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13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13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13

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

1.主观评价2客观评价 3.综合评价

主观评价:通过人的视觉在检出识别过程中,根据心理学规律以心理学水平进行的评价,称为主观评价。目前,对医学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主要采用观察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和对比度细节分析有的,Rose模型。

客观评价:对导致X线照片影像的密度、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及信息传递功能,以物理量水平进行评价为客观评价。主要通过特性曲线、响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

综合评价:是以诊断学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的评价方法。

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体位、目标显示清楚密度、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席还有层次也很重要。

在对X线照片进行质量评价时,很难对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进行准确区分。

对照片影像质量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评价的视觉评价方法、是借助于统计学的ROC曲线。当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某种因素较其他因素具有明显表征时,对质量的评价会很容易;

实际工作中,某一方面的不满意并不是那么明显。或者几个方面不满意同时存在;

照片质量的评价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医生的偏爱;不同组织、器官间也没有可比性;人眼观察和物理评价之间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全的统一,这也是“综合评价”出现的原因;重视各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

光学密度

1密度的概念: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在数值上等于透过光线强度与入射强度之比,用T表示,T值的定义域为:0

T=透过光线强度/入射光线强度即I/I0

阻光率:阻光率指照片阻挡光线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透光率的倒数用Ο表示。

光学密度:光学密度照片阻光率的对值称作照片的光学密度值,用D表示公式图,

光学密度也称黑化度。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值,无量纲。

影响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

●决定照片密度的是到达屏片的X线剂量和屏片系统的特性;

●影响到达屏片系统剂量的因素有曝光条件KV mAs、距离、被照体厚度;

●还与后处理有关。

曝光量在胶片特性的线性段,曝光量与密度成正比。但在曝光过度或不足时,相对应的密度变化小于曝光量变化。这说明影像的大小取决于曝光量因素,还决定于X线胶片对其曝光量的反应特性。

管电压:管电压增加使X线硬度增强,使X线穿透物体到达胶片的量增多,即照片的感光量增加。实验表明作用于X线胶片的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所以在胶片特性的线性段,密度的变化与官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摄影距离:X线强度的扩散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感光效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被照体厚度、密度、照片密度随被照体密度、厚度的增高而降低。空腔脏器例外。

增感屏、胶片特性

到达屏片系统的剂量一定时,增感屏的增感度、胶片的感光度越高,影像密度大。

照片的冲洗因素:照片密度与显影加工条件有密切关系,如显影液的特性、显影温度、显影时间、自动洗片机的显影液、定影液的补充量等。

射线因素毫安秒KV距离

被照体密度厚度

影响影像屏片系统增感屏增感度胶片感光度

密度的因素

冲洗因素药力温度时间

对比度

对比度的概念

●射线对比度

●胶片对比度

●X线照片的光学对比度

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被照体本射的因素

●射线因素

●屏片因素

●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射线对比度: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穿透物体的密度不同、则对X线的吸收不同,透过射线就形成了强度不均匀分布,这种强度的差异称射线对比度。

胶片对比度: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称为胶片对比度。取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最大斜率(γ值)或称作平均斜率(G)

照片对比度:X线胶片上不同组织影像的密度差;反映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吸收差别形成的射线对比;是胶片对射线对比度放大的结果。

密度:组织密度愈大,X线吸收愈多。人体除骨骼外,其他组织密度大致相同。

厚度:在被照体密度、原子序数相同时,照片对比度为厚度所支配;当组织出现气腔时相当于厚度减薄。

射线因素:X线的质;物质的吸收能力是千伏的函数。在高KV摄影时,骨、肌肉、脂肪等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减小照片影像对比度降低;低KV摄影时,不同组织间X 线的吸收差异变大,照片对比度高。X线的量mAs随着X线量的增加,照片密度增高,照片上低密度部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反之。把线量适当减少,可使照片上高密度部队分影像的对比度增高。

胶片因素

●用γ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

●使用增感屏/胶片系统可提高照片对比度;

●冲洗胶片的技术条件直接影响着照片对比度;

●胶片本低灰雾。

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散射线原发X线照射到人体及其他物体时产生的方向不定,且比原发X线波

长长的X线,为散射线。

●散射线与曝光条件、体厚、照射野大小有关。

影响照片影像对比度的因素

射线因素X线的质、量

被照体天然对比厚度

散射线条件体厚照射野

影响影像对屏片系统胶片特性斜率感度增感屏

比度的因素观片条件亮度均匀环境

照片清晰度

●清晰度是照片重影像细节的能力

●是对影像质量的一种定性描述。

影响清晰度的因素1几何因素2移动因素3增感屏胶片系统的因素

几何学因素:

●由于线管焦点并非点源,焦点为、被照体和胶片的距离关系,使影像产生半影;半影影

响影你清晰度。

●X线管点尺寸越大,半影越大;

●焦点、被照体、胶片三大要素的距离关系影响半影大小;

●焦点、胶片距离一定时,被照体与胶片越近半影越小。

●被照全和胶片的距离一定时,焦点――胶片距离越大,半影越小;

●在X线摄影中要求:尽可能使用小焦点。

●被照体(或病变一侧)尽可能贴近胶片;

●适时利用阳极效应;

●慎用较小的焦点――胶片距离。

●在X线摄影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及胶片三者应保持静止。任一因素发生移动,则

影像出现模糊。

●被照体移动分两类:一是意外移动;二是生理性移动,如呼吸、心脏跳动、胃肠蠕动、

痉挛等;

●减少运动模糊的措施:保证X线管、诊断床经及活动滤线栅托盘的机械稳定性;固定

肢体与屏气;采用缩短曝光时间。

增感屏/胶片系统的因素

1荧光体的光扩散:X线光子在荧光体层内的吸收点到胶片有一定的距离,产生的荧光向周围扩散。

2,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增感屏与胶片组合使用,如果密着不好,会导致荧光向周围扩散加大。

3,X线斜射效应:当X线倾斜射入屏片系统时,早于前后两屏之间存在距离,使前、后增感屏发光点不能重合。

影响影像清晰度的因素几何因素移动因素屏片系统

几何因素焦点半影三要素几何关系

移动因素设备晃动肢体移动呼吸心跳蠕动

影响影像清屏片系统荧光体的光扩散

度的因素增感屏与胶片的密着状态X线斜射效应。

分辩力与清晰度的关系

●清晰度:主观、定性的描述影像清晰程度的概念。

●分辩力:客观定量描述成像介质或成像系统对微细结构的再现能力。

●胶片A的极限分辨力高,但在视觉范围内显示清晰度低;

●胶片B的极限分辩力低,但在觉觉范围内显示清晰度高。

信息量在增感屏传递中的损失

●荧光体的光扩散

●密着性

●X线斜射效应

●光晕

不同屏-片组合下的MTF

●屏片系统中的MTF主要由所用增感屏决定

●不用增感屏时MTF几乎不降落;

●乳腺摄影使用中速、单面增感屏,对系统MTF影响较小;

●常规X线摄影使用高速、双面增感屏,对系统MTF影响较大。

清晰度的测定

●清晰度的测定方法:分辩力、响应函数。

分辩力的定义:

●分辩力:客观、定量描述成像介质或系统对微细结构的再现能力。

●用影像中可辩认的高对比物体的最小尺寸或线对来表示;

X线摄影中主要成像介质的分辩力

成像介质模糊度(mm)分辩力(LP/mm)

荧光缩影片0.0350

直接摄影片0.0530

高分辩力增感屏0.115

普通增感屏0.3 5

荧光屏0.5 3

调制传递函数

●MTF研究以空间频率为变量的信号传递函数绝对值的内容;

●MTF综合反映了输出影像对比度和空间分辩力对原始图像的真实反映程度;

●对于线对卡影像,不同线对(空间频率)对比度下降,MTF下降;对比度为零,MTF

为零。

相位移动:

●当X线管焦点大于被照体线径,或被照体放大率超过限定数值时,星卡影像出现交错

现象,稳作相位交错

正弦波与方波的关系

理论上讲,使用正弦波测试模板测量响应曲线是最合适的;

方波可分解为其多次谐波正弦波;

上述二者间可以相互转换;

用矩形波测试卡代替正弦波测试卡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分辩力与MTF

MTF曲线给出了不同频率的传递效果;随着频率的升高,传递效果下降;

曲线最后与坐标相交,这就是极限分辩力。

人眼的分辩力是2.5线对,在范围内曲线位置高时分辩力高

MTF可单独测试成像系统中各单元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系统总MTF等于各环节单独MTF的乘积。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

概念:当靠近照片观看时,会发现影像是由许多小密度区域颗粒组成的,这种粗糙或砂砾状效果叫颗粒性,其物理测定值为颗粒度。

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最为重要的有4种因素

1X线量子斑点(噪声)

2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3胶片对比度

4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斑点(噪声)

●人们看到的X线照片斑点中量子斑点约占92%;

●所谓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若X线量子数很少,则单位面积内的量子数就会因位置不同而不同,这种量子密度的

波动称为线量子的“统计涨落”

层次

·层次代表信息量,是照片的真实内涵;完全可以通过变化条件得到一幅照片:其密度

适当、对比度、;青晰度好,但缺乏层次;这样的照片信息量少,诊断价值降低。所以这一标准不可或缺

胸部高千伏摄影,是追求低对比多层次影像的典型案例。

影响层次的因素

●人体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是KV的函数,随着KV的升高不同密度组织间对X线的

吸收差别减小,

●层次和对比度都是影像的重要指标,都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又是一对矛盾,不能同时提

高;

●对于不同部位和诊断目的,只能在层次和对比度两者之间追求特有的平衡;

●观片灯因素。

影响影像质量因素间的关系

清晰度与颗粒度间的关系:

●清晰度随颗粒度的减少而提高;

●图例示增感屏感度提高,MTF下隆;胶片感度提高,MTF基本没变化增感屏是影响

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在同样使用增感屏的情况下,胶片对比度提高,清晰度也提高反之亦然。

●若X线影像有密度值为D1和D2的两相邻组织,其密度值差为K,H为从D1到D2

过渡的移行幅度,则锐利度为:

D1-D2 K

S= ------------- = -------------

H H

颗粒度与对比度的关系

●当照片对比度提高时颗粒质量下降。

高感度屏―片系统与影像质量

●理论上讲,要获得系统的高感度,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影像的清晰度和颗粒质量;

●人们希望最大限度的降低曝光量,又希望不以降低影像质量为代价。

●稀土增感屏的荧光材料性能提高,减少了高感度屏片系统下清晰度和颗粒质量下降的制

约。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

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精编WORD版

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取大者)葡萄糖靶值±7%靶值±0.33mmol/L(6mg/dL)或±10%(取大者)尿素靶值±8%靶值±0.71mmol/L或±9%(取大者)尿酸靶值±12%靶值±17%肌酐靶值±12%靶值±26.5ummol/L(0.3mg/dL)或±15%(取大者)总蛋白靶值±5%靶值±10%白蛋白靶值±6%靶值±10%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 总胆红素靶值±15%靶值±6.84mmol/L(0.4mg/dL)或±20%(取大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6%靶值±2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5%靶值±20%碱性磷酸酶靶值±18%靶值±30%淀粉酶靶值±15%靶值±30%肌酸激酶靶值±15%靶值±30%乳酸脱氢酶靶值±11%靶值±20%直接胆红素靶值±2s靶值±2s铁靶值±15%靶值±20%总铁结合力靶值±2s 镁靶值±15%靶值±25%锂靶值±0.3mmol/L 或±20%(取大者) 铜靶值±2s 锌靶值±2s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 CT 扫描 MR 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 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 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不参与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

不参与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中,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应与其它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一、我室未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 (一)新开发的试验项目 (二)其他:Rous试验,Coomb's试验,红细胞脆性试验,脑脊液和胸腹水关节液常规,血流变测定,本周蛋白尿,乳糜尿测定,微量元素检测,需要复杂营养的、难以生长的微生物等。 二、比对材料的选择 实验室间比对材料通常有:患者标本、相关质控品及标准品。 质控品的使用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价格昂贵、有一定使用期限、性质不稳定、容易变质等,且某些质控品与临床实际检测的标本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能完全反映标本的质量特征。 使用患者标本,则具有如下特点:它不依赖于常规的质量控制体系,能较好地评价临床患者检测的分析前步骤,如标本采集、运输及处理等,不仅如此,还可降低检测过程中的基质效应。当然,用于比对的患者标本在保存及实验室间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其额外变异。 三、比对方法 应根据自身情况,列出无法提供室间质量评价的相关试验,并尽可能地建立这些试验的比对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每年执行两次比对试验是适当的。 实验室在运行该比对评价前,应预先规定每一定量评价的可接受界限。假定存在足够的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可以从室内质量控制数据中建立可接受界限(如,均值加减2或3倍标准差);或从文献数据获知,如从生物学变异或临床决定点导出基于界限的标准;或从患者数据中建立分析偏倚和不精密度允许界限的程序;或从文献中获得评价室间质量评价的统计方法汇总数据。实验室应做好文件记录并保存比对的结果,既可识别出相关指标变化趋势,又可对不可接受的结果进行纠正。 (一)分割样本比对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 秘密等级:发出部门 : 颁发日期 : 版本号 : 发送至: 抄送: 总页数: 附件: 主题词:图像质量评价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文件分发清单 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 文件更改历史 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目录 1.目的及适用范围 (3) 2.规范性参考文件 (3) 3.术语与定义: (3) 3.1 主观评价 (3) 3.2 测试图像 (3) 4.一般要求 (3) 4.1测试样品 (3) 4.2测试环境 (3) 4.3 图片的选择 (4) 4.4测试项目 (4) 4.4.1静态图片测试项目: (4) 4.4.2 动态视频测试项目: (4) 4.5 评价方法及等级等级 (5) 4.5.1评价方法描述 (5) 4.5.2 数据处理 (6) 5.测试项目及评价方法 (6) 5.1 完整性及几何失真测试图 (6) 5.2 清晰度测试 (7) 5.3 图像层次、灰阶测试 (9) 5.4 色彩饱和度测试 (10) 5.6 抖动及噪点测试 (14) 5.7图像暗场特性 (17) 5.8图像亮场特性 (18) 5.9 图像完整性及失真测试 (19) 5.10 RGB重合性测试 (19) 5.11 移动字幕处理能力测试 (20) 5.11视频显示流畅性测试: (21) 5.12运动图像帧速度测试 (21) 5.13运动图像同步性测试 (21) 5.14运动图像更新程度测试 (21) 6.附件:评价项目及表格 (22) 第2页共22页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公司显示产品图像质量测试的静态图片及动态视频。 标准的目的是给出图像质量的评价、判断标准及方法。 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显示产品(DLP、LCD、IDB等)的设计、生产、调试评价的依据。 2.规范性参考文件 GB/T 9379-1988 电视广播接收机主观试验评价方法 GY/T 228 -200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主观评价 3.术语与定义: 3.1 主观评价 subjective assessment 直接利用观察者对被测系统质量的主观反应来确定被测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 3.2 测试图像 test materials 用于公司显示产品图像质量评价的、在图像内容上有特定要求的静止图像或动态视频。 4.一般要求 4.1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以下简称“样品”)应是在逐批检查的合格产品批次中随机抽取的合格品。 4.2测试环境 本标准的测试环境应使用经过确认的标准测试设备,标准测试设备是指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显示单元及显示系统(显示系统需确认颜色一致、机械位置、光学性能参数等均已达到系统要求或客户使用要求);标准的DVD播放机;标准的信号源;标准连接线缆。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 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准则

精心整理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 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 ) 17%)总蛋 靶 )丙氨 靶 肌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靶值±30%肌红蛋白靶值±30%靶值±

30%肌钙蛋白-I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T靶值±30%靶值±30%肌酸激酶-MB(U/L)靶值±30% 超敏CRP靶值±30%靶值±30%同型半胱氨酸靶值±2.5μmol/L或±20%(取大者) 脂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 30%30% 4%靶 C4、C- 靶值±LH、 、 HCG、PSA PSA靶值±25% 全血治疗药物监测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靶值±25% 血清治疗药物监测卡马西平靶值±25% 地高辛靶值±20%或±0.2μg/L 苯妥英靶值±25%

茶碱靶值±25% 丙戊酸靶值±2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靶值±8% 脑钠肽/N末端前脑钠肽BNP、NT-proBNP靶值±30% 尿液定量生化钾靶值±29%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靶值±25% 代谢物、总蛋白正确度验证葡萄糖靶值±3.5% 尿素靶值±4.0% 尿酸靶值±6% 肌酐靶值±6%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四)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五)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河南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 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

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及整改

临床化学检验及临床尿液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一、临床化学: 1 、方法 监测项目为钾、钠、氯、钙、磷、血糖、尿素、尿酸、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及胆固醇,共20个项目。 2 结果 我院使用临床化学标本批号为201602,我院开展并提供的六项数据血糖3.56为(预期检测结果为3.65),白蛋白为26.3(预期检测结果为23.2),胆固醇为2.3(预期检测结果为2.2),甘油三酯为0.84(预期检测结果为0.7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8(预期检测结果为3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2(预期检测结果为31.8)。 3不合格原因分析 能力比对检验(PT)不合格数最多的项目白蛋白(Alb),原因为质控物的基质效应和测定方法的固有特征所导致的;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这些项目都是使用电极法测定,由于电极法检测原理特性而导致的。 二、临床尿液质评: 1 、方法 监测项目为PH值、比重、蛋白、葡萄糖、隐血、酮体、胆红素、亚硝酸盐、尿胆原、白细胞、维生素C,共11个项目。 2 结果 我院使用临床尿液标本批号为201602,我院提供的数据为PH值5.0(预期检测结果为5.6)、比重1.010(预期检测结果为1.021)、蛋白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葡萄糖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隐血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酮体+(预期检测结果为+++)、胆红素+++(预期检测结果为++)、亚硝酸盐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尿胆原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白细胞阴性(预期检测结果为阴性)、维生素C为0(预期检测结果为++)。 3不合格原因分析 经推断认为,我院尿液分析仪存在设备老化,误差较大的情况。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及标准量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制度及标准量 影像科诊断组及技术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他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话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 1.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2.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3.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 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 1.诊断学要求 2.影像显示标准 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 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

到。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3.重要的影像细节: 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 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4.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5.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6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7.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2017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临床化学(NCCL-C-01)2017年2016年钾靶值±6%靶值±0.5mmol/L钠靶值±4%靶值±4mmol/L氯靶值±5%靶值±5%钙靶值±5%靶值±0.250mmol/L(1.0mg/dL)磷靶值±10%靶值±0.097mmol/L或靶值±10.7%(取大者)葡萄糖靶值±7%靶值±0.33mmol/L(6mg/dL)或±10%(取大者)尿素靶值±8%靶值±0.71mmol/L或±9%(取大者)尿酸靶值±12%靶值±17%肌酐靶值±12%靶值±26.5ummol/L(0.3mg/dL)或±15%(取大者)总蛋白靶值±5%靶值±10%白蛋白靶值±6%靶值±10%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 总胆红素靶值±15%靶值±6.84mmol/L(0.4mg/dL)或±20%(取大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6%靶值±2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靶值±15%靶值±20%碱性磷酸酶靶值±18%靶值±30%淀粉酶靶值±15%靶值±30%肌酸激酶靶值±15%靶值±30%乳酸脱氢酶靶值±11%靶值±20%直接胆红素靶值±2s靶值±2s铁靶值±15%靶值±20%总铁结合力靶值±2s 镁靶值±15%靶值±25%锂靶值±0.3mmol/L 或±20%(取大者) 铜靶值±2s 锌靶值±2s

酸性磷酸酶靶值±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靶值±11%靶值±20%α-羟丁酸脱氢酶 靶值±30%靶值±30%胆碱酯酶靶值±20%靶值±20%脂肪酶 靶值±20%靶值±20%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MB(ug/L)靶值±30%靶值±30%肌红蛋白靶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I靶 值±30%靶值±30%肌钙蛋白-T靶值±30%靶值±30%肌酸激 酶-MB(U/L)靶值±30% 超敏CRP靶值±30%靶值±30%同型半胱氨酸靶值±2.5μ mol/L 或±20%(取大者) 脂类胆固醇靶值±9%靶值±10%甘油三酯靶值±14%靶值±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靶值±3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靶值±30%靶值±30%载脂蛋白 A1靶值±30%靶值±30%载脂蛋白 B靶值±30%靶值±30%脂蛋白(a)靶值±30% 血气分析pH靶值±0.04靶值±0.04pCO2靶值±5mmHg 或±8%(取大者)靶值±5mmHg或±8%(取大者)pO2靶值±8%靶值±2SNa+靶值±4%靶值±4mmol/LK+靶值±6%靶值±0.5mmol/LCa2+靶值±5%靶值±0.25mmol/LCl-靶值±4%靶 值±5%特殊蛋白IgG、 IgA、IgE、IgM、C3、C4、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靶值±25%靶值±25%内分泌总T4靶值±20%靶值±20%叶酸靶值±30%靶值±30%皮质醇、雌二醇、FSH、LH、孕酮、催乳素、睾酮、C-肽、FT3、TT3、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月份) 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分值评分一、科室管理(100分)100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 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 否定 或倒 扣分 (做 到打 √,做 不到 打×)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护士均已 注册。 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技师、护士未注册的, 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技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发现一起执业医师、技师、护士超范围执 业的,当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 评为零分。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 工岗位职责。重点包括诊断报告书写制度;X 线及操作机保养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 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交接班制度; 仪器使用、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 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 馈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报告审核与登记 制度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集体读片制度, 会诊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 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1 分。 16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 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弃管理条例》、 《医院传染管理办法》以及《放射诊疗管理规 定》。 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 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8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 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 和常规。 发现医护人员未能遵循医疗卫生管理法 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 酌情扣分。 14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 助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12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8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 和实施措施。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的酌情扣分。 6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和实施目标。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 酌情扣分。 8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 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8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区级以上(含 区级)继续教育项目或科研的能力。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10 2、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区级以上(含 区级)学术组织任委员以上职务。 未达到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10 二、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100分)100 1、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连贯性。1、应尽力使患者从放射前、诊疗过程、取报 告具有连贯性。 服务流程秩序混乱不得分。8 2、各项医疗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条例、 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未按要求执行不得分。8

超声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完整版)

《》 》 、 》《 、 》 》 、 资源县人民医院 物理诊断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月份)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评价指标 一、科室管理(100 分)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 分值 100 评分 1、严格执行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法 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 月质控考评为零分。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均已注册。 有一名执业的医师未注册的,当月质控考 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技师无超范围执业。 发现一起执业医师超范围执业的,当月质 控考评为零分。 一票 否定 或倒 扣分 (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当月质控考 到打 评为零分。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人事科规定要求的酌情扣分。 √,做 不到 打×) 6、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凡出现此类情况者,当月质控考评为零。 2、建立健全各项 规章制度和岗位 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 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分。核心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一条扣 1 内容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分。 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 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 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制度,查对制度,病 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药事管理制度,交接班 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每月随机抽查医护人员一至两名,不熟悉 20 3、医务人员严格 遵守医疗卫生管 理法律、法规、规 章、诊疗护理规范 和常规。 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 例》、《医院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护士条例》以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化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 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 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 1、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 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 和常规。 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10 发现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能遵循医疗卫 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 常规的,酌情扣分。 16 4、制定本科室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和非医疗事 件)及医疗救援任 务。 1、制定有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无相应预案不得分。 2、有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无联系渠道酌情扣分。 12 10 5、建立卫生专业 技术人员梯队建 设制度、继续教育 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 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 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 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无科室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的酌情扣分。 无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和实施目标的 酌情扣分。 未进行考评的不得分。 6 8 8 1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 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 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