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教育评价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评价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点与不足。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并适当地减轻了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但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照顾了个体差异,但由于被评价者不与他校(或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找出自己真正的差距,而且个体内具体的判据,往往不容易选择。故应把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与相对评价法以及绝对评价法结合起来使用。

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测验和目标参照测验有什么区别?

常模参照测验是将被试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标准参照测验是将被试与以绝对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3.如何理解教师评价的校本原则?

校本管理最基本的定义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权力下放的意思是指教育当局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自由空间,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人事决策等方面改革。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校本应是校本管理的题中之意与必然要求。坚持校本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以学校为评价改革的基本单元,从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以学校为主体,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尊重差异,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发展。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自我评价的意义及实践中如何有效进行?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就要注意使之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目前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如果仅仅注重于采取他人评价的方式而忽视教师本。人的意愿,容易使被评价者因评价结论与自我感觉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会由对评价者权威性的蔑视而导致矛盾激化,妨碍工作的进—步开展,使评价达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因此,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当前对教,师的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要形式。在这个基础上,再辅之以慎重的他人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评价的顺利开展。即使在—些确实必须以外部评价为主的场合(如为了行政上的判断),也必须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充分考虑和重视其结果。

对二种评价不—致之处要进行差异分析,以尽力求得认识上的统一,将教育评价的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教师的自我评价活动不是简单地确定自己的成绩或错误,而是为改进教学与发展自我的教育分析。为了便于教师全面地评价诊断自我,我们可以将评价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思想基础与行为的规范性,这些是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有所成就的最根本保证,但仅仅具备这些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使工作富有成效,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与水平,这就是评价内容的第二个层次,但这些仍然还只是潜在因素,其在实践中落实的程度和发挥的效率的具体表征——即教师的成就与贡献,就是第三个层次的内容。下面让我们具体地层开论述。

一,对政治思想,品质道德与教育观念的评价这些是教师工作生活的最根本的基础,只有具备为社会主义,为祖国为人民的献身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系,工作和生活才有方向,动力和保障,才会竭力去谋求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与修养,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多作贡献。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价,我们过去已有了不少的经验,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内容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其结论可能有所修饰。因此,其处理方式应慎重考虑,笔者认为,应让教师选择其认为适当的表达形式,但务必要在自己意识中明朗化,观念化,以利于进一步的教育诊断。教育观念的评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水平,对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教育的价值观,作用观以及本人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合理性与适宜性等。教育指导思想和预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评价从某个意义上说,就是判断实际工作成就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因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在评价中,要注意对这方面的表述要切实是自我内心认定的感受与设想,要具体明确,切忌抽象空洞的大道理或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评价的依据,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丰富多样的社会现实需要,学生实际和本人的具体情况。根据动态性原则的要求,还必须对自己贯彻既定的指导思想,实现教学目的的成效及努力程度加以描述与评定。

二,对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评价素质与能力也是教师创造成就的前提与条件。虽然它还只是潜在的因素,但缺乏这些,是称不上合格教师或至少是不会很有成就的教师的。因此,对这方面加以检查和鉴定,确实应成为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对成就与贡献的评述,成就与贡献是思想认识,素质与能力的客观表征与物质体现。通过对其有无、大小和内容的鉴定,我们才能判断出思想认识落实的程度和素质能力发挥的效率,或者为分析诊断探索某个结果或现象的本质根源提供方向与出发点。这方面内容大致可划为如下:

2.联系实际论述传统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学生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通过学生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从而达到更好完成学业的目的。所以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评价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改成败。但是现在的学校学生评价存大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准确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比,后者的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一些教师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出现了“贴标签”、“穿靴戴帽”、“喧宾夺主”式的评价方法,致使学生评价走入歧途。

二、评价激励策略使用不当

由于对激励作用的片面认识、许多教师的学生评价存在过多的表扬和无原则的表扬。这样没有目标的、片面的、随意的评价激励无法真正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反而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培养学生随意、傲慢的坏习惯。

三、评价与教学融合不够

教师在评价中缺少过程性评价的办法,常常是为评价而评价,除了考卷和类似《素质评价手册》的定期评价外,缺乏其他规范的、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和健康发展的动态评价,没有达到到让学生评价服务教学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学生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一、激励评价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评价应淡化学生横向比较,而多侧重纵向比较;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及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找出不足,发扬成绩,强化信心。

评价中既要发掘学生的潜能,也要找出他们的不足;既要多鼓励进步,也要帮助改正,要客观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指导他们制定改进计划;既要有肯定评价,也要有否定评价;既要有激励评价,也要有严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突出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评价在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同伴、家长等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参与和协商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教师在评价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作用,还要善于组织其他主体共同评价的作用,力争做到学生评价科学、中肯、有启发性。

三、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

首先,我认为各科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时,将课程标准中的各项学业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提炼概括出来,在某个阶段重点关注某些方面,并形成一些关键指标,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并重视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发展。教师在日常评价活动中要用积极的眼光,采用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展示、活动报告等形式,从多角度、多方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自信和自尊中快乐地成长,并做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四、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的过程应具体体现在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例如,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结束后,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知识、技能、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优点给出恰当的评价,并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和方法。

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将定期的正规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不能拘泥于形式,硬性规定日常评价的时间、内容、形式等。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感而发”。记录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可以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可以放在成长记录袋中,也可以记录在成长记录卡中,还可以写在学习报告单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资料系统整理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而帮助学生制定今后发展和改进计划。

五、采用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

评价中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在进行期末测评方式改革与探索的同时,对学生日常学习,如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的评价也应做到形式多样。在评价中,教师将评价作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使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亲情化、人性化,使积极的评价因素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如作业形式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外,应增加口头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在测验的内容和形式上采用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小论文、成果展示等,逐步推行表现性评价、多能力综合评价等方法。

学生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评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完成的好坏,所以我们要全力投入,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出更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办法。

三、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1.某中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第一年执行后,结果却出人意料:一位上课较受学生欢迎的外语教师排在了最后,而工作不努力的那位生物教师分数并不低,令校长很为难。经了解发现,因为那位外语教师性格较内向,平日里不爱和同事交流;而那位工作业绩平平的生物教师却因日常善于交流而和同事密切许多。这使校长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你是校长,该怎么办?你如何理解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的优点在于: 1、增强危机感,使命感,避免人浮于事;2、精减机构,分流员工,建立精干高效员工队伍;3、推动企业管理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企业向前发展;4、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缺点表现在: 1、无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2、容易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增加内耗,影响团队精神,造成优秀人才流失,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3、考核方法不一定科学;4、末位淘汰制有违法的可能性:

鉴于末位淘汰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用之应该慎之又慎。具体在实践的落实中应考虑具体单位是否具备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是否确定了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否建立了合理的补偿制度。首先,必须了

解本单位所处的地位和水平。如果本单位人浮于事、人员过剩,管理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机制,那么实施末位淘汰制是适合的;而一个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单位,人员精炼、素质较高、机构简单、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硬性的推行末位淘汰制度,被淘汰的员工可能比同类单位优秀的职工相比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造成的职位空缺是无法迅速的从人才市场得到补充,从而造成单位的损失,这种单位就不适合用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的应用是有一定的环境基础的。具体到不同的岗位来讲,不同的岗位对末位淘汰制的适用也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岗位业绩容易量化,较适合末位淘汰制,而有的岗位则不易量化,如一些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宽松的外部环境,因而就不大适合用末位淘汰制。其次,一旦决定适用末位淘汰制就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指标体系。否则,考证的结果就不会科学,淘汰的人员就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

2、案例2.据新华社石家庄2001年9月3日电,在邯郸市的一个村里,一个才上初一的孩子告诉记者,有一次,县领导要来视察工作之前,老师就对全班学生交代:检查团来了后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比如收费,只说该交的那部分,别的免提。结果领导视察真的什么问题也没发现。

据新华网2002年8月4日载:某县某镇中学不少老师反映,学校为应付上级检查,强行让老师每人买一台电脑搬到学校充数,不买者下岗,对此,老师敢怒不敢言。一位不敢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县一个镇跟着一个镇学,一个镇这么干,其他镇都这么干。他说,他一位在某镇中学当老师的亲戚因为买电脑没钱而被“挂”起来。

从教育和教育评价目的角度分析此种做法的问题和危害。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和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阻力。由于学校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客观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校管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转移支付、“县级为主”教育投资机制等政策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同工同酬,但地区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重点学校在教育经费和杂费收入等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学校实际拥有的经费悬殊过大,因而不同学校给教师发放的各种福利待遇也就有了不同。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的原因,几乎没有什么福利,就是工资每月还有名目繁多的克扣,到手的工资已经缩水了。一部分教师由于爱人没有工作,在农村大多有耕地,造成了在学校是教师,放学后是农民的双重身份。面队清贫的生活,面队孩子高涨的学费,面队需要赡养的年迈父母,面队世故的人情,生活负担的沉重也就可想而知了。生活负担的日积月累势必会转化成为工作上的负担,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绊脚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