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精度与误差分析_朱万里

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的精度与误差分析_朱万里

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 高峰

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分析高峰 发表时间:2019-03-21T11:41:10.0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高峰 [导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多种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测量之中。 泗阳县方圆测绘有限公司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多种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被运用到建筑工程测量之中。施工企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形势,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提升测量人员的综合能力,掌握科学高效的建筑测量技术,以彰显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价值,有效控制测量误差。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测量;误差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 对于影响工程测量精准度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首先分析影响工程测量精准度的主要原因,从大的角度出发以影响测量精准度的因素作为控制方向,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切实加强对工程测量的建设。在管理当中立足于现状,用科学的控制对策减少测量误差的出现,同时加强对测量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障工程测量工作稳定开展,提高工程测量的实际精准度。 1工程测量的含义 工程测量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一般主要包括线路测量,定位以及检测三大部分,每一部分的工作都需要认真做好。完整的工程测量定义指的是建筑工程前期勘测、中期施工以及后期检测的全过程。通过将整个工程的施工工作,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工程进行精细化分工,以此保证各个施工环节工作的精确性。工程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勘测环节测量、施工环节测量以及检测运营环节测量,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工作是为其他工作所服务的,对于其他工作具有指示性作用,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于工程测量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测量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工作技能,具有足够的实际工程测量工作经验,具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建筑施工中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工程测量工作在建设工程前期的作用最为明显,建设工程的前期需要对工程施工地点进行实时勘察,而施工地点特殊的环境、不同的气候、复杂的地貌以及交通环境会对工程测量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以地形为例,人为因素对地形的改变是微小的,实际的建筑工程往往受特殊地形的影响较大。特殊的地势地貌在自然环境下,降雨降雪、昼夜温差等都会影响工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工程测量精准度的影响是工程测量当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工程测量本就是需要以人力作为工作的核心开展的测量工作,其参与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工程测量的整体精准度。例如,在建筑工程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部分测量人员对测量的新型设备和新型技术认识不全面,导致实际测量工作当中不能够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相应的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也没有较大的提高,导致工程测量整体质量不高,不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此外,一些工作人员对于地形较特殊的地区的工作认真度不够,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测量数据准确度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工作人员对于一些施工较复杂的实地测量工作还是按照对一般建筑测量的手段开展测量工作,没有考虑到地形高度、长度、面积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建筑测量收集的数据和实地的数据相差较大,导致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设计缺乏正确的数据支持,决策不科学,严重导致建筑质量低下甚至出现返工的情况。 2.3设备因素 (1)设备本身的误差。设备因素对工程测量精准度的影响在于设备本身的精准度和操作方面。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其测量设备避免不了存在机械自身的误差,进而会对工程测量的精准度造成一定影响。而伴随着测量设备的长久使用,恶劣的施工环境对设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设备老化、磨损严重,加剧设备本身磨损的出现,更加剧设备误差的出现。(2)设备检修和保养。工程测量的设备缺乏定期的检修也是影响测量精准度的重要因素,在恶劣施工环境的影响下测量设备需要定期进行规范化的检修和保养,一些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隐患,没有规范化的检修制度将会造成工程测量工作的随意性,不能保障建筑工程实地数据的准确性。(3)设备操作的因素。设备操作上的不规范也会对最终的工程测量数据精确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由于测量工程的特殊性,一些工程需要快速完成测量工作,测量工作人员在运送和使用测量设备时,不注重对设备的保护导致设备在运送和使用当中出现暴力使用的现象,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受到一定影响,测量的精准度也有所下降。例如,GPS的测量方法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如表1所示,GPS作为平面控制测量但那个中的一种,其等级不同相对的误差也就不同。 3建筑施工中工程测量及误差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关于控制网测量误差的有效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测量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平面控制网测定时,要将以下工作落实到位。第一,在实地勘察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之后,选择最为适宜的地理位置作为控制点,所选择位置点的高程须符合现场观测的实际要求。第二,在开展控制网测量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预先检查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造成的误差在法定范围内,方能将相关仪器设备运用到测量工作中。反之,若仪器设备的误差值超出相应范围,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给后续施工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在开展工程测量的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相应仪器设备的辅助下开展测量工作,遵循仪器、观测员、观测线路三固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落实测量工作,以保障测量数据的精准性。第四,在开展控制网测定工作时,要依据测量要求,选择温差变化偏小的侧测量地点,以推进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3.2关于放样工作的质量控制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放样施工便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因素。若放样施工的误差值过大,则会加大建筑工程出现施工

测量误差与精度

5.5.1 测量误差与精度 1. 测量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量的真值是不能准确得到的。实用中,一般是以约定真值或以无系统误差的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上述定义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即 = - (5-3) 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或负值。被测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绝对误差大小能够反映测量精度。被测尺寸不同时,绝对误差不能反映测量精度。这时,应用相对误差的概念。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即 (5-4) 2. 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是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结果。测量的精密度是指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值的分布集中程度,测量的正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一致的程度。下面用打靶来说明测量的精确度: 把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值看作是同一个人连续发射了若干发子弹,其结果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偏离靶心且不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较大且分散,即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低;也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偏离靶心但比较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较大,但分布的范围小,即测量的正确度低但精密度高;还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接近靶心但分散,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不大但不集中,即测量的正确度高但精密度低;最后一种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十分接近靶心且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不大且集中,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即测量的精确度高。 5.5.2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测量误差直接影响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对于任何测量过程都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根本途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

全站仪在使用中的误差 时间:2010-05-07 10:21:08 来源:本站作者:四眼我要投稿我要收藏投稿指南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促使测绘工作正从传统的测绘技术手段向现代数字测绘过渡,全站仪在现代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对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的误差产生及大小做分析。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电脑处理器于一体,因此,它也兼具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和光电测距仪的测距误差性质。本文分别对这两项误差在城市测量中的大小进行分析,然后综合两方面的影响对地面点的点位误差进行分析与估算。最后单独分析全站仪的高程误差。 一、全站仪测图点位中误差分析 1、全站仪测角误差分析 检验合格的全站仪水平角观测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①仪器本身的误差(系统误差)。这种误差一般可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减低其影响,但在全站仪测图中对角度的观测都是半测回,因此,这里还是要考虑其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分析仪器本身误差的主要依据是其厂家对仪器的标称精度,即野外一测回方向中误差M 标,由误差传播定律知,野外一测回测角中误差M1测= M 标,野外半测回测角中误差M 半测= M1测=2M 标。 ②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仪器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在《测量学》教材中有很详细的分析其公式为M 中= ρ e/ ×S AB/S1S2其中e 为偏心距,熟练的仪器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对中偏心距一般不会超过3mm ,这里取e=3mm 。S1在这里取全站仪测图时的设站点(图根点)至后视方向是(另一通视图根点)之间的距离,S2取全站仪设站点至待测地面点之间的规范限制的最大距离。由公式知,对中误差对水平角精度的影响与两目标之间的距离S AB成正比,即水平角在180 时影响最大,在本文讨论中只考虑其最大影响。 ③目标偏心误差对水平角测角的影响,《测量学》教材推导出的化式为m 偏= ρ /2× √ (e1/S1)2+(e2/S2)2,S1、S2的取法与对中误差中的取法相同,e1取仪器设站时照准后视方向的误差,此项误差一般不会超过5mm ,取e1=5mm ,e2取全站仪在测图中的照准待测点的偏差。因为常规测图中棱镜中心往往不可能与地面点位重合,偏差为棱镜的半径 R=50mm ,固取e2=50mm 因为对中误差与目标偏心误差均为“对中”性质的误差,就对中本身而言,它是偶然性的误差,而仪器一旦安置完毕,测它们就会同仪器本身误差一样同时对测站上的所有测角发生影响,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则测角中误差M β= 。 下面就以上分析,根据《城市测量规范》中给出的各比例测图,图根控制测量与各比例测图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精确度是衡量电子测量仪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通常由读数精度、量程精度两部分组成。本文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讲述误差的产生、计算以及标定方法,正确理解精度指标能够帮助您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误差常见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其被测真值x之差称为近似值x*的绝对误差,简称ε。 计算公式:绝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2)相对误差: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相对误差 =(测量值 - 真实值)/真实值×100%(即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3)测量的绝对误差与仪表的满量程值之比,称为仪表的引用误差,它常以百分数表示。引用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 引用误差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而引用误差与仪表的量程范围有关,所以在使用同一准确度的仪表时,往往采取压缩量程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 举个例子,使用万用表测得电压1.005V,假定电压真实值为1V,万用表量程10V,精度(引用误差)0.1%F.S,此时万用表测试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分析过程如下: 绝对误差:E = 1.005V - 1V = +0.005V; 相对误差:δ=0.005V/1V×100%=0.5%; 万用表引用误差:10V×0.1%F.S=0.1V; 因为绝对误差0.005V<0.1V,所以10V量程引用误差0.1%F.S的万用表,测量1V相对误差为0.5%,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 绝对误差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且绝对误差不可避免,相对误差可以尽量减少。误差组成成分可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即: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 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定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产生原因: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特性: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且误差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优化方法:方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 2)随机误差。 定义: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同一待测量的大量重复测量的平均结果之差。产生原因: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测量对象,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 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可能是正偏差,也可能是负偏差,且误差绝对值起伏无规则。但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表现出以下三个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随着新仪器新设备的不断出现,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这就对精度的要求加强了许多,随着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在我们建筑施工测量中,全站仪主要是用于测量坐标点位的控制和高程的控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全站仪放样的误差作简要概述。 1、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误差分析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仪器本身的测 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式(3)表明,对固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O。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O,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因此,操作中应时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2、全站仪在控制三角高程上的误差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测量高程时方法为: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当A、B两点距离较短时,用上述方法较为合适。 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 一般情况下,当两点距离大于400m时须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在高差计算时需加两差改正。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 k为大气折光差系数,k=1-2RC (C为球气差,C=0.43D2/R,D:两点间水平距离)。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距离较远时,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如果高程传递次数较多,累计误差就会加大,在测量时,最好是一次传递高程,若有需要,往返测高程,取其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1)、地球曲率改正 以水平面代替椭球面时,地球曲率对高差有较大的影响,测量中,采取视距离相等,消除其影响。三角高程测量是用计算影响值加以改正。地球曲率引起的高差误差,按下式计算 P=D2 /2R (2)、大气折光改正 一般情况下,视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时,将发生连续折射,形成向下弯曲的曲线。视线读数与理论位值读数产生一个差值,这就是大气光引起的高差误差。按下式计算 r =D2 /14R

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练习题

测量误差(练习题)、选择题 1、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 的( )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术平均值 D .中间值 2、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 去 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 A .中误差 B .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 ) 。 A .偶然性 B .统计性 C .累积性 D .抵偿性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 为: 173° 58′58" 、 173 °59′02" 、 173 59′04" 、173° 59′ 06" 、173°59′10" ,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A .± 4.5" B.± 4.0" C . 5.6" D.± 6.3" 5、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 .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无法确 定 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 称为 ) 。 A .系统误差 B .平均中误差 C .偶然误差.相对误 差 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 差为 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 ) 。 A .10″.30″ C .17.3 ″.5.78 ″ 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 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 为 ) 。 A .D1精度 高 B .两者精度相同.D2 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9、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 为± 4″和± 3″,则求算的第三个角的中误差 为 ) 。 A .±4″ B .± 3″ C .± 5″ D .± 6″ 10、设函数X=L1+2L2,Y=X+L3,Z=X+Y,L1,L2 ,L3 的中误差均为m,则X,Y,Z的中误差分 别为 ) 。 A.5m ,6m ,11m .5m ,6m ,21m C.5m ,6m ,21m .5m ,6m ,11m 11、某三角网由10 个三角形构成,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 差, 分别为:+9″、- 4 - 2″、+5″、-4″、+3″、0″、+7″、+3″、+1″,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 A.±12″±1.2″±2.6″ D .±2.4 ″ 12、测一正方形的周长,只测一边,其中误差为± 0.02m,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A.± 0.08m B .± 0.04m C .± 0.06m .± 0.02m 13、已知用DJ6 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 A.±17″.±6″.±12 ″.± 8.5 ″ 14、已知用DJ2 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2″,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 为 ) 。

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已经相当普及而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目前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许多新技术运用到全站仪的制造和使用当中,如无反射棱镜测距、目标自动识别与瞄准、动态目标自动跟踪、无线遥控、用户编程、联机控制等。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仪器精度的选择 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测量精度,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技术文件规定的测角和测距精度要求匹配的原则进行仪器选用: mβ/(ρ)≈mS/S或mγ/ρ≈ms/S 式中mβ、mγ为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方向中误差,(″);ms为测距中误差,m;S为测距边长,m;ρ为常数,ρ=206265″。 例如: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平均测距长度S为按 500m计,按照精度匹配原则有:mγ=ms/S×ρ=5P500000×206265=2″,因此,当 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时,应选用测角精度为2″级经纬仪。 2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精度估算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 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Mp=± (1) 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

差、仪器本身的测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由式(1)可得S2=[(M2P-m2s)×ρ2]/m2β (2) 顾及s2=(Xi-XA)2+(Yi-YA)2 因此(Xi-XA)2+(Yi-YA)2=(M2p-m2s)/(mβ/ρ)2 (3) 式(3)表明,对一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A。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A,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因此,操作中应时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3全站仪三角高程的精度估算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距仪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 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 hAB=Ssinα+i-l (4) 式(4)是假设的水平面来起算的,实际上,高程的起算面是平均海水面。因此,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在高差计算中加两差改正,即: hAB=Ssinα+i-l+h球+h气 =Ssina+i-l+s2/(2R)-k2s/(2R) (5)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h球、h气为大气折光系数。一般来说,两差改正很小,当两点间的距离小于400m时,可以不考虑。 由式(5)可知: m2h=m2ssin2α+(s/ρ)2m2a+[s2/(2R)]2m2k+m2i+m2l (6) 由于α角一般比较大,因此,测距误差ms对测定高差的影响不是主要的,若采用对中杆,仪器和棱镜高的测量误差mi,ml大约为1mm,竖直角的观测误差mɑ

全站仪放样误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技术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提高。测绘作业手段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测绘仪器设备由过去的光学经纬仪,逐渐地过渡到半站仪,接着又推出了全站仪,随着仪器设备不断地创新,测绘野外作业的劳动强度逐渐减轻,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本论文对全站仪在施工中放样精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站仪;放样;估计精度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已经相当普及而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站仪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快捷的定位功能在目前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许多新技术运用到全站仪的制造和使用当中,如无反射棱镜测距、目标自动识别与瞄准、动态目标自动跟踪、无线遥控、用户编程、联机控制等。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1仪器精度的选择 为了能够满足施工中测量精度,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技术文件规定的测角和测距精度要求匹配的原则进行仪器选用: mβ/(ρ)≈mS/S或mγ/ρ≈ms/S 式中mβ、mγ为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方向中误差,(″);ms为测距中误差,m;S 为测距边长,m;ρ为常数,ρ=206265″。 例如: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平均测距长度S为按500m计,按照精度匹配原则有:mγ=ms/S×ρ=5P500000×206265=2″,因此,当使用的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10-6S)时,应选用测角精度为2″级经纬仪。 2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精度估算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Mp=± (1) 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仪器本身的测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由式(1)可得S2=[(M2P-m2s)×ρ2]/m2β (2) 顾及s2=(Xi-XA)2+(Yi-YA)2 因此(Xi-XA)2+(Yi-YA)2=(M2p-m2s)/(mβ/ρ)2 (3) 式(3)表明,对一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A。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A,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因此,操作中应时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3全站仪三角高程的精度估算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距仪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 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 hAB=Ssinα+i-l (4) 式(4)是假设的水平面来起算的,实际上,高程的起算面是平均海水面。因此,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在高差计算中加两差改正,即: hAB=Ssinα+i-l+h球+h气=Ssina+i-l+s2/(2R)-k2s/(2R) (5)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h球、h气为大气折光系数。一般来说,两差改正很小,当两点间的距离小于400m时,可以不考虑。 由式(5)可知:

建筑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节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一、测量误差概述 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实践证明,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为因素。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感觉器管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仪器的对中、照准、读数等方面。 (2)测量仪器的原因。由于测量仪器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测量仪器在构造上的缺陷、仪器本身的精度、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 (3)环境因素。外界观测条件是指野外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因素,如天气的变化、植被的不同、地面土质松紧的差异、地形的起伏、周围建筑物的状况,以及太阳光线的强弱、照射的角度大小等。 测量时受环境或场地之不同,可能造成的误差有热变形误差和随机误差为最显着。热变形误差通常发生于因室温、人体接触及加工后工件温度等情形下,因此必须在温湿度控制下,不可用手接触工件及量具、工件加工后待冷却后才测量。但为了缩短加工时在加工中需实时测量,因此必须考虑各种材料之热胀系数作为补偿,以因应温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未知量进行多次观测时,不论测量仪器有多精密,观测进行得多么仔细,所得的观测值之间总是不尽相同。这种差异都是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的缘故。测量所获得的数值称为观测值。由于观测中误差的存在而往往导致各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用L代表观测值,X代表真值,则误差=观测值L—真值X,即 ?(5-1) = L- X 这种误差通常又称之为真误差。 由于任何测量工作都是由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观测误差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观测者的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仪器、工具的精密程度;观测时外界条件的好坏。通常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将影响观测成果的精度:若观测条件好,则测量误差小,测量的精度就高;反之,则测量误差大,精度就低;若观测条件相同,则可认为精度相同。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在不同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由于在测量的结果中含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误差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消灭误差,而是要对误差的来源、性质及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一系列的观测值中,如何确

全站仪校正方法

全站仪校正方法 1,长气泡:首先将气泡平行于两脚螺旋,假设为0度方向,再调平。再旋转90度使气泡垂直于第三个脚螺旋再调平。然后回到0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居中照之前方法重来,再90度方向看是否居中,如不平如前一样。要是这两方向都平就旋转至180度方向。看气泡是否居中,是则不用校,不是则要校。其方法如下(首先看差多少,再确定差的一半距离。再通过调校正螺丝使其改正一半。在调的时候始终把握这样一个观念气泡在那边就那边高,校正螺丝是顺时针升高,逆时针降低。只把握住这点不管校正螺丝在左边还是右边都可照此做。上面做完之后回到0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居中照以上方法重来。) 2,圆气泡:这项是在长气泡完好的基础上做的,首先将长气泡调平,这里是指各方向都已平了。然后看圆气泡是否居中,如不是则通过调气泡下面三颗螺丝将其调平。当然这里面有经验,总之在保证各螺丝既紧又能使其居中。一般哪边高就调哪颗。 3,对中器:这项相对以上要难点。书上说是首先要将仪器调平,但经验告诉不必这么做,因为我们这是在校对中器。将仪器架好之后,我们假设0度方向,把对中器对准地面一个目标,目标越小越好。最好是自己做个十字点。然后旋转180度,看是否对中,如不是则要校。这是只说全站及电经,光经比较难而且实用性不大。首先打对中器护盖看到四颗螺丝。再看对中器的十字丝或者小圆点在地面目标的哪边。例如在上边就松上面那颗螺丝,紧下面那颗。在这里请注意,也只是改一半,调到差距一半即可。同理左边就松左边紧右边。其它方向按此理推。然后旋转至0度位置看是否居中,如不是照止方法重做。(注意,一般几个螺丝都会动才行。但基本方法都是如此。但这只针对于对中器是正镜才这样调,倒镜反之。国产仪器及日本仪器都是这样的。) 4,2C值校正:首先将仪器整平,在20米外贴一十字丝。先在盘左照准目标再置0,再旋转180度盘右照准目标读数,正常情况是180度正负15秒。如不是就要校正,最好是这样多做几次以确定误差到底有多大,然后通过水平微动改误码差一半,这时十与目标不重合,十字丝在目标左边就松左边紧右边,反之松右边紧左边。再回到盘左按之前方法重来。反复几次看误差是否达到允许范围。(这是水平角} 5,I角校正:仪器调平,打开补偿器,这中是针对于有补偿器的全站及电子经纬仪的。这类仪器都是自动校正的,只需我们按步骤做就行。盘左照准目标读垂直角,再盘右位置读垂直角。然后盘左加盘右看是否是360正负15秒。如不是则需校正。方法如下: 关机然后电源加F1开机,(电源和F1同时按下,但电源只按将近不到1秒钟就行,F1不放)进入仪器校正模式,按F1垂直角校正,千万不要按F2。再过0盘左照准目标按回车, 盘右照准目标按回车,校正完毕。自己再按最先的方法再做几次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一台仪器如全站其校正指标共十项,但条件限制一般野外只能校正五项,以上方法也不一定全对,但很多是经验之谈。望共同学习。

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练习题

测量误差(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术平均值 D .中间值 2、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 A .中误差 B .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 A .偶然性 B .统计性 C .累积性 D .抵偿性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为:173°58′58"、173°59′02"、173°59′04"、173°59′06"、173°59′10",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 A .±" B.±" C.±" D.±" 5、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 A .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 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 A .系统误差 B .平均中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 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 A .10″ B .30″ C .″ D .″ 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为( )。 A .D1精度高 B .两者精度相同 C .D2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9、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4″和±3″,则求算的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 A .±4″ B .±3″ C .±5″ D .±6″ 10、设函数X=L 1+2L 2,Y=X+L 3,Z=X+Y ,L 1,L 2,L 3的中误差均为m ,则X ,Y ,Z 的中误差分别为( )。 A .m 5,m 6,m 11 B .m 5,m 6,m 21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11、某三角网由10个三角形构成,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分别为:+9″、-4″、-2″、+5″、-4″、+3″、0″、+7″、+3″、+1″,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 )。 A .±12″ B . ±″ C . ±″ D .±″ 12、测一正方形的周长,只测一边,其中误差为±0.02m,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

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的误差来源

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的误差来源 摘要:随着空间技术的成熟,测绘技术手段向信息化测绘阶段过渡,遥感与动态GPS(RTK)在测量工作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站仪因其操作简单、全数字显示、双轴补偿和数据传输等优点,与RTK相比具有购置费用低、效费比高等特点,仍然是测绘工作中广泛采用的仪器。为了充分,合理地发挥它的作用,在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的基础上,也应了解其本身所带来的测量误差大小,这对我们在工作中选择,操作仪器方面是有所帮助的,本文对全站仪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作以估算、分析。 关键词:全站仪;误差;测量 Abstract: with the space technology matur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o surveying and mapping phase transition information, remote sensing and dynamic GPS (RTK) in the use of the measurement work more and more. But important, tachometer because of its simple operation, and the digital display, dual axle compens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RTK with purchase expenses low, cost-effectiveness than higher characteristic,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the instrument. In order to fully, reasonably play its role in know its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use, also should understand its itself brings the measurement error size, this to our work in options, and operating instruments is the help, this paper by using produ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measurement error in the estimation, the analysis. Keywords: tachometer; Error; measurement 前言:全站仪又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兼有电子测距、电子测角、计算和数据自动记录及传输功能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因此,它也兼具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和光电测距仪的测距误差性,因此,它也兼具经纬仪的测角误差和光电测距仪的测距误差性质。本文分别对这两项误差在测量中的大小进行分析,然后综合两方面的影响对地面点的平面,高程误差进行分析与估算。有必要对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大小进行估算。 1 全站仪测图误差分析 全站仪测角误差来源及分析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制造工艺和仪器检校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如三轴误差,一般可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降低其影响。但在全站仪测图中对点位的观测都是半测回(包括测角和测距),因此要考虑其对测角精度的影响。由于全站仪完全是数字显示,故不考虑读数误差。考虑到半测回测角及实际测量误差来源的复杂性,以全站仪标称精度的2倍作为相应的中误差,即半测回测角中误差为2mβ。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 预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光学、仪器零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科程为机电类、仪器仪表类及测试计量技术等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本科程的主要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给出了精度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光、机、电等总体精度分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仪器的精度具有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指导仪器总体设计,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误差和精度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误差来源,分类及精度的含义。 第二章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特性及等精度、不等精度测量中随机误差的估计。 第三章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分类、发现及减小消除方法。 第四章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产生原因,粗大误差判别准则。 第五章函数误差及误差合成 函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计算、误差合成。 第六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概念、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误差结果的表示。 第七章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原理、线性参数最小二乘估计 第八章仪器精度基本概念 仪器参数及特性、影响仪器精度主要因素、仪器精度设计基本原则第九章仪器精度特性 仪器精度评定方法、仪器动态精度、仪器精度设计

第十章精密机构精度 轴系精度、导轨精度、齿轮机构精度 第十一章光学电气测量系统精度 测量仪器光学系统对准精度、测量仪器电器系统精度第十二章仪器总体精度分析 仪器总体精度分析方法、提高仪器精度的方法 教材: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毛英泰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主要参考书: 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仪器精度设计》郑文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 撰写人:王金波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7月

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练习题

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练习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测量误差(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A.最大值 B.最小值 C.算术平均值 D.中间值 2、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A.中误差 B.真误差 C.相对误差 D.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A.偶然性 B.统计性 C.累积性 D.抵偿性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为:173°58′58"、173°59′02"、173°59′04"、173°59′06"、173°59′10",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A.±" B.±" C.±" D.±" 5、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A.高 B.低 C.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A.系统误差 B.平均中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 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A.10″ B.30″ C.″ D.″ 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为()。 A.D1精度高 B.两者精度相同 C.D2精度高 D.无法比较 9、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4″和±3″,则求算的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A.±4″ B.±3″ C.±5″ D.±6″ 10、设函数X=L1+2L2,Y=X+L3,Z=X+Y,L1,L2,L3的中误差均为m,则X,Y,Z的中误差分别为()。 A.m5,m6,m 11 B.m5,m6,m 21 C.5m ,6m ,21m D.5m ,6m ,11m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在物理量的测量中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经常用到,然而又是很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这几个概念中,灵敏度是仅对实验仪器而言的,精确度仅对测量而言,而精密度和准确度既是对仪器、又是对测量而言的。根据这些概念的意义和作用,现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分析和说明。 一、衡量测量仪器的品质 1、仪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值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而言的,对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则无所谓灵敏度。 比如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每格毫克数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表示灵敏度的,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的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和附加内阻之和)为20kΩ。这个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这是因为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 越小,灵敏度便越高。 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因此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宜要求过高。 2、仪器的准确度 准确度一般是对电气仪表而言的,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以准确度等级来表示的,如电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当它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比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即仪器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最大绝对误差是不相同的,因此使用电表时,就存在一个选择适当量程挡的问题。 3、仪器的精密度 仪器的精密度又简称精度,是指仪器的构造的精细和致密程度,一般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如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度就是

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产生与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产生与控制方法 摘要: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影响测量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误差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误差; 一、建筑工程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精度上的限制和构造不可能十分完美的缺陷,虽然事前已经校正了仪器但尚有误差未完全消除,仪器误差分为设计原理误差和制造误差。 1)设计原理误差:仪器在设计时,经常采用近似的实际工作原理来代替理论的工作原理,其所造成的测量误差,称为设计原理误差。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在仪器设计时都要求进行修正。2)制造误差:测量仪器一般是由多个零部件构成的,在制造和安装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这种误差即为制造误差。因此,在测量时,要选择测量误差小的测量器具或带有修正值的测量器具,以减小测量误差。水准仪在构造上有几个轴线,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视准轴、管水准器轴等。这些轴线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水准仪才可以正常使用,水准仪在使用或搬运过程中对这些轴线间的关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使仪器不能满足正确的几何关系,产生仪器误差,而这些误差中对测量影响最大的是视准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平行关系被破坏后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只要观测时注意使前、后视距离相等,便可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2.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 目前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活跃,大量人员涌入建筑业谋求生存,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质量不一,很多企业往往招不到专业的测量人员。而在另一些私营企业中,因为资金等因素的原因,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指派其他技术员兼任测量工作,而这些人员有的严重缺乏实地测量的工作经验,造成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人为的测量方法误差主要包括对准误差、测量力误差及定位安装方法误差三个方面。 1)对准误差:观测者操作仪器的熟料度和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仪器的照准,观测,读数等观测过程中使观测值产生误差。另还有误读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10.02 mm或9.98 mm。若读取尺寸在非垂直于刻度面时,即会产生误差量。对准误差主要原因定位不准确,测量方向偏离被测尺寸所造成的误差,对准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读数对准误差主要是在读数时,人的视线与测量器具刻度不垂直所引起的偏视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