%时,一般只会出现部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当肾功能进一步下降,以及摄入或体内产生过多的水,电解质,酸性或碱性物质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2.糖,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障碍。 3.各系统功能障碍 ①消化系统;②心血管系统;③呼吸系统;④神经系统;⑤血液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皮肤变化;⑧免疫系统;⑨内分泌系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检查 1.尿液检查

急诊科诊疗常规一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心脏停搏。 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看胸廓有无起伏。 5、瞳孔散大固定。 (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6、全身发绀。 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 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时就诊时间。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病因和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一)病因 1、心源性病因 (1)急性心肌缺血:①心脏骤停病例中心源性约占75%;②最常见是急性心肌

缺血。 (2)原发性心律失常。 (3)心肌炎、心肌病。 (4)电解质紊乱:①高钾血症;②低钾血症;③低镁血症;④低钙血症。 (5)心脏瓣膜病变。 (6)心力衰竭。 (7)心脏破裂。 2、非心源性病因 (1)肺栓塞。 (2)心包填塞。 (3)空气栓塞、脂肪栓塞。 (4)力性气胸。 (5)缺氧、窒息、二氧化碳潴留。 (6)大出血、出血性休克。 (7)重症感染。 (8)严重酸中毒。 (9)药物或化学品中毒:①抗心律失常药物;②洋地黄类药物;③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⑤一氧化碳中毒;⑥氰化物中毒;⑦毒品。 (二)病理生理 1、各脏器对缺氧耐受性不一 (1)大脑:4~6min。 (2)小脑:10~15min。 (3)延髓:20~25min。 (4)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min。 (5)肝细胞:1~2h。 2、血液再灌注和再灌注损伤 (1)缺血组织再灌注加重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2)再灌注血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氧自由基、铁自由基、超钙负荷等)。 (3)但对缺血组织再灌注仍是心肺复成功的首要条件。 (4)关键是在组织的缺血阈值时间尽快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要求再灌注血流必须达到维持组织细胞生存的最低血供—正常血供的25%~30%以上。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标准化诊疗方案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标准化诊疗方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或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并排除可逆性因素。 2、实验室检查:非糖尿病肾病eGFR小于10ml/(min?1.73m2),糖尿病肾病eGFR小于15ml/(min?1.73m2)。 3、已有血液透析通路或腹膜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或者腹膜透析导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或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统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或腹透液常规、腹透液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3–5天(视病情决定,若有急诊透析指征,应及时透析) 1、一般首次血液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5.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4.0–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

急诊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完成稿)

急诊科诊疗常规 2011 年 4 月 第一章急诊症状鉴别常规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 一) 基本表现 1.发病或受伤后24 小时内心脏停搏。2.意识突然丧失。 3.大动脉( 颈动脉和股动脉) 摸不到搏动。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1) 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 (2) 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 (3) 看胸廓有无起伏。5.瞳孔散大固定。 (1) 常于停搏后45 秒才出现瞳孔散大。 (2) 1 ~2 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 (3) 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 (4) 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 二) 问诊要点 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2.扼要询问目击者: (1) 发作到就诊时间。 (2) 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 有无外伤史。 (4) 心脏病史。 (5) 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 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2.A(airway) :保持气道通畅。 3.B(breath) :建立人工呼吸。 4.c(circulation) :建立人工循环。 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 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 7.建立静脉通路。 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一) 诊断 1.意识突然丧失。 2.大动脉( 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 3.心电图。 (1) 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 (2) 电机械分离。 (3)心室停搏。 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 (1)晕厥。 (2)虚脱。 (3)急性脑血管病。 (4)低血糖。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是由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早期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糖皮质激素目前缓解的肾病综合征首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会减弱患者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诱发或加重感染,不利于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仍为诱导肾病缓解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先以泼尼松2mg/(kg·d),最大量60mg/d,分次服用。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则自转阴后至少巩固两周然后开始减量,以后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续用4周,以后每2-4周减总量2.5-5mg,直至停药。疗程必须达6个月(中程疗法)。开始治疗后4周尿蛋白未转阴者可继服至尿蛋白阴转后二周,一般不超过8周。以后再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用4周,以后每2-4周减量一次,直至停药,疗程9个月(长程疗法)。 2、一般治疗 除水肿显著或并发感染,或严重高血压外,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显著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时应短期限制水钠摄入,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盐。活动期病例供盐1-2g/d。蛋白质摄入1.5-2g/(kg·d),以高生物价的动物蛋白(乳、鱼、蛋、禽、牛肉等)为宜。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400u及适量钙剂。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水肿较重伴尿少者可配合使用利尿剂,但需密切观察出入水量、体重变化及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 3、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水肿”、“阴水”、“虚劳”的范畴。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立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转归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预后最好,灶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差。微小病变型 90%-95%的病儿对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其中85%可有复发,复发在第一年比以后更常见。3-4年未复发者,其后有95%的机会不复发。微小病变型发展成尿毒症者极少,但可死于感染或糖皮质激素严重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