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采桑子》十首其六是欧阳修令词中极为有代表性的一组定格联章的诗,下 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希望为大家提供参考阅读。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其六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 清明上巳节,西湖风光都很好,满眼是繁华景象。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 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道旁从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 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写作背景: 这组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颍州西湖时所作。宋仁宗皇祐元年 1049 年欧 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 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 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 字也”《思颍诗后序》。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宁四年 1071 年,终于以观文 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从 43 岁至颍州到 65 岁归颍定居, 欧阳修在颍州居住的日子共有 3 年多, 也因此对颍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晚年致 仕后,他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充分领略了颍州的山 水风光, 把西湖风物之美和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诉诸笔端, 写下了纪游写景的组词 《采桑子十首》。 写作手法: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 之慨,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路。 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 此词开头是回忆。 十年以前, 是一个概数, 泛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 》。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 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 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

字概括。 “月白风清”四字, 色调明朗, 既象征处境的顺利, 也反映心情的愉悦, 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以后的 生活。 这一时期, 他的好友梅尧臣、 苏舜钦相继辞世。 友朋凋零, 引起他的哀痛。 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病羸弱,更增添他的悲慨。后来英宗去世, 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私从子妇”;又因对新法持有异 议,受到王安石 的弹劾。 这对他个人来说, 可谓种种不幸, 接踵而来。 种种不幸, 他仅以“忧 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 上片之结,语言朴质无华,斩截有力。“速可惊”三字,直似从肺腑中发出。 此词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 从前一样, 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 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 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这里,词人久经人世沧桑、历尽宦海浮沉的 老辣性格,似乎隐然可见。以纵酒寻欢来慰藉余年,其中渗透着人生无常、及时 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诗。周南。 卷耳》 :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 但此词着一“把” 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往日的豪情 盛慨里。这个结尾正与起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这里,词人说“旧曲重听,犹 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相应,运转自如,于是便构成了统 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词人 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 这首词以情语取胜, 即使谈到十年前后的景况, 也是抒发感情时自然而然地 带出来的,因而情感充沛,有一气呵成之势;又沉郁顿挫,极一唱三叹之致,已 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 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采桑子欧阳修的主题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这首词是欧阳修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在词中,词人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之美,表现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对现实人生深沉感受。全词如下: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群芳过后西湖好”,这是全词之纲。“群芳”即指百花。“过后”自然是指春末时节。然而。西湖的美好,恰是“群芳过后”的景象。1个“好”字,表现出词人独特的感受。接着的“狼藉残红。飞絮濛濛”两句,是对“好”的外在描写。“飞絮蒙蒙”指的是暮春时节柳絮随风飘飞的场景。其中“狼藉”和“飞絮”写出了遍地落花、柳絮飘飞的景象。“垂柳阑干尽日风。”“阑干:即纵横交织的样子。这句是说,飘拂的垂柳整天迎风招展。这里,词人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在动静结合中,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接着的下片由上片的写物进入到写人。首先写道:“笙歌散尽游人去。”“笙歌散尽”,这里是虚写,表现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就是繁花盛开时候,游人如织,轻歌曼舞的盛况。而今,“始觉春空”。1个“空”字,点明了暮春时节空寂的自然之景,也表明了人身处这样的空寂之中的心境。“始觉”很有分量,不但表明了词人的心理感受,而且由外到内,推进了词作情感的深沉表现。其中的“春空”,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样的意义,(西湖)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是那么的寂静,这样的寂静。这寂静,不但告诉我们“群芳过后西湖好”[]真正意义——暗示了词人走出尘世的喧嚣,走出尔虞我诈之后所感受到的清净生活的内心世界,似乎也暗示了遭到打击排挤(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之后的低落的情绪,打击排挤之后寂寞之感。我们再看最后两句,词人写道:“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这里,词人由室外到室内,放下帘子时,看到在细雨中,双燕归巢的景象。这里,“双燕”的意象很有意义的。可以说,1个“双”字衬托出词人此时此刻的孤独与寂寞的心境,照应了“始觉春空”之意。同时,词人通过以景结情来倍增其情,提高了词作的审美艺术效果。这里,词人不但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渲染了情感的绵密凄清。通过以上认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首句的“群芳过后西湖好”中“好”,在词人看来,是矛盾的——想求得安静的生活,又感觉安静中的寂寞。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

晏几道——《采桑子》赏析

晏几道——《采桑子》赏析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 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赏析】: 上片忆当年西楼月下初见,泪粉而偷匀,歌罢而还颦,细腻地描绘出歌女的处境、神态和心情。起首两句写一次夜间的宴集,词人月下与她相见——她正偷偷地抹干珠泪,重整铅华。“泪粉偷匀”,初次见面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也许是终生不忘的,何况那是一位正流泪的姑娘!“匀”,谓匀粉,把脸上的粉搽匀。“偷匀”二字,中含几许辛酸。“歌罢还颦”,她匀脸后还要继续唱歌,唱完了歌却又皱着眉头,郁郁不乐,那神态可惜隔着袅袅的炉烟,未能看得真切。“看未真”三字,意味深长。其实,淡薄的香烟,不能阻隔人的视线,词人所“恨”的只是坐处与她隔开,未得亲近,尤其是无法知道她为什么流泪悲伤。 上片着力“泪”字与“颦”字。歌女的凄凉身世,痛苦心情,词人对她的同情和爱慕,都这里表达出来了。如俞陛云所说的:“不过回忆从前,

而能手写之,便觉当时凄怨之神,宛呈纸上。”(《宋词选释》)下片写别后相思,楼外柳、楼中人对举,全从倦客写去。过片两句,言自从分别过后,想那楼外垂杨,又该几度春天更换枝叶。“垂杨”,旧体诗词中,往往有着各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古来有折杨柳赠别的习俗,因而见到杨柳便使人联想到别离;杨花柳絮,飘飏无定,又使人联想到身世的飘泊无依。“几换青春”,犹言过了几个春天。欧阳修《朝中措》词:“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青春。”青春,指春季,春季草木由枯而绿,故云青春。词中说青春几回更换,语意双关,亦暗示人的年华渐老。“倦客红尘”,犹言红尘中之倦客,词人自谓。上与“别来”“几度青春”相应,飘零岁久,故云“倦客”;下连“长记楼中粉泪人”。“红尘”对照“楼中”,“倦客”对照“粉泪人”。“楼中粉泪人”,篇首所写初见时歌女形象,至此特再大书一笔,不但词的作法上做到首尾相应,思想感情上也是以初见时她的“泪粉偷匀”的情景最撼动人心,因而别来长记不忘。至此,作者对这一歌女的形象作了生动、准确的概括,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引导语:欧阳修的《采桑子》这首词想必有不少人都学过,那么你知道这首 词的主题是什么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主题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 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 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 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 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 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 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 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 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 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而由此引 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 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 “飞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

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 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这十首词是 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得突破,具有 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下面是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请参考! 采桑子欧阳修全篇 采桑子十首 1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 2,绿水逶迤 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 无风水面琉璃滑 5,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6,惊起沙禽掠岸飞 7。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8。玉盏催传 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10,空水澄鲜 11。俯仰留连 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 13,狼籍残红 14。飞絮濛濛 15,垂柳阑干尽日风 16。 笙歌散尽游人去 17,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 19,贪向花间醉玉卮 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 22,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欧阳修的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 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 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C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 “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 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欧阳修的 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采桑子》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古诗采桑子·九日翻译赏析

古诗采桑子·九日翻译赏析 《采桑子·九日》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前言】 《采桑子·九日》为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词作品。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注释】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此处代指家园。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翻译】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返乡之路千里迢迢。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OrG。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

《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十三首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其十一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其十二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其十三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颍州西湖,又称汝阴西湖。在今天的安徽阜阳,欧阳修晚年退居州西湖,极喜爱这里的景色,在此写下十首清兴雅趣的《采桑子》。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颍州西湖在以前是很美的,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欧阳修有诗云;“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苏轼曾

古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翻译赏析

古诗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翻译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前言】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翻译】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此词描绘颍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orG、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欧阳修的7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

经典采桑子古诗词赏析

经典采桑子古诗词赏析 《采桑子·和何大夫酴醾菊》 罗敷媚 春风吹尽秋光照,瘦减初黄。改样新妆,特地相逢只认香。 南台九日登临处,不共飞觞。镜里伊傍,独秀钗头殿众芳。 赏析: “春风吹尽秋光照”一句入手擒题,已将酴醾春花与秋菊挽合一起。“瘦减”三句就此生发,以对比之笔写来,形神俱活。下片以幽花之不与盛宴而独甘寂寞,因物寄情,表现了词人淡泊自守之高操与骨鲠。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赏析: 乘着一叶小船去江南避乱。就像一只孤雁一朵云团孤独地游移在高空,回望万里中原笼罩着茫茫的战云烽烟,不禁令人泪洒衣襟。翠绿的青山倒映在寒冷的江水里,江岸上飞舞着枫叶和芦根。夕阳隐没在西山江水波平浪静,愁坏了我这个离国辞乡的旅人!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赏析: 此词好处,全在善用譬喻。上片下片,一气直下,皆只如一句。上片谓江楼月尚能南北东西,随人千里,永无别离;下片反谓江楼月一夕暂满,而更多时候却长亏而待盈,未知浑圆的月相,几时能得?比的手法,有以多种喻象以譬同一喻体者,谓之博喻;又有以同一喻象以譬多种喻体者,殊不常见。这首词即属后者,故能别出心裁,新奇可喜。 《采桑子·片风丝雨笼烟絮》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赏析: 微风细雨笼罩着烟气迷漾中的柳絮,点点团团坠落地上滚成琼玉般的香球。迢迢春日中微微东风啊不住地吹度。默默地把自己的一腔亡国愁恨,诉于滚滚滔滔波浪翻卷的东流。万里长江啊带着我这不尽的愁苦。 《采桑子·障泥油壁人归后》 朱藻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沈沈。中有伤春一片心。 间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赏析: 意中人乘坐着油壁马车归去,满院花草凋零纷纷,月色溶溶楼影沉沉,楼阁中美人伤春怀春一片愁情。穿过绿树寻找梅子驱除闲愁,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有关欧阳修采桑子风 格,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一】 上片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 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 絮、 垂柳等意象, 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 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 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 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 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 ”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 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 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 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 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 才可解释以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 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 本是开帘待燕, “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 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 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 尤其最后两句 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 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不但不感伤,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 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习题及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解析】C以动衬静的手法。 2、下列对《采桑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掉,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采桑子》是北宋文学 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 见的美丽景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内容。 采桑子欧阳修十首主旨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 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 作者以诗为词, 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 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平生为爱西湖好, 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此词以清新质朴、 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 抒写了词人二十 年前知颍州及归颍州而引发的人生感慨。 也表现自己淡泊名利、 寄情山水的夙志。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 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 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 如梦如幻的西湖 夜景,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 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 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词意境开阔, 明丽晓畅, 清新质朴, 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词中以慷慨悲壮的感情发身世之慨, 读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抒发了诗人虽不在其职,却未敢忘忧国的高尚爱国情 操,但其中也流露出作者的、对自己垂垂暮已壮志难酬的悲慨。 赏析: 这组词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咏, 写尽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 词之 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十首》借鉴了民间鼓子词联章体的形式,创造性地运用了化整为零 的构思方式, 对颍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绘; 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景物、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写作背景】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它写湖面饮酒赏曲。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译文

欧阳修采桑子十首译文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 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有关文章译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 一下! 采桑子十首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 2,绿水逶迤 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 无风水面琉璃滑 5,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6,惊起沙禽掠岸飞 7。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8。玉盏催传 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10,空水澄鲜 11。俯仰留连 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 13,狼籍残红 14。飞絮濛濛 15,垂柳阑干尽日风 16。 笙歌散尽游人去 17,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 19,贪向花间醉玉卮 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 22,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24。谁羡骖鸾 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 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27。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 28,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译文 其一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 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 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 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 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其三 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 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 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其四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 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