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1. 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不少于6h,保持心情舒畅。

2. 保持切口处清洁卫生,定期到医院换药,观察切口恢复情况。

3. 从事脑力劳动者一周后可正常工作,工作期间避免过度劳累。3个月内避免

抬举重物及重体力劳动。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

4. 术后近期应避免负压剧烈增加(如剧烈咳嗽或便秘等),以免切口疼痛及裂

开,术后1-2周活动可基本恢复正常。回家后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就诊:体

温发热38.5℃以上,伤口出血,腹痛剧烈,皮肤巩膜黄染。

5. 有出院带药者,需按时服用消炎利胆药物。

6. 在饮食规律上: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避免暴饮

暴食。在饮食结构上: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

白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喝水,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

的摄入;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7. 术后1月,半年至门诊复查腹部彩超。

8. 术后应注意有无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右上腹痛及中上腹痛、右腰背部疼痛,进

食后腹胀、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如出院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我院

外科门诊就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院饮食指导

饮食调理:选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家禽、瘦猪肉、蔬菜、水果、粗粮等。

⑴低脂饮食,忌油腻、煎炸食物。如:猪油、肥肉、坚果类,植物油不必过分限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蛋黄、鱼籽、虾籽等。

⑵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

⑶术后一月,尽可能少吃易产气的碳酸食物。如:牛奶、可乐等饮品。出现腹泻的患者,应限制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⑷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

⑸烹饪方式宜采用煮、软烧、卤、蒸、烩、焖、佘,忌用熘、炸、煎等。温度适宜,含钙丰富食物(如:豆制品等)和含草酸、植酸丰富食物(如:菠菜、马兰等)勿混合烹制、同餐食用。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 诊拆线。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1)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 (4)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瘙痒与血中胆汁和胆盐增加并沉积于皮肤上,剌激皮肤、神经末稍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瘙痒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胆道感染、梗阻。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高热、腹痛。 术后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腹痛、腹胀、腹膜炎的表现。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及量。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2014年胆囊结石、胆囊炎考试试题

胆囊结石、胆囊炎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34小题.每题1.0分,共3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BP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虽经治疗未缓解,反而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C 胆总管结石 D 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E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总胆红素为70μmol/L,Courvoisier 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应首先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应诊断为 A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E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女性43岁,突发右上腹剧痛并阵发性加剧3天,寒战高热,恶心呕吐。体检:全身黄染,体温39℃,脉搏120次/分,血压80/60mmHg,谵妄,神志不清,剑突偏左腹肌紧张,肝肋下2cm,WBC15×10的9次方/L,中性80%血清总胆红素50μmol/L,本例治疗首选 A 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B 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 C 胆囊造口术 D 胆总管减压引流 E 溃疡病穿孔缝合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性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下列哪一种 A 口服排石饮液 B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C 口服利胆素片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 7、慢性胰腺炎: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9、肝癌:原发性肝癌如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痛多已较晚,此时常可触及肿大并有结节的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分别可发现肝脏有肿瘤图像及放射缺损或密度减低区,甲胎蛋白阳性。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1. 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不少于6h,保持心情舒畅。 2. 保持切口处清洁卫生,定期到医院换药,观察切口恢复情况。 3. 从事脑力劳动者一周后可正常工作,工作期间避免过度劳累。3个月内避免 抬举重物及重体力劳动。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 4. 术后近期应避免负压剧烈增加(如剧烈咳嗽或便秘等),以免切口疼痛及裂 开,术后1-2周活动可基本恢复正常。回家后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就诊:体 温发热38.5℃以上,伤口出血,腹痛剧烈,皮肤巩膜黄染。 5. 有出院带药者,需按时服用消炎利胆药物。 6. 在饮食规律上: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避免暴饮 暴食。在饮食结构上: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 白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喝水,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 的摄入;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7. 术后1月,半年至门诊复查腹部彩超。 8. 术后应注意有无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右上腹痛及中上腹痛、右腰背部疼痛,进 食后腹胀、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如出院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我院 外科门诊就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院饮食指导 饮食调理:选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家禽、瘦猪肉、蔬菜、水果、粗粮等。 ⑴低脂饮食,忌油腻、煎炸食物。如:猪油、肥肉、坚果类,植物油不必过分限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蛋黄、鱼籽、虾籽等。 ⑵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 ⑶术后一月,尽可能少吃易产气的碳酸食物。如:牛奶、可乐等饮品。出现腹泻的患者,应限制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⑷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 ⑸烹饪方式宜采用煮、软烧、卤、蒸、烩、焖、佘,忌用熘、炸、煎等。温度适宜,含钙丰富食物(如:豆制品等)和含草酸、植酸丰富食物(如:菠菜、马兰等)勿混合烹制、同餐食用。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试题 1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 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血压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治疗未缓解,反复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胆总管结石 C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D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胆红素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3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 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诊断为 A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 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哪一种 A 胆囊切除 B 经皮胆镜取石术 C 口服排石饮液 D口服利胆素片 E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5 Murphy征出现在 A AOSC B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绞窄性小肠梗阻 D 急性坏死性小肠梗阻 6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细菌性肝脓肿 B 胆囊积脓 C 胆囊坏疽穿死致胆汁性腹膜炎 D 急性胰腺炎

E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二·简答题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后护理常规 答案一DEDABC ●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 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4.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给予抗感 染治疗。 ● 5.对胆囊造瘘者,应密切观察其引流性质和量并保持通畅。 ● 6.“T”形管护理,同“T”管护理常规。 ●7.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并限制脂肪 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8..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胆囊结石病历模板

主诉:反复右上腹闷痛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缘于入院前半年前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上腹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右腰背部,伴发热畏冷及呕吐,当时无腹胀腹泻,尿频急尿痛等,曾求诊本院门诊查B超提示“1.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左肝管多发结石2.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扩张3.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4.肝实质不均”,诊断为“胆石症、胆囊炎”,予消炎镇痛等输液治疗(具体不详)腹痛可缓解。此后,每于劳累、进食油性食物后,上述症状反复发生,均在本院门诊或县医院门诊经消炎等对症处理均可好转。近2个月来感右上腹闷痛较前频繁,伴头晕、全身疼痛及乏力,无眼黄、皮肤黄、尿黄、尿频急、尿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畏冷发热等症状,亦多次求诊院外私人门诊予输液及口服西药治疗(具体亦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今为彻底诊治,我院门诊拟“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收住入院。辰下:胁肋隐痛,悠悠不休,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成长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及长期的外地居住史,生活工作条件一般,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26岁结婚,育有1女1男,爱人、儿女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性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36℃ P 86次/分 R 19次/分 BP 125/70mmHg 神志清楚,面色少华,形体中等,营养中等,语声清晰,无特殊气息;神志清楚,慢性痛苦面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未见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平稳,触觉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Ⅴ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未触及震颤,心界无扩大,心率8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平坦,右上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及剑突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阳性,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叩痛,四肢关节无肿胀畸形,双下肢无浮肿,各生理反射正常,巴氏征、克氏征未引出。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辅助检查: 肝胆B超(本院2007.11.15):1.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左肝管多发结石2.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扩张3.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4.肝实质不均。 血常规(县医院2007.11.15):无明显异常。 肝功(县医院2007.11.16):GGT65IU/L,余指标异常。 腹B超(县医院2008.5.22):1.肝光点增粗增强,请结合肝功,左肝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并轻度扩张2.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3.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血生化(县医院2008.5.22):碱性磷酸酶186IU/L,葡萄糖 6.5mmol/L,总胆固醇6.87mmol/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胁痛 肝阴不足 西医诊断:1.胆石症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 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Murphy ' s 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 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W 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概述、定义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 结石。别称胆结石。 病因: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 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 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手术和尸解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 囊结石。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 胆囊炎。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 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 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 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 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 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的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 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 “胃病”。 3.胆囊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胆 汁中的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 称为白胆汁。 4.其他 (1)很少引起黄疸,较轻;(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 内成为胆总管结石;(3)胆总管的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 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 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的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 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5)结石及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诱发胆 囊癌。 5.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由于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 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臵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 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 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而引起。临床 表现为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 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6.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诊断急性胆囊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依靠各种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腹部B超是诊断急性胆囊炎尤其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 有效、简单的影像学方法。常见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是:①胆囊体积增大、且短轴值增加比长轴值增加更有诊断意义;②以椭圆形及梨形胆囊多见; ③以薄壁形居多,即壁厚0.3cm以下胆囊多见;④胆汁大多透声好,约 占80%;⑤超声Murphy征呈阳性;⑥胆囊内多伴有结石或结石于颈部嵌顿。而囊壁增厚,粗糙不光滑,或出现“双环”征,胆汁透声差或胆囊 轮廓模糊,不能作为主要或常见超声诊断指标。(2)腹部CT:CT检查除 可发现胆囊管或胆囊结石外,诊断主要依据胆囊扩大以及胆囊壁普遍性 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胆囊明显强化)。这两种现象对确立诊断缺一不可。 因胆囊扩大也可见于胆道梗阻,或正常胆囊炎因增厚的胆囊壁而呈结节状,可给人以胆囊癌的征象,故其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化脓性胆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墨菲征(+); 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 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 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无明显腹痛,发热; 2.切口愈合好,无感染;

胆囊结石、胆囊炎练习题

双击答案栏的空白处即可查看答案问题 选项 答案 1.胆总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A 肝固有动脉 B 胆囊动脉 C 胃十二指肠动脉 D 肝右动脉 E 肝左动脉 C 2.胆囊动脉多源于 A 肝左动脉 B 肝固有动脉 C 胃十二指肠动脉 D 肝右动脉 E 胃右动脉 D 3.肝外胆道的解剖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胆囊管常有变异 B 胆囊动脉常有变异 C 胆总管末端多与主胰管汇合

D Oddi括约肌由胆胰管壶腹部括约肌构成 E 胆囊分为颈体底三部 D 4. B 型超声(BUS)对哪种结石诊断准确率高? A 胆囊结石 B 胆总管结石 C 肾结石 D 肝内胆管结石 E 胰腺结石 A 5.对疑有胆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较深者,应选择哪种检查法较合适? A 口服胆囊造影 B 静脉胆道造影 C ERCP D PTC E 气钡对比十二指肠造影 D 6.梗阻性黄疸时, BUS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的检查是 A 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C PTC

D ERCP E MRI C 7.梗阻性黄疸时, BUS显示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不扩张,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哪项检查 A 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 PTC C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D ERCP E C T D 8.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 A 结石的大小、部位、梗阻与否、有无感染 B 结石的大小及部位、嵌顿与否 C 体位的改变或静卧状态 D 进油腻食物后 E 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 A 9.Murphy征阳性则提示 A 细菌性肝脓肿 B 急性胆管炎 C 肝总管结石

D 左肝管结石 E 急性胆囊炎 E 10.诊断胆囊结石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 A BUS B ERCP C PTC D 口服法胆囊造影 E 十二指肠引流术 A 11.引起右上腹胆绞痛及黄疸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胆道虫回虫症 B 急性胆囊炎 C 胆总管结石 D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 E 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C 12. Charcot三联征间歇发作最大的可能是 A 壶腹部癌 B 肝细胞癌 C 胆总管结石 D 黄疸型肝炎

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囊炎、胆囊结石 病因:有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三者有密切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往往造成不同程度梗阻而继发胆囊炎。 临床表现: 1.右上腹痛,右背部放射痛 2.恶心、呕吐 3.发热 4.中、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 5.体征:右上腹轻压痛,当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或右上腹压痛、肌紧张、 莫菲(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诊断:B超,正确率达95%。治疗:(一)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二)溶石疗法 (三)体外震波碎石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手术过程: 1、制造气腹首先脐窝下缘或上缘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气腹针穿入腹腔, 连接CO2充气机,注入CO24—6L,使手术野清晰,易于手术。 2、腹腔穿刺,留置鞘管除脐部外,腹部再作三个小切口,放入鞘管留置, 将腹腔镜、电视摄像、显像、录像系统连接及各种手术器械由鞘管内放入进行手术。 3、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在近断和远端用钛夹夹住,剪断胆囊管和胆囊 动脉。 4、胆管造影(在切断胆囊管之前)从胆囊管插入造影管至总胆管,注入造 影剂,通过X线显示胆道有无变异或结石。 5、分离胆囊床,切除胆囊,用电凝处理胆囊床。 6、取出胆囊胆囊内结石较多,先取出胆囊内容物,后取出胆囊,结石较大 先夹碎后取出。 7、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有下列情况会放置引流管:A、急性胆囊炎或术中 胆囊破裂有污染腹腔的情况。B、腹腔粘连较多,剥离面大,术后可能出血、C、胆囊管残端距钛夹太短或胆囊部分由肝脏上撕脱,术后可能发生胆汁漏。 8、解除气腹,关闭切口。 手术切口:附图片 大小:一般为0.5—2cm左右,剑突下及脐部切口稍大。 作用:剑突下切口放置各种操作器械;脐部切口用来制造气腹及插入腹腔镜;余两个切口用来放置抓钳;胆囊一般从脐部切口取出,较小胆囊也可以从剑突下切口取出。 术前术后护理:

卫生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临床路径及质量控制指标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 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 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无明显腹痛,发热; 2.切口愈合好,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 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胆管损伤、胆漏、腹腔出血、感染、切口感

中医胆囊结石完整病历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胆囊结石完整病历模板 篇一:胆囊炎病历模版 胆囊炎 姓名×××性别× 年龄×岁籍贯省××县(市)民族×族住址××× 婚姻×婚工作单位××× 职业××入院日期年月日时 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 主诉:反复右上腹痛年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重,为持续性胀痛,疼痛与体位无关,症状加重时伴右肩背部疼痛不适,偶尔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心慌、气短、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当时在家按“胃病”给相关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年来腹痛反复发作,尤以饮食不当后容易诱发,入院前年腹痛加重,行彩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服用利胆药物治疗,腹痛仍反复发作,为求彻底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慢性结石胆囊性炎”收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常觉口苦,无全身皮肤黄染病史,饮食

正常,精神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未到过疫区,生活习惯良好,无不良嗜好,否认冶游史及性病史。 月经及生育史:月经规律,初潮年龄岁,经期天,周期天,末次月经时间,经量不多,无痛经病史。岁结婚,育有子女。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cp次/分R次/分bp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肝掌。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睑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巩膜无黄染。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口唇粘膜无苍白及发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节律,无反常呼吸,双侧触觉语颤相同,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波动不弥散,心界不大,心率次/分,

胆囊结石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两者常同时存在。饮食控制是发作期治疗措施之一,也是平时保持胆汁排泄通畅,减少急性发作的重要手段。 低脂肪低胆固醇,一方面可防治因胆汁的大量分泌和胆囊的急剧收缩,而引起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同时亦可预防胆固醇的过高,并在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导致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适量蛋白和高维生素,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修复,并可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形成。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饮食予以合理的饮食,如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以胆囊结石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术前注意事项: 1、术前一天正常进食,食物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高油脂、高胆固醇食 品,如火锅、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术前10小时停止进食,6小时 停止饮水,如在等待手术过程中感到头昏、饥饿难忍,请告诉医生,可 酌情输入液体,以减轻症状。 2、术前晚尽量不离开病房,护士要为您测量体温,血压高者要监测血压, 需服用降压药者请询问医生后再服用,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请准备便盆或便壶一个(可在护士站购买或找清洁工租用),毛巾,面 盆,纸巾,塑料袋,以备术后使用。 4、练习床上排便,以免术后不适应而引起排便困难。 术后注意事项: 1、全麻术后可能引起呕吐、误吸,术后6小时请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保持清醒,如发生呕吐,请用塑料袋接住呕吐物,如果床单被套被污染,请及时通知护士更换。 2、术后6小时如未排尿或自感排尿困难,可先用毛巾热敷和按摩肚脐以下 部位,如果仍然排尿不出,可由家属搀扶下床解便,解出后请通知护士。 3、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现象,请勿太过紧张,如果疼痛难忍,可告知医生 注射止痛剂,不要刻意忍受。 4、全麻术中因咽喉部插管,术后可感疼痛不适,痰多咳嗽,引起伤口疼痛, 可行雾化治疗,以减轻症状。 5、术后当天禁食水,口唇干裂,可予温开水湿润,术后第二天早上即可进 食少量温开水,如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现象,即可进食流质软食,如稀饭、各种汤类,忌辛辣、油腻、干硬饮食和牛奶、糖类等产气食物。 6、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以切口不疼痛、不觉劳累为宜。 7、术后抗炎补液治疗,如无特殊,三至四天后即可出院。 出院指导: 1、饮食原则: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胆汁中胆固醇增高,易于形成胆固醇结石。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又可促使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防止胆石形成,故宜以植物油为主。油炸、油煎食品最好不吃,以免诱发胆绞痛。烹调上尽量清淡、少油,家蒸、煮,忌煎、炸。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探讨

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探讨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 7月-2014年6月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6.21±12.65)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6.58±52.38)mL,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长度为(3.01±0.54)cm,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68±2.57)d,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是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急腹症,此病通常起病急、病情严重,会导致患者局部有严重粘连现象,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传统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术,但此种手术治疗方式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且有较多的不良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效果不佳[3-4]。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凭借着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以及不良症状较少等优势在胆囊炎治疗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7月-2014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7岁,平均(48.92±1 2.33)岁。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6岁,平均(48.21±12.51)岁;观察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21±12.17)岁。患者病程1~12 h,平均(2.61±1.04)h。经临床检查后发现,伴有发烧症状的患者有24例,伴有剑突下绞痛的患者17例,右上腹压痛患者12例,所有患者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有典型胆囊结石临床病症者;在治疗前上腹部疼痛频率和时间均较严重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胆囊结石者。 1.2.2 排除标准有胆管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者;经影像学检查有胆管内肿块、蛔虫,胆总管扩张直径>1 cm者;严重胆囊结石周围炎症发生粘连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有精神疾病者[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