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总布置篇

第四章车身系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4.1 整车断面

断面的作用:

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

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

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

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

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

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

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

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

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

截面位置:Y=0平面

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

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

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

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

图示:

CE-1

NL-1 GC-1

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

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

图示:

CE-1

GC-1

NL-2

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

CE-1

NL-1

GC-1

4.1.4 前风挡-顶盖 FRT WINDSCREEN-ROOF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前横梁、前阅读灯、前风挡、前风挡密封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前横梁与顶盖的搭接;前阅读灯的布置(人机

及照射范围);顶棚的布置;内后视镜的布置(视野校核)

图示:

CE-1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

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非天窗版) 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天窗版)

NL-2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

4.1.5 顶盖-后风挡 ROOF-RR WINDSCREEN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风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后横梁与顶盖的搭接;顶棚的布置;图示:

CE-2

GC-1

4.1.6 后风挡-行李箱盖 RR WINDSCREEN-TAILGATE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行李箱盖、密封条、后风挡、后风挡下横梁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玻璃倾角;后风挡与后风挡下横梁的搭接关系;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与后风挡的间隙;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

CE-2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108°,整体式铰链)

GC-1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83.6°,四连杆铰链)

4.1.7 顶盖-后背门 ROOF-TAILGATE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背门、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与顶盖的静止间隙A;后背门与顶盖的运动间隙B;背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与顶盖间隙C;后背门与顶盖的密封;顶盖后横梁结构;顶棚的布置;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

CE-1(背门开启角度88°)

NL-1(背门开启角度81.6°)

LC-1(背门开启角度106°)

4.1.8 后背门(行李箱盖)-后保 TAILGATE-RR BUMPER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后背门(行李箱盖)、锁、后保、后围上横梁、后围板、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行李箱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后背(行李箱盖)门的密封;后背门(行李箱盖)打开自动跳起的手指间隙,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后备门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

CE-1

NL-1

LC-1

4.1.9 发盖-前悬 HOOD-SUSPENSION

截面位置:截面过悬架中心线

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前悬、轮胎包络、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悬架与发盖内板(前舱导水板)的最小间隙;前悬架与轮胎包络的最小间隙;

前减震器的安装

图示:

LC-1

CE-1 NL-1

4.1.10 A柱-前门上铰链 A PILLAR-FRT DOOR HINGE UPPER

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A柱结构;B点、R点;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

图示:

CE-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6°)

NL-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7°)

LC-1(一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1°)

4.1.11 A柱-前门下铰链 A PILLAR-FRT DOOR HINGE LWR

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 A柱结构; B点、R点; 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c

图示:

CE-1

GC-1

NL-1

LC-1 单道密封,密封条与车门内板配合

4.1.12 前门-门槛 FRT DOOR-SILL

截面位置:过前门玻璃挡水条的中点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侧围、地板、护板、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门槛结构;前门门槛与前门的配合及密封;B点、R点;前门门槛与底板的搭接;迎宾踏板、门护板、内外饰件的搭接关系;前门的密封;车门玻璃与门内板的距离

图示:

LC-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

CE-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

GC-1(车门下端与门槛装饰板配合)

NL-1(车门下端与侧围装饰板配合)4.1.13 前门上部-A柱 FRT DOOR-A PILLAR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 第二章人机校核 2.1 人体乘坐舒适性 2.1.1 人体姿态角度 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 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 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舒适角度 舒适角度最佳角度 20°

臀部角度膝关节 紧凑型轿车90°-95°115°-12 0° 小型轿车95°125° 中型轿车95°-100°125°-130° 大型轿车100°130° 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 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因此,座椅的位置,必须至少包含这个范围,也就是座椅设计H点的轨迹必须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SgRp点(如果是紧凑型轿车,也可以选择座椅轨迹两端为座椅实际轨迹),也就是大致包括所有范围的人体。滑轨角度为3°-5°,普通轿车高度方向调节量为35mm左右(X向接近时候测量),人体设计R点在高度调节范围内的中间位置,见图3。 图3 座椅轨迹范围 一般后排乘客的膝部与前排靠背的间隙最小要保证51mm(95%SAE人体的腿部粗),见图4。 图4 膝部间隙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 第一章DTS 1.1 间隙及面差定义 1.1.1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1.1.1.1 意义 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内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 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 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 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

1.1. 2.1 相关输入及流程 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 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内、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内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 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内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汽车涂装设备设计手册(完整实用版)

目录 第一章涂装车间的工艺及设备总体设计 (5) 1基本概念 (5) 2 涂装车间 (6) 3 涂装线的工艺设计 (12) 4 涂装线的设备设计 (46) 第二章前处理设备 (58) 1 前处理工艺及处理方式 (58) 2 前处理设备设计 (62) 3 密封室设计 (64) 4 槽液循环 (66) 5 喷嘴的形式与数量 (66) 6 泵的选择 (70) 7 加热装置 (71) 8 辅助设备 (74)

9 前处理用水量计算 (87) 10 绘前处理工作原理图 (88) 11 前处理的发展趋势—硅烷及氧化锆技术 (89) 12 降低水耗 (93) 第三章电泳设备 (96) 1 电泳涂装的特点 (96) 2 电泳原理 (96) 3 电泳设备设计 (98) 附1 电泳专用名词解释 (118) 附2 电泳后冲洗废水再利用 (118) 附3 自泳涂装 (120) 4 使用范围 (121) 5 涂膜的特性 (122) 第四章喷涂设备 (126) 1 喷漆室的功能 (126) 2 喷漆室分类 (126)

3 水旋式喷漆室 (127) 4 文丘里式喷漆漆室 (131) 5 水帘喷漆室 (132) 6 无泵喷漆室 (133) 7 干式喷漆室 (134) 8水性漆喷漆室 (136) 9 喷漆室的设计 (136) 10 集中供漆系统 (143) ESTA (145) 11 喷漆室类型的选择 (154) 12 防火及废气处理 (156) 13 静电喷粉设备 (158) 14 静电喷漆 (162) 15 喷PVC胶设备 (167) 第五章烘干设备 (171) 1 涂膜的固化机理 (171)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 第二章人机校核 2.1 人体乘坐舒适性 2.1.1 人体姿态角度 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 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 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 舒适角度 舒适角度最佳角度 20°<A1<30°25° 95°<A2<110°95° 95°<A3<135°125° 85°<A4<110°87° 25°<A5<60° 80°<A6<165° 170°<A7<190° 图2 人体姿态角度示意 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 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 臀部角度膝关节 紧凑型轿车90°-95°115°-120° 小型轿车95°125°

中型轿车95°-100°125°-130° 大型轿车100°130° 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 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因此,座椅的位置,必须至少包含这个范围,也就是座椅设计H点的轨迹必须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SgRp点(如果是紧凑型轿车,也可以选择座椅轨迹两端为座椅实际轨迹),也就是大致包括所有范围的人体。滑轨角度为3°-5°,普通轿车高度方向调节量为35mm左右(X向接近时候测量),人体设计R点在高度调节范围内的中间位置,见图3。 图3 座椅轨迹范围 一般后排乘客的膝部与前排靠背的间隙最小要保证51mm(95%SAE人体的腿部粗),见图4。 图4 膝部间隙 座椅的压缩量设计舒适值见图5,可以根据这些值验证座椅的压缩量的合理性。

汽车电器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100 第 10 章电器系统布置 10.1 概述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在整车性能及舒适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而前舱布置了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系统,是整车各类系统的终端,同时工作 环境恶劣,因此电器系统在前舱中的布置要求很高,下面将详细介绍。 10.2 空调管路及冷凝器 空调是改善车内环境的系统,在前舱中有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及管路四个部件; 压缩机通过支架固定在发动机上,如图 10.1 图 10.1 图 10.2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01 冷凝器是一个换热设备,一般布置在散热器前方,在车辆行驶时使风能够通过进气 隔栅吹到冷凝器表面;冷凝器的布置没有过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与散热器集成为一个 系统布置在前保横梁后方,有时因前保隔栅通风孔比较大,在车外会透过前保隔栅看到 银色的冷凝器,不是很美观,只需令供应商将其涂成黑色即可;干燥瓶一般布置在冷凝 器附件,为的是减少干燥瓶到冷凝器的管路长度,干燥瓶与冷凝器均固定在车身上,因 此以硬铝管连接,目前应用与S18的过冷式 冷凝器 图10.3 冷凝器已将干燥瓶与冷凝器集成一体,减少了管路,布置时已不需要考虑干燥瓶; 空调的管路由高低压两根管路组成,高压管连接HVAC到干燥瓶,低压管连接HVAC 到压缩机,其中低压管中间部分采用橡胶管来滤除发动机的抖动;在总布置工作中,关 于空调管主要考虑布置后期的加注操作,如下图: 图10.4 空调管路走向的设计建议尽量 贴着钣金走,不要弯折过大的角 度,以免供应商的供货尺寸不精 准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102 一般的空调加注设备尺寸:R :20mm ,H :120mm ,在管路布置结束后需要校核加 注操作的可行性; 空调管路在前挡板上的接头处需要50mm 折管路,此处需注意管路和发动机的间隙要在以免发动机抖动碰撞到空调管路图 10.5 图 10.6 一般空调高压管全部采用硬管,需要添加两个固定点,低压管橡胶管距离发动机轮 系比较近,在设计时需考虑此处的间隙要大于 30mm ; 10.3 灯具与喇叭 大灯的法规性及安装性方面的校核是由电器专业工程师完成的,总布置方面的工作 主要是检查大灯调节及更换灯泡的便利性: 图 10.7 目前三院开发的小型乘用车因成本较低,采用的灯具均为手调大灯,在汽车出厂前 需要调节配光,如上图所示,在调节时需要保证工具能够伸入到红色的调节机构内,因

整车电气系统设计手册

系统设计篇第一章电路系统设计综述........................................ 1.1整车电路设计的开发流程 ....................................... 1.2各开发阶段简介.......................................... 121整车电路的概念设计.................................. 122产品工程设计阶段..................................... 1.2.3设计验证....................................... 1.2.4产品认可....................................... 第二章电路系统概念设计........................................ 2.1设计输入............................................. 2.1.1产品的开发类型.................................... 2.1.2产品的基本信息.................................... 2.1.3配置表....................................... 2.2数据分析............................................. 2.2.1整车配置分析...................................... 2.2.2电器功能分析:.................................... 2.2.3知识产权分析...................................... 2.2.4重大、典型历史质量风险排除................................ 2.3BENCH MARK测试......................................... 2.3.1整车电器功能测量...................................... 2.3.2拆车过程电器性能测试.................................... 2.33拆车后零部件测试分析..................................... 2.4概念设计........................................... 2.4.1单元电路图初步设计.................................. 2.4.2设计构想书的编制.................................... 2.4.3整车控制策略的编制.................................. 2.4.4FMEA 编制 ..................................... 第三章电路系统工程设计....................................... 3.1整车电路设计........................................... 3.1.1单元电路图设计.................................... 3.1.2电路保护设计........................................ 3.1.3电路负载的分配.................................... 3.1.4电路集成....................................... 3.1.5导线选择....................................... 3.2电源系统设计............................................. 3.2.1蓄电池......................................... 电源管理系统......................................... 3.3电器盒............................................. 系统简要说明......................................... 3.3.2设计构想......................................... 3.4.3设计参数......................................... 3.4.4环境条件.........................................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 第一章 DTS 1.1 间隙及面差定义 1.1.1 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1.1.1.1 意义 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 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 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 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 1.1. 2.1 相关输入及流程 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 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 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汽车电器课程计说明书

汽车电器与电子课程设计说明书华夏HX7180轿车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线路设计 2015年6月12号 内容摘要:

汽车的所有用电设备均是由蓄电池和发电机组合而成的电源系统供电,在此电源系统中,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对用电设备供电并对蓄电池充电。当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不足以给汽车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时蓄电池对其供电。发动机工作时必须保证给蓄电池充足的充电时间以防止其亏点。发电机正常工作时,发电机是否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用仪表板上的充电指示灯提示。由于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范围很大,为保证发电机发出的额定电压不受转速和输出电流的影响,发电机必须装有电压调节器。发动机起动时的电源功率全部由蓄电池供给,所以蓄电池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容量才能顺利起动发动机。本文是对华夏HX7180轿车汽车电源系统和启动系统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和对各主要电器设备的选用,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 蓄电池 发电机 发动机 电压调节器 起动机 充电指示灯 一 . 华夏HX7180轿车的相关数据 华夏HX7180轿车汽车与电器与电子设备线路设计相关的基本技术数据见表1-1。 车型 华夏HX7180 轮距(前/后)mm 1480/1485 驱动形式 4×2前轮驱动 最高车速km/h 150 自重kg 1000 功率(kw/r/min) 65/5200 总重kg 1600 排量L 整车外形尺寸(长×宽×高)mm 4770 ×1800 ×1450 发动机型号/压缩比 481Q/:1 轴距mm 2700 电源系统电压V 12 —.1起动机功率的选择 起动机的选择应根据发动机的功率、起动机与发动机曲轴的最佳传动比、蓄电池容量这三个参数来确定。 起动机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才能保证迅速、可靠地起动发动机。功率的大小由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q n 和发动机的起动阻力矩决定,即9550 q q n M P ?≥。式中:q M 的单位为N ·m ,q n 的单位为r/min 。 发动机的起动阻力矩有摩擦力矩、压缩损失力矩和发动机附件损失力矩三部分组成。其中摩擦力矩是活塞与缸壁的摩擦、曲轴轴承摩擦及搅油阻力等产生,占起动阻力矩的60%。压缩力矩与气缸容积和压缩比有关,约占起动阻力矩的25%。发动机附件阻力矩是发动机用于驱动发电机、分电器、汽油泵、风扇、水泵等所消耗的力矩,约占起动阻力矩的15%。一般由试验测定,也可用式Mq=CL 来计算,即Mq=CL=35 ×=63N ·m 。 式中:C 表示系数,取30~40,L 为发动机排量。 发动机的最低起动转速nq 是保证发动机可靠起动曲轴的最低转速。汽油机在0~20℃时,根据汽油机的雾化条件,最低起动转速为应30~40r/min 。为保证低温起动,通常取起动转速为50~70r/min 。即 9550 q q n M P ?≥ =63×70/9550= 考虑到要有一定的功率储备,合理选取P 为 2 起动机的传动比选择

整车部设计手册-附件系统布置

总布置篇 第X章整车附件系统布置 本章主要针对整车附件系统的布置进行说明,主要的部件系统有:座椅、机罩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车门锁及内外开启机构、加油盖锁及开启机构总成、背门锁及开启机构、车门限位器、天窗、内后视镜、外后视镜、安全拉手、玻璃升降器、隔音隔热垫、玻璃、遮阳板、遮阳帘、行李舱网兜、随车工具气弹簧、铭牌标识、行李架、密封条、缓冲块、堵塞 1.1 座椅系统 1.1.1 座椅的种类及结构 汽车座椅是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于操纵和不易疲劳的驾乘座位。 座椅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折叠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悬挂式座椅等。头枕可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嵌入式;座椅常见的调节方式有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具体分类可参考标准QC/T 47-92《汽车座椅术语》。 座椅的结构主要包括:头枕、靠背、坐垫、座椅骨架、附属调节机构等。

1.1.2座椅的设计要求 轿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纺织、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 GB 11550-1995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17 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 ECER25 关于批准与车辆座椅一体或非一体的头枕的统一规定 安全性:要绝对保证驾乘者的安全。 乘坐舒适:能使乘员保持良好的坐姿,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具有腰椎依托感、腰背部贴合感和侧向稳定感。 操纵方便:布置的调整手柄、按钮必须是在驾乘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应能顺应常人的习惯且操纵力量适中。 1.1.3座椅布置需输入清单 功能定义描述:设计之前应该定义好需要哪些功能;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底盘布置篇

总布置篇 第×章底盘布置 底盘布置是下车身布置的重要环节,也是平台选择的首要任务。在项目策划初期就要进行底盘的布置,为底盘设计提供输入。 悬架结构型式和特点 汽车悬架按导向机构形式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大类。独立悬架的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和车架(或车身)相连,非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辆装在一根整体轴上,再通过其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 图1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示意图 1.1.1 独立悬架 主要用于轿车上,在部分轻型客、货车和越野车,以及一些高档大客车上也有采用。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断开式车轴,可以降低发动机及整车底板高度;独立悬架孕育车轮有较大跳动空间,而且弹簧可以设计得比较软,平顺性好;独立悬架能提供保证汽车行驶性能的多种设计方案;簧载质量小,轮胎接地性好。但结构复杂、成本

高。独立悬架有以下几种型式: 1.1.1.1 纵臂扭力梁式 是左、右车轮通过单纵臂与车架(车身)铰接,并用一根扭转梁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如图2所示)。 图2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 根据扭转梁配置位置又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型式。 图3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的三种布置形式 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杆作用。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叫刚度,仍可布置横向稳定杆。这种悬

架主要优点是: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左、右车轮在等幅正向或反向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前束及轮距无变化,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多转向趋势。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扭转梁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得比较多。 1.1.1.2 双横臂式 是用上、下横臂分别将左、右车轮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图4)。上、下横臂一般作成A字型或类似A字型结构。这种悬架实质上是一种在横向平面内运动,上、下臂不等长的四连杆机构。这种悬架主要优点是设定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及侧倾中心位置的自由度大,若很好的设定汽车顺从转向特性,可以得到最佳的操纵性和平顺性;发动机罩高度低、干摩擦小。但其结构复杂、造价高。 双横臂式悬架的弹性元件一般都是螺旋弹簧,但是在一些驾驶员座椅布置在上横臂上方的轻型客、货汽车上,为了降低悬架空间尺寸,采用了横置钢板弹簧或扭杆弹簧结构(图5)

汽车电气系统设计说明书

电气系统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根据奇瑞MMPV运动型多功能轿车开发目标的要求及其系列配置的要求,参考国内同类型的车型,结合奇瑞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进行开发设计。 二、达到目标 该车型的电气设计从按整车的最高配置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把所有的电气选装件都纳入设计范围内,从而满足该车型的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系列配置。 三、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电气系统的分类,就整车的电气系统进行以下方案的确定。首先把电气系统按基本配置和选装配置进行分类确定。 (一)、基本配置: 1、电源启动系 电源起动系主要是确定起动机、蓄电池、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等电器件的类型和型号型号和规格大小。 (1)起动机的确定 a、起动机类型的确定 首先根据选定的发动机确定启动机(如果发动机未带启动机),起动机按控制装置一般分为: ①接操纵式起动机发动机 ②电磁操纵式起动机 我们选用流行的电磁操纵式起动机。 b、起动机功率的确定 选定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计算公式确定启动机的大小: P=Mn/716.2(马力) (1马力=735W) 起动机的输出功率P可以通过测量电枢轴上的输出转矩M和电枢的转速n来确定。 M是发动机的起动阻力矩,单位Kg.m(1Kg.m=9.8N.m),也可以通过发动机的工作容积V求出,其经验公式为: 汽油发动机:M=(3.5~4)V 但目前的发动机大多直接配带起动机,因此需要选型的较少。

(2)蓄电池的确定 a、蓄电池类型的确定 蓄电池的主要作用是向起动机提供大的起动电流、整车用电器供电和在发电机发电时蓄能。蓄电池分为普通蓄电池和改进型铅(酸)蓄电池。我们根据该车型的特点选用免维护铅蓄电池。 b、蓄电池容量的确定: 现起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 S k W,根据经验公式 Q20=(500-600)P S/U得知, Q20MAX=500×P S /12×735= (A.h) Q20MIN=600×P S /12×735= (A.h) 根据初步选用的DA465 16M/C1发动机我们可以却动确定起动机功率为0.8k W。蓄电池容量为45A.h (3)发电机的确定 a、发电机类型的确定 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转速范围内,向汽车的用电设备(起动机除外)供电,当蓄电池的电量不足时向蓄电池供电。目前汽车上的发电机大都采用交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可分为普通型和改进型两大类。改进型的如内装调节器(整体式)、带泵型、永磁型等。根据该类型车的特点及整车电器件的情况我们选用整体式交流发电机(JFZ型)。 b、发电机功率大小的确定 根据整车用电设备功率的大小,为了保证整车的电量平衡,我们需要确定发电的功率大小,此外还要考虑发电机的大小,使发电机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发电机的功率确定主要按以下方式进行: 1)、首先测定所有持久耗电和长期耗电电器在14V时的功率需用量。根

整车电路系统科规范

整车电路设计规范 2004-11-18编制 目录 1、设计输入: 1.确认公司的成本目标和整车配置表; 2.竞争车型的电器功能分析; 3、电器配置表的确定(讨论、会签); 2、电路设计:

1、电器系统明细表清单的确定; 2、各电器功能件电气参数清单; (1)、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对整车电源系统的要求; (3)、各电器系统之间逻辑关系的确认(输入和输出参数的类型及具体的参数等); (4)、系统的单元电路图。 3、功率分配清单;(如列表所示:一切要通过计算的) (1)、各负载的电气特性、额定功率确认、工作电路的设计; (2)、继电器、保险丝规格的确定; (3)、线径的确定。 4、整车原理图的设计及评审; (1)、电路VTS的编制; (2)、电器件符号的定义; (3)、电器盒内部工作线路的确定; (4)、整车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及评审。 整车电路设计规范 一、设计输入 1、 确认公司的成本目标及整车配置: 整车电器件的成本在整车成本目标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了解该车型的市场区域(中国、欧洲、美洲等)和用户的方向(年轻人、男性还是女性等),了解此车的车型配置(基本型、标准型、豪华型等)及所装配的发动机、变速箱的情况后,可以对整车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电器件的设计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失。 2、竞争车型的电器功能分析:

通过对此车竞争车型的电器配置及其电器功能等参数资料收集及分析,编制竞争车型的电器配置和各电器系统的控制逻辑及电器参 数列表,做为该新开发车型的整车电器设计时的参考,做到知己知 彼。该列表的格式如下: **车的电器功能分析 序号电器系统名称功能及控制逻辑电器参数备注 例如:附录2:S12的竞争车型“威姿”的电器配置分析: 3、电器配置表的确定 由整车的成本目标和竞争车型的电器功能方面的分析,各电器系统的设计人员可以对该新开发车型电器方面的技术要求有所掌握,再 通过组织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员进行讨论确定此车的不同配置车型 (基本型、舒适型、豪华型)的电器配置,并初步讨论确定该车上市 后有可能的改型车的电器方面的配置要求,在电路设计及中央电器盒 的能源分配上就可以尽可能的考虑预留、通用,这样就可以缩短相应 的改型车的开发周期。 二、电路设计: 1、电器开发状态明细表清单的确定: 根据设计输入及车的内外饰造型,确定各电器系统的开发状态明细表,如下: 电路设计明细表 序号总成名称车型N/C/M备注 1对插件固定支架B/S/L M S11 (B/S/L:Basis type/Standard type/Luxury type; N/C/M: New/ Carry over /Modify ) 通过此表的确认,制定各电器系统的整个设计流程:过程确认计算、分析、设计到测试等一个完善的开发流程,编制初期的VTS。电 路系统的设计是在掌握各电器系统设计数据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 2、各电器功能件电气参数清单: 与各电器系统的负责人讨论电器功能件的电器参数,此参数包括:各系统的控制电路及各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开关件内部工作电路及耐电流情况、继电器的选择、额定功率等,并通过评审、会签。 (1)、各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总布置篇 第四章车身系统 4.1 整车断面 断面的作用: 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 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 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 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 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 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 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 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

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 截面位置:Y=0平面 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 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 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 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 图示:

CE-1 NL-1 GC-1 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 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

图示: CE-1 GC-1

NL-2 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

整车电气系统低压线径和熔断器选型匹配指南

低压线径和熔断器选型匹配指南

目 次 前 言 ................................................................................... I 1 范围 (1) 2 指南性引用文件 (1) 3 概述 (1) 4 导线标准与线径计算 (1) 4.1 导线选用标准 (1) 4.2 导线截面积选择 (1) 4.2.1 导线横截面积选取原则 (1) 4.2.2 导线截面积计算 (2) 4.3 导线长度计算 (2) 5 熔断器选择与容量计算 (4) 5.1 常用熔断器类型 (4) 5.2 熔断器计算与选型 (5) 5.2.1 常用熔断器规格 (5) 5.2.2 熔断器类型确定 (6) 5.2.3 熔断器容量计算 (6) 6 导线与熔断器匹配设计 (7) 6.1 导线与熔断器匹配 (7) 6.2 导线与熔断器选型示例 (7)

前 言 为了指导本公司整车电气系统低压线径和熔断器匹配,特制定此指南。

低压线径和熔断器选型匹配指南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低压线径和熔断器选型和匹配方法,供设计时参考。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各种类型汽车电气系统的低压线径和熔断器选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C/T 414—2016 汽车电线(电缆)颜色和型号编制方法 QC/T 420—2004 汽车用熔断器 Q/J C002 整车低压电气原理设计指南 3概述 整车线束用于连接各电器件,是实现整车电器功能的重要部件。车辆自燃事故多由线束故障而导致,因此,线束系统对整车安全至关重要。因为线束是由各导线捆扎组成,所以导线选择的是否合理对线束影响很大。线径过大会增加整车重量与成本,线径过小会造成导线发热甚至自燃。 4导线标准与线径计算 导线的线径根据工作电流(电器件额定电流)的大小和电器的类型决定。选择合理的导线,包括导线材质、线径、长度等,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4.1 导线选用标准 国内主机厂线束选用标准主要有:国标(QC/T 414)、日标(JO D611)和德标(DIN 72551),三 个标准对线径的规定略有不同,本指南以德标选型方式为基础。 德国导线为DIN 72551,常用的导线类型有FLY、FLRY、FLYW。FLY为单芯无屏蔽PVC绝缘低压导线;FLRY为单芯无屏蔽超薄PVC绝缘低压导线;FLYW为单芯无屏蔽耐热性PVC绝缘低压导线。 4.2导线截面积选择 4.2.1导线横截面积选取原则 a)根据电器件功率的大小计算流通导线的电流。长时间工作的电气设备可选择实际载流量60%的导 线;短时间工作的用电设备可选用实际载流量60%-100%之间的导线。 b)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温度大小适当改变导线的截面积。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word文档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 06-04-13 16:06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 、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 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 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系统简要 用途介绍 “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在汽车清洗照明控制器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款用于弱电流智能检测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的人机交互软件。 在用户终端电脑的界面上,可实时动态显示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的汽车面板电压、电池电压、市电电压、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电脑,发送控制命令强行改变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执行开灯,关灯,调节亮度等操作,并合理修改控制器参数,让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弱电流智能检测器可以实时获取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的电流、电压等状态参数,保存成( )文件,供系统故障分析和优化使用。 用户电脑运行环境 软件运行所需硬件环境:内存2G硬盘160G 以上 软件运行所需的软件环境: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当系统电源突然中断破坏软件内部参数和损坏汽车。在非正常断电的时候,由控制软件检测到系统断电。在的作用下,汽车仍然有电,控制软件不会被立即中断,而是开始进入软件控制关机过程,进行数据备份和关机准备工作。当完成关机过程后,控制软件先向发出延时断电命令,结束自身的控制,再向操作系统发出关闭命令,实现汽车正常关机,最后经过三十秒到一分钟,切断汽车电源,完成了电控系统的关闭

第二章进入系统 登录窗口 “电子电器符合性评估系统”是在环境下开发的,具有友好的人机接口和界面。在计算机开机后,进入操作系统后,在计算机桌面上已有应用软件的快捷键。用鼠标双击此快捷键,进入本应用软件窗口界面, 打开桌面快捷图标,弹出“用户登录”窗口,如下图所示。 图用户登录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即可进入。其中,记住密码选框:只要路径中选中某个曾经登陆过的路径,则自动填上帐户、密码、和端口。不选,则密码不自动填上。路径下拉框:能记忆所有曾登陆过的地址。按登陆的先后次序下拉排列。此地址记忆可以在注册表中查找、清除。 如果客户端的联网是通过代理上网的,则客户端弱电流智能检测的代理方式需要设置;默认是不使用代理。代理方式三种:代理、代理,代理。用户根据当地网络情况,选择代理服务器的代理方式和输入许可的帐户,:等;客户端就能通过代理上网,连接中心服务器,或者设备站点。如下图所示。 图用户连接设置

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总布置篇 第四章车身系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4.1 整车断面 断面的作用: 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 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 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 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 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 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 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 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

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 截面位置:Y=0平面 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 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 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 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 图示:

CE-1 NL-1 GC-1 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 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

图示: CE-1 GC-1

NL-2 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 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 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 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 CE-1

注册电气工程师-规范及设计手册

紫铜100%> 金70%> 铝60~40%> 锌> 黄铜40~20%> 铁17%> 青铜(磷铜)15%> 钢7%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11.《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12.《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50060; 1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4.《电力装置的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3; 1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1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1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21.《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2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2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