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升华情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孙吴四小崔元华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

家琼珊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下来。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

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6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8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田世国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病危之际偷偷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是他,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慈爱的母亲,使得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

2、田世国令我们感动,他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母亲铸就生命的支柱,用自己的奉献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去感受用生命铸就生命的动人故事。(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

3、教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按要求学习。

2、检查多音字读音。

3、概括段意。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文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1、最后的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关系到她的生死)?相机解释“肺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交流出示句子:

A、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依

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谈感受。

小结:窗外的常春藤经受了怒号的北风,倾泻的雨水,在漫漫的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让人感觉到悲凉。

(2)这悲凉的景物描写与琼珊有什么关系?

小结:用这悲凉的笔调来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3)带着悲凉的情感朗读句子。

B、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往下飘,往下飘……

(1)请学生朗读句子,并说说应带着怎么样的感情读?

(2)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句中的省略号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感悟的情感。

小结:是啊!当时的琼珊是多么灰心,多么绝望,对她来说叶子是希望的象征,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对抗病魔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抗争,有所期待,所以最后的常春藤叶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如果此时的你和苏艾一样都是琼珊的好友,面对已经灰心,已经绝望的琼珊,你会用什么话语来帮助她?

学生自由表达。

出示:“活着是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

指导学生朗读名言。

(让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语言来表达,进行劝说,符合语文课的“言意兼备”的特点。在自由表达后适时拓展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既是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又能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人物内心的体味。)

春藤叶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落了,担心琼珊是不是为此放弃了生命。

(4)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贝尔曼当时的心情?

B、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贝尔曼急切地在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画藤叶。)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小结: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连雨具也没有带,急切地为琼珊画上那片生命之叶,生怕在此期间琼珊会出什么事情,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

(本环节借助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形成丰富的表象来触动体验,并在推测中激发情感,感受贝尔曼的高尚品格。)

二、填补空白,丰满想象

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10自然段后面。)

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

三、探究主旨,情感升华

(一)、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

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

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10自然段后面。)

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

四、小结

对于琼珊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她的精神支点,她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炬。对于贝尔曼老人来说,是他艺术的升华,是爱的结晶,是体现贝尔曼老人人生价值的不朽杰作。

二0一六年三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孙吴四小崔元华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

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

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学,为什么还能写出长长的信给爷爷?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展开思路,丰富想象,各抒己见,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凡卡》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虚构的。(2)凡卡七八岁时,可能上过小学,加之聪明好学,所以学会了很多字。(3)凡卡当学徒受尽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质疑和提问。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给予鼓励。三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四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

点的课外书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二0一六年六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孙吴四小崔元华《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在讲课过程中,我感觉在文本的解读、教学技艺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这篇文章采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模式,用三个活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一问题的设置与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在前几次的试讲中,教师语言表达不够简练准确,过渡语随意影响了教学,后来就先预设了一个课堂实录,特别注重课堂语言的锤炼,尽量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索和思考,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对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总结提升,给了学生以很大的启发。这样课堂时间节约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思考和实践。

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希望对以后有所借鉴。

在活动单的设计中,对于人物的探究,我要求学生对本文的三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分析,虽然有所侧重,但还是过于面面俱到,这就导致课堂内容太多,教学时担心时间来不及,有些活动没有展开,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讨论不够充分。

其次,设置的补写想象情节的活动虽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展示也非常精彩,但似乎违背小说作者创作的初衷,也不能凸显本文欧亨利式结尾。

二0一六年六月

评《我爱大海》一课

孙吴四小崔元华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可谓成在课堂,败也在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迫切的需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我们语文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设计课文《我爱大海》教案时,就紧紧抓住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和多种美读的训练,以夜晚的大海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时段的大海并适时地进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的升华。现在我对富老师的这节课进行粗浅的点评,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追求简单,是这节课给我的最清晰的印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这堂课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抓得准,又放得下。所谓抓得准,即删繁就简,牢牢抓住课文的脉络,层次清晰,富老师紧紧抓住了课堂的重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点,体会课文的脉络;所谓放得下,即与本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感悟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敢于舍弃,在整个教学中,在富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作批注,在课堂上看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景象,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非常有利。学生领会了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为后面的交流做了充分的准备,我想经过富老师长期

这样的训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用。学生能在这个空间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联想航海人的不同感受,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达到了自能读书的目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海的魅力。

整个这堂课,教学流程清晰,所有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充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感受大海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富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夜晚时的大海,通过三个句子来进行讲解:“夜晚的海黑,的确黑、太黑了、相当黑”和作者的比较那一句更生动?生说“像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这是一句比喻句,更生动形象了,接下来学生汇报”狂风骤起“这个词用得好,说明海面风很大。在感受大海的声音教学时,富老师不仅让学生体会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还进行换词的训练“把黑色的庞大怪兽换成其他的你认为合适的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的拓展练习,随后教师提问:一叶孤舟上的人是作者看到的吗?如果用“万吨巨轮”替代”一叶孤舟“可以吗?为什么?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用万吨巨轮就没有特别恐惧的感觉,一叶孤舟与巨浪的强烈对比,更突显环境的险恶。学生能畅所欲言,师能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在这段中的表达效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中,伞老师只是充当一个主导角色,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伞老师能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创造出课堂中“我要学”“我想学”的气氛。

三、学生会思考、乐表达。

在感受“黑夜的大海”之后,教师又将它作为“美味诱饵”抛出去,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自学汇报交流你喜欢的海,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和体会在大海航行的一天,经历了一次喜怒哀乐的心路历程,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才能真正触摸到作者的“心”,在边读边想边悟中,让深奥的人生哲理在作者铿锵笔墨中变得简单而美丽。

总之,在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有效之路中,我们会“春风化雨心相伴”,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整个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二0一六年五月

初中美术_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通过老师积极引导,利用分组讨论。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基本造型元素,大胆进行创造性的造型活动,通过学生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实践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恰当的练习,使学生亲自实践色彩表达情感,以深化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综合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艺术美。 三、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感觉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应。学习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难点:如何以范例中作品中的色彩打动学生,使学生理解并认识到色彩传达的情感,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共鸣。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笔、8K水粉纸一张、备有水的小桶一个、画板、美术作业纸、吹塑纸、双面胶。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荧光笔。 六、教学过程: 课前配乐欣赏几组图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如果用色彩来表达,大家会用什么样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忽然下起了大雨,你有没有带伞,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色彩来表达,你又会选择什么样的色彩呢?不同的天气就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将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1)色彩与联想 ①联想色彩、感悟情感。 教师出示红色卡片。 师:看到红色,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哪些具体事物?在哪些场合我们用到红色?红色有哪些寓意? 生:略…….。 ②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分组进行色彩的情感的探索。讨论结果展示:

教学设计方面的评语三篇

教学设计方面的评语三篇 篇一:教案评语 提问者采纳 备课认真,知识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教学进度和节奏合理,理论联系实际,作业、提问、板书等教学环节完备,书写格式规范,字体优美,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强。 教案本身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的作用是指导教学,对一份教案的评价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教案设计要有实用性。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看教案是否适用是基本要求。 2、教案设计要有全面性。一份完整的教案不仅是教学知识的堆砌,而且要有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时间安排,甚至需要有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3、教案设计要有创新性。创新的前提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习者更愉快的学习。 4、教案设计要艺术性和独特性。好多教育者设计教案,往往以网络下载的教案、或参考书的设计为原型,教案就是他人智慧的移植,缺乏教育者的独特智慧,更不会有艺术性。 5、教案设计要注意细节。如导入设计,习题选择,板书设计等。 看教案中的三维目标的确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情分

析是否明确,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重难点是否明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 一、内容完整 一般包括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 二、重点环节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要想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能在教案中能够找到达成这些目标的具体活动。尤其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把握的要准确。要从课程标准出发,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既站在本节的教学内容上,也要考虑本节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看课程引入是否精彩,精彩的引入能达到“收心”的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移到课堂中来,转移到教师身上。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要看重难点的突破,由概念和抽象造成的难, 应努力使之具体化或形象化,尽量采用实验,教具或具体实例去说明。由复杂造成的难,就要把难点分散成几个简单部分逐个解决。这里是最能体现“教无定法”的地方。这是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最主要的指标。是教师个人教学智慧、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理念

《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设计

《用色彩表达情感》教学设计 【课题】:用色彩表达情感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了解装饰色彩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教师:ppt,辅助音乐,有色卡纸。

学生:铅笔,勾线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展示初夏秋冬的大自然美景。四种颜色带给你的感受与四季带给你的感受是相通的,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试着《用色彩表达情感》一一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总结色彩的情感)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热情欢快 色彩沉静、对比和谐一一宁静平和 色彩灰暗、沉重忧郁悲凉 色彩能够代表我们的情感,情绪,同时色彩也能够影响,改变我们的情绪。 2、展示表达不同情感的美术作品,作品带给你怎样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感受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及线,形,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 3、热身练习:用色彩表现酸、甜、苦、辣。 三、实践创新: 作品的创作构思:情感感受---选择表现元素---组织画面---完成学生实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大胆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五课第1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五课第1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升国旗仪式 想一想: 面对国旗、听着国歌你会有什么想法或什么感受? 提示:自豪、激动…… 教师讲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提示: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书上,与同学分享。 活动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 问题:(1)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感体验? 教师强调:生活中我们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同时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交往,渴望得到真挚的友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分组讨论: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阅读教材,归纳情感分类 提示:根据不同层面情感要求分类 教师总结:情感的分类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情感:恐惧感;还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目标导学二:情感作用 活动二忆一忆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

八年级上册美术 -4《用色彩表达情感》【教案】

4《用色彩表达情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承载的相关情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感知不同色彩及色彩搭配传达出的不同情感特点,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通过色彩实践创作活动,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综合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关注度,学习以审美的眼光来感受生活、看待世界、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效应。学习用色彩表达思想感情。 2.如何以范例作品中的色彩打动学生,使学生理解并认识到色彩传达出的情感,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共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水粉颜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丰富的色彩,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情感的热情,为将要进行的色彩课堂做好铺垫。 2.教师结合学生的感受,提出:丰富的色彩本身没有情感,情感的发生是因为人看到色彩时产生的联想和心理感应。鼓励学生走进色彩世界,并尝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走近色彩探究情感 1.色彩与联想 (1)红色和蓝色的具体联想和情感联想,感受红色和蓝色的情感。 (2)引领学生分析其他色彩产生的具体联想和情感联想。再次提醒学生关注到色彩与情感的关系------由色彩产生联想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情感,这个过程就是色彩的情感表达。 (3)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联想,并尝试运用连线色彩小笑脸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结合课件图片,尝试感受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情感联想。可以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内容: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胀缩感;色彩与味觉;色彩与听觉;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等等方面的情感体验。 (5)分享讨论的过程,也是复习原有色彩知识的过程,如冷色、暖色;高纯度、低纯度以及高明度、低明度等,结合课件图片以及生活感受进行情感联想。 2.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情感 走近美术作品,探寻画家隐藏在作品中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画家生活背景,分析画面色调,进行情感的联想与感受。 (1)欣赏课件中的梵高作品《向日葵》,尝试自主分析其中的色彩,并进行情感的联想。教师介绍梵高的一生,可加深学生对其作品中色彩的认识与理解。 (2)自主欣赏课本中张大千的《幽谷清霞》,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有浓重的墨色以及明艳的石青、石绿,墨彩辉映……通过不同色彩的具体联想和情感联想,探究画家激昂奔放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要点

对视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解读》进行细致的学习后,我对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能力要点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笔记的整理,我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方面的教学能力的要点内容包括: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有四条标准: 1、正确理解教材。结果指标是:(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画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较高要求: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2、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结果指标是:(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要分析新旧知识的关系,分析“最近发展区”。在设计时,要用感性的材料作多角度设问,逐渐引入新的知识。在近发展区中设计出梯度问题。(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结果指标是:(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有机整合。一般的教学目标表述需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设计与编写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来界定,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鲜明的。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习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通过不同的能力动词来陈述,如:区分、识别、生成、采用等。第四、目标设计与编写要全面考虑教学效果,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目标,还要同时顾及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第五: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所要达到的一般要求。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结果指标:(1)活动的设计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流程安排体现了知识逻辑。(2)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活动的组织有清晰的指令,问题明确,过程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渗透,不同学生各有收获。(4)能够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拓展,对课堂可能出的问题有应对的办法。(5)有意识对活动的效果观测和调整。 二、在教学实施方面有七条标准: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同时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2、熟练运用板书。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熟练进行实物教具的演示或操作、实验、动作示范。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升华-6页文档资料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升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在教学中必备的精髓。近年来,我校在贵阳市教育局承接了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把三维目标运用于教学中的课题研究。我校相应的教研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通过三年的努力,最后于2007年结题了,英语组也不例外。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 态度的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作用。 第一、现状分析 从新教材的实施情况来看,情感态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的贯彻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许多老师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态度的目标实施比较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很多教师错误地以为情感态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或途径。诚然,恰当地使用情感态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灵活生动,还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交流;但如果我们只是把情感态度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存在,那么新课标设立情感态度目标的意义何在呢? 2.情感态度目标不同于语言知识等其他几个课程目标,教师不可能像讲解语言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给学生。 3.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不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那样明确,不同

的人对于情感态度目标的理解不尽相同,理解的差异导致了实施过程的不同。 第二、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实质 情感态度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态度既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又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2.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倾向等多方面的内容,超越了人们通常对于情感所理解的范畴。 3.情感态度目标不像其他教学目标那样可以分割成明确的教学单元,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同时与其他课程目标之间也存在交叉情况。因而,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 4.情感态度目标的内容决定了其结果很难直接显现出来,因而很难通过对情感态度的明确的考核来检验其效果。 在新课标中,情感态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五大目标之一,与其他目标同等重要。新课标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课标对情感态度的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关于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最终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它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锻炼克服意志的困难,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第三、在英语课中怎样培养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

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能力目标是:学会分辨情感和情绪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用本节知识点判别生活中的正面和负面情感对我们的影响。 (3)知识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关系,重点掌握情感对我们产生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和情绪的关系. 三、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主要承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组织课堂对话等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思导行等方法,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要求,在本课我让同学们学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情境分析、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升国旗仪式》带领同学们感受伟大祖国的光辉形象 问1:听着气势磅礴的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国歌和国旗都在提醒我们要爱国。 问2:对身边的人和事有没有这样强烈的感情?那是怎样的情感? 同学们列举,老师总结:我们都需要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的情感世界》 过渡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培养同学们亲近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通过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我作为“温暖之家”公司的一名导游,我将带领同学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游”活动。 第一站:走进留守儿童之家 问题1:通过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生1:看到他们很孤独,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生2::看到他们空洞渴望爱的眼神,感觉他们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显得很孤独。 问题2:你认为他们感受到孤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1:缺少呵护导致的缺乏安全感 生2:我认为他们孤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关爱 教师总结: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观察和接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人之所以感觉孤寂是情感的缺失导致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和被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的第一个作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过渡语:根据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带领同学们去看望空巢老人,来感受“孝老敬亲”的力量。第二站:看望空巢老人 问题1:看到那些老人们的生活现状,你有何想法? 生1:背影很凄凉,缺少子女的陪伴。 生2:因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看望,他们的生活显得孤苦无依。 问题2:设想一下,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你了解到空巢老人有哪些情感上的缺失?

用色彩表达情感教案

八年级《用色彩表达情感》 狮子中心学校李兆书9月21日 【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养成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 表现思想与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艺术点缀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情感的认知、运用色彩练习来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设计和表达情感。 【学习过程】 一、情境设计: 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表演《歌唱祖国》歌曲演唱。 二、导入 思考:这个女孩是谁?她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么隆重的场合身穿红衣?有什么内涵和意义?(生:中国象征、喜庆吉祥、激动昂扬) 色彩的情感是否天生就有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此共同的感受? 三、学习新知 1.联想色彩、感悟情感(图片感知) 思考:说到红色,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哪些事物? 红是火的色彩,表示热情奔放。在我国,喜庆的日子用红色,红色又是血的色彩,国旗用红色,因此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幸福、革命,另外它又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运用到了交通信号灯、消防车的色彩。同时红色有时也给人以恐怖的象征。 粉红色,充满使人怜爱的温馨,在人感觉世界里应该是一种冷静的热,理智的情。淡雅的爱,高洁的品。

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 2.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 分组进行色彩的情感的探索。 每组分配一种色相,进行讨论。要求组长统计出该色彩的联想事物和可能产生的情感特征。两分钟后依次汇报。 3.讨论结果展示: (1)蓝色 可以联想到蓝天、海洋、宇宙……自然界中蓝色的面积比例很大,寓意蔚蓝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是自由祥和的象征。蓝色的注目性和识别性都不是很高,但是给人一种冷静、清凉、深远的感觉。蓝色是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在西方“蓝色音乐”指的是悲伤的音乐。 (2)绿色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可以联想到绿叶、草原、蔬菜。意味着生长,充满生命活力,是青春、生命、希望的象征,给人以安全、和平的感觉。他的刺激性不高,是轻松舒爽、赏心悦目的色彩,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都很温和,所以绿色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色彩。它是未污染环境的标志;绿色代表安全通行信号,又是有点职业的专用色。 (3)黄色 可以联想到光源、柠檬、油菜花,黄色还象征着丰收,意味着光明和希望。 黄色是有彩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的颜色,给人以光明、轻快、活泼的感觉,黄色的识别性强,注目性高。多被运用到告示牌、马路斑线等地方,如交通信号灯红绿灯。在中国,黄色是高贵与权威的象征。为中国帝王的专用色; (4)橙色 橙色的刺激性相对于红色来讲,显得弱一些,但是其识别性很强,象征热情又象征光明,橙色的性格很活泼,往往代表一种冲动、兴奋、温暖。 (5)紫色 紫色与葡萄、紫罗兰、夜空联系密切,所以富有神秘感。明亮的紫色可以产

让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升华

让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升华 摘要:开设英语课程不仅是满足升学考试的需求,还是启发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并以此渗透到英语单词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中。这样,既推进了学生英语语言和技能的发展,又让学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有知识的传递,还有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与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充满欢乐。同时,教师还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情感在英语课堂中得到升华,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更有深度,也更有效率。 一、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I like dogs》时,教师可以准备小狗、猴子、猫、大象、小马等玩偶,用这些小动物玩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在教学完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中养的宠物,或者是在动物园里见到的小动物。当有的学生说喜欢大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I like elephants”,并让学生介绍大象的特点;当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I like dogs”,并要求學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与小狗之间的故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让学生分享了自己与小动物之中的故事,还向其他学生展现了不同的动物形象,让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促使学生与动物做朋友,产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创设和谐的人际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不喜欢被束缚在教室里,所以在课堂上,他们显得比较被动。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和谐的情境,从空间上、语言上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以英语知识为纽带,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如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是“Story Time”,还是“Fun Time”,教师都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教学内容。这既能提高学生英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说明

《色彩的情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情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内容。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也是本册教材中色彩学习单元中重要的一堂课程,本课是学生在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渐变知识的基础之上对色彩认识的又一个提升,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通过分析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表现力,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体验色彩的情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色彩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觉,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通过分析、探究、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世界,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让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3. 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的美妙,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导入 播放联欢会开场视频。 过渡语:视频中都看到了哪些颜色?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内心有喜悦的感觉,所以说色彩带给人不只是视觉上的愉悦,也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2. 出示课题《色彩的情感》 (二)课程新授 1. 欣赏色彩图片,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1)出示单色图片,看到这些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 (红、绿、黄、紫、橙、蓝、黑、白、灰) (2)教师补充介绍并出示相应的深浅色系: 红色:让人联想到红色的火焰、红红火火的日子、喜庆的节日。深红色稳重、平静,正红色吉祥、喜庆。橘红色跳跃、热烈。 绿色:绿色是植物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春天树木发芽、森林。深绿色稳重、宁静。中绿色舒适、美丽、优雅。浅绿色清新、单纯。 黄色:让人联想到阳光、沙滩、麦浪、灯光、酸酸的柠檬,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最能发光的颜色,给人轻快,明亮、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 土黄色温暖。中黄色辉煌。淡黄色明亮、通透,充满希望。 紫色:让人联想到紫禁城、紫气东来,深紫色神秘而又有压力。紫色高贵、优雅。淡紫色柔和。 橙色:让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收的玉米、桔子、晚霞。橙色欢乐、辉煌。浅橙色人温暖、明快。 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无边的大海或流动的大气。深蓝色厚重、冷漠,蓝色平静、寒冷。浅蓝色透明、祥和。 黑色:让人联想夜晚、阴森、恐惧。 灰色:让人联想到雾霾、灰尘、乌云、阴天、给人的感觉是灰心、悲伤、难过、绝望。 白色:让人联想到雪花,朴素、圣洁。 教师小结:不但每种色彩有自己的情感,多种颜色搭配还会有更丰富的情感。 2. 欣赏图片,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给人的情感体验 (1)深浅色彩搭配给人的情感体验。 ①同一色彩,深浅搭配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出示图片:绿色系、蓝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黑白、灰。 教师总结:同一色彩,深浅搭配在一起,深浅绿色给人平和的感觉,深浅蓝色给人舒适感,深浅黄色给人温暖,深浅红色给人火热感,深浅紫色神秘,黑白色跳跃,深浅灰色时尚感强。 ②不同色彩,深浅搭配画面带给人的情感体验。

5.1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pdf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题《我们的情感世界》 【教材分析】本框由“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作用”两目组成。立足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引导学 生自我察觉,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对情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体会情感生活的重要性。其中,“丰富的情感”从感受情感的丰富性出发,了解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认识情感的复杂性;“情感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对于自身生命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自身的情感发展。 【学情分析】情感生活是初中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诸种关系获得基础性情感 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获得道德成长、参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但是,人的情感不是自然成熟的。道德 与法治课程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第一位目标,关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和不断成熟的情感需要,激 发学生对自身情感状况、情感生活的自我觉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性引领与学生基于自身情感 发展需求的自我教育相融合。 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初中生的情感发展从单方面的尊敬进入多方面的尊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 渴望获得自尊(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和荣誉的体验,这对初中生的情感发展非常 重要,它影响着学生的自我确认,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等高级情感只有在自我确认和顺遂的情感状态 中才能得以升华。 从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要看,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给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 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情感发展的缺陷,如亲情的缺失、过分溺爱导致冷漠与自私等;另一方面,学生 的社会性发展包含着情感层面的需求,学会识别、描述情感,学会适当表达情感,学会在必要时调节情绪、 转化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对社会性内涵的认识理解,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服从性适 应,而是发乎自然、情出于心的认同。 本课引人“情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学习、价值学习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觉察、 认识情感的基础上,将青春的创造力与自身的情感经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相融合,积极影响身边环境, 传递情感正能量。 【课标依据】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的人生态度。”“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 学、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3.“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 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4.“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部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用色彩表达情感-教案

课业类别:用色彩表达情感课时:45分钟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材分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四课,通过对色彩的学习认识到学会用色彩对情感的表达,学会运用点、线、面等比较抽象的语言来表现主观情感。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色彩规律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欣赏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特点,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色彩内涵和表达。 2.教学难点:正确的运用抽象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 2.学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学具准备:蜡笔彩色笔纸 教学过程:

动,是一种雄壮的精神体现,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橙色:也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的效果。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 黄色:亮度最高,有温暧感,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感觉灿烂辉煌表现光明、希望 绿色:介于冷暖色中间,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的感觉。和金黄、淡白搭配,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给人清新、平和之感。人们用来表现生长、生命 紫色:女孩子最喜欢这种色,给人神秘、压迫的感觉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人们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3.课件展示《幽谷清峡>>这幅画。运用色彩来分析幽谷清峡所表现的清凉,悠远,营造出一种苍劲浑厚之美和画家心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 内容摘要:教学设计及其构成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界重点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它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小学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勇于创新,努力完善、优化教学模式与思路。在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设计要点以及对小学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做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能力构成 教学设计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并日益得到重视,教学设计是一种把教学变得科学化的手段,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目前一些小学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在与具体学科结合上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很难真正的发挥其作业。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数学科目在所有学科之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及其结构研究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们的积极探索和

辛苦努力下,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形式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仍然存在着在教学设计能力上的欠缺和理论上不成熟,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表面的东西多,与中国学生实际状况相结合少,在运用上生搬硬套,使教学设计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有的老师只是按照形式进行教学,有形而无神,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有的单纯关注应试教授课,忽视归纳和讨论;有的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也有的只注重互动、协作,却轻视引导;有的仅仅重视老经验、老方法,忽视科学设计的重要性,甚至对教学设计一知半解。 目前,小学教育教学设计方面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引导,让教师从观念上接受教学设计,建立健全的教师教学设计管理机制,注重提高教??素质,增加小学数学教师知识面,以学习培训带动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要点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各个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诸多环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便需要对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细致的思考与安排,即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小学教师不断加强学习,采众家之长,领会掌握授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技巧,遵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采用各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 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景设置,烘托情感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触动学生的“情绪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音乐、图片、幻灯、投影、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力求创设一个适宜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以《辛德勒名单》为背景音乐的汶川地震后的幻灯片,教师结合灯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刻骨铭心的时间悲痛地留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使我们8万多同胞遇难,天灾无情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地震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灵。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众志成城,挽救了一个个非许下的生命,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而,学生在这种充满震撼力的感情基调下,顺畅进课文学习。“我们课文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又激发学生用心读这个感人的故事的欲望。为学生积极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品读体验,感悟情感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特点。文字的魅力是无穷尽的。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好的文章,如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一定能够有所感悟,加之老师的引导,学生一定能发现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伴随着阅读全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的情感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和各种活动创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倡导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认识我们的情感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积极、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升国旗仪式 想一想: 面对国旗、听着国歌你会有什么想法或什么感受? 提示:自豪、激动…… 教师讲述: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情感正能量,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品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丰富的情感 (多媒体显示) 提示: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在书上,与同学分享。 活动一: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 问题:(1)你有过以下情感体验吗?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情感体验? 教师强调:生活中我们因为不同的情境会有着不同的情绪表现。同时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交往,渴望得到真挚的友谊。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

心世界更加丰富。 分组讨论: (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阅读教材,归纳情感分类 提示:根据不同层面情感要求分类 教师总结:情感的分类 基础性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情感:恐惧感;还有两方面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目标导学二:情感作用 活动二:忆一忆 (1)回顾你的成长经历,让你体验深刻的情感有哪些? (2)你现在最希望获得哪些情感?你会怎样的方式表达你的情感需要? 教师强调: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我们都渴望得到爱与关怀;我们参与社会事务离不开责任感、胜任感。 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动。 活动三:情景分析 (多媒体显示情景) 情景一 教数学的张老师很严肃,一开始我和一些同学都怕他,可现在我觉得他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前一段时间我生病在家,张老师来看我,给我补课,还给我带来他亲手包的鸡汤,虽然我不喜欢鸡汤,但因为是张老师为我做的,我还是很开心的喝了。现在,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每天放学一定先做数学作业,虽然有的题比较难,可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不懂就去问张老师。 (1)“我”对张老师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学数学有什么影响? 提示:态度转变、对老师的情绪变化 教师总结:我对张老师有害怕到喜欢,我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等,从而影响我喜欢学习数学。 也就说,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做出行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

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绝不可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好”的课堂教学。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高效和优化,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这就是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