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下册)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

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

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二、合金

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存在差异,体现优异)。

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新型金属材料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教学反思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与盐溶液的反应。

(2) 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旧知的回忆、家庭小实验及录像 发生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实验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存在和用途 1 猜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设计实验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用途2 (2)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布置家庭小实验(见下)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课堂练习:

1、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小于铝的是()

A.Zn B.K C.Cu D.Mg

2、某同学为判断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1)将金属B放入C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C

(2)将金属B放入酸中,看能否置换出酸中的氢

(3)将金属A放入B的盐溶液,看能否置换出B

(4)将金属C放入A的盐溶液中,看能否置换出A

你认为上述可以不做的实验是()

A、(1)

B、(2)

C、(3)

D、(4)

3、《教与学》P21 12

(2改成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它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

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

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六-九章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 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 食盐:透明液体(稳定) 酒精:透明液体(稳定) 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填写观察记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 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 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为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 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 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 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 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 实验知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实 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 如何保存它? 4、有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学生一个人为单位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 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然后再组内进行交流 学习任务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 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 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由指定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 实验。 4、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 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路。 学习任务三: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 知识。 2、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 材料性能特点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备注 学生刚接触化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并且在他人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 这是第一个实验,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此过程中体现集思广益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实验的乐趣

九年级化学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 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 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 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 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 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引导学生看书) (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至第九章的教材分析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结构 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与此同时教材在《练习与实践》中也安排了相关的训练题。 二、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情景,努力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面对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进行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既十分关注又颇感困惑的问题。作为化学教师,深刻理解化学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付诸实践,是成功进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在《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的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标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又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的。且《标准》在其第二部分进行了如下的概括性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纵观《标准》中的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教材所体现的种种特点(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②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④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⑤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 第八章教案 沪教版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从组成上知道什么是有机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了解淀粉的营养价值,植物体内淀粉的来源,通过实验学习淀粉和葡萄糖的简单检验方法。知道淀粉可以转化为酒精。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来源、营养价值 3、知道蛋白质在食品和动物体内的存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蛋白质的溶解性、灼烧现象、显色反应及其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4、知道各种维生素也是有机物,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知道在饮食和烹调中要根据维生素的性质特点,进行正确地操作,以保证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5、知道食品中混入某些霉菌、甲醛、甲醇等物质的危害性,知道防范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从组成上区分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 3、淀粉、葡萄糖、油脂等物质的组成,性质特征以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变关系。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2、淀粉、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1 §8、2 淀粉和油脂 1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 2 复习测试 2 共6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4、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5、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学重点: 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掌握最简单的有机物。 教学难点: 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教具准备: 糖、面粉、棉布、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洗涤剂、醋酸、多种有机物的结构、NaCl、塑料、淀粉、化纤、橡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P210,提前板书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一、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特点:不完全燃烧时,大都有黑色的炭析出。[演示实验]:糖、面粉在燃烧匙中烧后均产生黑色物质,食盐在燃烧匙中烧后却无明显变黑现象发生,煤油、石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若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清变浑现象,不完全燃烧则有黑烟冒出。 [提问]在CO、CO2、金刚石、石墨、纳米碳管,碳酸钙、酒精、醋酸、塑料、面粉等物质中哪些是有机物。 [学生活动]参考教与学P15,并以塑料、面粉为例发现有机物的一般共性。 大多数有机物都有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3.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简单讲解结构式,化学式,出示结构模型。 物性: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化性:易燃。写化学方程式 自然界的形成:植物殊体在隔绝空气情况下分解而成。存在于:地下深处(天然气)煤矿矿坑(瓦斯气)池沼底部(沼气) 沼气的生产和应用的意义: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矿井安全:通风,严禁烟火,经常检测瓦斯浓度,确保不在爆炸极限内。 4.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简单有机物 酒精:结构式,化学式,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通读本节教材,对其中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讨论思考,并搜索相关知识留待课堂讨论。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 2.收集一些化学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造福于人类生活的实例。 3.你了解“煤气中毒”、“白色污染”、“纳米材料”等常识性知识吗?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准备一些玻璃材料,留做分组实验用。 【课堂学习】 一、引入: [观察思考]: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同学们认真听讲、受到激发,进入学习情境。 [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二、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 三、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同学们分组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同学们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科学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是 _________,该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四、播放录像: [观察思考]: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老师小结强调水、环保的相关知识。水的用途有哪些?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如何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五、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同学讨论、老师总结并板书。你所知道的预防钢铁生锈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 [讨论交流]:1、你所知道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人类遇到的问题还有哪些?请你提出解决思 路。。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的“无”如“无硫火柴”,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交流:[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 七、活动:[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 八、例题研讨: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案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那么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八章》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部分识记 1、溶液的导电性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溶液中存在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但整个溶液不显电性,因为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量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 2、酸、碱、盐的概念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H 2SO 4 HNO 3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如:NaOH Ca(OH) 2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CuSO 4 NaCl Na 2 CO 3 ·10H 2 O NH 4 Cl等。 3、盐酸、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工业品浓盐酸常因含有杂质(铁离子)而带黄色,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能形成白雾,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而形成盐酸小液滴。 (2)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能用作 某些气体(如:H 2、O 2 、N 2 、CO、CH 4 )的干燥剂。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 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4、酸的通性(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Fe+2HCl====FeCl 2+H 2↑ (3)酸能跟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Fe 2O 3+6 HCl==== FeCl 3+3 H 2O CuO+ H 2SO 4==== CuSO 4+ H 2O 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如:CaO Fe 2O 3 K 2O MgO CuO 等。 (4)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Al(OH)3+3HCl==AlCl 3+3H 2O Mg(OH)2+2HNO 3====Mg(NO 3)2+2H 2O (5)酸能与某些盐作用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2HCl+CaCO 3==CaCl 2+H 2O+CO 2↑(检验碳酸根离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HCl+AgNO 3===AgCl ↓+HNO 3(检验氯离子) H 2SO 4+BaCl 2==BaSO 4↓+2HCl(检验硫酸根离子) 5、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物理性质 (1)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用来干燥H 2 O 2 CO N 2 CH 4等。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因此俗称为苛性钠、火碱、烧碱。 (2)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CaO+H 2O==Ca(OH)2 6、碱的通性(碱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