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师生基本素养

——谈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信息技术正作为一种颠覆性力量,彻底改变和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形态。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源泉的教育行业,必须顺应数字化时代

潮流和数字化革命趋势,应用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师

生基本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促进基础教育驶上教育现代化的

快车道。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我们要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设“数字

化教育”“数字化校园”,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实现教育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充分发展。

一、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 2019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作

了题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 2.0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的主题报告。他从“回头看、统筹看、长远看、聚焦看”几个方向解读

了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强调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

必然。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从事业发展、时代

需求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认清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钟登华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加速引发未

来教育的深刻变革。我们要从长远规划、长期实践和长久研究三个方面,切实做好面向智能时代教育的顶层设计、探索应用和理论支撑。从长远

规划看,要谋划智能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从

长期实践看,要扎实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从长久研究看,

以教育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支撑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5G 时代的到来更是给

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创新,如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作业 APP、3D 课堂等等。这都意味着,教师今后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它将变成充分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包括家、校、社会在内的协同教育。这都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信息

化专业技能,从容应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出现的新挑战。

二、信息技术手段“爱不释手”的困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中提出 2020 年基

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1. 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

用水平。2.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3. 信息化环境下的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教育信息化”本质在于“化”。教育信息化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文化重塑。教育信息化 2.0 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构建促进人的

全面、自由和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新形态,将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教育

信息化 2.0 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进一步优化;(二)师生的信息素养要进一步提升;(三)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要进一步深化。

我们国家提倡教育信息化已经有几年了,经过本人的细心观察发现,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不到位,可以说从爱不释手到爱恨交织,甚至

导致教育出现了不该有的偏离现象。

(一)网络信息化从一定程度上便捷了教师备课,但好多教师却

把它当成了备课的“复制”工具,这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了“复制粘贴

课”,导致课堂不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学生课堂学习处于恍恍惚惚、模棱两可的状态。这样的复制粘贴课也让我们的教师丢失了钻研教材的学

习精神和设计实用课堂的经验,让知识永远停留在表面,同样教师的自

我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

(二)科技化的智能黑板,白板等辅助课堂设备的不合理利用,

导致教师过度依赖技术手段,离开设备就不会上课;大量的复制粘贴导致课堂的容量无限增大,学生思维被幻灯片、课件播放代替的不良现象。

(三)先进的教育识别设备,导致教师在白板上乱画乱写,等待

智能识别功能转化。教师的板书设计能力和基本的书写素养丢失殆尽,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工整书写的意识。

(四)QQ 和微信群的建立,让布置作业变成通知,但我们知道QQ 和微信最终在家长的掌握下,所以作业变成了老师布置给家长,

家长强制监督学生完成,这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更

何谈实施全人教育理念。

(五)当前流行电子书包和一些手机上的作业 APP 软件,吸引学

生用平板或手机学习和做题,学生长期在电子屏幕上书写,导致书写能

力提升缓慢。甚至有学生以完成作业为借口,骗取家长手机,长时间收

发简讯,玩游戏、上网等,影响视力和体力。

三、让信息化“利器”服务于人的发展:

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师生基本素养。我认为需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信息

生产者、解读者、传播者,无论是对研究者、师生、还是家长来说,媒介素养都变得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学习知识的速度远低

于知识的生产速度,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改造者,更是生

产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知识搬运”,

而是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人的思维,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丰

富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但是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因此使用技术手

段关键取决于人的发展,千万不可钻入为了使用技术手段而使用的怪圈。

对于教师而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自

己在适应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

各种培训和自学方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和应用技能,不断给自己“充电”,用新的理念和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并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深造和更新自己

的知识,才可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处于游刃有余的状态,同时也给自

己的师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加分,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适应新时

代需要的人才。

我们更加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首先,需要正确客观地让学生认识自己使用平板或手机的初心。其次,通过视频教育等方法让学

生认识到互联网、手机、平板等新的技术手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需要

辩证对待。第三,学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老师和家长合作,合理引导

学生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这样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降低。

(二)科学使用信息手段,扬长避短服务教学。

1、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网络上好的资源,但不是直接

拿别人的东西去上课,学会学习和领悟好的教育理念XX方法,把网络借

鉴与自己的教情、学情相结合,转化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去实

施课堂教学实际。

2、让信息技术和教师自我素养协同发展,在课堂设计上不光要灵

活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在新知的传

授过程中,适时放弃技术手段,放慢脚步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接受、思考和内化知识的时空。

3、科技在发展,信息化更加方便了师生,但是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必备的素养不能丢失,板书设计和书写能力还要加强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工整书写,营造好师生共同进步的氛围,提升自我素养。

4、多给学生现场布置份内应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学会用笔记本记录,培养自主管理能力。QQ 群等联系工具在需要紧急联系或临时布置任务时教师可以使用,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5、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只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网”、“教”和“学”才能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会得到加强,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升教师信息技能,引领学生与时俱进。

1、要有会搜索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学会如何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不仅要了解搜索的工具和渠道,还要掌握各种搜索方式,如:关键词搜索、图片识图搜索,语句搜索,特定网站、地址的搜索,对专业文档、文件的搜索,以及限网页标题搜索等等。

2、学会使用各类网络平台开展个人学习、资源积淀、教学应用、交流展示等活动。如创立自己的博客、微博等互相分享资源。敢于在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大胆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手机好助手,下载教育类 APP,电子词典,电子书,作业盒子等软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和准备教学,从而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3、要学习一些常识性的信息设备修理知识,以备突发情况下能

沉着冷静的解决问题,不至于自己慌乱,还能给学生也留下一个“全能老师”的印象,提升职业幸福感。

四、结语:

面对信息化的新时代,教师急需迅速实现信息化专业成长,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与趋势出发,明确信息化素养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容驾驭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教学任务,让教育教学再创新,培养时代所需要的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实现“全人”教育。让我们尽快结合信息化,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感受工作过程的乐趣和那种游刃有余的愉悦感。提高自我效能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